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分数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分数的意义

篇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操作测量: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例如,不够1米).这时,要把这个计量单位分成若干等份,例如分成10等份,用这样的1份作单位来量.这一份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是1分米).如果,量了几次后,仍有剩下一段不够一个(分米的)计量单位,还要把这个(分米的)计量单位再分成10等份,用这样的1份作单位来量.这一份又是一个(分米的)计量单位的十分之一.这些被等分后得到的计量单位最好都要用分数来表示.教师指出:人们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要用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测量的结果。然后给学生介绍下面这个分数: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为使学生全面理解单位“1”,教师可作这样的分析: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和,可以提示学生用“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并作讲解:

1、展示表示的作品

①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我是折出来的,对折了两次,其中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圆的。”老师指着其中一块空白的部分,问:“这一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学生说:“也是用。”

②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创造的。

③老师用怀疑的语气问:“你是怎么想的?”那名学生说:“把四个圆放在一起,那个涂色的圆形是。”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说:“把这4个圆平均分。”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对,我们把4个圆形组成了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同时,把4个圆形绑在一起了,变成了。老师指着任意一个圆形,要求学生说出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都能答出用表示。

2、展示表示的作品

老师让学生阐述创造的理由。(详细过程略)

3、为使学生加强理解,让学生再在纸上画出图2并做讲解

教师问:正方形的纸是怎样分的?分成几份?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各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回答:把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空白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即;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三份,是它的四分之三,即.)教师在图上分别标上和.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得出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其中“平均分”是十分重要的.

为方便学生更一步理解,可以多举一些例子,例如:教师让班上第1小组的男生站起来,问:站起来的男生是这个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站起来的男生是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又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由于单位“1”不同,第1小组男生所表示的分数也要发生变化.

三、由具体到抽象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

师:认识了单位“1”,现在谁会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依次出示、,请学生说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29-02

分层教学是中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学习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作业和教学评价进行分层处理,以迎合不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鉴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基本成分对教学过程进行层次划分,以保证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总依据和基础。学生分层是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之上做出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的基础性工作。小学生在智力发展、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在数学成绩上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教师要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分层是动态的,也是符合现实情况和具有发展眼光的,关键在于分层手段的合理和分层的持续性与发展性。一般而言,对学生进行初始分层都会通过一定的摸底测验开展,鉴于这种量化的学生分层方法操作方便,较为公平合理,所以应该成为学生分层的基本手段。但是由于量化测评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缺少质性评价、评价角度单一等问题。在以摸底测验进行分层的同时应该借助质性评价、前测成绩等辅助分层。对于一个班级学生的分层,教师应该基于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设计整套摸底测验的难度,并拉开问题难度的梯度。对于特定年级的学生分层,要覆盖到该年级数学教材的核心知识点。例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分层,要将统计、正方体、约数倍数、分数的性质等关键知识点以多种题型的方式予以呈现。此外,应对学生的观察报告、质性评价以及学生近年来的数学成绩进行参考并结合摸底测验的成绩进行分层。分层的结果应该是隐性呈现,避免学生因为分层导致骄傲自满或自卑的情绪出现。要让学生明确起初的分层并非固定不动,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包括学习成绩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氛围的营造等。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以本节课内容的基本内容为基准,在保证基本内容得到传授的同时,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对目标进行适度调整。目标的分层实际上就是教学难度的分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任务中发挥属于自己层级的水平,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存在着层级差异以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维度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是学生从所学知识中获取自我提升、实现精神升华的步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达到的统一目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认识负数》为例,在这节课当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规定的基本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以此体会自然当中存在的辩证关系。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课标的相关标准制定不同层级的目标,教学目标之间要有较明显的梯度区别,同时也要承上启下,顺利过渡,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提升实现不同层级的顺利切换和上升。对于本节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如下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A层次学生: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以及正数、负数的地位,能够认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负数的含义(如电梯中的正负数、温度计中的正负数等),理解正负数表达的相反意义。

