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影像技术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重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55-02

0 引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作结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可以概括为,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借助别人(身边老师或者是同学)的帮助,运用常用的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这种方法来学习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也可以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学设计原则,运用到《电视技术》教学课程中。实践证明,作为一项教学实践活动,不仅非常有意义,而且十分有效。

1 把学生当作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心

把建构主义运用到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原则,它把学生当作整个学习过程的重心,认为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因为学生积极创造采用意义;老师在意义建构中主要帮助与鼓励学生。我认为《电视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能引起学生对相关电视知识的兴趣性,然后把意义建构运用到所学的电视原理知识中。

1.1 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兴趣上 任何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学习好。怎样让学生对电视相关知识产生主动性、积极性呢,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全身投入到教学课程的学习中。这在实践中包涵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在教学的开始能够引用到好多例子或者是知识使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让同学们对所学的课程产生积极性、主动性;二是通过某种途径或者是链接,使学生的兴趣与所学的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让老师所讲的每一节课都对同学们产生主动性、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老师的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生活中或者是教学中同学们都有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老师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些相关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要有一个总结,发现同学们的兴趣有什么新的变化,发现同学们更多的兴趣,从而让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兴趣通过某种方式与老师的下一教学任务相结合。只有这样去安排教材,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笔者从《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们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发现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电视机的内部组成部分,因此我会搜集与电视机内部组成结构有关的教学资料使之与课程的教学有关,让同学们对课程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

①先让学生以电子技术知识思考电视信号为什么会被接收或者是还原;进而让老师对同学们所思考后的答案进行质疑和推断并反问学生,然后让同学们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讨论并给出答案,让同学们变成学习的主动者、积极者,从而不断进步;最后老师对同学们所有的答案和假设进行归纳,从而对电视原理进行讨论研究,特别提醒同学们把电视机和收音机容易混淆的地方加以区分开来。②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电视机经常出现的故障是什么,而且常常是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故障,出现故障后要怎么解决;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快速有效检查和修复故障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对所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牢记,并以此促进同学们对电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③以一个经常出现的故障为例,让同学们想想故障出现在哪里,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去具体检测和维修。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下一节课的积极性。

1.2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相关的电视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实际环境中 这样可以有效地检验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的程度,从而让同学们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从而通过实践不断促进他们的学习。

扫描原理是由行振荡、行推动、行输出三部分组成的。老师在讲述完行震荡原理后,最好不要马上进入到下一个行推动原理的讲述中,而是让同学们设想行震荡的表现形式通常是什么,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牢固。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是,当同学们上完一节关于电路检修故障的课后,要让同学们马上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多找几个有故障的电视进行检测维修,然后进入到下一个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首先是老师引出专业知识,然后让同学们进行思考,总结出专业性知识,最后再加以巩固,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

1.3 让同学们学会以自我反馈的形式学习专业性知识 自我反馈是一种过程。运用到学习中就是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对别人(老师或者是同学)的某种错误的观点或者是自己的某种错误的理解进行反思纠正。自我反馈是同学们不断学习进步的表现。让学生经常把自我反馈应用到所学的知识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正确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尝试多个让学生学检波电路的自我反馈过程。

①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电子电路进行思考,得出电视机检波电路的作用。老师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所做的回答表现出来的反馈内容进行检波知识的学习;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刚才的回答进行自我反馈,从而自己从中找出自己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的知识。最后由老师得出总结,而且提醒同学们不要混淆各种检波电路之间的区别。②老师以相应检波电路出现的故障为例对同学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检波出现故障时通常考虑到是什么原因。③让学生体验各种情形和实际测试的状况,而且对测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这部分使学生对前两部分产生自我反馈。④当学习完检波电路的相关知识,老师要让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共同反思总结。进行实践操作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性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发现,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同学们都对检波的原理、表现形式和如何检修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问题表现和它们检查方式这些方面都会促进同学们巩固相应的专业性知识。在上述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充分地发挥出来。

2 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同学们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同学们深入到一定的实践中,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真理;如果同学们早已知道理解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原先的认识结构加以改造和重组。以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依据,在引入新方法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状况,来刺激他们对新方法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创造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同学们把现在所学的知识与先前知道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应给学生创造积极、活跃的气氛,使学生可以从各种方面去主动思考,让新知识及时运用与以运用的影响产生自我反馈。

只有在学完一节课后,马上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这样对学生来说才是最有效的。所以维修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通过维修实验,同学们可以对自己以前的认识加以纠正,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如果没有把维修运用到实践中,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是不全面的,不牢固的。老师要在一种非常舒适的环境中让同学们进行维修实验,在这种环境中,同学们才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重新检验自己所学的和所理解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反馈,从而巩固自己的专业性知识。

