时间:2023-08-23 16:24: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预算体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引言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目标控制方法,并且建立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进而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各项资金的取得和投入、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财务活动制定的计划,是一种确保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有效管理机制。
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预算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起了财务预算制度,但受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预算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财务人员对预算认识不足。不少企业把财务预算看做是企业管理的硬性指标,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的认可,才制定相应的制度性文件,仅从表面上开展工作,忽略了财务预算的本质职能。其次,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组织和制度体系。许多企业没有设立单独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财务预算由财务部门或者计划部兼任。 再就是企业不重视财务预算的实际效用。现在已经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譬如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
三、构建企业财务预算体系
1.加强预算体系建设中各环节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考虑从监控、分析、反馈、考核等环节建立动态监控机制、综合分析机制、反馈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但不同程度的基础管理工作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作用和最终的收获是十分迥异的。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一般是各项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而每一项业务预算要求各种业务的开展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也必须科学。因此,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从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当细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和项目,进一步明晰各种人员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可以采取措施,进行一种动态的监督,以减少预算编制的盲目性,使财务预算的编制更加真实、合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财务预算涉及的每个环节来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状况分析方法和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平衡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由财务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当预算数和实际完成数不同时,这个分析既要考虑客观情况的影响,也要考虑主观因素的影响,找出差异的原因,以利于以后预算的制定和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 3.构建预算体系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预算可以得到准确执行的条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的参与预算制定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依据。企业可以建立月度分析例会制度。每月由预算执行单位根据上月预算指标完成进度,认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揭示费用控制的难点和重点。由财务部门、基层单位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对财务分析报告进行讨论,进一步分析单位内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措施,以保证生产经营高效平稳地运行。对完成较差的主要预算指标、矛盾突出的重点单位,列为跟踪监控的重点对象,深入调研,分析费用增减变动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补救措施加以控制。
4.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提高财务预算体系运行效率和质量
财务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要求对预算执行过程定期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测试,将实际数与预算数或其他标准数进行对比,考察可能出现的变动趋势,确定差异的性质,反映出企业目前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出警示,随时调节实际过程,以消除差异,顺利实现预算指标。 财务预算软件与生产用软件互联,实现财务预算系统与供应、生产、销售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软件与财务部软件系统互联,使财务预算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预算表的弊端,保障了预算管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支持了企业集团的决策能力,增强了竞争力。 通过财务预算互联网,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规避财务风险,提高预算使用效率的目的,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的预算思想,变革内部管理模式,合理预算资金,配置资源,全面实现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水平。
5.建立预算评价考核体系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管理的难点在于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评价,评价的难点在于是否有一套好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关键是设定目标和衡量标准,其核心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各部门职能目标,通过考核将其变为物质和非物质激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长期目标,绩效考核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是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的重点所在。
四、构建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性
正如上所说,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全面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尤其是近期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合理而准确的财务预算对每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1.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有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支付风险,而财务预算一般在编制时,都会充分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未来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编制准确而合理的预算计划来安排好资金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充分规避未来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2.构建合理的财务预算体系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出来的,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预期性管理理念。因此财务预算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具体化。通过构建合理的财务预算体系,实现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带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财务预算亦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桥梁
由于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以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为前提的,所以一份准确的财务预算可以将市场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求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可以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
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预算管理思路,重视财务预算管理,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财务预算体系建设,充分运用财务预算这一财务管理工具,发挥其管理效能,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江虹.浅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0).
[2]杨晔.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经济视角(上).2008(1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81
