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0: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篇1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个别乡镇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2008年8月河南民权县磷肥厂利用高砷硫铁矿制酸严重污染大沙河水的特大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例子。不仅污染沿河土地,对下游居民饮用水也是一个威胁。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据最新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即使采取了治理措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分散在乡镇、村庄、居民集中区,尽管近年来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三废”污染有所减缓,但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治理,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加之农村生活废水无序排放,各种垃圾随意丢弃等都形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河南省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篇2

对湖泊水污染进行整治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湖泊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主要是针对污染源进行整治。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要利用各方面的能力来对这项工程资金进行筹划,下面对湖泊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具体的治理思路和对策进行逐一的分析和探讨:

一、全球水资源

地球上储存的天然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400万km3 , 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126% ,而且这部分淡水在陆地上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本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全球范围内水消耗量不断上升。目前世界上约15亿人口的聚居地淡水不足。由于水供应不足而在140多个地区曾出现紧张局势;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之争、中东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等。水的危机是本世纪继石油之后的又一危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近100吨污水流入江河。水资源的危机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二、污水来源及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人们对赖以身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近年来湖泊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了,当前湖泊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部分的排放组成的,下面对这两部分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一一分析: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我国的湖泊主要的分布地点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城市的郊区,只有少部分在城市内部,所以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郊区生活污水。由于中国人口数量比较大,所以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有助于降低人们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但由于在农村经济不发达,且现在的污水处理资金又完全是依赖财政拨款,所以也就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也不成熟,而湖泊就成了人们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水域和陆地不同它流动性强会造成污染的快速蔓延,所以对水污染的处理要更加紧迫。相比较来说城市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未来农村应作为生活污水源处理的重点。建议可以采取减少对生活垃圾的制造并将生活垃圾集中排放统一处理。

2.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来自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污水排放,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且自身的经济实力还较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对治理污水排放的实施还很落后,同时又比较靠近湖泊,所以中小企业对湖泊流域造成的水污染相对来说要比大型企业严重。对于工业污染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这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着长远利益的,要鼓励企业放眼未来。

三、资金机制存在问题

在对污水处理的工程中,需要完整的资金链做技术和施工的后备支持。而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假设的投资力度较大,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很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耗能力。小城镇和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逐渐提高,所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巨大。而问题是投资者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收效而非水环境治理,然而由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排污费的征收难度就很多没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看出越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排污费的征收难度就越大,反而污水处理设施对政府补贴就越高。

2.融资出现问题,对于中小企业和一些城镇企业融资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这些地方用于治理水污染治理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比例逐年下调,已经由2001年30%下降到2005年的6%。政府的这一做法已经表明,鼓励企业自身去解决问题,也预示着未来将撤出对企业治理环境的投资,相信企业有这样的能力。

3.生态工程项目的收益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从前景来看生态工程项目所附带的生态景观和一些水产品是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但是当前我国这种经济的收益模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半个世纪以来,人类采取大量生产,无度消费,大量废弃的方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消耗越来越快。地球表面有40%的地区为干旱地区,世界上25%的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到2025年将增加到65%,人类生存发展受到威胁。

五、改善对策

1.对现有的资金进行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资金的安排计划不断做出调整,使有限的资金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应对目前资金短缺的情况并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2.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学习,从学习过程中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利用了多种经济手段,从而取得了长远而稳定的好成绩。所以我们务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资金的筹借力度,使多种经济手段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上。

3.促进企业对工业污染治理实施系统的投资,并鼓励其不断加大力度,同时要在政策上多给予支持,使环境治理工程能够长期稳固的发展。

4.改变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投资结构,使政府的投资侧重点由城市向不发达地区侧重和偏移,这一过渡如果很好的实现则会使资金更高效的利用,整体环境必将得到大的改善。

5.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处理环境污染的资金问题,应该充分利用水产品和自然生态景观来形成长期稳定的经济收效,这样资金就会自觉的流入生态工程的建设中,真正的拓宽了资金的渠道,并能在污水处理的资金方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沿河的工业生产、城区生活用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污染根源,研究治理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重点水污染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个制定再提出方案,同时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及政策,实施关停治理,特别是对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而不正常使用的企业,坚决给予重罚,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可以铺设地下管道,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减少排入河道的污染物。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和工商、国土、经贸等部门联合把关,审核老企业的重新登记,控制老污染源;停止小造纸、小电镀、小冶炼等污染项目的新建审批,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结束语:

要知道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所以保护好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另外本身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当前流域内的各种产业也都无法实现无污染排放,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应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金南,吴悦颖,李云生. 中国重点湖泊水污染防治基本思路[J]. 环境保护, 2009,(21) .