B层次学生: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以及正数、负数的地位,并能够根据提示自主写出正负数及其表示的含义。

C层次学生: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以及正数、负数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A层次学生:能初步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够根据正负数的相反含义创设出其他含有正反数的情境。

B层次学生:能初步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够解释生活当中部分简单的正负数情境。

C层次学生:能初步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从中体会自然当中存在的辩证关系。

三、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课堂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体现,也是教师及时获取课堂教学反馈的中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覆盖面要广,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和检验班级学习效果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在进行问题提问时既要符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变通,以符合各层级学生的能力现状: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数个不同的小数让学生进行大小排序;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可以提问“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针对C层次学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提问“比较小数大小”的基本方法。

四、作业分层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平台。作业的布置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有所拓展和延伸,如果作业过于容易,那么层级较高的学生就会“吃不饱”,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如果作业难度过高或操作性不强,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打击。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后面的习题、教辅资料、各地区考核的试题等,均可以让学生练习。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提升类作业为主,在一般性练习题的基础上布置一些具有拔高性质的思考题作为课后自测的工具;对于B层次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要适当地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之上探索具有开放性的试题或作业,强调所学知识的应用性与灵活性;C层次的学生则重在巩固基础,以书本课后练习题和基础练习为题源,将基础知识巩固,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标。

五、教学评价分层

篇3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是对分数意义的一次重大拓展:“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与学生三年级学习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不同,可是教学常常因为学生的一知半解而使旧知掩盖了新知重点,教师该怎样处理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的一个片段,记录了学生由旧知到新知的重建过程。

课始,我在黑板上写下1/4,提问:“谁来说说它的含义?”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有的说把一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可说来说去都是围绕将某一食品或某一水果平均分成4份。我开玩笑地说:“一群馋猫,说来说去都是分吃的。难道就不能说点别的?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素材,说说杯子吧!”有个心直口快的学生说:“把一个杯子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听到他的发言,同学们迟疑了一会儿,用半信半疑的目光密切注视我的表情,希望从我这儿得到一个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我却笑而不语。这时一位学生自信地站起来更正道:“将一个杯子中的水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其他同学立即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都觉得这个说法似乎比前一种说法更有道理。我没做任何评价,继续说:“更换一下背景,说说电视机吧!”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不敢说了,只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小声地说:“把一台电视机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四分之一。”孩子们的目光一下都集中到了我这里,看来“小调皮”替大家说出了心中的答案,他们急切地希望我能给个答复。我微笑着继续说:“说说我们的课桌吧!”也许是前几次的微笑“默许”让孩子们胆儿更大了,在我的“怂恿”下,孩子们成了一群“破坏王”,桌子、椅子、电视机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一个平常成绩很好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反对将生活用品进行平均分,将茶杯、电视机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有什么价值呢?”他的话一说完,教室里的嬉笑声戛然而止,他的发言赢得了诸多同学的赞赏。大家一致的结论是“生活用品不能用分数表示”。我故意跟他们抬杠:“你们说不能,我说可以!我偏要将杯子、电视机这些物品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四分之一!”孩子们跟我争论,我笑着拉长了声调说:“看来你们不相信,可书上说可以!你们可以翻开书第61页看一看。”孩子们急速地翻书,很想了解其中的究竟。

待学生自学后,我笑着说:“我没骗你们吧,用的东西也能用分数表示,书上将杯子、电视机这些物品平均分成4份,对不对?”经过自学的孩子们可不是那么好忽悠了,立刻与我辩驳:“老师,书上是将一盒杯子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开始同学说的是将一个杯子平均分成4份,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书上是把8台电视机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而这个四分之一表示的是2台电视机,这个四分之一当然是有意义的!”“这2台电视机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又可以用2表示,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不同。”……孩子们的思维在渐渐深入,一步步接近教学的目标。

