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造与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3 16:25: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建造与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程建造与管理

篇1

我国的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是因为建筑业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作用功不可没。在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传统的理论方式渐渐被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代替,掌握更为科学、绿色、人文的建造理念是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代表着高效与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把这种精益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化为一个优秀的体制,这种体制与BIM技术的合理搭配更能优化建筑业的各个项目,其结构更为细致清晰。因此,BIM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为精益建造的工程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与作用。

一、BIM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工程内部的结构与质量难以掌握

今天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受不同的需求与影响,对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很高。传统的工程方式和技术应用,对于一个项目的进行与控制,包括它的整体质量都难以把握,因此,加强一些技术的学习,了解材料的质量,以及管理环境等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一个项目的管理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内容复杂,成本难以预料

一个项目的结构分散且复杂,对于材料的需求量大且种类不一,尤其是一些没有标准定义的材料,由于它们只为某种项目进行单独配给,所以它们的成本很难进行预算。一般情况下,这种材料的大小和组成对于工程的进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材料的使用时,可能会发现它们只应用于某一个部位,或者完全不适用于整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因此,在设计上的准确、精准地进行规划,是设计人员所必须提高的基本素质。

(三)项目的合作方多,协同难度高

一个大型项目会涉及到许多的合作方,需要不时地进行信息上的交流。在专业项目繁杂的情况下,陈旧的协调方式可能会造成互相的沟通不便,对于一些问题的不同见解也不能及时完成统一,对项目的进度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为各个合作方创建一个统一交流的平台,也对项目工作人员的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精益建造的要求

(一)精确设计,降低更改频率

首先,对于工程项目业主的想法和意图有着一定的了解,明确其主要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把每个需要整合的部分加强联系,使项目的内容做到透明化,每一方都了解到项目的结构与整体,降低了更改设计方案的次数,达到精准设计、一步到位的要求。

(二)提高资源的管理与供应能力

精益建造体系以产品的流水建造过程为基础,通过建造的每一道程序和过程,在精确的消息下,使得供应单位能够统一进行供应产品。其中,信息能否及时地进行传送,是工程的生产和供应之间能否紧密相连的一大环节。在传统的工程方式中,需求方是根据自己所需,判断进行项目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推动,在一个建造的体系里,工程顺序分为前道与后道,其中前道支配着后道的作用,所以这样的一个体统被称为推动式工程。这就意味着后道工程顺序对于材料的数量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一个项目的效益是与材料数量无关的。精益建造的整个过程与之相反,对于工程的进行更为有效,也对计划实施,成本的预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团队的协作

一个工程的参与方众多,精益建造的理念在合作努力、协调思维上对各参与方有着较高的要求。参与方能够积极地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讨论在项目中出现不同的情况,在交流时能够集中各方的处理意见,了解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并得到解决的方式,解决方式中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工程进展、质量安全、成本估算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三、BIM的优点

(一)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的一大特征。BIM实际上是反映一个物体的基本构造,以及它所拥有的内部信息。BIM在运行时的工作情况和信息流程是可以被看到的,因此,信息能够被及时观测和了解,对于整个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进行中会产生许多技术环节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都离不开可视化所带来的作用。

(二)合作性

一个工程有着大量的参与方,为了项目能够更好地运行,每个参与单位需要合作完成。传统工程项目的合作,是在对施工结果的审查中可能出现的弊病,每个参与方针对问题展开交流与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用于找出原因及更改设计方案。BIM技术拥有着能够在施工过程早期发现问题所在的一种功能,并解决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方式,它更为先进。

