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篇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篇2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27-01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常因服用某些药物或是妊娠引起,也可能是某些病的部分症状,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阐明。人群中高血压的比例,继发性高血压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5%左右,而原发性高血压则占到高血压总人数的95%。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为3%~9%之间,高血压常发生在军队中,亦是一种多发病症。

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安静休息期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90mmHg,经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血压标准为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为正常血压,如果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则为高血压。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为临界性高血压。我国在1979年决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要求分别计算临界高血压和确诊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其发展和发生由多种因素影响,而具体包括有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两种。

1.1 宿主因素

1.1.1遗传

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高血压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尚未阐明其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在欧美为70.9%,在日本原发性高血压遗传负荷率为67.4%,而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为29.8%和21.9%,均有显著差异。在调查日本居民的资料中发现,血压相关系数,夫妻之间0.08,同胞之间0.26,亲子之间0.23,同胞与亲子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明显比夫妻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大。

1.1.2 体重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与体重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关研究比较了正常体重与超重舒张压升高的患病率,舒张压≥90mmHg,发现男性超重组为41%,正常体重组为15%,(P

1.1.3 性格

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的性格与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组女学生(血压>140/90mmHg和血压140/90mmHg组的抑制冲动和适应性能力差,而且经过随访,发现该组女学生血压呈上升趋势。因此有人认为内向性格,抑郁以及急躁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神经类型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发现,高血压与A型性格关系较密切。

1.2 环境因素

1.2.1 饮食

当前认为,影响血压较大的是饮水、饮酒中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钠的摄入量。盐的摄入量同样也对血压有影响作用,食盐摄入量大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食盐摄入量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低。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饮水硬度与心血管患病率有联系,在软水中钠和镉的含量较高,因此容易引起高血压。血压与血液中锌的含量呈正相关,高血压与锌的摄入量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调查流行病学中,饮酒与血压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在35岁以上的高血压各年龄组患病率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而且饮酒的剂量也影响着高血压患病率。

1.2.2 工作环境因素

相关调查证明高血压与工作环境的噪音有关系,如车间工人处在噪音高的工作环境,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低于国家标准车间工人的患病率。因此可以得出,噪音有慢性升压作用。

2、原发性高血压预防

2.1 控制体重

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当以适宜的方式减轻高血压病人体重后,患者血压亦随体重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当前高血压预防措施中,长期控制体重可作为其预防措施之一。控制体重主要从热量摄入控制、节制饮食、正常生理需要维持等方面着手。同时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加强体育锻炼。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的限制可降低患者的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可减少患者尿钠排出量,随之血压亦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在食盐摄入量的规范中,建议每天摄入量保持在3g~5g。高血压病人无使用利尿剂者每天食盐5g~7g,使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8g~10g。增加钾的摄入,减少钠的摄入。限钠可使患者体重减轻,血压降低。

2.3 合理的膳食

高血压治疗和预防中,合理膳食是极其重要的。一般应适当限制胆固醇、钠、热量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于无肾脏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P、烟草酸以及柠檬酸能够减低血管脆性,可预防脑溢血。维生素C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血液的胆固醇含量。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食用水果、青菜、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这些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2.4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上很有积极意义,运动要适当,并持之以恒。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高血压患者应防止发怒和急躁情绪的产生,并注意防止有害精神刺激。对于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因此要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红艳,彭辉,刘奥博,邹明凯. 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03:205-209.

[2]赵风春,崔丽平,李秀芳. 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5:1970-1971.

[3]董寿祺,王崇行,庞庆祥,黄静芳,张伟忠,袁晓源,赵光胜. 高血压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现场试验及其数据处理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06:27-29.

[4]杨利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A].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3:3.

篇3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18-01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⑴。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其年发病率约为(185~190)/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存活的卒中患者累计700万人。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发生危险的40~50%归因于高血压,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重要措施。同时控制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显著降低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1 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称危险因素。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能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引起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体力活动过量等,均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人群归因为危险度最高。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收缩期血压还是舒张期血压,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直接、持续、独立地相关。

