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篇1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第二次、、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篇3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其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而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工作来。思维导图通过将图片、文字以及符号等内容进行整合,使得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让这些元素之间产生实质性的联系,进而让知识点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显现,形成更为生动、鲜明的思维导图内容,突出重点与核心。借助于思维导图在教学活动中,将会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学知识点的认识。同时,提升教学的活动开展效率。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

1 思维导图的奇妙作用

1.1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内容形象化处理

这使得学生得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并且,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内容温习巩固。这既是对知识内容的复习,也是对构造技巧的锻炼。

1.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学生能够在构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实现再次学习。比如,在讲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让学生利用构造思维导图的形式斫原本难以理解、记忆的清初边疆管辖措施内容进行细节化分析。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更为具体地结合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要素来做到边构造、边记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掌握水平。

1.3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历史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课程预习,结合于教材内容来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在学生的绘制过程中,学生本身就能够对本课的知识要点有所认知,且可以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提出更具创新精神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实现自主学习的同时,节约了教学活动的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的形式下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达到教学活动开展目标。

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构建知识导图,保证思维流畅性

学无止境,人所了解的越多,其视野也就会越加的宽广,所需思考的内容也就越加多样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历史学科本身有着复杂的历史事件,其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所构建的历史网络本身需要学生进行梳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顾此失彼,出现认知混乱。因此,加强于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将会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提高对关系形式的认知能力,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

2.2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历史学科教学

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系统化的工作。历史教材从课程内容到具体的主题,再以此来将单元、课、框目内容进行一一明确,编制活动就是在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使得历史学习活动应当从这一特征出发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做到互相关联,放射性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于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整体出发来进行系统化地学习,进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成效。

用“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课程结构。思维导图作为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大量锻炼来增强自我的思维技能提高,做到方法巩固。针对于历史学习来说,学生应当首先对教材的前言与目标进行了解,然后大致浏览教材明确其内容走向。之后,结合于教材单元内容来具体划分,结合主题内容来构建基本的思维导图框架。

教师在组织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应当提前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可以更为准确地领会在思维导图,提高思维导图中知识点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应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浏览教材内容找出关键词,进而实现初步认知,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将关键词内容进行明确,做到简明、显眼。其次,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堂记录,提高学生的笔记效率,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中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与记忆能力,将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相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格外需要注重于对记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保障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提高记忆效率与学习成效。

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在完成历史习题的时候,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明确其所属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选择更为合适的解题思路,寻求解答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答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认知观,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实现不断提升。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在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同时,运用更为准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了解历史内容。

3 总结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作为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重要学习工具,其既是对传统学习活动的颠覆,也是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关键手段。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能力,并且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既是历史学习活动的发展必然,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课堂主角为配角,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合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却未能实现上述要求,教学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以致于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能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就高。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或运用歌曲导入,或运用故事导入,或运用悬念导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之教学工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积极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争激趣、游戏激趣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2.新内容设计,深度演绎史实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凝结,历史课堂无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记它们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改变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现象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剖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明晓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任课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掌握,理清史实间的相互联系,并挑选典型的史实进行直观性讲解,将史实以生动有趣的展现。例如在讲述《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面对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分析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让学生在思考起因和结果中,体会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这时可以由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帝国主义国家,切实的感受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其在史实的真实呈现中,感受历史的继住开来和承前启后。

3.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心脏。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从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够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要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系统化,把深奥的问题明白化、通俗化,且问题要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启发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2]。

4.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识点。虽然现今强调素质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需要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知识点,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明确重难点,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4.2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握相关内容,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清楚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达到了学以致用。

4.3理解具体事件。历史是过去的事,可概括为: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作用、影响、启发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再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结束语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我坚信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要时刻保持对历史老人的敬畏之情,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历史课堂教学多一点思考,就一定能够开创历史教学的美好明。