生产型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预算管理是企业对发展进行有效的掌控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根本,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将佛公司管理中的相关功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这种管理方式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对会计的管理,本质就是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研究,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在财务预算中融入了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等内容,下面具体对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分析。
1 简述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对公司在可预见的时间段内,对公司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以及现金流动等目标预估的统称。财务预算是针对公司单一部门或者某一方面预估,全面预算则是对公司整体的财务活动的预算。这两者的预算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科学决策。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进行中,财务预算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将公司中各个部门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以公司为中心进行运行,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利益。此外,进行财务预算还能够促进公司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过预算对公司的资产评定标准进行建立,然后通过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比较,还能明确公司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的进行改进,这样就能有效的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最后,财务预算作为公司中最后一个预算环节,能够对公司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这样就能使公司财务预算的精确度得到提升。
2 当前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特点
2.1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特点
在以往的企业预算中,传统的企业预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这一预算方式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不仅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同时也建立了具体的实施流程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这种预算方式。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预算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在发展中的需要,同时面对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新的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就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财务预算,这样才能使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生产型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2.2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内容
[ 3]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具体可以分为财务效率指标和财务效果指标。财务效率指标是指财务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之比,具体在实际中,可以通过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得以体现,比如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而财务效果指标则是不同责任中心最终的经营成果,比如营业收入、营业现金净流量等。
3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设计原则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要进行重新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该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坚持这种原则,能够使企业货品的积累保证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储存以及维护成本。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保证一定的货物流动,这样就能尽快的实现资金的回笼,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这样也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其次,坚持灵活性。财务预算实施的根本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和使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尽可能的依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财务预算,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财务预算工作;再次,合理控制以及平衡原则。在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中,要想使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就应该对总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和把握,按照分级编制的工作程序,各个部门实现分工合作,将具体的填报任务进行落实,另外,还应该对企业总体的现金流。负债以及利润进行整体预算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对各个部分的预算进行平衡,这样才能使预算的可行性得带有效的保证;最后,预算编制工作本身就需要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涉及到的信息有资金、财务、业务等多方面,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在财务的角度将这些部门的工作进行汇总和分析。
3.2 构建流程
生产型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制的重新构建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应该将财务预算组织体系进行完善。这一组织在财务预算指标的重新构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新的财务预算模式的运行主体,主要有预算责任网络、预算管理委员会以及预算专职部门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通常情况下由总经理担任,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通常包含生产、销售、财务各部门的副总经理。主要的工作有,对预算政策、目标制定、预算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制定、预算方案的平衡和审议;对预算工作执行程度的审计以及考核、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协调工作、预算方案的下达工作。预算工作组主要负责Wie预算编制提供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编制预算草案,对经过批准的预算进行执行、核查。分析、评价;其次科学的财务预算指标的建立。在进行这一指标的建立中,要对整体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最后,系统的分析考核系统的建立。作为企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为了更好的进行发展,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以及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各个方面做到权责分明。
3.3 涵盖内容
生产型企业的预算指标体系的重新构建,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预算体系。这一部分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财务预警能力,围绕目标利润进行不同预算的编制,围绕效益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该最好销售目标利润的预测工作,科学、合理的为各个部门制定经营以及预算的计划;其次,财务控制体系。对于这一体系的建立,应该做到对资产耗费的有效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体系,对资金管理实现责任制,最好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且还要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费用超支现象的出现;再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对风险信号的监测,对筹资决策的分析和比较,对投资活动风险意识的增强;最后,投资决策体系。这一部分应该进行决策信息的收集,然后根据相关数据建立相应的决策指标,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这一工作的顺利、科学进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预算指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发展,虽然当前新的预算指标体系还没有得到推广,不过相信随着生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这一体系一定能够取代传统化的预算指标体系,推动生产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预算是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学生、生活服务、基本建设等事业发展的计划、任务,对学校一个会计年度收支规模的预计。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方式,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科学的财务预算能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
一、高校预算管理总目标的分解
