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24: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微观经济学要解决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理论知识。微观经济学与当前社会的经济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的,它里面提到的很多理论实际上与我国的当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等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得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障碍。而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让学生硬着头皮去背理论不同,它强调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理论获得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去重新认识抽象的理论。对学生来说,实践教学能够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能够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通过实践中的观看和操作,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他们可以透过一定的经济现象去理解和参悟知识,能够通过操作实践验证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力作用重大。
(二)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观经济学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知识,但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现象,去分析当前的经济问题。如果不注重实践教学,学生看似死记硬背记住了很多生涩的理论,但是却不具备利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势必会削弱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各种分析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例如可以让他们利用边际分析和各种动态模型完成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分析。学生将来必定是走向工作岗位的,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的职业前景是非常有益的,符合新时期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一直受困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师资队伍因素。很多学校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上配备的都是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本身对微观经济学缺乏深入的了解,这使得他们专业素质不够硬,不能够驾轻就熟的完成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在课堂上更多的选择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影响了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开展。此外,学校实践设施配备问题,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先进的教学软件的辅助,需要实训场所,但是很多高校由于受办学资金、教学观念和场地条件的制约,没有为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硬件条件。
(二)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微观经济学涉及到诸多理论,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沿袭其他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方法,使得实践教学陷入和理论教学一样的困境。学生感受不到实践教学的氛围,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教学形同虚设。
(三)实践教学模式僵化问题。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当前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存在模式僵化问题,实践教学依赖于课内实践教学或者校内实训或者顶岗实习来实现,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就不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能够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要着力解决微观经济学这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立足课堂,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并用。微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较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最佳平台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适用于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以下介绍几种适用的具有较好成效的实践教学方法:
1、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经济学理论或者某一经济现象各抒己见。通过思想交锋式的讨论,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能够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问题。讨论教学法符合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渴望交流的学习特点,能够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建立在讨论教学法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偏理论的,学生要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经济活动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将会容易许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展示与补充实践资料或者实例来达到辅助理论教学的目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应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讨论教学法。这种讨论又可分为专题讨论和实际应用讨论两种。首先,专题案例讨论教学。所谓专题案例讨论式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微观经济学某一系统的知识之后,组织学习结合当前社会领域内的热点或者焦点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这种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但是这种专题案例讨论教学对案例的要求是极高的,要求案例具有代表性和争论性,这样才具备专题讨论的价值。教师可以选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也可以选取我国颁布的某项经济政策作为案例,例如,在学习完微观经济学中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进行讨论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在收入分配时应该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应该坚持公平优先。学生为了得到观点,必须要去寻找理论证明自己的观点,必要时还要查询资料,这种讨论能够避免学生讨论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当然。这种讨论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需要精心的组织和设计。其次,应用式的讨论教学方法。这种案例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对某一案例的分析,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普遍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让学生就劳动力要素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应用式讨论,既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问题,又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生产要素理论。
2)穿插式案例讲解法。上文提到的讨论教学法,主要是在学生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之后,让他们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时,海域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在微观经济学知识讲解时穿插一些案例,通过案例来解释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消化知识。例如在讲解需求弹性这一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选用超市促销和特价活动的案例,让学生知道超市的促销和特价活动就是用需求弹性理论来刺激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需求弹性理论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经济现象,就能够更好的理解需求弹性知识。例如在讲解边际概念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应,教师可以选取饥饿时吃包子的案例,当人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他们吃第一个包子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第二个包子会觉得非常香,等到他们吃第十个包子的时候,他们的满足感将会消失殆尽,甚至会产生呕吐反应。这说明了效应的递减作用。让他们通过案例中效应的变化,更深刻的理解边际理论知识。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采用项目教学。为了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组织他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的。
1、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项目实践。学校可以成立校内实训室,可以开发配套的经管专业实践教学软件,让学生进入到模拟的项目情境中,让他们更清晰的理解经济学现象。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囚徒困境这一经典的经济学案例。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室,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作为两个公司来竞争同一个国外项目。而教师可以挑选学生组成国外项目负责小组,两个公司要想争取到这个项目,就必须要和外国项目负责小组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在办事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不行贿采用正常的方法争取项目,另一种则是通过行贿来完成对项目小组人员的收买。通过贿赂或不贿赂的选择,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囚徒困境。这种实践教学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操作项目的平台。
2、鼓励学生走出校外,做项目调研。微观经济学包含了诸多经济学理论,如供求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经济活动。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些理论,就必须要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经济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经济活动项目调研。在校外项目调研中,要做好如下工作:
1)选择适合的项目。校外项目调研活动要求项目是现实的、真实的,因此,在选择项目时要选择附近的,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到实地进行走访、考察和研究。另外,要选取可行的项目,例如有些企业是全封闭管理的,学生根本无法进入其中搞调研,对这类企业经济活动的项目调研必然很难实行。
2)明确项目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做项目调研,就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在项目调研活动开始前,让学生明确调研任务,要设置好调研项目。可以将微观经济学中几大重要理论设立为分项目,让学生依次完成分项目的调研。如以某某企业微观经济学分析为总的项目,让学生进行如下子任务研究:一是对企业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中,学生需要完成对该企业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等任务的调研和分析。二是对企业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中,学生需要完成对企业消费者行为的初步调查,并给企业提建议,为其如何做到让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提供宝贵意见。三是对企业的生产者行为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生产投入要素,考察企业短期生产函数,考察企业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通过这些项目设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消化相关的微观经济学知识。
3)做好项目展示和评价。要将学生项目调研实践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做成PPT或者调研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要建立针对学生实践的考核方法,要将实践部分的成绩纳入到微观经济学考核中,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校企联合,让实践教学现场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将来多数是要走上企业的经管岗位的,因此,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岗位实际,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开展微观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经管人才到学校进行现场讲解,让他们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理解,让他们说一说在实际的工作中哪些微观经济学理论是常用到的,哪些现象是能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的。通过他们的现场解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微观经济学的实用性,能够让他们重视实践教学。也可以利用企业发展中相关经济活动的完整案例,让学生去分析如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让学生了解企业经管人才这些经济活动中是如何去做,如何克服危机的。还可以让学生走到企业经管岗位上,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经管类岗位工作的要求,让他们树立岗位意识,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1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本校以高鸿业第六版《微观经济学》教材作为授课教材,书中有较多以数学公式和曲线图形,比较抽象难懂,这一现象决定了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效果不好,会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试图用案例讨论式教学让复杂的内容通过在案例中的应用得以生动呈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案例讨论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教师筛选过的、符合章节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教学。具体来说案例讨论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微观经济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其次,运用所学微观经济学定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增加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但是,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