篇5

二、发散学生思维,注入情感教学

学史能够明智,初中历史课程其实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并且让学生做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要学习好初中历史知识,则少不了跟实际联系起来,也少不了将各种社会问题和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教师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历史给予我们的启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辐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然后在课堂教学上把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点跟当前现实中的时事等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之内涵与本质,让学生养成把历史跟日常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优秀习惯。教师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历史的真谛、科学合理地分析每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西方历史,而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生铭记在心的,并且要时刻牢记这条“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古训,同时也要明白“发展是硬道理“之具有历史意义的启发。又如,在传授文化史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加强情感教学,采用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将其作出精彩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与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爱国主义的自豪感。同时也可以结合初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积极举办多种课内外活动,比如国情知识抢答赛、影视评论,历史小报编辑、开展历史报告会、举办演讲赛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精设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富有启迪性、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在初中历史教材之关键处与转折处,甚至引申处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我们要主要问题的提问应该问到“点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问,而是要问的问题要问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了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师生互动、师生共鸣的效果。比如,在传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最可爱的人》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这样向学生提问到:文章中讲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原因和经过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国出兵的原因什么?从上甘岭战役,五次大规模战役等能否归纳出抗美援朝的意义?战斗英雄和的故事经过能否描述下吗?这一连串、有递进关系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到:、等中国人民志愿军,人人敬爱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种环环相扣的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对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了深刻的认识。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8

Teaching Reflections Cau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of

Humanities Scholar's Historical Mind Map

ZHAO Xiaope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feng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Mind Map" applies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can effectively solve multifacete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solve; meet the "teaching one" line of pottery requires educational theory and quality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culture; more important is to remind teachers to focus on strengthening its own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new sciences education learning ability to maintain sufficient choice and analysis capabilities; learn the times, mastery, and use it as the real needs of long-term adherence teaching ideas and concepts.

Key words mind map; junior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苏州市文科状元梁嘉莉的历史复习笔记―思维导图经报社免费推出后,立即成为近千名学弟学妹争抢的宝贝。当年的这个重磅新闻,促使我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1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1)“爱上课,怕记忆”是历史日常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历史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教会学生以史为鉴。但是如果真正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中历史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它丰富的内容,常常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它纷繁的头绪,往往又给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带来记忆上的难度。因此对学生来说,“爱上课,记忆难”已成为初中历史日常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来说,如何及时解决好“只撒网,难收获”这个教学难点,也已成为历史学科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历史学科参加中考,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历史参加中考,学生、家长、学校对历史学科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和要求。根据统计,2014年苏州历史中考包含了28个单元、64个知识点,分布于6册书中,加上相应的图片、表格、地图等,需要复习的内容十分庞杂。同时这两年的历史中考已明确反映出考察基础知识点和归纳分析能力并重的趋势,学生普遍感觉“题目越来越活了”。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够努力吗?不是。从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很想把历史课学好的。调查发现,问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方面:由于初一初二许多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薄弱;进入初三后,又因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校重新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其学习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虽然过程辛苦,付出很多,但收效不大,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零散,知识体系模糊,解题能力不稳定,理解运用能力不足等负面问题。所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对于中考所推崇的“知识与能力并重”理念的完全误读和背道而驰。

(3)新课程强调教学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陶先生告诫我们:“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新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历史教学“应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为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探索指明了方向。特级教师任小艾也说过:“真正高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没有了你,学得就更好!”所以,作为初中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逐步炼就在复杂社会学习生存的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思维导图正是以思维学习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是实现该目标的理想方法之一。

2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1971年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效的思考训练工具。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左脑的逻辑、语言、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象、色彩、空间、想象等各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转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制作非常简单,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等各个领域。

初中历史以时间、事件为主要线索,以编年体通史为编排特色,十分适合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以八上第三单元“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用思维导图可以首先鲜明地突出历史事件的主干(主题):春秋战国的纷争;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该主干的三大分支结构(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及影响;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连接线或符号连接可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3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3.1 理清结构,培养兴趣,提高日常课堂效率

陶先生主张学习要有兴味,认为“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思维导图”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理清新知识结构的有效方法。在导入历史新课时,教师可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用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解内容的基本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讲解阶段,学生就可以不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而是边听边根据思维导图的逐步推进开展思考,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内容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从而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小结部分,教师还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理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在板书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将新课的层级结构进行直观地归纳和总结,形成清晰的新知识构架;甚至可以加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卡通等图案,直观有趣,便于理解,从而最终解决学生平时“爱上课,怕记忆”的教学难题。

