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效益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业经济效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业经济效益

篇1

2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相关对策

通过上述对于林业现状的分析,以及近年来清查所获取到的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林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建国之初得到的重视也不充足,但是在近年还是加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目前情况,如果推动灵液经济有效增长,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具体而言,林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2.1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林业的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都应当对其实施相应的保护条例。在这一方面我国相关政策已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从第七次清查看出,我国林业中个体经营的成分有着显着的增加趋势,因此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还是应当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对林业的发展和林区的保护施加影响。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的是,在木材更替采伐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调减木材产量。天然林始终与人工林不同,它独特的生态群落始终是人工林不能比拟的,因此尽量控制使用和开采。对于开采使用的状况,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需要严格控制,对任何非法开采都应予以重罚。

2.2发现社会需求

林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一种上游资源,只有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应价值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实现其经济价值并且获取相应的利润。一直以来林业收到政府计划经济的管制,对于经济社会中的人民需求熟视无睹,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资源,在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林业产业想要真正实现其经济价值,就必须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来。在经济社会中,需求是自然存在的,因此林业经营主体,应当主动地走入社会经济生活,深入观察和发掘社会中存在的需求,并且予以满足,才能获取经济价值。无论是林业相关农副产品的产出,还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权衡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是林区以及相应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健康状况,其二就是市场的需求,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林业经济,才是健康和有前途的经济。

2.3构建林业产业环境

篇2

林业生产既是一种采掘工业,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采掘工业。它具有亦工亦农的特点。它的劳动对象是森林,而森林不同于其它的矿产资源,它和农作物一样,可以进行人工培育,可是,它和农作物又不完全一样,农作物可以一年一收或一年几收,而林木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管理一直到成林、成材,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且要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的直接效益。如果说农业生产上的失误一经发现短期内可以纠正过来,那么,林业生产上的失误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大家现在都讲:“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可见,培育森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森林既是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的重要资源、自然生态体系的主体,又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因为森林是林业的命脉,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决定了林业企业不同于一般工农业企业。

1.林业企业显著特点

1.1林业企业经营上的长期性

由于森林生长和更新的自然周期长,所以在考核其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孤立地只看它当年生产木材多少,占用资金多少,实现利润多少,上缴利税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看它采伐后是否及时做到了森林更新与抚育;看它对现有的森林保护、经营、管理得如何;对现有森林采伐利用是否合理,看它的林地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看它的森林覆盖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的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看它能不能逐步做到森林生长量大于森林资源消耗量,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2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性

我国现有林业企业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且又多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目前,林业企业经营的森林不仅是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的用材林、原料林,同时又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障江河、护卫国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因此,在考核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只看它当年的眼前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必须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全面考核它合理经营、综合利用这些森林资源的情况,看它是否充分发挥了森林的防护效益和综合效益;看它是否因时因地因林制宜地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繁荣林区经济。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它为社会提供的有形产品的价值,而且要全面估价其维系生态平衡的社会效益。

1.3林业企业的社会性

由于现有森林多处偏远地区,因此,开发原始林区、建设林业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全面开发建设林区社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林业企业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林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要同时建成一个完整的林区社会。林业企业既要组织企业内部的生产,又要同时妥善安排林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在考核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单纯从微观角度只看林业企业内部的局部效益;而必须从客观着眼全面考核整个林区的各方面建设是否经济合理。

2.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总地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内部原因,而内部原因是主要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外部原因可能成为主要因素,但从长远看,外部原因必竟是次要原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本文试就内部原因做一些分析。

从企业内部看,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素质。所谓企业素质是个综合因素。由职工队伍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等构成。

经营管理素质是企业素质的主要参数。森工企业线长面广分散作业,这是森工企业区别于院墙企业的明显特点。由于大面积分散作业,形成了管理粗放,管理手段低下,基础工作薄弱的情况,给全面准确的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当前在各企业实行“一长三师”的经济领导体制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各种薄卡表报制度,搞好劳动定额的测定,堵塞各种漏洞,严明企业纪律,全力推广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幅度地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效益对策

多年来,林业企业实行的是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的错误方针,结果带来了经济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林业建设路子越走越窄,林区面貌改变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林区情况的发展林业的道路?这是每个林业职工思考的新任务、新课题。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1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制