(三)节省资源,提供交流平台

对于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浪费资源情况,BIM技术有着很好的制约能力。它通常体现在设计时,针对一些建筑材料在原设计方案中的过度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在工程进行时,预算出实际需要的材料数量,节省资源的利用,优化了工程顺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篇2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用电量更高。近年大气环境破坏,高温季及冬寒季恶劣天气不断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资料显示如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 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2.1 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 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 建筑节能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在大中城市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在小城市试点推行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普遍,;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3 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 建设项目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公共建筑,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将建设项目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2.4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建筑节能产业提速 建筑技术和建筑产品的发展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密不可分。不仅要围绕建筑围护系统以及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开展节能,还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3 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3.1 “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 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个使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消耗、维护运行(即使用)成本两部分的费用总和。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全面实施了严格的造价控制,即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直至项目达产投入使用,在各个阶段设立了不同的造价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控制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的认识、控制方面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目前建筑基本是不节能的。由此造成的使用成本的高企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则可窥斑见豹。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扭转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状况,要建立全面工程造价节能减排的监管体系,完善全面工程造价的节能指标体系,强化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工作。

3.2 节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采取建筑节能措施会导致建筑造价的上升,一般新建节能建筑造价要比非节能的同类建筑成本增加10%左右,节能投资(为节能而增加的工程造价)主要花费在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外窗三部位。研究表明六层框架建筑是节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土建造价的分水岭,超过六层后节能建筑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优势突显;从总体看节能在材料和施工上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具体如下,①在围护系统方面,测算表明外墙若采用多孔粘土砖加保温砂浆的构造,每平米墙面节能投资约为15元;如采用水泥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米造价约增6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7~10%,投资回收年限约6~9年;如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米建筑造价约增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7.4~9.6%,投资回收为5.6~7年。②外窗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以塑钢双玻窗取代塑钢单玻窗后,每平米造价约增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0~9.6.采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4℃~7℃,夏季空调可节电20%~30%左右;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可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平均每平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③在墙体工程上采用加气砼砌块自重减轻,房屋的整个承重体系发生变化,结构件的截面和配筋变小,基础的埋深变浅,并且因墙体表面较粘土标准砖平整,可减少抹灰厚度及建筑物自重,墙体造价不增反减,且使承重结构体系的工程造价得以节省。④在屋面工程中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取代传统的砼架空隔热板后,每平米造价提高约8~1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5~2.0%左右。⑤供热采暖方面,在建筑物围护系统节能方面增加费用的同时,供热采暖系统方面会减少费用。据试点工程计算,每平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约10元左右,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⑥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每平米造价比一般高档住宅增加600~800元,但建筑在制冷、采暖等方面的运营费用可减少约30%,同时建筑舒适度和整体质量也显著提升。

3.3 造价管理应对建筑节能从以下实施改革:①树立“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从“全过程成本”的角度来看,节能建筑的成本有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从其主体来看涉及建设方、施工方和使用方,从其全寿命来看分建造期和使用期,从其内容来看涉及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质量、智能化技术等,从其专业看涉及到更复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能建筑涉及的投资资金更大。单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或预结算编制、审查式的、仅偏重工程建造成本的造价管理已不能适应节能建筑要求,必须开拓思路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意识,紧跟行业新技术、及时反馈行业变化,为建设提供工程造价全面透明、完整、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是造价管理工作改革的当务之急。②要建立主动控制、动态管理的造价管理体系。在贯彻“全过程成本”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下,要大力改革节能建筑的工程造价内容组成,丰富和完善节能建筑建设需要的投资估算、概算定额、预结算定额、费用定额等,建立适应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经济核算、费用管理的计价体系。要选定适合当地建筑节能的、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加以推广和应用,为节能建筑构建节能工程造价的全面、动态、合理的技术和经济体系,为建筑市场提供工程造价核算的法律依据。③要提高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水平。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节能建筑各主体如设计、施工、监理、造价、节能材料供应商等建立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信息监管和互动平台,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控制;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信息优势,建立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介平台,推广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方法,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为节能建筑的建设提供全面工程造价服务。

4 结语

节能建筑的工程建造成本虽然比普通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高5~7个百分点,但节能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却远远超过这部分增加的造价。节能建筑不仅将改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将长期性地节约居住者和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对人的健康的意义是远远大于经济意义的。

