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1: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

篇1

近几年来,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工程的质监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监理在保证优良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监理工作,强化质量管理,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1.1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公路工程监理过程中,除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按照监理工程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理外,监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存在于各种书籍、文件、电脑等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如监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性文件、设计规范、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监理规范、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隐性知识,是存于人大脑中的经验、直觉,反映的是能力和素质,是从长期的工程监理实践和观察中逐渐得到的,它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直接输人到记载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监理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是蕴藏在各监理工程师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监理技术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而且降低监理企业的施工监控质量。

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提高监理企业的效率。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由彼得·德鲁克提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把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率。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信息加以文档化、分类、传递和再利用。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效率取决于如何把组织所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和综合,以供监理人员进行决策。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资产,他们就可以根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质控制效率。.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监理企业构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监理企业的所有监理都将受益。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绒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知识管理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知识管理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它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1.3知识管理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知识管理:

(1)转变“知识就是权力和价值的体现”观念,在监理企业内树立起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理念。

(2)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团队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以便使组织更适合员工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适合监理的团队工作。

(3)设立首席知识管理主管,统揽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其任务就是要管理知识的获取、创造和应用。

(4)实施基于Inet nr etI/ ntrante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化平台上,监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毫无障碍地进行知识的获取、交流,知识的自我评测,向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各项建议、改革方案。

篇2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公路工程的质监理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监理在保证优良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搞好监理工作,强化质量管理,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1.1工程监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在公路工程监理过程中,除了要求监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严格按照监理工程规范的要求实施监理外,监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存在于各种书籍、文件、电脑等各种媒体的记载之中,如监理所需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性文件、设计规范、施工合同及监理合同、监理规范、施工与验收规范等。隐性知识,是存于人大脑中的经验、直觉,反映的是能力和素质,是从长期的工程监理实践和观察中逐渐得到的,它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直接输人到记载煤体中,属于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监理工程师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知识,是蕴藏在各监理工程师中的经验、感觉、洞察力、诀窍、方法等,存放在他们的脑子里,如果这些人员离职或调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监理技术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知识,就会重新积累,不仅成本费非常高,而且降低监理企业的施工监控质量。

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提高监理企业的效率。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由彼得·德鲁克提出,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把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组织的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生产率。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组织信息加以文档化、分类、传递和再利用。公路工程监理项目的质量控制效率取决于如何把组织所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和综合,以供监理人员进行决策。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资产,他们就可以根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质控制效率。.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为监理企业构筑知识管理平台提供了可能。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为手段,以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监理企业的所有监理都将受益。

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知识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绒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知识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知识管理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知识管理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它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促进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5)实施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1.3知识管理的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监理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知识管理:

(1)转变“知识就是权力和价值的体现”观念,在监理企业内树立起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理念。

(2)建立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团队型组织结构,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以便使组织更适合员工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适合监理的团队工作。

(3)设立首席知识管理主管,统揽监理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其任务就是要管理知识的获取、创造和应用。

(4)实施基于Inet nr etI/ ntrante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化平台上,监理人员可以非常轻松、毫无障碍地进行知识的获取、交流,知识的自我评测,向企业提供有助于创新的各项建议、改革方案。

篇3

成本预警管理实际上属于企业危机管理范畴。它将危机管理理念引入成本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成本的监控和预警,达到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弥补煤炭企业现有成本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的不足,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企业的成本浪费问题。关于企业危机预警,国外学者R.Heath认为,企业危机预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监测手段,对每个细小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洞察,并给其系统负责人发出信号的过程。[1]Benzing Cythia指出,企业危机预警是在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判断、报警的过程。[2]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佘廉教授认为企业通过建立系统而且规范化的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地防止危机出现。虽然对企业危机预警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关于企业成本危机预警管理,相关研究成果还较少。尤其是对煤炭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安全生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煤炭企业成本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的成本临界点,并通过分阶段目标的控制,最终达到有效控制煤炭企业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3]

结合危机管理的理念,受PDCA循环理论的启发,笔者将煤炭企业中的成本浪费、超支等问题视为一种危机,建立以PDCA循环为主线的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体系,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成本预警管理工作中,结合煤炭企业现行的目标成本管理法,实现新建系统与现有成本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以达到事前控制成本的效果。

一、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的原理分析

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是对成本事前控制管理的具体实现,是控制煤炭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是煤炭企业提升利润空间,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笔者认为,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主要应实现监测机制、评价机制、报警机制、应急预案和矫正机制五大功能机制,通过这五大功能的紧密结合和反馈循环,实现对成本危机的预测和预警,其运行原理和衔接过程如图1所示。

(一)成本监测机制。成本监测机制是对煤炭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和监控的一种机制,所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监测机制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各类成本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和检查,实时监控成本的波动情况,为成本预警提供信息支持。监测机制融合了PDCA理论中计划(Plan)和执行(Do)两个阶段,也是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系统需要实现的基础功能。

(二)成本评价机制。成本评价机制是根据煤炭企业成本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成本信息进行分析、诊断和评价,与PDCA理论中的检测(Check)环节相融合。如果当前成本远离预警的临界状态,则表明成本波动正常,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成本波动异常,通过分析评价,判断指标值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临界状态。同时,成本评价机制还应具有预测功能,即根据历史成本数据预测未来某一时间的成本。

