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物理提问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3 16:24: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提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提问

篇1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的由旧知学习新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在学习新知时,我们要加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通过富有递进性的问题由旧知引入新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旧知,同时可以让学生认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直接进入新知讲述的突兀性,降低了学生的紧张与陌生感,更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这一内容时,我将学生前面所学过的、与此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递进性的问题来导入新知的学习。(1)台灯亮度的调节与什么有关?(电流强度)(2)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电压或电阻)(3)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改变导体的材质、截面积、长度等)(4)可以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滑动变阻器)(5)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6)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时,这个电路中电压、电流如何变化?这样通过一系列递进性问题,顺利地由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导入了新知的学习,起到了有效复习与巩固的作用,同时激起了学生对新知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问题的生活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来进行教学。教师由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可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熟悉感,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物理教学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物与生活事例来导入新知的学习,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问题的应用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准则。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多地掌握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能够自觉地用所学书本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达到知行统一,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以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参与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了热传递的相关知识后,我提出了这样具有应用性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用的热水瓶,当外层玻璃破碎后是否还保温?为什么不保温了?新买的热水瓶保温效果不好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生活现象极为常见,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四、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小,他们对直观有趣的事物更为感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趣味性。如果问题本身枯燥无味,学生就会对问题产生疲倦与厌烦感,会应付了事。问题本身只有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学习的能动性。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考虑到本身的语言,教师以不变的语气语调来提问会使问题更枯燥更无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学会运用抑扬的语调、舒缓的语气、幽默的用语来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二是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除了用语言来提出问题,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多媒体图文并茂,可以逼真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与动态的效果来展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更有吸引力与趣味性,更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三是实验呈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问题我们可以实验来呈现,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惊人的实验现象,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展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

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篇2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篇3

除此之外,初中生还对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有很大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操作能力有限,协同配合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产生很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初中生基本上都具备的一个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转变,因此,教师对他们这个思维特点要重视,保持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更不要打消他们仍处于萌芽状态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用准确而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眼中的演示实验。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口头和书面描述能力方面也不能松懈,还要注意控制他们的情绪,保持课堂的气氛活跃、不紊乱。要做到以上的要求,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就要把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进去,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设想出一种情境,增强提问的直观性、形象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想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果要使课堂的提问发挥到真正有效的目的,就必须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一)教师应设计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

对课堂提问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问有效进行的前提。虽然有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熟练地提问,但是一般情况下语言组织上不是很严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充分准备课堂提问。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明白,预想在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并提出制定方案等。教师在做准备工作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

2.提问方式上的准备;

3.准备选择哪些学生回答;

4.问题设计有条理有顺序。

(二)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发展,这个提问模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逐渐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激发思维的角度来看,最有意义的提问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

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由另外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相互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牢牢地使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教师不仅指导学生怎样学,还要拓展他们的思维。要让他们有效地把学和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他们自己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学生提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篇4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满堂灌”,整节课只管自己讲,基本上不提问;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多而碎,什么都要问,机械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或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也有的教师提问时缺乏平等,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戒性提问,使其难堪;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难易无阶梯,提问语言不准确,表达不简洁,学生不知所云很难回答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厌倦和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对所探究问题产生兴趣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诱人思考,耐人寻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2.2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重点在思维关键处、理解疑难处、知识内涵处和规律探求处设问.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 时,我们发现学生头脑中有类似“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这一观念似乎也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吻合,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也很难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中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该物体下落时,是落在后面?还是落在原地?为什么?”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提问,重点讲解: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将与汽车保持一起向前运动的状态,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一规律以后,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2.3提问要有层递性

有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果把这些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一层套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分层次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那么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也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层递性的设问可以从大入手,也可以从小入手,一堂课往往就是由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后,学生理解了电流I和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的关系,但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机械地认为电阻R的大小与电压U、电流I均有关系,而这又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不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当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6 A,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少?此时该导体的电阻是不是原来电阻的两倍?根据公式R=U/I,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成立吗?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4提问要有科学性

物理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在心里都拟出答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表明他已经有了答案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抬头微笑或目光炯炯有神,可能表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而且还在积极的思考之中,还有的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一直低头并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表明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头绪,心中没有答案.有经验的教师常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环顾全班,寻找这些表现,确定回答问题的最佳人选,从而发挥出所提问题的最大效益.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或出现思维方法上的混乱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

3.1设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常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而设疑式提问常常会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打开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3.2引发争论式提问

争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平时形成的常识性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或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学物理规律表面上相“矛盾”.如“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使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否需要力?”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引发争论解决的问题,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学生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其效果是教师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3对比式提问

有些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强化理解.如学习汽化时,要求学生从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展示比较,从而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如在学习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表的量程、分度值、构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并比较,总结异同,进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学的有好又快.