篇3

建筑工程造价指的是建造某项工程所必须花费的全部费用,其工程建造前的预期开支或者在工程建造完后的实际投资费用都是工程造价。工程造价不仅仅表现为数字,而且也是投资标准之一,评价其投资的获益能力和风险状况,它具有评价功能。国家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投资土地、材料等进行控制,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对于投资者和建造者来说,通过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能够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实现工程造价的预测功能。工程造价本身具有控制性,一方面是对产出的商品和劳务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投入各个阶段的控制,实现其控制功能。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是对建筑工程负责的一项表现,但是同时,我国现存的工程造价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关于我国现存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一)法律体现不健全

目前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价格法》、《保险法》、《税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的单行法律来规范建筑工程建造的各个阶段和不同行为。同时,建筑工程建造市场蓬勃发展,有些法律的有些规范已经不能再适应对一些行为的调整和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典型的就是在招标项目中存在着很普遍的走形式招标投标、暗箱操作等情况,失去了建筑工程招标原有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建筑市场诚信市场行为的伤害。在工程发包过程中,也表现出对其约束不足的现象,行业垄断和层层分包比比皆是,零碎的项目肢解不利于真正实现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造价管理在前期立项、投资和正式建设阶段中的问题都值得关注。

(二)行政权力表现出扩张性

国家干预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烙印。就目前中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来说,政府拥有行使这一造价管理的职能。主要表现出的方式是对审批权实行集中,但是具体的内容实现分级管理,这一管理的过程同时应该经过多个部门联合执行。关于建造者和造价员资质的规范来自于国家统一的规定,同时各个区都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本辖区内的造价管理规范并执行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文件。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行政干预仍然超过了市场本身发挥的自我调控作用,造价管理的过程表现出机构众多、权力分层、人员冗杂、手续纷繁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是对工程造价的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执行都割裂开来,无统一协调性。国家和政府对造价管理管理的很严格,虽然比之计划经济有所改变,但是市场经济要求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政府放手的姿态。市场价值规律希望不受来自政府干预的伤害。

(三)市场作用被削弱,价格机制不合理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建筑工程造价的各项费用应该是各个施工主体平等竞争的结果。实际上现有的造价管理采取的是按照工程类型对费用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1]。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同一个工程来自不同的企业施工,收费标准不同。但是政府部门规定的指令性收费标准仍然存在,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作用被削弱或是被忽略的情况没有解决,主管部门指令性收费并不能合理反应该行业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价格水平,价格机制并不合理。

(四)具有特殊地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尚未发挥其重要作用。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因其专业性和对法律责任的无限承担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咨询机构理论上来讲应该由专业的咨询人员组成,并且其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不隶属于任何团体,不参与利益分配。不能挂靠政府或是和建筑工程公司具有利益关系。唯一衡量其营销水平的只能是其高质量的服务。国外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独成一体,其公正性和服务性都得到了政府的承认。目前,我国关于造价管理的咨询机构大部分是表现出对政府主管行业部门的附属机构,这种对于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利用很长一段时间都能为其业务增长带来积极作用。实际上,这是一种对造价咨询机构公信力的透支。市场无法相信一个即是参赛员又是裁判员所做的关于造价的评价。对于这类机构本身的竞争力也是一大损伤,与同类的外国专业机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比较后者的竞争力显而易见。

二、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一)深化市场开放,减少行政干预

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涉在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的社会表现的更加突出,这是旧的秩序和新规则冲突下,政府选择利用强大的行政权力力求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实际上,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涉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遗留。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对内地巨大市场的深化开发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仅来自于世界对中国市场的压力,也来自于国家经济本身拉动内需的需求。

