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解构主义建筑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异形柱;结构设计;节点;抗剪承载力
Key words: shaped column;structural design;node;shear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51-02
0引言
在日常的结构设计尤其是精品住宅设计过程中,甲方对户内空间要求,特别是“墙不露角”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异形柱的应用就逐步趋向广泛,对框架(剪)异形柱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异形柱结构与普通柱不同,肢厚很小,钢筋较密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给结构分析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异形柱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受力特点极为复杂。为此,本文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受力特点、节点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等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
1异形柱节点分类
节点是指梁与柱的交汇区,它属于梁高范围的柱段。按节点所在位置分,有中间层中间节点和端节点以及顶层中间节点和端节点。节点的主要作用是将所属的本层和上层荷载和作用(例如地震)有效地传递到下层柱中去。因而节点核心区的作用力为与节点相连接的梁端和柱端的弯矩、轴力、剪力甚至扭矩等等,受力甚为复杂。
按满足被连接构件的受力特性要求,节点可分为两类:
类型1:结构承受重力荷载和一般风荷载,所连接的构件(梁、柱)主要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要求节点满足所连接构件的承载力要求;
类型2:结构承受地震作用情况,要求节点满足所连接的构件在反复变型下进入非弹性而又必须维持一定的承载力的要求。
对于矩形截面柱框架,一般情况下,1类节点不要求对节点核心区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只须满足构造要求和配置一定数量的水平箍筋,2类节点,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必须对节点核心区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并应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对三、四级抗震等级则只须满足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2异形柱节点受力性能
近年来,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工学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理工学院、南昌大学和重庆大学进行了总计为近50个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其中首次对顶层边节点、中节点进行了旨在研究翼缘宽度影响的试验。
2.1 异形柱节点受力机理异形柱节点的破坏主要集中于“小核心”区,应以“小核心”为单元研究异形柱节点的抗剪能力。异形柱节点“小核心”区与常规节点一样同时存在斜压杆、桁架和约束机构3种传力机构。它们在传递节点剪力中的作用此消彼长,但在梁端正反向加载下其受力特征具有不对称性,斜压杆、桁架和约束机构的作用大小不同于常规节点。鉴于3 种传力机构所承担的剪力不断变化,难以定量计算,将异形柱节点的抗剪能力主要按“小核心”混凝土抗剪能力和箍筋抗剪能力两部分组成,最终得到可用于工程设计的异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
2.2 异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2.2.1 计算公式的依据根据“节点更强”的设计原则,节点核心应保持一定的安全储备。鉴于异形柱节点核心区通裂后,节点承载力迅速进入极限阶段,外荷载的增长幅度有限,同时考虑到通裂状态时节点核心区的裂缝宽度大都已超过0.2mm,裂缝宽度过大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采用通裂状态建立异形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小核心”是决定异形柱节点核心承载力的关键,各种机理对“小核心”这个基本单元仍然适用,本文仍采用规范中常规节点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2.2.2 异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节点核心区受剪的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无地震作用组合:vj?燮0.24ζfζhfcbjhj
②有地震作用组合:vj?燮ζNζfζhfcbjhj
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无地震作用组合:
vj?燮1.381+ζfζhftbjhj+(hbo-a’s)
②有地震作用组合:
vj?燮1.1ζN1+ζfζhftbjhj+(hbo-a’s
式中:N为与组合的节点剪力设计值对应的该节点上柱底部轴向力设计值,当N 为压力且N>0.3fcA 时,取N=0.3fcA;当N 为拉力时,取N=0;ζN为轴压比影响系数;ζh为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ζf为翼缘影响系数。
2.3 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证明
2.3.1 试验研究表明,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低于截面面积相同的矩形柱框架梁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是异形柱框架的薄弱环节。为确保安全,对抗震设计的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梁柱节点核心区以及非抗震设计的梁柱节点核心区均应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
2.3.2 对于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要考虑翼缘的有利作用;研究表明,肢高与肢厚相同的等肢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水平截面面积可表达为ζfbjhj=bchc+hf(bf-bc),取bj=bc和hj=hc,则有ζf=1+,ζf为翼缘全部有效利用时的翼缘影响系数。
2.3.3 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节点水平截面面积相等时,等肢L形、T形和十字形截面柱的节点受剪承载力分别比矩形柱节点降低33%、18%和8%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节点核心区外伸翼缘面积(bf-bc)hf在节点破坏时未充分发挥作用所致。
2.3.4 不应采用“一”字形柱,注意保证异形柱要有足够的翼缘,包括宽度与厚度,这不但是节点受剪承载力的需要,也是抗震设计时保证节点组合体延性的需要。
2.3.5 为提高节点的受剪承载力和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可采取梁端增设支托、梁(水平)加腋增加节点有效截面面积、局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提高节点区材料强度、或梁塑性铰外移等办法,这些办法对于改善异形柱节点受剪性能的有效程度有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3影响异形柱节点抗剪能力的因素
3.1 轴压比轴压力提高节点核心区抗初裂能力的原因在于其增加了柱的受压区面积,因而加大了斜压杆的宽度,使参与斜压杆机构的混凝土面积增大,同时梁筋传递给节点核心混凝土的边缘剪力中有更多的部分汇入斜压杆机构,造成节点核心混凝土开裂的边缘剪力减小。另外,轴压力提高,增大了主斜裂缝与水平方向的角度。轴压力对通裂与极限荷载影响不明显的原因是:在轴压力下进行循环反复加载,致使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累积损伤效应较无轴力作用时大,尽管轴压力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但加剧的累积损伤效应最终致使轴压力的有利作用有所降低,对节点的通裂和极限荷载提高不明显。
3.2 节点核心配箍率配箍率对初裂剪力影响不大,因为初裂时节点剪力Vj 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旦裂缝形成,箍筋受力将大幅度增长,甚至屈服,桁架机构产生作用,箍筋开始参与抵抗节点剪力;而且由于箍筋的约束使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也有所提高。加载过程中箍筋沿节点核心高度方向应变分布不均匀,每层箍筋应力不等,并非全部同时屈服,根据箍筋应力的数据分析,在通裂状态下沿节点核心高度方向80%范围内箍筋屈服。在节点核心中部(对异型中节点则是在小核心中部较偏下部位)应力最大。这是因为在某一方向弯矩作用下,节点核心对角线两个端部的混凝土在另一方向弯矩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将闭合,该区域此时要承受压力,对角线中部区域裂缝最宽,箍筋将承受原由混凝土承担的拉力,导致节点核心中部箍筋应力最大。
3.3 柱截面高度变化对异形柱中节点而言,节点核心上下柱截面、左右梁截面不同会造成节点核心更易开裂。裂缝首先出现在节点“小核心”的位置,初裂荷载降低的幅度可达30%左右,对节点核心的通裂荷载影响不大。常规节点通裂后节点核心还有较大的能力承担继续增加的节点剪力,而异形柱节点则不同。
4异形柱设计中的建议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应更加重视异形柱纵筋和箍筋、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轴压比限值等问题的设计。
4.1 纵向钢筋和箍筋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采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其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不应大于25mm。异形柱内折角处应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纵向钢筋间距: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四级不宜大于250mm;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300mm。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并应设置拉筋,拉筋间距应与箍筋间距相同。