高校预算目标的分解就是把总目标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由相应的高校二级部门分别承担,通过有效激励和管理来完成总目标的方法。高校预算是一个金额庞大的总体预算目标和计划,比较粗略,在高校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并不具备很强的指导性,所以需要将高校总体预算目标按照其本身的构成规律层层分解,转变成具体的、可量化的、责任主体明确的分目标,分解成部门或个人能承担的若干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分目标,然后把分目标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每个分目标承担者认为所承担的分目标是合理的,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值得为之努力,以此激励分目标承担者努力完成分目标,最终达到完成预算总目标的效果。
高校可以将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预算目标分解到院(系)等二级行政部门,形成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预算委员会把学校的总体预算目标分解成下一层次的执行目标;然后下一个层次在这个级别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并细化为更低层次的执行目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最基层职能部门甚至个人,形成一个可执行的、系统的、更明确的目标体系。如果每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目标均能完成,那么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实现,学校的总体预算目标也将达到学校的预算管理要求。
依托各高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把分解后的可量化、具体的目标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以预算项目的形式来反映和管理,并与日常会计业务和会计核算建立适当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具体的、明细的预算项目使之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这样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得以落实、控制和实现。
二、高校预算项目体系的设计
(一)高校预算项目体系编码规则
预算项目编码是衡量预算执行及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已融入到高校预算管理和日常会计业务工作之中,作为预算经费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部门代码和经费项目编码的设置工作是一项比较具体的经常发生的工作,在系统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预算项目代码体系设计出来,以便其他设计工作能顺利进行。预算项目编码看似简单,但是确定合适的预算项目编码体系,并保证最初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在设计预算项目编码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作为代码或编码必须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按照预算项目的属性和概念以及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分类,寻求系统整体结构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预算项目代码要有规律,逻辑性强,这样便于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也便于识别和记忆以及人工处理,同时也便于相关预算项目数据的分类和汇总统计,确保能更好地为预算管理服务。
2.唯一性原则。在预算项目分类编码时,每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具体的、确定的项目,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即一个代码对应一个确定的实体或属性,对于两个不同意义的项目不能同时采用一个代码,避免名称相同引起混淆,但一个预算项目因预算管理的需要和资金来源不同可以设置数个编码。
3.稳定性原则。代码或编码设置的规则制定后,要能适应环境变化,能在整个系统中较长时间的使用,而不应该经常变动,确保其规律性和连续性得以延续,方便相关人员熟练使用。
4.扩展性原则。预算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给新的编码设计预留出足够的可扩充空间,以便适应不断扩展的需要。通常的做法是在增加新的预算编码时,应当可以直接在原来编码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无需变动整个编码体系的规则与稳定性,不至于打乱原有的体系结构。
5.简洁性原则。根据高校预算细化管理要求和日常会计业务量的多少来确定代码或编码的长度,在设计时,应根据简洁和长度适宜的原则,倘若长度过长,不方便人们的记忆和使用,也会给系统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倘若长度过短,必然会影响预留代码的冗余空间,不利于代码或编码的增加。
(二)预算项目体系编码方法
1.层码群分类法。将预算项目编码对象按照设定的属性或规则逐次地分成若干层次类别,并排成一个层次,逐级展开形成分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同类别项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下一类别项目和上一类别项目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同类别项目不重复、不交叉。各层次依次组合成多段代码,形成群码。若在分类的末层加上一个流水号,即可形成编码。该类编码中包含分类码和流水码两个独立部分,合成后成为编码对象的唯一编码。主要优点是:(1)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同类别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2)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主要缺点是:(1)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一旦确定,不易变动;(2)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2.面码群分类法。将预算项目的若干属性或特征视为一个切面,每个切面中又可以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这些切面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复合类目,各切面之间是平行的,没有隶属关系,不同的切面内的类目没有交叉和重复,切面的位置严格固定,具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各切面在编码中都是独立码段,切面的组合即为项目编码,无须另加流水号。主要优点是:(1)结构具有较大的弹性;(2)适用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类目;(3)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主要缺点是:(1)不能充分利用容量,虽可组合的类目很多,但有时实际应用的类目不多;(2)难以手工处理信息。
(三)预算项目体系编制的典型应用
1.最简单的项目编码体系。适合项目管理只到部门级的高校。项目的完全编码规则为:部门代码+经费顺序号,这一方案的情况下,只需要对部门代码进行较为细致的规定即可。加经费顺序号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同一部门下的不同经费项目,另外为以后的扩充打下基础。顺序号占用几位视预算经费项目多少而定。
2.加入经费类别的项目体系。适用于大中型高校,体现从经费类别角度+部门角度的管理意图。项目的完全编码规则为:经费来源+部门代码+顺序号。或者:部门代码+经费类别+顺序号。经费来源一般是指:预算经费;科研经费;其他经费。
3.项目类别划分非常细致的项目体系。适合项目多、管理复杂的高校。项目的完全编码规则为:部门代码+项目明细类编码+顺序号。项目明细类编码由“经费类别+详细分类代码”组成,通常先依据经费类别划分为几个大块,然后对每个块中依据项目的详细分类编制项目类别码。
三、预算项目体系的应用
预算项目编码在设置结束后,为方便对预算项目进行管理和核算,通常把一组具有相同性质或类似性质的项目归为一个“项目大类”进行管理,每个具体的预算项目必须属于一个预算项目大类。
(一)年底项目结转的应用
不同的预算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属性,如暂付、暂存、代管等大类的项目,在年底结转时,需要把本年的项目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继续使用;而收入、支出等大类的项目,在年底结转时,无需把本年的项目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因此设置项目大类,可以按照项目所属的项目大类,进行年底结转,为年底项目结转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指定关联科目的应用
一般来说,一个预算项目的核算参与到许多科目,而不是孤立地与一个科目核算有关。如一个科研课题是一个项目,它有不同的支出科目,如:科研课题的调研费、资料费、招待费等;不同的收入科目,如科研课题的上级科研经费、学校内部配套经费等;不同的经费来源,使用不同的科目核算。必须将这些不同科目与预算项目关联起来,形成此预算项目的一套完整账簿,主要包含此项目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暂付等财务信息,以方便对此预算项目进行管理和查询。
每一个预算项目的核算需要与相关的科目一一对应和关联起来,对于一个高校来讲,预算项目的数量是庞大的,如果把所有预算项目与该项目的相关科目运用一一关联起来,工作量会非常大。如果设置预算项目大类,只需要把相关的预算项目按照项目的属性分别归属到不同的项目大类中,并将该预算项目大类与相关的科目关联起来,该预算大类下的所有明细预算项目就会自动和科目实现关联。
(三)预算执行控制的应用
1.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特定反映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预计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情况,和现金流等企业目标的各类预估的总称。财务预算是单一负责企业某一个部门或方面的预算,全面预算是公司所有财务活动的预算,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二者相互促进使公司的决策指标更加具体、全面和特定化。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预算能将公司各部门和各个层次的内部关系转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使服务于企业的整体目标,最终达到公司的经济目的。同时,企业进行财务预算有助于公司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利用财务预算来建立公司资产的评定标准,将预估数值与实际数值进行比对,能及时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财务预算又是公司的额总预算,作为生产企业全面预算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从公司预算的各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是预算执行程度清晰明了。
2.财务预算内容
财务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预算、预算效益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收支等内容。主要反映企业某一个方面的预估,例如对现金流的预算、经费使用的预算、过程经费预算、生产成本、直接人力预估、反映公司资本流动的资本预估等。而全面预算体现了企业财务流动整体情况的预估,例如反映公司财务活动的的资产负债表、预估财务状况变动表、预估损益表等。各种预算之间的关系不同,销售预算是各项预算的起步,其建立了生产经费预估、过程经费预估、现金流以及资本预算的编制基本。而现今预算是其他各类预算的整合,预算收益表需根据销售、生产、、生产过程以及现金预算来进行制定。财务状况的预算则是主要依据企业资产资产盈亏和预估损益表制定。