在现今内地市场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完全由市场定价必然会经历因为行政权力和市场争夺定价权的阵痛期,但是,最终会对建筑行业的造价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全由市场发挥经济规律,由市场定价,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对本行业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市场的健康风气形成都大有裨益。政府完全实现职能的转变,由行使强大的行政权力转变成公共服务性政府[2]。对每项权力的集中,转变为对宏观的把握,通过造价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国家操纵有形的手调控建筑行业的主导方向,企业实现完全的自主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有限的审批权力中,政府也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严格把握手中的权力。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表现出向买方市场倾斜的实际情况,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惨烈。建设单位抓住市场的特点往往会对施工单位进行压价,施工单位未形成竞争力,对价格也没有表现出十足的执着。但是,这种情况再给施工企业造成负担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风险担忧。除了施工企业自身改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理应发挥应有的效率。法律对市场行为的规范管理总是在行为发生之后,企业采取的补救措施往往以时间为代价。制定单行法律对造价管理进行专门的适用对这一矛盾问题的缓解较有效果。

(二)发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应有作用

一个健康的市场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报告和评价应该是百分之百接受认可的。目前,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做法很显然不符合市场对咨询机构的定位。咨询机构理应在市场上独立,政府主管部门不应该在企业选择造价咨询机构时发挥任何作用。实现政企分离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趋势。造价咨询机构完完全全依靠高质量和高专业的服务水平赢得市场份额。同时法律应该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行业性质理应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说,严格规范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标底和造假资料审核的行为,如果发生严重事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承担在责任范围内的连带责任。一方面,是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对其第三者公正性地位的捍卫。这种具有高门槛资质的机构由专业的造价人员组成,因此对这一类业内人也应该完善自律制度。造价工程师的资质一经授予,理应接受定期的考核。对于在专业内犯的错误,工程师协会内部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应该在法律上承担个人责任。因为这一类人的资质水平直接关系到造价咨询机构能否正常高效的行使自己的职能。

总之,对工程造价市场的造价管理从源头上应该减少政府行政权力的干涉,发挥市场淘汰作用。同时参与工程造价的各个市场主体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发挥各自的作用,一起为工程造价管理创造健康的市场氛围。

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造成本;使用成本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onstruction costs;cost to use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均在6亿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2.1 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实际状况,做好建筑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修订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试点;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3 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建设项目全寿命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建设单位、业主等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的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将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2.4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建筑节能产业提速建筑技术和建筑产品的发展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建筑节能产业方面,不仅要围绕建筑围护系统以及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开展节能,还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3.1 “全过程成本”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建筑工程“全过程成本”是指建筑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个使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消耗、维护运行(即使用)成本两部分的费用总和。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全面实施了严格的造价控制,即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直至项目达产投入使用,在各个阶段设立了不同的造价控制标准和方法,对控制建设项目的建造成本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对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的认识、控制方面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目前有430亿余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基本上都是不节能的。数据显示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每平方米建筑消耗22.4公斤的标准煤,是目前德国的2.5倍,由此造成的使用成本的高企和巨大的资源浪费则可窥斑见豹。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扭转当前仅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要建立全面工程造价节能减排的监管体系,完善全面工程造价的节能指标体系,强化节能建筑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工作。