这一环节以学生的旧知为立脚点,通过开玩笑式的辩驳,突显了这节课的重点――把一些物体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另外,还向孩子们隐约地透漏了四分之一的双层含义,一层是作为一个具体的量的含义,另一层是作为一个分率的含义,这对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小学)

篇4

小学数学的教育向来是比较困难的,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要求比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在讲课,不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这就会造成了班级中学习成绩好与坏的差距越来越大,久而久之,那些学习成绩稍弱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便对分层异步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对于分层异步教学的认知

从名字来看,顾名思义“异步”便是相对于“同步”教学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指通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对各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这里的阶段指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层次不一。而异步教学的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这就能够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具有个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能有效地提升。

二、分层异步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对比

1.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指的便是同步教学的方式,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在同一班级中,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稍差的学生,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是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都是进行着同一种的教学方式,学生也是在接受同一种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整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师的授课是同步的,即教师的讲课讲到哪学生学到哪里。这便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进度。

2.分层异步教学

分层异步教学的教学理念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步。这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使用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上。

3.分层异步教学方式的优势

分层异步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其优势在于能够把教师的和学生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够使教师比较明确地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同时使整体的学生都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这时教师指导的形式为个别指导、分类指导以及全面指导,而学生的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学习、一起讨论学习以及请教老师等几种形式。

三、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的指导,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才是有效的?本文提出了下面一些措施:

1.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

要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方式,首先我们要做的便是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当然这种层次上的划分只是在教师的心中。并不需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的针对性教学。

2.设计目标

对于分层异步的教学,“异”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指导方式、练习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同的,但是教学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学习的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自己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同时给予指导,开展异步教学。

3.区分评价策略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在实施分层异步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做出不同的评价,评价的指标做到多元化、弹性化以及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这样可以让评价发挥出它的激励功能,激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去主动地学习,也能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的优势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是适合在教学中开展的,它能够很好地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整体提高,从而达到班级共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画线段图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使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抽象变得直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一段铁丝,第一次剪,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剪去20厘米,还剩下16厘米,这段铁丝有多长?

解析:我们可以找出单位“1”是这段铁丝,是未知的,用除法。题目中有两个带单位的量:20厘米和16厘米,最关键的要找到对应的分率。只是第一次的,由题可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厘米,那么第二次肯定也用了,还比多20厘米,所以,第二次用去了总数的还多20厘米。由于我们从图上根本找不出20厘米这段的分率,所以也找不出剩下16厘米所对应的分率,不能用20或16去除哪个分率。从图中我们很容易能找出(20+16)厘米这段的分率是,相对应,可以除了。相除的结果就是单位“1”,即这段铁丝的长度:

(20+16)÷(1-C)=36÷=60(厘米)

二、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地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例: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还剩90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是已知单位“1”的(1--)是90页,求单位“1”。于是列式为:

90÷(1--)=162(页)

三、通过转化单位“1”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题目中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从而显得比较复杂。在解题时,我们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问题顺利得以解决。

1例:在阅览室看书的同学中女学生占3/5,从阅览室走出4名女同学后,在剩余的同学中女同学占5/9,原来阅览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在看书?

由于阅览室中男生人数不变,因此确定男生人数为1,原阅览室中女生占,男生占,则女生是男生的,走出4个女生后,女生占,男生占,则女生是男生的,前后女生人数的差为-=,共走出4个女生,则单位1为16,即阅览室男生为16人,女生为男生的,即24人,原阅览室共有24+16=40人。

四、弄清分数应用题中量率的比例关系

分数应用题中的具体数量与分率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即每份分率对应的具体数量是一定的。因此,分数应用题中具体数量与所占分率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关系。

