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经营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3 16:25: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餐饮经营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餐饮经营问题

篇1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餐饮业快速发展,而连锁经营必然成了餐饮业发展的方向。现今,绝大部分具规模的餐饮企业都应用了连锁经营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中国餐饮业现状

(一)企业规模扩大,连锁经营势不可挡。

进入21世纪以来,餐饮业每年都以一个千亿元递增。到2010年餐饮业的营业额达到2万亿元左右。餐饮业的总体规模日益扩大,拉动消费需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中国烹饪协会的统计显示,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连锁餐饮企业有147家,营业额达到622.1亿元,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8131%[1]。数据显示95%以上的企业都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来获取规模效益和品牌的影响力,其中78家企业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的赢利店规模(连锁门店在14家以上),连锁餐饮的活力日益凸现。

(二)中国餐饮市场地区分布不均衡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进了新纪元,但是也加剧了中国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拒不完全统计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65.6%,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1211个和1714个,占14.2%和20.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

(三)外资餐饮引领中国餐饮市场

外资餐饮尤其是洋快餐在中国餐饮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2004年的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14家,营业额占百强企业营业额的28.93%,仅百胜餐饮集团的营业额就高达118.69亿元,占百强企业营业额的19.96%,外资餐饮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对中国餐饮市场和人民的生活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连锁餐饮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没有较好的品牌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好,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但是品牌不能速成,它是长期追求质量、管理、效率的结晶。同时,品牌也不是万能的。但是很多企业过分夸大品牌的作用,认为品牌好就能赚钱,致使业务虚而不务实,在广告、形象宣传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在企业管理方面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

滥售特许权,不计后果盲目扩张。餐饮连锁经营的精髓在于低成本复制,将规模无限扩大。但扩张需要出售特许方有一整套体系的支撑。现在一些特许方在本身的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盲目扩张,使得加盟店的质量良莠不齐。这样做虽然可以使特许方通过出售特许权获得不菲的收入,但却造成了我国餐饮连锁企业的不稳定发展。

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统一配送方面的问题突出。许多的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环节都称不上流畅。还有很多的餐饮企业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全独立的流通渠道。当加盟店在全国开展开来,这种物流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这就造成许多加盟店需要的原材料总部不能及时到达,速度无法保障,而且还使得经营成本增加。

基层员工流动率高,管理人才匮乏。餐饮业的基层员工,不要求有多么高的受教育水平,这虽然能使企业招聘员工比较容易,但付酬也较低,加之餐饮业的劳动强度较大,有时还要受到顾客的责难,使得许多基层员工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其他行业。这种频繁的员工更迭本身就给餐饮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连锁餐饮企业中,由于扩张过快,盲目招工来填补人员缺口而又不能及时给予员工培训,长此以往,餐饮连锁企业的服务质量必然会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产品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差,核心技术可复制性差。中式餐饮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口味和特色,很多中餐企业没有形成工业化的生产标准,制约了餐饮业的发展。很多中式餐饮企业在学习西式餐饮特许经营的经验时,没有充分考虑中餐的文化背景,没有在品牌资源的可执行性、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上狠下工夫,很难在质上有所突破。而我国的餐饮企业在实践中经营者往往盲目店面数量,而忽略了管理的统一,造成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特许经营开拓市场的主要武器,品牌的经营既能够壮大整个经营品牌的实力,同时还能有效利用特许品牌的效用,实现双赢。餐饮连锁企业一旦创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便能使所有的连锁店共享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积极推行标准化和特色化。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没有标准化的连锁企业就形同一盘散沙名存实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是作业标准化。由于中餐食品的制作多是经验性,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标准。因此,只有解决中式餐饮质量的不稳定,操作的不规范等问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在做好标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企业特色化。当下许多餐饮店盲目跟从,什么红火就做什么,殊不知别人做得好的确并不一定就适合自己。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大同小异的饭店,对于不熟悉的顾客光顾哪家并成了随机事件,想在茫茫商海中脱颖而出,企业就必须拥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必,减少同类企业的替代性。

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无疑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了解大众的需求,确定企业主要的服务对象集中力量做好该市场,在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再考虑向前后一体化发展。

完善餐饮企业的物流供应链。餐饮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供应,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一个比较完整的供应链应该包括总店、采购基地、原材料基地、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店等。配送中心内基本上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正是这些物流功能的组合,构成配送中心特有的社会经济价值。

篇2

作者简介:施琦良(1966-),男,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中式烹调高级技师,研究方向:餐旅管理。

中图分类号:F76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1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33-03

快速发展的餐饮业特许经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解决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上,许多国际著名快餐企业采用特许经营方式,授权当地公司进行生产并组织产品的销售,在确保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壮大了企业发展规模并使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许经营模式迎合了餐饮市场创业的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特许经营,餐饮加盟商可以借助成熟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迅速打开市场;而特许商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不受一般的资金限制。对于逐渐起步的餐饮企业来说,特许经营模式是其摆脱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重要途径,从而得以迅速崛起,形成自己的餐饮品牌和独特的竞争力。

一、特许经营的定义

特许经营一词源自英文franchising,根据我国2007年5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组织对特许经营的定义类似,我国特许经营的本质表现在:第一,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和被特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第二,特许人将允许被特许人使用自己的商标或品牌、经营技术、商业管理模式、持续体系及其他知识产权;第三,被特许人必须向特许人支付一定费用以得到特许权;第四,特许经营是一种持续性关系。

二、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现状

我国餐饮市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餐饮行业特许经营呈现出总体发展快,扩张速度放缓;销售总额放缓,销售增长低于店铺增长的局面。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小幅下滑,餐饮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餐饮业特许经营企业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09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相对比较平稳,不同类别的餐饮企业受消费者支出缩减的影响而普遍放缓扩张,转而将目标确定在稳固消费群体,进行产品差异化组合上,而非通过扩张来度过金融危机,如表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餐饮特许企业新开的加盟店数量较多,但由于新增加盟店面积较大,单店座位数的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对应的业绩大幅增长,八成原处于销售额快速增长的餐饮特许企业速度明显放缓或趋于停滞。其中部分原因是金融危机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和收入影响导致的。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中华美食餐饮也和传统文化一样传播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并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例如,“谭鱼头”餐饮公司学习借鉴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跨国餐饮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利用特许经营模式走出国门,将中华美食提供给世界人民。2009年5月,中国烹饪协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2008年度餐饮百强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度餐饮百强所属门店中,“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境外门店数已达21家,位居百强企业之首。一大批企业正通过合资、合作、区域授权等多种形式筹划境外开店。