2.1案例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教师确定讨论案例:寻找知识点案例,例如消费者选择行为分析,结合“受欢迎的自助餐”的现象和“互联网对消费者影响及其给消费者选择带来哪些好处?”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与学生讨论上述案例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有哪些影响。第二,确定讨论形式。首先进行课堂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人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讨论问题打印在A4纸张上在上课的时候分发给每组,在纸上写组长和组员姓名,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启发诱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思考,简单解答学生问的问题,但是不要细讲,让其自己讨论。第三,小组展开讨论。首先每组讨论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讨论的案例题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其次根据需要(笔者讲授班级人数均在100人以上),抽取3~6组组长或组员进行汇报发言,每组进行讨论的时间为10~15分钟,回答时间大约4分钟,在此期间其他组可以与之互动。第四,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小组分组讨论结束后,笔者对学生的整体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新颖的观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对错误的观点予以引导,还要对学生的疑问做解答,最后以每组作业的形式上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
2.2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其原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现实经济问题。目前教师授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仅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而且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打破了现在课堂师生互动较少的被动局面,这种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并且积极发言;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
3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3.1根据所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备问题性,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期能激起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并让学生在看到问题后,能够主动的思考,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课堂中选用的案例要贴近现实生活。比如在讲授机会成本的概念时,让学生知道在他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如大学毕业时面临就业时在“自己创业”和“就业”这两种选择时从经济学理论“机会成本”的角度做出决定,才能做出选择。要取得良好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效果所选的案例要根据教师的目标来设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案例有多个解决方案。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究辩论,从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确保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2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案例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笔者教授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心得体会,案例讨论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是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为主,相互探讨和交流。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在案例讨论时有的学生难以进入状态,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有“搭便车”的成分,有的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有的同学无所事事,只是观望与等待,或者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冷场的场面。因此教师在讨论时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讨论气氛。比如,讨论:(1)什么是谷贱伤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谷贱伤农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如何克服“谷贱伤农”现象。这要求同学们对弹性理论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因此,设计的问题应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及热点问题,同时,在讨论中设置抢答环节,对能够不在教师指定回答,能够主动抢答的小组在平时成绩核定上给予加分,这样会更能激发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此时自然就会形成激烈的讨论场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微观经济学成绩的评定方式和考试内容应进行改革
微观经济学是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校的微观经济学最终成绩评定是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因此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上,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增加日常案例讨论成绩的比重,比如各占50%等等。还有期末考试试卷也要进行改革,试卷中不能只考理论知识,如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要增加案例分析试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此部分应该作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有助于案例老师教学的顺利开展,并达到案例讨论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41-02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我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学过程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以往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提问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教学过程普遍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②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抽象理论分析,突出对学生运用公式与图形解析教材习题的应试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普遍不高。③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接受性较差。就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而言,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性
1.互动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变单向知识传播为双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自发提问、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源于现实世界,课程教学应体现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能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3.可接受性。课程教学方法要保证能够被学生乐于接受,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学方法要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快乐的情绪,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2.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案例式教学强调以现实世界的经济事件为微观经济学学习的载体,通过对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的效果。
3.以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快乐式教学法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改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综上,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四、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提问式教学与互动性。提问式教学是指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形成。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设定问题、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2.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推论式教学强调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原理时,如果该原理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存在逻辑关联,教师可以采用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已经学习过的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中推导出新的理论或结论。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逐步演绎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使学生与教师的逻辑思维在理论推导与证明中相互融合,改善教学效果。
3.参与式教学与互动性。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过程表现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研究问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形成研究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在“双重互动”的基础上,教学效果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4.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讨论式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不同的小组,围绕教学内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辩论、质疑,形成研究结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论分析、轻联系实际的根本缺陷。微观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案例本土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选取要坚持本土化原则,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案例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近,便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本土案例具有与国外案例不同的体现形态与价值取向,本土案例的采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案例来源多样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来源要体现多样化原则。案例的确定当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设计,但不能单纯由教师进行设计,而应坚持来源多样化原则。案例可以从历史典籍中选取,也可以从热点时事中选取。对于不同来源的案例,教师应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3.案例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要体现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案例关联性原则强调案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不能仅仅由于提高学生兴趣等原因,忽视案例关联性,盲目引入案例式教学;案例内容要体现综合性,不能因为针对某一知识点,而采取过于简化现实事件的抽象案例,案例要有综合性特征,以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4.案例创新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类似,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案例创新性原则不仅仅是要求案例本身的新颖性,而且包括分析角度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学习微观经济学从根本上需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分析方法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以更好地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
六、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
快乐教学法以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为实施前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由应试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化、由接受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化。快乐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实施快乐教学法,要注意从以下环节入手。
1.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需求。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凝练学生的兴趣点,做到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需求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精心选择教材,认真设计课件。好的教材是成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版本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建立以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为载体的立体课件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示形态,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
3.创新课堂组织,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快乐学习应与创新性的课堂组织相结合,教师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主动表现,教师应予以鼓励,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4.优化考核体系,实践素质教育。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考核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学生学习受到考核方式的诱导,过于注重经济学习题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在快乐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微观经济学考核体系应加以优化,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考试试卷的设计与考核方式的设定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拟定考察内容,采用论文、报告、课程讨论、研究设计、书面考试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5.交流学习体会,完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要求,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授课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组织方面,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践性;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单纯讲授为主,学生接受性差。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经济学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综合性改革是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0):135-137.
