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范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法学研究范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法学研究范式

篇1

在对刑事诉讼的法学的研究之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刑事诉讼的法学的研究,不是对近年来研究成果以及为我国的司法的发展的推动的否定,更不是要对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的研究人员进行责备,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学研究的改善与创新。根据我国的法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相应方法的改进。

1 规范化分析研究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差距太大

在法学的教育过程中,教材上的理论过多,缺乏对于刑事诉讼法在落实方面的信息。由于学术研究的缺陷,使得教师或研究人员在课堂以及教材中过少的提及有关刑事诉讼相关事务的解决知识,从而使得大部分的研究人员以及对法学的学习人员,懂得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在真正的司法执行中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

1.2 在对刑事诉讼的规范化的分析研究中宪法的规范对司法的约束重视度不够

学术研究人员进行形式诉讼的法学的探究中,基本上忽略了宪法在研究中的作用,进而忽略了对宪法的分析。进一步来说,由于缺少对宪法的运用,使得规范化的分析方法被法律所拘泥,想要使得广大师生以及研究人员意识到宪法的地位在统治中的理念以及进行法律化的人类思索是很难实现的。

1.3 存在严重的学科之间的问题

通过规范化研究法学的学术人员很少对其他学科进行探究,使得所研究的成果缺乏深层次化、体系化。对其他的研究方法以及外国的研究法要有效的利用,然而对于一直被倡导的研究一体化,却很少被执行,使得学术的研究不能实现真正的体系化。

2 通过实证来进行探究的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收集困难,范围相对狭窄

由于司法部门所进行的统计过于隐蔽,使得很多和刑事诉讼有关的内容和数据无法被统计的范围所覆盖。因为公众对司法以及刑事诉讼的信任度不高造成相关的行政机关或者司法部门对进行实际的考察验证这一研究方法过于警惕,使得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人员的信息来源几乎没有,致使通过实证来进行法学研究的路途非常艰难。

2.2 研究的成果不够科学化

很多研究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合理的、规范的训练,使得通过实证来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学研究还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开始阶段。对于科学化的分析、研究、调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缺乏合理的依据,使得其研究的成果可信度不高,研究的成果不够科学化。

2.3 研究的作用效果不明朗

对于刑事诉讼的研究,相关学术人员在通过实证进行研究的同时,行政机关以及司法部门也在进行研究。相对于学术人员的研究,司法等机关的研究成果往往不会公开。然而学术研究人员的调查由于缺少合理的依据,使得研究的成果不够严谨,不具有科学创造力,使得国家在进行法律的制定和改革时缺少学术的依据。

3 通过比较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3.1 研究的成果过于武断化

在通过比较来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很多学术研究的工作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学术研究结果之间的照搬和抄袭或者是进行表面的探索而不从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使得学术的研究在成效方面过于武断化,缺乏真正的探索与科学的创新。

3.2 研究人员内部意见不统一

在研究时,很多学术工作人员由于各持己见,不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甚至缺乏合理正确的让步,使得学术研究工作无法顺利的有效的开展。有的研究思想浪漫色彩很严重,有的过于守旧,墨守成规。而有着不同观点的两派学术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考虑,不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使得研究的成果过于不切实际化。

3.3 研究的范围不够均衡化

通过比较的来进行学术的探究,然而研究人员在研究时有很大一部分研究国外的相关的英美法学,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大陆法的法学,使得研究的范围不均衡,进而研究的成果也就缺乏实效性。

4 针对三种刑事诉讼的法学的研究方法所进行的思考

规范化分析的研究方法需要在多种层面上进行探究,从正确的理论出发,将司法的解释作为辅助,将法律的条例作为研究主体,建设以宪法的规范为研究中心的分析研究体系。结合我国的发展实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探究与改进,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学的发展,进而改善我国的司法状况,为我国的司法的改革与指定提供合理的学术依据。

通过实证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要吸收多种学科,像经济学、哲学等的研究策略,在此基础之上,从我国研究的实情出发,改善自身的不足,开展严谨化、合理化、科学化的研究。进而拉近自身与国际研究之间的距离。要多汲取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与策略,通过对其他学科的先进探索方法的学习,进而找出适合通过实证来进行法学研究的捷径。扩大实证研究的范围,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增进通过实证来进行形式诉讼的法学研究的合理化、精确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得实证的研究与探索更能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比较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要消除对中西文化矛盾的影响,要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学术无界,文化可以学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有选择的学习。积极对外开放,多与外进行先进的学术交流与探究,将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际基本准则相结合,深刻的研究我国的刑事诉讼的法学,从而推动我国与国际刑事诉讼方面的协作,加大我国的司法发展步伐。

5 总结

在刑事诉讼的法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三种研究范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不同的研究方法给予不同的改进决策,从而促进该研究方法的优化,进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学的进步,为我国的司法部门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国的刑事诉讼的法学还要注意与时俱进,吸收国外的先进的法学研究成果,激励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规范化、系统化、扎实化、开放化的研究,促进我国法学的发展,提升我国法学在刑事诉讼方面的研究水准。

参考文献:

[1]蒋石平, 甘力文. 英美刑事庭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魏治勋. “规范分析”概念的分析[J]. 法学论坛, 2008(05).