篇3

一、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界定

分析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首先应当明确陆源污染的概念。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涉及控制陆源污染的公约已有不少,例如 1974 年《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1985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的蒙特利尔准则》,但截至目前,国际上对于陆源污染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

参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4条第三款"从陆上来源、从大气层或通过大气层或由于倾倒而放出的有毒、有害或有碍健康的物质,特别是持久不变的物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释义"陆地污染源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各种场所、设施。陆源污染物,是相对海上污染物而言的,是由陆地污染源向海域排放的污染物。 "中关于陆源污染的阐述,笔者认为陆源污染应当是在陆地上产生通过直接或经由河流、大气等间接方式最终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

由于海洋水体具有流动性,经由一国沿海产生的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随着水体的循环很容易污染他国领海,一国内部的陆源污染很可能会演变成他国的海洋灾难,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由此产生。

二、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分析

1609年近代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格老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阐述了"海洋自由"的思想,表明各国都有合理利用海洋的自由,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合理利用的自由"不应当等同于污染的自由,一旦陆源污染损害事实造成,对他国的侵权也就开始了。

每个国家对于本国的领海享有,范围内,各国都有权向自己的领海排放污染物,即享有排污权,但是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一国的陆源污染不但会影响到本国,同时也会对水循环过程中流经的国家产生污染损害。这便对他国造成了一种侵权,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国际法上都无权在使用本国领海时使他国水域蒙受污染损害。也就是说一旦一国在行使排污权的同时,给它国的生态环境、国民正常海上作业或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即可视为排污权行使不当,可以向造成污染的国家提出补偿。这种补偿不仅包括损害赔偿,还应有民法上对侵权行为的其他救济方式,例如停止侵害、排除危险和消除妨害等。

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针对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污染方理应承当治理的责任,但由于陆源污染的排放主体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一国本身都很难确定责任主体,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就更难以确定诉讼主体,这就给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了极大地难度。

三、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对策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虽然相关的国际公约、区域性公约、国内立法已有不少,但是国际公约大都着重加强国际合作,仅针对陆源污染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明确列举的方式设定禁排规范,例如在《防止陆源污染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中,第4条第一款规定,"各缔约国保证消除本公约附件一第一部分所列的陆源物质对海域的污染,并保证严格限制本公约附件一第二部分所列的陆源物质对海域的污染"。

国内立法上则强调各排污单位排污指标,以量化规制,同时辅以经济手段,例如征收排污费用等。以我国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从我国关于治理陆源污染的法律条文中不难看出,针对陆源污染我国主要是以宏观调控为主,且其立法的落脚点放在了严格控制各排污主体排放陆源污染物的数量指标上,针对造成陆源污染的单位以处罚金为主要惩罚措施。这对于一国内部或许是可行的,可是若将这一系列措施应用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上,其执行力度恐怕就大打折扣了。

基于目前对于防治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法律对策的现状,笔者认为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其都将解决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重点放在了"防"上,即通过限制排放达到减少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目的。但是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如何处理,对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怎样补偿,却缺乏相应的措施。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说

第一、确立排污权指标,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国际法上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主体,都享有排污权,想要保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做到零污染排放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当依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实力确立各国享有的向海洋排污的指标,超过指标的数额,可以通过交易买卖的方式向有结余的国家购买,通过这样的经济手段可以督促各国严把陆源排污关,减少不必要的陆源污染物进入海洋。

第二、建立全球陆源污染环境基金。针对各国每年造成的陆源污染,由各国依照本国每年实际排污指标按比例向基金存入一定款项,用于全球每年对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考虑到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想要仅凭一国之力治理所属海域的陆源污染,不仅会对本国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从法律层面来说作为陆源污染的受害国这也是显失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的。建立全球陆源污染环境基金,集合各国的力量,用于治理陆源污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治理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资金流。