3 鼓励同学们多进行实践操作,把专业性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建构主义者认为,同学们在建构中起关键性作用,对建构产生主动、积极的影响,让同学们把建构主义运用到学习中是最关键的。让同学们灵活运用意义建构就是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

3.1 让同学们多用逆向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 在维修实验的开始,同学们似乎发现很难,原因不是说它有多么复杂,多么困难,真正原因在于同学们往往把自己的好多主观思想运用到实验中,被自己的传统理念所约束。正向思维是同学们以所学的电视原理为依据,检查发现故障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解决问题。但是逆向思维是以故障问题为中心,为出发点,从而找出电路问题原因,发现其中的原理。逆向思维可以运用到维修思路中。事实证明,好多事情如果是用正向思维去分析、解决,会发现很复杂很困难,然而尝试着用维修思维去分析解决,反而会更加容易。因此,老师在维修实验中除了让同学们掌握正向思维外,还要求同学们能更加熟练地把逆向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

3.2 鼓励同学们多对维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 当同学们进行维修实验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老师要很快发现这些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总结,从而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有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因为学习目标明确,就可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与实际维修技能会进一步巩固。

3.3 鼓励学生不断总结,进行“协作学习”,让知识合理建构 当鼓励学生进行维修实践时,让学生学会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而且将实践经验合理地分类;并且让学生常常做到当知识积累到一种程度时静下来思考,把自己的知识逻辑化,让以后更好地运用。鼓励学生把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商量,以促进学习使大家共同受益。鼓励学生养成常常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与维修经验的习惯,这样不但能借助别人的经验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关键是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合理建构。

4 作出总结

传统的教学方法所看重的是按教学进度传授道理,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知识建构产生困难。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和吸收,才可以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然而老师按计划把知识传授完,和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是不一样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只善于应付考试,不是懂得知识的实际运用。

实践得出,老师只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并且注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安排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让教学过程组织成为自我完善的循环过程;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理建构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篇2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指以完成一个项目工作为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环节,它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项目化教学讲究“以学生为本,以项目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学生真实参加到某个特定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一项作品,学生得到完成这项工作的亲身体验,并从这些经历中获取到经验与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得到提高。

2.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第一,明确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学生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由教师提出任务,学习小组共同进行讨论;

第二,制定计划:根据讨论结果,各小组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教师逐一审查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第三,实施计划:各组成员按制定的计划进行详细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检查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包括有学生自我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第五,归档和应用: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归档,并进行总结实践结果

3.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第一,实践性:教师在设计项目时,所选的内容应当尽量针对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更容易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具有的实用性。

第二,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可以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第三,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第四,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第五,开放性:学生围绕项目的主题内容所采取的探究方式具有开放性。

第六,评价多元性:项目型教学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二、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教学计划中,把学生的技能实训实习分成了三个阶段(六个学期):第一阶段是通用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无线电装接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阶段,实训内容是音响设备组装、调试与维修实训、电工基础实训、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等级考证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是企业生产实习阶段。不同阶段的实训,都安排了不同的项目内容,难度阶梯式渐进,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训,为走上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实施项目化教学包括项目选取、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和项目方案实施四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专业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作为案例来简单阐述技能实训过程中的项目化教学。

1.项目选取

项目选取是项目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取时通常会依照就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结合所学课程内容来进行设计。设计出的项目,既要包含了所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能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体验项目完成的过程,获取直接经验,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通用技能实训阶段的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是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本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彩色电视机维修》,该项目的选取考虑到:第一,项目内容包含了《彩色电视机维修》中的彩电原理与维修知识;第二,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彩电,学生很赶兴趣。学生只要认真完成项目,对于彩电维修中常见的故障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项目分析

首先,将项目的总体目标告知全体同学,特别是对各个项目组的组长进行重点宣讲。在这个实例中,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彩色电视机维修”,让学生体验维修彩电这个项目的完整流程,综合运用《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锻炼团队的协作能力。根据总体目标,在项目组长的主持下,把项目分解成子任务,填写在项目分析表1内。

3.项目方案的制定

项目实施方案是开展项目活动的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各组组长需要集合全组智慧来共同完成。本案例中设立了四个流程,每个流程可以各指定相关的负责人,由负责人负责完成该流程中的对应内容,并及时写出一份该流程的研究报告,与全组人员沟通并修订,直至最后生成一份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

4.项目方案的实施

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合理的成员分工以及组员之间的协作情况。项目化教学通常是按组为单位,根据项目中的目标由各小组独立来组织安排本组的活动。活动中按分工各成员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但同时也与本组其他成员保持沟通,以使小组能顺利完成项目。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本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资料的查询,理论知识强的组员可以负责知识的储备,文字表达能力强的组员可以负责表格的设计与结论分析等。

