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数字化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体育数字化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体育数字化建设

篇1

关键词 体育信息 整合 数字化 建设

体育信息资源涉及到体育政策法规、体育人才、体育知识等多方面知识,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整合体育信息资源,搭建数字化平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情况

(一)体育院校信息资源的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所体育院校馆藏有700万册图书左右,而在电子文献资源方面,大部分院校都购买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的使用权,但在购买形式上有所不同,有些是采用团体购买的形式,有些图书馆仅仅购买了几个专题[1]。在体育信息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各院校的图书馆也不同,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都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专题库。但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例如许多院校图书馆的系统软件缺乏统一的规范,书目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一致,并且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因此常常出现很多重复现象。

(二)体育系统体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为了筹备北京奥运会,从国家体育总局到下属各机构都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与体育科研工作。建立了体育咨询网、大众体育信息网等,同时,在这类网站上海设置有体育政策法规、竞技体育、体育发展、全民健身等各项栏目,此外,体育报业总社还开通了体育新闻网、体育在线等,这些为全民健身、大众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二、数字化平台建设与体育信息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活跃的体育市场能够丰富馆藏体育信息资源

自1999年以来,我国图书阅读率不断呈现下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2005-2008年间体育类书籍销售码洋占有率却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12%左右[2],这直接说明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增强人们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带动了图书的销售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育类图书市场的发展,另外,还能够丰富馆藏体育文献资源。

(二)数字奥运为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主要以科技奥运为主要思想,充分说明了体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高速发展的局面。北京奥运会的体育信息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具有高速宽带、先进技术水平、结构合理的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同时,各省市在体育信息化建设上也获得很大的成就,为我国加快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数字化平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得到高速有效的发展,其他系统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建立起来,如:我国农林系统的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系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科院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这些都对我国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

三、建立数字化平台的准备工作

(一)调查分析论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在开展体育信息资源整合前,首先要全面调查各成员单位图书馆的体育信息情况,并制定共享平台的方案。在进行调查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成员单位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2.相关体育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所要求的信息资源是否具有良好的保障;3.从外部引进的国外数据库或是国内其他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及资源利用情况。4.国内各地区、各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与体育信息资源网络化、自动化的现状。

(二)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要进行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整合必须首先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指导机构,以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为主、各省、市的相关体育事业单位共同组织,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规划方案,确定参与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成员单位,从而形成专业的体育信息支撑体系;筹集数字化平台建设资金;制定该体系内的体育信息数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负责与其他相关的信息系统、信息机构的业务联系,并促进体育信息系统资源进入国家的共享体系;负责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相关的事务,负责硬件系统配置、规划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全面协调网络体系内部的分工。

(三)创造良好氛围,促进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完善政府部门对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领导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建设计划,并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构,加强各成员单位的联合开发,突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的局限,防止效率低下的重复建设,避免体育信息资源整合时的盲目性[4]。此外,还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家咨询机制和科学的审批、建设、监理程序,一切从实际情况着手,加快体育信息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开发相关信息资源,推进资源共享进程,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共享平台

(一)建立完善的体育信息网站

将我国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作为门户站点,并广泛辐射到以下的省、市等站点,通过建立网络互联关系,充分结合所有成员单位的体育信息资源,使信息中心呈现为垂直纵向流动的态势。信息量比较集中的地方多数为重要的省会城市,因此要在这些地方设立枢纽节点,之后在建立辖区内的市、县等转接站点[5]。由于转接层的信息汇集量相对小,通常可使用星状结构,这样能够让每个节点互相联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信息平台。网络接入方可按照实际情况建设内部网,例如校园网等。

(二)网站内容

1.实时动态信息。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法律法规及宏观政策的宣传、体育信息的实时。

2.链接其它站点。可链接到体育科研部门、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事业单位等;或是链接至电视、报刊、媒体栏目、著名的体育企业、商家等。

3.查询站点。这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体育联赛及俱乐部、各种赛事的组委会、赛事信息、运动竞赛及相应的成绩。这些体育信息资源站点要做到准确、全面,能够及时更新;同时可进行站点导航,能够链接到其它的热点网站,还可以进行网上订票、网络竞猜等,能够实现体育赛事的直播等;此外,还需重视交互性,可以支持更多的域名、地址等。