三、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一套完整统一的特许经营管理系统。一套完整统一的特许经营管理系统包括产品管理系统、流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能够形成属于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自身的科学高效的管理网络,达到为顾客提供完美服务的目的。但是,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系统时,只是实施了浅显的统一手段,比如表面的统一门店管理、统一量化考核等,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考虑自身餐饮品种的文化背景,造成许多加盟店外表看似一致,但生产出的餐饮产品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缺乏统一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无法做到标准统一,而只能达到统一经营商品、统一供货、统一广告宣传,总部对加盟店的后续服务、经营指导以及商品、服务质量、控制等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二,缺乏统一标准的物流配送体系。餐饮业对产品的口味要求高,特许经营要求其加盟店的产品必须口味一致,这就要求制作原料的配送比重必须相一致。许多特许经营餐饮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的配送中心,很难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特许经营餐饮企业为了保证产品口味一致,一般要求配送给加盟店的原材料都通过一定的加工,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原材料,如小肥羊的锅底料、羊肉都是经加工后由包头总部统一向全国配送。但由于资金和整体物流水平的限制,很多中小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配送中心规模小、设施落后、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抗衡国外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此外,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低下,这也限制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物流配送。

第三,餐饮产品标准化比较困难。与西式餐饮不同,中式餐饮吸引人的是其口味和特色,加上制作工艺复杂、烹调花样繁多、地区差异明显,很难用量化的手段进行标准化生产。西餐成功之处是强调精密分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时间,以及采用自动化设备。虽然中式餐饮产品的特点是客观原因,但没有标准统一的生产流程成为制约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瓶颈。

第四,餐饮业特许经营专业人才缺乏。特许经营是一种专业化、集成化、规范化的经营体系,要求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目前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学历也不高。特别是专门的管理人才储备上,多数企业采用的是输出管理,即特许企业总部将有经验的优秀员工培养成主管或领班级管理人员,在新加盟店开张前,将这批员工作为骨干派往各加盟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延续企业总部的管理经验,保持一贯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风格,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随着加盟店数量增加,没有足够的优秀管理人员可以输送,也没有标准化的加工、服务和管理的规程可以遵守,必然导致餐饮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无法维持原有特许企业的品牌和信誉;并且长期的输出管理会使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加大管理成本。

四、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的发展对策

第一,完善信任机制。特许经营总部与加盟商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承诺对维系特许经营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稳定至关重要。衡量一种特许经营体系是否成熟和完善,主要是看特许经营总部对维护加盟商关系的意愿和能力。完善总部与加盟商的信任机制,首先要获得加盟商的信任,做好加盟商的评估工作。根据餐饮产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估内容;对加盟商的期望值进行引导和管理,帮助加盟商树立客观的投资回报预期;为加盟商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要不断激励加盟商的成长,通过合作升级,让加盟商不断获益,不断积累成长经验,使加盟商和餐饮企业总部共同发展。

第二,促进产品生产标准化。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业要实现经营体系的稳步发展,产品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品种和口味保持高度一致,充分体现自身产品风格的一贯性。可以建立统一的中央厨房和原料供应链。如全聚德等大型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都建有中央厨房,原料采购、加工等工序全部由中央厨房完成,再配送至各加盟店,各加盟店按统一加工方法进行加工。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可以对原料的规格标准、质量要求、运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规定,对原料进行双重验收和鉴定,保证原料新鲜优质。经统一配餐后,送到连锁店的菜肴在定量化、标准化方面具有一致性,这样既突出集中生产的优势,提高和统一产品质量,又能发挥各加盟店现场制作的作用,保证菜品在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第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吸引并培养特许经营管理人才。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要扩大经营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已有的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通过培训班、研讨会、考察等形式来增强从业人员的特许经营知识、专业技术以及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但这只是表面化的进展,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从2008年起,在商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特许经营管理师认证培训逐步开展起来,一些大型的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已通过我国特许连锁领域最权威的职业认证――全国特许经营管理师职业证书,成为特许连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将大大规范特许经营餐饮业的从业标准,达到社会人才配置的最优化。

第四,挖掘餐饮品牌营销的价值。美国著名品牌专家莱瑞莱特有一句名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成熟的餐饮品牌,其产品会不断更替,但品牌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渠道品牌营销。特许经营餐饮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要能突出自己的特色、能够让社会大众接受自己的品牌。成功的品牌,能大大提升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价值,吸引更多的顾客,给经营者带来更多的利润。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需要学习并树立起先进的品牌意识,在融合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多渠道品牌营销和服务创新,增加广告宣传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加大长期的市场推广力度,从而形成他人难以模仿的品牌优势。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在品牌定位中,要努力使自身特色品牌的竞争优势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动机结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样,自有特色品牌就实现了自身的预期目标,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和开拓市场,从而达到开发和销售自有特色品牌的目的。

第五,保持餐饮特许经营网络体系稳步扩张。加盟商二次开发是指总部所特许开张的加盟商自己开了两家店或两家以上的店。做好现有加盟商二次开发,有助于特许经营餐饮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形成优势。从现实看,开发新的加盟商和维护老加盟商的成本差异非常明显,老加盟商具有更成熟的管理经验。正是由于老加盟商和特许经营总部双方的联系更加密切,加盟商的二次开发才有了可行的基础。目前,大部分特许经营餐饮企业中二次加盟的比例很少,可供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国际化是振兴我国传统餐饮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业提高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我国餐饮企业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应该有计划地进行网络拓展。先从熟悉的地域开始,实行递进的策略推进。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可以先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市场,如华人集中区域,在此积累经验和资金,培养人才和特许销售网络,统一制定服务标准和采购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持续的降低成本,并集中优势力量扩大经营规模,依靠完善的特许体系开拓新的区域。

面对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发挥自身品牌及产品的特色,以各种创新思维,扩大特许网络,开发加盟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冯成伟.我国特许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2] 李维华、朱明侠.特许经营方式是企业拓展的有效途径[J].国际商务,2005,(04).

[3] 孟秀石.餐馆特许经营系统及实证研究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2).

[4] 张丹.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2).