从公民角度来说

首先,应当完善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制度。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权,应当承担严格的民事责任,即对污染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事故的,不管当事人有无过错,都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当一国的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不仅对另一国领海水体造成损失,并且对该国居民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实际损害时,法律应当赋予他们追偿的权利,这才不失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其次,国家代位追偿制。考虑到公民相对于国家的弱势地位,以及公民在针对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诉讼中诉讼主体,举证责任的困难,国家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在公民蒙受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举证不能或难以确定诉讼主体的情况下,如果损害事实确定,可以由国家先代为赔偿,再由国家取得追偿权,由国家向造成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当事方追偿。

四、结论

根据联合国、环保组织和我国的相关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全球海域污染的污染物当中,陆源污染物占到50%至90%,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各国除了应该在本国立法下确立完善的防治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机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防污与治理并行,同时建立完善的损害赔偿机制,才是处理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应有之法。

参考文献:

[1]黄徐晶《.防治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2]梁芳《公众参与防治陆源污染的法律制度研究》

篇4

农村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污染源比以前更为广泛,污染速度已经成地毯式迅速起来,所以不得不对其进行研究治理方案。各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甚至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更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应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以次为主展开防污染,治理污染开展排污环保等一系列工作。

1 有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加剧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本城市中的主要生活垃圾在农村中也大量出现[1]。如装饰材料、废旧电器等,农村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备,使得垃圾不能全部分类回收。这些垃圾随意堆放,通过雨水淋溶,使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农村环保投资较少,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比较困难,加之经济实惠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短缺,使得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直接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污染物在水体及其他环境中的直接或间接转换也造成了其他农村环境的污染。这些排放污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附近居住人民的健康问题。另外,部分排放污水直接被农民用来浇灌蔬菜、瓜果、庄稼、这些农作物大量污染并直接损伤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农村人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

1.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增大经济效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家肥、农药和农用塑料,导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化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很多污染物质(如有机类污染物质、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施用后,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污染,另外,残留在农作物中的农药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农用塑料很难降解,农用塑料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土壤的通气性能和水肥传导能力,长期使用会造成粮食减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3 工业生产污染

随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农村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周边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短短几年时间,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受纳污水的恶臭水体,污染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时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严重,也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国家应在环保方面的宣传要做到位,强调要更具体。

1.4 畜禽养殖的污染不可小视

畜禽养殖业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畜禽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2]。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大多缺乏统一合理规划,很多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首先,很多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含有氮、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黑臭水体,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次,畜禽养殖场所会产生氨气、硫化氢和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再次,随意排放的畜禽养殖废物会超过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环境的破坏慢慢会造成粮食减产,污染的农田产出的农作物也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畜禽养殖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等,这些物质随着畜禽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排放也进入到了环境中,长期积累也会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畜禽养殖场所的不合理布局,使得农村很多地区人畜混居,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同时,畜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因此,畜禽养殖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对策

2.1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治理投资

政府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应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治理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3]。要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困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优化各种环境管理制度。更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与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各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力度

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对我国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工业项目的监督检查,严防污染物超标排放;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对破坏农村环境的单位、行为人和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让我们了解农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因此,我们要增加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加大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一旦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不够就很容易松懈,从而纵容了一些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的惰性,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寸步难行。所以,加大处罚力度,奖罚明确也起到重要作用。

2.3 培养污染治理人才,加强宣传教育

人才是强国之本,农村环境治理同样需要人才的参与。培养污染治理人才,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村为单元,以民众为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环保培训,使领导干部真正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3 加强法律意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篇5

畜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它对环境的污染是全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生产结构落后,缺少养殖方式知识,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观念。同时使用落后的配套设施等,造成了家禽排出粪便处理不当,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最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1.1空气污染

畜牧养殖家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各种粪便使空气中充满恶臭气味,污染大气环境。一方面,各种粪便不及时打扫清理,使家禽内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使家禽的体质下降,劳动功能受到削弱。另一方面,这种恶臭主要成分为NH3,氨易引起人类呼吸道的感染,极易患上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除此之外,各种粪便产生的气体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成分,使空气中的CO2和CH4的成分大量增加。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动物缺氧的危害,使动物和人类呼吸困难,生态环境恶化。CH4的产生,使空气中易燃气体增加,使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2水污染