4.参考查询。通过电话或者使用QQ进行咨询,并采取E-mail等多种形式实现体育文献资源的传递。

5.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其中包括引进体育信息资源数据库,书刊联合目录等。体育系统内部的各成员单位参与书刊联合目录的完善工作,以确保符合联机检索的要求;在引进数据库方面,可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6];在建设专题数据库时,各成员单位可按照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科学研究、学科设置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现出地方的特点,许多科研人员以及教师都非常希望能够为科研、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特色体育文献信息。

6.相互交流学习。可通过运用网络进行相互交流,或者通过参加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内部员工的学习,此外,也可采取发放资料或视频的方法加强教育。

五、结束语

体育信息资源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事业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体育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体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信息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光.体育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0.12(03):59.

[2] 李树伟.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5(08):47.

[3] 吴淑华.我国体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案探讨[J].晋图学刊.2012.9(06):33.

篇2

目前,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具体内涵,各界的说法都有所区别。《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是一个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进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时,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1大数据时代解读

1.1大数据对于大数据的处理,需要研发新的处理分析模式,才能够让其决策力、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实现。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大数据指的是超过传统的数据软件的获取、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众多的网络公司每天要处理分析的用户信息和网络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G或T的衡量单位,用于计量大数据的单位至少是P、E、Z。1.2大数据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特征也在不断的加强和不断的变化。笔者阅读相关的材料,更加的倾向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给出的大数据的特征总结:大量的数据规模(Volume)、数据的流动速度快以及数据的动态化(Velocity)、数据类型的多样化(Variety)以及数据价值巨大(Value)[1]。人类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规模之大。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出现,这就给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存储带来了难题。1.3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源泉,对大数据的解读、分析和研究,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应该在大数据时代充分挖大数据的价值,提高图书馆数据资源的价值,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方法和方式,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2]。1.4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在一定层面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具有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科技含量高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和文化底蕴,彰显科技为人们服务的本质。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能够不断的创新,追求新鲜的事物和先进的理念,追求高品质的建设结果,一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除此之外,国外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优势

目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个性信息的实时推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转变和图书馆资源丰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就资源共享建设规模较大的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可以将图书馆藏、人员管理、用户服务集于一体,根据公共平台上用户的动态数据信息,及时、个性化的推送各种有效服务信息。2.2知识咨询平台的创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区域一体化,并为用户的知识咨询提供服务。2.3对资源和信息的处理优势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平台,对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各类资源的整合、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推广和检索等等提供了基础。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3.1资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实体图书馆信息资源重合的严重,同时没有注意到资源长期保存的作用。我国当前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无法实时准确的获取有效的用户需求信息,收据采集观念比较保守,没有正确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严重制约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3.2外部因素影响存在的问题首先,带宽的资源不够充足。根据调查,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宽带已经得到了普及并且有了大大的提升,但是网速与全球的平均网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带宽资源的不充足,已经明显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其次,各个图书馆之间呈现出了“封闭”的状态。各个图书馆之间以及系统和系统之间形成了“数据孤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阻碍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最后,在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对于非结构化的静态的动态的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不够细致,在付出与回报的比例上认识不到位[3]。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这是图书馆建设数字化的基础;其次,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这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再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因素;最后,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保障。4.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4.1.1提高硬件质量费用一个图书馆的仪器设备的先进和高质量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数字化建设成功的保证。目前来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各种用途的服务器、用于浏览、检索、阅读等多种用途的计算器,还有用于大量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光盘塔、光盘库等等。4.1.2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费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指的是各种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以及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网络数据库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入。4.2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两个部分。4.2.1社会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共享和传输。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大力的开拓网络上的资源,对信息进行跟踪、过滤等并提供给读者。4.2.2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到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的贡献、文献资源的组织、文献资源的选用、文献资源的优化、文献资源的规划以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4.3实现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于整个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来讲,人力资源的额数字化建设是关键。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图书馆专业人员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机结合”,要求工作人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来进行服务[5]。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本领,又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其中一些技术要熟练的掌握,并且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另外,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4.4技术水平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在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会设计到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图像的处理、文本的数字化、音频视频的处理、远程技术、文献资料的存储、还原、压缩等技术,除了对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建设外,还包括一些公关服务的个性化设计等等。

5结语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其次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网络信息技术是保障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韩翠凤.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和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5(7):113-115.