异形柱应采用复合箍筋,严禁采用有内折角的箍筋。非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0.2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且不应小于6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且不应大于柱肢厚度和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箍筋肢距不宜大于300mm。对于异形柱加密区箍筋的设置问题,在实际设计中往往会忽略如下几个问题:①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以及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肢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没有全长加密。②三、四级抗震设计时,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其中一个规定是“应小于等于纵向钢筋直径的7倍”。这样,当纵向钢筋直径为12mm或者14mm时,箍筋在加密区最大间距就相应不超过84mm和98mm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的规程来说,尚未对“纵向钢筋”的定义作进一步的明确。规程中跟“纵向钢筋”相关的提法有“纵向受力钢筋”和“纵向构造钢筋”,根据解析条文对“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之比s/d”的理解,在本题述的“纵向钢筋”应为“纵向受力钢筋”。但是,这个界定在实际设计审查中,尚应和当地审查单位作进一步沟通明确,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2 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超限问题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5.3.1 规定:异形柱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通过计算软件分析后通常出现如下提示:
“** 节点域抗剪超限
N-C=3(29)Vjy=343.>FFC=0.23?鄢FC?鄢H?鄢B=279.”
这就是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不足所引起的。要避免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不足的情况,根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5.3.5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5.3.5-1、5.3.5-2、5.3.5-3、5.3.5-4),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减小柱的计算高度。②增加梁柱节点处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截面高度。③减小节点左、右两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另外,我们在利用PKPM等设计软件对结构建模分析的时候,往往为了减小截面类型或者方便操作,通常在柱布置的时候进行了柱子的转角,这时候Vj所显示的超限方向就要根据原截面定义时的X、Y方向对应复核,而不是根据生成的图形去判断X、Y方向。
当然,我们不能单一的为了某个节点不出现超限而只针对该节点作设计,我们应该要做的首先是在结构布置、梁柱截面选取等方面去宏观控制结构整体刚度的均匀分布,避免刚度突变等情况,从根本上去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4.3 轴压比限值问题异形柱在单调荷载,特别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粘结破坏较矩形柱严重,延性比普通矩形柱差,因此,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比矩形柱严格得多。《规程》6.2.2条根据结构体系、截面形式、剪跨比、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比s/d、箍筋直径d和抗震等级确定,在0.45-0.85之间波动,比矩形柱结构的柱轴压比限值低。所以,在程序试算后,应按上述条件初步确定出各柱的轴压比具体限值,并在配筋简图中仔细查看各层柱的计算轴压比是否有超限的。因为此时异形柱的实配纵筋和箍筋还是未知的,PKPM程序无法判断每个柱的轴压比具体限值,只有在轴压比超过矩形柱结构的轴压比限值时,程序才会报告轴压比超限。因此,异形柱的轴压比超限,必须逐一手工核算。
另外,在实际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有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大于4但是柱截面宽度为200mm如700mm X 200mm的一字形矩形柱,由于该截面类型柱延性更弱于传统的异形柱,这时候,我们需结合短肢剪力墙和异形柱的相关规定,对其轴压比作出更严格的要求。当然,在实际设计中能避免该类型柱则尽量避免。
5结论和展望
对地震区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剪际载力问题,节点的设计要关注在强震作用下,梁端或柱端出现塑性铰产生较大非弹性变型-即在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过程中节点是否发生受剪破坏,从而不仅要考虑“承载力”而且必需考虑节点所连接的构件能否满足或实现结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延性要求。
异形柱的设计中面临的另一问题,就是异形柱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破坏严重,因此,在实际工程抗震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异形柱框架结构不对称时,扭转对其受力的影响;②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③若条件允许,尽量合理适量设置抗震墙;④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截面设计方面的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1]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1)民用建筑中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做法与传统结构形式区别较大,施工中可借鉴的经验不多,须做好前期细部设计,尤其是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的结合。
(2)加工精度要求高,要加强构件加工工序质量控制及安装顺序的合理安排。
(3)焊接工作量较大,焊接质量要求严,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劳力组织及专业技能要求高。
(4)由于钢结构高空作业防护难度大,施工中安全管理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2.工艺原理及关键技术
(1)对原钢结构设计图进行了细化扩大节点设计,并达到了构件制作与整体安装的质量标准要求。
(2)采用先进、合理的加工机械设备(模具),防止构件出现焊接变形。提高钢结构框架安装精度。
(3)工序上进行了改进,在保证空间框架刚度的前提下先安装完全部钢框架主体结构后,再安装各楼层板。
(4)对高层钢结构工程内外装饰装修设计,采用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进行装饰施工。
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钢结构节点细化设计
(1)应用绘图软件对钢结构框架节点结构按平、立、剖面进行1:1绘图放样。施工图纸细化设计,达到构件制作与整体安装的质量标准。
(2)利用钢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各类构件的受力计算,利用cad图形设计平台对复杂连接节点和复杂构件放大样,建立钢结构符号节点库,实现图形信息微机化。
3.2加工制作钢结构构件
钢结构构件全部采用场外加工.其中钢柱每节按三层分段。在加工过程中要做好质量控制,并按照设计施工图和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
3.3钢结构安装
3.3.1构件验收、矫正
钢构件在进入安装现场后,由专业质量检测人员对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弹出钢柱的安装轴线。若发现在运输过程中钢构件发生变形缺陷后,马上进行矫正和处理。
3.3.2地脚螺栓安装工艺
将地脚螺栓全部用上、下螺帽固定在钢套板上,用8的钢筋将地脚螺栓焊接固定在基础主筋上,加固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待上部结构安装调整完成后对所有钢柱底板下的间隙用c40细石混凝土进行二次灌注。
3.3.3安装与校正
a.安装顺序。按结构平面形式分区段绘制吊装图,吊装分区先后次序为:先安装整体框架梁柱结构后楼板结构,平面从中央向四周扩展,先柱后梁、先主梁后次梁吊装,使每日完成的工作量可形成一个空间构架,以保证其刚度,提高抗风稳定性和安全性。
b.钢柱的安装。为了便于调整柱的垂直度,在预埋螺栓上先拧上数个螺母(至少4个),全部拧到接触基础面,并用水平仪找平后,开始吊装钢柱。吊装钢柱时,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出现(如雷雨天气,必须停工),在柱的上端活系两根缆风绳,可以四个方向临时固定,也可用来调整垂直度测量校正。钢柱吊装就位后,用两台经纬仪和水平仪对钢柱进行测控,微调通过调整柱底脚板下的螺母来实现。
c.主次横梁的安装。在第一个空间受力单元的4根钢柱安装完后,便可安装柱之间的主横梁和次横梁。在吊装过程中对吊点进行计算和试验。安装过程中先用撬棍插入钢梁两端的螺孔内,再将临时螺栓拧入,待结构安装精度调整达到标准规定后,将高强度螺栓自由穿人栓孔内。高强度螺栓的安装顺序原则上是以接头处刚度较大的部位向约束较小的方向进行,拧紧顺序是由螺栓群中心向四周进行,高强度螺栓紧固分为初拧和终拧,初拧扭矩一般控制在终拧扭矩的50%左右。