3.2 节能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采取建筑节能措施会导致建筑造价的上升,一般的,新建节能建筑的造价要比非节能的同类建筑的建造成本增加10%左右,节能投资(为节能而增加的工程造价)主要花费在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外窗三大部位。研究表明,六层框架建筑是节能建筑与传统建筑土建造价的分水岭,节能建筑超过六层以后,建筑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优势突显;从总体来看,节能在材料和施工上增加的绝对费用以及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增加的比重不高,具体表现如下。①在围护系统方面,测算表明,外墙若采用多孔粘土砖加保温砂浆的构造,每平方米墙面面积节能投资约为15元;如采用水泥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6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7~10%,投资回收年限约6~9年;如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做外墙外保温,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7.4~9.6%,投资回收期约为5.6~7年。②外窗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以塑钢双玻窗取代塑钢单玻窗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增加约5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8.0~9.6。采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玻璃,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夏季空调可节电20%~30%左右;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可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③在墙体工程上,采用加气砼砌块自重减轻,房屋的整个承重体系发生变化,结构件的截面和配筋变小,基础的埋深变浅,并且因墙体表面较粘土标准砖平整,可减少抹灰厚度及建筑物自重,墙体造价不增反减,且使承重结构体系的工程造价得以节省。④在屋面工程中,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取代传统的砼架空隔热板后,每平方米建筑造价提高约8~10元,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5~2.0%左右。⑤供热采暖方面,在建筑物围护系统节能方面增加费用的同时,供热采暖系统方面会减少费用。根据试点工程的设计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围护系统方面造价增加了50元,是土建造价的5%;在供热采暖方面造价减少了40元,是采暖系统造价的18%。抵消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只增加约10元左右,节能投资占工程土建造价的1%。⑥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每平方米造价比一般高档住宅增加600~800元,但建筑在制冷、采暖等方面的运营费用可减少约30%,同时建筑舒适度和整体质量也显著提升。以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它将中央空调系统、地板采暖和生活热水三种功能融为一体,使用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向住户提供20℃~26℃的室内恒温,且兼有24小时的生活热水供应。安装中央净水系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增加成本不超过20元,但就饮用费来看,直饮水比桶装净水每吨要节省100余元。

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造成本;使用成本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均在6亿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  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2.1 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  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实际状况,做好建筑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修订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  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试点;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3 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  建设项目全寿命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建设单位、业主等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的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将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篇6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基于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薄弱的国情和受认识、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全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未进行节能设计,属于高能耗建筑,仅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就占全国全年总用电量的近30%,在冬夏季节供热和空调使用高峰期,其用电量更高达42%左右。由于大气环境的破坏,近几年夏季高温季节及冬季严寒等恶劣天气不断的增多,如不改变现有建筑能耗状况,预计到2010年全国需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均在6亿平方米左右,如果按照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65%的标准,建筑总量25%的既有建筑实现节能50%的目标计算,到2010年末,每年就可节约电量近420亿度,从而尽早实现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

    2  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2.1 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  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实际状况,做好建筑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修订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  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试点;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2.3 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  建设项目全寿命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建设单位、业主等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的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将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篇7

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

(一)制定基本政策,夯实建筑节能基础

要加大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建筑节能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我国建筑能耗实际状况,做好建筑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起草了《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建筑节能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修订了《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这些举措为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展开和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激励政策,助推建筑节能发展

建筑节能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经济利益驱动才会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国家应对涉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应用和奖励资金、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和税收激励政策方面进行积极应对,如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加大科研投入、减少营业税等;强制实行供热体制改革,使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表计量收费方式在各大中城市普遍推行,在小城市试点;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加快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三)强化系统管理,为建筑节能提供保证

建设项目全寿命历经立项、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过程漫长,涉及到建设单位、业主等多方利益,建造、使用成本控制涉及面广,单靠个人或企业难以调控。尤其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业主、使用者、运行者之间相互分离,建设业主一般只关注项目的建造成本控制,忽视高能耗建筑在未来使用中,给业主和社会带来的高额费用;物业管理公司绝不允许使用中的节能措施影响客户生意,而使用者的节能只能是一种被动的使用成本控制,根本达不到全面节能、节约国家资源的目的。因此,要扭转只重视建造成本控制,轻视使用成本控制的状况,推行节能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全面立法,出台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确立合理的设计规范,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将建设项目的使用成本控制工作强制实施于项目的决策、建造、实施及使用的每个阶段。

(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建筑节能产业提速

建筑技术和建筑产品的发展都与建筑节能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建筑节能产业方面,不仅要围绕建筑围护系统以及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开展节能,还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