[3]万毅. 刑事诉讼中的扣押:规范分析与法律解释——以两个关键词为例[J]. 法学, 2008(07).

篇2

1.反思、教学反思的内涵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 (reflection)在国际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1]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 反思是人们“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可以说反思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这里的反思并非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般意义的思考和回顾,而是要从反思自我开始,进而反思教学能力,反思育人方法,反思课程改革,反思生活等。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事以人为目标,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其中“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反思” 又称“反思性教学”(reflect teaching),是指教师自己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实践从而不断地超越提升自我。用教学反思指导控制教学实践,教师就会探索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就会积极优化教学,进一步充实自己。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自身教学发展得到显著提升。可以说反思是教师自身教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新成长的起点,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教学发展的直接抓手。

2.反思能力与教师教学发展关系

要学会和利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决定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3]教师要想提高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这包括教师对自我的教学发展规划能力、对教育理念把握吸收能力及对自我教学认同能力等。

教师教学发展是指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教学成长和教学成熟的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积累教育科学知识和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要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掌握良好教学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形成和提高学科能力,要不断养成教育素养。

3.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影响教师教学发展因素的研究很多,不仅有的社会环境因素,还有个人因素,并且在个人因素中,反思能力的缺失在自身发展中占有很关键因素。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也充分说明了反思是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内因,起着主导作用,反思已成为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5]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的,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发展周期,决定着教师从“教学型教师”向 “研究型教师”转变的程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越强,越容易发现教育现象及感悟教育规律,越容易把握教学实质,越容易实现自己的教育超越,教师的教学水平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教师的研究型程度也就越高。

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发展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并对自己面临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感悟,才能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反思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剖析、感受和理性提升,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最终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

4.教师教学发展各阶段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目前教师教学发展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多数教师,在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方面又显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师教学发展不同阶段中教学反思所表现出的特征入手进行剖析,那么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若按“反思型实践者”范式,我认为可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它们是:适应期、阶段发展期、停滞期、飞速发展期、成熟期。

所谓的适应期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常规与经验的积累过程。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知识讲授的呈现阶段,教育方法的学习与揣摩阶段,教育理念的吸收阶段,并不带有太多的行为实践性和反思性。虽然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旺盛的职业精力和教育思维活跃性,但并不是以反思性为主,多数是教学后的反省,更难说反思能力的提高。这一阶段如果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那么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阶段发展期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一定风格后,开始在职业活动中主动运用教学实践,积极进行教学反馈与调节的应用过程。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学的主动实践性、运用的及时调整性、结果的充分反馈性。在这个阶段教师最能产生自我教学效能感和价值感。但同时教师会在这个阶段被大量的信息和反馈的结果包围,会进行非习惯性的反思,仿佛反思得越多,教学中要思考的就越多,却越无从找到答案。在这个阶段教师最多的会反思自我的职业规划与教学发展设计。由于这种反思是非习惯性的,无主动意识的,因此这种反思并没有成为教师教学发展的催化剂。如果在这个阶段能从生活反思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德育反思能力入手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那么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停滞期可谓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倦怠期。由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多变性,新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会导致教师在工作任务上的疲惫感,教学情绪的低落感,教学研究的困惑感,教学思想的冲击感以及教学实践的不充分感,从而最终导致教师个人成就感的缺失。那么在这个阶段惰性是教师的普遍表现,如果能够更多地从情感能力、价值能力方面进行反思将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起到转折性作用。

飞速发展期是建立在教师的反思基础上的,是教师在停滞期期间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后、对教学实践重新梳理和调整后,对自我评价重新判断与定位后,更为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将研究结果用于教育实践,会逐步形成一种反思习惯,会将反思作为促进自身教学发展的一种手段。

成熟期是指教师真正意义上成为 “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师会做到“边教边悟”, 教学参与更为主动,教学发展更为积极,会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再次活跃性、教学的积极创造性和自我的不断发展性。

5.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与提高应注意的问题

从教师教学水平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看出,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关键所在。那么在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避免思维狭隘性。即各个发展阶段的教学反思不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单纯回顾,而是要对自己教学理念的把握,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设计,对自己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自己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等进行的全方位的反思。