篇5

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好的课堂提问是一堂课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探求知识的真谛。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有时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要注意常见的问题以及策略的运用。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固化到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上,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仍然是以简单问题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有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过于标准化,而不是发散性的,这样也不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课时,教师在上课前为了导入新课,提出了一个问题: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根据经验都能回答出来,对于导入来说仅仅是小问题。接下来通过简单的学习,教师又问: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这样的问题就属于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主要目的仅仅是总结这两个镜面的定义,书上也有标准的答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物理探究欲望。

2.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建立不起师生互动平台

新课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固定内容,而是要从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经验,从而使师生共同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达到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和老师能平等交流,不仅是教师会提问,学生也要学会如何提问。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课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为什么几十吨重的飞机可以飞上天?这时估计会有很多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说因为飞机有翅膀,有人说是飞机上的能源强,有人说是机翼上下的气压差导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压力差的原因才使飞机上升。这种提问方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一些学生不思考问题,仅是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未能完全构建与学生的互动平台。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

1.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要保障问题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问题,并且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通过问题的探索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课时,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噪声进行防治。教师的提问:下面哪些声音是噪声:音乐、工地施工的声音、翻书声。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工地施工的声音是噪声。然后教师再问:既然音乐不是噪声,为什么广场舞大妈们播放的音乐会引起周围市民的反感?这样设置问题,可以否定学生之前的答案,然后去探究新的问题,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提问,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去动脑思考问题,从而使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而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就应该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同时提出两三个问题,这两三个问题要有一个难易区分度,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至少回答出一个问题。如: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什么是惯性?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前两个问题根据课本就能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是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样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水平低的学生有信心,水平高的学生发展思维。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点解决策略。如有不足,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6

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好的课堂提问是一堂课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探求知识的真谛。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有时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和效果。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要注意常见的问题以及策略的运用。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固化到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上,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仍然是以简单问题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有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过于标准化,而不是发散性的,这样也不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课时,教师在上课前为了导入新课,提出了一个问题: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根据经验都能回答出来,对于导入来说仅仅是小问题。接下来通过简单的学习,教师又问: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这样的问题就属于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主要目的仅仅是总结这两个镜面的定义,书上也有标准的答案,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物理探究欲望。

2.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建立不起师生互动平台

新课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固定内容,而是要从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经验,从而使师生共同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达到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和老师能平等交流,不仅是教师会提问,学生也要学会如何提问。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课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为什么几十吨重的飞机可以飞上天?这时估计会有很多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人说因为飞机有翅膀,有人说是飞机上的能源强,有人说是机翼上下的气压差导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压力差的原因才使飞机上升。这种提问方式,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一些学生不思考问题,仅是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未能完全构建与学生的互动平台。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

1.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要保障问题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问题,并且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通过问题的探索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课时,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并对噪声进行防治。教师的提问:下面哪些声音是噪声:音乐、工地施工的声音、翻书声。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工地施工的声音是噪声。然后教师再问:既然音乐不是噪声,为什么广场舞大妈们播放的音乐会引起周围市民的反感?这样设置问题,可以否定学生之前的答案,然后去探究新的问题,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提问,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去动脑思考问题,从而使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而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就应该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同时提出两三个问题,这两三个问题要有一个难易区分度,争取每个学生都能至少回答出一个问题。如: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什么是惯性?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前两个问题根据课本就能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是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样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水平低的学生有信心,水平高的学生发展思维。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点解决策略。如有不足,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7

1.1课堂教学提问存在封闭性

(1)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部分教师或多或少的经历了一些专业培训,此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改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但是仍有一些教师落后于教育的发展速度,自身的课堂提问技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依然采用传统的封闭性的提问方式,鲜少采取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封闭式的问题来讲其答案是单一、固定的,标准答案都是预定设计好的.开放式的问题则与封闭式的问题相反,其答案是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学生可以主观表达出对问题的合理见解.尽管这部分教师都以非常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若是采用封闭式的问题将有关液体蒸发影响的因素传达给学生,就会将液体蒸发各项影响因素一一展现出来供学生作出选择.若是教师采用相反的开放式提问,就会向学生提问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封闭式的问题的约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拓展.所以开放式的问题在物理课堂提问中更有效果.

1.2课堂教学提问达不到师生间的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1)新课程改革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来,学生与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交流互动.只有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够真正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并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2)缺少互动的提问无法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肯定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关于知识的辩论交流,导致了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了全问式教学,学生也会因此而使自己松散下来,凡事都遵循老师的意愿,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师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氛围.

1.3课堂教习提问过于传统没有创新

(1)在新课标的表述中,课程并不是单纯的书面工作,知识的传授也并不是单方面的灌输,教师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参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教师来指导这个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转述教材的内容,而是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

(2)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创新,还是为提问而提问,并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仅仅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提问过程,学生机械式的回答问题,只是在完成一个“被提问”的任务,并不是主动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没有创新的课堂提问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对策

2.1内化教育理念,改革单一的师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缺乏多元化的师资培训模式,都是单一模式下的集中讲座式培训,教师仅仅是单纯的听从专家的讲授,其内容也大多数都是缺乏实践性的理论内容.所以在当前的形式下,必须要打破那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师资培训模式,师资培训必须要一切以实际情况出发,要按照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各种学科的不同要求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要融合多方面的培训,这更加有利于教师内化教育理念.当然,仅仅通过这种观点就把一种理论内化成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对教师的培训不单单只是在理论阶段,最重要的是需要具体的实际授课方法,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累感受,并且能够在具体的现实活动中对其深刻理解.