要彻底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做到人人关心增收节支,在生产管理上,要加强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等考核指标,这就要求落实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要落实到生产工队、班组,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企业对国家,职工对企业都直接负有经济责任。

4.2努力挖掘企业的木材运输潜力

我们的木材专业运输力较低,除充分发挥自治区木运司运力外,各企业都应该进一步加强现有车辆管理,在实现贮木场供材上下功夫,挖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潜力是很大的,这是重要措施之一必须抓好。在一般情况下,贮木场供材及时.质量可靠,用户欢迎,而林业企业又可从中得到较大的收益。因此,各单位尽量减少非生产用车,集中运力搞好倒短工作,力争全部实现贮木场供木才。

4.3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林业职工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如其不然,造成设备责任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都会使企业蒙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总之,我认为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上固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也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端正办企业的指导思想,集中主要力量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整顿、调整、改组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要下决心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迅速转到以营林为基础、以综合利用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开创林业建设的新局面,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做出应有的页献。 [科]

篇3

林业企业包括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生产、加工等多行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等多个产业,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其不仅肩负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任务,还肩负着地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责任,所以林业企业既要完成它本身的经济任务,又要履行它的社会职能和生态职能。国有林业企业作为市场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盈利性组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并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因此,保障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对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供交流和探讨。

一、林区自然环境

林区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况、水文水质、土壤肥瘠程度、所含矿物质成分、气候条件等,都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林业企业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林区植被生长的优劣。因此在企业选址时应提前进行实地勘探和考察,了解相关自然条件,并根据附近地区和已有植株进行合理的分析,确保自然环境与生态种植相匹配,从而实现林木生长的保质保量。河北省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自建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林地面积由2万hm2发展到9万hm2,树木蓄积面积由62万m3增加到556万m3,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5.5%提高到85.15%,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林业市场环境

林业企业的建立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林木买卖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一方面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全面了解市场大环境。我国作为林产工业制造大国,对林木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非常大,市场辐射面较广,同时对外出口原木需求量也较大,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因此市场对林木种类和档次的需求以及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林木的价格和价值,从而成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林业企业在考虑到自然环境适宜种植林木品种的前提下,还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市场的需求和导向、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并根据树种的生长周期进行规划,从而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三、林业企业长远与近期、全面与局部规划

一般的林业企业在企业定位的过程中,经常以原木生产为主要目标,导致利润较低,资源利用率也偏低,企业发展道路较为狭窄,林业产业在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在企业建立的初期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有近期规划、长远规划以及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等,从而实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的发展,同时提高林区形象,实现林区改造与升级。近期规划是以5年内林区的更新改造为主,长期规划是要在林业企业建立初始就对其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影响着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动态,因此也是决定林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林业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规划需要根据各项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林区植物生长状况、市场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时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全面规划不仅包括因时因地因林种植和养护、还包括林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多种项目的经营与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建立初期对树种的选择、树木品质的定位以及中期对林区的更新与调整等方面内容,都是直接影响着的企业利润和利润率的大小。局部规划则是实现整体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逐步落实各项规划的重要环节。只有将林业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搭配,才能实现长远目标和全面发展。

四、林业企业技术管理

林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植株的栽种、抚育与更新、病虫害防治、保护、修剪、适度伐补、土壤施肥翻耕、森林覆盖率、林木的加工、储存等技术的管理。林业在抚育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引进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林业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林业企业可以利用生物学方法,研究林区造林树种的遗传变异特点,掌握造林树种的遗传规律,从而培育出速生丰产树种,提高树种质量,缩短生长周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有可以通过研究森林生物灾害发生与生态调控机制,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林区损失,保障经济效益。在林木加工等环节,通过引进或研究新技术,减少对林木使用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五、林业企业运营管理

林业企业运营管理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和企业从采购、销售、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的管理,包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把关、产品的产量、设备的购买与维修、品牌建设、加工工艺、采伐分配、销售利益的合理化、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劳动者素质以及经营方针、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和产权制度等多个环节。林业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生态和经济效益供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林业企业的运营中,由于林业企业的生产特殊性,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偏远地区,因此在林木销售过程中,运输费用也是较大的开支,所以在各个环节对成本的合理控制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木材专业运输力,加强车辆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财资物资利用率较低也都是林业企业出现的重要问题。可以应定期进行职工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对林区抚育技能的培养,加强员工对高新技术手段的管理、使用、维修的掌握,提高机械化作业,从而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通过对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全员参与绩效考核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还要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六、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宏观调控