3.财务预算特征
财务预算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战略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所谓战略性,是指企业的财务预算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是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为基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预算方案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和,是公司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详细规划。财务预算具有系统性是指其在规划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规划的特征,可分为垂直和平行两个方面,垂直系统性是指预算将各个实施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平行系统性是指若公司某一级别的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会影响到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全面性具体反映为全员、全程和全方面。顾名思义,全员是指需要公司的全员参与,全程是指财务预算渗透到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全方面是指对企业进行的包括资产、现今等在内的各方面内容的预算。
二、生产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建构
1.设计原则
生产企业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主要有四点,分别从企业运营、产品生产、公司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四个角度来讲。第一,灵活性原则。公司管理层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在不违背市场规则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只要是对公司发展战略有帮助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都可以进行实施。总之,财务预算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动。第二,以销量定产量的原则。通过销售数量的数据来决定生产产量的方式能使公司的产品在库量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降低成产和库存成本。公司的产品销售速度快才能使企业的资金流动迅速加快,以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和提高竞争力。第三,总量平衡的原则。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需关注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严格依据制定程序进行管理。第四,坚持内部共同协调。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整个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因此,需公司全员做好配合工作,方能更好地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管理。
2.建构步骤
建构步骤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建构完善的公司财务预算组织体系。生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体系是管理模式运行的主体,由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预估专职岗位、和预估责任网构成,以达到有效的进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其次,需形成合理的财务预估目标。财务预算目标体系是是能够进行分类和整合的体系,因此,必须科学地进行编制和选定相关指标。最后,需建构系统性的分析考核机制。生产企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整体,内部层次分明。因此,需建立一个有效的对气压财务预算管理有约束和激励作用的考核体系,通过该考核体系来确定预算管理各个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即是对公司的相关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奖惩分明。
三、平衡记分卡下生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1.以客户预算为起点
在平衡计分卡的层面重视市场是公司实现企业价值的根本,公司需强调市场的大体需求,客户之间的价值定位不同,公司须在在不同的定位之间寻求平衡。因此,生产企业的全面财务预算管理也可以“市场预算”作为制定的起点。关于市场问题的全面预算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内容,一方面是市场行为及行为结果的目标的内容。例如市场满意度、市场保持度、新市场的开拓、获利情况等。这类目标是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是考核公司战略实施结果的核心指标。另一方面,是指对市场和客户的行为以及过程的成果进行考核的指标。即公司需要通过哪些改进来提高市场满意度、维护老客户的同时不但吸纳新客户,这类绩效驱动因素因市场不同而有些许差别。
2.内部经营预算为核心
内部经营预算包括产品研发管理、质量评定体系、服务评价指标、以及成交效率指标四个内容。产品研发主要是指企业针对产品进行的创新和研发经费的投入,以及经费的分配管理。质量评定主要包含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掌控、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掌控、以及销售期间的质量掌控。服务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售后服务有利于使客户对企业产生足够的信任,从而稳固已有的市场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范围。成交效率指标是指公司在客户下订单之后能否及时接单发货,体现了成产企业的可靠性,是公司诚信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减少周转时间,提升发货效率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3.人力资源预算是保障
一 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财务预算管理是组织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组织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控制,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以及预计现金流量表等。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通过沟通协调以及目标分解等手段生成各自的预算草案,在此基础上调整确认并分别形成预算书,此过程中的财务预算无论是在编制环节或在执行环节,始终贯穿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控制工具。此外,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具有改进财务计划管理、提高财务预算决策有效性的作用,能够在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 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组织体系
1.设置预算组织机构
企业应该设置预算委员会,作为领导与组织预算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严格明确着各部门的业务范围。预算委员会的负责人包括领导班子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以及各业务主管部门等成员组成。其基本职责是在审查预算草案的基础上提供及时、准确的预算目标和政策指导,并定期联合职能预算委员会召开公司会议,对预算的整体执行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分歧。
2.设置财务预算管理岗位
企业还应在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中相应设置预算成本岗位以及预算成本管理岗位,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分析以及调控等工作。在长远规划中,编制企业中长期财政发展策略,拟订预算管理制度以及财政体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合理运用预算与核算之间的相互关系,全面推进预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确保财务核算与预算工作目标统一的同时,也确保着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全面完整性。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模型
1.科学模型
科学合理的预算模型是构架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保障。财务预算具体可以分为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两种模式。
集权管理模式属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施有效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集权管理模式包含三个假设:
(1)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围绕着利润最大化这个最终目标进行;
(2)从属于经济意义上的个人行为被经济利益所诱惑与驱使;
(3)企业管理者承担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职责。根据以上建立于泰勒科学管理学说的三大设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运作即落实企业各个部门的责任,制定激励措施并进行利润目标分解,使得企业最高管理层能够及时有效地监督与控制下层人员的行为。
在这一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制定与实施被集中控制和管理,所有的决策权都依附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任何预算决策都独立于下属执行者之外,无需征求其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在提高预算管理效率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能够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最终公司的实现整体战略目标。
分权管理模式的企业中各部门执行者的责权利相互结合,分权管理模式同样也包含着与之相适应的三个假设:
(1)企业是处于变幻莫测的外界环境之中由的多人组成群体I
(2)人的需求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企业的经营目标;