篇3

2.数字化教育服务。数字化教育服务主要指的是以现代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此体系通过一定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参考、传播以及交流等综合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从巨量的教育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活动,它是一种兴起于网络时代、面向所有网络用户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3.数字化社区教育。此次研究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社区教育体系,也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建设各级各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采集数字化信息等等,通过此方式满足社区内民众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以数字化信息为教育环境,将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播出去,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种教育模块,服务不同人群;第三,建立多功能的虚拟教育平台,实现地方和高职院校以及社区的教育,丰富居民的学习方式,为教学交流提供足够空间,分享学习成果及研究成果,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将信息技术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有效结合,通过网络手段突破空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快捷便利的学习服务体系。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是难以实现全面社区教育的,必须借助新的渠道或传播载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提供了崭新的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问题,并且网络化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并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由此看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对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服务调研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进行了一次在线上的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有关指标都进行了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及可信度检验之后,根据调查结构,本次研究满足要求。此次调研以江苏某省为例,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总共3个月时间,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7份,除去无效问卷外,总共收回94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可以发现四个问题:第一,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第二,虽然接受调查的各社区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育体系,居民的需求和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第三,学习资源不能实现多元展示,只能通过计算机查看,不支持移动终端;第四,支持服务能力弱,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线上线下的联系。

四、数字化社区驾驭服务体系构建

1.数字化社区教育架构的建设。该市的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级社区的教育实施组织架构,也就是由当地教育局主办、由当地社区培训学校承办、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民间学校共同参与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另外还借助该市的社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当地职校的科研及管理评价职能,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了该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也就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管理的三大管理模块,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又建立了四个子模块。

2.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该市按照确保传统教育服务功能并整合本土特色教育资源的目的,该市在自己的终身教育网上设立了教育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健康养生、老年大学、儿童天地以及资格认证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课程少则数百门,多则两千多门。当地教育局和社区培训学校也分别建立起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沟通渠道,方便完成好学习支持的相关服务。

篇4

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其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要,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十分严重的“重藏轻用”问题。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档案数量也不断攀升,信息媒介日渐丰富,传统纸质媒介已经无法精准快速的保存档案信心,所以,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的一大发展战略。这是高校档案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能够保护档案原件,而且能够提高高校信息服务水平,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准。如何做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高校档案数字化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管理意识薄弱,高效管理体制不完善

尽管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越来越规范化,但由于师生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双套制”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高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终导致了各高校档案单位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自成体系的半封闭管理局面。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建设因资金投入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档案管理人才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简单地认为做好保密工作就可以了,从不重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计算机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普遍存在着网络应用容易带来安全问题的管理心理,因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可谓是寸步难行。

(二)档案标准化水平不高,档案数字化平台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走的是各自发展、各自为政的封闭式道路,各高校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硬件设备,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多样。目前,各大高校所应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大部分都没有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研制,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不高,数据缺失,导致高校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而国家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发展标准和建设规划,各高校的档案馆建设存在普遍盲目性。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网络平台缺乏,未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资源共享体制,导致各高校各自为政,没有充分发挥共享的优势。

(三)数字化安全水平不高,数据库建设进程滞后

数字化档案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它不像纸质档案那般容易发现,因此安全工作也相对复杂和苦难。此外,数字化档案可以实现网络化互联,而病毒又成为了有一大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系统崩溃。目前,各高校的数据库建设存在着缺乏统一性、封闭性强、规模小、标准化不高、类型单一、重复建设、缺乏规范化控制、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但部分数据库都是自建自用,严重降低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数据库都属于条目数据库,而这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信息化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然已经实现联网,但却只能访问主页,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强化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认识,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要实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将价值较高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在综合考虑本校档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有步骤、有层次的数字化处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会议,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所需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和了解,真正做到合理归档、利用率高、安全性强,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优势和作用。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系统的支撑,硬件系统是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其资金投入。

其次,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现重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改变传统被动的服务模式,在充分了解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本馆信息的宣传,积极解决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校馆藏实际,进行合理选择,首先将价值高、利用高和个性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

再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系数。高校档案部门要根据数字档案的特点, 制定一套特定的规章制度,如文档一体化制度、数字档案归档制度、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网上利用者身份确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的保障。加强电子档案的监管。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加上采集、录入、复制、扫描等过程中疏忽等原因,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必须设置监管部门,确保数据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错误。