篇3

一、阿拉尔市餐饮业的发展现状

1.餐饮业发展迅速,从业人数众多

阿拉尔市经济发展促进本市的就业,加上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低,吸引了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尤其近五年来,餐饮业的就业人数明显增长。在2008-2011年间阿拉尔市的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556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9290万元,营业盈余也由2008年的345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441万元,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在平稳的上升,并且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凸显了对就业的优势,餐饮业从业人数由2007年的637人增长到2011年的1023人,增加了386人,年均增长12.1%,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的快速增长为餐饮业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阿拉尔餐饮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着餐饮业的进步。

2.经营结构多元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快餐也悄悄的进入阿拉尔市场,现在经营的快餐有四家,两家位于九团,一家位于上海风情街,一家位于新苑,可以看出,快餐都在城市相对比较繁华地带,快餐的进入很大程度上会刺激传统餐饮业的结构和发展模式。阿拉尔市餐饮业在以汉餐经营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民族分布特点融入了少数民族餐饮,在传统餐饮发展的同时容纳快餐的进入,在以固定场所经营的同时又结合消费人群的喜好形成了流动式餐饮文化。由于市场进入门槛低因此吸引了更多人员进入餐饮行业,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会使餐饮业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同时,阿拉尔市餐饮业经营结构的多元化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经营状况呈上升趋势

如今,阿拉尔市限额以下餐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营形式日趋丰富,不仅满足了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也为繁荣市场、安置就业和扩大内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十一五”规划期间,销售额由2006年的8923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5894万元,增长了6971万元;增速由2007年的12.3%增长到2010年的23%,平均每年增长2。68%,可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推动了阿拉尔市餐饮业的发展。同时,为“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基础,在规划初期,2011年的销售额达到23844万元,同比增长50%,进入阿拉尔餐饮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促进限额以上餐饮的发展,据统计,2011年阿拉尔限额以上餐饮业达到6家,营业额达到了2314万元。

二、餐饮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小

在对阿拉尔餐饮业调查过程中,将现有的餐馆分为三类:有自上而下组织结构的定为大型餐馆;规模中等、有雇佣关系但组织结构不是很明显的定为中型餐馆;以自己经营并且规模较小的定为小型餐馆。据统计,阿拉尔市餐馆数量众多,共有174家,其中,大型餐馆仅占11家,中型餐馆有37家,而小型餐馆却达到118家,结构层次明显。阿拉尔市小餐馆占了73%,中等规模的占了21%,而大餐厅只占了6%,小餐馆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利润却是最小的,对于阿拉尔餐饮业的经营着来说,要想增加自己的利润就得将自有餐饮品牌做大做强,扩大餐饮业发展规模。

2.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

阿拉尔市餐饮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最高学历只是大专并且只占6%,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了70%,人员素质不高,远远达不到市场要求,在接受调查的174家大、中、小餐厅中,所有的经营者都表示对大厨的文化程度没有要求,只要会炒菜就行。呈现这种现状一方面是受我国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本科学历的人耻于从事服务员,一般在餐饮企业工作都选择做管理层,另一方面从事服务员更多需要的是体力劳动,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低学历所带来的困难和影响。

3.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餐饮市场日趋成熟,竞争也日益升级。餐饮业的生存依赖于客源市场,发展更依赖于客源市场。因此,餐饮行业的宗旨就是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在此前提下,企业才能进一步树立社会形象并取得经济效益[4]。餐饮业营销工作是沟通餐馆和市场的桥梁,只有开展营销活动,获得大批客源,才能使餐馆充满生机和活力,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在对阿拉尔餐饮业调查中发现,营销理念对于经营者来说基本不存在,只有5.8%的做过简单的宣传活动,只是找中介机构发宣传单,对宣传的程度、范围甚至真实性很难把握,有94.2%的基本没有宣传的意识,都是等着消费者找上门来做生意的,很难对自有特色菜式做到宣传、推广的效果。

4.就餐环境差

对阿拉尔餐饮场所调查过程中发现,有97%的餐馆就餐等级被卫生局给予“一般”,这意味着就餐场所的卫生只能维持基本水平,但是有一定的安全风险,还有3%是没有得到卫生部门卫生等级考核却依旧在营业。给与“一般”等级的评价中都提到了就餐卫生差,就餐区与生活区没有很好的区分,但是这已经成为了卫生部门的走过程,对这样存在卫生安全问题的餐馆没有进行跟踪监督。

阿拉尔有11家大型就餐场所,这些比较有规模的餐厅都有自己的餐具消毒区,可以做到餐具的卫生,但对于37家中型餐馆和126家小型的餐馆来说餐具卫生就不是很理想了。阿拉尔市所有餐馆中提供的都是一次性餐具为41.9%,使用消毒餐具为31.7%,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也没有消毒柜,而是循环使用餐具的占26.4%,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都只是保持餐具的表面清洁,不能保证餐具的卫生。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餐馆没有消毒柜即使有消毒柜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人员,都没有正常运作。在餐具集中消毒措施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采用一次性餐和循环使用餐具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5.对环境产生污染

餐饮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的需求,在满足人们消费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餐饮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废气、废水、废弃物等。阿拉尔市小餐馆占了72.4%,对于这些比较分散的、规模较小的餐馆来说,没有自己的废气处理设备,大多是通过排气扇直接排入外界。餐饮业是个用水需求很大的行业,但是对产生的废水和一些剩菜都是直接的倒入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中心,有的生活垃圾也是倒入居民区的垃圾箱,使周围的环境污染很大。在调查中有87.9%的经营者表示没有专人回收,剩菜及垃圾直接倒掉。

三、应对的对策

1.扩大经营规模

阿拉尔市餐饮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本市餐饮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针对本市餐饮行业以单店经营为主的现状,要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措施,引进发达地区的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形成连锁式发展,缩小经营风险,实现双赢格局[5];发挥阿拉尔市地域优势,发展特色菜系,形成具有阿拉尔乃至南疆的风味特色餐饮;针对阿拉尔市餐饮行业单纯依靠餐饮发展的状况,应引导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促使顾客多样化消费,提高中高档餐馆在餐饮业中的比重。