(2)避免权威认同性。反思型教师应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与批评,应学会用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能够对自己以及自己行为给予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的反思,不要固守结论,盲从权威,也不要全盘否定自我,学会注重实践研究,能够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教育教学风格。

(3)避免纯粹理论性。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操作中进行,从狭义上来说,一次教学实践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之后再次实践,再归纳总结。从广义上来说,阶段性的实践后进行系统反思,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循环反复,不断上升,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才能得到可持续的教学发展。

(4)避免一蹴而就。这种教学反思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认识自我、否定自我、提高自我的反复过程,要养成反思习惯,要克服急躁或懈怠情绪。反思的意义在于实践中的反复锤炼、反馈与评价,不应成为阶段性的产物。

(5)强调时效性。针对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针对一定阶段的学科发展要及时研究与学习,针对一定教学理念创新要及时吸收与调整,这样可以缩短教师教学发展的周期。

6.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与提高具体措施

对于教学反思的方法研究已经有很多,如行动法、比较法、对话法、录像法等,针对教学反思的不同侧面,笔者提出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如下表所示。

目前我们教育教学面临着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及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促进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让教师养成习惯性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出教学困境,促进自身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3]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魏 F.谈教学反思[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

篇3

前言:

提升中小学教育的美术教学质量,是提升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研究示范方法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特点,并对相关示范方法进行完整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应用示范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中小学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学习的重点

在中小学实施常规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1]。因此,教师模式和方法的频繁转换的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需要将美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绘画过程中的具体技巧进行融合,使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模式进行很好的教学设计,并保证全部的教学活动能够适应美术教育的具体设计理念,并提升对教学意图的实现水平。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示范性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美术理论变得更加巨化,避免由于中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美术学理论而产生厌学情绪。美术教学的推进还能够使教学活动在程序上变得更加科学,以便学生可以在现有的学习模式中加强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2]。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不同于高等美术专业领域的教育。因此,使用示范教学进行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重点因素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突出情况,以便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能够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教学重点,避免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的繁杂造成美术教学质量不够理想。

(二)提升中小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水平

中小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是保证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提升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基础功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美术教育对创新因素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在中小学美术教育领域进行学生个性化塑造是美术教学的关键性内容[3]。因此,保证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高水平的个性施展空间,是提升中小学生美术学习质量,保证中小学生掌握基础性学习功底的关键。此外,示范教学的开展还能使中小学生通过模仿的形式进行美术学习的开展,使中小学生可以避免由于理解力水平不高造成难以掌握基础性美术学习能力,使中小学生能够在尚不具备足够理解能力的情况下将心中的创意进行完整的表达,保证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功底。

二、中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的具体执行方法

(一)直接由教师进行示范

首先教师需要采用较为简单的程序执行美术示范教学,使学生可以按照较为直观的方式了解正确的美术绘画技艺。此外,教师要使用传统的绘画技巧进行展示,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示范程序的简化,使学生可以在程序当中了解到正确的绘画程序特征,提升示范教学的执行水平[4]。在执行具体的美术教学示范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示范教学能够涵盖美术教学的全部过程,使中小学生可以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正确的美术绘画技巧,增强对新型示范教学方法的认同度。教师要保证在实施示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到示范教学的活动当中,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美术学习技巧的掌握,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提升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并从根本上提升对示范教学的认可程度。例如,教师在进行国画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墨水的研磨到毛笔的舒展进行全过程的示范,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绘画作品的染色程序和毛笔的转折技巧进行处理,使国画作品可以很好的进行色彩因素的正确配置,并保证色彩因素能够适应绘画技法的运行需要。教师还要在处理绘画材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示范,保证染料的制备状态程度不会影响到绘画示范质量[5]。教师还要时刻关注示范教学进行过程中的学生心理状态,切实保证示范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因素的驱使下更好的进行美术学习的探索。

(二)应用媒体资源实施示范程序设计

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虽然并不涉及到众多的深奥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多美术知识如果缺乏理论因素的协助,很难保证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正确的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学领域,可以使教学活动的推进获得较强的科技层面的支持。在具体的多媒体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的关注。保证多媒体技术进行的示范教学可以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相同的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形式并不是由教师进行亲自示范,教师必须保证以独立操作的方式完成对多媒体教学的补充,使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可以得到有效的破解,确保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加强对多媒体示范教学的重要元素的分析,使多媒体教学可以保证具备较强的直观优势,并保证课件的制作可以使示范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确保多媒体示范教学的实际价值得到实现。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同美术课程的兴趣因素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兴趣因素的保证之下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应用对比式示范方法

