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档案分类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3 16:24: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分类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档案分类管理

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档案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档案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档案分类指的是按照形式、内容、来源以及时间的不同将全归档文件进行实体分类,分成若干类别和层次,从而形成有机的体系。在我国档案管理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分类管理与创新一直是重头戏。相较于过去,各种归档的材料在档案内容性质、形式、载体以及数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案卷位置依然采用案卷号、案卷目录号、全宗号等编号方法显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不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对档案分类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的要求

首先,人员配置缺乏专业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兼职多、专职少的现象,甚至身兼数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且不能及时的进行全面的移交工作,这就增加了确定档案管理责任归属的难度系数。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对改进档案工作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档案人员的专业素养欠佳。其具体表现主要为:一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从事该岗位人员很少有专业技术职称。二是档案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能满足于根据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充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从而导致现阶段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足。三是缺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机制,从而影响了人员的综合素质。

2.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部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细节的要求,其归档的效果只是笼统的说明。在归档的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只会归档纸质文件而已。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关制度的规范指导,电子归档会出现一些混乱。如果只是将手工记录通过扫描存入系统,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电子归档。此外,在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在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电子档案的修改变得更加容易。因此,难以真正的避免人为破坏情况的出现。

3.档案管理条件比较简陋

档案室简陋已经严重影响档案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没有建立档案室的情况。部分单位尽管有档案室,但是阴湿狭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设备,档案材料霉变或虫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外观和整洁。

二、档案分类管理的创新改革思路

档案归档整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建立档案分类表,做到清晰、简化合规、层级分明,这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开展档案分类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分类的采标

就档案分类而言,有诸多的标准可以指导其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逻辑架构也不尽相同,所以档案分类管理中起步工作就是做好采标工作。假设某个单位或者部门在档案分类的过程中,要遵守档案行业的分类标准,亦或者是所属行业的档案分类标准,或者兼顾两种档案分类的标准,这需要慎重的考虑和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标准都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杜绝盲目照搬照抄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个别部门或单位往往没有充分分析和调研其所选择的档案分类标准,这样即便档案分类表已经做好,实际上也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

2.档案分类的完善

在采标慎重选择之后,基本上初步形成了档案分类的框架,需要根据单位属性、部门属性进行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在档案分类表调整之前,要对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职责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建立的文件收发登记制度要事实监督,文件收发登记表要以充分的职责分析、业务调研为基础,进而对其所产生的文档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档案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实际上需要花费较多的经历和时间来酝酿、熟悉、了解档案分类表的调整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系统的、准确的、完整的档案分类管理。

3.档案分类的简化

在档案分类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归档管理工作简化的原则,对内容分类的过分追求反而使得档案分类管理本末倒置。自“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颁布和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文书立卷的归档方法进行了变革,按件整理的方法实际上将很多复杂的分类工作都省去了。再加上现阶段,较高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使得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和计算机检索成为了可能,文书档案的分类工作应该财务文书文档按件管理的方法来起到简化的作用。此外,档案分类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文档管理的核心理论,即来源原则,强调在档案分类整理工作简化的过程中,在整理馆藏档案的过程中,要以文件的形成机关来源为基础。

4.依法科学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总体水平的关键就是提高依法科学的管理水平。管理方式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在全国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当中充分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随着我国档案制度不断深入的改革步伐,人员逐渐实现了转变,从单位人过渡到社会人,日渐频繁的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档案信息库建立健全的重要性,尤其是确保档案资料的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和标准性,为后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自动化的管理流程、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以及整体化的信息共享等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不同的单位具备不同的特点,在开展档案资源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尽可能的避免软件不兼容、单位自行设计、硬件配置不统一等做法。

5.建设高质量的档案工作队伍

档案分类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就对档案分类管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具备系统的档案管理学知识只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此外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条理性、科学性的开展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增强档案框架管理的清晰度,为后期的保管、查找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从而实现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因此,就现阶段而言,着重培养年轻的档案干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使这些人的能力不断的提高直至其具备担任档案事业主力军的能力和素质;对专职、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其知识体系的更新工作,在上岗之前确保岗前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尤其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是培训的重点内容,这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要积极的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吸收、引进、聘用高级人才。

三、档案分类管理的意义

首先,无论是社会、城市、企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档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档案可以记录人、物过去的状态和具体的情况,为后续的调查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档案分类管理正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充分利用,这才是信息化时代对档案的要求。

其次,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对档案的意识逐渐培养起来,原先人们对档案莫不关系、毫不在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人们开始重视档案的作用,并尽可能的利用档案带来的积极效果,而档案分类正是帮助人们高效的、快速的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最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就业问题一直是值得考虑的民生问题,而档案分类管理这种档案细化的分支,有助于该专业的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培养该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对档案分类管理人才的需求,在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中有一定的贡献。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问题,在开展档案分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其内在的联系,同时也要遵守客观规律和自然形成规律。只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在调查研究的时候做到深入细致,就一定可以实现科学化的档案分类管理,尽可能的加快其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试论煤化工项目档案分类与档号编制[J].化工管理,2013,(24):31-31.

