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

篇1

1.保定市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试点政策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先后打造了“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符合保定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1.1 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1.1 大力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保定市在以清洁能源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加快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保定・中国电谷”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2005年―2008年,销售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骨干企业众多,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1.1.2 尽心打造低碳城市生活

2007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旨在发展光伏LED及LED其它产品,将其推广到太阳能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城市生活的多个方面,目前,“太阳能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37条路段的太阳能路灯应用改造,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基;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建筑工程光热利用、小区改造、公共园林等众多方面实现了低碳生活改革。

随后,又推出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绿荫行动”,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目前已卓有成效。2009年底,全市已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2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日均104.7万吨;园林绿地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377.7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三绿”指标分别为9.28平方米、33.9%和38.7%。

1.1.3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助推绿色产业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低碳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是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涞水县金融体系投放资金6000余万元,将“野三坡”景区发展成为5A级旅游重点景区,年收入超过6500万元;易县则着力打造狼牙山、清西陵景区,推出“农家乐”特色服务,年收入超过560万元;又在“太阳城计划”中,完成23处景区(其中,自然景区10处、文物景区13处)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完善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2 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2.1 支持新能源产业壮大和发展

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在低碳城市经济建设上,积极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打造,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对“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建设骨干企业发放贷款共计67.96亿元,其中,仅对“英利”新能源贷款高达54.91亿元,对“中航惠腾”等其他骨干企业投放贷款达13.05亿元。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还给予新能源产业信贷政策优惠,建设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比如风电、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放,并且积极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客户政策,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浦发银行保定分行也给予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重点授信支持,同时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专项审批通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1.2.2 支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

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拓展节能减排市场,加大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力度,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的资金投放力度。其中,建设银行及其办事处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投放0.45亿元和0.12亿元。

1.2.3 支持低碳城市建设项目

全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经济建设项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对“碧水计划”建设项目发放贷款0.46亿元;建设银行对高阳污水处理企业发放贷款0.9亿元,有力的促进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等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了保定市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空间格局的形成。

1.2.4 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绿色信贷”模式

保定市农村人口占比80%,是一个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城市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保定市商业银行推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贷款产品,发放贷款160万元支持保定市固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中行保定分行对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绿色信贷”5820万元资金支持;建行保定分行支持农业优质企业发展,2011年对生态农业发放贷款600万元;此外,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0.11亿元,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为打造“山水保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扶植政策

首先,缺乏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及低碳技术的研发缺少政策扶持,尤其是地方上财力有限,很难给予低碳经济有力的财税政策扶植。其次,缺乏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等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信贷、上市发行股票等也缺乏政策扶植。最后,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这两部文件偏重宏观指导,政策约束与激励作用不强。

2.2 低碳经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与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矛盾

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三大主线,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社会效益。而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成本上升,盈利模式转变,短期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信贷融资的主要来源,十分注重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这与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相矛盾,低碳经济可能面临较严峻的融资形势。

2.3 新能源生产本身高耗能、高污染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替代煤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通过先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比如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有些新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加昂贵,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材料是多晶硅,这种材料的生产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并且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是较高的。风能发电中玻纤风机叶片和风机轴承易损坏,会相应增加成本。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热污染较严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在事故中泄露,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身造成极大危害。

3.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对低碳经济综合扶植

政府的大力扶植在加速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若缺乏综合性的扶植政策,金融部门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于是,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一个理念、两个阶段性目标、三个主要任务、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框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物价工商管理,配套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等众多方面对金融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扶植,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同时,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担保提供等扶持政策,对金融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资金配置调整起到了显著的激励作用。可见,建立综合的低碳经济扶持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共赢,是实现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2 政府银行审慎选择支持低碳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构成的金融体系,是完成低碳金融支持的核心,该体系通过增加低碳项目融资力度,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信贷支持的方法,“双管齐下”,能有效地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首先,政府、银行部门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注意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贷款审查、项目评估、借款人分析等“贷前”环节入手,审慎选择优质低碳项目,重点扶持。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下大力度控制商业银行对“三高一低”项目的资金贷放。最后,要加强低碳金融观念的宣传,在银行部门树立低碳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低碳金融支持体系。

3.3 银行加强低碳金融创新,综合考核经营效益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拓宽贷款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还应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总的来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当政府设定了碳排放的总量上限,于是排放权就会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申请贷款的企业将其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为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提供便利和渠道。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定一套适合低碳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企业贷款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并用由此节省下来的开支分期偿还设备价款。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它们一般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较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的贷款管理方法,这些银行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贷款。

篇2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打造新型工业重镇、文化旅游胜地、区域商贸中心、开放港口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构建适宜创业发展、生活居住的软硬环境为支撑,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本土培育与引进做强相结合、发展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相结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和楼宇经济高地,形成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紧密结合的中心商务区,推动*城市经济高端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2、总体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及楼宇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入驻*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使总部企业和楼宇运营商数量明显增加,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规模效应明显提高,中心商务区形成规模。力争到2011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016年达到9%;税收直接贡献率2011年达到10%,2016年达到18%。

3、发展重点。坚持“产业第一”的发展策略,吸引、扶持和培育与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入驻,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国际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在*设立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企业总部,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主要途径