2.1 对于中国人,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较血压与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 Hg (1 mm Hg=0?133 kPa),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 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⑵。在脑卒中的预防中,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最为突出。对大规模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降低舒张压和收缩压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42%,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中,降低血压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降低30%。高血压也是脑卒中再次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血压水平高于160/100 mmHg,可使脑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2.2 在同一舒张压水平,随着收缩压水平的升高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危险增加,在同一收缩压水平 ,随着舒张压水平的升高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增加 ;69.4%的脑卒中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中。舒张压(DBP)与卒中,以往认为收缩压(SBP)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每10岁可提高10mmHg属正常,舒张压为脑血管和冠心病的预测因素。DBP在76~105mmHg范围内每降低5mmHg,发生卒中的风险度降低56%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是致死性还是非致死性卒中这种联系强度均相似。收缩压(SBP)与卒中,随着高血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SBP和DBP均与卒中风险独立相关,从而改变临床重视DBP的观念。

3 控制高血压,预防卒中

其实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控制血压,而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卒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由于高血压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血管病变(出血或阻塞),是高血压卒中的病理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的发作,应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自我知晓率、合理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

3.1 有效控制血压,就要合理用药。目前减降压药物有五大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按病情加以选择,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一般联合方式:ACEI+CCB、ACEI或ARB+利尿剂、ACEI或ARB+CCB+利尿剂,交感激活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

3.2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要防止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气候骤冷等)。此外,颈动脉硬化、高粘血症的患者,适当加用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⑴。

3.3 预防卒中发生,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应注意注意下列问题。

3.3.1 开始服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使血压逐步恢复正常。

3.3.2 按时服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血压才会稳定。

3.3.3 血压降的不好不是换药,是加另一种药。

3.3.4 认真阅读说明书,每年定时体检。

3.3.5 血压偏低可以减少药量,但不能随便停药。

3.3.6 血压波动大,应该排除生活中的 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而不要频繁的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3.3.7 如血压很难控制,波动大,则需专科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高血压既是脑卒中的首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同时它又与脑卒中其他可干预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血压的变化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若血压长期处于增高水平,使血管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血管病变,进而发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总而言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增高,脑卒中的发生率会显著增高,做好高血压的规范化诊治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脑出血起病急,出血前,有的患者可能会有先兆症状,如:突然感到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言语不清,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等,如果在发生这些前期症状时,患者或家属能意识到可能和脑病有关而及时就医,就会在脑血管刚有轻微渗血或小量出血时遏制病情,其预后非常理想,很少留有后遗症。

一旦发生脑出血,轻者表现为头痛、恶心或呕吐、血压升高,血压往往高达180~200/100~120毫米汞柱,有的意识还算清楚或只有轻度障碍;患者感觉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活,或一侧肢体出现偏瘫;如出血灶位于大脑左半球压迫语言中枢,患者就有可能发生失语。

重症脑出血的患者,除了突发头痛、呕吐、血压急剧升高外,还可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呼吸深大不均匀,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或双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神经水肿;若是下丘脑受损伤时,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发生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呈咖啡色,同时也会引起血糖升高和体温升高。

脑出血还会影响到四肢的功能,表现为肌肉迟缓无力,在做头颅cT检查之前,如果患者不能说话,别人往往不易发现患者是否有瘫痪,借助检查,如基本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可判断患者已经出现了肢体偏瘫:

1.压迫眼眶上孔时,偏瘫侧面部肌肉无收缩反应;2.呼气时,偏瘫侧面颊显著鼓起;3.举起病人上肢,突然撒手时,偏瘫侧上肢比健侧上肢下落迅速;4.病人仰卧时,偏瘫侧下肢和足呈外旋位;5.部分病人两眼球向出血侧偏斜,也叫同侧偏斜。

脑出血的检查方法: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血压急剧升高,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和偏瘫,应考虑发生了脑出血,通过脑CT或核磁共振可确立诊断。如医院没有条件做CT,可通过腰穿刺做脑脊液检查,脑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升高,呈血性脑脊液。如果CT能确立诊断就不要做腰穿刺抽取脑脊液,以免诱发脑疝。

在治疗方面,急性期致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出血后脑水肿,如能有效地控制脑水肿,则有可能防止或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但是脑出血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或酸中毒,也有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确诊脑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手术。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可选择颅骨去骨瓣开骨窗手术,在开颅直视下止血并清除淤血;也可以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如无法手术,可采取药物治疗。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控制脑血管继续出血,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是关键。脑水肿时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6~8小时快速静滴1次。如脑疝已形成,脱水剂的用量可加大,为加强脱水剂的效果,可将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脱水剂内静滴。此外,也可用50%葡萄糖60毫升,每6~8小时静注1次。病情稳定后,脱水剂治疗可逐步停止。药物止血可选用血凝酶、6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静滴或肌注。