三、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训教学中,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力的变化,因此可以从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评价的主体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评价的主体应是变化和多元的。评价时主体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学生、管理者或实习单位;评价信息也应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包括组员自评和组间互评。

2.评价的内容

在评价内容可以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四个方面来考虑。

(1)基本知识

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仪器仪表、数字电路以及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等领域的常识性内容。

(2)基本技能方面的评价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常见电路的装接、调试与维修等方面技能熟练程度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考虑学生的操作速度、动作规范度及正确性。

(3)应用能力的评价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集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再学习、再提高。

(4)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专业技能来分析故障并排除故障在能力。综合评价是激励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答案。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评价时可以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参与度、实训报告等,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量涵盖多种相关的能力要素。

实训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需要教师从过去的“传授”转为“引导”,指导学生由过去的只管接受、验证一个实验内容的正确与否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自我学习、积累。只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学习,终将能使学生成为职业竞争中优胜者。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3

【摘要】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抗生长抑素血清(ass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痛阈、电针(ea)镇痛及中枢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以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痛阈为指标观察鞘内注射asss对痛阈和ea镇痛的影响;以放免法测定aa大鼠下丘脑、脊髓中βep含量,观察鞘内注射asss及ea镇痛对其影响。结果 鞘内注射asss可显著降低aa大鼠痛阈,并使ea镇痛效应明显降低;ea镇痛可提高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鞘内注射asss可使中枢βep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结论 内源性生长抑素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并与增强ea镇痛作用密切相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中枢βep水平相关。

【关键词】  电针;镇痛;关节炎,实验性;生长抑素;β内啡肽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somatostatin serum on electric 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βendorphins in rats with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zhang hao, wang jian, chen xinyong, et 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ntisomatostatin serum (asss) on electric acupuncture (ea) analgesia and βep in rats with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aa), and explor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nalgesia. methods aa rats were taken as a model of pain caused by inflammation, and pain threshold as the index, the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asss on pain threshold and ea was observed; the levels of βep in spinal cord and hypothalamus were detected byusing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intrathecal asss remarkably reduced the threshold of pain, lower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ea. ea increased the βep level in spinal cord and hypothalamus, which further raised the levels of βep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clusion endogenous somatostat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gesic modulation with notable effect of pain relief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nhancement of ea, the mechanism of analgesia might be related to βep level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key 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arthritis, experimental; somatostatin; betaendorphin

生长抑素(ss)是在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神经肽,文献报道ss有减轻癌痛作用,与痛觉调制关系密切[1]。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外源性ss有镇痛和增强电针(ea)镇痛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内源性ss对镇痛的作用,本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观察鞘内注射抗ss血清(asss)对aa大鼠痛阈和ea镇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与分组 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00±20)g,2~3月龄,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部,许可证号为scxk鲁20090001,动物处理符合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准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aa模型加正常兔血清(nrs)组(aa+nrs组)、aa模型加asss组(aa+asss组)、aa模型加ea镇痛加nrs组(aa+ea+nrs组)、aa模型加ea镇痛加asss组(aa+ea+asss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过程中筛除不符合实验条件及死亡的大鼠9只。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完全弗氏佐剂(cfa),sigma公司产品; asss为sigma公司产品,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talog number: bs1132),效价为1∶13 000;β内啡肽(βep)放免试剂盒购自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教研室;100 g/l水合氯醛溶液购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1.3 主要仪器及来源 针灸针(规格为15 mm×0.3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hans疼痛治疗仪(hans100a型,南京联创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bwe410a型热痛刺激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光源为12v/35w卤素灯,刺激温度为45~60 ℃,可调);jy 1002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聚乙烯pe10导管(美国parsippany公司);微量进样器(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ddl5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sn695b型免疫计数器:上海核所日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鞘内埋管与处理 100 g/l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3 ml/kg)麻醉后,暴露大鼠髂前上棘对应l3~l4腰椎间的棘突间隙,刺破黄韧带后将聚乙烯pe10导管缓慢植入蛛网膜下隙,到达腰膨大。有黄色脑脊液流出后封住外口,缝合并将管固定于皮下。筛除术后运动障碍的大鼠。鞘内埋管后3 d造模,造模后第1~7天在相同时间捆绑、电针。第7天处理完毕后测痛阈,鞘内注射血清后测定即刻及15、30、45、60 min痛阈。鞘内注射时先吸取5 μl生理盐水(ns),再吸取5 μl nrs或asss,将10 μl液体于3 min内注射入鞘内。aa+nrs组:捆绑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rs+5 μl ns;aa+asss组:捆绑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s+5 μl asss;aa+ea+nrs组:电针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rs+5 μl ns;aa+ea+asss组:电针7 d后鞘内注射5 μl ns+5 μl asss。测完痛阈后处死大鼠,迅速分离下丘脑和脊髓组织。分离脊髓腰段时检查鞘内注射位置,筛除定位不准大鼠的实验数据。