2.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

对于餐饮业来说要想有好的经营成果就得从消费者的感官入手,服务人员的态度和大厨的手艺都是重中之重,餐饮业的整体运作都依赖于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人才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系统平台支持,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把陪训作为一个长期的需求而不是短暂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在岗培训、脱岗培训等形式,确保在岗者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培训。阿拉尔政府也会不定期的举行餐饮业培训,经营者应该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同过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3.建立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酒香就怕巷子深”,如今没有自主品牌就得有好的地理位置和有效的宣传,国外的快餐能很快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就是得益于它的企业文化和好的宣传,好产品就的让人们知道,营销方法就非常的重要,对于阿拉尔市的餐饮业来说最主要的营销就是纸质的宣传册。现在网络对于年轻人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经营者可以建立本店的网站去销售自己的特色菜肴,吸引本地区和外来人员。

阿拉尔市每年都会举行美食文化节,就是给餐饮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好桥梁,让不为人们所知道的美食走出来,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达到宣传的效果,经营者应该积极的参加,去推销自己的品牌。

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蓬勃发展,中小餐饮连锁店因为经营成本小、进入门槛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进入,中小型餐饮连锁店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中小餐饮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因为管理上的缺失而引发财务危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中小餐饮企业经营风险问题

(一)投资风险

许多中小餐饮企业为了快速占据市场盲目扩张,不断增加连锁店的数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方面,但是大规模的物质基础投入却不一定能够带来丰厚的盈利,一边开设新店面一边店面倒闭的现象屡见不鲜,市场扩张期间出现现金流量的大量流出,造成企业偿还贷款能力的减弱。并且中小餐饮企业自有资本金额普遍不高,用于市场扩张的资金常常需要依赖外部借贷来补充,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使得资本结构失衡,当外部市场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可能因为原材料、人工成本的提高以及活动资金无法回收问题而导致资金流的断裂,引发财务危机。

(二)经营风险

在中小餐饮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采购风险问题,餐饮企业在购置原材料的过程中受市场条件影响很大,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者出现断货的问题是企业难以预料的,有的企业选择囤积原材料来防治物资短缺,材料价格的下降会使企业发生亏损,也有的时候因为流动资金紧张问题而无法购置急需的材料,导致经营活动中断。二是人员流动风险,连锁经营的中小餐饮企业多采取的是标准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前需要进行培训,但中小餐饮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的大量资金会因为员工的离职而付诸东流,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人力成本。

(三)财务管理风险

餐饮企业因为其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在购置蔬菜、酒水等经营活动中经常是与一些零售商、菜农等散户进行流通,这些商品提供商常常无法提供发票,大量的小额资金进出以及发票开具方面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收入和成本出现混杂的局面,难以施行有效的核算与监督,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难题,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防范和预警。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没能实行统一管理,允许各门店自行负责部分采购和支付工作,造成大量的沉淀资金分散在各门店,资金使用率降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许多中小餐饮企业采取家族管理模式,财务决策方面存在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问题,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难以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难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中小餐饮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各中小餐饮企业应当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尽可能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管理人才任用方面要避免任人唯亲,通过建立一支文化素质高且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施行统一管理,避免各门店采购经营的随意性,加强对财会从业人员的监督和检查,严格财务发票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财务漏洞产生。

(二)强化经营风险意识

各中小餐饮企业要提高经营风险的敏感性,对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各环节加强控制和管理。在重大财务决策方面要注重财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科学选择合适的财务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规避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要科学安排不同投资渠道的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通过完善资金的使用结构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抗风险能力。当财务风险发生时要认真分析内部管理、成本、战略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案,努力消除或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危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各中小餐饮企业应当加强绩效考核管理,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实施绩效评价和诊断工作对企业行为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转。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关注度,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广泛听取员工意见,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机会,利用岗位晋升、薪酬激励等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企业留住人才,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动性,降低企业人员培训成本。各中小餐饮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奖惩制度不能过于粗放,要做到赏罚分明,确保激励机制能够切实发挥实效,要能够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镇江市餐饮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餐饮业的销售额每年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成为了目前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为了全面掌握本市餐饮业所处的现状、业态分布和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档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笔者就本市餐饮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市餐饮业现状及呈现的特点

1.经营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的深入,餐饮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独立经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经营方式迅速发展。同时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饭店、集体饭店通过体制改革也得到了发展。总之,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2.经营品种齐全化。在本市既有传统的中式餐馆,如“阿得煲”、“香江酒家”等,也有西式和中西文化相融合的餐厅,如“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等,还有供客人茗茶、喝咖啡的茶楼、咖啡厅、酒吧等,使市民在消费种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3.经营业态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式快餐早已进入本市的餐饮市场,并迅速发展起来,如“肯德基”、“麦当劳”、“上岛咖啡”等已发展为多家连锁经营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式快餐也加快发展,一方面保持了原有的正餐的传统,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展西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消费市场大众化。民以食为天,经营以民为本,无论是高档餐饮或个体经营企业,消费对象都瞄准了大众餐饮,它们凭借着充足的客源市场、合理的定价策略、整洁宽松的就餐环境、可口卫生的菜肴、优良快捷的服务、诚实可靠的信誉,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从现实和长远的观念来看,大众化永远是餐饮消费市场的主旋律。

5.“假日消费”白热化。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餐饮假日消费不断升温,不仅活跃了市场,而且成为了餐饮消费的一个亮点。餐饮企业围绕着假日消费在特色菜肴的制作、优质服务的提供及主题餐厅环境的布置上大做文章,促使了“假日消费”市场不断升温直至白热化的程度。

二、本市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市的餐饮业发展规模总体在逐步扩大,销售收入逐年增长,经营领域在不断拓宽。但在经营方式、网点布局、规模档次、产品质量、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产业布局不合理,成堆积式发展。在高校周围、小街小巷主要是个体小经营户,如江苏大学周围的小吃店一家连一家,堆积在一起。而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火车站地段和部分市场周围,上档次的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都很少,只有几家档次不太高的小作坊式酒家,沿途叫卖盒饭的现象还经常见到。随着火车站南站的建成、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餐饮设施的建设却显然落后,只有一到两家中式餐饮连锁店,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出本站旅客的需要。