对比式示范是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科学的选择不同的美术作品实施对比处理,并通过各类美术作品的优劣对比进行对比示范模式的构建,使对比示范方法的价值能够得到完整的体现。教师可以将绘画教学中的典型错误通过对比示范的方式进行展现,使示范教学能够有效的将中小学美术教学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展示,使中小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处理,保证对比示范法的价值可以得到有效的延展。

结论:

示范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深入的分析示范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中小学教学领域应用示范教学方法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慧勇.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设计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饶丹.中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正式启动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法学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综合法律人才。法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后本科教育阶段,与本科法律教育存在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改革法学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培养拔尖创新法律人才的核心内容。

1 当前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法治的不断发展,三十余年来,无论是法律职业教育还是普法教育,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在法律职业教育领域,法学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尤为迅速。随着法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在研究生教学方式领域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检讨与改革。

首先,法学研究生教学返归本科生教育方式。法学本科阶段主要是法学基础知识积累阶段,而研究生教育则属于从本科知识学习阶段向自主科研过渡的重要阶段。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应区别于本科生知识传授型教学,更应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践中,随着法学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法学硕士生教学逐渐向本科教学方式倾斜,依赖集体班级授课,教学资源配置不科学。

其次,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单项式讲授为主,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尽快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问题,在法律入门阶段,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该方法因缺乏师生间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而被广为诟病。目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仍然是法学研究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讲学方式,侧重于单方的知识灌输。针对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的缺点,有些教师将教学方式改变为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无法控制学生讲课的质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因教师备课不足而疏于解惑。

再次,案例教学、诊所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尚未体系化。我国研究生法学专业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缺乏对研究生法律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诊所教学、实验教学是法学教育领域近年来探索使用的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国内学理界对上述教学方式本身存在的原理以及规律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亦即,上述教学方法尚未体系化、科学化。在实践教学中,案例通常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主观认识来选举,缺乏指引性标准,有些选举的案例过于陈旧而与实践脱节。诊所教学与实验教学往往由于研究生可利用的机会和频率过少而流于形式。

2 研究生阶段法律科学教育的特质与导向

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科性质相适应,否则会南辕北辙,与教学初衷相反。就其性质而言,法学主要归属于社会科学,但同时其知识体系又涉及自然科学与规范科学等。法学不仅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还是一门技术,技术的主要成分则在于实用。①法学的学习,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获取,同时更多的在于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法律科学教育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法学研究生教学应深化专业理论知识。本科教育阶段以法学主干课程教育为主,并未有细化的专业划分,教学内容以法学概念、特征以及法律规范介绍为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研究生教学应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课程安排。法学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旨在教授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能够检索阅读相关文献。尤其是在比较法领域,因为涉及的领域具有开放性,所以需要教师以更科学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法学研究生教学应注重培养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思维,简而言之,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最基本的工作素养。本科教育阶段,法学知识的获取主要以理解和记忆为主,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法学知识。但在本科后教育阶段,学生对法学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的情况下,应着重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依然以法律理论分析、法律规范阐释、以及法律体系的引介之上,缺乏对研究生法律思维的启发性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20-02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前景令人担忧。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缺失,败坏了校风和学风,扭曲了诚信治学的学术氛围,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铲除培养学术道德失范的温床,全面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首要内容。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课程学习、科学实验阶段的学术道德失范表现

研究生在上课阶段,就已经会采用各式手段瞒天过海,胡编滥造:期末考试时携带小抄,作弊以获取高分;窃取他人实验成果,偷换数据,抄袭实验报告;从互联网上下载论文,稍作修改即作为期末论文上交。

2、及毕业论文中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

大部分高校在评奖或毕业所需的条件上,都会注明或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导致研究生不论是否侧重于理论研究,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性科研论文成果。于是,各种类型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集中于此,具体表现为: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者“越境”翻译国外学者的成果后据为己有;在未实际参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中挂名,或引用有关参考文献未说明,或标注“伪注”,盲目列出并未引用的参考书目;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用,将自己待发表的论文或者已经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更换题目,继续在其他刊物上投稿;找“”,出钱雇“”贯以自己姓名的论文,或充当“”替人论文等等。

二、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不良影响较大

现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唯利是图、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已逐渐成为人们新的座右铭。这些扭曲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投射到高校科研学术的净土,从而转化成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动因之一。职称评审、职务认定、学术地位水平的评价,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导致学术规范的边缘化,传统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约束力日益削弱,学术泡沫、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人情送礼、任人唯亲、暗箱操作、学霸威慑等现象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另一方面,面对研究生扩招,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环境,很大一部分研究生无法平心静气的进行学术研究。为了日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只能在公务员考试、各种考证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也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到真正交稿之时就只能敷衍了事,东拼西凑。