1.2.2 模型建立 无菌条件下,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cfa 0.1 ml(内含1 g/l灭活结核杆菌),用指腹轻按注射点片刻松开。造模后大鼠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减少并跛行或抬腿不能着地,踝关节红肿,痛阈降低,形成aa大鼠模型。造模前、造模后1 d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的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

1.2.3 针刺方法 取大鼠右侧腰3、5夹脊穴(脊柱正中旁开0.3 cm),用15 mm×0.30 mm华佗牌针灸针直刺至肌层,觉沉紧后接hans疼痛治疗仪,电针为疏密波(疏波2 hz,密波100 hz),强度为1 ma,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7 d。

1.2.4 观察指标 ①痛阈:大鼠稳定后,用bwe410a型热痛刺激仪强光照射其右侧足垫部,测定缩爪反射潜伏期(pwl)作为痛阈。每隔3 min测1次,取3次平均值。注射血清前及注射血清后即刻、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各测痛阈1次。测试要求环境安静,室温(22±2)℃,均在上午8∶00~12∶00进行。②βep水平:处死大鼠,迅速取下丘脑和腰段脊髓,在ns中煮沸5 min,称质量,置于1 mol/l冰醋酸中匀浆,放置100 min后,再加入1 mol/l的naoh,低温离心,上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测。βep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在山东省中医院核放射科检测。

1.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调用多元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比较

各组大鼠造模后1 d痛阈均显著高于基础痛阈(t=29.17~122.51,p<0.01),说明造模成功。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基础痛阈和造模后1 d痛阈(t/s,±s)组别 n基础痛阈造模后1 d痛阈

2.2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痛阈及ea镇痛的影响

aa+asss组鞘内注射asss 15 min后痛阈开始降低,aa+nrs组痛阈则无明显变化,aa+asss组注射后15、30、45、60 min与aa+nrs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f=2.88~14.04,p<0.05、0.01)。aa+ea+nrs组大鼠痛阈稳定且高于aa+nrs组,注射后30、45 min时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4.35、14.04,p<0.05)。aa+ea+asss组注射asss后痛阈降低,注射后30、45 min与aa+ea+nr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35、14.04,p<0.05);aa+ea+asss组大鼠与aa+asss组比较,注射前及注射后即刻、30 min两组痛阈差异有显著性,aa+ea+asss组痛阈明显高于aa+asss组(f=2.88~4.35,p<0.05)。见表2。

2.3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中枢βep水平的影响

aa+asss组与aa+nrs组相比较,下丘脑和脊髓βep水平显著升高(f=9.93、49.55,p<0.01)。aa+ea+nrs组大鼠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显著高于aa+nrs组,aa+ea+asss组下丘脑和脊髓βep含量也明显高于aa+asss组(f=9.93、49.55,p<0.01)。见表3。表2 鞘内注射asss对aa大鼠痛阈的影响表3 鞘内注射asss及ea对aa大鼠中枢βep水平的影响

3 讨 论

ss的镇痛作用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有报道。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ss在脑和脊髓参与ea镇痛的部位非常广泛[3]。以往的研究表明,鞘内注射外源性ss可显著提高痛阈和ea镇痛作用。本实验观察到,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大鼠的痛阈明显降低,这表明当内源性的ss被免疫中和时,痛阈明显下降,提示内源性的ss在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5卷第5期 med j qilu, october 2010, vol.25, no.5

针刺镇痛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广泛使用[4]。针刺时使用电针仪可加强镇痛效果,我们称为ea镇痛,其作用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ea镇痛效应的电针参数涉及单次电针时间、频度等。研究结果表明,每天1次的ea频度和低强度的刺激是适宜的,其镇痛效应较佳,而不同频率ea镇痛可选择性地影响相关的神经递质的释放[56]。在本实验中,我们选用2100 hz的ea频率,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的单次ea时间,每天1次、连续7 d的ea频度。结果表明,这种ea镇痛参数能很好地兼顾ea镇痛的即时效应、后效应及累加效应,同时能最大程度地激活中枢内与痛觉调制相关的各个部位并促进与实验相关的多数神经肽的释放,利于本研究的顺利完成。

本实验观察到,ea夹脊穴可显著提高大鼠痛阈,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鞘内注射nrs并ea镇痛组和非ea镇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当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ea镇痛的效果明显减弱,可见内源性的ss在ea镇痛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实验结果还表明,ea镇痛可使大鼠下丘脑和脊髓组织βep水平显著提高,当鞘内注射asss中和其中的ss后,可进一步升高其水平,说明内源性ss镇痛及ea镇痛的机制可能与中枢βep释放密切相关。