家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磷氮等微量元素,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减少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以及水中鱼虾的大量死亡。被污染的水源流入江河湖海中,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这种水源一旦被使用用来灌溉农田或作为饮用水,会严重危害农田和人类身体健康,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1.3土壤污染

在畜牧养殖中,饲料中大多加入了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会在家禽新陈代谢时排出,一旦排出的粪便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当作肥料加入到农田中,其中的药物会渗透到土壤中,被农田吸收,造成土壤污染。同时,不处理的粪便会排放出氮气,氮气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受酸雨腐蚀,并且土壤也会被酸雨污染,使土壤的肥力下降,不能使用。

1.4生物污染

畜牧养殖业中的家禽卫生情况严峻,极易产生污染病,从而产生各种病菌,诸如禽流感、结核病等,不仅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影响周边环境,传染动植物以及人类,使人类面临生命的威胁。除此之外,粪便污染农作物,一旦被人类食用,可能会出现中毒情况甚至死亡。因此,这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2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2.1做好粪便清理工作,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粪便的不及时清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源出解决问题,使用有机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其次对家禽排出的粪便及时清理,降低粪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粪便中的有害成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之后可以使用化学处理法对家禽的粪便进行彻底的处理,如:高锰酸钾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等。完全处理之后的粪便可以重新循环利用,如当作肥料还田、进行发酵用作沼气或将粪便加工转化为饲料等。这些方法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基础设施

农村大多畜牧养殖设施简陋,使用原始传统的露天饲养法,养殖与清理的方法都不规范,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结构,大量投入资金,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对养殖范围进行限定,缩小家禽的活动空间。如建立禽舍、农舍等。国家增加支持力度,为农村引入科技化机器,并提供专门人员进行指导,使生产结构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3培养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

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养殖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对养殖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培养起他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养殖中可以得到深入贯彻与实践,在养殖与清理过程中严格把关,把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国家还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对该问题法律的制定,对畜牧业环境污染作明确的禁止规定,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同时大力宣扬环保意识,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3结语

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必须对此加强管理力度,不仅要消除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要投入科技转变发展模式,使养殖业健康地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生态养殖。我们要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里.禽畜粪便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N].家畜生态学报,2005,(4).

篇6

0.概述

我国的农业生产事业,相对于过去有了质的飞越,随着经济腾飞,农业生产越来越倾向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在大规模喷洒农业、化肥及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当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对土地、空气、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都产生了影响,对此应从农药、化肥本身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控,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尤其迎从新认识科学化的施肥和喷洒农药技术的重要性,按大自然生态原理与农业技术结合产生有机农产品,科学有效的对农业土地及水资源保护等,这些措施是实施都可以阻止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

1.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虽然没有工业污染带来的危害那么直接,但多种环境状态都遭到了破坏,分别是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下面分为三点进行分析:

(1)土地资源污染,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这样的数据没能一直维持,因为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退耕、沙漠化和灾化的发生让我国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在2008年末时只剩下了约18.3亿亩,所以我国的耕地人均面积并不富裕,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土地的污染愈演愈烈,现代耕种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来帮助农作物的生长,但这样长期使用农化产品的危害就是土壤结构被改变, 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减少, 让本身肥沃土壤的产力每况愈下,然后为了提升产力,再次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如此形成大量恶性循环,最后将导致土地彻底不能继续耕种的后果。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分配在全世界一直处在下游位置,而农耕所用的恰恰又是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就是对未来的下一代最不负责的体现,对于农用水资源的污染,化肥、农药、排污和农膜都榜上有名,化肥的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化肥使用量40.0 t/km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规定的22.5t/km2的上限”[1]这样的用量直接将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会被带进河流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药同样带来的污染同样可怕,由于机械化大面积喷洒,导致农药必须用更大的量才能覆盖到农耕作物上,这样多余的农药会被各种渠道带入到水体河流中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业生产的排污并不是指有毒有害物排放,而是畜牧和家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壳蛋、血水甚至尸体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其造成这些污物与水源溶解发酵变质,让河水变成了死水臭水。再有就是蔬菜大棚的广泛运用,让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蔬菜,但使用后的农膜确实实实在在的白色垃圾,由于其特殊化学构造器不容易降解,不能焚毁都让这种白色垃圾,无法回收结果污染了水资源。