[2]刘施扬.《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2):11-13.
[3]项锐.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经济师,2012,(1):147+151.
[4]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4):108-109.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1]。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聆听者。比如在案例讨论中,老师要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笔者自身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一种是现实性教学案例,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以及有关经济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经济事件掌握经济学知识。另一种是历史性案例,即通过对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经济学领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理解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讲完赋税的归宿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2]。这两种教学案例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总结以及与其他经济学专业老师的交流探讨,发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
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片面的认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讲解就是案例教学。然而案例教学不仅仅包括举例教学法,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还包括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深入思考和讨论,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独立思考,并非仅仅只是举例子的教学手段[3]。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平衡,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问题:一种是过分强调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相对其他学科理论性较强,涉及到大量图表和公式的推导,这使得理论知识讲解占用了较长时间,压缩了案例教学的课时。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案例教学法,学生自主讨论占用的时间过多,使得整个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的时间被压缩。教师把握不好案例教学的环节。在案例式教学环节将主动权都交给学生,使课堂处于“放羊”状态,这种脱离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弊端,使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的偏差。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
2.案例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案例的选择、整理和分析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缺陷,例如案例的选择没有与最新经济动态和政策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不能达到协调适应。案例的选取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的内容,缺乏专业性的审视和洞察。二是教师使用的案例过于陈旧。直接使用国外相关案例,比如在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讲解时,大多数老师都会引用吃馒头解饿程度的例子,随着吃馒头数量的增加,所获得的解饿程度也就逐渐减少,这样的案例比较陈旧,很难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3.本土化的案例少
在我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以及教学案例几乎都是基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微观经济实践编写的,还没有形成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的教材,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大多都来自国外的一些经典教材,这些案例虽然都能很好的反映相应的经济学原理,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难度,这就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4]。比如对经济资源稀缺性进行讲解时,多数教科书上直接引用大炮和黄油的案例,这两种商品虽然能够说明相关原理,但大炮和黄油不切合生活实际,这样的案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案例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有充分的主导地位,在案例的讲解、问题的提出以及分析的整个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状态,虽然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实际案例,但是并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来,从而没有完全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2)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首先,教学案例过于陈旧,或者完全引用国外案例,使得学生不能切实感受到该经济现象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师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从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束缚性。案例教学法并不只是教师对于某个现实案例的讲解,而是需要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体;最后,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存在搭便车的现象,真正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的总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从案例的选取、分析和总结都由小组中某一个或几个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并没有完全参与进来。
三、案例教学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讲解的重要性,因此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没有投入相应经费保障和网络服务,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教学文件对案例教学予以支持,进而导致案例教学的相关设备投入不足。一般来说,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多媒体的应用,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运用经济学软件,也需要对相关网络资源的链接,但是由于学校对于案例教学法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相关设备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校教师讲课用的电脑不能访问互联网,从而影响案例教学法的质量。与此同时,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较其他教学方法而言,比较费时费力,加之学校没有相关的考核政策,因此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的积极性会受到限制。
2.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
微观经济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相应的现实案例完美结合起来,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效果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微观经济学讨论式案例的编排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比较费时费力,这也是阻碍案例教学法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3.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
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面临着与现实中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面对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教师在授课方面有一定难度,既要让学生记住相关图表公式,又要通过一定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其实际应用,在这两者的权衡过程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5]。并且在上课时所列举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尚未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做出理论上的创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经济学案例素材,但是这些案例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因此,要想收集到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现象的相对稳定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应当加强关于中国本土化的微观经济学案例研究,使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四、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手段
1.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