例:学校买来100千克大米,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篇6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导致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的讲解知识点,不注重语言的幽默型的话,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一方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动画片等卡通形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这样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课堂的氛围。光头强七天可以砍14棵树,那么如果一周休息两天,五天时间可以砍几棵树?这样的趣味问答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强教师在课上使用语言的趣味性,更加幽默生动的叙述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不仅仅是提问问题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语言和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有学生正确的回答了问题,教师可以说哎呦,不错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又能更好的活跃气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非常的有利。幽默的语言是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的一向严肃的形象,和同学之间展开更加亲密的教学关系,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亲和力

教师的形象一向是非常严格、严厉,对学生总是不苟言笑,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师形象在现阶段對于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不利。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授课,提高教育效率。如果一味的我行我素,对学生只是进行严格的要求,而不顾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最终会导致学生反感学习数学,反感数学教师,这对于教学是非常不利的。语言的亲和力对于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非常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增强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应该对学生适度的微笑,这是一种对学生认可的表现。同时语音语调也要平缓,不能总是对学生大呼小叫,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开展。因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象,增强自身语言的亲和力,通过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这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氛围。

三、善于运用语言鼓励学生

篇7

一、例说“分数化小数”

教材的教学意图:

例题:把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在教学完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后,出示:

1.把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⑴你能根据它们转化成的分数的情况把它们分类吗?(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⑵分子相同的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跟分母有什么关系呢?(猜测回答)

⑶引导学生把每个分母分解质因数。

观察思考: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什么特点?(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不能转化的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什么特点?(分母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2.根据上面的讨论,想一想,要看一个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需要看什么?

讨论得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要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反思与感悟

教材的本意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凸显课改的有关理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效学习。但是,分数能否转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教材中出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均不相同,学生很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果以为只要把问题抛出去,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思考,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这就太过于理想化了。这样做只会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及由此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将例题中没有明显特征的分数换为分子相同的六个分数,然后设问:分子相同的分数,有的能转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这跟什么有关系呢?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设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调整思维角度,观察分母,讨论后将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而发现规律已是必然。教材数据的改变,为学生的思维铺设了阶梯,架起了桥梁,避免了“探究断层”。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标中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状况。如果教师忽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优秀的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进生在学习中又会感到吃力,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状况不满意,因此就可能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不能保持持续的动力,造成学习质量提升较慢。而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就需要注重分层异步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从每天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1教学内容的分层异步

在分层异步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就不同。教师需要制定出符合不同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制定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设置分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为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将其应用在一些简单相关题目的解决中;第二层次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础之上,学会将其应用到一些实际题目的应用过程,注重定理应用的灵活性;第三层次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实际应用以外,还需要能够正确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蕴含了许多的智慧。学生在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就能提升其思维逻辑性。经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在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也享受到了的知识的获取过程。

2教W方法的分层异步

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以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除了进行教材教学以外,还需要学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楚解题的思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较大自由度,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发现、分析以及探索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锥和圆柱”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层次,实物观察、想象分析、抽象分析。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物观察开始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用卡纸自己制作圆锥和圆柱,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就会有直观的感受,在进行公式推导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很快推导出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就不需要让学生花费制作圆锥和圆柱模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想象圆锥和圆柱的展开图,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很容易理解公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总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一些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3教学作业的分层异步

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包含基础题、提高题以及发展题这三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设置以后,学生在完成的过程就知道自己具体优秀学生还存在着哪些差距,在课下的时候学生就会根据这些题目来不断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以后,教师在安排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在整个的作业中设置三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类基础题就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等这样的混合计算式子类的题目;第二类提高题就是让学生能根据一些应用题列出四则运算的式子,然后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例如学校有620棵树,现在由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来负责浇水,三年级学生每天浇40棵,浇了8天,接下来由四年级学生来浇水,问需要5天浇完,平均每天浇多少棵;第三类拓展题是给出学生一些发散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一些四则运算的式子自己来设计出一些应用题,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学生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时候就会考了题目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则运算式子来设计一道应用题。这样三种层次的训练题目,就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负担,都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学生在自己的积极主动中提升数学能力。

综上所述,分层异步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师在进行分层异步式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到学生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异步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篇9