篇2

合同档案详细记录了风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企业制定年度预算、评估和审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对合同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合同档案管理存在分散、混乱等问题,给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风电企业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办法,实现合同档案的科学分类和优化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

对风电企业来说,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档案种类主要有技术合同、劳动合同、工程合同等,这些档案虽然在具体内容和使用价值上各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法律性

法律性是企业合同档案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企业其他档案的标志之一。合同档案的内容主体是合同,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企业合同档案具有明显的法律特征,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合同档案的保存、管理还是销毁,都必须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定程序。除此之外,合同作为记录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维护企业法律权益的文件,也只有在具备法律特性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凭证性

近年来,风电行业蓬勃发展,风电企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部分企业为了谋求私利,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从而带来许多经济纠纷。合同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应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进行了明确说明,在解决经济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凭证作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3规范性

规范性是企业合同发挥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合同档案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合同档案内容的规范性。一份完整的合同档案,应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内容、当事人的亲笔签名、合同的数量以及书写形式等,只有这些条件符合法律规定,才能确保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是合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同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损坏或缺失,都会影响其法律效力的发挥。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合同档案的完整性。

1.4繁杂性

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合同,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同时,企业合同档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合同签订前的洽谈、招投标等;合同签订后的招标书、评标报告、会议记录等。要想确保合同档案应用价值的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就要收集、整理和保存好这些合同档案。

2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优化措施

2.1强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机制,能够为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包含合同档案的收集、汇编、整理、保存等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风电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补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以确保合同档案的管理能够与企业发展向适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说,只有在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下,才能借助于合同档案,帮助企业减少市场竞争风险,进而在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推动风电企业实现健康和持续发展。

2.2加强合同档案之间的联系

企业合同档案数量较多,如果采用单独整编和单独管理,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剧增。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在进行合同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有重点的寻找合同档案间的内在联系,而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其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例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单立类目、分类组卷,这能够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当然,企业管理者也要为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可指派独立部门负责合同档案管理的相关事宜。

2.3实施合同档案的统一编号

为了便于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风电企业在开展分类管理时,可以将不同的合同进行统一编号。这样一来,今后在查找某一份合同档案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翻找,而是直接查找编号,极大的提高了合同档案的管理效率。合同档案的编号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例如可以根据合同档案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物资类、工程类等;还可以根据合同档案的生成时间进行分类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分类形式,都需要在档案袋上进行标注,避免混淆。

2.4定期进行档案材料的整理

合同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工作,随着企业各项业务的不断开展,也源源不断的产生了许多新的合同档案。因此,风电企业在进行合同档案的管理分类时,也要注重对新生产合同档案的整理和保存。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档案检查,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要保持合同档案储存室的整洁干燥,避免因空气潮湿导致档案发霉、变潮。在合同档案移交时,也要提前清点好合同档案的数量、种类,对于失效的合同档案要按照法律流程进行销毁。对合同文件变化情况都要进行及时的掌握,由于有些合同文件资料的不确定性,不能一次性终结,因而不主张将刚签订的合同归入档案室,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关注合同的变化情况,将完结的合同档案统一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这会使合同档案分类管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

3优化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方法

3.1集分式归类原则为核心的合同档案分类管理

企业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要重点对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科研内容以及建设项目的文件资料,具有技术性和保密性较强的特点。文书档案的分类整理包括企业行政事务的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档案内容不利于查找和统计,在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而,需要依循集分式归类的原则,进行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还要依照《合同法》中的无名合同和有名合同的不同种类,进行重新拟定和分类,从而增强合同档案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3.2集分式分类表

我国企业的有名合同主要涵盖了9种不同的合同形式,又称为典型合同,是具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而无名合同又称为非典型合同,是没有规则和名称的合同形式。这9种不同形式的合同要以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为前提,拟定规范且科学的集分式分类表,并要在集分式分类表中,对合同档案进行分类归档,进行统一的编号和整理。实践证明,集分式分类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效率,与传统的分类方式相比,无论是在管理工作强度还是人力资源需求上都更具优势,这也是集分式分类方法在企业合同档案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的主要原因。

3.3分类表的使用方法

集分式分类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具有提升合同档案管理效率、减轻档案管理工作压力等优点,但考虑到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应用集分式分类管理时,仍然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其应用优势得到完美的体现。首先,要明确合同档案的分类标准及其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例如合同档案的生成年份、分类号、合同数量等,这些信息都需要记录在分类表中,以便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参考。其次,科学区分合同档案的年号、分类号和流水号,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合同档案分类管理和后期档案查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合同档案成为关系到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规范化、科学化的合同档案管理,能够确保合同档案的保存安全和其应有价值的发挥。作为风电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重视合同档案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合同档案管理分类的顺利开展;对于合同档案的管理人员来说,其也要强化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确保合同档案管理分类工作的顺利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蓝玉超.新时期国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5(z3).

[2]蒋怡琴.解除待履行合同的溯及力研究——以完善《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为切入点[J].特区法坛,2016(5).

篇3

1 企业合同档案的特征

要想分析企业合同档案的分类管理,就必须掌握企业合同档案的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法律性

人类社会中,合同制度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法律制度。对于经济社会而言,合同以法律形式存在,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市场交易。合同在合同法的背景下,又赋予了法律效力。合同档案是一种原始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合同变更、签订和终止整个过程,因此,合同档案具有法律特征。

1.2 凭证性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会引发较多的经济纠纷。合同既是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的凭证,又是法院及仲裁机构处理和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依据。因此,合同档案具有一定的凭证特征。

1.3 规范特征

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等环节,必须要在合同法允许的范围内执行,也因此,赋予了合同档案规范的特征。就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而言,合同法均有明确规定。例如,订立合同的形式有3种,包括口头、书面及其他形式;内容方面,对合同的当事人姓名、数量、价款和住所等一般条款做了明确规定;还特别规定了合同的格式条款。只有赋予合同法律形式,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益。将合同作为档案保存时,一旦丢失某一部分,就失去了合同部分及全部法律效力,难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4 相关文件多