(1)故事性案例。故事性案例是指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某个知识点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某章的开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章节的讲解,也可以穿插在本章重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需求的价格弹性时,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说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而没有用我们生活中十分形象以及实实在在的例子即现实性案例来说明,学生就可能会理解不透彻,感觉生涩难懂。到底什么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呢?比如现在风靡全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活动,这个活动想必大家都会在淘宝上购物,而在“双十一”这一天最大的消费人群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这是为什么呢(抛出问题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案例的讨论中来)?大学生是没有收入又有很强的消费需求的人群,因此他们更加关心商品价格的变化,他们会在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增加购买量,而在价格上升时明显减少购买量,也就是说大学生有很高的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在“双十一”商品价格相对优惠时,大学生就成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主力军。另外,通过经典的经济学小故事和历史故事来讲解经济学相关原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到消费者行为理论时,可以通过为什么会产生“口红效应”来说明,“口红效应”是说在经济有下行压力时,口红的销量反而比正常年份增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讲解均衡价格形成时,可以引入黄牛票贩子的案例,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同时价格又受到管制,实际交易价格低于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从而催生票贩子的产生。故事性案例能起到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但这种教学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事性案例的引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但是课堂以教师为主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2)讨论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是指教师在讲解了某个知识点之后,通过将现实中存在的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并设置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给出最终的解释或解决方案。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将案例材料及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课下的讨论和准备,将最终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在讨论式案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把控,将主导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述了价格弹性的相关概念之后,可以通过国家限电方案来讨论为什么国家在过年等节假日用电高峰期控制居民用电量时,不需要其他限制用电量的手段,只需要适当提高电价即可达到限电的目的,这是因为居民对于用电量的价格弹性加大,适当提高电价,会使居民在保证正常生活的用电情况下减少电量的使用。通过讨论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加深对价格弹性的理解。在讲到税收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们讨论我国营改增给各行业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3)辩论式案例。要全面掌握所学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可以采取辩论式案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案例相对于故事型案例和讨论式案例来说,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潜力。首先,辩论式案例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知识点较为综合的案例之上,选取合适的案例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最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使学生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增强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不同市场的类型时,可以让学生探讨2007年发生的兰州拉面涨价事件,拉面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同时对于兰州人民来说拉面是每日不可或缺的主食,提价会带来重大的民生问题,不提价又会扰乱市场秩序,那么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兰州拉面价格呢?通过抛出问题让同学在探讨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但是辩论式案例也有一定的缺点,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适合辩论的素材,还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另一方面,辩论式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花较大精力做准备[6]。因此,辩论式案例教学可以在微观经济学的所有基础知识学习完成之后组织一次,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案例的编排
(1)可以将故事型案例安排在每章的开始,用来引导学生进入本章正式内容的学习,由于是导入型的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贯穿全文。要通过导入式的故事型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本章要讲的内容与哪类经济现象有关,并且要涉及到本章的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了让学生巩固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可以在每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一到两个故事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之后,用与相关理论知识对应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要注意主次,引入的故事性案例的数量要适当,太长或太多都会对理论教学时间造成影响。(3)在每章内容讲解完之后可以编排一个讨论式案例,增进学生对于整章内容的宏观把握和理解。讨论式案例要与本章的重点内容紧密联系,并且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要密切关联,目的是让学生培养运用本章知识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微观经济学教学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大作业的形式编排一个辩论式案例,将经济问题引入到课堂讨论中,老师也应该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
五、案例教学法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在案例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生活,并且要能够反映当前国内国外经济发展热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7]。在确定案例设计方向之后,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所对应的教材内容,对案例进行设计,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适量原则。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理论教学时间和案例教学时间的度,要明白案例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因此在案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质量,而不是案例的数量[8]。(3)运用多媒体配合案例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与相应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通过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完理论部分后,可以利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截取相关视频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央视《经济半小时》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新闻。在播放前,先提出几个与本节课所讲相关的问题,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综上所述,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对案例教学的应用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经济学原理选择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并能够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各个方面充分考虑,才能够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科学应用到《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符晓燕.关于《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95-95.
[3]谭赛,罗登辉.“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55-56.
[4]谢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6):107-110.
[5]符晓燕.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时代金融旬刊,2016(5):332-342.