4、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城西港区和浔阳区高起点集中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采取大型企业独自成幢式、多个企业联合成幢式、行业集中成幢式相结合的办法,引导规模品牌企业在中心商务区内营建总部大厦,鼓励产业相关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入区运营。加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形成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配套设施支撑体系。

5、进一步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企业到我市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至少包含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使我市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和总部企业的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聚集地。鼓励县(市、区)引进总部企业入驻中心商务区,凡由县(市、区)引进的总部企业,其税收按一定比例分成给引进总部企业的县(市、区)。

6、大力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总部。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思路,积极鼓励市内大企业大集团不断优化企业总部、研发营销和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中心商务区设立总部,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支持我市优势企业通过战略合作、业务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积极开发异地市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

7、鼓励和引导写字楼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城区写字楼的开发建设和功能改造,引导和鼓励城区内的写字楼按照国际化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发展楼宇经济。

三、扶持政策

8、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标准。参照国内外的通行惯例,总部企业是指国内外大企业(至少包含结算中心、营销中心等核心运营机构)在我市以独立法人注册、办理税务登记,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依法经营的企业:

(1)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以及国内行业1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

(2)有独立法人资格、投资或授权管理的下属企业2个(含2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

(3)年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

(4)在*新注册的物流、信息、会计审计、投资顾问、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议展览等中介服务业总部(分支机构不少于2个),且总部资产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

9、设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资金扶持力度,自20*年起,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的设立,以及对*企业异地设立服务机构的必要资助,主要采取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也要安排适当资金进行扶持。

10、实施积极的土地政策。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总部企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总部经济发展用地。总部企业用地,可优先进行规划选址,按“一企一策”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后挂牌出让供应。同时,按一定比例配套总部企业高管人员住宅(公寓)用地,总部企业分配给符合条件的高管人员住宅(公寓),其使用人在*工作满五年后,可进入市场交易。

11、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新入驻我市市区范围内的生产性外商投资总部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在地(区)政府给予“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期满后,延长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

12、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定期召开银企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总部企业发展项目推介会,加强银企间的沟通,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对有融资需求的成长型总部企业,及时推荐给银行、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整合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和资金资源,支持总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协调解决总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鼓励总部企业利用外资,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

13、积极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服务。为商务需要出入境、在本市长期居留以及临时来本市的总部企业外籍人员等,提供出入境便利。对符合条件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家属优先办理入户手续,并为其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尽可能创造条件,实行总部企业人员定点医院就医,并建立门诊"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专家坐诊或上门就诊等制度,为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14、引进和培育企业总部、楼宇集团人才。加大总部企业、楼宇集团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相关人员人力资源储备库,打造人才高地。构建公共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接受应届毕业生、海外留学生和技能人才由市人才市场提供服务,实行优先保障。

四、保障措施

15、建立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经贸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人事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教育局、市信息化办、市卫生局、总部企业和楼宇集团所在地(区)政府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统筹总部企业和楼宇经济企业的认定,审定有关补贴和奖励,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作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要建立专人联系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制度,不定期研究推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措施,全力推进我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

16、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根据类别,分别制定《总部企业、楼宇经济企业认定和扶持办法》。按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的总体发展要求,细化促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17、建设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信息平台。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向总部企业、楼宇集团本市发展规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

篇3

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性方面,旅游经济作为一类新型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其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另外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旅游经济的低成本与高效益也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地区就业人数的增加,繁荣了地区劳动力市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成本与效益具有重要的关系,地区资源、经济结构、地理区域位置等都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区域社会环境、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改变。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强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要做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保证旅游经济及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2.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1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1)旅游经济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极大的就业率,因此对城市产业结构布局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扩大无疑造成第二产业的相对缩水,城市产业结构出现一定的偏移,导致城市产业的局部性调整。(2)旅游经济本身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发展,另外一旦出现外在环境的变化,旅游业本身也很难承受压力,最终导致自身产业萎缩。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发展,比如游客的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以及供需不均衡等,在影响第二产业产品生产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完善,带动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外在环境的稳定性,建立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综合经济框架,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脉络,进而有方向的扩大旅游经济份额,建设可持续性的城市产业结构。

2.2对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结构的影响主要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定,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则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会比较高,相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讲,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程度相对较高,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旅游资源的缺乏。旅游经济对此类城市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交通、产品制造、酒店旅游、都市消费等方面的影响。比如深圳、上海这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复杂,受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城市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及部门,经济增长来源渠道广泛,经济结构日益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类城市在其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当地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土地与资金,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内交通、经济、贸易等的发展,推动城市本身产业及布局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多种人造景观,以弥补城市的不足,进而完善城市传统经济结构,突出城市的整体性发展与城市内涵。

2.3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动人造景观的发展,在推动城市经济持续进步与繁荣的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带动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餐饮、交通、住宿、产品生产与消费等,另外旅游业本身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快速发展还能带动很大一批剩余劳动力就业,这部分群体的就业有效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矛盾,推动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3.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与城市的自身特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协调好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3.1资源型城市。(1)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对目前已有的各类旅游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进而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2)建立的结构经济应该是基于旅游业而进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作用,并且要做到有步骤、有方向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对旅游经济的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民。(3)将可持续观念深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确保环保型旅游的建立。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对生态产生的干扰,从而留下一定的空间来给生态进行充分的自我恢复。有些地区存在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所以在保护区域文化方面要予以充分尊重。