(3)空气资源的污染,空气作物我们每时每刻生存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北方地区大面积雾霾就是空气污染的最有利证据,雾霾虽然不是农业生存污染空气导致的主要原因,但是空气的质量是有众多因素积聚而成的,所以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同时,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应予同样的重视。农业生产里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来自,秸秆的焚烧,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以前靠秸秆生活或者喂牛养羊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电器化所替代,所以导致大量的秸秆被废弃和焚毁,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气体,会随着风向漂浮到空气中,甚至形成了可吸入颗粒物。还有一项污染就是农药的喷洒,刚才我们提到过多的喷洒农药一部分会落到河流里,另一部分就会漂浮于空气中进入云层,如果其中的氮元素堆积过多就会产生温室气体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以上几点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危害到环境的几种主要内容和现状。

2.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来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在“海、路、空”三方面都已经被染指,如果要治疗这种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分为两方面入手

2.1建立法规改变思想

尽快设立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环境污染行为,现状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关污染的防治法案,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义务,这样可以从法律角度对污染人或单位进行约束作用。还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农业生产者较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应当在农村的中小学校里开始普及环境保护常识和知识,还应经常性的的对乡镇尤其是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当下及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这项对策应配合指定相关法律法规一起实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首先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改进方法的学习,从而带动管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者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方式,而且政府还要“疏堵”同时进行,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制定有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2.2改变现有技术

学习先进经验 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脱离原来的“以多靠量”的喷洒模式,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样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可以由政府补贴农户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以保障水体质量。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争取早日走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

3.结语

篇7

(一)分散式和无动力处理技术 

无动力处理技术是当前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技术,它主要将厌氧处理作为核心,将生物滤池作为辅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应用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不需要通过动力来进行驱动,而且也不会涉及到抽水泵等设备和装置的使用,分散式处理技术通过把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埋藏在地下的适当位置,之后再利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处理效率,在埋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表之上还能种植一些绿化植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二)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渗滤处理系统来达到治理目的的,土壤渗滤系统中主要包括慢速渗滤系统和快速渗滤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快速渗滤系统主要负责将污水引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的地区,并在污水渗滤的整个过程,发挥出过滤、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进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慢速渗滤系统则主要发挥出对污水处理流程进行简化的作用。当前,土壤渗滤技术已经被大规模应用于污水治理中。要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活性、通透性等达标,这样才能确保处理效果。一般来说,当渗滤系统运行30天左右,应当对渗滤床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使其渗滤速度保持正常水平。 

(三)稳定塘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地区不均衡的特点,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干旱缺水问题,稳定塘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水资源在干旱地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提高了对该技术的重视度,有关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就为稳定塘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的基础,将该技术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可以发现,高效藻类塘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对于土地面积广阔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稳定塘技术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值得在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湿地环境来发挥出清洁水体、减轻污染的作用,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它能和污水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作用、物理作用,进而实现对水体的净化,而且湿地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具有独特性的系统,其组成结构中主要涉及到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这些组成成分能利用吸附、过滤、吸收、分解等形式来净化污染水体,最终取得最佳的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湿地系统和预处理系统两个部分,其在金属浓度、COD等的处理上能达到三级或二级处理水平。无数的处理实践已经证明,当水体污染程度一般时,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BOD?5的处理效率能达到85%左右的水平,对磷等成分的处理甚至能达到90%以上。 

(五)沼气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厌氧发酵的方式来对动物和人的排泄物进行处理,它不仅能起到净化这些污染物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其转化为可被再次利用的沼气,且发酵之后的沼渣等物质能被用作土地的肥料,将沼气技术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中,能将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进而降低其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一)控制好污染源头 