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在200毫米汞柱以上时,可应用降压药,如硫酸镁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点滴,或利血平1.0毫克肌注。脑出血的降压原则是:收缩压(即高压)降至不低于160毫米汞柱,以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引起脑供血不足。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气道阻塞应做气管切开。

篇5

高血压主要是收缩压或是舒张压升高,多指收缩压超过140 mmHg,舒张压超过90 mmHg[1]。通常,高血压的发生会使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脏功能、脑功能、肾功能等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且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传统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多是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甚明显[2]。本文探讨了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高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42岁~76岁,平均年龄为(58.32±1.8)岁。本组患者中,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为(6.58±2.6)年。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3~77岁,平均年龄为(59.32±1.9)岁。本组患者中,病程2年~11年,平均病程为(6.58±2.4)年。鉴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资料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进行治疗,10 mg/次,2次/d[3]。连续用药2个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1引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 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保健。例如可以安排有益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平稳的活动,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钓鱼、养花草的方式陶冶情操。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按摩保健,用食指、中指按摩前额,用手掌对太阳穴进行按摩,将手指分开作梳头活动等,每次持续5~10 min。

1.2.2.2采用食疗方法进行治疗 传统中医食疗方法可以有助于平衡阴阳、帮助患者调和气血。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法:①选取500 g芹菜,用水煎服[4]。为有效调节其口感,可以加入适量白糖,代替日常茶水饮用。也可以取250 g芹菜加入10枚红枣,以水煎服。②选30~40 g左右的山楂,取100 g粳米,10 g砂糖。将山楂放入砂锅中,用水煎成浓汁,之后把残渣去掉,把粳米放入浓汁中,加入砂糖煮粥食用。每次食用2次,可做加餐,但宜饭后食用。连用7~10 d,即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6.8±2.6)mmHg,收缩压为(157.1±3.7)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7.6±2.4)mmHg,收缩压为(161.2±3.3)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为(78.9±2.4)mmHg,收缩压为(112.0±3.2)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88.6±3.1)mmHg,收缩压为(121.8±2.9)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明显,P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有限,且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而采用中医预防保健的方式加强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在相对安全、放心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51-1753.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100-0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治疗的关键[1,2]。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纠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改善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65例,均选自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纳入患者血压均达到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0~87岁,平均(65.8±6.1)岁;病程2~18年,平均(9.0±2.3)年;高血压分期:Ⅰ期19例、Ⅱ期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1~89岁,平均(65.4±6.5)岁;病程2~17年,平均(9.0±2.1)年;高血压分期:Ⅰ期17例、Ⅱ期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高血压分期等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降压药物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心理状态,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保持乐观态度。{2}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向患者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建立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知,纠正患者以往不正确的认知,同时应使患者认识到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等生活方式在血压控制中的重要性;{3}行为干预: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及营养配餐,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饮食为主,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嘱咐患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适量进行体育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情绪过度激动,适当控制体重,严禁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5] 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者;不能依从:治疗过程中时常不按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定义临床总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率和一般依从率之和。

1.3.2 生活方式评估 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等生活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5.63,P

表1 两组治疗后依从性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较

随访8周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等生活方式各方面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6、6.85、4.53,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t=2.34、2.46、2.87、3.02,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x±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7]。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升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从而影响患者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这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及负担[8,9]。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但与患者的遗传、环境因素有关,还与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经济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密切相关[10,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措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的重点和关键[12,1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除采用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外,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有效干预也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14,15]。龚凤安等[16]研究发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物治疗上予以积极合理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更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吴桂芳[17]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合理控制,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提高降压效果,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了解等生活方式各方面的控制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

综上,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志明.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15):65-66.

[2] Yamagishi S, Takeuchi M. Telmisartan is a promising cardiometabolic sartan due to its unique PPAR gamma inducing property[J]. Med Hypotheses,2005,64(3):476-478.

[3] 冯秀珠.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70-371.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 12(Suppl):1-53.

[5] 刘丽娜. 护理干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2,21(16):231-233.

[6] 胡大一,王宏争. 高血压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3-195.

[7] 周艳宏,杨期东,许宏伟,等. 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人群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5):275-277.

[8] Kurtz TW, Pravenec M.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s beyond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J]. J Hypertens,2004,22(12):2253-2261.