3.2经济型城市。(1)对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要给予充分的保护。(2)对于城市的外形建设,要重视其整体化效果,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建筑需要多投入建设。人造旅游景观也要多投入建设以便使旅游景观更加丰富多彩,进而对城市的旅游内涵进行充实。(3)在城市周边将主题游乐园和游乐园等场所合理兴建起来。(4)促进旅游商品建设的大力发展。

篇4

五年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跨越了特色发展与系统反思两个阶段,实现了义务教育与高中两个学段课程改革的衔接,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文件,构建了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动力系统和制度保障,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课改典型持续涌现,广大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明显,对教与学的研究持续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提高,应该说,五年的课改在促进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然而,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比如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难题未得到根本性缓解等,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进入“十二五”,要想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既需要观念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也需要体制和立法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毕竟课程改革已经到了真正的攻坚阶段,在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思想和魄力去推动。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G423.07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13-0003-11

一、概念界定与背景分析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念界定:义务教育与高中两个学段改革开始衔接

本文中所论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学段的课程改革。

北京市自2001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自2007年开始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在“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学段的课程改革开始同步,两个学段之间开始了衔接,所以,本文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涵盖了两个学段的全口径改革。同时。鉴于两个学段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推进策略还是实施方案上都有明显区别,在涉及某些具体改革举措、问题论述时,也尝试分开来进行表述。

2.国家课程改革政策规定与要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虽遇众多问题。但必须坚持

不管课程有多少定义,有多宽广的外延和内涵,它从来不是教师或学生的随意性心理构建物,而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所以,国家和政府自然会对课程改革的政策及落实有明确而直观的规定和要求。《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件还进一步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带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一大批全面体现德育要求、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不可否认,在改革进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推进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学校对于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课程资源、专业支持力量等服务保障体系较为薄弱: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管理制度不配套:课程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篇5

就当前来说,我国实施对外贸易的渠道并不多,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也是有限的。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周边城市。如美国、欧洲联盟、港澳台地区以及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在贸易市场广阔的拉美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中欧地区等基本上处于空白。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单一性,使得我国贸易市场容量有限,贸易规模也不能得到进一步扩展,成为了贸易发展的瓶颈。自2006年以来,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贸易额一直呈现上涨趋势,并占据了我国总贸易额的重大比例。上海对周边城市贸易额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我国市场贸易多元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少数国家的依赖。

(二)加快了上海和周边城市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需要,也成为了当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上海作为国际城市,只有顺应时展的潮流和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拓宽经济发展的渠道,给扩宽外贸带来更多的机会。就目前来说,虽然上海在区域经济合作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上海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要在继续扩大对外贸易范围,实现经济中增长的同时,也要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资金自由流动和国内外经济的融合,为建设开放型的经济体制积累经验。和周边的国家签署双边和多边的自由经济贸易协定,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合作的一种新途径。上海加强和周边城市经济合作,也是积极参与多边贸易的重要体现,是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上海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②。

(三)进一步推动了外向型经济升级

上海和周边城市外向型经济经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发展以后,需要新的动力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相当于把国际市场直接搬到了上海市上海市周边城市可以直接搜索到进入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直接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也大大的缩短了周边城市进入国际市场的距③。周边城市获得国际企业、国际资本以及国际人才的渠道也更加便捷,实现外向型经济的更好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减少了周边城市参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交易成本,更好的促进周边城市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二、周边城市自由贸易区对上海经济贸易影响的对策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当前上海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上海市应该加强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自身对产业机构实际需要,对一些适合周边城市的产业,但不适合上海市当前产业机构需要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或者周边国家,并给周边城市和国家让渡一部分市场,鼓励国内从事这一产业结构的企业加强对该产业的投资,加强对周边城市和周边国家的投资,扶持该产业的发展。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首先需要坚持结构调整的原则,做好和产业合作、投资以及贸易相结合,运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者引入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的利用当前国内较低的工资成本进军国际市场,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节约经营;其次,要加强对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力度,实现贸易产品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最后,对上海的产业机构调整,要立足周边城市和国际的分工来开展,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顺应时展的需求④。

(二)加强和各国多领域、多层次合作

要实现全面提高上海和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水平,就要实现多层次、多形式以及多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这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基础。当前上海对此提出,要根据上海和周边城市的优势,结合周边城市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信息通讯以及农业开发和投资与湄公河开发,这是当前上海贸易区开发的重点领域。对于今后上海和周边城市的合作,还要向环境、能源、金融以及旅游业等领域拓展,加强和中小企业的合作。

(三)积极参加周边城市地区论坛的多变安全对话

上海亚太安全政策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加强和各国的交流,和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对话和合作。近年来,上海在努力推动上海合作组合的形成和发展后,上海周边各国也认识到了提升产业机构、增强贸易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竞争的核心就是对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要拉开产品差异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因此,面对当前国际竞争压力,企业要加强创新,实现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实现贸易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在不断扩展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贸易的同时,也要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相互之间建立信任。

参考文献:

[1]刘美乐.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2]朱琳慧,高瑛.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分享扩大开放红利——无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J].中国商贸,2014,19:179-181.