企业合同档案既包括签订的合同文本,又包括签订前和签订后的任何一个有关材料,例如,签订前的洽谈、招投标,签订后的变更、解除和签订等。邀请函、招标书、投标书、评标报告、会议纪要、议价单、会签审批表及解除协议等,组成了合同档案,要想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就必须做好合同档案的归档工作。

1.5 合同档案数量多

与行政机关相比,一个完备的企业,每年内制定的合同档案相对较多,少则几百件,多则几千件。在这种情况下,要区分两种合同档案的分类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做好企业合同档案的管理。

2 合同档案集分式归类方法分析

2.1 以集分式归类原则为中心

从旧版及新版电力企业档案分类表来看,主要是依据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进行归类,科技档案包括电力生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准备。而文书档案包括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两大方面。在这种归类措施下,既给合同档案的分类整理增加了难度,又不利于合同档案的查找及统计管理。对合同档案进行归类时,要以集分式分类原则为中心,依据《合同法》中无名合同及有名合同的种类,重新制定。

2.2 集分式分类表

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适用于企业的有名合同包括:买卖合同,借款合同,运输合同,委托合同,技术合同,承揽合同,供用热力、水、电、气合同,技术合同及建设工程合同9种。依据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制定集分式分类表,并在分类表中,将合同档案分类归档,依次为60~69号。

有名合同,又叫作典型合同,是指在法律规定中,确定其规则及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又叫作非典型合同,是指在法律规定中,未确定其规则及名称的合同。本科会计毕业论文

2.3 分类表的使用法方法

将合同档案分类归档过程中,年度、分类号以及件号共同组成档号,年度为签订合同的年份,与合同相对应的具体分类号码为分类号,件号是在相同年度、相同分类号中,按照合同签订时间顺序制定的流水号。“—”作为代码间裂解符号,代码用阿拉伯数值0~9标注。例如:2014—62—002,该档号表示2014年度,借款合同中的第二件合同档案。

3 合同档案归类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把合同方案转交至档案室前,企业要安排一个部门,做好办理合同的相关工作,防止出现办理人员和部门相对分散,无法做好合同材料收集工作。

对合同编号实行统一编制,并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从而有助于合同材料的统计、保管和利用。要按照相关原则编制合同编号。诸如,将合同分为几大类,同时采用特定符号标记,例如物资类可以采用WJ表示。随后依据时间顺序,在类别号里编制流水号。独立性是各个合同编号的特性,一旦制定,无特殊情况,不允许私自更改。采用合同编号排列法,对未移交的合同材料进行保管,从而实现简便、快捷地查找相关合同材料。

移交前,由合同主办部门统一负责收集合同材料,并保管好。相关文件多和合同档案数量多是合同档案的两大特征,因此,合同主办部门在收集合同材料时,要将与合同有关的一切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档案室要监督和检查合同主办部门合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确保合同档案的完整性。

合同主办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年度全部合同材料上交至档案室。有些合同在签订结束后,存在变更、作废和解除等问题,难以确定合同最终办理时间。所以,尽量不要将刚签订的合同转移至档案室。对于此类档案,先由合同主办部门进行收集和保管,待合同办理时间确定后,转交至档案室。

4 结语

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合同方案的归类管理,大多采用分散式归类管理,给合同档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不利于合同档案的查找和利用及统计管理。对于企业合同档案管理来讲,充分利用其管理特性,采用集分式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企业合同档案的有效管理。由此得出结论,在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中,集分式管理效果更好,更加实用,更符合企业合同管理的需求,能够在企业合同档案的查找、使用及统计中达到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林峰.企业合同档案管理难点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3(20):231.

[2] 王志伟.企业合同档案管理初探[J].机电兵船档案,2015(4):40-43.

篇4

一、三明市医保档案的现状与特点

自2012年以来,三明医保事业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通过“三医联动”,医保事业迎来了新格局。截至目前,三明市医保基本情况如下:全市共有参保人数263.5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42.27万人,城乡居民221.2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65万人。2019年市中心档案室共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各类业务档案330卷。全市档案从业人员均为兼职人员,共有11名,其中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名。

(一)医保档案涉及人员范围广。医保档案自每个人出生之日起,伴随其一生,因此,对个人而言,医疗保障部门档案是否全面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影响较大。参保种类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待遇享受分为干部保健、门诊特殊病种、住院报销、异地就医、异地安置、特殊用药备案等。医疗保险稽核类有现场稽核、有对手工报销材料进行审核、复核等等。因此,医疗保障部门的档案在其他社会保险类档案中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多、利用最广,与人民生命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档案类型。

(二)医保档案的组成类型多。组成医保档案的有医保中心形成的文书档案及相关的合同协议;参保人员的信息登记表、相片、身份证复印件,与单位签订的合同等相关材料;住院患者报销的各种发票、住院清单、疾病证明书等相关凭证;医院、药店、诊所等定点医疗机构的开通申请书、信息变更表、账目冲销报告等相关附件;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登记及待遇申请表等相关资料;驻医院服务站办理业务时收集的新生儿登记表、门诊特殊病种登记表、特殊用药备案表、异地就医申请表等;医疗保险稽核科到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稽核记录本、稽核人员到外伤参保人员事故发生所在地和就医地进行稽核的笔录本、对待遇审核科工作人员手工报销材料进行审核、复核的反馈单等。

(三)医保政策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的制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参保人员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不同时期的医保档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具体表现为:每年住院报销目录与比例的调整与变化,参保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基本上是每年一调,以及个人账户划拨比例的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年的缴费也在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每年每人20元到2020年每人280元),审批材料的报送等进行不断更新,还有办理业务所提供的材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趟为前提,医疗保障部门时常调整提供材料的种类),这些政策上的调整,导致医保档案材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三明市医保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医疗保障部门的档案承载着与医保相关的一切信息,与参保单位、参保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中心关系密切,也是地方政府制订医保政策依托的基础数据与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医保档案业务人员的配备、档案室建设的水平及年度档案工作的考核等情况看来,医疗保障部门的业务档案与三明医改差距较大。