d.焊接。梁、柱安装采用手工电弧焊。原则是采用结构对称、节点对称、全方位对称焊接。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焊接接头要求熔透焊的对接和角接焊缝。多层梁柱焊接时,应根据安装情况先焊顶层柱与梁节点,其次焊底部柱与梁节点,最后焊中间部分的柱与梁节点在焊接顶层柱与梁节点时,应先焊柱顶垂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利用焊接后收缩变形应力达到减少柱顶垂直偏差。焊接顺序宜从中间轴线柱向四周扩散施焊。
e.钢柱加长连接。钢柱安装顺序同首层,用高强螺栓将腹板两侧夹板紧固连接。在连接时,为避免造成轴线的积累误差,则必须注意每节柱的定位轴线均应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出,以保证整根柱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调整好后进行高强度螺栓初拧,待本层第一个空间结构受力单元安装完毕并检测合格后,对钢柱连接螺栓进行终拧。
3.4钢结构与装饰材料连接方法
3.4.1隐框铝合金玻璃幕墙
幕墙龙骨与h型钢柱的连接件采用180mm×l00mm×10mm角钢(l=100mm),型钢表面热镀锌防腐处理,龙骨为180系列隐框铝合金型材,玻璃为中空钢化镀膜玻璃。本工程幕墙龙骨采用型钢连接件直接焊于h型钢梁上,焊接形式为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8mm,焊接完按要求对焊点进行防腐处理。
3.4.2型钢骨架金属幕墙
本工程中外墙采用金属夹芯横墙板。幕墙龙骨采用方管,方管与h型钢柱的连接件采用110mm×70mm×10mm角钢(l=200mm),与主体h型钢柱竖向间隔900mm焊接一个固定点。焊接形式为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7mm;龙骨为180mm×70mm×20mm×3mmc型檩条。主体结构跨度为7.2m,c型檩条水平放置时,跨中挠度较大,影响受力要求,因此在跨中采用50角钢竖向作支撑。
3.4.3楼地面工程
楼板混凝土底模采用压型钢板,规格为yx-76-344-688。厚度为lmm,压型钢板与钢梁之问连接用栓钉规格为16×l10mm,间距400mm。混凝土浇筑前要验算压型钢板的强度和刚度。
4.质量要求及技术措施
(1)专职质检员对大型焊接、轧制h型钢等主要材料认真进行质量验收。
(2)构件上连接孔的孔径、孔距进行全部跟踪生产检查,对样板、模具、胎具每天至少检查一次。
前言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单就建筑行业来讲,很多地区兴起了建筑工程的加层改进。这种方法不仅对国家资源的节约还是对个人财力物力的节省都是一次有效的促进,代表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方向。然而在房屋的改造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其进行详尽地检验和评估,以确保房屋改造之后安全有效。其次还要不断优化房屋的改造技术,确保技术的优先,实现房屋改造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我认为,综合各种建筑设施的特点,比较各种可操作的方案,可将房屋改造技术归结为两类。一是在原先固有的房屋基础之上,对上部结构进行稳固、增层等措施。二是在上部既有的建筑结构基础上,不断稳固房屋建筑的地基。以上两种方法相比较拆旧建新来说,不管是国家的资源节约还是个人物力财力的节省都是一次有效地促进,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十分具有可操作性。
1、技术特点
1.1 结构加固是将原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外包格构柱,格构柱由原基础承台面起,柱角加角钢,柱体焊钢箍,柱面包钢网,达到增加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的目的。
1.2 适用于毗邻建筑物多,且周围施工场地狭窄的旧楼加层、加固、扩建等改造工程。
1.3 无需增加特殊设备,工艺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2、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加层、加固等扩建改造工程。
3、工艺原理
在建筑物加层改造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柱截面的尺寸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外包格构柱的加固施工技术,加大柱的承载力,并将格构柱接头与新增楼层结构连接,达到加层扩建的目的。
4、顶层部分
(1)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之上,根据原有建筑物的特点直接增加层级数。如果既有建筑物的特点属于较小空间的砖混结构,并且在改造的时候没有较大空间的要求,并且要求增加的层级数不超过三级时,就能直接在既有的墙体上直截了当地砌筑墙体,之后,增加楼板和顶层屋板。反之,如果既有的建筑结构系统不能对增加层级数后的总重量加以承载,那么就可以使得既有的墙面承重由横向改为纵向,确保墙面受力平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增加建筑物层级数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选用若干质量较轻的材料,比如空心砖、质量较强的防水、保温材料等等,以此降低屋面的承载负荷。该种办法最大的优势便是时间短、成本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底部结构一定要予以加固,以此来增加楼房的稳定性,确保楼房的质量。
(2)架空梁法。若原建筑为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房屋,如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病房楼等,加层时主要是支撑进深梁的内外纵墙砖垛承重强度不够,同时发现与承重横墙相连的内外纵墙砖垛是非承重墙垛,还有较大的承载潜力可利用。这时加层设计,设置“架空梁”,将其支撑在非承重墙垛上,让此梁承担加层荷载。在承重墙垛处架空,不让其承担加层荷载。经计算,若用此法加高一层,一般可不对旧楼墙体及基础进行加固,加层时旧楼可正常使用,而且造价低,施工简便。
(3)外套框架结构法。当建设单位希望将层数提高较多,要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时,采用外套框架结构,与原有房屋完全脱离。如果跨度很大,还可设计高度为一个层高的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承受较大荷载,而且空腹部分作为楼层,可以降低楼层层高,减少工程造价,且两桁架之间为一大空间层,便于建筑空间组合。若是采用无粘接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索在空腹桁架的下弦施加一个预应力,可以进一步改善空腹桁架的受力性能,将层数加的更多,跨度更大,提高经济效益。
从技术上权衡,一般条件下,外套框架结构更适合与三层及三层以下房屋上增设四层,以及多层住宅上增层。此法的优点是:加层施工时,旧房可正常使用,加层后无加固痕迹,可使立面全新。问题是:造价高,工期长,在地震区“高鸡腿”不利抗震,外套框架结构每边也需比旧房宽出2m左右,受地方限制。
5、地基基础
(1)如何对底部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测评。通常而言,房屋的加层改造不可能不涉及到房屋地基的承载能力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直接建在既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增层问题,合理有效地预测底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就很关键。通过最显而易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地基土长时间受到中立的作用,促使地基中相关水分得意挥发,地基的坚固度得以增强,这对地基的承载力来说是一次有效地促进。与此同时,桩基础建筑物承载能力的大大增强也使得地基的坚固程度得以增强。根据在实践过程中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认为,要想预测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必须采用以下办法:①土性指标规范查表法:根据现场钻探得到的土性指标来得出增长后的地基承载力。 ②公式计算法:对在既有的房屋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国内外都给出了一些公式,以便于通过计算求得增长后的地基承载力。③规范比较法:新的地基规范比老的规范要高。④地区经验法:根据当地的实际经验而提出的一些地基承载力增长的参数。
(2)地基承载力不够的解决方法。当加层房屋的地基承载力不够满足加层的要求时,可以采用加固地基和扩大基地面积等方法解决。目前,在加层工程中运用较多的是托换技术,有坑式托换和桩式托换两种:①坑式托换是直接在被托换的建筑物的基础下分段,分批的挖坑,浇筑混凝土以取代原有较小的基础。 ②桩式托换是利用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做承台,将条形基础改为桩基础。桩式托换内容十分广泛,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桩型,如锚杆静压桩,该桩型利用原建筑的自重作为压桩荷载,因而较通常的静压桩节省了庞大的反力架或打锚桩.采用锚杆静压桩可以通过千斤顶,准确控制桩的承载能力,从而避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6、结语
如上所述,在既有的建筑物基础上实现加层改造,不仅对国家资源的节约还是对个人财力物力的节省都是一次有效的促进,代表了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方向。在房屋的改造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其进行详尽地检验和评估,以确保房屋改造之后安全有效。其次还要不断优化房屋的改造技术。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大力推进,此种方法也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要合理考虑,全面衡量,采取十分灵活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思路,全面灵活地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不断推陈出新,摸索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全力做好建筑设施的加层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健玲. 旧房加层改造设计方案及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05(22)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关系到建筑后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所以,分析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并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设计的有效策略极其重要。