[6]王业雯.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2(8):104-104.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分析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微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研究对象为单个经济,其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及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微观经济学既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经济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所以,它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从实践上讲,微观经济学理论既可以用于指导企业或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又可以用于指导政府的决策行为。因此,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1)章节多,内容抽象难懂。从目前使用较好的几本微观经济学本科教材来看,章节都比较多,如曼昆编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有22章,黄亚钧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有16章,岳贤平主编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有15章等。从内容上看,以曼昆编著的教材为例,主要内容有:经济学十大原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赋税的代价、国际贸易、公共部门经济学、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和微观经济学前沿等内容。大部分内容是对西方国家微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理论成果的总结,而且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公式、图形和数学模型来阐述经济发展规律的,比较抽象,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大多数学生反映学起来费劲难懂。
(2)研究方法多,数学知识是基础。随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不断成熟,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如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但总体来看,还是以实证分析法为主,主要是大量运用数学模型及推理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自数学进入经济学以来,它提高了经济分析的水平,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而言,一是借用了微积分,尤其是偏导数和全微分等武器,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等;二是借用了集合论与线性模型分析了相关的经济学问题。可见,数学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3)图形多、曲线易错乱。为了便于理解,微观经济学课程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理论假设,用图形来直观阐述。但该课程涉及图形分析的章节比较多,而且曲线太多且有相似之处,学生在记忆时往往会产生错乱的现象,要么记错了曲线移动的方向,要么记错了曲线的种类,导致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出现差错。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强化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一种理念
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来,很多高校为了响应 “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精神,纷纷喊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响亮口号,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也随之改革。但从实际情况看,真正落实到位的高校很少,绝大多数高校只停留在口头上,老师上课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调动起来。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对于多数高校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理念。
2、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型教学团队
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高校担任教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进高校,缺乏对经济学知识的实践锻炼,基本上没有尝试过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更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相关高校进行实践培训的也屈指可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至于说组建实践型教学团队更是纸上谈兵。
3、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没有形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一是高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并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目前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其方式主要局限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早就厌烦了这种被动式学习的方式,根本不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因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再者,因章节多,课时偏少,老师需要赶进度,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教学或课堂讨论。另外,据学生反映,有些老师准备的案例太长或太老,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即使参与其中进行课堂讨论也是被逼无奈,应付了事。可见,教师从本质上没有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难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一方面,为了应付各级评估检查,院系签订了一批经济学实践教学基地,但签订的这些实践基地大多数如同虚设,浮于形式,学生到这些基地实践锻炼的却很少,有些实践基地甚至每次只能容纳一两个学生进行实践,不能满足大批学生的实践需要。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有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在校学生,拒之门外,再加上和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少之又少,总体上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5、考核方式单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主要有单项、多项选择题、概念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案例分析类的题目比较少见,这些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对于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判断、分析的考察甚少。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锻炼,没有达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
1、加大宣传,让师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实践的重要性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府的许多决策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就会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对于企业而言,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与收益分析、市场结构理论等等对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可以指导他们的选择行为。因此,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师生都认识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动。
2、注重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创建实践型教学团队
一是要让微观经济学的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二是要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帮助实践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三是组织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能力;四是要创建实践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型教学队伍。
3、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为了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高校应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以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选择案例教学法、素质拓展法、幕课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便微观经济学理论能够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经济学原理相关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课堂讨论,剖析现实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隐含的本质内容,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剖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禁毒还是教育能够减少与相关的犯罪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禁毒和教育对犯罪产生影响的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断,教师通过讲解和点评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案例教学,理论联系了实际,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2)素质拓展法。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经济学的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型的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和理论指导,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与影响这一主题进行素质拓展,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我实践,展开调研,收集资料,分析大众创业与创新对地方经济所作的贡献,通过素质拓展,理论联系了实际,达到预期的效果。
(3)慕课教学法。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全部共享到网络上,让学生自学,而教师要在每周组织开展经济学相关的研讨话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研讨问题,充分解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疑问。如教师可以布置烟草垄断行业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课下学习、思考,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上,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有疑问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老师在现场可以帮助解决问题,通过研讨,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预期的效果。
4、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确保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大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是要签订和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相关的实践基地,不能光强调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二是要维护好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要经常性地和基地的负责人沟通交流,尽量请基地负责人(企业的领导)来学校讲学,或带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三是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 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到了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才逐渐被我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的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研究成果颇丰。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案例教学的应用实践,提出案例教学课堂实施的一些方法及建议,以期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微观经济学教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缺陷
1、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特点