(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都是以纸质档案为主,档案软件只用简单的“阳光文档”软件,仅能对档案进行录入和自动生成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及简单查询等功能。档案室的硬件设备未及时更新,室内只是简单配备了档案柜、打印机、计算机、灭火设备、温度计。从档案室建设标准要求来看,档案室还应配有相应的密集架、防磁柜、温湿度调控系统、防盗监控系统等。

(三)档案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档案专业的人从事医保档案管理工作,市中心与管理部都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平时以其他工作为主,档案工作为辅。

三、三明市医保档案管理规范化路径

针对三明市医保档案内容多、变化快、利用多等特点,为保持三明市医保档案的统一性与可持续性,必须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档案鉴定及销毁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档案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制度、业务档案管理流程制度、业务档案立卷工作流程制度等。各项制度既要体现档案管理的专业特点,又要保持医保业务开展的方便,且做到最大化服务参保人员。

(一)建立统一的医保档案归档办法。各科室及各管理部要按照各自工作情况,以方便档案查阅、利用为前提,根据《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福建省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若干制度》,制订《三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业务材料归档工作流程操作规程》,规定由业务科室在第二年度上半年对本科室上一年度的材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组卷、打码,然后移交给档案室,对其进行编写卷内目录、填写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归档验收、编制检索工具、编制案卷目录、装盒、填写档案盒、上架。

(二)建立档案借阅与利用制度。为了提高医保档案提供利用水平,也为了更方便服务参保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查阅,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日常管理,每一份档案的借阅和利用都要进行登记,特别是服务效果好的、利用率高的档案要及时让借阅者对其进行评价,确保医保档案有借有还,防止医保档案的遗失及损坏。

(三)加强医保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医疗保障部门需不断提升医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技术对医保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全流程进行改造升级。电子档案与纸质文档相比,具有易保存、方便借阅和归档,存储空间大、物理条件要求低的特点,在调阅和检索等方面有很强的便利性。利用“e三明”“微信”“云闪付”等平台搭建“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平台,利用“闽政通”网上办事大厅平台,方便参保人员在线办理业务。

(四)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应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及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管理岗位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培养,促使其认真学习医学、法律和信息化技术等相关知识。让医疗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工作的保密性、重要性,确保医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认真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使医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医疗保障部门要形成医保档案工作和岗位责任管理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提高医保档案管理效率。

(五)加强档案库房建设。建立医保档案专用库房,严格档案室库房的建设标准,要求配备必要的防火、防水、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紫外线、防有害生物以及照明等设备,并将各项指标落实到位。

四、三明市医保档案分类的探讨

三明市医疗保障部门的业务档案分类是在国家、省有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三明市医保档案利用与科室工作方便的原则,将医保档案分为七大类:一是社会保险管理类,保管期限分为永久、100年、50年、10年,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登记材料期限为永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关系转入申请材料及附件期限为100年、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出材料期限为100年、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继承审批材料期限为100年、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审批表及附件材料期限为100年、参保单位基本医疗保险变动月报材料期限为100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汇总表期限为100年、参保人员放弃补缴申明材料期限为50年、参保人员异地联网申报材料期限为50年、基金购买健康保障服务协议、合同协议审批单期限为10年。二是医疗保险费征缴类,如退休人员补足25年医疗保险费审批表及附件材料,保管期限为100年。三是医疗保险待遇类,如门诊特殊病种确认表和疾病诊断证明书,保管期限为10年。四是生育保险待遇类,如生育保险待遇登记表及相关附件材料,保管期限为10年。五是医疗保险稽核监管类,保管期限为30年,其中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信息更改申报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功能新开通审批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退出或暂停医保定点申请材料期限为永久、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全省联网定点的申请材料期限为永久、稽核情况汇总表期限为30年、医疗机构变更结算、冲销费用的申请、报告材料期限为30年。六是医疗保险耗材类,保管期限为30年,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医用耗材采购现场议价、专家意见及配送承诺书期限为30年、单位耗材产品信息调整材料期限为30年、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品规调整登记表期限为30年。七是医疗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保管期限为10年、30年、永久,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年报表期限为永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季报、月报表期限为10年。

【参考文献】

[1]朱秀红.创新医保档案管理的几点看法[J].办公室业务,2020(13):106-107.

篇5

1、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力学生;

2、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并有相关实践经验者。

二、档案管理师申报条件:

1、已通过助理档案管理师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

篇6

当我国引入现代化管理的模式与先进理念之后,无论在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与普遍运用,逐渐开始意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与功能取向。一方面,在不断的实施档案管理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相关的匹配措施的研究与资源配置。在这种新的档案管理局面之下,有必要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所面对的新情况,对其配套的归档整理分类问题及提升效率的技巧进行具体探讨。

1 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解析

1、内涵

不同的行业档案的类型、种类、数量、机密程度等也不相同。但是,从档案管理的本质来看,它的价值在于使数据、信息资源得到科学的管理,并能够在系统的管理中,方便保存、查询、提取、运用,以及按照管理程序进行的销毁等。因此,归档整理分类就非常关键。目前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档案管理体系,均有一定的培训,而且,已经将档案管理的归档整理分类作为了一个专门化的职能。