3.2 把握全局,掌握规律,指导学生归纳复习,把书读薄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教会学生“把书读薄”的重要手段。“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初中历史的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原理,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内在规律,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链。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时,可把一个事件、一章节、一本书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作为一个节点,然后分级汇聚,连点串线,由线成面,由面成网。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如何提炼概念节点,把握不同章节、单元之间的关系连线和层级结构,从而使知识轻松凸现,历史书越读越薄。如在复习 “资产阶级革命”专题时,涉及到九上第四、六两个单元的内容,可用以下“葡萄串”图(图2)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

图2

3.3 积极参与,适当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陶先生指出“平日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到,也就一无所知”,“知识是要自己像开矿那样去取来,取便是行”。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学会自主学习技能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上,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仅仅是把事先做好的“思维导图”教给学生。应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自主总结等多种活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已积极思考、制作、修改、分析思维导图,教师从中适当点拔,把握总体方向,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以“古今中外的改革”专题复习为例: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为主干脉络尝试去寻找、总结相关知识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对思维导图的修(下转第122页)(上接第99页)改、协商、再设计的往复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成就感,并实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进一步讨论、完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改革的类型、原因、目的、领导力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多方面展开规律性的总结分析和深刻反思,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尽快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图3

4 结语

“文科状元思维导图的热传”促使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开始了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课堂,不但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多种问题,而且符合陶行之“教学合一”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再次提醒我们教师应特别加强平时学识修养的积累,对当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潮流、新方法要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取舍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海纳百川,融会贯通。陶行之先生告诫我们:“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正是我们当今教师真正需要长期坚持一种思想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在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回顾、习题的讲解,在课堂之上主要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都是在倾听,这样的复习课堂的效果比较低。但是随著新课改的介入,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由教师主导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从教师主动解析题目,变成由学生主动解析,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还让学生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样就也达到了复习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应该对其基础知识上进行总结和概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路线的探讨,让学生对以往的学习中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意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在针对历史时序中的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以此让学生对历史的基础更加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复习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过滤,提高学生对课题中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看法,提高对问题探讨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基础能力。

2.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终都要面对中考,而中考的任何一科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与社会也是一样。所以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到复习的课程,达到应有的目的。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断的深化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直接强化的学生的记忆要实用。再者,学生也能够通过复习课堂再次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温习,将原来已经熟知的知识重新进行分析,利用这样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达到能够对相应题型的熟悉。而且复习课堂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量。

3.情感与价值方面

初中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能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与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在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的体会历史事件存在的重要意义,让其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就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够不断的了解人类的发展史,还能够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借鉴处理好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复习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认清现实社会,让历史与社会学科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途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教学观念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新的教学观念应用到其中,以此提高历史与社会故此课堂的教学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都是针对学生的中考而进行的,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很多信息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有了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地位转变成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互动频率,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相应的问题。再者,在新教改的改革内容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主要的复习路线,并在德育的指引下,将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真谛传达给学生。通过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够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上图)。

2.史学观念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就是针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阐述,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史学观念分为三种: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首先文明史观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从人类出现,文明出现开始,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观念,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明的观念不断的变化,出息了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所以在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能够重新的捋顺人们的文明史。第二,全球化史观。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是整个世界在变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不同的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不相干的部分和社会进行了接触和融合,这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全球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历史存在的重要。第三,现代化史观。如今的社会是由历史不断演变而来,所以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生探讨先下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3.过程实施策略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课堂复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首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规划,将专题的内容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图:公开复习课《20世纪的中国革命》。

在20世纪国内正处于革命阶段,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所在本节公开复习课程中,教师利用了能够展现更多细节的导图,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利用练习的方式将事件过程理解的更加的透彻。再者,学生通过图片中教师列举的思维展示,对其中的时间和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和明了解,更加了解历史的真实境况,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够对快速的进行解答。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1.采用多种手段练习,以练促学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练习的力度,并以此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在初中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能够通过课堂的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有层次、覆盖面比较广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里演练,达到对考试题型的熟悉。教师也需要在针对题型解答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进行解题。再者,在复习的课堂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历史的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当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模式性的测试。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古代史的发展里程建立成为简短的导图形式,以此加强学生的导向思维。(如图)