注释:

①刘美乐.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②刘美乐.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③朱琳慧,高瑛.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分享扩大开放红利——无锡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J].中国商贸,2014,19:179-181.

篇6

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是老城区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原则,准确定位,合理分工。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区域分工来源于区域的专业化,由此产生分工效益。任何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都是有限的,它是区域分布结构和功能结构所决定,是历史形成的,是受许多客观条件制约的。一个区域要参与城市竞争并发展,必须明确自身的区域特色与优势,确定本区产业发展方向,即不一定发展最高最新的产业,但应该发展最适合自己的产业。区域与区域之间应相互错位发展,否则一个区域的发展就可能陷入四面出击、个性多元、心无定数的被动局面,甚至丧失竞争力。

当前,我国许多老城区经济上面临的困境,实质上是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难密不可分。四方区聚集着大量的传统纺织、机械行业类国有大中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传统产业相对衰退的问题;四方区30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母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职工的收入和购买力,目前四方区的社会购买力,特别是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全市是最低的。因此四方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中,不能象中心区域那样,以现代商贸、金融、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四方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定位,重视研究在哪些环节上自己具有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并发展这种优势,发挥好局部中心的功能。将重点放在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汽车服务贸易产业上,是相互错位发展的措施,是走独特发展之路的选择,有利于增强青岛市在汽车产业上的配套能力。

四方区实现战略定位创新,发展汽车贸易还体现在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势上:其一,全区处于青岛城区的中部,一批出入青岛城区的道路纵贯全区;胶济铁路沿区穿过,有青岛最大的铁路散货站;海岸线毗邻青岛港码头,西部海岸可以发展成为港口基地;与青岛国际机场有高速公路相连,这些都为发展汽车服务贸易提供了点对点,端对端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二,几年来,四方区以交通路域优势为依托,发展了以专业市场为主体的路域经济,建设了沿重庆南路至温州路的青岛市汽车服务贸易大道。重庆南路的汽车配件经营店和汽车销售店已达到300多家,年营业收入16亿元。其中青岛的最大的两家汽车配件市场以及旧机动车交易中心云集于此;与重庆南路相接的温州路早已成为青岛市有名的机电和摩托车配件一条街。这一切都为汽车贸易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条是则是以捷达机电商城、双山货运配载市场、双山油品市场、四方闲置物资交易市场等为中心的308国道专业批发市场走廊。目前汽车贸易大道知名度骤升,吸引力增强,招租价格在半年时间里虽已增长了近一倍,但汽车品牌销售商还是纷至沓来。一些国内外生产厂家指定其销售商在此选址建店,否则将拒绝提供权。能够在汽车贸易大道上争得一个位置已成为商家品牌竞争与服务的一个重要砝码。四方区这些发展着的专业化市场和汽车服务贸易走廊,正在产生着瑞典社会学家谬尔达尔(Myrdal,1957)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效应,它们发展的前景和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二、 摸准产业集群脉搏,做好汽车贸易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文章

四方区在发展汽车贸易中进行了以下分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使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猛增。青岛市的分析,居民对家用轿车需求量在逐年增加,2003年轿车的保有量已达到15万辆,同时,各行业的各类汽车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需求迅猛发展,势必形成大的汽车产业集群, 并产生了汽车产业服务贸易的巨大潜力,大大提高服务市场的容量。这对一个地区发展汽车服务贸易业是难得的机遇。

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在他的“产业集群理论”中提出,区域经济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生产系统;二是产业链。其典型的例子是汽车工业。汽车产业中存在着能够进行垂直分离的生产系统,可通过精细的劳动分工,来完成制造过程;产业链条从设计、采购、制造到分销、运输、仓储、维修、服务,涉及到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最终用户等价值实现过程,非常之长。

青岛市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形成以轿车、卡车、客车、专用车为核心的汽车产业群发展规划。围绕这一战略,四方区确定努力融进青岛市的汽车集群产业链中,以各类核心汽车企业为龙头,发展汽车产业服务贸易,通过销售网络把汽车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且组成由售后服务、零件供应、信息反馈等连成一个整体的价值和功能网链,改变四方区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实践是,立足于“汽车产业后市场”的现状,作好汽车贸易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文章。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赖于市场,而市场则来源于服务,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将意味着汽车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失利。目前,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维修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收费混乱、配件假冒伪劣等方面。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汽车售后服务的方式,发展4S形式,即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技术信息反馈四位一体。从售后的修理转向汽车的定期维修保养,注重对用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只有这样顾客汽车消费,才能买得放心,用的舒心,汽车服务贸易市场才能繁荣。四方区基于这种认识,大力吸引国内外著名汽车生产厂家落户四方,集中兴建4S专卖店,建立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其次要改变汽车消费市场的单一环境。汽车产业能否持续发展,不取决于制造能力有多大,而是受制于汽车的消费环境。而在汽车的消费环境中,用户能否得到完善的、多样的、综合性的服务,至关重要。因此所谓“汽车产业后市场”,即指汽车销售后的重要环节。各种非价格因素如营销、服务、贸易等都将成为综合素质竞争的有力武器。除专卖店外,各种形式的汽车大市场、汽车超市、汽车维修中心、二手车市场、汽车旅店、汽车俱乐部和汽车租赁企业都将促进汽车消费环境的变化,最充分地满足人们对汽车消费的各种需求。