2、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2.1、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载荷很大,能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此外还会对预测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2.2、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相对于底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的结构更柔和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高层建筑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3、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
一方面,因为高层建筑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变化。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选型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作为抵抗来自垂直和水平方向荷载的传力途径,它主要是利用抗侧力体系和相关的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将荷载传到基础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按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结构。这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因为其成本低、耐火耐久等优良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但是它本身仍旧存在一些如施工慢、自重大等缺点。而钢结构体系除了具有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强度高等优点外,同时还有着例如防火性差、成本高等缺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虽然继承了二者的优点,但是其节点部分的构造复杂,所以并不能被广泛应用。同样地,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一样结合了两者的优点,但是在两种材料的连接方面仍旧存在技术问题。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常用的有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因为是利用柱、梁等结构来承重的,所以这种结构体系的侧向位移相对较大,一般适用于低于50m的建筑。剪力墙结构因为是靠高层建筑的墙体来承重的,所以这种结构的整体性能相对较好,不易产生水平方向的变形,一般多应用于高层建筑,但是因为其在平面上的布置不够灵活,所以很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使用。而框架-剪力墙组合结构则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改善了其中的缺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另外还有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等。
4、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一些实例分析
某员工宿舍,建筑共九层,总高33.5米,综合长度是85.96米。第一层为员工食堂,从二层到六层为员工的宿舍,七层到九层作为公司高级员工的住所。结构设计中,按七度区设防,特征周期是0.35S,地震加速度是0.15进行抗震设计,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在结构分析时,将整个的建筑结构主要分成两个单元,并且通过设缝将单元的长度均为42.7米。因本工程室内的墙体比较多,导致了边柱与中柱都要承受很大荷载。在建筑的底层柱上应用的是C40的混凝土材料,中柱的横截面积大约在950*1000。在最开始试算时,第一个周期为扭转周期。依照技术规程之中所规定的内容:结构扭转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自振周期是Tt和平动为主第一自振的周期T1的比值,A高度的高层建筑这个比值不可以大于0.9。在最开始的试算之中,Tt和T1的比值,均超过规范要求大于0.9,在之后的试算之中。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将底层的角柱横截面积调整为850*800,同时将底层中柱的横截面积调整成950*950,底层边柱的横截面接调整成900*950,通过结构试算,第一个周期为平动周期,且Tt/T1的比值为0.87,满足规范要求,使整个结构顺利完成。但是一旦框架柱的横截面积过大,就会对下面的一些楼层平面在使用功能上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房间与卫生间的框架柱截面太大,就会对使用功能造成一系列影响。对于此工程来说,如果在一些适当的位置进行剪力墙的假设,使底层的角柱截面调整成500*500,而底层中柱和边住的横截面积调整成600*600,并将其进行计算,会使经济上的指标有一定的提高。
一般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普遍都是依照传统设计的经验与结构规范以及建筑任务书所要求的内容,来将结构的类型确定之后,依照规范对于各种横截面积的大小与位置进行确定,而且一般依照实际的建筑平面以及功能对建筑构件进行位置的确定之后,普遍先对截面与剪力墙的尺寸进行确定,之后再实行复核的计算。一旦截面大小不合适或者是构件的位置不适当,就需要进行重新的调整而进行释放的核算,直到取得了合理的构件位置与数量以及截面的大小。这个过程之中一般需要进行很多的试算与调整,体现了建筑结构布置合理的重要性质。而在此工程剪力墙的实际布置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建筑平面功能里一层到六层的格局是不相通的而地下还要求有大空间的车库与汽车的坡道。在设计中不但要满足于上下的剪力墙能够对齐,还要不影响建筑的功能,通过多次的试验之后在该剪力墙的布置处理之中应用相应原则来处理。
5、设计殊问题的处理
5.1、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与位置
剪力墙的布置应本着均匀分散的原则尽量布置在建筑的周边,并使其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合,可以按底层结构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为5%初步确定剪力墙截面厚度与柱截面,通过初步设计调整截面,使结构分析结果的周期和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5.2、竖向刚度变化的处理
为了调整刚度沿竖向的均匀分布,混凝土墙厚和柱子截面尺寸沿竖向逐渐变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也应由下至上逐渐变小,并相互交错。在结构刚度有明显变化、受力有可能突变的楼层,如地下室顶板、裙房顶板及裙房过渡层的上下层楼板、塔楼的大屋面及开大洞口的楼层,均将楼板加厚,并双层配筋,以增加楼板的平面刚度,起到刚性横隔板的作用。
5.3、钢骨柱节点的处理
钢骨混凝土柱节点处钢筋较密,混凝土浇筑困难。设计中梁柱纵筋均采用Ⅲ级(HRB400)钢筋,以减少钢筋根数,柱子钢筋则集中布置在四角,同时采取宽扁梁方案,纵横交叉梁选择不同梁高和梁宽,窄梁纵筋部分(大于1/3)从钢骨穿过,部分与节点钢板焊接。宽梁纵筋部分从钢骨两侧绕行,部分与节点钢板焊接。
5.4、位移的限值问题确定
在高层建筑中,决定其顶点位移的限值因素不仅是数值大小,还与振动频率密切相关。一般人对高层建筑中的振动频率感知是很敏感的,而对震动幅度的大小则相对较弱,因此只要结构的摆动频率不是过高就能满足建筑的应用舒适度,对于为了避免由于结构的变形过大而产生的层间相对位移现象,限值在现有的规范中是较严格的,可以适当放松其指标规定。再加上各种计算程序在算法中的区别,同一个结构若采取不同的程序进行计算,那么对层间位移数值也会造成较大差异,最主要原因就是每个软件对“层间位移”的定义各不相同,有些是充分考虑楼层在经过转动后其最大角点的位移状况,有些则单指楼层的形心位移情况。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而言,形心位移是十分重要的,而角点位移则主要反映出结构楼层实际位移状况,也是工程师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的要点问题,同时,设计方案必须要科学合理,要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问题要重点分析,展开设计。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
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1)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2)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3)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显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4)各墙肢分布要尽量均匀,使其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用长肢墙来调整刚度中心;
(5)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砼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钢筋可由塑性调幅70%-80%来解决,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2 异形柱结构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①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②对于长柱(H/h>4)可以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控制轴压比较小时,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而对短柱(H/h