为了进一步施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林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我国林业相关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打开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林业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企业发展思路,从而找到新市场的突破口,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较容易出现林价不合理、供需不平衡等现象,这些都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进行解决的,因此,国家对林业企业的宏观调控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巴月云.探析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J].现代商业,2014

[2]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白睿洁.基于三重底线的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篇4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96-02

一、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为了培育和经营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以及其他社会效果而研究应用林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后,所获得的生产成果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说林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复杂性

林业企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生物生产事业性质的营林生产和野生动物培育,采掘工业性质的木材采运生产,加工工业性质的木材机械加工和再加工生产,化工工业性质的林产化工生产等。这些生产无论在生产条件、劳动对象、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等方面,还是在采用的具体劳动工具、技术措施等生产技术上,都有很大差别。

2.不稳定性

林业企业在林业生产中的营林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营林生产的可变因素较多。森林采运生产以森林资源为对象,露天作业,同样受自然因素的左右,作业条件也千差万别。

3.长期性

由于林木生长时间长,决定了营林生产周期长。天然林或人工林达到成熟期,短则十几年、几十年,长者上百年。这样,一项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是否先进合理、经济有效,往往当年看不出经济效果,需若干年后,甚至一个生产周期终了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考察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根据当年或短期的效益进行评价,还必须考察林业生产阶段或整个生产周期的长期经济效益。

4.持续性

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不仅表现在采取技术措施的当年,而且往往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如林内进行抚育采伐的技术措施,不仅当年促进林木的材积生长,而且会长期加速林木的积材生长。又如营造速生丰产林而采取的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的技术措施,不仅当年收到实效,而且数年内还有显著的作用。

二、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预测方法――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对不同时刻的数据赋予了不相等的权重,其权重分配原则是:“重近轻远”,即对近期的数据特别看重,对时间上相隔越远的数据,给予越小的权重。

1.一次指数平滑

(1)基本公式。若以α代表权数,新权重原则下的加权平均值为:

(2)平滑常数α的取值。在S法的操作中,决定α值的大小至关重要。在实际中,常常通过多条不同的途径来选择比较得出合理的α值。选择时可参照如下的经验判断:

一是当认为初始值可靠程度不高时,则倾向取α值偏大;

二是当原始数据波动明显而迅速时,则应取α为偏大值;

三是对于变化波动较小的时间序列,则应取较小的α值;

四是对于长期较稳定,但短期不规则的波动,宜取较小的α值。

2.二次指数平滑

(1)基本公式。所谓二次指数平滑,是对一次指数平滑的数列再进行一次平滑处理,即对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二次指数平滑。二次指数平滑值用符号St[2]表示(相应一次指数平滑值表示为St[1]),计算公式如下:

(2)模型建立。当时间序列数据有线性趋势时,St[1]对yt,St[2]对St[1]都存在着滞后偏差的问题。因此,St[1]、St[2]只能用于简单预测。为了改善预测效果,可以利用St[1]、St[2]求出平滑系数,建立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再进行预测。

设已观察到时间t以前的序列值yt,现要预测系统未来时刻t+T的序列值。由于序列具有线性趋势,因此可假定线性指数平滑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8)

这里 为第t+T周期的预测值;T为由目前周期t到需要预测的周期之间的周期个数;at与bt为平滑系数(at为截距,bt为斜率),依赖于t以前的yt观察值。at、bt的计算公式为:

3.三次指数平滑

(1)基本公式。所谓三次指数平滑,是对二次指数平滑的数列再进行一次平滑处理,即对原始时间序列数据共进行了三次指数平滑处理。三次指数平滑值表示为St[3],其计算公式是:

(2)模型建立。除了线性指数平滑模型以外,还有非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后者一般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它几乎用于所有的应用问题,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非线性指数平滑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12)

这三个平滑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篇5

要实现两个效益的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树立一个科学的理念:既不能过分强调绝对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强调绝对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应该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森林只有实现了生态效益,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同样也只有经济效益发挥的好了,才有条件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在林业经济的开发中必须做到合理的开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