立足于完善的、多样的、综合性的服务,四方区在汽车贸易大道建设中引进诸如普利斯通轮胎、美国3M汽车美容、日本黄帽子汽车用品超市、星火汽车玻璃等国内外著名汽车美容、维修、养护及零配件厂商。全方位地做足汽车经贸的文章。立足于满足人们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各种需要,四方区建立了国内二手车交易市场,即青岛中嘉汽车交易置换广场项目。此项目是商务部在上海、厦门、青岛3个城市进行的旧机动车交易试点经营场所,它将一改旧机动车交易的独家垄断经营模式,为二手车交易置换提供全新的经营方式。交易中心的管理系统将与青岛市车辆管理所联网,以确保交易车辆的合法性。经营范围包括车辆的置换、典当、拍卖、租赁、维修、汽车俱乐部等。随着国内二手车交易高峰期的到来,交易置换广场将以其巨大的潜能成为汽车贸易的经营大户。

此外,汽车贸易城内还规划了汽车检测线、试车场、汽车超市、酒店、宾馆及公安交警、工商、税务、银行、保险、评估等一条龙服务区,为开展汽车贸易提供了便捷周到的服务。

三、进行品牌经营,把汽车贸易做大做强

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汽车服务贸易方面是规模连锁、品牌经营、完善的销售网络、方便的服务体系等。汽车工业是重工业中涉及时尚的行业,因为汽车品牌代表着厂家的形象,也代表着用户的形象,好的品牌是通过产品与服务提供的,它可以创造牢固的客户关系,赢得顾客信赖。汽车服务贸易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是要注重品牌经营。

篇7

宜昌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关键五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三峡后续规划、武夷山区域发展规划和湖北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这些重大机遇正在宜昌产生叠加效应,也为宜昌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2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科学建设、快速建设,全面构建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综合实力、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把宜昌建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昌盛之地。

一、先行布点重大设施,从战略高度掌控新区拓展的重要节点

一般来讲,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道路系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设施、居住建筑等方面。其中,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城市功能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建设的聚核点和支撑点,布局好这些设施,也就实质上解决了新区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方向问题、骨架问题和定位问题。重大公共设施是确定城市交通走向、级配的决定性因素和前置条件。只有先行对重大公共设施进行布点,才可能合理地、科学地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架构,并拉动周边土地升值。纵观青岛等城市的新区建设,都是将重大公共设施作为新区建设的“引擎”,先行布点、先行建设,发挥了重大的先导作用。宜昌要依靠集中建设大型项目撬动新区建设,如能先行布局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那么“十二五”新区拓展方向问题将迎刃而解。基于宜昌要在“十二五”期间建成“2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框架的紧迫性,建议“十二五”期间的新区拓展可考虑“南北对拉、分片集中、项目定位、道路引领”的战略,即东北方向在东山四路沿线(即东山四路以南-城东大道以北范围内)布点行政服务中心及体育、医疗等主要大型设施,迅速搭建起北部新区框架;在西南方向江南大道以南布点文化、新的商业中心等设施,迅速搭建起南部新区框架。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对新区拓展和交通组织具有突出的引领、核心、主导作用。目前,我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呈散点分布,整体档次较低,在规模、品质及拉动发展等方面与特大城市的差距还较大。建议对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重新“洗牌”,通盘考虑,坚持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原则,突出拉动新区拓展、缓解老城区压力,来重新建设市级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大剧院、新博物馆等)、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及新区医院、学校、商业设施等重大公共设施项目,以形成项目集群优势,并迅速聚集新区人气。

二、优先谋划交通问题,前瞻地科学地构建未来城市交通体系

篇8

一、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分析

(一)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1、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宜宾港口经济的发展,宜宾港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已逐渐发挥作用,宜宾港不仅带动了宜宾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银行、保险、贸易、中介服务等生产业,以及旅游、餐饮、商业、会展等消费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宜宾港已与宜宾市以及周边城市群之间形成了“港兴城兴"的良性互动,港城实现了共同繁荣和发展。

2、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港口作为内外开放的窗口,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引进新兴技术,调整优化城市投资结构,从而促进规模效益的形成,也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3、促进了城市GDP增长。港口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解决了就业问题,随着宜宾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规模增加,旅游餐饮、信息技术等行业随之发展,这就推动了宜宾市城市经济的发展,GDP也得到快速增长。随着宜宾港的快速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拉动了宜宾市内需,而宜宾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消费能力,与此同时,与宜宾港相配套的金融保险、贸易、服务等相关行业也得到发展,近几年,宜宾市GDP也在逐渐增长。