2. 指导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相应的经典题型进行解题,并将相似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减少解题的时间。

在针对历史习题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瓷习题的题型进行辨析,在审题的过程中做到“三定”:即“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这三种定向能够清楚的确定题型的答案的方位、来源、及思路。第二,在针对题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题型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并寻找其信息的关联点,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够让题目更加的清晰好辩,让学生更加容易抓住中心点。第三,在针对历史材料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答题方法,应该做到“四化”,即:提示化、要点化、术语化、序号化。这种“四化”方式的答题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踩中分数要点,提高整体得分情况。

3.建立错题档案总结反思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给予一定的评估[4]。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习题的记录,并建立错题档案,将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正确的解题思路阐述清楚,让学生更加清楚题型的问题所在,避免在日后遇到同样题型的时候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针对学生模式试卷中的错误频率较高的题型进行整理,在复习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以此增加学生的认同度和熟悉度。在针对题型解答完毕之后,为学生留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相应的知识,在消化的过程中牢记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在以后考试的时候学生要是能够需要相同的题型,就能够得心应手。

结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将知识储备进入到自己的大脑,但是也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复习,才能够更加的稳固。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时间,将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而且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复习的内容M行有规律的总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遇到相同题型的时候不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还应该建立错题的档案,将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进行总结,在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对题型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习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新课程下九年级历史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5页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教学策略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籍时,最先看见的便是这本书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能够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主旨,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从层层叠叠的知识点中找到其根源,从目录中找到重点,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未能意识到教材目录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无法将教材目录应用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材目录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材目录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材目录的作用

1.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循着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将初中历史内容分割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且又从中细分了经济、政治、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以及世界史的发展历程,还叙述了几个主要国家的历史。例如,在介绍奴隶社会这一内容时,编者不仅讲解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还介绍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奴隶制状况,为学生描绘出奴隶制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奴隶制的各种形成原因,以及奴隶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2.蕴含教材内容的主旨。

教材目录中还往往包含着该教学内容的主题和意义,避免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学习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明,以及灿烂的文化,学生不仅能通过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了解来拓展历史知识面,更能从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从打破中国的和平宁静,再经历第二次,到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种种列强主义对中国的暴行中认识到华夏子女在艰苦的状态下是怎样顽强反抗的,意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并从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几句话的具体感悟中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起。

3.导读和检索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学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识时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是教材目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1.理解教材目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识点以及众多需要记忆的年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所学知识,更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而教材目录便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将教材目录比作是树干和树枝,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则是树枝上的果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历史目录,为学生在今后使用目录给自己创造便利提供基础。

2.利用教材目录。

学会理解教材目录对于与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难,但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目录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目录,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来掌握历史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历史,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的小细节来丰富目录,从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后,教师能够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根据“统一国家的建立”这句话回忆出中国历史上率先完成统一的国家有哪一些?接着回忆秦朝又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秦王扫六合”具体是指秦王扫除了哪几个国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又继续颁布了哪些措施来维持国家的发展?而“伐无道,诛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是谁来伐?怎么伐?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来到了“大一统的汉朝”,学生只需要跟随目录的指引继续回忆汉朝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顺利完成对该单元的复习,并从对知识的回顾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遗漏和不足。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主要脉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初中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目录的应用,为学生绘出一条贯穿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教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不用再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教材目录来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教会学生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武美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

篇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材目录 教学 策略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籍时,最先看见的便是这本书的目录,从目录中我们能够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主旨,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从层层叠叠的知识点中找到其根源,从目录中找到重点,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还未能意识到教材目录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无法将教材目录应用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材目录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和归纳,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历史教材目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教材目录对于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历史教材目录的作用