2.环境卫生不合要求。本市餐饮聚焦点大多配套设施不齐全,呈现出脏、乱、差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高校周围,餐饮门面店林林总总,到了就餐高峰时,这里往往饭菜随意摆放,污水烟气沿街排放,餐具洗涤,加上来吃饭的车辆乱停乱靠,吵吵闹闹像赶集。规模餐饮企业稍好一些,但也存在着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比如:因采用过期的食品原料、采购卫生不达标的食用油等等而引起客人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3.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近几年来,虽然在本市范围内兴建了一些高档次、大规模的酒店,但由于消费门槛较高,所占市场份额并不大,大多数仍然是一些校园周围、小街小巷内的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户,有的小到只有几平方米的面积,却占到了总体经营户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个体经营店谈不上什么服务意识,沒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很多情况下洗菜的就是传菜的,同时也是收银员。客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随你,无人理睬。

三、加快餐饮业健康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1.加强布局引导,合理规划网点。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业态布局引导,克服分布不均的缺陷。针对火车站等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地带,可引导进行快餐经营,满足流动人群的就餐需要。城市中心位置兴建高档的商务会所,以满足客商在此会友、茗茶、喝酒的需要。传统的中式餐饮名店在做好中式菜肴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小吃、茶馆、酒吧和其他餐饮业态。

2.尊重地方传统,促进中西融合。镇江地处苏南,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市民消费已从“有事到饭店吃饭”转为“沒事也到饭店吃饭”。餐饮需求的不断扩大,带来了餐饮业经营业态模式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便利化、多元化和现代化趋势,除了有以地方菜为主的正餐业态,还有大众餐饮业态、宾馆性餐饮、休闲餐饮、火锅、快餐、西餐、主题餐饮、农家乐以及美食街区等多种业态形式。

篇6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9-0022-03

西式快餐业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中式餐饮业认识到餐饮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而餐饮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仅仅是餐饮企业开展连锁的基本条件,只有找到餐饮业连锁经营体系运行的机制,才会有餐饮行业真正的提升。

一、概念的界定

(一)餐饮连锁企业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若干企业,以一定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

(二)机制

机制又称机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在社会科学中的引申意义则更为复杂。社会学理论认为机制的基本含义有三个: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联系,即结构;二是指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把这三者综合起来概括地说,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本文侧重于社会学理论定义机制的第三种含义,即机制是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二、我国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特征

1、生产非透明化

我国的传统餐饮讲究“明火亮灶”和“独家配方”,因此,很多餐饮店的厨房往往标注着“厨房重地、顾客止步”。但是餐饮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餐饮产品被生产的同时就会销售给消费者,即餐饮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一次性。因此,餐饮企业要把握好生产这一环节,根据经营产品的特点,设计出合理可视度的厨房。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形成连锁规模的餐饮店铺的正门和厨房大量的使用了玻璃,而一些小餐饮店仍旧是“小黑屋”的形式。

2、对西式快餐企业的模仿

西式快餐的经营模式不同于中华餐饮几千年来形成的经营模式。有的中式餐饮店看到西式快餐经营的优势,开始模仿西式快餐的经营模式来经营中国的餐饮业。但是这种模仿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没有得到精髓,也没有达到创造出既有我们国家特色,又在模式上靠近西方便捷服务的经营理念。

3、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本文选取了石河子市区的北四路、幸福路和东一路上分布的225家餐饮店作为调查点。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下表可以看出,相似或相同餐饮产品的经营存在“扎堆”现象。尤其是面类食品,其中以零散品牌为主,连锁品牌为辅。即餐饮业重复建设严重,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

(二)餐饮连锁业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石河子市为例

任何企业的连锁都不是简单的把经营相同产品的店面挂上同样的店标。连锁经营要建立样板店铺,向人们展示自身的商业模式;要建立物流中心以打造自身的盈利模式;要建立部门体系实现对连锁店铺的业务指导和行政支持。大量的实践证明,连锁是一项系统工程。

1、餐饮连锁业连锁力方面的问题

所谓连锁力指特许加盟企业和总店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企业“连”的能力,即特许总部拓展市场吸引加盟者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纵向“锁”的能力,即特许总部管理、控制特许加盟伙伴的能力。

餐饮连锁业连锁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部分餐饮连锁店有名无实。我国现有的餐饮连锁店在经营中,并未把握连锁经营的实质。只是走走形式,装修一下门面,换一下招牌,没有几个成员店铺,即使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等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方面,也没有实现规模操作。以石河子市区为例,同是“**拌面”,其主打产品是拌面和大盘鸡,笔者品尝过其中两家的大盘鸡,它们不论是在分量、口味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店面分明就是独立的,不能称之为餐饮连锁店。

(2)分店超过一定数量后存在品牌失控现象。餐饮企业连锁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锁”不起来了,各连锁店自行其是,只有“形似”,做不到“神似”。如此就构成了餐饮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当年的“红高粱”的盛衰史也为此添加了注释。

2、餐饮连锁企业执行力方面的问题

(1)人员执行力缺失。在一个企业中,一项决策的执行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企业组织再扁平化也不会扁到只有两个人,假设决策本身没有问题,执行过程并不能保证“不折不扣”。第一,餐饮企业员工不清楚怎么做是符合要求的。这一方面与餐饮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关,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餐饮行业标准化程度还是有所欠缺。第二,企业员工不具备动机去做。餐饮行业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工作时间长,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个别餐馆的工作时间竟然达到14个小时(9:00AM――11:00PM),如此长的时间,必须要协调好各个环节人员的配备,否则餐饮企业的员工必定存在消极怠工的现象,必将出现大批的人员流失现象。

(2)制度执行力缺失。我国餐饮行业的标准、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缺乏直接适用于餐饮业活动的行业法规。标准的不完善和缺失,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服务水平。

3、餐饮连锁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问题

(1)我国餐饮行业整体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和标准化的运作体系。我国传统餐饮的最大特点是手工随意性生产、单点作坊式经营和人为经验型管理,这种经营模式与餐饮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餐饮社会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是相违背的。

(2)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当前的餐饮食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企业之间互相抄袭现象极为严重。放眼望去,一条商业街上的餐馆经营的产品及其类似,顾客为什么要把手中的“货币选票”投给我们的企业呢?