首先,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前期还要求具备包括微积分、概率和数理统计等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概念多且较抽象。而授课对象一般为低年级的大学生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有关经济理论与模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容易对概念理解模糊而产生混淆。其次,微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往往要进行条件假设,很多理论只有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设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结果,这导致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难度加大。最后,微观经济学在进行问题分析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有些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来表述,有些理论需要辅之以图形说明,更有的则需要构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因而加大了数学知识功底较薄弱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
2、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面,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习题,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填鸭式”应试教学模式。当然,传统的基础理论性的课程教学应用这种授课模式是无可非议的,但使用于应用性较强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会导致这门课程变成空洞的理论。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如果缺少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学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论,无法理解到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现实意义,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方面,刚刚步入高校的低年级学生社会阅历很浅,因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还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当中,尤其是学生更感到难以适应运用经济学方法去理性、科学地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而大部分教材中的案例为国外问题案例,因而学生更难以从中直接借鉴。
三、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而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把基本理论和具体国情及背景联系起来,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掌握枯燥的经济学概念、图形和数学模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互动式案例教学是实现这种教学实用性的有效途径,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鉴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搞不清学习这些理论对现实生活会产生何意义,此时,如果没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很快就会陷入学习吃力继而丧失兴趣的境地。而互动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中引入的案例都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可以将理论和实际很紧密地连结起来,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帮助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双向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应付考试,往往考过即忘。但互动式案例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交流。这样,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可以取长补短,还能提高人际间交流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一般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案例,除微观经济学知识外,往往还包含的一些诸如法律法规、政治、数学、会计等相关知识。为了解决这些案例,要求学生必须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构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有利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互动式案例教学过程实施方法设计初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选好案例,用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案例选择的好坏是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精选出的案例应必须具有代表性且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案例应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不要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为增加可阅读性,案例的编写和选择上应该偏向于趣味性和实践性。同时,编写案例时,要结合教学的用途、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水平来编写,注意对案例的长度、难度的控制。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于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
(2)做好课堂讨论准备。课堂讨论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已经得到充分思考,但基于课时有限的考虑,因此,应事先把教学案例分发给学生,给学生留一定时间进行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想加以归纳总结;也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在课堂上集体讨论。同时,教师要对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对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讨论,教师至少要熟知: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案例说明了哪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等等。
2、互动式案例教学课堂实施方法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精心选择、编写案例后仅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有序开展课堂讨论指导工作。
首先,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性案例剖析,以便使学生形成经验性看法,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相似案例分析。教师分析案例或阐述某些观点时不要全部给出,可以让学生阐述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由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尽快适应这种互动的案例教学。其次,案例讨论正式开始后,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及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取,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整个讨论的进程和方向,即要防止冷场、僵局的出现,也要防止发言脱离主题的现象。案例讨论时,学生很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的现象,此时教师应要注意维护秩序控制发言时间,防止课堂讨论的气氛过于激烈或冷清,使案例讨论井然有序。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重视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同时要适当插话,点评学生的发言,纠正离题现象,提出问题,推进思考。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需要用一些时间进行简单总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使他们对讨论中的问题有一个科学、清晰的整体了解;对讨论中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评析,肯定正确,剖析错误;指明讨论中学生忽视或遗漏的问题。通过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引发学生课后的进一步思考。
3、互动式案例教学课后总结
互动式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评估案例教学的得失,以便下次能够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同时,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这样,通过写书面报告,既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互动式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择要与课堂教学目紧密联系
案例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应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案例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撰写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与阅历情况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案例的主题要鲜明,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主次关系
其实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只有经过严格演示理论推导过程才能让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还是采取理论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让学生打好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较多学时较少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应注意案例教学不能占时过长,不能影响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不能影响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特有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削弱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3、要注意尝试多种案例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讲解某个经济学原理时,使用典型案例辅助分析说明;在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就某一专题进行辩论等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案例教学方式,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热点话题、新闻报道和政府文件及决策等等,这些资料都是案例教学的好素材。
4、要注重对学生的诱导启发和组织工作
互动式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总会表现出由不积极到积极,由想法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明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并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使他们主动介入于案例的讨论和发言,开拓思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讨论能有序进行。
一、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西方经济学主要划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是单个经济主体入手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科学,而宏观经济学是从经济总量入手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科学。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学习微观经济学有诸多益处。首先,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在微观经济学中涉及到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等诸多知识。通过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商家的价格策略,作为消费者合理进行消费决策;其次,它可以让学习者具备成为一个智慧商家的基本素质,在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原则等等,从而有助于商家做出一个最优的生产决策;另外,单纯从微观经济学理论本身的趣味性,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的。如,在微观经济学的博弈论部分将会探讨一些经典案例,如囚徒的困境和以牙还牙等,让学生在风趣的社会现象中探究背后的理论本质。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数学为基础所引致的困境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中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导致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涉及到微分知识,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中需要运用到积分知识进行求解;在成本论中,介绍短期总成本的七种类型曲线关系时,涉及大量的微分计算;在介绍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时,涉及高等数学中极值问题的求解。多数高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都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此时高等数学还没有学完,正在同步进行。由于大学的学生方式和高中已经截然不同。大多数学生本身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微观经济学是相当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2.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案例结合