我们以往的研究证实,鞘内注射ss的镇痛作用可被纳络酮阻断,提示鞘内注射外源性ss可能通过激活阿片系统而实现。经典阿片肽家族包括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啡肽,各种阿片肽都有镇痛作用。然而,纳洛酮并非某一种阿片肽的专一受体阻断剂,且纳络酮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如影响细胞膜ca2+流动、环磷腺苷酸代谢和潜在的抗γ氨基丁酸活力等,因此使用专一性更强的拮抗剂即抗血清,进一步研究内源性ss在镇痛和ea镇痛中与各种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madrazo i, francobourland r e, leonmeza v m, et al. intraventricular somatostatin14, arginine vasopressin and oxytocin: analgesic effect in a patient with intractabale cancer pain[j]. appl neurophysiol, 1987,50(1/6):427431.

[2]吴富东,张永臣,单秋华,等. 鞘内注射生长抑素对炎症痛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6):485487.

[3]刘玲爱,宋朝佑,王静明,等. 电针大鼠“足三里”时脑内12个核团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8,4(2):102105.

[4]刘传圣,张维,徐凤和,等.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6):527531.

篇4

针对医学影像,利用全网服务器向患者提供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数据网络传递等重难点技术问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便捷。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会诊中心、手术室、内外科中广泛应用,使得医学影像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诊疗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

1 医学影像的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是当代医学主要的构成部分,而且是当前医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其主要由医学影像分析处理技术、医学成像显示技术和医学图像压缩传输技术构 成[1]。传统医学成像技术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理学技术为理论指导,以成像机理将其划分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射线成像、放射性核素、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红外线成像及放射性核素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三息摄影为基础的三维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学诊断技术的准确度和清晰度。

2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方法及流程介绍

在临床疾病诊断过程中,不管是采用功能影像技术还是结构影像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临床医学诊断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医学影像后怎样开展后处理,这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

2.1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方法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在影像学检查结束后,为了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分析,应该对影像进行后续处理与加工的技术。后处理技术主要是全面分析、识别、分割、分类及解释医学影像技术呈现出的结果。该技术的额目的在于更好地分析患者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影像识别。

医学影像后续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①直接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在患者影像学检查完成后,在影像设备上采用软件技术直接进行处理,例如在MRI和CT设备上直接生成血管成像等。但是这一处理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改变影像,只有检查人员基于自身多年处理经验对病理学进行处理。②脱机应用工作站处理,该处理方法是在工作站或把胶片通过扫描仪对已经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再对其进行影像后处理。例如多维影像(以MRI/PET/CT,SPECT)进行融合,同时采用专门软件自动识别、分割影像图。这种影像后处理方法的优势在于处理后的结果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可靠性、准确性较高。

2.2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 对于医学影像技术而言,其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医学图像分析处理和图像压缩传递环节中,这一关系表现得更加密切。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的流程示意图,见图1。

图1 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的基本流程

3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具体介绍

善于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医学影像,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判断依据,从而才能更加深入分析患者病情。按照医学影像特点和后处理的目的,医学影像的常见方法包括影像增强、影像分割、影像配准与融合、影像可视化、影像数据压缩等。

3.1医学影像增强 通过相关设备获取的医学影像主要分为CT片、X线片、MRI、B超等,然而这些医学影像成像普遍都是灰度图像。对于临床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专家而言,便能够从图像中总结分析出患者准确的病情情况。然而,由于成像设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影像质量的降低;即便是获得了高品质医学影像资料,但是对于临床技能和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而言,便难以从中分析出患者具体病情。所以,应该利用t学影像增强技术。医学影像增强主要是开展信噪比增强操作,对感兴趣对象区域或边缘予以突出,从而为患者病情分析和相关计算提供依据。

3.2医学影像分割 在医学临床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取患者组织的功能或病理相关信息,一般需要准确测量人体某一种器官和组织的截面面积、边界、形状及体积等方面。医学影像分割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体解剖结构不同,且采用设备获得的医学影像具有不均匀和模糊特征。基于此,采取分割技术重点突出医学影像中能够体现出患者病理的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医护人员按照医学影像分析患者病理状况。

3.3医学影像配准与融合 医学影像成像模式较多,不同成像模式的影响包含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解剖学或功能等方面的信息[2]。为了增强诊断可行性和效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对包括不同信息的医学影像进行人工综合方法,这就是医学影像配准和融合。

将具有不同信息来源的影像通过配准后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多模式图像,便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为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治疗方案设计、外科手术和疗效评价方面更加准确、全面。例如,把密度分辨率最高、显示钙化和骨质结构最佳的CT同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的MRI,或者把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的CT或MRI与显示功能和代谢改变的SPECT或PET影像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图像,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更加准确定位了病灶,或者更加直观地显示了形态结构,使得医务人员能够从代谢功能和心态学两方面全面判断患者的病灶。