(3)最高管理层作为企业的决策机构,通过各种预测和控制手段以及激励和奖惩机制等影响着员工的行为。
分权管理模式中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有着明显的运作特点:使最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决策中,提高了财务预算指标的准确性与现实性,激发下属预算执行的自觉性,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敏锐地反应市场信息,快捷而准确地进行决策,个人的预算目标在企业中得到充分重视,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与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2.精确分类
企业根据本身的生产类型和业务特性,对内部的成本项目依据成本习性进行逐项分类。例如企业必须将历年水平、开支标准以及增长因素等固定成本列入考量范围予以测算。而对于企业中的变动成本则应针对不同的性质进行严格区分,依据工作量、施工范围、人员配置以及特殊需求等逐项进行测算。企业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类测算,对单位总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及管理费用等进行充分的分析,以确保成本结构的合理性。
3.审查严格
企业的财务预算审查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1)业务需求部门依据预算编制准则收审填报,超过一定金额的费用预算必须编制用途说明表;
(2)业务主管部门逐步审查与汇总,逐项列出详细说明,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审查,反馈编制预算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去年相比出现重大差异的项目;
(3)预算委员会区分不同部门及不同项目进行测算与审查,主管部门领导及业务人员协同参与,分别从生产、计划、财务以及销售等角度人手审查,确保支出与产出的最佳配置比;由此,公司的整体预算模式成型。
4.定期分析
企业必须定期进行财务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每一年的年初,企业依据生产经营情况与趋势,制定年度的财务预算策划,不定期或定期通过会议形式集体探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以及预算考核等内容,并将最终考核结果通过文件形式下发执行。每一个的月初,企业还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具体而详细地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分歧现象,财务部门通过工作量、现金流、单位成本以及未结算费用等情况与财务预算的分析对比,将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并予以解决。对于与预算符合度相差超过10%的项目查找具体原因,并责令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分析与改进。
(三)过程控制的严格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5月22日
一、引言
高校财务预算是依据高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为年度预算开展收入、支出、定员定额等管理工作,为财务活动分析、财务监督提供依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影响高校财务管理事项,影响高校各方面工作能否按计划进行,还会影响到财政部门的财政总预算乃至国家预算的质量。合理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促进校内部门间的合作。
二、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在高校运行发展过程中,单纯地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不能有效配合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在资金方面,只重视资金的拨付,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都阻碍财务预算工作的进行。同时,由于预算理念、方法的落后,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也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进步。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编制方法机械单一。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常用的方法多数单一地运用“基数+增长”的方式。看似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上存在严重的漏洞。其所依赖的基数大多为往年的实际收入,然而过于依赖往年的基础收入,会导致其中一些不合理支出长久存在,若基数存在误差,随着时间推移,则误差会越来越大,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形成数据的不真实性,造成资金的分配不合理,导致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考评机制不健全。高校对于财务预算的制定,往往是暑假制定,下年度执行,两者时间上存在的差异,导致预算编制与年度计划之间的偏差。如果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则大大降低了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及严谨性。另外,很多高校虽然对于预算的编制进行了反复的考证、推敲,然后才下放到各级学院、部门,但是由于监督不力,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主观性强,不够严谨科学等因素,导致计划完成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得预算大打折扣,最终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如何构建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一)转变预算管理理念,增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账目上的支出、收入统计,而是一个各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完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增强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在财务预算编制中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基层预算单位的积极主动性与预算责任感,把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精打细算、求真务实的观念不断深入脑海,使制度真正能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章程,严格按照正常渠道实现收入的增长。预算编制需要遵循统一的原则,秉承真实严肃的态度,建立原始数据信息网络,保证预算依据的真实性。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摒弃原来单一的编制方法。具体而言,首先要明确认识财务预算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所以应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才更为科学合理。收入预算编制,根据每项收入的特点结合往年的收入来分析预测下年收入的范围,按照稳健的原则仔细测算各项的预算数值。支出预算必须对支出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分析各类支出内容,按其性质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这样才能更科学准确地对财务资产进行预算编制,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资源效用最大化,更好地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
(三)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完善考评制度。监督管理是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建立专门的监督领导部门,对人员进行行为规范,加强审计工作,健全网络管理系统,都有助于财务数据的规范,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在准确的财务预算编制的基础上,才能对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进行有力科学的督促,对预算执行偏离现象给予纠正,各部门才能在工作的开展中,对各项开支坚持预算管理原则,不随意更改支出标准内容,促使学校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此外,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节约有奖、超支惩罚的观念,对预算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的部门给予奖励,起到刺激积极性的作用,对于预算执行能力差或者超支的部门,给出惩罚,重点是找到原因,以期待改进的空间。最后,建立预算管理问责制,将预算考核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范围并将其业绩与职务升迁挂钩,才能更好地激励部门及个人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内容,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的工作。只有这样,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才能更完善。
总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与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使高校部门各项开支科学有序地进行,从而促进高校的稳健发展,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一、引言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预算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改革传统管理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职能管理,通过科学的战略计划和战略目标的制定,指导企业进行内部协调管理,加强企业管理的组织、协调、控制职能。通过企业一体化管理,让各职能部门目标与企业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使企业管理与战略决策相一致。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能在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之间建立起联系,是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主线。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预算,是指在未来的一段预算时期,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预计、对价值指标(如现金收支)进行各种预算的总称。其主要内容有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预计利润表等。就目前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长期目标的重视