[9] Smith PJ,Blumenthal JA,Babyak MA,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en and women with hypertension[J]. Psychosom Res,2007,63(5):463-469.

[10] 丽娜,张艳波,师贵文. 高血压与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1):109.

[11] 毛红娟,何丹丹. 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0-51.

[12] Padwa1 RJ,Hemmelgam BR,Khan NA,et al. The 2008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ment of hypertension part one: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risk[J].Can J Cardiol,2008,24(6):455-463.

[13] Dickson BK,Blackledge J,Hajjar IM.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behavior on hypertension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in a southeastern population[J]. Am J Med Sci,2006,332(4):211-215.

[14] 王艳玲.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08-1009.

[15] 肖惠敏,姜小鹰.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812-813.

篇7

高血压中风是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最重要的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1]。

现对笔者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12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将近期的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最佳预防与保健策略,并为该社区今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的预防与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在54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岁,高血压患病时间在2年到31年之间不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且其中无中风患者,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97±18)mmHg/(159±11)mmHg。

1.2 预防与保健

1.2.1 健康教育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以及多种严重的多器官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知识覆盖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血压以及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高血压与中风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与中风的日常预防等。同时由于目前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同时身体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注意浅显易懂。社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风的预防与保健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误区进行积极及时的纠正,比如高血压不适宜运动,应当尽量休养,高血压是可以遗传的,如果血压得到控制就可以停药等等。纠正错误关键,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中风及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2 日常保健 高血压初期的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而高血压并发中风时却是来病突然,病情变化急切,因此社区做好积极的日常预防与保健工作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其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档案除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各类疾病的病史以及发展状况;二是社区护理人员要积极筛查,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掌握社区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利于预防与保健工作寻找突破口;三是教育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会自己量血压,并养成每日量血压的良好习惯;四是组织社区老年人积极开展各类锻炼活动,保证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对于出现身体不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人员要主动上门服务,严重时尽早就医。

1.2.3 日常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目标主要是在于控制自己的血压,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是有的老年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正常了,就私自进行减药甚至是停止服药,这与血压的长期有效控制这一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血压的不稳定与中风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区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健康教育外,还要做好日常用药预防工作,要定期做好老年患者以及同住家属的电话回访,要定期检查患者在社区的取药情况和体检情况,对于服药不及时,体检血压不稳定的老年患者要进行上门教育,同时告知家属。另外,老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小,在患高血压后常常会自行选择一些保健品或是保健药物进行服用,由于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服用的保健品很有可能是虚假产品甚至对人体有害,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并进行调查走访,对于确需服用保健品的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生一定要对该保健品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考察该保健品是否适应患者身体以及与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能够共同服用。

1.2.4 饮食保健以及其他 饮食保健是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面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尽量降低中风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天热无害的手段。社区护理人员要针对社区内的每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所患其他疾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膳食食谱,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一般来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当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选择易消化易咀嚼,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但是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和低胆固醇的食物。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当少吃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运动,戒烟戒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规律作息,不宜过度劳累。

2 结 果

通过对本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上述中风预防与保健工作后,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115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提高,所有患者的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疾病误区明显减少,107例患者的日常生活、服药与饮食习惯大大改善。

3 结 论

有效的社区预防与保健工作,对于长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减少中风发病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0-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多种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心力衰竭[1]、肾损害的常见病因,全球大约54%的脑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都归因于高血压。随着对高血压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指南不断提出,使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均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我结构对辖区内居民所进行的调查,总结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3月对我辖区内1200名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其中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46.5±4.7)岁。

1.2 方法

在前期完成本机构高血压患者筛查及基线高血压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治疗措施,进行调查,总结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管理,随访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及血压控制情况。

1.3 高血压入选标准

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也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控制达标标准: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患者血压<140/90mmHg。年轻人(18~40周岁)、糖尿病、心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130/90mmHg;老年患者(≥65周岁)血压控制<150/90mmHg。全部患者血压建议降至120/80mmHg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在本次调查中,高血压病患者240例,男性157例,女性83例;健康人群960例,男性623例,女性337例。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相关因素比较

高血压与家族遗传、环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明显相关性,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前后比较 经过系统干预后血压控制达标189例,达标率78.7%。

3 讨论

3.1 高血压防治的意义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导致的死亡,我国已经从单纯的控制血压发展到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使心血管预防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转移。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做到“三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高血压读数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重度高危患者进行积极救治[3],减少病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是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2 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措施