3.4医学影像可视化及压缩 对于医学影像处理技术而言,医学影像可视化是一种价值较大的模块[3]。医学影像可视化的过程便是把CT、MRI等数字化成像技术获得人体信息在计算机上以三维模式呈现出来,利用三维模拟表现出传统手段难以获取的结构信息是该技术的最终目的。医学影像可视化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影像成像设备在成像方面的缺陷,在辅助医务人员诊断、引导治疗和手术仿真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价值。

当前,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MRI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在三维世界中实现可视化的影像成为可能。为了适应CT/MRI技术的改革浪潮,作为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医学影像有效的补充,将其同传统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医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卫生事业服务、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具有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特点。而影像技术专业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且该课程涉及理、工、医等领域,课程技术种类多,学习内容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此项学科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现在培养医学影像复合型人才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界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数据存储与处理的硬件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等学科的发展,又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软支持。因此,借助于已有的各种计算方法,更加充分、高效和客观地提取出医学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己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医学图像分析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产生的一门充满活力的交叉学科。

为了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以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我们对周口市市、县、乡各级医院医学影像科室进行了调查,确定临床对中职影像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使“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顺利进行,以更好地与临床影像工作对接,特制定了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各级医疗机构X线、CT等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课程围绕医学影像技术岗位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及医学影像设备学进行设置,课程改革基于影像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突出“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形成“校院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在校内进行;第二年的专业课教学在我校医学影像实训基地和临床教学医院(周口市中心医院)交替进行,且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分批次进入教学医院完成专业课技能见习,强化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医院临床指导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真实病例教学,学生直接接触患者进行临床实践,这使见习效果明显得到增强,既缩短了学生进入医院实习的适应期,又为其临床顶岗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课堂教学改为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利用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加上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充足的临床病例资源,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和临床实践,以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医院进行,由实习医院实训指导老师带教,按照实习的教学大纲,明确实习操作项目,强化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实践,指导学生把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接受医院和学校的双向考核。实习结束以后,由各科带教教师按照项目操作给出各科成绩,医院根据学生的操行表现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实习返校后参加毕业综合考试,这样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医学影像岗位的工作。

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应为临床实践服务,学好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教育的总趋势和最终目标,应将目前医院检验科常规应用的检验技术与开展的检验项目作为检验岗位需求的技能标准,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的接轨,使理论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代临床的发展。

医学影像领域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教学课程的设置应遵循连续性和系统性。例如,应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重点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技能。因此,要合理安排以上相关课程的顺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广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借助各种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医生能观察到肉眼不及的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并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活体标本,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因此,基础专业理论和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和突出重点至关重要。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其获取的丰富影像资料、体现计算机强大后处理和图像重建能力都是传统放射学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影视资料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设备的检查过程,部分甚至可代替现场实习,缓解教学实习与临床工作的矛盾,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真正做到“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我校特指定了本学年的实施方案,我们将组织2011级学生进行阶段培养,通过理论教授,实验室练习,到实习医院实地操作演示及练习,医院实地操作考试等途径,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易于理解。

总体框架如下:

第一步:2012年9月~2012年10月15日

进行理论教授与实验室实践练习

第二步:2012年10月15日~11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教授与独立操作

第三步:2012年11月15日~12月15日

到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现场操作考试

篇6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9-02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

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1]。

3 加强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2]。当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和拓展医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医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4 合理使用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5 明确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6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7 加强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3]。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4],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尽量减少患者和自己不必要地照射。对每一患者的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和重要器官的剂量进行监控;摄片时,对受照部位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仅大于胶片(或电子暗盒)面积的10%范围内,并使用滤板[5]。对同位素室核医学科放射源实行严格进货,严格保管,严格登记,对放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讨论

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重轻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的原则,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把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使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接近并达到国际标准,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祁吉.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7-108.

[2] 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和学科探讨[J]. 医学文选,2002,2(1):2-3.

[3] 段闵江,张寿清,王咨士. 加强医院放射卫生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 预防医学杂志,2006,2(24):53.