微观经济学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三个不同的难度层面。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阐述,而高级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数理验证,中级微观经济学界于两者之间。其中,在学术界,初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的划分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由此,也造成了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拿捏不清。如果,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与现实的结合,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比如,在微观经济学第三章关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课程讲解中,涉及三种不同类型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介绍。如果完全从理论角度运用几何图形进行介绍和分析,再加之引入一个补偿预算线,学生们肯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每一种类型的商品都举出相对应的商品进行对照讲解并且和前期学习过的需求法则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则会让理论真正的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
3.学生缺乏主动性
经济学的学习,在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掌握知识及与现实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掌握程度还算可以,但是不懂得如何灵活应用。实际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小学的被动式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在大学期间,课堂教学只是整个大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课外时间的合理调配尤为重要。而且,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融汇贯通更为重要。
三、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增加案例式教学
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图、表及数学推导令初学者望而却步。而案例式教学利用典型、生动的案例素材,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例导式、例证式、例说式等不同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且,在的案例式教学中应注重多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谈及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
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锻炼
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引入恰当、易懂的经济学案例,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足,而主要是因为实践经验的相对欠缺。经济学理论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大学的课堂中,往往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将课本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作为高校,应大力提倡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与企业的合作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经济咨询或承担企业的招投标课题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而,即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升了自身的实践素质。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身的企业实践融入到知识的讲解中,从而更有说服力。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课时的有限,所以单纯依赖于导师的单方面讲解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出一些主题和案例先不讲解,由同学们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如在介绍市场失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字面意思阐述一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案例;另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在课余时间,学生多浏览新闻、期刊和报纸,从而增进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且,逐步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对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成绩给予鼓励。
4.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属于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而案例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应用平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了解到经济学和生产、生活等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1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较抽象,而授课对象一般为大一或大二的学生,对于处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
首先,微观经济学内容面涉及较广,包括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等。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很难将这些理论与模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论多又容易混淆,比如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做出决策,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对边际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这时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水这么便宜,而钻石如此昂贵?”来使学生加深对边际决策的理解,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是值得推敲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时一般要进行假设,很多理论只有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才能成立,而不同的假设又会导致不同的理论结果,这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微观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使用的工具较多,有些理论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进行推导,有些理论需要运用图形来分析,有些则需要构建模型进行理论推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数理基础,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最后,尽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但如果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学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论,无法理解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也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鉴于微观经济学的以上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运用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2.1 案例讨论式
教师在讲完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理论知识后,将与该理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大家,鼓励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比如在讲到“供求弹性”问题时,提出为什么会“谷贱伤农”(农民丰收反而收益下降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深化对“弹性和收益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开放的氛围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讨论。还应注意的是,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案例,紧扣知识点足矣。
2.2 案例导入式
所谓导入,即通过案例来导入即将学习的内容。理论化的经济学知识较抽象,通过先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讲“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这章前,先引入经典的灯塔案例,以及提出“为何鲸鱼濒临灭绝而鸡却无繁衍之忧?”让学生先思考并讨论片刻,然后进入到理论部分的学习,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案例专题辩论式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专题辩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这门课。教师可选择贯穿各章节的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为正反两组,每大组又分成若干小组,以每小组五到六人为宜,确保小组人员的分工。比如,在讲完“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后,组织学生辩论“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的行为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这样,学生会在课后大量收集资料,进行讨论,理清辩论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控制,以及明确辩论规则,并且可以采用激励法,对最后被大家推选出的最佳辩手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
3 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1)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尽量选择能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以国内经济热点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国外案例进行分析。在确定案例后,教师还应进行案例设计,弄清楚案例所关联的章节内容,清楚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截取案例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讨论,避免案例过分冗长和复杂,达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目的即可。
1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填鸭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记忆遗忘理论的研究者艾宾浩斯、里德和泰勒等的研究指出:“填鸭式”教学教给学生的知识,若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并且遗忘量大。即使是已经记住的东西,由于缺乏理解,其灵活运用程度也较差[1]。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的反馈意见,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教学过程侧重单纯讲授,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学生普遍反映微观经济学学习起来太抽象,里面很多数学推理非常枯燥乏味。(2)教学内容侧重抽象理论的分析,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的培养。(3)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单纯运用“黑板+多媒体课件+粉笔”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该课程的考试和后续运用来看,情况也不乐观:普遍存在较高的不及格率、后续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到这些知识时,学生已基本遗忘。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下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积极思考,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热情,更别说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然而,实验教学法是实现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有助于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法的提出及其作用机理