③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砼协调变形和内力,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砼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它使得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④特别是异形柱不同于矩形柱,它存在着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更差。
在进行异形柱结构设计时,除满足高规中对结构布置要求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异形框架的计算
由于其截面的特殊性,在柱截面对称轴内受水平力作用时,弹性分析计算其翘曲应力很小,此时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压构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砼设计规范计算,特别是在框――剪,框――筒结构中,对6度及其以下烈度区的Ⅰ、Ⅱ类场地,框架柱只承担水平风载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压柱计算,误差较小。此时异形柱可用等刚度等面积代换成矩形柱后由程序进行整体分析。而在水平力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轴方向,则翘曲应力不容忽视,按平截面假定误差较大,则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决定内力和配筋位置及大小。
(2)轴压比控制
对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柱的延性对于耗散地震能量,防止框架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轴压比又是影响砼柱延性的一个关键指标。由试验结构分析,柱的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在高轴压比情况下,增加箍筋用量对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因而轴压比大小的控制对柱的延性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异形柱结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剪应力使砼柱肢先于普通矩形压剪构件出现裂缝,产生腹剪破坏,加上异形柱多属短柱,这些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对异形柱的轴压比要严格控制。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时,其水平力的影响会愈来愈显著,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愈高。由天津大学土木系对异形柱延性资料可知,影响异形柱延性的因素比普通柱要复杂,且不同的柱截面形式,如L型、T型、十字型,在相同水平侧移下,其延性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因而,轴压比控制应参考天津规程。但天津规程的控制过于繁锁,在结构计算中,柱的纵筋与箍面的直径还没有设定,因而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的比值还无法确定。为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使用,可按不同的截面形式(L、T、十字型)与不同的抗震等级两项指标从严控制,对低烈度地区的这类结构是能够满足其延性要求的。
1.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
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1)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2)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3)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显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4)各墙肢分布要尽量均匀,使其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用长肢墙来调整刚度中心。
(5)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砼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钢筋可由塑性调幅70%-80%来解决,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2.异形柱结构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①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②对于长柱(H/h>4)可以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控制轴压比较小时,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而对短柱(H/h
③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砼协调变形和内力,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砼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它使得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④特别是异形柱不同于矩形柱,它存在着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更差。
在进行异形柱结构设计时,除满足高规中对结构布置要求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异形框架的计算
由于其截面的特殊性,在柱截面对称轴内受水平力作用时,弹性分析计算其翘曲应力很小,此时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压构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砼设计规范计算,特别是在框—剪,框—筒结构中,对6度及其以下烈度区的Ⅰ、Ⅱ类场地,框架柱只承担水平风载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压柱计算,误差较小。此时异形柱可用等刚度等面积代换成矩形柱后由程序进行整体分析。而在水平力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轴方向,则翘曲应力不容忽视,按平截面假定误差较大,则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决定内力和配筋位置及大小。
2.2轴压比控制
对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柱的延性对于耗散地震能量,防止框架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轴压比又是影响砼柱延性的一个关键指标。由试验结构分析,柱的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在高轴压比情况下,增加箍筋用量对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因而轴压比大小的控制对柱的延性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异形柱结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剪应力使砼柱肢先于普通矩形压剪构件出现裂缝,产生腹剪破坏,加上异形柱多属短柱,这些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对异形柱的轴压比要严格控制。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时,其水平力的影响会愈来愈显著,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愈高。由天津大学土木系对异形柱延性资料可知,影响异形柱延性的因素比普通柱要复杂,且不同的柱截面形式,如L型、T型、十字型,在相同水平侧移下,其延性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因而,轴压比控制应参考天津规程。但天津规程的控制过于繁锁,在结构计算中,柱的纵筋与箍面的直径还没有设定,因而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的比值还无法确定。为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使用,可按不同的截面形式(L、T、十字型)与不同的抗震等级两项指标从严控制,对低烈度地区的这类结构是能够满足其延性要求的。
目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加,房屋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必须要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我国人口居住的要求,从而帮助居民生活水平更快的提高。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不断的增多,导致我国建筑工程面临较大的问题,房屋结构施工越发复杂,导致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加大,施工工艺趋于复杂化。所以,为了促进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改革力度,必须要加大对于高层建筑的认识,充分了解高层建筑施工的工艺特点及工艺流程。
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现状
经过调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一线城市,其街道上一般均是高层的楼房建筑。但是高层建筑工程越发广泛,其施工工艺也逐渐趋于复杂,使得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程度上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其结构安全的因素及隐患,因此,一定要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以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特点