2、原t

从原则方面看,归档整理分类要求精准性、规范性。比如,精准性中,要求分类标准的准确、标识的简化、细则的清晰;再如,针对具体档案中的材料、价值的差异分析、等级划分,保管组织单位在不同种类中的对应性,目录的编辑、顺序的排列组合等。除了这些基本的原则之外,在归档整理分类制度、程序、装订,纸质、电子档案不同的运用形式,以及保存、转移、销毁等各个方面,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准性、严肃性、规范性等。

3、注意事项

根据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及其归档整理分类现状、经验分析,应该注重在这个方面的可操作体系构建,这样就可以实现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通过方法、流程使归档整理分类在秩序的基础上,逐渐的形成简化、快捷、便利的主要特征与表现,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功能与价值体现的最大化;并将其转化为一种资源利用渠道,为进一步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治理提供牢靠的依据。

2 档案管理归档整理分类技巧

1、以整理程序为准

一般而言,归档整理分类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在整理过程中,可以按照设计文件、文字材等进行进一步的项、子项方面的划分,这样在划分中形成一个制定程序的基础,然后,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要求,设计出一套与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改革相匹配的归档整理分类程序。而在分类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对方法的运用,以及技能的熟练性。具体来看,整理分类程序相对简单,重点是按照档案的性质、材料、种类、类型、对应部门等做好划分。程序与整理分类本身就属于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构成要素。因此,建议从这些构成要素出发,制订与其相符合的程序。比如,以科学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为例,一是对其进行收集,如在文字材料、设计文件的大类下,进一步从子项的外部、内部、会议,以及次子项等进行一一的对应收集、整理,再进行对应的整理、分类。再如,对于人事档案的整理分类,就可以按照时间、职能、级别等进行划分,然后,进一步整理、分类。总之,不同的档案管理对象,应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程序,但主要的思路应该明确,并坚持简化原则等。

2、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区别对待

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有纸质、电子档案管理两种,所以需要区别对待。

(1)纸质档案

针对纸质档案可以按照传统的流程进行一些简化,在化繁为简之后,先进行一系列的收集、检查,然后,再按照原来的基本分类,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类。这个方面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因为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在经过电子档转化的过程,已经实现了一次有序的整理、分类,所以,只需要在归档整理分类中细化、简化,保证其完整性、有效性、精准性即可;尽可能减少劳动要素中的资源浪费。

(2)电子档案

针对电子档案目前已经有了较专业的电子档案归档整理处理的软件,所以,在这个方面,重点应该放置在对于相关软件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并做好技术性的安保措施。

3、技巧与方法说明

(1)以材料流向、流量为导向提升归档率

技巧与方法的使用,应该与效率结合起来。无论纸质、电子档案,都可以按照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文件流向、流量进行归档率的计算,并针对性的安排归档整理工作的投入比例。在这个方面,可以透过建立的数据库、运用频率进行数据图表的制作,根据流向、流量趋势图谱进行进一步的归档率提升。

(2)透过职能确保范围、期限

不同的职能,所处理的档案归档、整理范围也不相同,但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划分不同的阶段,在明确数量、种类、类型、完整度、内容等基本要素的条件下,以机构、编制、职能设计出具体的方案,从而让机构的工作职能能够有理有序的体现在归档整理的范围、期限之内,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实现针对性的整理分类,提高效率。

(3)以“主体”为旨归的归档法

所谓以主体为旨归,指的是在从机构或组织团体本身出发。比如,以学校的档案管理为例,其中的归档整理分类,就可以透过“以我为用、以我有用”的主导原则,尽可能从其功能、价值、应用方向,进行具体的归档整理分类。可以理解为从用途的角度进行划分,有助于提升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4)行业标准先行,提高整理质量

行业标准导向的直接指向是整理质量问题。所以,一方面,要明确相关的国家管理规范、条例、细则;另一方面,在纸质、电子档案整理中,按照行业的基本标准,进行整理、立卷等。具体看,如文件材料之间的历史性联系、保存价值、分别立卷,还需要注意时间性、秘密性与非机密性等。

(5)归档范围、分类方案密切结合

目前来看,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整理分类主要用于保存、核对;而电子档案则倾向于利用方面;所以,需要运用好计算机文件整理,如范围、方法的融合、代码表的编制等。在这个方面可以推荐使用南大之星软件,因为它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反响较好,也能够满足现阶段的电子档案归档整理分类的基本要求等。

3 结束语

由于现阶段的归档整理分类因档案管理整体革新还处于量变的过程,所以,可以透过对相关的技术性解析,提升归档整理分类水平,为档案管理质量与水平提供更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看,一方面可以按照系统论的理论思路与框架,构建起归档整理分类的可操作体系,使其与目前的档案管理改革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在区分纸质、电子档案的形式、用途、功能及现阶段的利用情况方面,按照上面所说的五个提高质量与效率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整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余红叶.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与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4(05).

[2]章洁.浅谈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3(10).

篇7

从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而言,与以传统隐私权保护为基点的隐私权保护机制不同,现代隐私权在权利配置上,要求按照个人信息处理的不同阶段进行权利增设与重置,在保护机制上,要求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所要求的公共监管机制[4]。在目前,我国隐私权保护法制无法完成现代隐私权,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所需要的保护架构。

笔者认为,在分析人事档案制度中,OECD所提出的八项著名指导原则(汇集限制原则、资料内容正确性原则、目的明确化原则、利用限制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公开原则、个人参与原则、责任原则[5]),既可以作为制度分析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制度改革的借鉴。本文以我国司法实践中关于人事档案管理侵权的判决文书为基础,结合上述指导原则,以类型化的方式,分析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为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奠定必要的实证基础。

二、经验材料

在我国有关人事档案管理侵权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可以将有关的纠纷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人事档案因记载不完全导致的侵权责任