2、高校缺乏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

(1)缺乏对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一些高校往往注重“科研能力”、课题论文的数量,而常常忽视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其后果是第一,使研究生不了解学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对于科学研究中的译、署名、引据、注释等概念模糊不清,致使很多学术失范行为成了“无心之过”。第二,道德教育的缺失致使研究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淡漠,缺乏学术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力,不能以正确的学术道德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2)监督惩戒机制不到位

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大都只集中在考试中防抄袭、作弊的措施上,对于论文的剽窃、侵占,并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和惩罚方法。这样致使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察觉、揭发和惩治。

(3)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单一

现阶段对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标准非常单一,一般以所发论文数量与发表刊物档次结合考察。思想政治状况考核弱化,却以作为评奖评优,乃至是否能够毕业的唯一标准。有部分研究生不学无术,运用各种学术失范手段大量制造劣质论文,给予出版社适当“稿费”就可直接发表。最后,却能够挤掉很多真正潜心钻研、刻苦用功的同学,摘得奖学金的荣誉。而那些踏实做科研的研究生,则因为研究周期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学术成果,而与奖项擦肩而过。而在另一些高校里,在读期间,不完成论文量化的标准,研究生就无法实现学业,甚至严重影响了将来的就业。在这样的指挥棒下,现实性很强的研究生当然“急功近利”,想方设法走捷径,提高论文数量,忽视质量。这也造成了滋生学术失范的温床。

三、对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思考

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项措施,依靠学生、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现状及其问题的成因,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从制度上杜绝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

1、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的研究氛围

(1)充分认识学术道德教育对培养合格研究生的意义。

合格研究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学术功底;更为重要的是,他所撰写的论文不是建立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基础上,而是踏踏实实由自己努力完成的。过程的清白,才能彰显结果的珍贵。所以,必须首先认识到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切实提高学术素质的具体措施。

(2)积极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活动

秉承先入为主的规律,在研究生入学后的新生教育课中,将学术道德教育作为第一课,优先进行讲解。从而给研究生打下必须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的深刻烙印。同时将学术道德教育放入《研究生培养手册》,并设立必修课专门对此进行解读。以保证学术道德教育的常态化、长期性。

研究生在读期间,要结合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运用正反面典型事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做到警钟常鸣。使学生牢固树立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学术道德失范为耻的荣辱观,使之在正确的学术道德观的熏陶和指引下成长进步。

2、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管机制

(1)合理使用惩罚手段

合理使用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最直观的表现学术失范人员的不利后果,对周围同学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按照规则做科研,不跨越红线。同时也能使遵守学术诚信的学生相信,他们的努力能够得到尊重和回报,通过造假走捷径将最终受到残酷惩罚。

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生学术失范的不同情况规定轻重缓急的处罚措施。例如考试作弊,将给予记过处分,并取消当年的评奖评优资格;学期论文抄袭,取消学科成绩并重修补考;毕业论文的摘抄率过高,将推迟毕业,重新修改论文。其次组建由学生、导师和主管领导构成的学术道德监督小组,对研究生的作业、考试、论文、科研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对学位申请、评奖选优、出国推荐等过程中需要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进行严格审查和核实。将学术诚信纳入学生的相关考核体系中,直接与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与能否毕业挂钩,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联动性。

(2)充分发挥导师作为学术道德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他不仅要培养研究生成才,教会他们学习方法,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道德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学术道德指导要求作为研究生导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导师在日常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和学术规范的示范与引导,向学生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及人格力量教导和感染学生,培育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优良风范。

(3)转换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标准

第一,要在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学术道德素质要求。学术道德规范不是空有口号,也有量化标准。例如发表的学术论文抄袭率超过了多少百分比,就必须要取消学术不端研究生评奖评优的资格。将这些学术道德要求切实在评价标准中提出,可以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起到良好的现实制约作用。第二,取消要求研究生在规定的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的规定,给研究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学术研究是一种体力活,很多时候必须在大量阅读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己的观点。而部分高校动辄要求发表2-3篇学术论文才能毕业或申请奖学金的规定,一方面使研究生缺少时间静下心来做科研,从而产生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另一方面助长研究生浮躁的学风,在人格上形成诚信缺失。所以,应该根据多元化培养目标建立相对应的研究生评价标准,不应以学术论文数量作为唯一标准。考虑不同学科特点以及行业特性,应在培养环节上各有侧重。对学术研究型人才的评价应侧重考察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应侧重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尽其能。