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污水、垃圾等随意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要治理好农村水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应进一步规范农村牲畜的养殖,建立专门的牲畜粪便处理设施,以免大量的牲畜排泄物进入到水体中,加剧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第二,应构建完善的垃圾收集系统,以免出现垃圾胡乱堆放的现象。第三,应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或沟渠,让污水能有效集中到污水处理场所,以免其随意排放到水中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二)选择最为适宜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模式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户较为分散,且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必须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上考虑到当地的居住特征以及所需花费的成本,尽量采用资金投入较低、容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可采取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在污水排放量较大、污水浓度偏高的楼房区域,可采取动力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以确保出水效果。在人口比较集中、污水浓度偏低的平房区域,可选用低成本的生态处理模式或者厌氧处理模式,包括土地渗透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于污水较为分散、很难汇集到一起的区域,可修建小规模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采用庭院独立式的自然处理模式等。 

(三)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能改善农村周边环境,同时还能在降低水污染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所以,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采用复合肥料,控制好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技术,避免高浓度化学药品的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污染现象的发生。 

结语 

總而言之,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散式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稳定塘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开展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技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并大力提倡生态农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X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78-01

永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临沧市西部,介于北纬23°45′-24°27′,东经99°05′-99°51′之间。东、北与云县、凤庆县及昌宁县毗邻,东南与耿马县隔南汀河相望,西同镇康县山水相依,西北与龙陵、施甸县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霜期短,光、热、水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年降雨量1283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96.1h,太阳辐射总量133.58千卡/cm2,以海拔1500m左右地带为代表,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0.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9℃,无霜期349d。一年四季均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特别是蔬菜生产,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永德县有耕地面积42820hm2,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291hm2以上,产量408510多吨。除县内自产自销外,近销邻县昌宁、施甸、镇康,远销保山、四川、东北,乃至邻国缅甸果敢老街等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内地污染企业不断西移,耕地不断减少,要以较少的耕地获得更多的产出,环境污染特别是蔬菜田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

一、永德县蔬菜田污染现状

永德县蔬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德党、永康、勐底、永甸等地。其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三类。

1.工业污染

永德县工业企业产要有永德松山水泥厂、紫胶厂,永康、永甸、大雪山三大制糖厂企业。其中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且带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是粉尘、烟尘、氟化物以及砷、铅、镉等重金属,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并直接或间接污染蔬菜,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据环保部门监测,永德县年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148.69吨,生活废气5.7万千克;工业烟尘排放量90.21吨,生活烟尘排放量30吨,粉尘排放量67.97吨;年排放废水2064400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含量为:年化学需养量19314600吨,氨、氮排放量10.09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污染呈逐年上升趋势。

2.农业污染

2.1 农药

2013年全县农药年使用量331.15吨(尤其以蔬菜用量较大),平均每hm2使用量为7.73千克。根据监测,农药残留量较大的蔬菜有豆类、瓜类、茄果类、白菜等。从总体看,农药的平均使用量并不高,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施用,使用技术不规范,部分地方污染严重,不仅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还伤害了天敌、污染了蔬菜产品,给人类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2.2化肥

2013年全县化肥使用量(实物量)57582吨,平均每hm2使用量为1344.75千克,其中氮肥21276吨,平均每hm2使用量为496.87千克。同农药一样,永德化肥对蔬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施用和使用技术不规范,使部分地方土壤板结,降低蔬菜产量,同时化肥特别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土壤、水体和蔬菜产品硝酸盐含量增高,污染土壤和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产品会增加人体患癌症的风险。

2.3 地膜

永德县常年地膜覆盖面积7330hm2,年地膜使用量441.45吨,平均每hm260.23千克,且到目前为止未进行有效回收。其中蔬菜地膜覆盖面积在3000hm2以上,年使用地膜135吨,耕层中每hm2地膜残留量可达45千克,蔬菜地膜覆盖区“白色污染”较为恶严重。

3.生活垃圾污染

永德县日产垃圾24吨左右,主要污染城镇郊区(垃圾场附近),而蔬菜田也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有相当一部分垃圾则成为农家肥的沤制原料,随粪肥进入菜地,对菜田造成直接污染,另一部分则通过污染水体和土壤间接对蔬菜造成污染。

二、永德县蔬菜田污染存在问题

1.缺乏环保意识

近20年来,城市建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工业污染向农村的排放、扩散,大量未经处理的排放物给土地造成了极大污染。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直接引用污水灌溉农田,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一方面污水直接污染作物、蔬菜,另一方面也使菜田生态系统更趋脆弱,导致病虫种类增多,发生和危害加重。同时由于耕地不断减少,产出压力增大,加之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使用量成倍增加,农业污染逐年加重。