二、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发展要多元化。我们必须根据林区或者林区周边环境特点,在坚持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行多种经营。另外,由于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期性与林区居民要求增加经济收入的短期性存在着矛盾,在发展林区经济时,必须把林业作为林区生态经济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来看待,始终把林区的生态效益放在重要地位,并根据林区的特色来规划森林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形成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把“以林业为基础”和“综合发展”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三、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要求把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整体研究,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发展林业经济,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林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基础之上的,且森林的大部分功能与生态有关,因此,林业的发展应该服从于森林的生态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同时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生态林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林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并为保护动植物物种以及遗传的多样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同时,生态林业实现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营林人和全社会的利益的共赢,也实现了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它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是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它要求林业资源的开发与林业生态的承载力相协调。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环境的保护应该是一致的,相统一的。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出现时,应该正确面对,进行原木林产品技术和节约技术的开发。我们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维护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是森林资源培育、恢复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森林资源的培育、恢复和发展工作,必须切实依靠科技创新。这是由森林资源培育、恢复和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由于人工培育林的生长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而,国家必须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森林具有被破坏后恢复原先的功能的时间相当长的特点,而依靠科学技术却可以促进其恢复的进程。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开发利用与及时更新并重,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注意开发利用、更新和抚育三者的平衡,以保证林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五、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传统的林业经济结构是以木材的采伐和利用为主,既制约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损害了生态效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合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发挥林业景观优势,建立优质的生态旅游区。其次,以市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原料林等短周期林木资源和其它相关林木资源的建设。根据地方林木资源特色,发展本区域优势林业产品,从而解决林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再次,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把过去由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技术性的加工和开发转变,提高林木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总之,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六、坚持抚育间伐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与长期以来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而不注重维护和培育有着很大的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进行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必须正确处理好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间的关系,在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抛弃那种不分林种,覆盖式采伐,不及时更新林木等错误的做法,做到用科学的采伐与更新相结合。从而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源节流,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篇6

建设高效的人工符合复合群落,不但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有助于发展商品经济效益,并能让群众脱贫致富,树立以林为主,多种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建设中做好商品基地的林业分区,用以吸引更多的农民逐步走上兴林致富的道路,进而大幅度的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

1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林业生态效益,另外一方面是林业经济效益。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进程中,林业生态效益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状况,净化当前空气环境,并能在防风固沙上面起到良好作用。林业经济效益则体现在林木成才和建筑使用上面,特别是现在比较盛行的家具制造业或者水利工程行业生产进程中提供的木材使用,都隶属于林业经济效益范畴内,林业经济效益让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在满足均衡的前提下有新的发展规律,但在发展进程中需注意经济效益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处于不可分割的状态。故此,从博弈角度探寻,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有抵消关系。若生态平衡在离开生态效益后,必将遭遇到破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生态平衡若离开了经济效益,那么生态效益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因而,要将领域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结合开来,看成一个整个。既通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总体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能有质的飞跃。

2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2.1加大科学投入管理

结合当前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可以获悉,管理进程中若忽视林木管理,将管理重点集中在造林方面,会忽视林木的质量,虽然林木的种植数量大大提升,但是整体的造林管理还存在诸多弊端,导致造林结束后不能重视管理和维护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屡见不鲜。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够获悉,人工造林中,林木比较矮小,所以生长速度缓慢,出现这些状况后多都归结为自然生长条件不利,其实究其根源是管理不善。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但影响林业的经济收益,也会使林业的生态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整个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严重不达标。资金、劳动力、管理的不善和不合理,让林业抚育技术存在较大漏洞,为此,提升林业生态效益水平的前提是要加大相关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并需完善林业管理措施。

2.2提高重视创新手段

结合相关调查我们能获悉,林业发展进程中更多追求单一的效益,但是却没有在总体效益方面有所忽视,这就导致我国的林业生产模式过于简单和片面。这不仅制约我国林业的综合性效益,也不利于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为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林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就要先正确的认知我国林业的双重特性,特别是在思想上有较高的关注度,并需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林业木材生产主要是基于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存在的生产基础。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因而现阶段对于两方需有正确的认知,在定位二者关系的时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