针对高层建筑来说,其高空作业属于最常见的问题,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十分频繁,且高空建筑面临着许多危U。因此,在建设施工环节,需要对其保持高度重视,下面将具体分析:
(一)施工工序多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存在楼层多的特点,因此高层建筑在其实际施工工作中会遇到诸多负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施工环节也越来越多,使得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加大。在实际的高空作业过程中,要对各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保持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重点环节,比如工程建设中施工所需的材料、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运输等阶段的工作,均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的地基埋深度较深
楼层多是高层建筑的基本特点。而对于高度较好的工程项目,在其施工中会涉及到高度及体积的问题,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在其建设的过程中,稳定性是一项需要重视的问题。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其达到国家的稳定性要求, 一定要对其做好工程的测量,从而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确定地基基础的埋深深度。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地基埋深深度在该建筑全高的8.33%以上。
(三)施工工期长
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是最为简单的高层建筑,其施工工作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基本的完成,因此为保正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能够安全并快速的完成,就要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实现施工工期的规划工作,还要要做好工期的监管措施,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能够在最恰当的时间内竣工。
(四)施工工艺复杂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的进行,就需要现浇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才可以帮助建筑工程顺利施工。所以,要对混凝土的钢筋连接、模板加工等保持足够的重视,确保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对施工工艺的要求相对较高。另外,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防渗漏、装修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
三、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探讨
高层建筑施工中对其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具体如下:
(一)地基基础施工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地质差异,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要结合当地的地质特点进行施工工艺的选择。如高层建筑建设的所在位置其地基基础层深度相对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然而地基基础的埋深深度不足,那就一定要借助桩基础施工。但是,我国钢产量较少,因此地基施工不适宜采取钢桩,而较适合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近几年,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发屣迅速,且此种桩基在其灌注的过程中造价低廉、噪声小且适应能力强,因此可将现浇混凝土桩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地基基础施工工艺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建筑的地基基础埋深深度过大,为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及安全,那么最恰当的施工方法便是深井法。
(二)预制模板
针对高层建筑来说,其施工工期的长短决定着所使用的工艺。所以,要想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的结构性能,必须要充分 利用其结构施工反复性的优势,针对其竖向构造的特点,需要 采用滑模法以及爬模法等控制工程施工的工期。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把滑模法同爬模法科学合理的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 效果的提高。另外,高层建筑预制模板的施工工艺,是建筑工 程施工中仅有的能够将滑模法与爬模法结合的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工期。
(三)泵送混凝土工艺
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又泵 送混凝土的结构性能较好,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经过有关研究得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强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会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以及化学外加剂等,借助双掺的方法从而在最大的程度 上提高混凝土泵送的高度,最终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工作效 率,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的提高,现代化的科技工艺得到了愈发广泛的运用。而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建设属于一项十分复 杂的项目,为更好的做好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就必须将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促进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帮助施工工艺趋于完善,从而帮助高层建筑的建设获得更快的发展提高,促进我国建筑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层建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人口居住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近年来由于高层房屋修筑的增加,房屋的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给高层房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环节的增加,我们需要加大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以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
1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及施工过程
1.1 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1)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将建筑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这是建筑施工的根本所在,主要是由建筑的梁和各部部位的柱构成的,将他们相互连接组成框架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多层房屋的建筑施工中是比较常见的。框架是整个建筑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框架的强度使其不容易变形更加坚固,承担起基础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的形态各异,所以框架的设计是可以非常灵活的,同时框架的抗震性相比之下是非常弱的,这就需要建筑中的其他结构与之相呼应进行加固。
(2)剪力墙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墙材料结合建筑物的内外侧墙体组成的就是剪刀墙结构。它施工时通过大模等相关技术使建筑物平面分成很多的开间,进而建筑物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负荷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它具有高强度的作用。
(3)框架与剪力墙相互结合构成的结构:在高层建筑超过15 层的建筑施工中,就应该使用框架与剪刀墙相互结合的结构体系进行加强稳固和抗震的施工,这样的施工结构可以很好地将平面格局分配合理,具有很坚固的建筑物基本结构。
(4)筒体结构:建筑物的侧面承重力通过筒体结构完成,将各个筒体固定在建筑物的基础之上进而形成了一个将高层建筑封住的壁梁。它主要是悬空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高层建筑可以消除侧力造成的弯矩。
1.2 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
