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4 16:48: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儿科护理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篇1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篇2

教学在对于学生的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选用“少教多学”的方式,避免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时对其进行干扰,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教授的知识与学生摄取的知识量对等,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无法跳出原本的教学框架,只能按照老师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操作。这大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建立与创造力的提升。“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正很好的处理了这种问题,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值得老师们去尝试。

一、“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儿科护理科目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属于外部的影响因素,并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是以学生对于儿科护理科目的学习必须靠自己的主动与积极,同时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做学习的主导者,而非被主导者。学生对于专业的内容是否很好的理解,一是靠其自身的努力,二是老师合理的导引。只有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导引,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的结果。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不是无条理性的学,而是应该确立合理的学习的目标,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只有学习有了计划,才能有动力。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马上就要进行临床的实习,是以更应该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操作能力。护理是一门需要学生拥有极强的耐心与细心的科目,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学习到一些专业以外的东西。3.可以培育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运用的能力。对于儿科护理学的学习,不只是理论上的,还有实践上的,并且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学生要熟记护理的操作流程,并且操作娴熟。老师如果选用“少教多学”的方式就能将对理论的教学部分缩小,侧重到学生实际操作上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二、“少教多学”教学的方式对老师的要求

首先,老师要对“少教多学”的理念有一定的体会,其中的“少教”并非缩小理论教学的部分甚至是免去这部分,而是有目的的教,并且对理论内容进行高度凝练。老师在对学生儿科护理科目的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学,为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同时老师要进行启示性的教学,让学生独立的进行学习,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为自己的学习建立科学的计划。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凝练,对重点的专业知识多加讲解,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同步的学习。

三、“少教多学”的具体方法

1.老师们要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老师们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要明确老师在此过程中真正的定位。老师们要对学生不合理的学习习惯进行一定的指导,同时要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除此之外,老师要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这些都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更加的显著。2.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能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才能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过分依靠老师,而是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自主的实践,才能大大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可以加强自身的创造力,开拓自己的思维,对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对于儿科护理科目的学习中,学生才是整个流程中的主体。是以老师要明白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用“少教多学”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独立的思考,提升其创造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内容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很好的运用。只有学生懂得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达到学生自我专业水平提升的学习目的。

篇3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关键是做好医德的培训,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让教师主要通过言传身教,凭借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可以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教学过程,感受专家的职业素养、得体的仪态举止、温和的语言、周到的服务,以及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2.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教学技能培训关键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岗位培训,从教案、授课技巧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安排公开示范课或教学比武,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年青教师结对,一对一帮扶,提高年青教师的教学技能。

3.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临床医疗的进步,又加上医院专科的不断细分,儿科老师特别是年青教师难以应付复杂的临床问题,这就需要聘请经验丰富、技能操作熟练的实训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儿科护理中难度较大的头皮静脉注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颈静脉、股静脉穿刺等等。

4.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考评

教师培训过程中,按照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规范化的考核,考核内容涉及教学技能、实践操作和人文素养等等,从而掌握教师培训的效果。

二、加大学生的培养力度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明确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教学作为社会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要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对儿童的整体护理,有良好的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儿科护理人才。

2.确立实践教学目标

为培养出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儿科护理专业人才,我们需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二是具有积极的进取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三是具有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常用的操作技能。五是具有较好沟通协调、服务等综合能力。

篇4

本研究选取了医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78名学生开展的小讲课,学制为3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根据学号顺序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教师”进行讲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学生对小讲课的态度等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小讲课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讲课的内容,是儿科护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作为小讲课的内容。在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一共进行3次小讲课内容的安排,讲课的主题为:不同年龄的小儿护理的技巧、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年人的区别、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给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条件,教师指定的讲课内容附有教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化,并在讲课前1周就通知学生。

1.2.2小讲课方法

护理专业儿科教学中开展的小讲课每次课安排3个学时,课堂是学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课选出的主讲教师,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主题讲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对其讲课内容做出补充,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小讲课的效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其讲授结束以后,提出主题范围内的质疑,由讲课的教师来予以回答。教师通过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讲课状态、效果、优缺点、重难点把握情况等进行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讲课学生和其他同学对所讲的内容理解与把握。