篇8

近年来,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和建造工人建造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国的工程造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将系统的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并且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1.工程造价不精确。

众所周知,市场价格是瞬息万变的,尤其是建筑材料方面,某些行业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凭借的是以往的经验或参照以前类似的工程所报的价格进行估价,对现存的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因此,在预算时难免与实际的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不良的影响。

2.落后的管理模式。

由于参与建筑的各单位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各自为战,在建筑过程中,往往缺乏交流与有效的沟通,所以形成了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不能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全局的利益,造成建筑工程造价往往过高。

3.施工过程不合理。

某些施工单位不制定科学的施工策略,存在施工盲目性的弊端。单纯追求施工进度,忽视了施工质量,例如施工材料的存放方法不当,施工日期过短造成施工后建筑材料粘合度不够,影响了施工质量等等,不能达到施工要求的地方就要进行二次施工,这些都会增加工程造价。

4.竞标投标制度不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投标竞标制度还不十分健全,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对建筑图纸和建筑的质量要求重视程度不够,在没有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的前提下,肆意变更设计方案,以至于出现了怎么赚钱怎么施工的现象。此外,在估价方面,某些单位投机取巧,故意抬高工程造价以赚取高额的利润,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5.管理人员方面。

目前,有些造价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专业素质不能达到建筑行业的要求,所以当遇到复杂工程的问题,尤其涉及到经济问题时,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对造价估测系统的认识,同时不能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造成管理造价不精确。

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优化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健全,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建筑行业秩序,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从法律层面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

2.加强技术研究,开发造价管理的新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造价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研究高性能、造价准确率高的新型动态造价信息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3.规范竞标投标管理制度。

要严厉打击恶意竞标的行为,采取法律途径对其规范,努力实现公平投标、自主报价、科学计算,营造公平的投标秩序和严格的评标程序。有些单位,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缺乏营造精品工程的意识,因此,通过制度来规范这些不良现象,确保建筑工程行业的有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4.实行工程设计造价奖励政策。

在综合考虑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最大限度的节省工程造价。对提出最优方案的单位进行适当的奖励,从而形成群策群力,争相竞上的局面,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5.实施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单位要制定合适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其各司其职,以集体利益为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防止二次施工增加工程的造价。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采购方面要严格控制,防止采购人员虚报建筑材料价格,增加预算。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施工技术的合理化,还要选择经济使用的施工方案,尽最大努力把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6.严格管理工程变更工作。

工程变更工作涉及到施工的全过程,因此,在进行工程变更时要严格把关,涉及到工程变更的资料要经过各部门负责人一一的签字或盖章之后才能生效。

7.加强工程结算阶段造价的管理。

在进行工程结算时,要严格履行施工合同的规定,对其中涉及的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结算复审等方面的问题,一一的进行核实,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结算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这些现状,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论述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业内的相关人士批评指正,为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柯秀芬.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0(06)

篇9

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工程造价则指的是建造某项建筑工程所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包括从工程的筹建阶段到最后竣工验收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的建造,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系统有效的预算。工程造价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建筑安装的费用,设备器具的购置费用,工程建设中其他的费用以及相关的税费,建筑工程的主要成本投入都在工程造价,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的建造与完工,必须提高工程造价预算与结算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成本管理,实现最大效益。

1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查概述

1.1 对定额套项的审查

对定额套项的审查包括在建筑工程中,其套用的定额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与其最初的工程量的设计内容是否一致,其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否存在重复的现象,建造材料的使用以及安排是否合理等。

而在进行审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换算定额的单价,在进行换算过程中,允许换算的是定额中的劳动费用还是材料费用,是全部还是部分允许换算。并且需要注意换算的方法是否符合建筑工程,在进行定额换算时,必须注意换算的细节,如数据的小数点、单位等问题。

1.2 费用审查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建筑工程的费用审查,包括建筑工程从筹建到竣工所涉及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包括施工费用、材料费用、劳动工人薪酬、利润、缴纳的税费等费用。