篇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58-01

近20年来,医学影像学从普通的X线迅速发展到CT、MRI、ECT、PT、PET、DSA等集诊治兼备的综合性性学科。无论是医学影像的成像技术,对疾病的反应,还是PACS数字信息化的应用都在不断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症状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影像诊断思维。由于涉及的学科种类繁多,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从多年的五年制本科和七年制研究生的教学中体会到,学员对影像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像学与解剖等相关基础学科的逻辑联系、理解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重点病例影像特征的归纳总结是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几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毫无经验的医学生而言,医学影像学对他们今后工作有多大的需要,并不十分清楚,更认识不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治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从患者就诊,基本的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的生化检验结果提供给学生,同时把前期学过的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可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提供给学生,就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以前所学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应如何分析,何种影像学表现提示何种肿瘤性疾病展开讨论和分析,病变的定位和诊断等,逐步介绍给学生,使其切实感受影像学在临床病例诊治中运用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之前使之形成如下意识:影像学是基础医学的延伸,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需要决定推荐或者选取最合理的检查方法,需要综合分析来自临床和各种影像设备的图像资料,才能作出合理的诊断;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前没有相关专业的影像学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专科医师。

使学员认识到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维持长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PACS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点。以三维功能处理图像,让教学活动显得更生动形象,图像信息信息更显丰富,有利于形象演示病变的定位和多角度的形态。同时PACS系统利于学生的自习和复习,学生可自行在每个端口查阅图像资料,提出问题,结合每位学员的不同情况和要求,予以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对影像学产生兴趣,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症状的联系纽带,它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的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功能的临床医学,是一种特殊的视诊手段,需要在正确掌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完成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的认识,由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认识正常结构的影像表现,形成较深刻的认识,是识别病理改变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从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从人体解剖到影像解剖、从正常组织影像到病变组织影像的授课逻辑顺序,贯彻从感觉到感知、再到认知、最后掌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良好掌握的有效方法。

篇8

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成为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医学影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教授学生大量影像图片资料。而传统的胶片式教学主要依赖于传统胶片,信息量少,只能提供静态的信息,费时费力且图像质量参差不齐,已逐渐地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数字化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全数字化的采集、传输、重现医学影像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医学影像教学。

一、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X线、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象思维学科,其特点是有大量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影像资料的分析、对比,结合其他临床知识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的观察。鉴于这一特点,临床教学中也以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图片及图像资料为主,包括正常及疾病状态的图片,从而熟悉各种器官的不同成像技术所得的图像的正常与异常表现。

二、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

现代医学影像学与以往相比,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影像学知识和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等,还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学,大量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具备物理、数学及计算机知识。医学影像学涉及的内容如此之多,课时却相对较少。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先带领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再让学生结合理论阅片观摩,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医学影像图像只能简单地描述、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分析,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另外,大量胶片的反复使用会造成胶片模糊、损坏、丢失、错放等现象,同时由于观片灯视野所限,胶片质量、阅片距离、个人视力差异等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

(一)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建立

PACS(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图像储存与传输系统①,是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采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建立的基础。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在主计算机网络平台引导下,教学内容会被实时显示在各个教学终端的多媒体终端上,学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随时观看到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图像及报告。这种方式,使得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共享,丰富学生的临床经验。利用电脑,教师可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将讲授内容随时编写成电子课件,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件课后自学②。

(二)数字化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PACS的迅猛发展,更多教师认识到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实现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教学中来③。Dundas认为由于PACS具有可存储功能,能将导入的数字图像进行保存,同时它还允许访问以前的图像进行比较,PACS这一技术为影像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④。

1.医学影像教学数字片库的建设

基于PACS系统的医学影像教学数字片库的建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1)按照系统进行分类,如呼吸、循环、骨骼肌、消化、泌尿、中枢、五官等;(2)按照检查手段进行分类,如X线、CT、MRI、介入放射学、超声及核医学等;(3)按照患者的信息进行分类。

2.数字化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优势

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临床实践中采集到的真实图像信息直接传输到学生面前,还可以对这些图像进行有效的管理及保存,为临床医疗中的需要提供了方便,也进一步提高了原有教学层次。数字化教学具有如下多方面的优点:

(1)图像质量高、信息量大;

(2)为影像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效率;

(3)为教师和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便利条件;

(4)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课外复习及自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5)影像资料信息可长期保存;

(6)对于重点内容、关键图片、典型征象显示突出、直观。

“看图识病”是影像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多维立体的观图思维,改变他们传统的平面思维,解决了传统平面图像对学生阅片造成的干扰,提高了他们的实习效率。这种方式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对观察的图像进行调节、测量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场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习惯实际工作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观察到传统方式无法观察的新信息。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教学的另一优势在于使同一病例不同时期的各种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可以同时显示,学生对疾病的理解过程是立体的,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能更生动,对不同病程下的影像图像的理解更深刻,便于学生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加深学生感性认识。

同时,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还具有方便共享的特点,不同医院间、同医院不同科室间(尤其是各影像科室间、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间)、不同地区间甚至是不同国家间也能达到设备和资源的共享。

四、结术语

基于PACS系统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学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医学影像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影像的教学思维,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教育教学手段,促进了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的实际结合,真正让学生掌握了识图看片的能力,必将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注释:

①罗敏,王小林,罗松等.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的设计[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6):493-497.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42-02