1.2.3课后调查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小讲课活动结束之后,就学生对小讲课的作用、体验等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送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讨论

2.1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小讲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儿科护理这门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因此,为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条件。此外学生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小讲课模式做出检验,有效的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讲课模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2小讲课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一个完整的小讲课过程包括动机的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通过安排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前备课、讲课实施、课堂提问等多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小讲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能力[3]。总之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动力,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转换。

篇5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1.2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1.4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1.5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2.1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篇6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儿科护理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向实习生传授儿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等。

1.2研究组实习生

研究组实习生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接触点教学模式,即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天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疾病的一般知识讲解和儿科临床护理技能讲解,然后提出1至2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以书面形式把答案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教材等方式进行查询。得出答案由带教老师进行审批和纠正,以激发实习生的求职热情,增加实习生获得儿科护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果

2.1理论考核

4-8周实习结束后,研究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为优(90-95分)的有37名,理论考核成绩为良(80-89分)的有18名,理论考核成绩为合格(60-79分)的有5名,对照组实习生分别为19名、21名、20名,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调查问卷

最后在实习生实习结束后对120名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生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卫生护理专业用的《儿科护理学》。理论学时数为72个,操作20个学时,我们选择其中的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支气管肺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5个疾病,共20个学时的内容对试验组学生实施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法:即按照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教学,提出目标、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反馈、布置作业等传统步骤完成教学工作。期末考试以理论考试70分和操作考试30分作为评价指标。

1.2.2步骤如下将1班学生分成4组,每10~15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采用PBL教学法的4步实施过程,即:教师课前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对于重点疾病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入案例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并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以及要求。学生阅读和理解案例,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CBL结合PBL的核心是通过课堂讨论实现案例分析。讨论时,教师指定不同的学生根据案例回答每一个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回答问题用5min左右完成。然后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并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化,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在做总结时,应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正确的论点,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对讨论不足之处可以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补充。

1.2.3评价方法两个班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在期末进行儿科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课程结束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发放儿科护理学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CBL结合PBL教学法的接受程度。

2结果

两组期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学生发放教学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共六条,要求学生必须客观地对每条进行选择,发出调查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回收率100%,均符合要求。试验组对教学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多数教师以讲授法、讨论法及演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方法单一,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操作能力较差,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摸索,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1PBL教学法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特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设定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我们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应用此法,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且形象生动的分组讨论,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PBL教学法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在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学生自主讨论始终无法超越其本身的知识限度,因此讨论的重点很难确定和深入;其次,此法打破了以往的基础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少数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很难掌握应有的理论知识;最后,这种方法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且适合小班教学,与我国目前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紧张的现状不相适应,限制了PBL广泛使用,所以在中职卫校的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还应结合CBL教学法。

3.2C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以案例为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儿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6-02

概念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以5岁以内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所以,小二聚积的地方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场所。

1 主要表现

1.1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3]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1.2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5岁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会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

2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飞沫经呼吸道或是被污染的玩具及不清洁的手进行传播。

3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可服用维生素C及清热解毒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5]本病若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

4 护理

4.1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对于患儿,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4.2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内人员不宜过多,避免继发感染。

4.3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勤给患儿洗手,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食物,[4]口腔有糜烂时可以进一些流质食物。

4.4 注意口腔清洁,每次进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2]必要时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5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患儿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1]床铺应平整干燥,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做好臀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抗菌素软膏。

4.6 一般小儿手足口病,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在38.5度或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如小儿利咽解毒颗粒、清开灵口服液、板板蓝根冲剂等口服药物。[5]

4.7 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哭闹不安、全身无力、四肢发凉及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 出院指导

5.1 肠病毒高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5.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含氯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曝晒,室内保持通风。

5.3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

5.4 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

参考文献

[1]母婴健康库 2009.10.8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2]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护理学术研讨会手足口病患儿两种口腔护理处方的疗效观察 2008年5月陈立华、李清华、苏雨霞.