在进行费用审查时,需要着重关注建筑材料的预算价格和实际价格,这是由于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费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进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管理。在进行审查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建筑工程选择的建筑材料必须由当地工程造价部门、建筑规划部门规定统一造价,不得擅自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以打击其他厂家;②建筑部门在对建筑材料编制预算制度时,对预算的价格要进行正确的选择;③建筑工程选择的建筑材料的实际价格与当地市场价格相符,并经过相关建筑单位的批准。

1.3 建筑施工工程量的审查

建筑工程是一个环节多,项目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进行预结算时,不仅仅需要关注个别环节,更要从总体上把握,即对工程量的审查。

在进行工程量的审查时,从两个方面入手:

(1)审查工程的项目是否完整和系统。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许多细节方面,因此,必须对工程项目的编制进行详细审查,审查其是否出现计算错误、重复计算等问题。在进行审查时,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在了解工程总体的情况下,对不同环节的施工进度、预算定额、消耗定额再进行深入了解,若通过审查发现,建筑工程预结算中所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在套用了预算定额后,仍然囊括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所有工程项目,则说明工程项目没有出现遗漏或错误。

(2)对工程量审查时,需要审查计算是否正确。审查计算主要是从工程项目图纸入手和计算方式入手,首先,需要关注计算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图纸的内容进行,在进行尺寸的换算时有没有出现错误,计算的方式是否正确,单位换算是否存在遗漏等。

2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许多建筑工程忽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进行内部管理的核心,是建筑工程合理控制预结算的前提,然而,就我国目前来看,许多建筑工程并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建筑工程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没有考虑到投标报价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费用,对不同的施工方案也没有事先进行经济费用评估,对施工方案没有经过费用可行性与合理性的预测,导致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十分单薄,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

2.2 对成本管理没有进行全面的控制

部分建筑工程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控制,如仅仅是对原材料环节、施工环节等,而没有综合建筑工程的全局,结合预结算来进行。尤其是对于工期的控制,工程工期必须按照原计划完成,若工期延期,则无法按照预算进行,导致资金的增加和浪费,造成结算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

3.1 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

通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如定额套期审查、费用审查、工程量审查等,能有效地对建筑施工进行成本管理,尤其是对建筑工程前期的施工设计。

在进行预结算时,需要重点关注对建筑工程前期的施工图预算,这是进行施工的前提,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时,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程标准与计算方法,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工程量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计算其预算定额,并计算施工过程涉及到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和间接费用。在计算费用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报表,得出建筑工程的成本,结合单位的经济技术指标与技术水平,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的成本评估,最后再进行资金的结算与分配。

3.2 对工程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审查,必须保证预结算报表的准确性与正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建筑工程的施工。

在进行建筑工程预结算时,能从以下的不同方面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①通过预结算制度,规制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与管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②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能通过预算制度进行实施监控,并通过结算制度总结施工过程存在的资金使用问题,对成本进行控制;③对于施工承包所涉及到的报价与价格,通过预算进行预测,并结合施工过程及时进行调整,防止资金的浪费。

4 如何更好地实现预结算和成本管理的协调

4.1 建立预结算责任制

由前文可知,预结算制度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筑施工单位高度重视,通过预结算责任制度落实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对于预结算制度,建筑施工单位可以由财务部门负责,并对不同的工程项目,具体的工程量、费用和定额套现都制定具体的内容和流程,将具体责任分配到不同工程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改主要负责人必须对自己负责的工程项目承担责任,从预算开始,关注其实施的成本,一直到工程项目的完工与验收,最后还要审查其结算制度是否符合最初制定的项目计划,若是超支的数目较大,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2 建立健全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配比制度

(1)预结算制度要对施工成本管理起到促进和监督的作用,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比制度。在预结算制度中,三个审查必须涉及到具体工程项目的成本内容,对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费用和定额套现的审查,确保审查内容的详细性与系统性,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预算数目,在制定时,还应当考虑建筑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与资金流通状况,不能盲目进行预算报表的制定。