(三)成本报警机制。成本报警机制是整个成本预警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对成本运行状态评判结果的反应。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活动中,某些成本风险因素出现偏差可能导致成本状态的波动,预警就是通过预先设置的预警区间识别这种偏差不能加以量化和评价,在第一时间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态势,提前发出警告。通过对警兆的分析,成本风险已经触及警戒线达到警戒范围,成本预警系统就要立即报警。在报警之前系统需要确定警度,根据警情的严重程度,本文将成本预警从高到低分为一级警报、二级警报和三级警报,这三级警报分别代表不同的警情严重程度。通过报警机制,成本预警系统将警情传达到位,引起相关负责人员足够的重视。

(四)应急预案机制。应急预案机制是为了保证企业在发生成本危机时,及时进行处理和消除危机的一种机制,与PDCA循环阶段中的行动(Action)环节相互对应。企业为不同的预警水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记录本公司成本警报的处理过程和评价结果,提供煤炭企业成本警报事件的基本对策,避免事件的重复发生,提高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的效果,对公司经营者控制成本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五)矫正机制。矫正机制是对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体系中的成本风险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对成本执行过程或者成本预算方案的合理调整,这也是PDCA中循环反馈、螺旋上升的一种体现。矫正机制使得成本管理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和总结,同时,信息反馈是成本预警活动的桥梁,通过信息反馈实现成本预警活动的动态循环和闭环管理,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成本控制状态和成本风险的处理结果,以保证成本预警活动的完备性和动态适应性,保证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的把控力度和知悉程度。

二、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系统的框架

为了实现前文提出的成本预警的五大功能机制,构建的成本预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三大模块、五个步骤和八项内容。

(一)信息监测模块。信息监测模块主要进行成本预算的分解和实际成本的采集两项内容(如表1所示),目的是实现成本预警管理的成本监测机制。

1.成本预算的分解。成本预算的分解是成本预警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具重要性的一步,因为成本预算分解的精确性直接决定着预警的准确性,成本预算的分解应根据历史成本发生情况,将全年的成本预算按照一定的比重进行详细分解到每月。分解完之后将每月的数值由相关负责人一次性录入到系统中,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另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实际成本的采录。实际成本是成本监测的主要对象,也是成本风险数据的主要来源,其录入周期为1周。

3.数据采录要求。对录入成本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应进行甄别和筛选,主要做到:(1)数据口径统一;(2)数据格式统一;(3)数据单位统一;(4)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二)预警处理模块。预警分析处理模块主要实现成本评价和成本报警两项功能,是预警管理体系的核心。成本评价所需的指标体系和预警范围的界定将在后文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这里主要对成本预警的预警级别进行设计。

1.警度确定。本文将成本风险状况划分为正常、Ⅲ级预警、Ⅱ级预警、Ⅰ级预警4种级别,如表2所示。这四种级别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成本风险状况,Ⅲ级预警称为黄色预警,表示成本风险已经靠近或处于临界状态,成本风险上升迅速;Ⅱ级预警称为橙色预警,表示成本已经到了临界状态,对预算成本的实现已经造成了威胁;Ⅰ级预警又称红色预警,是成本预警系统中最高级别的预警,表示成本已经超过临界状态,成本即将失控或已经超支。

2.报警信号释放。成本报警是系统感知到成本危机并确认预警级别之后发出警报的步骤,是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及时的报警信号,预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了预警信号的及时性和可达性,本系统将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系统弹出窗口三种不同的介质同步进行预警信号的,同时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警报信息将会发送给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报警信息的内容包括警度、警源、警情和应急预案的级别,以及处理本次警情的负责人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三)解决对策模块。解决对策模块实现了成本预警管理的应急预案机制和矫正机制,包括应急预案的建立、成本危机的调节处理和信息的总结反馈三方面的内容。应急预案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根据不同警度的警报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是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应急预案之后,可以在警情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溯成本危机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调整。直到警情彻底排除之后,结束警报,并将成本报警的发生原因、处理结果、造成损失等一系列内容形成详细的报告,反馈给企业高层领导,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

三、煤炭企业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建立。根据对煤炭企业的实地调研,成本预警指标主要选取人工成本指标、运营成本指标、环境成本指标和管理成本指标四个方面进行反映,具体如下。

1.人工成本指标(B1)。人工成本指标反映了煤炭企业成本在员工方面的支出情况,主要包括工资指数和退休经费指数,分别通过企业提供的应付职工薪酬和离退休经费进行具体计算。

2.运营成本指标(B2)。运营成本指标反映了煤炭企业为保持正常运营的成本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材料费用指数、电力费用指数、修理费用指数和租赁费用指数四个方面,分别通过材料费、电力费、修理费、租赁费进行计算衡量。

3.环境成本指标(B3)。环境成本指标反映了煤炭企业为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而发生的成本情况,包括安全生产费用指数和试验检验费用指数两个方面,分别通过安全生产费和试验检验费进行计算。