现如今,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从形态学到功能、分子影像学,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三维,从定性诊断到定量诊断,从单纯诊断到诊断治疗并重,现代医学影像与传统医学影像学相比,有许多新特点、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近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学习现代医学影像学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知识,有扎实的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和掌握内、外、妇、儿等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现代医学影像学借助普通放射、CT、MRI、DSA、USG和ECT等不同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使人体内部解剖和器官成像,以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达到活体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目的。其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与利用影像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放射学科无法比较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仅靠四五年系统学习与实习很难系统掌握全部内容。在现有学制的情况下,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必然影响基础理论和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知识面过窄,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反之,会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少,一时难以适应影像科工作,又会影响学校和学生的声誉,甚至影响学生就业。因此,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及专业本身各内容如何合理安排和突出重点,需要组织医学影像学专家、老师、有相当工作经验的影像毕业生及在校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改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学制与培养方法。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二、医学影像学发展与教学内容更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放射学形成到现在,影像专业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其发展着实令人惊叹。不仅CT、MRI软硬件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影像给普放、介入崭新的发展机遇,现在几乎人体每个系统都与影像有着密切的关系;DSA、CT、MRI、USG等导向下的治疗更使介入治疗“无孔不如、无孔也入”,各种微创治疗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现代影像学已不再单纯是反映人体解剖和病理改变的经验学科。它不单可提供质的诊断,还可区分量的差别,已深入到活体功能研究(脑、心、肝、肾等功能成像)、反映活体生化代谢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现在世界上每年都会涌现许多新的影像成果和专著。而我们的影像学教材,尽管不断改版与更新内容,仍然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一些内容没掌握已经过时,一些内容学了临床已不再应用,一些临床常用的内容反而没学的现象经常遇到。因此,医学影像学教师加强学习与交流十分重要,这样既利于及时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删除过时内容,也利于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基础理论学习与学习能力培养

现代医学影像学横跨诸多学科,在知识时代不仅本身随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不断发展,相关学科的进步也在有力地推动着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时代再长、学生再用功,掌握的内容仍然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就使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基础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是影像的基石,而且知识更新相对较慢。只有医学基础扎实,自学与终生学习能力较强者,才能最终成为医学影像学科的佼佼者。

四、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为各大院校采纳。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为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种,前者教师先讲授基本原理、概念、定义,如龛影、充盈缺损的定义及影像征象,附以图像、文字说明加深基本知识的理解,以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后者教师先提出问题,由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影像教学系统及手头资料,进行检索、学习,教师可及时回答个别问题,也可通过投影仪呈现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讲授式教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时易控制,适合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等内容的学习。启发式教学应学生主动、教师引导,注重学习过程,利于提高学生对影像知识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运用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适合讲授式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如何相互结合,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尚需在影像多媒体教学中不断探索提高。

五、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核多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不是学习知识能力的大小;注重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的多少,而不是学习技能能力的高低。学校以此判定教师工作的好坏,医院以此评价学生的优劣。这种考核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学结果,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难以适应医学影像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陷于陈旧古板,而且使一些再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如何将传统的考核知识与技能与考核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本领相结合,也已成为学校和医院教学中关注的问题之一。总之,现代医学影像学涵盖学科领域广、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任务重,目前确实有必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学校培养学生的近期和远期效果综合审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的与考核机制。

六、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34(5):775.

篇10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建立了“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教、学、做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预习式临床见习

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2.理论教学

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3.实训教学

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1]。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4.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按照高职高专“影像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势在必行。为此,教研组将教学内容做了重大的调整,删除掉了超声检查技术内容(因我校本专业开设了超声诊断技术这一独立课程)把教学重心放在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X线照片冲洗技术、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的实践教学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强化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各种临床应用影像检查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院校结合、理论课堂搬入临床影像科室的教学方式,将70%以上的课程安排在附属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在医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影像技术岗位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突出了工学结合的特色。

1.讲解法和示范法

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中,讲解法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讲解,说明所学摄影技术要领、做法、要求等,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示范法则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向学生演示所学摄影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虽然两种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但正确运用都能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从而加速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角色扮演法

技能训练由学生之间模拟操作,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医生的责任,又能体会到病人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病人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理念。

3.实训基地场景教学法

“学校与附院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训相融合”,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核素扫描室去讲授,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4.强化实训法

统一安排实训内容,充分利用空间、时间、人力、物力,以强化学生技能操作,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操作的方法。

5.现代教学方法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开展模拟实训,购置了《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于一体,给学生一个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和实训环境,通过交互式操作实现启发式引导学习,并通过多媒体、实践性实训完成实践性教学。

同时还采用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如在网上组织教学讨论;课程组教师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在课程网站提供了与影像检查技术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这样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该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