2.3结合发展实际选择合适苗木种植

林木种植时,为让林木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确保林木的成活效率,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让自然环境与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即选择的林木品种多样,不要过于单一,这样可以满足苗木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不但能利于林木生产,与此同时也能让林木在适宜的环境里面茁壮发育。如,在黄土高原环境内,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导致这一地区地表较多,植被也很稀疏,形成支离破碎的地表环境,并且处于半湿润温带季风性气候,水分补给不是很充足。加之地域内的自然环境情况不同,因而种植的树苗类型更具多样性,如果想要在该区域造林,就要选择坡度较为陡峭的沟谷地段,选择的种植植物多为侧柏和油松等材质的树种,但是在坡度比较缓的区域,最好选择山楂、葡萄这类经济林木。由于黄土高原多年的植树造林能力,为实现植树的价值或者意义,就要在加大树木成活效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2.4合理配置植被

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构建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充分和正确的认识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由于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尤其是系统化建造进程中,若单纯的考虑苗木选择状况显然不是很全面,具有片面性,故此选择进程中需做好苗木的搭配和植被灌木的类型筛选。目的是形成一个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合型人工生态群落。建立小生态循环系统的前提是先要构成大生态群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林地使用效率,而且也能提升林木的产量,更能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根据实践经验获悉,复合式人工生态群落建立进程中,为让群落更为多样化,将署类植物、黄花菜等都引种到林木下方或者林木周边进行种植,能够让局部的群落更错落有致,并且利用各类植物的不同特性,使植物生存环境更优化,保护周边环境,满足生态平衡。如黄花菜的肉质根部能够均匀的散布到整个土壤中,并且网状的根须要渗入到土壤的每一个角落内,这能防止雨水冲刷和侵害土壤,改良土壤状态后,让树木生长更具有优势。

3结语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能离开林业生态效益而单独存在的,在效益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进程中,为达到思想共识,就需创新生产和经营理念,不断的带动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动力和活力。

作者:杨长明 单位:辽宁省康平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02

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人们对林产品与林业资源的需求,为满足需求人们大量砍伐林业资源,不但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林业复合经济发展与林业养护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概述

1.1 发展概述

我国的林业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模式也不相同,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林业建设在国际林业经济发展影响下出现转轨,在建设中应用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适应国际趋势。过去,轻生态环境建设而重经济发展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林业资源的大量开采,同时缺少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持续发展原则被提出,林业资源养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1.2 复合式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建设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有其新的要求,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复合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必然方向。

一方面,偏远落后地区是林业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域,同时也存在林业破坏严重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原因较多。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普遍不发达,甚至非常落后,居民思想意识保守,在缺少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采伐林木成为一项主要收入。居民以出售林木来保证收入,不合理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林业资源,引起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科学发展对于林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规划与统筹布局才能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另一方面,林业建设发展工程巨大,不但资金需求量大,且存在较长的经济回报周期,若国家投入是唯一的林业发展资金来源,国家财政难以承担巨大的开销。如果将融资方式多元化,将社会各界的资金力量融合起来就能保证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支持,确保林业建设发展的长远性,因此复合式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我国人口数量较大,基于这一点,尽管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中我国居于前列,但平均计算所得的数值并不可观。

2 二者的关系分析

在新时期与新形势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建设应抓住这一机遇,对良好的条件加以利用来推动发展。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无限制的对林业资源加以利用,不合理的乱采滥伐,破坏的植被数量与面积都非常大,生态环境与生物链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一不足,应对过去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与改进,将战略的第一项任务列为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林业养护,对养护方法进行合理的制定才能保证林业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方可促使林业产业长远发展。在林业养护工作中,培养生物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为复合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养护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对林业发展规律的发现与总结,对其规律加以利用从而深加工林业产品,促使产业链的形成,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良好的林业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林业资源离不开林业养护工作,因此,林业养护与经济发展二者紧密相联。

3 林业养护工作分析

为了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有所保障,需重视林业养护工作。做好林业养护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即重视林业生态效益和调整林业结构。现阶段,人们对林业经济综合效益的重视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紧密相联。经济是林业生态效益的落脚点,经济发展的总量与速度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保证,速度和总量与效益之间是成正相关关系。此外,林业发展需有相应的约束条件,即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属于劳动再生产,只有有效的约束才能维系其良性循环,其支柱产业为绿色产业,林农结合、以林养林是具体的方式。