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颠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式课堂教学。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主要为学生创设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分层异步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入学时的测试成绩以及一些相关标准对他们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实施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跟其他的教学方式比起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异步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单独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可以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帮助,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也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趣,进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分层异步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然后根据不同的层级进行相应的教学。通过这种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也从原先的以教材为主转化到以学生为主,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充分展示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方法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要实现分层异步教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感性因素进行相应的分层。在实际中,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出现相应的情绪。教师根据这些情绪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2.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以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目标设定。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目标设定时,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见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不应该过高,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尽量做到目标的合理性。这样才不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层进行提问。

除了要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外,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这样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⒂氲娇翁弥欣矗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氛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设置,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如教师在教几何图形时,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可以询问其有几条边,几个角,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对其进行性质的提问。这样就能够照顾到班级里的每位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氛围的提升。

4.合作互助的策略。

篇1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主观见之于学生客观的过程,主、客观越一致、越吻合,教学效果就越好。看主、客观是否一致和吻合,关键是看是否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是优等生“吃不饱”,就是后进生“吃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异步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优等生的教学原则是“以放为主、先放后扶、扶放结合、着重自学”,对后进生的教学原则是“以导为主、先导后学、学导结合、着重导学”。这样的课堂,不但能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发挥异步教学的这一优势,应经常深入而细致地分析各类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研究和把握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区域”和新知的“生长点”,探索和运用有利于各类学生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如后进生明显存在着“遗忘较快,旧知的巩固率差;感知分散,情境的分辨性差;反应冲动,组织材料的计划性差;就事论事,抽象概括的能力差;迁移迟钝,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差”等缺陷。针对后进生的这些缺陷,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六个一点”的策略,即铺垫多一点、直观强一点、步子小一点、指导细一点、要求低一点、教法活一点。采取了“六个一点”,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优势二:异步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是一个矛盾逐步转化、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化的依据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学生,提高的内因也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利用异步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由于异步教学有“合教”、有“分学”。“分学”时,教师有时间、有机会、有精力巡回指导,这就从教学方式上堵塞了“满堂灌”的道路,从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由于异步教学是同教材、异步子,即学生是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新知的,且教师的组织教学一直是启迪、激励和鞭策,“看谁学得好”,课堂内充满着竞争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劲头足。

另外,由于异步教学的教学要求高低有别,切合学生实际,这就为各类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成功的条件,让各类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出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发挥出更强势的主体作用。

优势三:异步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法的多样性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多地受学习兴趣的支配,受注意力的制约。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对此,教法的多样性便能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作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异步教学的“合教”时,可采用引领、启发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学”时,可采用适宜学生独立自学的各种方法,可先“静”(一开课就独立自学)也可后“静”(教学后的独立自学)。先“静”时,一般为看书思考(间或动手操作)、同桌研讨、尝试练习;后“静”时,一般为看书消化、独立作业、同桌互阅。

然而,教法的多样性并非以多为胜,应多得适当,多得适用,特别要将多样性的教法有机整合、优化组合、相得益彰,发挥异步教学真正的优势。

优势四:异步教学有利于追求资源的价值性

学生的现有差异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之一。这种资源的价值主要有:(1)它是教学的现实依据,是教学展开的条件和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动力来源。(2)对于交往、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或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3)差异靠教学来淡化或缩小,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才能产生“互补”“助推”和“生长”。

发挥异步教学的优势,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应着重研究和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研究和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各类知识的学习中,有哪些形式上的差异?有哪些实质上的差异?哪些差异出现在交叉点上?哪些差异出现在可递进上?精心组织学生间的学习交往,充分提取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存资源,从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缩小学生间的差异。

二是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合作互动的效益。异步教学中的合作互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学”时同质组内的合作互动;二是“合教”时异质组间的合作互动。这两方面的合作互动,在时间、形式、方法和内容上都必须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从而追求教学资源的价值性。

优势五:异步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