参考文献

篇6

翻转课堂最初源于美国林地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课堂上课的孩子们录制教学视频,将其传到网络上,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这两位教师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未能上课的孩子,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2012年,这两位教师成立了(FLN),用以帮助那些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感兴趣的教师,为他们提供知识、技能、资源以及技术上的支持。此后,可汗学院,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等都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教师将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制成7~15分钟的短视频形式在上课前提供给学生们,并根据知识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还可根据教师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补充讲解。课后,应由学生梳理好课前课中的知识要点,进行教学反思。

2.QQ平台的特点

QQ平台是广东深圳腾讯公司(外文名Tencent)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聊天工具。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QQ群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p]。QQ平台具有即时性、存储性、交互性、共享性、兼容性、泛在性等特点。

2.1 即时性

QQ平台具备即时性。QQ用户可以彼此即时收发文字消息或语音消息,分享各种链接、文件。教师上传至QQ平台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下载观看。QQ平台的及时性解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缩短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学生们对视频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即时了解,继而针对其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备和策略,使谏堂更高效。

2.2 存储性

QQ平台具有大容量网络硬盘,可以存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都可以以文件形式存储。与传统课堂的一次性教学相比,可存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梳理和回顾。教师可以精心筛选一些教学资源上传到QQ文件中,这些资源可以一直储存在QQ文件内,便于学生随时查阅。

2.3 交互性

平台可以创建QQ群、讨论组。通过将单独的账号同时加到一个群组中实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一个零障碍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针对知识点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得以解决。

2.4 兼容性与共享性

QQ平台的兼容性使其可以与其他各种社交媒体或网页进行无缝连接。教师与学生知可以在群内或讨论组内相关的教学内容链接,对相关知识进行共享。

2.5 泛在性

QQ平台具备4A元素(anywhere,anytime,anyone,anything),可以在任何有网络或流量的条件下操作,没有时间、地点的局限性。既可以在电脑上操作,也可以用丰机操作。另外,学生们对QQ平台的使用再熟悉不过,避免了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地点不在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碎片化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平台,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感悟,反思也可以随时进行记录或与他人分享。

QQ平台的以上特点能够帮助师生满足翻转课堂的需要,使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是完成翻转课堂的理想平台。

3.基于QQ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保证师生之间零障碍交流,首先教师要利用QQ平台中的QQ群功能,建立一个QQ群。通过“邀请好友进群”或者下发群号的方式将所有学生加到群中。学生在群中以“班级学号姓名”的昵称存在,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做到有效监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创建讨论组,有助于在自主学习过程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组讨论,互评等活动。

课前。教师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群文件,并在公告栏中予以提示。可以以消息形式或文件形式布置教学视频的相关任务一-练习或测试,用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做到有效地自主学习。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例如让学生找到一些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对于知识重难点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组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伴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性解答。对于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作为学习者主体,应该总结自己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记录,利用日志将其保存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作为协助者和组织者,教师能够全程监控,可以根据学_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课中。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教学视频中知识点的重难点问题以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在讨论组中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选择让其他小组学生进行助学,对于难题可以通过由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最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应对已完成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和课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经验总结。学生可以针对之前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知识点进行补充,也可以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这些都可以相应地记录在QQ日志中,以供日后的回顾和査阅。

篇7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翻转教学等),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纶・萨姆斯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在我国也已逐渐兴起,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中小学已有不少学校在进行相关的实践。但对高职教育来说,因为专业课程的复杂性,实践条件的限制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教师要求提高以及工作量剧增,而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形成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来提升学生素质,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

三、高职教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可行性

1、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课堂翻转的课前学习切实可行。

2、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需要数量规模上的发展,更需要质量效益上的提高。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加大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力度,改革其他教学要素等。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工具――“微课”、“慕课”的运用。

四、营销专业课程广告实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施

1、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课前学习,课堂讨论答疑,课后巩固、可重复学习复习

教学手段教室、黑板(或白板

PPT),相对单一视频、网络课程、模拟实操等,多媒体、多样化

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理论讲授知识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小组研讨、视频分解、参观学习等

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案例、小组探讨、答疑

师生角色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

2、广告实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广告实务作为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的专业必修课,实践性很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工学结合”。

(1)课程文件提前准备

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表、实践教学开课计划表、实训指导书、单元设计以及PPT等。这一系列课程文件资料,能让学生准确接收理解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并且提前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和了解,从而更有效的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吸收知识,真正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职业技能。