(2)当发现工程项目出现其他情况,需要对现有的预算制度进行调整时,必须通过严格的流程进行,进行严格的审批,在进行调整时同样需要再次进行审查。

(3)结算审查也要结合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不能仅仅关注资金数目,而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结算审查能正确反映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情况。

参考文献

篇10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国家现也在提倡用绿色、低碳材料进行建筑改良。当然,建筑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所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项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建筑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之后,所以工程造价对于建筑项目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使得工程造价更好的为工程服务,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关系着企业利益。

1、绿色建筑

要探讨造价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定义进行阐述。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可知,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由于自然能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的能源,所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页岩烧结砖等。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使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原则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将可持续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筑是高耗能行业,据数据统计表明,全球约为50%的能源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用于建筑。我国建筑耗能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整个社会耗能的47%,而且能源使用效率很低,是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绿色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虽然由于采用的建设技术和材料等使得总投资增加2%左右,但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筑寿命周期设计原则。建筑项目从最初的立项、构思、设计、直至最后的建造、使用以及拆除是其整个的寿命周期。要遵循全寿命的原则,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成本价值观念的展现,要还从其发展的角度进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绿色建筑显著的特点是初始投资大、后期运营费用低,因此要考核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性,既要计算一次性建设投资,也要计算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费用,使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达到综合最优。

(2)资源经济型和造价低的原则。绿色建筑较普通建筑拥有更佳的综合效益。首先,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优于传统建筑,虽然它有着较高的前期投入和建造费用,主要是由绿色建筑的技术复杂性、材料的限制以及各种附加设施决定的,但是由于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可节约更多的后期投入和维护费用,从而缩短了经济回收期。其次,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地域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加自然的表现形式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带给人们愉悦的身心,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传统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环境效益更多的属于隐性效益,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保证经济价值的可持续获得。

(3)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绿色建筑要能够在整体上对自身的设计和管理进行优化,采用合理的技术和合格的材料,优化配置资源,建造良好的产品。也要能够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提高材料、能源和资源的使用率,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要能延长建筑的寿命,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性能,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增加建筑的综合效益,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以广东为例,早在2010年8月,广东就被列为全国5个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节能低碳与转型升级、改革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成为广东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大推手。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捏住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牛鼻子’。

3、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

绿色建筑由于涉及到初始投资的增大,所以造价管理显得优其重要。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主要有:

(1)、严格控制项目的成本。建筑项目的工程成本管理指的是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在施工中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规划、预测、实施等一系列的价格管理活动。成本管理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盈。成本控制需要以项目为根本,建立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体系。通常来讲,建筑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其他的一些额外费用。所以在建筑项目开工之前,要按照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成本的预算,做好人工以及材料等的使用情况,从而算出成本,还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之后便是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做好结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调整差价,并且要将成本分析的结果进行归档备案,为以后的施工项目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2)、实行整体化设计。绿色建筑在项目前期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协作问题,也要考虑项目的利益主体的合作问题,这是因为整个项目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消费者等多个利益组成。在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相关的项目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打破各个行业之间的限制,也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写作,为项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绿色建筑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仅是为了个人进行项目管理,也是为了整个集体进行,所以要在项目的寿命周期内,调整和组织相应的人员各尽其责、良好沟通,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将设计前期对于后期工程不利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经济效益。

3、加强关键阶段的造价管理,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造价管理是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的工程中,尤其是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时,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科学的理念,引入环境概念和绿色设计理念,施工阶段,要采取绿色的施工技术和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做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项目实施中,要密切关注成本的控制,降低能耗和材料消耗,减少建筑项目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建筑整体的设计思路需要着眼于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造价管理,增强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建筑项目的发展性,提高人们对于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的认识,真正的做到建筑物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