(二)城市经济对港口经济发展的影响

1、城市经济促进了港口产业群的发展

港口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于经济腹地,城市作为港口设施发展的载体,成为产业发展的依托。宜宾市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活力是宜宾港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点,决定着港口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当宜宾市经济高速发展时才有利于促进港口产业群的形成,而产业群的发展也需要依托于宜宾市经济的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港口的基础建设

港口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今年来,宜宾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因而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差,再加之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的减少,使得资金短缺的矛盾愈发突出,因此这就需要依托于城市的支持,目前宜宾市为大力发展港口建设,不断加大对港口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宜宾港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

3、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港口规模经济的形成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港口经济规模效益的形成相辅相成,城市经济发展了,相应的在人、才、力方面的资源更加丰富,从而能为港口经济提供更多的资源,在资金及技术方面可以为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而港口经济发展了,产业结构合理了,那便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二、宜宾港发展存在问题

(一)宜宾港工业化程度不高

宜宾港于2009年建立,2013年1月升级为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起步的时间较晚,从目前来看,宜宾港的工业化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性项目较少,且目前入驻宜宾港的企业较少,因此未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另外,宜宾港工业化功能未充分的发挥,在物流、信息等方面现代化程度不够,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较大,同时工业的布局和结构优势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二)宜宾港规模经济未形成

港口经济的发展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宜宾港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足,同时,由于宜宾港工业化程度不够,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及资金 的匮乏,影响了创新性项目的发展,加之,目前宜宾经济虽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城市的经济效率依然低下,城市功能发挥也不够充分,故制约了产业群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三)宜宾港口优势发挥不明显

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港口应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几年,宜宾港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川南地区中小港口较多,且产业具有同质性,因而宜宾港优势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另外,宜宾港在高新技术发展,创新项目上尚未有所突破,故未发挥其在带动城市高新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

(四)城市经济对港口的带动作用较小

三、宜宾港推动宜宾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树立“以港带市,港市发展”的观念

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为港口经济提供了支撑,因此在港城发展问题上,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即港口的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而城市经济要为港口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广泛的宣传,加强学习,使大家逐步树立港城共同发展的观念。

(二)进一步推动“港城联动”,完善港口功能

港口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宜宾市城市经济的发展需依托宜宾港的现代化来完成,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群的形成,完善宜宾港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港城”共同发展。另外,要完善港口的功能,港口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系统,港口不仅要发挥其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还要发挥其辐射功能,即在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因而宜宾市要围绕港口城市发展需求,来进行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港口发展要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方向,形成合理的港城发展的架构。

(三)转变政府职能,协调发展港市布局

政府在港城协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应加大对港口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还要转变政府管理的理念,在港城规划中要整合各种资源,合理布局。在制定政策 时,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到港城协调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协调、沟通和交流,在港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因此,宜宾市政府要积极发挥其协调的职能,促进港城协调发展,另外,还需积极探索,建立港城发展的协调机制,为港城协调发展提供法律方面依据。(作者单位:宜宾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篇9

一、引言

城市经济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经济系统,其经济发展效率涉及的指标众多。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等学者提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城市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冯振环、赵国杰运用DEA对中国区域经济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据此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几个有效的等级不同的区域。A.Charnes等人用DEA评价了中国2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樊宏等和余景亮等对我国14个样本省(自治区)和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EA可以用于评价城市发展;Macmillan将DEA模型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指出了DEA模型结果可以用于评价区域经济研究,推出了DEA模型结果可以用于评价区域生产行为。因此,将DEA用于评估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是科学和可行的。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部崛起政策的有力施行,使得中部地区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增长,也使得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中逐渐显现出日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中部一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要提高中部崛起的质量与速度,首要任务就是对中部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异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进行实时的绩效评价,并从中找出差距,从而在一定的高度上把握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研究,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对2012年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各城市经济发展因素,提出改进各城市发展的效率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DEA模型

为了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作出客观合理的分析,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定量角度分析其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一)C2R模型的建立。

三、实证分析

(一) 研究区指标的选取。

本文评价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包括郑州、武汉、合肥、太原、长沙、南昌六个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目的是从宏观层面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其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是否带来了相应的效益,是否很好的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们根据定量分析的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政策。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指标。其中投入的指标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区工业投资(亿元);产出的指标包括: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出口总额(亿美元)。

本文数据主要采集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2012 年的统计年鉴, 整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相关数据

1.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纯技术效率看,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总体纯技术效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表明中部六省的城市管理水平较高。从规模效率看,DEA有效的郑州、太原、长沙3个城市均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均为规模有效,投入产出比已达最优。在非DEA有效的武汉、合肥、南昌3个城市中,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有合肥、安阳。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尚处于经济发育成长阶段,如能适当地加大投入,必能促进城市经济的较大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为武汉,说明其投资规模过大,应适当压缩资本投入规模,以使规模收益回归有效水平。

2.模型的投影分析

表3 非DEA有效的城市的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

对中部省会3个非DEA有效的城市进行计算,可对原有的投入和产出向量进行调整,使其成为DEA有效,经过调整后的投入和产出向量即为各城市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表3)。针对具体城市而言,可从表3 中分析出造成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得改进方向和程度。