(2)课程视频录制与准备

广告实务课程共设计了五个大的项目:广告认知、广告调查及实施、制订广告计划、广告策划、广告效果测评。大项目下又设计了不同的子任务进行模块训练,例如其中广告策划项目就设计了确定广告主题与创意、创作广告文案、策划不同媒体广告、软文广告及植入广告策划、撰写广告策划书这五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训练模块都精心设计,精心挑选材料整合教学资源。课题组成员收集案例,整理素材,完成PPT的制作,并结合案例以及广告短片,完成课程视频的录制,同时按要求分发给学生进行课前学习,以保障“翻转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3)“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确定广告主题与创意”为例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欠缺,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尤其要注意实用性和趣味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在此以“确定广告主题与创意”为例来说明。首先,供课前学习的视频文件制作:理论知识讲解“广告主题类型、广告创意方法与技巧以及广告创意表现”的PPT,同一商品不同主题、不同商品同一主题、同一商品同一主题的广告短片,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商品类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其次,课堂讨论和答疑,采取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和想法,我们设计了饮料这一商品的广告主题确定和创意表现的讨论,学生明显表现出对于“快乐”“自我价值”等的浓厚兴趣,发言很积极,以感性诉求去确定主题和创意,小组讨论表现得非常积极,成员间也能利用相应的广告创意方法去展开思维设计。最后,训练巩固所学内容。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与答疑,各小组基本上都能大概确定商品的广告主题以及广告创意表现了,但还欠缺细节思考,所以教师就布置小组作业任务来检查学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个训练任务“创作广告文案”打下基础。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几点心得

1、合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强调课前学习,为了避免课堂翻转因为学生没有提前学习而无法实施,教师有必要对课前自主学习进行监督检测,合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这是“翻转课堂”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

2、制作优秀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媒介,优秀的视频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课前学习视频制作质量要好,内容上由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视频制作技术上可以请专业人士指导。

3、高效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课堂学习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设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的本质。

4、适当的激励与获取支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教练”,要能够激励学生养成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努力获取学校、同行、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更好地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持续进行。(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前言

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已有30余年发展,早期是在一些军事院校开展,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体育项目,目前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定向运动在山东省开展普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场地环境及参与人群。最近几年在济南、青岛滨州等地方,出现了众多定向运动相关机构及公司,对定向运动突破校园,走向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定向运动在山东省发展

山东大学比较早的组建了定向运动队,并在全国招生定向运动高水平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一直保持良好成绩,其他的很多院校大多是在2005年首次全省定向运动培训(张晓威主讲)开始发展起来的,山东省早期的发展离不开山东省无线电协会和深圳华瑞健定向的推广。2007年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将定向运动纳入其中,此后每隔两年举办一次,该项目在全省高校的体育专业有了进一步的普及。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又将定向运动纳入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每四年开展一次,2010年山东省体育局也将定向运动设为山东省全民健身比赛项目,每隔一年举办一次,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在济南、青岛、滨州等地,出现了众多定向运动机构及公司,开展较好的地区每周都会有活动,普及一般的地区,也有一些学校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定期的参与。定向运动在山东省已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在济南、青岛、滨州等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群体,都基本完成了初级阶段,为下一步的更快的发展做好了基础。

二、曲阜师范大学定向运动发展

1.学校课程设置

曲阜师范大学也是从2005年山东省定向运动培训班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2013年休闲体育专业开设定向运动课程,2014年在全校公选课开设定向运动课程。

2.定向运动队发展

在2014年3月也成立了曲阜师范大学定向运动队,2014年5月,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并取得1金3银2铜及多个前8名,并获总成绩第2名的好成绩。同年7月,参加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在参赛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取得一块银牌,还获得多个二等奖、三等奖。“山东省第四、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城市系列赛”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9月“曲阜师范大学定向运动协会”成立,在全校推广普及定向运动,得到了众多师生的喜爱。

3.学校团体活动开展

2014年成立了定向运动协会,不少学生加入到协会中,定向运动协会在周末时间组织多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来了解和参与到定向运动当中。在体育科学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校园定向越野赛”,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也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比赛中体验。定向运动也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军事技能,2014、2015年定向运动连续被列入新生军训的正式训练项目中。定向运动在2015年,被纳入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趣味项目,使更多的师生接触到了定向运动。

三、小结

1.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在教学及训练方面,形成适合发展的教学及训练体系

山东省是一个教育大省,目前该项目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局的重视,极力推广发展,无论在课堂教学、竞技训练,都会需要一批专业人才,进一步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培养众多定向教师及教练员,为下一步山东省的全面发展做好人才建设。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

定向运动在济南、青岛、滨州等地发展较普及,曲阜本地受各种因素影响,发展受到制约,鼓励学生走出去,以赛带练,不断参加各级比赛,提高兴趣,积累实践经验。

3.开发济南、日照、青岛、滨州等地区定向运动实习点

知识本身要体现学以致用,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具备教师、教练员等能力,去普及较好的地区实习,一方面可以能力得到实践锻炼及提高,也可以更好的抓住就业机会。

4.创建日照训练基地

定向运动是地图与指北针的结合,一般大赛都是在山地地形开展,需要等高线知识,曲阜邻近泰山山脉,无论当地和济南地区都是以石头山为主,不利于等高线学习,而曲师大日照校区附近,地邻广阔的丘陵地带,是非常理想的定向运动训练场所。建设具备山地地形特点的训练基地,对于队伍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在社会上创建商业俱乐部

随着全国定向运动赛事不断增多,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定向运动商业化也越来越多,在开展较好的地区,从事该项目的商业赛事及活动,为未来定向运动商业化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亓美健.推动定向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必要性[J].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006,(04).