不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都存在着“重短期、轻长期”的现象,即只注重短期目标,缺乏长期计划和目标,从而使得各期财务预算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预算指标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战略。这种管理是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深层次开发的粗放型行为,它控制的是企业的短期成本,虽然对短期行为进行了强化,但在根本上却背离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弱化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管理行为会对企业的科学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很多企业都还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
(二)组织机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上,多数企业也实现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但还是仍然有部分企业还未建立或完善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结构),在编制财务核算时,董事会并未实际参与或参与性不强,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未能正确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整体观念较为缺乏,没有在各阶段中将企业各部门和各单位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还是由财会部门来独立开展财务预算工作。这样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前瞻性,也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从而阻碍了财务预算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预算编制方法僵化
大部分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业务预算时,都使用的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定期预算法和固定预算法。在传统方法下,预算指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因执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变化,在预算结束后,以预算指标为参照,直接将预算结果与其进行比较。若企业的业务量的变化和波动很大,就不适合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因为这种静态的预算编制,无法根据企业成本、产品价格、销售量等因素的变动,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从而造成财务预算的滞后和盲目,预算结果往往与企业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无法为企业评价、考核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对预算控制缺乏重视
“重编制、轻控制”是当前不少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通病,总以为预算编制完成,就完成了预算管理。对于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动态,缺乏思考和分析,任外部因素怎样变化,都固执地守着预算方案,不予变动。比如,有的企业的业务支出费用每年都有所上涨,但是相对应的预算却并没有调整。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某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无法实现预算,同时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应急预案,更没有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就会导致预算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从而让预算沦为了管理的摆设。
(五)预算编制不够客观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在对当前预算进行编制时,都是以历史活动和预算指标为依据来制定当前的预算指标值,并没有认真地分析、预测未来时期里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行为。这样的预算编制,还勉强适于外部政策、业务范围、发展速度变化较小的企业,反之,对于外部政策、内部因素变化很大的企业,这样编制的预算就会有失客观和公正。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对预算组织体系加以完善
企业财务预算组织机构是建设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保障。以企业组织机构的整体框架为根据,在企业中建立起由企业领导直接负责预算委员会,细化财务预算工作,将财务预算工作推进到各个部门中,同时要实行责任到人,从而实现财务预算工作的层层落实和推进。
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在企业中组织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委员会,并拟定文件下发至企业各部门,在文件中对部门职能、业务范围予以说明。与此同时,企业分公司也需要设置财务预算组织机构,强化财务预算的管理和健全。为了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预算委员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会议研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2、预算管理的岗位设置
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岗位设置,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置预算成本工作岗位,该岗位主要负责预算成本的编制、分析、以及控制工作。建立并加强财务预算和财务核算工作间的联系,有效推进财务预算的各项工作,保证预、核算具有一致的目标、统一的口径,同时确保核算工作的准确、无误,财务预算工作的完整、全面。
(二)建立科学的预算模型
1、模型
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必须要有合理的、科学的预算模型作为技术支撑。企业为了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财务预算体系,就需要构建财务预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收入模型、项目模型、资本性支出模型、费用性支出模型四个子模块。在制定模型时,要考虑收入、项目、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四个方面,分别建立起与其相对应的模型,作为预算模型的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分别用于规范项目内容、项目标准、项目类别以及项目开支范围,在进行预算上报时,相关单位必须上报模型中要求的内容,同时要尽量细化预算到各个部门,若是特殊的项目,还需单独列出并加以详细说明。
2、分类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业务类型,以成本习性为依据,对所有项目进行分类。在预算固定成本时,要将增长因素、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理念水平等纳入考虑范围;在预算变动成本时,要将人员配备、工作量、施工区块等纳入测算范围。测算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后,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总成本、管理费用、变动成本等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以保证成本结构的合理性。
3、审查
财务预算审查的步骤为:首先,预算需求部门填报预算报表,报表以预算管理模型的内容作为样板;其次,预算主管部门对报表进行审查,并对编制预算中的问题逐项列出,详细说明;最后,企业预算委员会针对项目、部门分别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需要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审查要从分销售、财务、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确保支出的最小化、产出的最大化。
(三)严格、合理的过程控制
企业的经济业务离不开资金支持,过程控制就是指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中在使用资金方面都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严格的控制把关。过程控制需要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加以实施:首先,需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来执行预算计划。此环节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季度滚动资金计划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必要的细化与分解,同时还需要以上报资金计划为依据,开展的预算的执行工作;其次,需要定期(一般为每月度)针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与整理。所整理的预算执行结果需要定期反馈至相关工作部门,使企业领导层能够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算的执行情况有一个全面且动态的认识;再次,对于企业当中涉及到的资金业务往来的各个工作部门(包括财务部门、运营管理部门、以及直接业务部门等)而言,需要针对一定时期内企业预算执行的情况展开综合分析与研究,重点在于明确通过预算数据所反映出的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资金运转情况;再次,结合对预算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明确在各阶段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因素所导致的问题,需要区别对待(若属于市场方面问题,则需要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若属于运营管理方面问题,则需要对相关制度规范加以优化完善);最后,企业预算执行结果需要反应至绩效考核当中,与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的考核充分融合在一起,激发各方主体对于预算执行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邹丽岩.对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想法.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0(7):120-121.
[2]常红燕.论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2):151.