该类侵权责任,主要发生于用人单位在档案信息收集与档案材料制作中因所记载的事项不完全的情形中,体现为应当记载的而没有记载,还包括记载错误等其他情形。

在“某制药厂与李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6]中,法院认为:“本案中,李某的《企业职工档案》中只记载了李某自1986年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运司参加工作、工资审批及退休的一些情况,对1985年以前李某参加工作及调动工作的情况均未记载,致使李某1985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工龄无法认定,故制药厂应对其记载档案不全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在该案中,法院是把该类侵权纠纷作为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而非作为人格权侵权纠纷予以处理的,而且在判决处理上,也没有给予受害人以任何物质性或者精神性的损害赔偿,而是判决加害人承担补建相应的人事档案的责任。

在“韩某与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7]中,法院也认为:“某公司作为代为保管韩某人事档案的单位理应对韩某的相关人事档案信息妥善保管,某公司提供的《企业职工档案》只记载了韩某1985年开始工资套改及退休情况,对1985年之前韩某参加工作的情况均未记载,且某公司对韩某1978年参加工作认可,故对韩某要求某公司赔偿其工资损失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在“吴耀荣诉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8]中,法院确认:“由于原告档案没有反映原告辞职的有关情况记载,在这阶段的职工花名册也丢失,以致社会保障局无法取得能够证明原告工作经历的原始资料,造成原告无法享受视同缴费26年1个月年限的养老待遇,并因此无法享受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25年由政府专项资金全额资助缴纳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责任在于广州市穗光食品厂”。

本部分所研究的后两个案件判决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因人事档案记载不全而给当事人造成的物质损害(工资损失、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损失等)给予了赔偿,并没有给予档案关系人以精神损害赔偿。

(二)人事档案因保管不善遗失导致的侵权责任

该类侵权案件,可能发生在公共性档案保管机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所属的档案部门)与档案关系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商业性档案保管机构(企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等)与档案关系人之间,是一种比较多发的人事档案侵权纠纷类型,而且在是否具有可诉性的问题上,司法机关对行政部门所保管的人事档案遗失与企业、事业单位所保管的人事档案遗失,具有二元化的倾向。司法实践往往对前者持不具有可诉性的立场[9],而对后者持具有可诉性的立场[10]。

值得注意的是,该类民事案件在纠纷定性上比较复杂,主要是被作为侵权案件予以处理的,且主要赔偿的是当事人的经济损失,但在少数案件中对当事人的精神损害给予了赔偿[11]。只有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明确的档案保管约定的情况下,才可能是被作为违约案件予以处理的。

在“刘岩与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保管合同纠纷上诉案”[12]中,终审法院认为:“职业介绍中心作为保管人没有履行合同的义务将刘岩档案丢失,职业介绍中心具有过错,其违约行为必然影响刘岩今后就业及享受相关待遇,因此,应对其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刘岩相应的损失,对于损失数额,本院依据刘岩提供的证据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酌定为30000元”。在该案中,在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人事档案保管合同(委托存档协议),所以法院将该案作为违约案件予以处理。

在“李蔚萍诉长葛市归侨侨眷联合会劳动争议纠纷案”[13]中,法院认为:“在原告达到退休年龄时因档案丢失而无法办理,对此被告长葛市侨联应负保管不善的责任,具有过错。由于无原告档案材料,造成原告不能及时办理养老退休手续,给原告的利益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对原告主张的损失,被告应予赔偿”。

在“安阳市北关区彰北街道办事处与陈建设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14]中,法院支持了初审法院的观点:“上诉人将被上诉人档案遗失,影响了被上诉人享受相关待遇,给其取得相关利益造成了可预见的损失,故原审判决根据安阳市的人均生活水平,酌定一次性赔偿被上诉人遗失档案损失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更为重要的是,在该案中,终审法院提出了人事档案遗失侵权之诉与劳动关系纠纷之诉的相互独立性问题,即“关于陈建设的身份及双方是否形成劳动关系的问题。因该纠纷同档案遗失引起的侵权之诉不属同一法律关系,本院不予审查,应另行处理”。

在“李传雅与广州钢管厂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15]中,终审法院认为:“钢管厂遗失李传雅档案造成李传雅办理退休手续的延误,以致于李传雅未能享受到从2006年7月起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100元的调整,该损失应由遗失李传雅档案的钢管厂承担责任。钢管厂应按每月100元从2006年7月起计算至本判决生效之日一次性支付给李传雅,以后每月于当月30日前支付100元给李传雅至其死亡时止”。该判决将不能办理退休手续的损失用一次性支付和终身定期金的方式予以赔偿,其大胆与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在上述案件的损害救济上,对人事档案关系人主要是给予了损害赔偿的救济,但是并未言明是对物质利益的损害赔偿,还是精神损害的赔偿。从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理论而言,似乎该损害赔偿主要是针对物质损害而做出的,均未对档案关系人的精神损害予以救济。

(三)人事档案在劳动关系终止时未及时移转导致的侵权责任

该类侵权责任,体现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后未能及时移转劳动者的人事档案而产生,主要产生于劳动争议纠纷领域中,而且往往是被作为劳动争议纠纷予以审理的。

在“青岛晶华玻璃有限公司与王政智劳动争议纠纷上诉案”[16]中,法院进一步阐明:“本案中,晶华玻璃公司在与王政智终止劳动关系后至今未给其办理档案转移手续的事实清楚,故原审法院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判令晶华玻璃公司为王政智转移档案正确,本院予以确认”。在该案中,尽管被告用人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给劳动者转移人事档案,但是法院并没有因此给予劳动者损害赔偿的救济,而仅仅是判决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相应的移转义务。