[2]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3]赛庆彬.定向运动[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娜娜,李培勇,陈克梦.定向越野的起源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2).

篇9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三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训练”的要求。但在当前,一些师范院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事倍功半,令人无奈。那么如何使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已故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史、赏析书法佳作、组织学生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之感,迸发出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师范生将来的工作性质,使他们意识到书法学习对今后的帮助。可以带领学生在欣赏书法佳作的同时品析作品的内容,体味书法对学识修养提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做事马虎、心浮气躁的学生,帮助他们在练字过程中磨练意志性情。当学生树立练字目标变得实在而明确后,更愿意努力去学习书法。再次,要让学生增强练字的信心,促使兴趣内化。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展示、评价交流、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增添信心,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优化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笔或粉笔进行演示,一些学生会受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影响而看不清示范,降低学习效率,若使用实物投影则会避免这一不足。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将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流动走向等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摩,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练字就事半功倍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静心练字的气氛,使学习的环境得到优化。

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例如“江”字,先分析结构,再分析局部和笔画特点:左半边的“三点水”旁,呈弧形排列,形窄;右半边是“工”,形扁,笔画粗细长短不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观察得越仔细,头脑中字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就会比较准确,而且有序的观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临帖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堂练习时,为了解决“学生多,时间少,指导面窄”等困难,可以将学生按照书写能力或者人数分成学习小组。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深入学习组中进行难点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也会在互助互评的学习组氛围中学得更有滋味。第四,优化评价。评价在书法学习中意味着修正错误,指引方向,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但纵观老师的评价,有的是重评数量轻评质量,有的是重评价轻反馈,有的是重批评轻鼓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因此要及时评价优化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老师评、小组评、同桌评、自己评等,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听取不同的声音,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书写情况并建立更高的书写目标。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的等级评价,建立一套批改评价符号;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注评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练字。

三、渗透书法赏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笔论》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因此,书法课不能仅是练习,一定还要定期安排欣赏课时,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多欣赏名家名作,使他们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临摹,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引导,致使不少学生只会打开字帖照着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学习书法家们的运笔和结字的技巧,并把其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来。在学生练习到有一定的基础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注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尝试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能够学以致用,走出“只会临不会用”的悲哀。

在素质教学的今天,书法教学也应该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以上教学策略仅是笔者通过实践的一管之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篇10

一、分析当今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根源预防犯罪

(1)由于大中学生心理结构不够成熟、不够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相对肤浅、片面,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绕,加上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而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常在已经作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时难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劝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犯罪。所以大中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特点决定着其内在动因上的不稳定性和外在诱因上的易受感染性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是犯罪形成的结果。

(2)于客观环境的不当影响,首先在于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与他们生活时间最长,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第一环境。但由于一些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监护不力、家庭环境恶劣、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他们剧烈的心理变化直至矛盾,随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将孩子“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违法犯罪。如教育思想不端正,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入社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学校监管不力。一些学校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此外社会环境的恶化包括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受到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等问题导致他们偏激的认识等都是促使他们犯罪的因素之一。

二、完善信息沟通,加强学生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学院以“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和思路,在全院开展“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得力,预防机制完善,管理措施落实,工作效果明显,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学院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

学院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观念,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偏向,坚持德育工作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度,以育人为目标,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学生中强化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创新德育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综合表现评价办法,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考核评比制度。

(2)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院把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新生入学聘请专家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坚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审判旁听等活动,尤其抓好每年“6・26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

为做好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学院坚持教育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思想,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和指导。认真落实后进生教育转化制度,每学期确定帮教对象,建立好“1+2”帮教档案,探索和研究有效的帮教措施,提高教育转化效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工作实际,高度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采取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学生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加强学籍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学习困难学生流失,完善贫困生就学助学制度,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或成为学困生。

(4)切实加强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班风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促进优良校风建设和预防学生违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选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学院通过建立班级管理量化考核、文明班级创建和奖惩制度,促进班风建设,调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征文、模拟法庭以及开设法制宣传园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班上成立帮教组织,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有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矫治,避免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应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着手,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构筑社会化的防范体系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从早抓起,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应立.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