3.2.1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可以提供微量营养素,蔬菜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碳水化合物等,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每人钠盐摄入不超过6克,以三口之家为例,500克(1袋)食盐应吃30天左右,尽量控制每月只食1袋盐,少腌制咸菜,必要时将腌菜、咸菜清洗降盐后再加工食用;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即用餐荤素营养搭配,少荤多素。强调控制BMI在18.5-23.9kg/m2的正常范围内。通过合理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或降低体重。重点控制能量平衡,使能量摄入≤能量消耗。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调节和放松心情。

3.2.2 健康教育 高血压健康教育是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能自觉选择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降低影响健康的因素[4],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与前提。

3.2.3 药物管理 结合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合并症,进行用药指导,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由社区医生负责具体实施,促进合理用药增加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仍不能达标时要加用第3种药物。

3.2.4 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是在医务人员的支持下,个人承担血压控制的所必需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活动[5],这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血压的防治要强调连续、综合、主动、预防的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使血压控制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于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81.

[2] 高雷,颜骅.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375.

篇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种类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患病后无根治方法,需长期进行服药治疗,如不积极治疗,血压值长期偏高,可能危害患者心、脑、肾等器官,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我国苏州仅在2010年就有47.06%的人患有高血压。该疾病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的。目前学术界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争议,现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进行如下综述。

高血压患者预防措施

国外研究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很早便开始了高血压的相关预防措施的研究,其中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经过连续30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终点现象的概率。有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得到结论:早期开展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对于防治疾病、减少患者痛苦的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该型高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故应对其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韩国的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家庭指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患者出现高血压,保证健康。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上开展时间较晚,但随着医学的发展,该领域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人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随访的方式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研究人员在研究了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现状后得到结论,同时积极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对于控制病情蔓延效果显著。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检测CysC指标,可有效预防妊高征,提升孕期母婴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治疗措施进展

国外研究进展:美国于2008年成立JNC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3种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措施:①通过口服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添加第二种口服药物时,应将前一种药物的剂量最大化使用;②在第一种药物使用未达最大化时添加第一种治疗药物;③同时口服两种治疗药物时,可继续添加多种药物。有研究人员得到结论,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同时还会对脑、眼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高血压患者继发其他疾病,应将患者血压值控制在130/80 mmHg以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对于控制病情的效果较好。有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人数较多的原因在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度增加,患病率升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临床应着重开发新的与血管变化有关的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目前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研究者发现了25羟维生素D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得到加用维生素D有助于降压的结论;有研究者得到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患者社会支持利用度,着重对病程短、家庭收入差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结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9-00

高血压是目前我国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预防与控制效果。社区卫生人员与居民易于沟通,便于开展各类工作,能够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因此,只有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手段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预防与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实现慢性病综合预防与控制的目标。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如何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治,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防治路径,与高血压患者本身息息相关,下面就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7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98人,年龄44至7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

1.2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有资料统计表明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9.2%,估计高血压患者接近2亿人。目前社区高血压管理存在宣传率低、治疗不规范、未全面评估等缺点,随着当前医改的推进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1.3方法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治结合为主要路径,从多渠道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3.1政策与宣传 动员全社区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计划,实施,提高人群高血压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根据文化、经济、环境和地理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传播,着重于宣传高血压的特点、原因和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宣传其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以及生活方式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对来门诊高血压患者指导要具体化,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

1.3.2药物治疗 采取规范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结合社区现状,选取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美托洛尔等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患者病情进行差异化指导用药,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患者适时调整。

1.3.3社区管理模式 将社区依据各居委会分布进行划片,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深入社区、家庭对患者进行随访与评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普及健康知识,进行用药观察与康复促进,同时嘱患者低钠、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从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进行心理疏导等其它治疗。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管理成为社区医疗的服务重点。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方式干预、分级随访、药物管理以及督促自我管理等工作,从效果来看,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合理用药,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发挥的是网底作用,接触面广,能够为患者多渠道的提供诊治信息,因此在路径选择上应能更好的利用社区这个平台,进行规范管理,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将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的综合防治。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社区医疗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用药,可以在基本药物里选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也可选用一些价格适中,疗效较好的国产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进行教育宣传时要注意形式方法,可组织健康教育俱乐部、健康讲座、文字宣传材料发放等等。

综上,采取综合性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多渠道的规范管理路径,有利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控制病情,延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义,沈潞华等.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9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