在“袁媛诉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17]中,法院认定了用人单位未为及时移转劳动者人事档案的违法性,即“双方的劳动关系在1994年已解除,重庆银行未即时为袁媛转移档案资料,不符合相关规定”,而且还进一步明确了劳动者诉请用人单位及时移转人事档案的权利属于用人单位的在劳动合同解除后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且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即“由于原告该诉请系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的附随义务,该请求不适用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以此保护劳动者对自己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

(四)人事档案去向信息告知义务不履行而造成的侵权责任

该类侵权案件,体现为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中终止后,长期不告知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的去向,给人事档案关系人(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该类案件相对较为少见,而且也是被作为劳动争议纠纷予以处理的。

在“华某某与上海汽车电器总厂劳工合同纠纷上诉案”[18]中,法院确认:“职工档案记录职工的生活、工龄、工作经历等,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并在职工离职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且告知档案的去处以便职工享受其应得的各项政策待遇。上海汽车电器总厂虽然在1993年12月履行了档案转移手续,但直至2008年6月才告知华某某,亦有不当之处。原审法院据此酌情判令上海汽车电器总厂赔偿华某某养老退休金损失15,000元亦无不当”。

在该案中,法院不仅确认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的基本义务,即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妥善保管义务和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的及时移转义务,而且还确认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终止时及时履行档案移转义务后及时告知档案去向的义务,以此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诚为司法能动主义的一大进步。

三、对司法实践的反思

与对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思考

从对上述人事档案管理侵权纠纷司法判决材料的整理归纳与初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在纠纷的性质定位上,有关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纠纷的归类,较为复杂,且多种多样。既有作为财产损害纠纷,也有作为违约责任纠纷,还有作为劳动争议纠纷予以审理的。在司法实践中,还有法院敏锐地提出了人事档案侵权之诉的独立性问题。这一点主要是跟目前我国立法上关于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是否权利化以及如何权利化的规范之阙失有极大的关联。

其次,在损害赔偿的性质和范围上,在我国有关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纠纷的案件中,司法机关普遍倾向于而且也实践了对给予当事人造成的物质损害应当给予救济的主张,而对前述各类型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则根本就没有或者较少给予赔偿。此外,在司法救济中,还普遍使用了非损害赔偿的救济方式,如继续履行(及时移转)、恢复原状(补充建档)等措施。这是因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司法机关所看重的是人事档案在记载不完全、遗失、不及时转递以及去向不明等情形中给人事档案关系人在就业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办理养老退休等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行为对人事档案关系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可以说,存在着严重的将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财产权化的倾向。这一点与法学理论界将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人格权化(隐私权化)的基本观点大相径庭。

最后,在损害赔偿的数额与方式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起到了主要作用,法官通常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予以认定,既有一次性支付的损害赔偿金,也有终生定期支付的损害赔偿金。

综上可以说,从OECD的指导原则而言,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行为主要体现为对资料内容正确性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和个人参与原则等三大原则的违反。

从法律规范的创制而言,对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的保护,应当将该合法利益规定为法律上的人格权位阶,特别是隐私权的范畴,为了彰显个人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权利与传统隐私权的差异,可以称之为个人信息自决权。从司法实践的改善而言,应当注意人事档案关系人对其人事档案的合法利益中的人格权因素,在司法救济上,不仅要给予受害人因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侵权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失的救济,而且也要给予受害人因该侵权行为而导致的精神损害的救济。

注释:

[1]齐爱民.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2]王秀哲.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3]张建文.论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北京档案.2009年第10期,第19页.

[4]张建文.基因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第11页.

[5]刘怡君.资讯化社会隐私权之研究――以日本个人资讯保护为中心,淡江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班硕士论文,2005年6月,第84-86页.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乌中民一终字第1059号民事判决书.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乌中民一终字第912号民事判决书.

[8]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2009)天法民一初字第3137号民事判决书.

[9]许昌县人民法院(2010)许县法行初字第36号行政裁定书.在该案中,法院认为:原告所诉被告因保管不善将档案丢失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原告可以向被告或其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反映解决.

[10]张建文.行政部门所保管的人事档案遗失的权利救济,北京档案.2011年第7期,第17页.

[11]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安民二终字第55号民事判决书.

[12]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1)二中民终字第9927号民事判决书.

[13]长葛市人民法院(2009)长民初字第00699号民事判决书.

[14]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安民二终字第304号民事判决书.

[15]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穗中法民一终字第2563号民事判决书.

[16]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青民一终字第385号民事判决书.

[17]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2009)中区民初字第6132号民事判决书.

篇8

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

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

(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

(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增值税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增值税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

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

(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

(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

(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税局管辖的5户企业与其具有关联关系,两个局共同组成调查评估组,协同作战,利用单位产品耗电量、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测算,共评估入库税款79万元。

(3)上下协作。分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中,上下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如在信息采集中,根据信息的来源,建立了所、县(区)、市三级信息采集渠道,即税源管理责任人负责采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等生产经营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如“一窗式”管理比对信息、行业税负、稽查处理信息等,则由相关部门负责采集;工商、公安、海关等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第三方的信息,则根据实际,分级采集。

3、税源管理信息由原来单一的申报纳税信息向综合信息转变

通过分类管理全方位采集税源信息,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而且可以采集其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并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的行业税源信息库,为加强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调整岗责体系,重组业务流程

1、合理界定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职责。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检查和处理,发现重大案件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集中力量查处偷、逃、抗、骗等较大案件以及专案、专项检查。