2.2提高课堂提问技能,进行问题界定辅导

区别于以往的课堂提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新课程中能够界定课堂提问的问题,但是要清楚知道所提问题水平是否具有可探讨性,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不能缺少对提问技能的辅导.例如,辅导对于是否具有探讨性问题的不同类型认知;辅导理解不同水平问题的特征的能力;辅导问题的转换能力等等.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不能仅仅进行单纯的理论培训,而是要开展一些具有操作意义的训练.教师在拥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够通过有水平的提问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篇8

一、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在于强制. 这凸显了兴趣激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原理的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

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提问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基于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来展开对于教师提问的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纸锅烧开水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实验前为学生设置一些有关趣味性问题: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通常都用什么材质的锅来烧开水? 你们见过用纸质的锅来烧开水吗? 如果用纸锅来烧开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通过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听课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而在学生切身观察到纸锅确实可以烧开水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提问: 你们知道纸锅可以烧开水的原理吗? 等等.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物理课堂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提问要具有激疑性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鼓舞、唤醒和激励学生.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直述的教学方式,这使课堂平淡无奇,毫无生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更是无从谈起.

初中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具有激疑性的问题来充分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发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探索和研究. 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具有激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风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学的重点通常是影响浮力大小的各类因素,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将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而将木块放到水中则会漂浮在水面之上? 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中所描述的现象比较熟悉,他们很容易想到重量这个因素. 这时候教师需要继续进行提问: 用钢铁建成的万吨航母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之上呢? 通过前后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思维和认知上产生疑问,进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就会带着对于问题的疑问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篇9

教师引导课堂进程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针对性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提问需要富于层次性,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具有广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所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一、甄别知识点,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的点应该是书本内容的重点、考试中的易错点、历届学生学习的疑点等关键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时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对其日后学习有促进作用。比如,学习力的作用时,斜向上的拉力拉动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运动,物体向前移动了N米,拉力有没有做功。很多学生都觉得物体既然动了,拉力是唯一一个对问题有作用的力,那么拉力就做功了。得出这种错误结论,主要因为学生对功作用因素理解不透彻。因此,笔者提问,如果学生甲提着一个物体往前走了N米,那么甲对物体的拉力有没有做功?很明显没有。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很自然联想到上一题,轻松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物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引入新课,需要教师在新知识点上找到合理的接入点,然后以一个巧妙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导到其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他们成功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如教学大气压这一章节时,笔者做了一个简单实验,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硬纸片,然后将其猛地倒转过来,出乎所有学生意料,杯中的水并没有冲掉纸片,而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看似柔弱的纸片拖住了。在学生被这种现象吸引的时候,笔者顺势提问,为什么杯中的水没有将纸片冲掉呢?由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同时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知识点学习做铺垫。

二、针对不同上课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手段

(一)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对某个概念的表层意思理解大致相同,可是都忽略内在信息,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性错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深层含义入手,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相同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分歧,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性讲解,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理解,锻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一章节中,很多同学仅凭肉眼的辨识,就认定平面镜的宽度和成像范围。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笔者就提问光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否会影响最终成像呢?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至平面镜对光的作用上,再通过作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更正错误认识。

(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新课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此时提问主要针对学生传统认识和物理学知识相冲突的地方,或者一些在学生看来习以为常但仔细思索又别有深意的事物上,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或者教师讲解完新知后,再次提问物理问题,学生会发现现在的知识更容易解答,自然学习兴致高涨。比如,教学《压强》这一章节时曾经问道,同学们,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有人胸口碎大石或者在钉板上行走,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将大石换成只有拳头大小的石块,将钉板上的钉拔到只剩下几枚,再让那些人表演会有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那些他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合理”的现象,由此起到激发作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现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因此,在学生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多角度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找寻解题的突破口。比如,在教学《质量与密度》这一章时,需要对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笔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不透光的纸将铁块和铜块包起来,你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二者。如此一来,学生在区分方法上就会产生分歧,意见不同。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不能单凭物体的体积或者重量区分这两种是什么物体,应该讨论它们体积和质量间的关系,用一种新的物理量衡量物体的这种性质,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三、课堂提问容易出现的问题

课堂提问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如果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没有整体把握,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对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划分,导致满堂灌或者学生理解速度和教师讲课进度存在差距。2.没有细致分析课堂内容,没有明确哪些知识点要进行细致讲解,哪些知识点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哪些知识点要通过提问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进行低级无效的提问,影响课堂进度。3.提问设计没有注意深度和广度,导致问题只适合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冷落成绩中游亟待提高的学生。

课堂提问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题目出得好,才能真正有效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对书本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甄选出可以进行提问的内容。同时,提问法不应当被孤立起来,只有多种授课方法相结合,才能最终增强物理授课效果。

篇10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利用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通过提问可以快速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等信息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一些常用的提问方法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人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设计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这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教师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

3.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四、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