篇9

[关鍵词]中职;情境反思学习;儿科护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5-0166-02

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教育领域涌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反思性实践。反思学习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重复的认识与检验。

对护理专业的中职生来说,儿科护理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一门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提供的信息和课本知识为先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处在被动的位置,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学习缺乏创新性往往会导致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我们尝试将两者结合,在儿科护理学科目的实际教学中利用反思性学习法的特性,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回顾课程内容发现新的观点和信息,通过对自我的反思或者实际案例的反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此外,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设定一些教学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情境的反思来提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将情境反思法应用到教学中,会给具体的教学效果带来怎样影响呢?于是我们就此展开了一次具体的实践研究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实践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的104名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及基础护理学和护理人文课程等专业内容,儿科护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将2015级护理一班的51名学生编为试验组,2015级护理二班的53名学生编为对照组。该年级学生全部为女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23±0.64)岁。两组学生在年龄、学习成绩、基础知识掌握等方面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试验方法

我们以一学期的儿科护理学学习过程作为试验的周期。在试验组开展以一定教学情境为基础的反思学习法教学。所有教学章节对应不变,由同一专业课老师为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授课,只是授课的形式稍作区别。试验组区别于对照组的具体教学过程包括:(1)设计教学情境。在新教学内容授课前,通过集体研讨备课的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情境展示的形式包括视频回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典病例讨论、学生分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积极的思索和探究。(2)课堂反思“三部曲”。即在授课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目的不同的反思。“一部曲”是在开始上课前反思,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资料收集、讨论、整理等,然后反思新知识和已掌握的知识间有什么关联或不同之处。“二部曲”是课程过半时反思,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课程进行过半,老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基本结束,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对授课过程中设置的情境进行反思,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回顾,对新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三部曲”是课程结束后的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顾自己掌握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和这一过程中受到哪些启发等。老师可以通过作业或者让学生记录“课程反思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和掌握应对实际情况时的经验。例如,典型的幼儿临床疾病——幼儿腹泻,老师在授课时,提供了病例资料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现有的基本知识与预习的内容,能提出一些问题,如小儿腹泻原因、小儿腹泻种类等。课程刚过半后,老师利用包括表演在内的临床真实反映,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在课下,老师可以设计专门的“幼儿护理”答疑处,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对不懂的内容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对照组班级的学生,除了课上缺少情景设计与反思“三部曲”之外,其他都依照正常的教学计划于模式正常进行。

1.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用自制问卷针对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发放、回收问卷,共发放了104份问卷,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另外,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通过两方面的对比,综合评价情景反思法在幼儿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检验x2,两个独立样本t和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三、分析讨论

通过两组表格呈现出的实践探究结果,可以直观体现出试验组运用了情境反思学习法进行教学后,学生的各项反馈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这些规律:

首先,情境反思学习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的先导信息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逐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自发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的情况则很少。此次实践,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开展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更大限度地让课堂教学在知识性和趣味性中达到平衡。同时借助视频回顾,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多种课堂组织形态,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和利用。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也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情境反思学习法对学生独立评判思维的增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情境反思学习法的课堂教学更轻松自由,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随着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护理决策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判断和反思推理过程为主的评判性思维也受到积极影响。反思讨论和反思日记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实践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老师不能一味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来寻找,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积极、自主的学习热情给打消下去。而且老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控,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和讨论,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自我学习氛围,更有利于促进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通过这次深入的实践活动,可以直观地看出情境反思学习法,应用到幼儿护理学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与完善,让其更好地被应用到其他医疗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莉,权苑.试析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母婴世界,2015(6). 

篇10

[1]王亚波,胡建儿.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7-132

[2]刘娴.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2,1(5):813-814

[3]张英,牟宗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9):58—59.

[4]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2002:166-167.

[5]陈义柱,闫根兴.湖州市无偿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8)781-782.

[6]宋洪修,献血者体重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68-269.

[7]杨晓芬,赵凤绵.献血前水的摄入可减弱不良反应.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1)

[8]迈克尔.沃德(英).高山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6-28.

[9]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2.

[10]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4-145.

[11]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12]李映兰.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

[13]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66-367.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梁宇,黄双丽.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71-72.

[2]陆秀花,王新宇,潘岩,等.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8(3):97-99.

[3]赵世莉.多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25-127.

[4]李平.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41-142.

[5]王国权,范静,郭庆玲.几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介绍[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80-281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3]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74.

[4]张菊明.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J].天津护理,2005,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