调整林业结构,即对过去单一的林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得到改善,实现新产品的开拓。因此,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不断深入研究,对经济性树种实施重点性培育,加工利用自然生长树种,如选育、嫁接、驯化等,对树种新的功用进行探索。为避免盲目发展,需对市场信息有所掌握,若某一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则可加大种植面积。采用多树种综合配置方法,对其互生关系进行改善,使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均有所保障。

4 结语

林业复合式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应积极探索林业养护办法,为林业发展综合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邢如强.论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篇8

(2)林农思想观念更新不到位。随着国家改革不断深入,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更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但广大山区林农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种树砍树的传统林业上,观念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很好找到跳出林业搞林业的发展路子。生态补偿和碳汇补偿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旅游以及旅游地产将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林业股上市发行前景广阔,林业经济收入将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复合型转变。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林业经济,必须切实转变林农思想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必须从传统型、单一型、粗放型林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型、复合型、集约型转变,从单纯向木材索取经济效益转为向木材、生态、社会等多种渠道得到效益。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信心才充足,才能提高林农的务林积极性。

(3)林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变革,促使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就目前我县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不管是在林业经济方面的技术性人才储备方面,还是在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在加之华安县对林业经济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不够,很难取得技术上的飞跃。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能力差将成为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2构建华安林业产业体系

(1)在发展林上经济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2)发展野生食品产业。一是建设森林食品、林下药材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要适应人们崇尚“自然”“、绿色”的消费需求趋势,高度重视发展森林蔬菜、林下药材、食用菌等林副产品加工业。运用现代新技术大力开发以绿色食品、保健食品、长寿食品为主体的森林食品,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的消费需求。二是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把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要将目前零星分散的小规模驯养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科技含量,提升开发能力,使之成为野生动物繁育、驯养、利用的示范和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一批繁育、养殖能手,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形成基地和产业。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3)发展苗木花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漳州花卉的品牌,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三大产业。一是苗木花卉基地产业化建设。提升基地生产档次,壮大生产规模,快速发展苗木产业集群。

(4)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强森林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旅游品牌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林业部门与旅游等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把森林生态旅游同田园山水风光游、休闲游等各种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逐步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发展环各省区周边生态旅游,把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体育健身基地。

3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

(1)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依靠科技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县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人,提高林业的科技水平。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采取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形式,让农民接受林业科技知识,只有有了林业科技知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它。建立一批林业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通过示范户带动广大林农学习科技、运用科技的积极性。政府在政策上应该支持和鼓励林业产业的科技推广,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倡导乡镇地区使用现代化技术和科技成果。要划出专项经费用于林业科技引进、开发和推广。对于优秀的科研个人和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篇9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37-03

1 引言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农复合式经营方式,在保护林业资源、增加林农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综合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采脂、生态庄园等内容,当前思茅区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已取得一定成果。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林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互兴互赢。

2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利条件

2.1 资源条件

(1)思茅区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总面积87.65%,加上思茅区在地形地貌、森林类型、土壤种类复杂多样的特点,并以其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林下资源。

(2)思茅区林下资源主要分为森林食用植物和森林药材等。森林食用药材有食用菌类,天然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森林果蔬,包括可食用的野果和野菜,营养丰富,无污染,易栽培;淀粉用植物,其是轻工、食品和医药工业上能制造淀粉的植物;野生调味用植物,其叶、花、果可以提取食用的调味品;饮料植物,果实、根、茎、花、叶等植物器官中有一种或多种可作为原料加工成饮料的植物,比如普洱茶;观赏植物,具有庭园或风景区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等。森林药材包括传统中医药用植物和民族民间药用植物两类,其主要栽培种植的有滇重楼、石斛、白芨等。因此,思茅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极有利于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2.2 技术条件

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在保护扩繁、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有所突破,并获得了一批专利、技术和成果,并且一定规模化加工企业也由此形成,进而拥有带有该区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

2.3 深厚经验积累

这么多年来,思茅区的广大林农群众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对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好林下经济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成功案例,并且在林下采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庄园方面成功经验的积累非常丰富,由此为推动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2.4 广泛群众基础