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为了尽快实现高校档案的全面数字化,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确保数字化建设的后续力量,只有如此,才能数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左晋. 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实践[J]. 兰台世界. 2012(17)

[2] 徐惠琴. 现代高校数字化档案备份探析[J]. 兰台世界. 2011(12)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就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必将得到高度的发展。然而,这种运用却不够均衡,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很少运用于班主任工作等德育领域。

“数字化班集体”的创建就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不仅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而且还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谓“数字化班集体”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班级管理和活动的基本手段,探索使班级管理数字化、一体化、最优化、科学化的新模式,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要素和环节,经过整理、融合,最终达到管理和活动整体优化、效益最大化和教育教学更好、更快速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的效果。“数字化班集体”模型的设计与构建不仅需要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体的“数字化班集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是“数字化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班主任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不仅具备了创建“数字化班集体”的能力,而且还能利用这种特长来吸引学生。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信息技术专业老师的专利。很多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专业教师。这为“数字化班集体”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数字化班集体”的普及与推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能促进“数字化班集体”的发展,“数字化班集体”的发展也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无形中就具备了使用系统软件、获取有效信息等能力。

此外,任课教师也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只有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他们才可能更好地融入到“数字化班集体”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班集体”的有效发展。

三、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

1.打造特色网络家园,构建数字化网络平台

网络家园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舞台,主导了班级舆论导向,实现了家校互动,成为班级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例如:“英才之家”网络家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网址为:http://。多年多来,“英才之家”网络家园凝聚了相当多的人气,访问量已经突破40万人次。

网络家园需要打造为一个不断激励学生的乐园。学生是网络家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它的生命力。“英才之家”网络家园的主要功能通过四个“台”来展示,分别是学生对外展示的舞台;相互沟通的平台;学生之间竞争的擂台;学生自我教育的讲台。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2.利用手中的数码设备多留下班级美好瞬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设备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班主任工作中,数码设备的运用主要是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的运用。

班主任应该随处携带数码相机拍摄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运动会上学生奋力拼搏、艺术节上学生翩翩起舞、班会课上学生感动落泪等照片。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等他们初中毕业时会把这些照片作为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他们。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给学生拍摄视频短片,到优酷网络,再转载到“英才之家”网络家园“视频专栏”。http:///yingcaizhijia

3.创建“学生评价系统”,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原则的朋友关系。所谓“原则”就是诸如《学生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根据《学生评价办法》,我们可以给学生打分。然而,评价分的登记是一项繁琐的事务。班主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考评看似一项繁琐的工程,实际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行就显得不那么复杂。评价小组中有两位学生负责评价分的数字化登记。一位学生负责把学生的加扣分情况登记到电脑上,另一位学生负责所登记分数的审核。数据的登记主要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完成。EXCEL电子表格不仅便于学生操作,而且功能相对强大,反映数据客观真实。EXCEL电子表格还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一章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很好实践。

Excel电子表格不仅便于评价分的登记,而且还可以对评价分进行整体分析。这就需要Excel电子表格有具体的字段,如学号、队号、首字母、性别、宿舍号、扣分项、总分等。这些字段都有相应的功能,便于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如哪个小队评价分最高、评价分是男生高还是女生高等。

为了便于查询到相关加扣分的原因,EXCEL电子表格还可以利用“批注”功能对每次加扣分情况进行批注。当查询时,学生只要把鼠标放到相应的加扣分单元格上,单元格就能显示加扣分的原因。

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布置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网络来整合资源,再利用相关软件对资源进行美化,最后布置于教室之中。这样的文化布置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班级氛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班主任的崇拜感。

例如:“英才之家”就利用教室里的四面墙进行了文化设计。后墙设计了“比一比”、“秀一秀”等栏目,左右墙上悬挂了“班级相册”,前墙上张贴了“看一看”、“学生名言”、“我的生日”等栏目。此外,教室外面设立“我型我秀”橱窗。每位学生的桌子上都张贴了能够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这些栏目的设计都是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而成,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启发性。