2.菜农综合素质偏低

永德县没有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分散性的生产、经营使技术指导难度加大,菜农生产技术难以得到较快提升。菜农种菜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少部分地方还存在违规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灌溉的情况,成为发展高产优质蔬菜的重要限制因子。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永德县现今还没有对蔬菜的生产、管理、销售、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的规定,而国家、省、市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差,缺乏相关的农产品市场监管运行机制,导致部分“毒菜”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

4.技术培训不到位

技术培训是最新科技成果能否得到推广的关键。由于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较少,且主要精力仍放在夺取高产上,技术培训不到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蔬菜生产技术未得到及时普及。

三、永德县蔬菜田污染治理对策

1.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保护和治理环境的自觉性。加强环境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减轻环境压力。

2.开展工业和城镇生活垃圾治理

一是加大对排污企业整改力度,凡排污不达标企业,坚决“关停并转(迁)”,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实行永久性关停。二是抓住临沧市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战略机遇,逐步建立完善全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使绝大多数生活垃圾均实现无害化处理。三是建立健全全县污水处理及其配套工程,不断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四是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增效。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共赢的目的。五是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力度,所产垃圾做到日产、日运、日清,减少污染,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的整洁。

3.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篇9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村民居住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性污染严重,成为了制约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我国有将近7亿人口在农村,在资源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在我国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减少碳排放量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环保,就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会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也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农村环境现状,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1.当前农村环境现状

1.1 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较传统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化肥、农药的施用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成为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的首选途径。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超过达4000万吨和10O万吨。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可以较明显地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但是随着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利用率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的农药由于吸收率低都残留到了农作物株体或是土壤、空气、水体中,很难降解,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随着食物链会对动物和人体造成危害;近50%的化肥不能被土壤吸收,会造成农田的土壤污染和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农膜多为聚乙烯成分组成,寿命短、易损坏、降解难,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此外,每年的秋收季节,农民习惯性地将收获之后的秸秆付之一炬,秸秆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炭黑等颗粒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

1.2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很多农民搞起了畜禽养殖,据统计,我国每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5亿吨。由于缺乏处理设施,畜禽粪便一般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农村畜禽便随处可见,气温高时发出恶臭,刺鼻难闻,极易滋生蚊蝇,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地威胁,造成人、畜传染病;下雨天气时,粪便受雨水冲刷,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影响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氮、磷含量高,还会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危害农田生态环境。

1.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商品大量进入到了农村市场,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快速出现,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随意倾倒在道路两旁、水塘沟渠等地方,这些垃圾多难分解,危害周期长,大风一吹就漫天飞舞,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活污水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水进入水体中,严重影响水质,使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1.4 乡镇企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为农村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乡镇企业的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耗高、重污染,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造成周围地区土壤严重酸、碱化,农产品减产,以及大气污染,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加强领导,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的力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抓手,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计划,从而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乡镇干部的环保教育,落实管理责任,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农村工业企业由原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集约型经济方式。

2.2 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村环保工作意识

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开展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的根本前提。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环保传播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3 依托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土壤的特性、作物的需肥规律,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鼓励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普及、推广平衡施肥、测土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确保农产品安全;科学指导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研制养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气化工程、秸秆发电工程等,实现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2.4 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要积极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并形成规范化的垃圾管理和收集处理体系,配备垃圾收集设施、清运工具,实行定点集中收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同时要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目前许多家庭都会对住宅进行精心的装饰装修,然而人们在享受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遭受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侵扰。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控制室内环境污染。

室内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有多种,装饰装修造成的大体有苯、TVOC、氨、甲醛、放射性和氡气,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有害物质只要是来源于装饰或装修材料,那我们要想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预防,从源头上控制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室内环境污染源种类

1、甲醛

甲醛是国际上公认的潜在致癌物, 在室内释放期长达3~15a, 特别是在装修一两年内, 可引起室内超标。当室内空气中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引起咽喉不适或头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室内空气中达到30mg/m3可当时导致死亡。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最终导致免疫功能异常, 肝损伤、 肺损伤及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影响、而且还能使胎儿畸形。 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2、氡