在思茅区林下经济还未进行林改之前,广大林农就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识与传统,并且还有一定基础。而林改之后,产权明确,责任到户,家庭承包观念突出,进而充分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靠山致富的积极性。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已成为提高该区域人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

3.1 林下药材

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民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各国已将天然药物作为其新药开发主要方向。在世界中药市场上,中国的中药产品重点以中成药、植物提取物、中药材为主,而中药材独占70%。一般而言,80%中药材都是来自于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资源。随着制药企业和加工技术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已经存在许多种类的药材仅仅依靠野生资源是难以满足需求,从而产生极大的供需矛盾。并且其中一些药用植物,其生长量远远跟不上消耗量的步伐,因而导致珍贵森林药材资源面临巨大的枯竭危机。而思茅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药材资源,若是在林下药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思茅区便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新医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社区医疗以及新农合等,此举措将极大促进中国药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且全球对纯天然的理念促使传统药物和植物药的市场份额大增。因此,思茅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抓住此次市场扩大的机遇,将林下药材发展与“云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林下药材发展潜力。

3.2 林下香料

一方面,随着近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香精香料贸易销售量在不断增长。纵观全球,最近几年香精香料工业的增速均比其他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要高。根相关统计,香料在全球的需求量以每年5.4%的速度在增长。而中国的天然香料大多还止步于工业香料的提炼和提供原料上,并未有深层度开发,因而目前市场处于亟待提高的时期。另一方面,云南拥有全国香料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中能够开发利用的大约百余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利用的有40多种,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世界顶级化妆品的原材料来自云南省的大部分香料,并且还用于奶制品、日化、点心、护肤品、软饮料等中低端产品中,并且伴随着人们对异国芳香疗法和天然芳香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从而带动了精油和香料需求量的增长。因此,当前香料香精市场不但发展健康,而且有着巨大潜力,思茅区应当看到这一市场机遇,利用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发展香料工业。

3.3 森林蔬菜

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森林蔬菜已进入市场并逐步成为人民“菜篮子”中新的内容。森林蔬菜作为一种“药食用源植物”,被美称为“健康食品”、“天然野味”,畅销于国际市场,香港、东南亚、西欧、韩国以及日本等国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都在中国进口大量野菜制品,森林蔬菜成为当前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外市场日渐活跃起来,日本及欧洲各国等都在大力进行商品化生产,开发森林蔬菜市场;而国内一些省区也相继成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企业,并且其产品在市场上也保持了持续旺销的势头,其系列产品不仅成为酒楼、宾馆以及饭店中的珍品,同时也逐渐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为节日宴席、招待宾朋的美味佳肴。近年来,云南各地市场上相继上市了一批人工栽培或是野生的森林蔬菜,并且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数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极为受到大众欢迎。因此,森林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思茅区应当凭借其丰富的森林食用植物,比如野生食用菌、森林果蔬等,加快这方面的发展步伐。

3.4 林下养殖

野生动物一般是比较稀有的,经营优势很大。通常说来,物以稀为贵,就野鸡与家鸡来说,野鸡能够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到80元/kg,而生态土鸡则只有45元/kg。另外,林下养殖成本不高,林下饲养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其野外自由觅食、运动,同样也促进了其抵抗能力增加,降低了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包括鹿茸胶囊、鹿茸酒以及鹿血酒等的人工梅花鹿系列产品,包括加工野猪、鸵鸟、大雁、销售野鸡等的肉食产品,包括猕猴、孔雀等观赏性的观赏型野生动物,越发受到社会的喜爱和重视。尤其是在那些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城市,人们对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方面的的消费不断提高。根据相关机构的市场调查表明,全国年需求野兔2000万只,但实际供应量仅为200万只;全国年需求人工养殖的孔雀500万只,实际供应量仅为35万只;全国生猪销量达6.8亿头,其中野猪供应量仅占50万头;山鸡市场需求量高达5000万只,而实际供应仅800万只,出现巨大的供需缺口。而思茅区处在具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生物资源种类相当丰富,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林下养殖的兴盛,思茅区要加大林下养殖的开拓力度。