5.信息技术让班级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篇6

(一)实行档案“双轨制”中所暴露的问题

鉴于我国档案工作的现实,档案工作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双轨制”。这不仅为国家所提倡,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谓“双轨制”,就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对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从实践看,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点。对纸质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已有一套完备的措施和办法,管理人员只要熟悉操作规程,就能很快掌握。同时,纸质文件还具备保管和利用方便、保密安全等优势。而电子文件,是近期才开始出现的,它涵盖面宽,且具有收集、保管、利用简单,不需要大的储藏空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等优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实行“双轨制”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一是对于一种文件,却实行了两种不同的保管方式,既增加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又影响了电子文件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电子文件的自身局限性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其法律地位尚未得到完全确认。三是电子文件的安全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而彻底的解决,一旦遭到破坏,其损失不可估量。这与实行“双轨制”,达到档案信息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安全和利用方便的目的是相悖的。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档案管理仍是手工操作。要实行数字化办公,外部要与自动化办公网联接,内部需要购置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而建立内部局域网,由于受人员、经费、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很难做到。鉴于上述原因,我国档案最高主管部门,依据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档案工作的实际,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才确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实行“双轨制”。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优势和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相比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只能说是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档案管理工作仍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即使条件好的单位,也只是将档案目录输入了计算机而已。另一方面,经济条件相对发达地区,多数单位和部门,仍以建立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和文档一体化数据库系统为主要任务,对现行文件全文录入未能实现且不说,就是对过去产生的大量的纸质档案、声像档案也未得到有效处理(数字化)。所以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优势与潜能未得到有效发挥,要充分将其展示出来,仍需一定时间。

(三)电子文件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大家都知道,电子文件具有操作方便、传递快速、所需存储空间小等突出优点。但不可忽视的是,其自身在安全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诸如多媒体技术、传真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光盘技术等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安全问题。二是在数字化信息的输入、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等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信息失控、信息污染、信息干扰、信息丢失、信息窃取及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的因素。而且目前窃取机密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现代化。三是由于电子文件的易改性、窃取手段的隐蔽性和电子终端的多样性,纵然设有网络监督部门,但查验起来仍十分困难,有些问题更是难以查证,使利用者对文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四是由于对网络中一些操作者的身份难以鉴别,使电子文件合法操作者的权限受到了限制,工作变得困难起来。以上问题的出现,对电子文件安全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了一块阻碍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绊脚石。

二、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现在,凡是在我国有条件的档案部门,都在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多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但归纳起来为两类。一是文件性数据库,二是检索性数据库。前者是我们实施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后,文件以数据形式存在并按一定程序排列的数据库。主要功能在于能完整地载入档案资料的内容,使人们通过网络获得较为完整的档案信息。有了它,就可以依赖先进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以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搜索,为用户提高快捷高效的服务。后者主要是向用户提供档案的馆藏内容,介绍档案的目录、全宗内容、开放的范围及检索的途径。目前建立的检索性数据库较多,因为建起来所用经费较少,见效快。当然许多有条件的档案部门,还在为建起文件性的数据库而努力,这为今后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而一个高质量数据库中的数字信息,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一是数据必须准确;二是数据项目、内容等必须完整无缺;三是数据必须规范;四是数据必须稳定。这既是当前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

(二)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现代化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标准化生产。生产的标淮化既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又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一文对标准化作了重要论述。所以要实现最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的标准化体系。试想全国各地档案管理部门都能认真执行共同标准的话,不仅可使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大大加快,还可使大家处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真正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共用共享。这为全体人民带来的方便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将是很可观的。

(三)要规范档案图像的标准格式

声像档案是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采用什么样的格式和数据压缩技术,是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文件格式的开放性、扩展性、适应性等方面来规范档案图像的标准格式。现行的档案图像处理的标准格式有多种,但必须从中选出一种来处理图像。选择的标准必须是符合以下标准格式:既可以运用于广泛的应用程序,又可以处理各种图形,还可以允许使用者能针对某一个扫描器和打印机的特性而进行自由调整。采用了这种档案图像处理的标准格式后,使用者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档案图像了。

(四)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建设

篇7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数字化建设不够重视

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的管理者并未对数字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影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原因[1]。在很多图书馆中,阅览设施老化、陈旧,图书更新速度较慢,一些新出版的图书在图书馆中难觅踪影,另外,有些图书馆还存在环境较差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的管理者多数都处在之前的管理模式之中,并未意识到数字化建设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因此,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投入极其有限,致使数字化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2.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普遍滞后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也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短期目标。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滞后的情况,并且缺乏数字化建设的科学规划,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进展。