氡(radon)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惰性气体。氡气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会被人体吸入体内,在体内形成照射。氡的12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规范中规定,I类民用建筑室内限值定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限值是400Bq/m3。

氡的分布很广,它存在于家家户户的房间里。据检测,美国几乎十五分之一的家庭氡含量较高。调查结果表明,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岩石中,可以发现高含量的氡。这些氡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和大气层。

(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

(3)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含量,几乎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一旦进入室内,就会在室内大量的积聚。

(4)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只有水和天然气的含量比较高时才会有危害。

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指饱和蒸气压>70.91Pa或沸点9℃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烃、脂肪烃、卤代烃和含氧烃等。TVOC是一种人体神经对非特异性刺激的一种量化指标。从广义上说,室内任何液体或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自然挥发出来的有机化合物都属于TVOC,T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新的种类不断被合成出来。TVOC中除醛类以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等,主要都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中规定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限值I类民用建筑工程为0.5mg/m3,I类民用建筑工程为0.6mg/m3。

室内空气中TVOC含量的大小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室内换气次数(即室内空气流量)。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TVOC散发的力度。

二、针对TVOC普遍检测方法

1、原理

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保留在吸附管中,通过热解析装置加热吸附管得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解吸气体,将其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仪器及设备

(1)采样器―流量稳定,流量范围0.1~0.5I /min;

(2)热解析装置―― 兰化所热解析炉TJ一618;

(3)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20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毛细管柱―― 兰化所1urn×0.32mm×50m石英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操作条件为程序升温5O℃~25O℃,初始温度为5O℃,保持10min,升温速率5℃/rain至250oC,保持2min;

(5)Tenax―TA吸附管――内装200mg粒径为0.18~O.25mmTenax-TA吸附剂的玻璃管;

(6)标准品――苯、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标准溶液。

3、测试方法

在采样地点打开吸附管,与空气采样器人气口垂直连接,调节流量0.1~0.41/rain的范围。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集1~5L气体,记录采样时间、流量、大气压、温度,做好标记,尽快分析。用热解吸气相色谱仪分析0.05、0.1、0.5、1.0、2.0mg/mI 一系列的标准溶液,以各组分的含量(u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分别计算回归方程。对样品吸附管,以标准系列相同的分析方法分析。

三、热解吸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的改进

1、仪器设备的改进

针对上述方法多次经人工测量不精确的问题,在经过选取几家国内知名的色谱仪厂家的仪器做了大量的试验之后,对原有的气相色谱仪和热解吸仪进行设备改造。选取上海科创的HL800型二次热解吸仪和GC900气相色谱仪,其直接进样系统,采用吸附管不移动,移动的是热解吸装置,即把吸附管固定在一个通往色谱仪气化室的管路上,解吸时迅速将热解吸装置上推套住吸附管,以六通阀控制解吸样品的气流方向,最后载气将吸附管中解吸出来的气体样品直接送进气相色谱仪的毛细柱进行分析,避免手工进样方式产生的样品流失而导致常常检测不到污染物、谱图峰值很小的情况,使检测的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而且样品没有被稀释,检测的灵敏度就比手工迸样方法提高了百倍。

2、检测方法的优化

采用分离性能较好的SE一30 50nHnx0.53mm×(1~5)um大口径毛细柱,用不分流进样。由于这种方式进样保证所有的样品都进入了毛细柱,非常适用于痕量分析及复杂组分的分析,经上百次的试验证明其有很好的定量精度和准确度。在试验中还总结出:由于没有分流系统,进样后没有对气化室进行大量载气吹扫,为减少初始谱带的扩展,载气一般应采用10~25mL/min的高流速:大口径毛细柱不可插入气化室太深,避免柱头与气化室形成的死角成为分析时鬼峰的根源。

四、室内环境治理方法

1、加强通风换气。

当通过检测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时,应采用通风换气的措施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来稀释空气污染物,既方便,又经济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大量的检测表明: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的大量污染物迅速下降。

试验表明室内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周期相对较长,其释放量和时间呈抛物线状,新房装修结束后不要急于入住,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室内有害物的排放。

2、吸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