1.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历史教材的目录循着一条完整的历史脉络,将初中历史内容分割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并且又从中细分了经济、政治、科技发明等多个方面,以及世界史的发展历程,还叙述了几个主要国家的历史。例如,在介绍奴隶社会这一内容时,编者不仅讲解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还介绍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奴隶制状况,为学生描绘出奴隶制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奴隶制的各种形成原因,以及奴隶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进或阻碍作用。

2.蕴含教材内容的主旨。

教材目录中还往往包含着该教学内容的主题和意义,避免被人们忽视。比如在学习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发明,以及灿烂的文化,学生不仅能通过对中国千年文化的了解来拓展历史知识面,更能从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章时,从打破中国的和平宁静,再经历第二次,到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等种种列强主义对中国的暴行中认识到华夏子女在艰苦的状态下是怎样顽强反抗的,意识到今日中国的和平与独立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并从对“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几句话的具体感悟中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起。

3.导读和检索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学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识时提供方便的检索功能是教材目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1.理解教材目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识点以及众多需要记忆的年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容易混淆所学知识,更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结果。而教材目录便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将教材目录比作是树干和树枝,而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则是树枝上的果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历史目录,为学生在今后使用目录给自己创造便利提供基础。

2.利用教材目录。

学会理解教材目录对于与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难,但教会学生理解教材目录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目录,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教材目录来掌握历史知识,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历史,根据教材内容从具体的小细节来丰富目录,从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比如每当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知识后,教师能够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目录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根据“统一国家的建立”这句话回忆出中国历史上率先完成统一的国家有哪一些?接着回忆秦朝又是怎样完成国家统一的?“秦王扫六合”具体是指秦王扫除了哪几个国家?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又继续颁布了哪些措施来维持国家的发展?而“伐无道,诛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又是谁来伐?怎么伐?顺着这条线索我们来到了“大一统的汉朝”,学生只需要跟随目录的指引继续回忆汉朝在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便能够顺利完成对该单元的复习,并从对知识的回顾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遗漏和不足。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目录是对于教材内容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历史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主要脉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作用。初中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目录的应用,为学生绘出一条贯穿于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教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目录来学习和复习,不用再面对庞大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教材目录来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教会学生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武美丽 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实验中学

篇1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实施国民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感染力,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对初中历史的改革最为新颖和独特。它一改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只对知识的苍白堆积,而变成现在重视史料的编辑,大量形式不同原始文献资料被引用了起来,多种的形式的史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本文将如何选用史料,使用史料等方面,阐述提高课堂感染力。

一、有效的运用好历史材料,

合理选用教材的史料。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适当补充好的史料。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在补充史料的同时,根据历史知识与史料本身特质、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学科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首先,加强研读,加深辨析理解。无论是教材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或是图片史料等,教师都应在备课时读透读懂,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特别是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要指导学生仔细品味,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教师要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涵的意思,指导学生辨析其中哪些内容可信度较高,哪些内容不太可信,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其次,精心设问,指导信息提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呈现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寻找史料中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第三,分析归纳,强化史由证来。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点拨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归纳、概括从史料中获得的认识,最后,结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体现的方法就是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给予学生的是“历史”和“证据”不可分的概念,强化了“史由证来”的意识。

三,注重对对各类史料的正确运用。

1、关于文字史料的学习

挑选出教材中的重要文字史料,每当遇到生僻的字和难理解的典故,要认真讲解。面对材料时要认真分析,为提炼有用的信息和体现课文本质的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还需要在对材料的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文字史料看起来是比较枯燥,但是只要很好的运用起来,发挥效果就会是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

2、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

运用数据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各方面理论知识出发,得到正确和有用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从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有突破。 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学会将这些抽象的数字信息变成更加直观的图和学生们仔细的讲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图表的世界里,熟悉数字的魅力。

其次,数据在书本中常常是静态的,但是当通过图画出来时,将数字变成可以看得符号时,便会变成动态的样式,让同学更好的接受和直接理解。

再次,学生在学习常常觉得数据是个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常常遇到这样问题。这时表格数据便会发挥它的作用,它让数据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了。

其实这几个方面,就突显出了表格数据史料的优点,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会变得不再沉闷,相反而是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就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也会对学习有兴趣,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被拓宽,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图片史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