(1)高层建筑物基本框架结构的施工:高层建筑物基本框架结构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基本框架的施工过程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对建筑基础进行浇注施工,这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如何对高强混凝土进行制造和浇注问题,然后就是将建筑的大梁和楼板一起装在预先设计好的位置。另一种方法就是先把建筑的梁进行装制,再进行浇注混凝土,最后把建筑物的楼板吊起来。这样施工过程有利于将各个模板相互合理地组合起来。
(2)高层建筑大模板的施工特点: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大模板施工时,大部分建筑物都已经超过16层。在剪刀墙的平面上通过充分地利用大模板进行浇注施工,同时在建筑物的外部墙体上使用砖进行砌筑,在内部墙里是通过使用钢筋混凝土设计的,充分地使得建筑物具有很稳健的结构。
(3)筒体结构的施工:筒体的结构设计工程是比较大的,根据筒体的基本特点分析,使得进行建筑物施工时要大量的筒体结构,使得运输的过程很难有效地进行,用相关技术设备将筒体垂直运送到楼板上是容易受到季节和环境的影响的,这样的施工过程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技术工人通过运用提模的施工方法,将各个筒体从底部一层层地输送到梁、柱等框架结构上的。
2 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
2.1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
梁式转换层采取把上部剪力墙落于下部的转换大梁框支梁之上,同时由框支柱支持框支梁,工程上把这个称为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的传力方式采取墙-梁-柱,传力直接且明确,在实际的工程上不仅便于计算、分析,而且其施工也是简单明了。在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的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梁式转换层因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对上下轴线错位结构,由于需要较多转换次梁,也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在工程实践中,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原理大多采取用下部的转换大梁以支托上部的结构。
总的来说,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时,因为下部楼层空间比较大,转换层高度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这就需要考虑把转换层上、下楼层的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设计达到一致,以确保转换层的传力部位有效,来满足高层建筑抗强风与抗震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转换层的抗震设计时,除了要考虑风荷载、竖向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以外,还要对竖向地震的作用进行计算。竖向地震剪力计算一般可通过反应谱法或者动力时程计算,工程上往往近似考虑把转换层地震竖向剪力以重力荷载内力乘增大系数(通常选取 1.1)。在对上部无完整剪力墙进行设计过程中,如果其不符合前述框支梁条件,那么设计时先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时要按照转换梁设计由剪压比控制来确定,应当具有合适的含箍率。
2.2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施工,通常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进行施工。钢结构的焊接、吊装、安装和拆除等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较高的高层建筑,外框基本都是以全钢结构为框架,通过钢梁斜撑和核心筒的连接来达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并通过楼面钢板的铺设与混凝土的浇筑来保障楼面的平面刚度。另外,在进行钢结构施工时,塔吊的起重能力对钢结构的施工质量与效率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钢结构的施工时,除了应严格进行钢结构的测控、吊装和焊接技术之外,还要严格地控制塔吊等辅助设备。在钢结构中焊接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钢结构的焊接技术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质量要求较高,施工任务较重,所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焊接工艺才可保证工程质量。通常工程焊接的方式一般采用斜立焊和立焊的方式进行,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焊接时尤其要注意好焊枪的施焊角度、焊丝伸出长度、焊缝层间清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焊接操作方法,完成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2.3 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可能会受到气候与工作条件的影响,这时就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开工之前,要按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相应的强度测试,等到试验结果出来后,为了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就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一定的调节。在泵送混凝土时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因为在高层建筑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都会忽视养护的时间,在对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完整的养护措施与具体方案,易产生混凝土结构的问题。试验需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泥和含水率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严格计算配合比,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养护时,要从人员、水源、养护时间要求、昼夜和覆盖等多角度考虑采取措施,还要注意根据不同水泥品种来确定养护时间,并且加强养护期督查工作。除此之外,也需注意非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裂缝,设计中需要设置一些永久性伸缩缝,防止因结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要高度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取混凝土小型砌块等轻质墙体,要增设间距不超过3m的构造柱,较大层高的墙高中部要增设混凝土腰梁,需特别留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和屋面保温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科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我们需要将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到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当中,不断的提高我们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水平,以确保高层建筑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97-01
一、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当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运动在60年代达到鼎盛并转向衰退时,“后现代”一说开始日益盛行,在这个庞大的后现代体系里,建筑上的后现代探索也是百家争鸣,极度热闹。在这里我不讨论后现代的内容,也不详说后现代建筑到底如何,我想讲述的仅仅是方向之一的解构主义建筑。
从二战到70年代之间的国际主义风格形成的单一垄断,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建筑外貌严重地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人性化的设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批有思想的建筑师们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了。
我们都知道后现代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同样的意义,在人们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现代主义建筑后,世界各国的设计师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风格,于是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同时代的建筑实验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探索思想。
在当代,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总是首先以现代科技的运用为评价点,而作为建筑的本源――艺术形态问题越来越脱离人们的视野,所以解构主义其实是对现代建筑的一个回归与反思,这些大师们希望用艺术的视觉形象来再现建筑之美。当然,为了适应后现代的时代要求,高科技的运用也是必然的,在这种设计思想下,解构主义似乎有了神秘的情感价值。
二、解构主义建筑内外因素分析
(一) 社会因素
应该说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延伸与演化,只不过现代主义理性思维的畸形发展在其中充当了一剂催化剂。我们知道结构主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谈的,目的是解决人类的思维方式问题,在70S人们反思现代主义寻找新的理论时,解构主义理论在其他学科的发展也顺势作为一种探索形式应用到建筑设计领域了,从本质上说在建筑里的运用也是对社会模式和思维观念等等的正统标准的一种批判,希望能用一种类似语言的符号形式在建筑和城市中产生视觉的和文化的价值意义。