实验教学法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经济学理论。教师可以设计特定情境来模拟经济社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经济学。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根据经济学课程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利用实际的微观经济统计数据,借助于仿真实验平成经济数据分析与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检验。实验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实验经济学。早期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关注市场理论和博弈理论。如今,实验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诸多经济领域。在微观经济学中开展经济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计算机或实物模拟的经济活动中,通过实验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微观经济学教学以全新的方式,使微观经济学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2]。实验教学法的作用机理具如图1所示。具体表现为:(1)实验的启发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参与并完成实验活动,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并在此过程中主动与老师交流。(2)实验的参与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实验内容是通过老师设计特定情境来模拟经济事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进而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经济事件进行分析,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在微观经济学实验中,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验参与者,通过亲身体验虚拟情境,直观感受市场经济的作用,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实验教学法融合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识记成效。整个实验过程要运用案例法设定经济情境或列举具体经济事件,运用任务驱动法预设不同环节的具体任务,运用讨论法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探讨,身临其境的参与将眼、耳、手各个器官有效结合起来,记忆效果最佳。
3实验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完全竞争市场实现均衡为例
3.1实验目的
完全竞争是微观经济市场结构中的一种,表示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买者和卖者的市场组织。我们将模拟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学生以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身份参与到竞争市场中,以口头双向拍卖进行交易。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简单商品市场中的交易机制。(2)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收益计算。(3)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图形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预测。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与参与者:此次实验是模拟竞争市场上圆珠笔的交易。我们将选出3位同学作为市场工作人员,协助老师管理整个实验。其他同学被分成人数相同的两部分,一部分人充当商品的买入方,另一部分人充当商品的卖出方。买入方和卖出方将分别在教室的左侧和右侧两个区域,中间留出较大空间,以便教师和学生走动。实验规则:保密规则、收益规则和报价规则。给每位买入者和卖出者发一张有数字的红色或黑色纸牌,牌的数字大小在1~10之间,请同学们拿好自己的牌,不要被其他人看到其中的数字。我们的目标是在实验期间达到更多的交易,尽可能赚取更多的收益。我们报价规则的表达形式为举手加口头,即举手表达叫价的要求,获得批准后进行口头报价。我们报价必须是0.5元的倍数。报价一旦启动,你要遵循出价不断提高,要价不断降低的原则。例如:如果你是买入方,而在之前已经有人报出商品的买入价,你的出价应该小于你拿到的红牌上的数字,这能使你赚取收益;同时又应该大于已有的商品出价,这样你才有可能买到商品,且遵循出价不断提高的原则,在预定的5min内达成交易。如果你是卖出方,而在之前已经有人报出商品的卖出价,你的要价应该大于你拿到的黑牌上的数字,这样你才能赚取利润;同时又应该小于已有的商品要价,这样你才有可能卖出商品,且遵循要价不断降低的原则。全部交易共5轮,每轮5min左右。请每轮参加者记录好自己的收益。每一轮游戏结束时,无论你是否达成交易,纸牌都要上交给工作人员,并由教师和工作人员重新洗牌和发牌。
3.3实验过程
首先,进行实验分组。由教师从学生中选出23人参加实验。其中,3人担任实验工作人员,20人充当交易者。买入者的编号为B1,B2,B3,…,卖出方的编号为S1,S2,S3…。扮演买入方的学生将得到一张红色的纸牌,牌上的具体数字(1~10)是达成交易时每单位商品对应买入方的价值。扮演卖出方的学生将得到一张黑色的纸牌,牌上的具体数字(1~10)是达成交易时卖出方的货币成本。其次,实验过程(交易流程)。全部交易共5轮,每轮5min左右,包括:报价、成交后的交易合同、计算各自收益。在报价环节中,教师可以首先请买入方的代表为商品喊出初始的出价,再让卖出方的代表喊出初始的要价。报价必须是0.5元的倍数。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有人提高出价和降低要价。即遵循出价不断提高,要价不断降低的原则。实验工作人员必须在黑板上记录每一次的报价数据,以便检验是否符合上述报价规则。每一个卖出方(买入方)在任何时刻可以接受一个稍作停滞的出价(报价)。当买卖双方价格达不成一致时,就重新启动报价系统。当一位交易者接受了另一位交易者提出的价格时,第一单位商品的双向拍卖就以交易合同的签订宣告结束了。在交易合同环节,合同一经签订双方不得反悔或违约。最后,成交的双方将纸牌上交,并再次大声告知成交价格。在计算收益环节,成交双方根据成交的价格和纸牌上的数字计算自己的收益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实验工作人员也应该根据收上来的纸牌上的数字,将学生的保留价格、成交价格填写在实验登记表中。然后,进入下一单位商品的交易。这时,在此之前的已公布的出价、要价和成交价格的信息便宣告无效,尚未成交的交易者应该按照上述的报价规定重新申报出价、要价,继续进行双向拍卖,直至预设的时段结束或所有参与者都已经成交为止。
3.4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实验程中,学生们将课本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完全竞争市场上供求双方(卖方和卖方)的自发作用促使市场上出现合理的均衡价格。在此市场上,每一位卖者和买者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卖者只要按均衡价格出售,无论多少数量都能卖完。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价格出发的水平线。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竞争的市场特点,真实反映出了竞争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充分体会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并对现实生活中的竞争理论和问题进行延伸讨论[3]。
4实验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可操作性。应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又能对难点问题进行可操作性实验证明的内容。(2)实验效果的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真态度,可以给实验优秀者提供一定的报酬激励[4]。(3)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李杰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喻淇.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204-206.
1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多,而且比较抽象
在学习效用论时,效用本身是主观心理评价,不易进行量化,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数量进行比较,但是消费理论又要计算和比较效用的大小,然后去推导需求规律和特征,这一点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1.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都是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理论、画图表、推公式,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学生缺乏基础,学生也很难自己去发现、思考和归纳。主要原因还是课时有限但内容繁多,教学时,老师只能注重理论的讲授,没有时间联系实际和补充理论之外的信息。导致老师上课很辛苦,但学习效率比较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微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很多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也不复习和总结,导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且课程前后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往往是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点又忘记了。
2《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科。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均衡价格的形成、效用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分配理论等。从《微观经济学》内容上看,该学科具有明显的特点:第一,理论过于抽象。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很多理论的成立都包含着一定的假设条件,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时很难和现实联系起来,再加上概念容易混淆,使得学生学起来总有一点空泛;第二,图形较多且复杂。微观经济学以定量分析为主,通常需要借助坐标图来演示理论的形成和变化,假设条件多,但影响经济现象的因素繁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第三,研究方法多。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需要大量运用高等数学知识。但目前三本院校很多经管类学生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于他们来说,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再加上学时有限,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案例和生活实例比较多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教材做出适当的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实现小而精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知识结构在逻辑上的完整性。微观经济学的逻辑性很强,在内容的取舍上应避免将传统微观经济理论的部分内容删除,这样会使得学生的理论结构不完整,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阻碍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的认识;第二,针对每部分的重难点,除了认真讲解之外,同时需要教师配备一定的实例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三,对于删除的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3.1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需求价格弹性时,那么就可以利用“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的事例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掌握了原因之后再进行推广,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利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进行市场营销,针对不同的类型的产品应该实施什么样的价格策略,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学是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实用的一门科学。
3.2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导入与内容相关的实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整堂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比如在讲到税收归宿问题,可以先询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奢侈品,是否应当对奢侈品征税?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只有少数的富人才能够消费奢侈品,税收应该都是由富人来承担。但事实上在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对私人飞机、豪华轿车等奢侈品征税,反对者并不是富人,而是生产这些奢侈品的工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学习,一边寻找答案,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注重实践教学
目前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重理论,轻实践。但实际上微观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经济观察,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做一些市场调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深对相关微观经济理论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达成,也提高了整个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引导,对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经济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
3.4加强课后习题练习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繁多,概念容易混淆,如果不加强练习,随着新的术语和理论的出现,学生就会遗忘前面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要具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同时要讲练合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