[3]兰华升.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发展研究,2004,(8):57-58.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是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机制性、战略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全面性”是指预算的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机制性”是指应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使预算成为管理上的制度安排;“战略性”强调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系统性”要求预算管理系统完善,纵横交错;“科学性”说明预算管理的程序应具有可操作和高效率的特点
一、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涵
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及业务预算管理为基础,由财务人员依据企业发展规划、预测期间资金流向等,合理统筹安排、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收支等,具体包括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财务预算是在项目工程预算、各项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内的资金运作、经营成果、利润分配等的预测安排。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联系各个施工环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纽带,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并以财务预算的形式将企业发展目标加以量化,一定程度上利于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加强,从而降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也是具有战略性的管理机制,能够提高各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各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的良吐互动,有利于企业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考评,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二、构建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产权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都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点。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各方面的状况都产生了改变,尤其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财务预算和核算,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该种情况不少的建筑施工企业选择去推行全面财务预算体系,也只有构建全面的财务预算体系才能真正地去保障建筑行业的发展。全面财务预算不是单纯的财务工作,而是站在企业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构建全面财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能够较早,较为全面的认识到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要性,并积极的进行体系的构建,但是依旧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没有注意到全面财务预算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而就构建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虽然构建工作得到了实施,但是在体系构建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诸如:全面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与控制力度的不足,企业高层对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等)这些情况都使全面财务预算体系的构建出现了状况。
三、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监奋和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建筑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对预算的执行也缺乏有效监督。主要表现为:一是只履行财务预算的编制,而不重视预算执行的考核,使得编制的财务预算仅仅是形式上的文件,缺乏实施的可行性。二是建筑企业各部门对财务预算不够重视,尤其是普通员工参与程度不够,未能竭尽全力完成预算目标。三是建筑企业对财务预算执行的考核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奖惩制度。在对具体责任部门或人员考核时,考核方往往掺杂着主观因素,而没有过多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必然会阳氏财务预算的指导作用。
(二)企业预算准确性较差
企业预算同工程实际的脱节,会直接影响工程审计的效果和成本控制水平;当前部分企业年度预算经常被项目预算所制约,企业过于重视短期目标实现,而忽略企业长远发展,管理部门常常为达到年度预算考核而对项目预算采取错误的干预措施,最终影响各项预算间的衔接。
(三)企业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将经营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严重忽视了预算管理对经营管理的细化与组合作用,由此导致企业成本预算、资本预算、业务预算等水平较低,整体企业管理效果较差;另有部分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仅依据项目部职责划分,技术人员只负责施工技术问题,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采购与使用问题,而财务仅负责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缺少各部门配合,从而难以开展项目讨论及调研等作业,造成预算管理效能较低。
四、建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鼓励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由于民营企业结构的特殊性,内审人员可能无法取得相关资料作为参考,传统的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可能已经不再能顺应当今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管理最看重的就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已经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所转变。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已经由事后监督转向规避风险,这本身就是一种顺应时展的创新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参考最新的内部审计理论和方法,集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过改善和变通,应用在企业中。
(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的编制,对财务目标实行综合衡量,将目标分工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制约企业的财务行为,保障企业各项计划得到完成。企业新建投资项目的财务预算,重点为投资预算,包括投资项目标的总预算、现金流出量的计划、筹集预算计划和可行性分析,在财务管理制度中,确立决策程序及预算控制方法,坚持运营企业的财务预算,重点为盈利,包括销售成本、销售预算、费用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盈利目标预算。要进行重点监控的是各类损失和费用预算的重点项目。运营性流入量和流出量是现金流量预算的重点,要保证资金回笼,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企业财务预算的清理,严格收支以现金流量为重点的两条线。为了更好地控制费用,对被整理的企业要实行现金流量费用支出预算控制。
(三)预算执行的控制
一是企业应该定期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议、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等,要及时有效地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完成预算指标等进行了解,要做好对预算指标的跟踪分析,并做好总结,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便于及时调整、跟踪和预警,要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刻地分析,要科学有效地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进而确保解决方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地保障。二是加强预算考核制度的建立,为预算考核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预算考核是对全体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考评和审查,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的管理活动,完善预算考核制度的目的是检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考查预算执行进度及其质量,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完善预算考核制度,需要考虑当期业绩和战略目标,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年度考核与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既考核预算的完成情况,又充分考虑过程控制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预算体系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假设选取老旧式预算模式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即会出现业绩评价计量标准不科学状况和业绩评价预算控制不科学现象,基础性评价环节中会侧重会计利润指标,以至非财务指标要素被完全忽视,致使预算管理要素、业绩评价要素和对应激励机制要素之间形成脱节模式。应该了解到,基于作业管理的财物预算模式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可为满足客户需求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主要是建立在作业层次和多成本动因层次之上的一种实效管理过程。具体业绩评价流程中,以作业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注重过程控制与细节把控,适时通过财物指标设置和相应非财务指标设置进行各项环节平衡绩效制定和目标结构体系制定等。
一、老旧式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模式缺陷分析
无论何种经济体制,在进行资源配置规定和收入分配规则规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激励制度,业绩评价制度构建仅以激励机制保障形式产生。需知,业绩评价为激励机制设计时的基本操作环节,其会直接影响到激励机制构建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还会对资源配置造成一定影响。因为激励机制设计中,业绩评价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针对业绩评价研究,理论界成果和实务界成果繁多,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得出结论,此类研究中均以业绩评价标准内容为主。