(二) 思想渊源
一般谈到一种学说、理论或什么的思想时,我们就很可能把它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解构主义的哲学根源也是极其复杂,60S后期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首次提出解构概念,核心就是“二元对立”,后来解构主义建筑正是借鉴了哲学、美学、语言学等各个学科的解构主义成果,提出了建筑设计时“本文”和“互文”概念,即显与隐的二元性,把传统建筑上的功能、结构、形式等突显在了一个非平等的地位,以解构求得不确定性。
(三) 形式表现
在形式上解构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矫饰方式,喜欢用多元、模糊、凌乱的手法建立新的功能和样式,给世人的感觉总是特别新奇和复杂,就好象语言学上的语法、语意、语音一样,通过构件符号间的交流、重组、类似游戏性的设计规则形成了各种看似偶然的视觉形象。
三、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从20世纪后期开始,解构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冲击。而解构主义思潮在建筑界作为后现代时期风格的一个代表,十数年来更成为瞩目的焦点。解构主义理论也使建筑理论家们敢于对被视为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理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现代主义和历史之间的脱离和虚构,动摇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权威。
在解构主义的发展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有盖里、艾森曼、屈米、李普斯金、哈迪特等,出现了孟飞斯、KPF等这样的设计集团,他们的活动推动了解构主义的极大发展。
现在解构主义可谓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中非常热门,但在很大程度上讲,它还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尝试性作品细细体会到。
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后现代倾向,源于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70S末80S初开始,解构主义建筑和理论被大量地介绍到了中国,如1988年《世界建筑》杂志发起评选“80年代世界名建筑”中就有相当数量的解构主义建筑。这些年来它也一直是中国建筑界的中心话题之一,对当代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解构主义的未来
(一)解构主义建筑现有的问题
①虽然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轰轰烈烈,但它从产生起就没有提出过领导潮流,相反是以反对权威、反领导潮流为基本原则,因而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像现代主义建筑那样的广泛影响。②解构主义建筑多数带有实验性质,结构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而且造价相对昂贵,不能普遍推广,人们虽然对它的新奇风格感兴趣,但这些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普遍风格。③解构主义建筑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但这也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破碎感及与城市的文脉毫无联系,无法成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建筑界在经历了后现代主义后也逐渐进入现代主义的另一成熟发展阶段,即现代主义之上的新现代主义。并且仍然是建筑设计的主流。所以,解构主义建筑只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探索,未来也会是一个独立于主流建筑风格外的实验尝试,解构主义建筑的目的也仅在热心于建筑发展的批判和推动,就好象置身于世界外的一个观察者。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02-01
约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解构主义一词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其著作被提出,而后形成以德里达、罗兰・巴尔特、福科等为主的理论家共同阐释的解构主义思潮。随后,广大理论家们便将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而广泛地应用于对众多研究领域方法问题的探讨。解构我们通常可以理解为反结构的,或分解结构,消解结构中心。结构中心即逻各斯中心,本质即传统文化的“根”――切传统的,既定的概念范畴和分类法都是解构的对象。
解构主义建筑则是从八十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解构主义起始于结构主义。但它认为后者并未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故而认为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扬弃。解构主义的特点是把整体分解化。主要思路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故其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在研究中,人们总结解构主义建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散乱。总体形象上的散乱破碎,拆散建筑元素之间的系统关系,制造建材间的矛盾性与冲突性。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等方向的处理享有极度自由,脱离了古典的轴线与秩序散乱解构建筑,量体上做的支离破碎,疏松零散,但变化万千。2.动态。形体具有动态,倾倒、扭转、弧形波浪、衍生等手法造成的动势或不安定效果,力图营造活泼、灵巧或者不拘一格的感觉。同传统建筑往往或坚实稳重或庄严肃穆的形象截然相反。3.突变。突变解构建筑中的各种元素和各个部位之间的连接往往很突然。没有过度,没有预兆的。看似生硬,却有着说不出的合理性。4.标新立异。建筑师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异。每个解构主义建筑师似乎都不愿意重复别人的东西,每个人都在尝试突破常理,超越常规。希望设计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伯纳德・屈米,扎哈・哈迪特,丹尼・雷柏斯金等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弗兰克・盖里,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大师。盖里在1998年设计和建造的西班牙华堡市的所罗门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可谓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作品。这个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他的解构主义思想,整个建筑建造在内维隆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的形态,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手法,体积庞大, 形体古怪。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修斯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建筑之一”。而部分建筑理论家开始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而影响了建筑的功能。但是,舆论界对他还基本是持赞赏态度的,他也被视为国际最重要的建筑大师。
解构设计被赋予挖掘、揭示、运用以往创作活动中被忽视、被抑制的方面的使命,特别是开拓那些被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忽视和抑制的创作可能。因此,可以认为解构理念的重心在于发展和揭示建筑设计中被忽视、被抑制的事物。解构主义的实践活动唤醒了一种陌生的审美意识,即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正统审美概念之外的冲突、破裂、不平衡、错乱、不稳定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应该承认,在出现解构风格的作品之前,大量的设计作品中也不难找出这类审美的萌芽或迹象。
解构主义建筑在挖掘建筑的表现性潜力方面可以说比其他表现主义建筑都走得更远。它极大拓宽了建筑师的视野,解放了建筑师的思想。它指引建筑设计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考虑问题,摒弃传统思的枷锁,抛开建筑真理的禁锢,在平等的原则下重新估定价值,更自由、更深入的考虑建筑设计的理念。但他也是一种前卫的实验性的建筑,它必须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后盾。也许,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厚,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解构主义建筑会真正的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
解构主义虽然已不再是当今世界建筑的主角,但是,它给当代建筑留下的众多启示和经验却是不可抹煞的。首先,解构主义建筑理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并且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其次,解构主义积极的开拓和探索精神,为当代建筑师建构自已的建筑理论树立了榜样。当解构主义建筑以一种反文化、反建筑、反造型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它也就以逆反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这样一来,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策略和作为一种美学策略,就以一种双重呈示的形式相互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