从表2、表3可以看出,武汉市没有出现产出不足和投入冗余的现象。武汉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而规模效率小于1时,这说明武汉市本身的技术效率而言没有投入需要减少、没有产出需要增加;而综合效率没有达到有效,是因为其规模和投入、产出不相匹配,需要增加规模或减少规模。说明武汉本身的优势是明显的,各个指标的投入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产出却没有达到要求,说明武汉的经济水平也许是依赖于政策的倾向以及地理区位等优势造成的,这是高投入下的低产出,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改变这一经济低效率的局面。

同样对于南昌市、合肥市而言,根据表3分析可知,存在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需要通过压缩投入以提高产出效率,或是通过技术改造,将强管理等途径使得各项指标提高,而通过具体表3中的产出不足和投入冗余的数值定量的表示了出来。对于投入而言,南昌和合肥在科学支出方面,周科技支出利用率较低,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高科技产业较少,对科技支出的投入需求不大。资本投入规模过大,使用效率过低,资本投入没有完全被产出吸收和反映。就产出而言,南昌和合肥说明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较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应注重主导产业的培育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逐步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式发展。使得经济总量还未达到理想值,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低下。

四、结论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所得结论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吻合。结果表明,郑州、太原、长沙经济发展效率相对较高,而武汉、合肥、南昌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相对较低;造成中部六省省会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各城市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合理性。

本文通过本研究采用的DEA 模型评价的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之间的相对有效性,DEA 相对有效的城市仅在此集合中相对有效。我们将数理经济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城市发展中,得到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数值以及不足,对于中部的崛起和中部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冯振环,赵国杰.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区域投资的分级有效性评价[J].当代财经,2004,(1).

篇10

关键词:

港口物流;经济增长;灰色关联模型;关联度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港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港口所在城市经济、对外贸易、就业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针对港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从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来看,Bottasso等[1]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以13个欧洲国家1998~2009年港动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数据为例,研究港口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口对港口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Shan等[2]对我国41个主要港口城市2003~2010年的港口吞吐量与城市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港口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关系密切,且大型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与经济的关联程度比小型港口更为紧密.近年来,灰色关联分析法因具有处理少数据、贫信息问题的能力而被国内众多学者引入到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研究领域[3].匡海波[4]以大连为例,选取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作为港口物流指标,以工业、建筑业等作为城市经济指标,运用灰关联度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的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周晓娟[5]和张霞[6]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对太仓市和福建省进行了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徐良婧[7]则通过灰色关联度估算了我国与其他港口大国在港口物流对经济带动效应方面的差距.从总体上看,已有的成果在揭示港口物流与整体城市经济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作用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证明了灰色关联分析在该领域应用的有效性,但具体以宁波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各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尚未见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和“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的实施,宁波港已经跃居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14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70万标箱,增幅均居国内主要港口首位,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5位[8].宁波的港口物流在促进国内和国际贸易、带动现代加工业和服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底,宁波的GDP总量在全国52个城市中名列第17位[9],名列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第10位[10].本文以已有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对宁波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进行更为深入的灰色关联分析,揭示宁波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联特征,并以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提出了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指标选择与模型建立

1.1指标体系的构建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均属于复杂经济系统,且双方的关系也具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为研究两者的关联程度,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相关性、可获得性以及全面性五大原则,结合已有文献的相关成果[1-7],本文选取3个港口物流指标Y和10个城市经济指标X构成灰色关联分析的指标体系,详见表

1.1.2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用灰色关联度顺序来描述因子间关系的强弱、大小、次序的方法,是通过灰色关联度来分析和确定系统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或因素对系统主行为的贡献测度的一种方法[11].关联度是用于描述系统因素间关系密切程度的量,是表征系统变化态势的一种量,表现为事物或因素时间序列间量级大小变化的相近性和发展趋势的相似性.关联度值一般在0~1之间,越接近1,关联度越大.关联度大说明该因素为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关联度小说明系统受到该因素影响较小[12].灰色关联度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1)港口物流和城市经济指标矩阵的确定.设Ymj表示第m个港口物流指标第j年的数据(m=1,2,…,l;j=1,2,…,t),Xij表示第i个城市经济指标第j年的数据(i=1,2…,k;j=1,2,…,t),得到表示港口物流指标的矩阵Y={ymj}与表示城市经济指标的矩阵X={xij}.(2)标准化处理.因为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指标的量纲和度量方式不同,因此需要对原始矩阵Y和X进行标准化变换,然后构造出差值矩阵如下关联度体现了第m个港口物流指标与第k个城市经济指标数据的相似程度,是较为全面的表示城市经济和港口物流指标之间是否联系紧密的一个数量指标.一般认为,当0.650.75miC≤时,关联度明显;当0.750.85miC≤时,关联度显著;当0.851miC≤时,关联度极其密切[13].然而,miC并没有表现出2个指标之间的综合关联关系,故此处引入综合关联度,其计算公式为其中:iC越大,表示第i个城市经济指标与港口物流的关联度越大,也即该指标对港口物流的影响越大.综合关联度是港口物流指标与城市经济指标数据的总体关联程度,能够较为全面地表征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的联系紧密程度.