传统形式的预算操作主体为经理人,由于受到利益驱使,造成老旧式预算编制基础偏向于不合理化,使得预算执行过程基本控制度难以达到预期要求,极易产生预算松弛状况和近视效应,对后续企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假设选取传统预算模式作为主要业绩评价标准,那么在业绩评价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计量标准不合理现象和预算控制不到位现象以及会计利润过度重视现象等,非财务指标要素往往会被忽略。此种老旧式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评价结构体系会对企业内部有效激励机制构建造成不良影响,企业战略目标更加难以实现。本文认为,应在基于激励机制的业绩评价结构体系中实施作业管理财物预算业绩评价标准,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二、作业管理财物预算模式与企业业绩评价之间的主要关系分析
预算管理以企业会计管理工具形式产生,预算管理是业绩评价重心和激励制度重心以及约束制度重心。理论界曾试探性的将其与不同类型管理工具进行有机整合,旨在遏制预算松弛状态,之后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管理职能。作业预算模式下,适时进行战略目标调整与细化,便可将战略模式向作业层次加以分解,真正做到将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作业分析环节与作业改进环节等就会变得愈加完善,针对流程要素对作业进行整合与优化,使预算编制日趋合理化、科学化。作业预算环节中,作业过程控制内容和作业过程评价内容尤为重要,按照基础性财物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战略实施控制,前者以作业成本为主,而后者则以作业效率内容和顾客满意度内容以及产品质量内容为主。作业方案实施之后,需要对实际结果和事前指标两项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观察二者差异点的同时采取相应激励机制加以纠正。
换个角度而言,基于作业管理的财物预算模式实际上以客户需求作为出发点,而企业发展战略也被涵盖其中,是建立在作业层次和对应多成本动因层次之上的有效管理过程。此种模式可对不同流程和不同作业进行业绩评价结构体系制定和目标结构体系制定。流程式预算管理和作业式预算管理皆能对预算作业细节要点和作业资源耗费情况进行深度检查。因此,作业预算管理可对预算控制功能要素加以强化,之后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企业管理效率,尤其处在监督不完善和确定性因素仍旧存在的状况下,其可对经营者本身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其显性激励契约标杆效应尤为明显,为企业激励机制构建和企业占率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企业战略执行结果和企业战略目标便会保持一致。
三、基于作业管理财务预算的业绩评价结构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一)业绩评价战略目标制定与业绩衡量指标制定
企业经营管理中,作业预算管理是介于企业战略和企业业绩之间的核心联系工具,在此前提下对不同类型作业成本进行预算,使企业能够对作业资源消费信息与状况有所了解。ABB的合理接介入,使得企业相关作业活动能够透彻映衬企业基本战略目标,对战略要素和作业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此时战略目标便可通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控制行为得以实现,从而使战略目标达成。作业预算主要是建立在作业层次之上的,企业运用作业预算模式进行经营业绩之前事宜评价,首要一点就是应对各项流程和各项作业进行业绩衡量指标制定,上述指标内容有时可为财物指标,而有时也可为非财务指标。
(二)业绩评价衡量指标分析策略实施
(1)作业成本分析。针对作业预算成本管理,需要从作业成本控制角度出发,逐步引入标准成本理念,将责任中心视为作业操作核心,按照不同类型作业成本动因数量进行预算指标编制,以此作为业绩考核标准。实际标准作业成本制动过程中,应在企业预算流程中融入作业成本管理,并将其视为主要作业对象,达成作业有效习性和作业增殖性的同时,合理取缔不增加价值作业机制,对可增加价值作业机制加以改进,有效利用作业成本方法为其提供较为完成的成本信息,逐步加大基础性成本控制力度,有效提高预算合理程度,让业绩评价过程显得愈加科学有效。
(2)产品质量分析。要求企业应选取最经济的方法进行物美价廉产品生产,以达到客户满意,在减少资金消耗和物力消耗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更多使用价值,旨在达到此类要求,企业自身需要在内部实施作业管理策略,做到溯本求源,产品设计伊始直至产品销售结束皆需严把质量关,使“零缺陷”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返工作业现象产生,对企业有效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产品增值作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使企业产品内在价值得到稳步提升。
(3)顾客满意度分析。企业内部作业中同时进行作业管理,将客户订货产品数量信息、交货时间信息作为企业组织生产的主要依据,以提高作业效率为目标,合理运行作业成本计算时所产生的成本信息进行产品设计修订操作和作业分析操作,将产品设计环节进行细化,融入到作业要素与价值要素平衡过程中去,务必达到所设计产品符合原本技术要求和客户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让客户满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
(三)执行作业预算的过程控制与评价
预算过程控制和预算评价尤为重要,其是能够有效保证预算管理严肃性和预算管理权威性以及预算管激励性。作业预算管理对过程控制作用十分重视,其相应控制对象为作业,而不是成本。控制过程中应需对作业流程和细节进行及时完善和改进,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作业链进行适时作业分析,将非增值作业取缔,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减少产品最终产出时间,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此种操作模式会使老旧式预算模式中责任不清问题逐渐减少,此时非财务指标要素和财物指标要素便会相互结合且变得更加完善。单体计划项目结束阶段,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按照预算执行信息内容进行业绩考核报告编制,之后在此基础上针对预算执行情况内容信息加以综合概括与整体总结,发挥成本信息原有效用,帮助管理部门做好成本控制和成本调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预期企业内部预算目标的正常合理实现。
四、结束语
业绩评价结构体系有效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激励机制整改与构建,基于激励机制的业绩评价结构体系应用过程中,需要作业预算的合理介入,将后者作为业绩评价环节的首要指标,通过业绩评价战略目标制定、业绩衡量指标制定、业绩评价衡量指标分析、执行作业预算过程控制及评价才能使基于作业管理财务预算的业绩评价结构体系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有效完成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同时为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同时,要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形成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由部门到个人的完整体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分工明确,职责划分清晰。(2)建立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有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作为支持,有了制度作为基础,才可以顺利的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所以,在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制度内容应包含几个方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审批制度、执行情况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等。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预算工作过程中可以遵照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进行,为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与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相结合,形成统一的监督评价体系,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开展全员预算管理。其一,要对企业中的领导层和决策层进行预算管理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其对预算管理的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领导层和决策层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程度很大,其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意义。其二,企业中要开展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工作。由于财务的预算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而部门工作和生产环节都是由不同的员工来完成,这些员工对于预算工作是最为熟悉的,所以,在企业中要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需要全员的参与,树立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而努力。(4)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结合内外环境制定财务预算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围绕战略目标来实施,它是企业发展的指明灯。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的一种预算和规划,同时也是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具体化,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方向,对未来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所以,企业制定财务预算目标,要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制定出严格的、科学的预算方法,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服务。(5)建立财务预算奖惩机制。为了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顺利实施,要采取相应的财务预算奖惩机制。实施财务预算奖惩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优秀员工要给予奖励,反之,要给予通报批评,另一方面是将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针对对比结果,及时调整,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更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不断模式,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作者:房金枢 单位: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