(3)信息技术的应用面狭窄。餐饮连锁企业不但有庞大的组织构架和业务运作模式,而且其销售渠道的宽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餐饮连锁企业的管理变得十分复杂。因此,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其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4)资金短缺。为了统一店貌、购置设备以及培训人才,连锁店总部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是关系到餐饮连锁店生存、壮大的关键。资金不足,连锁店便难以快速发展网点,难以达到规模经营的数量边界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目前,餐饮企业中拥有相当数量连锁店的只是少数,超过100家的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在二三十个分店以下,有相当一部分还达不到国际上公认的14个连锁店的规模。我国目前的一些餐饮连锁企业陷入了不发展没有规模,想发展又无资金实力的两难困境。

三、完善餐饮连锁企业运行的主要机制

(一)质量保障机制

现代餐饮经营的实践证明,餐饮经营发展连锁的关键问题是统一的品质保证。在保证优质原料的前提下,要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加工制作。

1、加强现场管理。就餐饮工作性质而言,对产品质量的把握是要将控制运用于产品的准备过程、生产过程及服务过程。加强现场管理的关键就是监督员工的标准化操作,使影响产品质量的不良因素控制在产品形成之前。

2、适度的工业化,兼顾产品的标准化与多样化。机械是执行力最高的元素,适度的工业化对提高餐饮企业的扩张效率有重要意义。餐饮企业要想打开市场,只靠单一品种、单一口味,是很难取悦消费者的,但是如果品种过多,就很难实行标准化。我国餐饮连锁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对这些产品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同时也要为适应当地口味进行多样化品种的研究,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多个品种。

3、完善技术保密机制。餐饮连锁企业做大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即具有其他餐饮企业无法复制的特性。而其最直观的基础就是企业所提品的独特性,复制的适应性以及其中用以“锁”住整个产品体系的配方、技术保密性。

为了避免技术流失,餐饮连锁企业不但要制定商业保密协议,从制度、法规上逐步完善对技术的保护,而且要借鉴成功企业的控制经验,将一些核心技术完全由连锁总部掌握。

(二)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制度的推动力和协调力。餐饮企业的监督包括连锁总部对所有连锁店的监督管理、各连锁分店相互的监督以及自我监督。连锁总部通过对各连锁店实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各店正确贯彻总公司的各种政策、制度和质量标准。如果快餐公司的连锁店数量非常多,就要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组织专业的检查队伍,实行专业检查;各连锁分店相互监督,不断提高餐饮产品和服务,提升整个餐饮品牌的吸引力;自我监督是具体到每个分店、每个员工的机制,时刻提醒每个分店、每个员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实现两者的目标价值最大化。

(三)危机处理机制

信息时代对餐饮连锁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意外事件的迅速蔓延。由于餐饮企业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它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力排负面影响。一方面,企业要具备高度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分析、处理危机,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将危机损失最小化。另一方面,企业要有专业的危机公关人员,本着“真诚第一、承担责任”的原则,迅速地采取措施,澄清事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人才培养机制

1、创建适合餐饮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餐饮企业文化是餐饮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模式、人才机制、行为准则、物质外壳的总和,它可以激励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效果。

2、全面提升餐饮行业人才素质。一是继续加强餐饮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涉及层面广、实用型的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同时大力推进餐饮连锁企业“订单式”人才培训。二是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根据企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人才科学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三是鼓励餐饮企业制定更优惠的措施吸引人才,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餐饮企业要不断学习借鉴同行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有比较优势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遵循“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人才成长的物质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精神激励,以全面提升餐饮行业的人才素质。

(五)供应链支撑机制

餐饮行业相对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如何确保餐饮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餐饮连锁企业应思考的重要问题。餐饮连锁企业有庞大的组织构架和业务运作模式,必须要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实践证明,组建一个完善的供应链,把绝大部分的原料采购和配送、各类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中心厨房的建设等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上去,才能保证餐饮产品的质量,控制产品的成本,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六)吸引外来资本

餐饮企业要实现跨区域的连锁经营,就需要引进资本化运作。外来资本的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传统餐饮企业的管理架构及企业战略,但一定要建立在自身具备规范的管理、高素质的员工的基础上。外来资本通常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餐饮连锁企业要针对自身的问题,在不断追求餐饮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的同时,完善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做大做强我国的餐饮连锁。

参考文献:

[1]王林.论我国餐饮连锁企业的特色及优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09):163-164.

篇7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防范风险,用好监督检查手段,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履行和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效能,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检查时间和对象

检查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检查对象是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以及取得《登记证》的小餐饮店。

三、检查依据

(一)《食品安全法》;

(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三)《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四)《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五)《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办法》;

(六)《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

(七)《省学校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八)《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管理规定》。

四、检查方式和频次

各市场监管所按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第三十二条”“规定制定本辖区的监督检查方案,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对较高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执法办案相衔接,与监督抽检相配合,确保日常监督检查的密度和力度。

四、检点与检查项目

1、学校(幼儿园)食堂,中央厨房、集中配餐单位:重点检查证照、人员资质、周边环境、结构布局、设施设备、操作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留样等。对中央厨房、集中配餐单位注意检查自检能力,包括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检测人员配备、检测记录、检测试剂等。加大以上单位的监督抽检力度,对照比较检测能力差距。特别注意加大跨区域配送单位的检查力度。

2、养老院、建筑工地、医院和单位食堂:根据日常监督检查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证照齐全、结构布局、人员资质、操作规范、设施设备、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

3、承办重大活动的餐饮接待单位,社会大中型餐饮,网络订餐单位,小餐饮,重要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城市综合体等场所的餐饮服务单位:重点检查资质、环境整洁卫生、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集中人力、时间重点治理脏乱差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篇8

餐饮业在持续增长的经济带动下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餐饮企业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同时,因为餐饮业进入的门槛低,利润高,资金周转快,越来越多的人也准备进入餐饮业,但是每天因经营不善亏损的企业也不少。大多数中小企业都缺乏对经营数据分析的技能,因此并不能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也无法采取对企业经营改进的有效措施。企业主要经营数据分析是指以企业经营核算资料为依据,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用其另人信服的指标数据来诊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帮助管理者找出企业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以下笔者以某餐饮企业为例,对其第二季度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

一、某餐饮企业的经营核算的基本资料

某餐饮企业是典型的中小型餐饮企业,开创于2008年,位于重庆大足区,主营重庆新式火锅,店面140平方米,80个餐位。以下是该企业2012年第二季度经营的基本数据资料以及对比分析所需要的第一季度资料和2011年第一季度的基本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

二、餐饮企业经营数据分析

餐饮企业的经营数据分析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诊断企业经营成果的依据和关键,不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者都日益重视。笔者主要是依据基本的数据从经营收入、经营成本与费用,经营利润与回报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1)经营收入分析