3.数字化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似乎并未对图书馆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多数图书馆还存在管理模式滞后,管理效率偏低的情况[2]。因此,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落后的管理模式很难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图书馆中缺乏相应的数字化管理人才,并且在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存在机制上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数字化建设的质量。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3]。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管理人员意识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步。然后可以向管理人员普及一些数字化的知识,提升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水平。另外,也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图书馆的人才资源,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加快数字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进度偏慢也是影响数字化建设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提升图书馆建设的整体质量,加快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图书馆领导应该充分重视数字化建设,并且应该有专人负责协调建设的过程,将数字化建设列入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之中。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加大数字化建设上的投入,将陈旧的图书馆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从而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览环境。

3.强化信息资源的建设

篇8

众所周知,OPAC系统、“我的图书馆”等模式的应用,已成为现今国内各图书馆网络建设的重点发展模式。其特点在于能够把图书馆关于藏书等各常用服务功能高度集成。为方便读者,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网络服务的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意义及特点

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将各种资源、服务合在一起,它是以读者身份认证为核心、以馆藏数据库中读者信息表为基础,将联系范围扩展到复印打印、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一体化的集成度高、网络指导性强、涵盖面广正是它的特点。

二、发展现状

(一)校外访问认证系统

因为数字资源版权等问题,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大部分是被限制在校园网内使用的,从而对校园网外的本馆合法读者访问数据库造成了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我馆通过Ezproxy技术实现了校外访问功能。其功能如下:

提供用户认证入口,可以与图书馆馆藏数据库中的读者表挂接,从而认证读者身份并给予访问权限。

通过配置Ezproxy,实现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有IP访问限制的资源以形式生成访问列表,供合法读者在校外访问。

提供了强大的日志统计及用户控制功能,可记录访问者的访问信息,并限制读者一定时间内的下载流量。

Ezproxy作为校外访问系统的特点:

1)基于"URL重写"技术,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浏览器设置。

2)形式简单,管理方便,有利于图书馆多种服务一体化的集成。

3)具备统计功能的同时对读者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校园网安全系数。

4)解决了恶意下载数据资源的问题,从而既保护了数据库服务商的产权,又对读者合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起到了规范作用。

(二)OPAC与网页的结合

OPAC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我校图书馆现使用第三代OPAC,以Oracle馆藏数据库为基础,通过PHP+ASP技术实现,实现以下功能:

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进行图书馆文献检索,按照中图法进行馆藏的分类查询。

对读者统一进行身份认证,合法读者可自助办理图书证密码修改、设置读者基本信息、图书证挂失等业务;可自助续借已借图书,统计任意时间段借阅历史记录。

通过OPAC向负责图书采访的工人员推荐新图书,以及查看馆藏新书情况。

新一代OPAC,加入了读者身份认证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采用灵活的超文本语言,使它更好的兼容其他服务系统,另外它加入了web2.0元素,并与图书馆网页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及需求。

(三)多功能接入点提供服务环境

1)电子阅览室。以借书证为单位收费,向读者提供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环境、自助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网络打印复印服务的环境。另外还通过对馆藏数据库读者表中的学生信息进行排课,可以进行多媒体课程的用机预约。

2)无线局域网。运用WIFI技术,在图书馆楼宇内布置了若干无线AP,接入电脑根据AP点信号强弱可自动漫游,读者可在馆内任何地方用笔记本自由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还可以使用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免费上网查阅资料。

3)有线接入点。通过对网络交换设备的配置和软件控制,在图书馆建筑内建立有访问限制的有线网络接入点。和有线接入点均采用读者证号、密码认证的方式,并对流量进行监

三种方式的数字网络服务环境,均采用读者证号+密码认证身份的方式,可以自由设置三种网络接入方式是否收费、控制访问内容、统计及控制资源下载流量。

(四)数字资源、网络、打印复印服务的集成

一改传统打印复印服务模式,将检索的数字资源以打印任务方式通过网络提交给打印服务器。读者可在各自助打印复印点,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来下载任务,完成文档的打印、复印。其功能特点如下:

多个服务点的每台打印复印机中嵌入微型机作为自助打印复印端,并配备万向条码阅读器供读者刷卡,以代替工作人员工作。节省图书馆人力资源。

通过网络提交打印任务,可免去自备U盘等存储设备的麻烦,方便读者。

账务来往统一由图书馆财务中心处理,实现多点服务,单点收费。消费明了,账务清晰。

这种服务的集成方式,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方便管理,同时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的对数字资源和打印复印服务的使用,提高了服务效率。目前这种形式已经得到了我校读者的广泛认可。

(五)短信服务、OPAC、馆藏系统的服务集成

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通过OPAC读者信息获得读者手机号码,并对馆藏系统的流通表实时进行分析,过滤出过期书信息,向读者发催还通知;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向图书馆短信服务号码发短信命令的方式向馆藏数据库提交查询请求,并可进行续借、挂失等操作。

三、展望

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就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应该努力做到最大程度集成图书馆各类数字、网络、服务功能,有效降低读者操作难度,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得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这将是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乔欢. OPAC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04).

篇9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的重要的支持和保证,并且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逐步呈现城市化,城建档案的信息量也随之攀升,为此,档案管理所负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更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档案管理方法,也是当前形势下所必须要做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全面记录城建信息,并且与科技挂钩,更能够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它的服务质量也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不能媲美的。

一、使用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的意义

过去的城建档案大部分是依靠人力进行信息的分类和管理,并且以纸质的形式储存的,存储起来需要很大的空间,保存很不方便。此外,大量的城建档案都是仅仅建立了档案的分类目录以及全部的宗卷目录,在查看时需要找人来进行搜查,进而导致调档的速度很慢,效率很低。最重要的是,由于档案储存的比较分散,要查询一些信息时,必须要靠一大批人来进行查询和整理;纸质的档案也比较容易损坏,经过多次的翻阅,有可能会损失很多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一些档案;如果有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是人为的意外发生,也会导致档案的损坏;城建档案是在规定的馆内分类存储的,所以只能本地阅读,不能远程查看,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信息的交换;城建档案信息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不够好,因此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够完善。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城建档案的管理面临很大的困难,相反,数字化的管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首先它是基于数字技术,其次又是根据计算机网络和它的储存技术等。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分享资源,也使得档案信息很好的发挥它的查询以及使用的作用。

二、目前城建档案管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档案管理最注重的是它的时效性,因此在进行城建档案管理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时效性。此外,直接影响它的因素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软件以及计算机的硬件等问题。数字化的城建档案信息是在物质载体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意味着物质载体的性能决定着存储时间的长短。因此在进行存储载体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稳定性高和使用时间长的载体。城建档案自身的性质使得它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由于数字化比纸质存储更容易改变,所以在法律价值上,数字化的城建档案的法律价值远远不及传统化的城建档案。要想实现资源的共享,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是现在我们的数字化城建档案并没有能够找到一个统一的方式,进而会对资源的共享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使得资源交换的难度上升到另一个阶段。与传统的纸质版的城建档案相比,数字化的稳定储存需要更高的要求,比如:良好的技术设备,严格的环境条件以及稳定性高的存储载体等。

三、基于数字化城建档案的几点思考

1.规划

前期的规划对于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想象将全部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只有对本馆的馆藏档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及彻底的调查才能很好的进行数字化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执行人员需要特别认真、谨慎,找出工作的重点,按程序办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做好铺垫。

2.建设标准化

数字化的城建档案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标准化,是因为它具有资源共享的性质,而这一特质的发挥对标准化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完整的制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化以及管理标准。所谓前者是指在使用数字化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类时要严格按照数字档案所规定的格式,还要依照网站的各种相关规定。后者则是指标准的接收以及细目的管理。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能够为它的一系列的操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信息建设

总的来说,城建档案的管理还是以计算机为主,首先是创建一个管理系统(需要相应的设备和软件),之后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协助档案的管理以及资源的共享。此处,最需要的说明的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对使用者在进入系统时进行身份的识别。避免重要信息被盗走或者非法使用,进而保证信息的安全。

4.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是城建档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是城建档案的支柱。主要做的包括目录数据、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及目录中心等的建设。为了凸显数字档案更专业,我们将会把重心放在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上,即将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使得数据库的管理更方便,也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提高档案使用率