2实证分析

2.1原始数据的获取与整理

根据上述指标的选择,考虑到作为外向型经济代表指标之一的外贸货物吞吐量自2003年起才有统计数据,也为了避免时间序列过长导致以往经济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削弱近期的迅猛态势,我们以2003~2014年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宁波统计年鉴》,详见表2.

2.2计算结果分析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分析基于前述的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将各序列初始化后,通过对参考序列和各比较序列进行求差、求两级最大值与最小值以及关联系数,对表征宁波经济产业集群的10个指标和港口物流发展的3个指标之间的单个关联度以及综合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通过对表3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

(1)从整体看,港口物流指标和经济指标的关联度分布为0.564~0.896,与三大产业的综合关联度均大于0.7,且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最高.其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对宁波市GDP的带动性较强,而集装箱吞吐量与GDP的相互作用较弱,但其关联度也可达到0.667.可见,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港口物流息息相关,三大产业普遍受益于宁波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且第二产业增加值对宁波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相互支持的良性循环,而集装箱吞吐量的作用还有待提升.

(2)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角度看,与其关联程度从强到弱的城市经济指标顺序是:X10、X3、X1、X4、X2、X6、X8、X5、X7、X9.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范围为0.647~0.896,且与交通邮政及仓储业投资额的相关程度最高,其关联度达0.864.表明宁波政府对交通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较大,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等固定资产建设的快速推进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从外贸货物吞吐量的角度看,与其关联程度从强到弱的城市经济指标顺序是:X4、X3、X10、X1、X6、X2、X8、X5、X7、X9.外贸货物吞吐量与城市经济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范围为0.686~0.884,且与工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表明宁波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临港工业充分利用港口优势,有效结合国内外市场,为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平台;同时,港口物流的发展也为其临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协作条件.

(4)从集装箱吞吐量的角度看,与其关联程度从强到弱的城市经济指标顺序是:X9、X7、X5、X8、X6、X4、X1、X3、X10、X2.集装箱吞吐量与城市经济产业集群的相应指标关联度范围为0.564~0.885,且与自营进出口关联度最高.表明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对各细分行业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尤其对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作用明显,是宁波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之下,集装箱吞吐量与各经济成分的相关程度不及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外贸货物吞吐量.虽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集装箱化这一趋势日渐明显,但其对宁波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对策建议

通过选取港口物流指标和城市经济指标,建立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了宁波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宁波港口物流与宁波经济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港口物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经济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要促进宁波港口物流和宁波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加大对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比重

由上述分析可知,交通邮政及仓储业投资与港口货物吞吐量关联度最高.因此,宁波政府应充分利用港口物流与城市产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加大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以宁波港为核心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集疏畅通的港口物流保障体系.首先加大航道的整治力度,提高通航能力.其次规划建设新锚地,提高锚地容量,改善锚地结构,满足进锚泊数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再次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实现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时间内,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门到门”服务.最后继续完善港口各种码头及场站的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

3.2加大集装箱化的发展力度

于2015年3月开始执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宁波市海铁联运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办法》,为从事宁波市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实际经营人、集装箱运输公司、船公司以及班列经营者提供资助标准.因此,在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级制定的发展物流业的战略及扶持政策的同时,各企业应利用集装箱运输中的“马太效应”,争取吸引更多艘次干线班轮的挂靠,以优质专业的集装箱运输实力吸引更多船公司前来合作.此外,加速推进海铁联运“批量中转”业务,开启外贸集装箱经宁波港至西北内陆的“一票制”服务新模式,在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宁波的班列经营者揽取更多货源.

3.3促进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宁波市应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提升“港口经济圈”辐射力,推进港口综合开发利用.政府在深化口岸改革、优化口岸环境的同时,可借助自贸区、保税区等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港口中转、储运、租赁、货物联运、业务,建立综合配套的中转服务体系,强化宁波港在区域性中转贸易功能的地位,为宁波本地及辐射腹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便利的环境.同时,为充分利用港口这一物流生产要素整合平台的资源优势,宁波的港口企业、物流园区、航运企业可考虑与其腹地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展开合作,减少交易费用和降低履约风险,促进区域内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的发展.此外,还可通过加快开发梅山等滨海旅游地带,加快多元化的旅游格局,提升城市的产业多样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3.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由于当前港口物流与宁波市三大产业的发展关系紧密,且与第三产业中的自营进出口具有很高的关联度.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本地资源的产业优势,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宁波内外产业特别是循环经济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带来生产的迂回和专业化的加深,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可以积累高端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提高本地产业的集聚水平,向现代产业集聚升级,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3]赵亚鹏,龙建辉.港口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效应分析——以宁波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1.

[4]匡海波.基于关联度模型的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8):110-115.

[5]周晓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32-35.

[6]张霞.福建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影响因素协调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9):59-61.

[7]徐良婧.港口物流经济带动效应国际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8]杨霞晓.宁波港:铁联运桥头堡[EB/OL].[2015-03-02].

[10]张璟璟.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EB/OL].[2014-12-10].

[11]张佳红,宁亮亮.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度——以河北省为例[J].物流科技,2012(7):6-10.

[12]杜小飞,郭建科.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拉动城市发展的脉冲响应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