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是进行经营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水平。通过对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进行分析,既可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巩固已有的业绩,又能为下期确定新的经营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餐饮企业的营业收入分析主要从它的构成因素着手,逐步了解各个因素对它的影响,从而找出经营中的销售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

餐饮企业的收入构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餐位数、餐位周转率以及人均消费水平。餐饮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销售收入=餐位数×餐位周转率×人均消费水平

餐位数是指餐饮企业一次能容纳多少客人同时就餐的座位数。计算期的餐位数=餐位×餐次×计算期天数。餐位周转率是指每天每个餐位使用了多少次。餐位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餐位周转率=就餐人次 / 餐位数× 100%。

餐位数属于客观因素,受企业的投资资金和门面的限制,餐位周转率属于客观因素,可以通过管理的优化得到相应的提高。一般情况下,餐位数越多,餐位周转率越快,那么销售收入也就越多。

人均消费水平是指每位客人的消费能力。客人消费水平越高,企业的收入就越多,人均消费水平可以用公式表示:人均消费水平=餐厅销售收入/就餐人次

通过对某餐饮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基本数据:

2012年第二季度:

餐位数:80 位餐位×90天×2餐次=14400个

餐位周转率:15552人/ 14400个=108%

人均消费水平:497743元/15552人=32元/人

2011年第一季度

餐位数:80 位餐位×90天×2餐次=14400个

餐位周转率:14683人/ 14400个=102%

人均消费水平:423466元/ 14683人=28.8元/人

根据我们所核算的数据可知餐位数没有较大的变化,因此针对影响销售收入的其他两个主要因素进行逐步分析如下:

1.餐位周转率因素的影响:

14400×(108%-102%)×32=27648元

以上数据表明相对于去年第二季度餐位周转率的提高,使销售收入比去年第二季度增加了27648元。

2.人均消费水平因素的影响:

14400×102%×(32-28.8)=47001.6元

以上数据表明相对去年第二季度由人均消费水平的增加,使销售收入比去年第二季度增加了47001.6元。

篇9

以“科学治理、长效管理”为指导方针,“点、线、面”集中整治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机制,集中各方力量,从2009年6月开始至年底,集中一段时间,重点针对城区餐饮煤油烟扰民投诉严重的区域进行专项整治。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的基础上,通过各相关部门严格审批把关和强化日常监管,使城区煤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区煤油烟污染投诉明显下降,实现市餐饮业的产业升级。

二、整治对象

区、区、区城区餐饮经营户和单位食堂,分期分批进行整治,按区域分三批进行整治。

三、整治内容

(一)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餐饮业煤油烟污染

新、改、扩建的餐饮经营户和单位食堂,必须全部使用清洁燃料(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前置审批手续,必须通过环保、卫生部门审批,方可办理营业执照。

(二)集中整治现有餐饮业煤油烟污染

1.布局要求。总体布局合理,厨房的设置不影响市容;洗、烧、制等过程必须在厨房内完成,不得在公共通道上进行洗菜、洗碗等作业活动;不得违规乱搭乱建、乱开门窗、擅自改变房屋功能经营;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热污染。

2.油烟排放要求。有油烟排放的饮食经营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安装有效油烟净化装置对油烟净化处理,并通过专用的油烟排气筒排放,净化率和排放浓度必须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油烟排气筒应合理设置,防止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不得向城市公共雨水或污水管道排放。油烟净化设施应该按有关规定定期清洗,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3.燃料要求。禁止使用块煤等高污染燃料。

4.噪声排放要求。各噪声源(排风机、鼓风机、冷却塔、空调器等)应采取必要的隔音降噪措施,不得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5.污水排放要求。对产生的含油污水必须设置隔油池,经隔油处理后排市政管网,所产生的废油进行无害化处理。

6.垃圾处置要求。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餐厨垃圾的污染防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乱堆乱放。

7.选址要求。选址应合理,不得占道经营,对周围环境不得造成较大影响。户外占道经营产生煤、油烟污染的烧、烤、煎、炸等各类食品加工点要全面取缔。

8.证照要求。餐馆必须取得环保、卫生、工商等行政审批许可手续。全面取缔经限期治理逾期污染物排放未达标的餐馆,全面取缔无任何整改条件或无任何环保设施的餐馆,全面取缔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餐馆。

四、进度安排

整个专项整治工作从2009年6月15日开始至2009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调查摸底、宣传发动、治理整改、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阶段(2009年6月15日至7月15日)

市环保局牵头对三区城区范围内的餐饮经营户煤油烟污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做好登记、造册、建档工作,确定煤油烟污染整治单位名单、整治要求、整治时限。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7月15日至7月31日)

召开市城区煤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在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媒体《关于防治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的通告》和分批整治单位名单。各新闻媒体单位要积极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有关单位要深入到各整治单位宣传专项整治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整治内容、步骤、时间、要求,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治理整改阶段(2009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一是在8月31日前取缔在户外占道经营产生煤油烟污染投诉的烧、烤、煎、炸等各类餐饮经营户、食品加工点。

二是在9月30日前、10月31日前、11月30日前分别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限期整改的餐饮经营户和单位食堂(由各区政府提供第一、二、三批整治餐馆名单)。

三是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餐饮经营户,由各区政府牵头,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手段,予以关停取缔或、没收高污染燃料设施。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各责任单位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五、组织分工

建立市城区餐饮业煤油烟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和督促推进我市煤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召集人,成员单位为市环保局、市规建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委群工局、市委维稳办及三区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一)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

1.市环保局(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整治工作实施统一协调、督办;负责指导区县做好餐饮项目的环评审批与环保“三同时”验收;负责承办相关会议和做好专项整治的验收、总结工作。

2.市工商局:负责对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新、改、扩建餐饮经营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从源头上控制煤油烟污染;负责取缔和查处无照经营的餐饮单位;依法受理和查处其他相关部门移交的案件。

3.市卫生局:负责检查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依法查处;对拒不改正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依法吊销其卫生许可证。

4.市食药监局: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完成后,负责检查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依法查处;对拒不改正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要依法吊销其卫生许可证。

5.市商务局:负责牵头规划建设具备条件的娱乐、小吃一条街,划定区域,对小型餐饮经营户进行集中规范管理。

6.市城管局:负责对在户外占道经营产生煤油烟污染投诉的烧、烤、煎、炸等各类餐饮经营户、食品加工点依法予以整治或取缔,防止因占道经营发生的煤油烟污染问题。

7.市规建局:负责拆除餐饮单位违章建筑、制止乱开门窗和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经营餐饮的违法行为。