2、调整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一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源管理体制。二是在县局设置纳税评估岗,并增加评估人员,专职负责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行业信息的采集与输机,并定期对行业评估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3、加强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管理与考核。配合分类管理的深化,完善了《税源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税源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税源信息采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

(三)建立电子税源档案,推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

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必然形成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新乡市国税局探索建立了行业税源管理电子档案,形成了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1、建立分户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一是从综合征管软件和金税工程中自动提取的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二是税源管理责任人根据纳税评估模型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三是各级税务机关采集的企业产业链信息,从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等采集的第三方信息等。

2、建立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在分户电子税源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大量分户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行业税负,投入产出比,物、料、水、电、汽耗使用量,行业平均利润率等。

3、建立税收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微机自动利用行业评估模型,将税源管理责任人定期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与评估数学模型设定的指标进行比对,生成评估结果,并与企业的申报信息相比对,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三、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行业分类管理强化了税源管理责任,较好地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和小规模纳税人零低申报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3.4和14.5个百分点。

二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大量采集各种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利用,解决了以往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收入的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企业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21.2%,高于重点税源企业增幅15个百分点。版权所有

篇9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ERP系统实行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为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

在传统会计实务理念下,会计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进行连续编号”。一般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一起管理,即记账凭证从系统中打印出来后与原始凭证装订在一起,称为“统一管理”模式。而ERP系统下则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分类管理”模式,包含了纵向分类管理和横向分类管理两个方面。首先,由于ERP系统下所有业务按流程管理,因此,一些主要的业务模块产生的记账凭证编号就可以单独分类别连续编号,即纵向分类管理。纵向分类管理为ERP下的复核和审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管理平台,使相关人员可以按业务类别对相关凭证进行快速追溯。其次,ERP系统下会计凭证的概念与传统会计实务下会计凭证的概念已有所区别。ERP系统下的会计凭证一般应分为手工原始凭证、电子基础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会计记账凭证在计算机中存在的状态也与传统会计实务不太一致。以x厂为例,其现阶段的会计凭证分为集成凭证(计划部门、天然气销售等)、超级用户凭证、财务中心日常业务生成凭证等。ERP系统下的会计记账凭证在计算机中一般不可能仅仅以会计分录的数据形式存在,还包含大量链接信息和集成数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与电子基础凭证进行关联,其中包含大量的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其他经济活动信息。会计记账凭证实际上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在财务上体现的一个链接和集成平台,而这个平台无法打印在纸介上与相关原始凭证一同管理,因此必须将原始凭证从打印的记账凭证下分离出来,单独编号,并通过记账凭证属性项下的编号信息与手工原始凭证进行链接,形成横向分类管理。这种横向分类管理使会计记账凭证的电子存储成为可能。

传统会计实务下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是一种独立的数据的概念,并不是实时数据,仅仅是对财务数据在一定时点或时期的反映形式,这些数据一旦形成,就不再需要其他数据的支持。即当一定时期的账簿或报表形成后,即使凭证数据转移或丢失,账簿和报表数据依旧存在,而且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账簿和报表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而ERP系统下,会计账簿与报表已经与其他各种查询一样成为由基础数据支持的表格输出形式。这种形式下,数据能够实时更新,查询数据及时准确,不存在因缺少个别系统管理步骤而引起查询数据不及时的情况,因此,传统“记账”这一过程也就不复存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也对数据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旦基础数据存在差错或丢失,就会使后续的查询产生连续性差错,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并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ERP系统下的会计档案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以分析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EKP系统下的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篇10

为确保国家税收,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国家在税收征管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税收征管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管理监督不到位。取消税务专管员后,由于把实行专管员管户向管事制度转变简单的理解为取消专管员,形成了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使税务机关失去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监控;二是注重了集中征收,优化服务,片面强调以查代管,形成了管不细、查不全、征不足、处罚难、效率低的状况;三是征管格局中的四个系列以及各职能部门间协调不好,各自为政,多头指挥,不通信息,相互扯皮,互相推诿,导致税收征管全过程运转不正常。

第二,管理手段应用不到位。目前管理手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管理,但其监控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征管软件本身还不成熟,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征管要求,信息传递不通畅,影响收入的完整性,加之有少数微机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有关信息,因而计算机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征纳情况;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征管业务规程,无法对征管信息进行微机处理。

第三,管理职责明确不到位。由于对新的征管模式认识不足,征管实践中削弱了管理,淡化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底数不清,税源不明,监控不力,漏征漏管。造成征管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少数单位在认识上没有弄清分类管理的含义,片面理解为对一般纳税人的ABC管理;二是各单位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类管理操作办法和措施,因而职责不明确,管理程序、方法不规范,管理效果不好;三是大多数单位职责虽分解到人、落实到户,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没有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措施,使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四是普遍把分类管理和十率考核、征管软件运用、征管档案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工作思路,使该四项工作不能环环相扣顺利开展,而这些原因造成征管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登记率不完全真实。二是申报率不准,这有计算机软件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有没有按征管规程对非常户进行处理的问题。三是申报准确率难以掌握。由于管理未落实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能对其纳税的准确性作出大致判断,偷逃税款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在双定户的定额核定上,由于管理的问题使核定的定额与实际销售相差甚远,造成税款流失。在对大中型企业和一般纳税人的征管中,同样存在监控不力,税款流失现象。四是在缓交税款审核上存在调查核实不严的情况,客观上让一些企业感到贷款不还不行,费不缴不行,而税款可缓,能缓就缓。五是依法治税难,在征管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难的问题,一些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保全措施难以实行,或是相关部门不配合,或是存在来自各方的干预。

由于上述征管不利,最终影响税源,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二、当前加强我国税收征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