城建档案作为相关资料的存储者,除了要记录一些信息外,还应该为使用者提供查询、使用的功能,为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数字化的城建档案更要能够满足不同部门对相关档案的需求,进而提高城建档案的使用率。

四、总结

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对于城市的建设所发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要做好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就需要档案管理者在这方面多用一些精力,更加认真一点,只有他们这一流程能够保质保量,才使得数字化的城建档案具有现实的意义。与此同时,需要管理者在档案建设过程中重视档案信息是否安全,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是否合格,关注数据库的建设是否完善等等。这样才能使得数字化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才能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顺利发展,进而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高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建峰.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4,03:292.

[2]袁志海.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城建档案,2010,01:35-36.

[3]江旭.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1,01:55.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42-03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我国现有视力残疾人1263万[1]。汉语盲文是我国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文字符号,已成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其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多种原因,我国汉语盲文出版物种类与数量难以满足视力残疾人获取需求,获取渠道也存在障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化环境的普及,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可有效的破解这一瓶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指出: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拓展面向各类残疾人的数字资源服务;加强盲人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

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视力残疾人信息获取与交流障碍,创造更加和谐、有利的信息无障碍社会环境,进一步保障了他们受教育权利,是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共享改革l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进展

《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出版、影视、文学艺术等单位要组织和扶持盲人有声读物和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开启了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盲文与手语等特殊教育语言数字化建设受到各方重视,梳理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所涉的主题和内容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演进:

1.行政推进

纵观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总与国家的行政推进密切相关。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的行政推进,首先从强化汉语盲文规范研究与推广工作开始,进而结合信息化环境的发展水平,提出更加明确的推进手段。在加强规范研究和推广方面, 2009年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继续开展盲文、手语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实用”。2010年7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建立了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2011年1月刘延东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 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做好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的研究规范和推广工作”。2012年1月《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提出:“调查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制订完善手语、盲文规范标准,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供服务”。为达成这些法规、政策的愿景与目标,历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对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从意识到理念、从制度到落实力度不断强化。“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大对手语和盲文扶持力度,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通用产品、技术信息无障碍”。彰显了国家对视力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共享国家文明成果的关照。

2.学界探索

学界探索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盲文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如,张映娣[2]以“谁来关注盲人的阅读需求”为主题,指出了盲文匮乏问题与原因,并提出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盲人有声读物制作,开发 MP3或光盘为载体的数字化资源的建议。钟经华[3]等提出汉语盲文进行简写改革方案,认为简写方案的推行将有希望提高盲人20-30%的阅读、书写速度,有利于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汉语-盲文的双向转换。二是探索盲文数字化建设中信息无障碍、语音识别、汉语-盲文转换系统实现策略与技术。如,庄丽[4]等利用语音和语言处理技术开发盲人计算机系统,能够进行汉字和盲文的转换,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盲文点显器输出,用户能够摸读盲文点字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采用盲文输入法进行输入,输入结果可转换为汉字文本。包塔[5]等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基础上,利用包含多知识的语言模型成功地实现了歧义程度更高的现行盲文和汉字的高精度转换,正确率达到97.5%以上。这些研究与实验为视力残疾人获取信息与知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为视觉障碍辅助产品研发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辅助科技

盲板、盲笔是盲文使用者主要的书写工具,由于受阅读认知能力、书写方式、温度光线等影响,这种书写与阅读较为低效。汉语盲文数字化建设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能有效帮助视力残疾人改善其“以耳代目,以手代目”认知补偿。我国汉语盲文数字化的技术实现体现在国内自主研发与中外合作研发两个主线:在自主研发中,中科院研制组开发的《汉语盲文计算机系统》,提出并实现了一整套盲文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推出了面向视力残疾人个人用户,帮助他们使用计算机、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和管理个人数据等;中国盲文出版社信息无障碍中心多个版本的“阳光标准版”读屏软件,通过阳光读屏器、阳光语音服务器和阳光输入法朗读器三个核心部件实现视力残疾人使用电脑特殊需求;另外,在与国外合作研发中,北京国宏康医疗电子仪器在引进美、德等设备的基础上,研发系列的视障仪器与产品,如盲用助视器、点显器、复印机等设备。这些辅助科技为视力残疾人提供了学习、生活上的便利。

三、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