8.市公安局:负责对单位及个人阻碍公务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保证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9.市财政局: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划拨资金用于市政府确定的餐饮集中区域内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10.市监察局:负责对煤油烟专项整治工作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11.市民政局:负责城市煤油烟整治工作中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12.市经委:负责协调清洁燃料推广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13.市委群工局:负责做好对上访群众的解释工作。

14.市委维稳办:负责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15.日报社:负责按要求在日报、晚报刊登整治通告、整治名单;负责宣传煤油烟污染整治工作,对个别整改不力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6.市天然气公司:负责为城区餐饮经营户实施“煤改气”工作,对下岗职工等困难经营户原则上只收取安装成本费。

17.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对拒不接受整改的餐饮单位停止供水。

18.电业局:负责对拒不接受整改的餐饮单位停止供电。

(二)三区人民政府职责

各区人民政府是这次煤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主体,作为责任单位,负责辖区内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方案,召集、组织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社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根据整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请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餐饮业煤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污染扰民,为市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安排,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加强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扎实抓好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餐饮业煤油烟污染问题。要强化责任追究,对没有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责任单位在5日内通报批评,并按《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建立工作制度,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各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集中力量,有效解决餐饮业煤油烟污染扰民这一热点难点问题。各区、各部门每月底将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书面报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办,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27-02

1我国餐饮业发展背景概述

我国食品和饮料管理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是亚洲第二大食品和饮料市场,价值仅次于日本。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成熟的消费者口味偏好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中国市场发展餐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其人均收入上升。新兴二线市场和富裕的沿海城市,像北京、上海和广州等,餐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的食品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中国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挑剔:高质量,现代包装,新鲜,更高的营养,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成分的完整性,便利以及品种多样。多样化的需求使得餐饮行业产生了多元化的发展,例如风格迥异的主题餐厅,功能多种多样的酒水饮料等。这些不同的餐饮企业或者生意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得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管理上存在漏洞与不足。例如,不同的餐饮公司在卫生标准上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餐饮卫生管理部门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

2我国餐饮管理现状综述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餐饮行业也不单单局限于小本经营模式,更多的走向了系统的、具有规模的发展趋势,然而餐饮团体发展壮大了,就必然会面临管理难题,如何管理好餐饮行业成为了现今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人们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不仅只拘泥于解决温饱,而更注重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高标准服务的要求。因此,许多餐饮行业,例如:旅游饭店、高级宾馆、地方小吃、农家乐餐馆等都面临着管理上的问题,对餐饮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总体上表现在对菜品的创新、对服务态度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检验以及对餐饮环境的改善上。

从目前来看,我国餐饮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特点:

(1)经营大众化。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餐饮企业越来越向大众化发展,在开拓新兴餐饮消费市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大众宴席,早点夜宵,快餐,风味小吃和家常菜肴等餐饮市场持续红火,而餐饮类的食品,外卖,半成品,休闲小吃等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相应的餐饮连锁网,配送中心,中心厨房等也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速度不一,使得整体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消费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等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百姓已经改变了自己买菜做饭等日常习惯,而选择到菜馆就餐或者买半成品的餐点来做饭,这样就可以减少厨房劳作的麻烦,又可以增加自我充实或者自我休闲的时间。因此,对于餐饮管理来说,其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投资多元化。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其技术含量比较低,相应的投资周期也比较短,因此资金的回收速度比较快,这就使得很多资金不断地涌入餐饮行业中,甚至一些其他行业如酒店,交通等行业纷纷加入到餐饮行业的投资中,大部分投资属于股份制、民营、私营、个体或外资形式。因此,整个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使得餐饮行业管理混乱,因为既有可能涉及酒店行业的管理,也有可能涉及交通行业如航空,铁路等,从而使得餐饮行业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

(4)市场细分化。现代餐饮消费主要有儿童消费,家庭消费,大众消费,商务消费,旅游消费,白领消费,休闲消费等多种不同的消费形式,使得餐饮市场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也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遇和空间,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长和技术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构建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从而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3我国餐饮管理问题和对策

从总体上说,我国餐饮在近几年的发展背景下,管理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旅游景区饭店管理水平低,特别表现在服务质量不高上。旅游景区大多数酒店、餐馆都是与旅行社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因此他们并不缺少客源,对于到这些餐馆就餐的旅客而言,当然不会受到很好的服务。再加上许多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多数是从员工中提拔的,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培训机制,在服务上有可能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服务态度,但在服务质量上与以往相比没有较大的提高,不能及时解决顾客的突发状况和问题。其次,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也是餐饮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大多数餐饮行业虽然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相对具有创新性的消费模式和特色菜品,但是从总体上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餐饮行业没有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瓶颈,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非连锁餐饮行业,这些餐饮企业对于餐饮管理还停留在改革初期,没有自我的特色也没有管理的体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经营者对餐饮管理认识不足是另一个管理上的难题。目前来看,包括一些大型连锁餐饮机构,经营者对管理方面的素质普遍偏低,有些一味追求餐饮环境而忽略了菜品质量,有些过于注重服务态度而忽视了对菜品的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经营者考虑不够周全而造成的。总体来说,我国餐饮管理近些年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1)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运行,后勤物资,人事管理,财务处理,状态控制,安全控制,楼房管理等,而这些人、物、财的管理是以人为第一位因素。我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员、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作为有决策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给员工灌输文化常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厨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实现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有良好品质的餐饮系统。

(2)加强品牌管理,培育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独有韬略,因行业的特点、性质而迥然不同。餐饮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制度创新,顺应产权制度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二是建立民主决策程序,明确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职责和目标,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四是促进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同时餐饮决策部门应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中小餐饮企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地方的餐饮业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规划,许多场合把餐饮业当作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的万能钥匙。为此,就要高起点设计、高规格策划餐饮业发展蓝图,强调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构建餐饮行业布局,造就一大批会烹饪、懂管理的新时期餐饮人才。

4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餐饮行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其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餐饮行业的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品牌经营,并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就一定能迎来中国餐饮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裘然军.试论现代饭店餐饮管理的制度建设[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志强,艾星,浅谈餐饮行业管理规范[J].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加工学院学报,2011(4).

[3]杨小军,郑智,关于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质量报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