3.5 生态农庄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的以及有机的农产品需求量,并且其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数倍的价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与此同时,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商机。当前,城乡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1/5~1/4。城市人对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已然成为一股潮流。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大量城市人争相涌向山庄、农村玩农家乐,体味亲自采摘蔬菜、水果的乐趣,并吃山珍野味、尝农家菜、休闲度假等。因此,建设生态休闲农庄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潜力巨大。而思茅区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能够满足生态农庄所需的各种条件,加上当前生态农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因而思茅区可将此列入发展规划。

4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效益评价

4.1 民生林业效益

4.1.1 解决充分就业问题

(1)一方面,由于发展林下采脂、养殖、种植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和传统农林业具有技能相通的特点,并且在相关的信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以及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的要求不高,因而就业门槛较低,从而可以直接增加林农的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2)另一方面,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综合管理型经济,关系到农业、林业、工商、科技、畜牧业以及科技等各个相关部门,所需专业技术多达几十种,需要众多农民的支持与参与,进而间接性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该区域充分就业的实现。

4.1.2 增加林农收入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可将林下采集、养殖、种植和森林旅游等产业所具备见效快、投资周期短的特点充分利用,进而更深层次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而且,林农不但能够从“示范基地”建设产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获得直接收益,而且还可以借助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中获取更为有效的经济收入。因而发展林业经济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

4.1.3 拓宽扶贫渠道

扶持帮困贫困人口,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影响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稳定。山区林地资源极为丰富,而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前的林地、林木资源,从而实现农、林、牧各产业资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共享以及循环相生的新模式,进而拓宽林农持续增收新渠道以及探索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4.1.4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通过不断探索和推广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模式,有助于培养更多培育经验、科技知识相对丰富的林农,从而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安全可靠的无公害产品,进而满足市场的需要。

4.1.5 带动综合产业发展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不但可以更大程度释放出林业经济产业的潜力,并且能够改善传统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带动相关信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以及产品加工等多种综合产业的发展。

4.2 生态林业效益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通过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进而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循环系统,做到以工富林、以农哺林、以林济工以及以林养农。与此同时,林业资源是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因而其生态林业效益和民生林业效益也将达到高度统一。

4.3 综合评价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也是典型的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复合型经营模式。该种“不砍树也致富”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还能够给广大林农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由此不但解决了林农和林区职工经济收入问题,而且有效提升了林业的综合效益,进而解决林地经济效益缓慢、林木生长周期长以及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可以有效降低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其还是促进林农增收、促进生态和谐以及发展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思茅区初步形成了以林业为支撑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好林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最大程度发挥林地综合效益,从而推动林下经济在促进林农增收,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林r开辟了一条致富道路。通过发展集体林区经济和国有林区经济,有效增加了林农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就业率,进一步解决区域扶贫和“三农”问题,对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安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思茅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有力条件非常多,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良好,因此其可以综合借助当地的林下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群众基础优势等来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并且可以将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当前思茅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在思茅区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细化研究,而且要加强林下经济和地域差异的研究,并且在推广应用中,更应当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综合效益评价,选择最优模式。

参考文献:

[1]潘忠虎.林下经济发展分析与评价初探:以福建省长汀县和邵武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7).

[2]夏泰英.黄河三角洲地区林下经济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广饶县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2013(4).

[3]廖远宁.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绿色科技,2015(11).

[4]王 猛.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4(11).

[5]张瑾瑾.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产业的经济支撑作用评价与对策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5(11).

[6]陈满玉.福建省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林药产业的实证[J].福建农林大学,2013(9).

篇10

2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首先要进行林权改革。认真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要求,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切实落实“林有其主、主有其权、责有其利”。其次要加大对商品林使用权方式的研究和改革,极大地调动社会各界对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完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治林”以成为林业部门的指导方针,法律也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林业执法,法律才能起到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

4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限制非法采伐,严格实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健力健全和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林地管理,严防国有林地减少及逆转,加大对毁林开荒及私占林地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对木材加工经营单位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的管理制度。由于林业自身存在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许多阻碍,经过法律手段的强制对林业的发展加以保护,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5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对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科学统筹规划,结合相应的经营目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使公益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商品林进行市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机制大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建设,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6实现林业经营理念由单一追求生态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林业经济具有多种功能。其一是木材经济;其二是树根、树技、树皮、树叶、树汁等非木经济;其三是在林木间发展蘑菇种植、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等非林生产。通过发展林业经济,以及非林经济、非木生产等第一产业和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些又反过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