4.管理成本指标(B4)。管理成本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用指数、折旧费用指数和其他费用指数,分别用财务费用、折旧费用和其他费用进行计算。

(二)指标含义及数量关系。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层和数据层,指标层是用以衡量成本状况的风险指标,即警兆。数据层是用以考量风险指标的基础数据,即警源。成本预警指标A是反映整个企业成本风险状况的综合指标,也是风险预警系统中衡量的核心指标。成本预警指标A通过人工成本指标(B1)、运营成本指标(B2)、环境成本指标(B3)和管理成本指标(B4)四个方面进行反应。两层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式(1)、(2)所示,其中Bi表示四个一级指标的值,?棕i、?棕ij表示各个指标的权重,这些权重将在下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

A=■?棕iBi(1)

Bi=■?棕ijCj(2)

数据层提供的数据包括成本的实际发生数据和企业的目标成本数据,运用这些数据首先对成本风险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进行赋值计算。为预警准确性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风险指标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如公式(3)所示。

Ci=1+■, i∈[1,11](3)

通过式(3)的计算将企业的原始成本数据无量纲化为具体的指标,其具体含义以财务费用指数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公式(2),

财务费用指数=1+

当实际发生财务用为0时,财务费用为0;当实际发生财务费用达到财务费用目标值时,财务费用指数为1;当实际发生财务费用超过财务费用目标值时,财务费用指数大于1。财务费用指数的值越大,表明实际产生的成本费用越接近于目标值,大于1则表明财务费用已经超标。其他指标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表示意义相同,不再赘述。最终系统将根据二级指标的情况计算出成本预警指标A的值。

(三)预警区间的界定。成本预警系统通过判断A值所处的区间选择是否报警,若报警,预警界别是多少。在对煤炭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相关专家的讨论结果,设置成本预警指标A的预警区间如表3所示。

当成本预警指标01时,表明成本已经超过目标成本值,需要企业管理者予以特别关注和处理。[4]

四、煤炭企业成本预警管理系统的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所构建的成本预警管理系统和指标体系,下面以某煤炭企业P的实际数据为样本进行模拟预警分析,以验证成本预警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受制于数据获取难度,本文将以月为周期进行模拟验证(而非前文所提出的以周为周期)。[5]调研所获取的P企业2012年1―12月实际发生成本和目标成本如表4和表5所示。

根据表4和表5提供的成本数据和本文设计的成本预警系统,对2012年的成本模拟预警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模拟测算结果,红色警报6次、橙色警报1次、黄色警报2次。

其中6次红色预警成本预警指标A全部超过1,即实际发生成本超过了目标成本,4月份的情况尤其严重,成本预警指标达到1.76,这表明实际发生成本已经超过目标成本76%,说明煤炭企业P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分析和调整。按照成本预警系统的提示,快速启动红色预警应急预案,按照预先设置的流程进行快速处理。同时,从预警结果我们看到,在2012年煤炭企业P12次预警分析中,红色警报达到6次,占预警总数的66.7%,这一结果与前期调研所得成本超支的概率为70%基本一致,说明成本预警系统很好地模拟了现实情况,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也间接说明了煤炭企业P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加强目标成本合理性和实际成本控制两方面加以改善。

篇4

[分类号]F270

1 引言

在工程咨询行业越来越国际化的情况下,实施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工程咨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致胜必需的策略。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被调查对象(被调查的主要是建筑工程咨询企业)认为知识管理会带来对组织有益的新技术和过程。另有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工程咨询企业中有40%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知识管理战略,有41%的组织计划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学术界也非常关注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很多学者研究的知识多基于工程项目中的显性知识,缺乏对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体系的梳理;知识的获取与再应用脱离了员工日常的工作,员工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进行知识寻找;在研究工程咨询知识流程时片面地注重某一个知识活动,比如知识获取或知识创新。将知识流程各个活动进行割裂。总的来说,工程咨询领域的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还缺乏完整统一的指导框架。

本文拟在分析工程咨询行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2 工程咨询企业的行业特征

工程咨询是指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集中工程专家的个人智慧和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以及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的一种智力服务。工程咨询企业呈现出如下特征:①咨询工作牵涉面广,咨询知识具有密集型、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各项工程中的决策与建议、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往往必须整合各种专业知识才能得以解决;②以项目流程为导向,组织其他业务流程为目的提供知识支持;③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的合作;④咨询服务需通过应用现有知识并进行创新,从而最终实现知识商品化;⑤工程咨询产品产销直接见面,需要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咨询过程需要与客户不断进行交涉,获取客户需求相关知识;⑥工程咨询过程呈现非线性、反馈性和相关性等特点,项目前一个阶段产生的知识是后续阶段的基础,项目后续阶段产生问题时常需反馈到前面的环节。

3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策略

在综合其他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以上论述,本文从4个方面描述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

3.1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具有密集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特征,要让员工在日常业务过程中轻松地知道知识位于何方,何时、何地为谁所用,就不能单单给出组织的知识清单,而必须告知知识使用的情境。同时,知识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在于知识服务于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为知识提供了情境。本文提出的知识体系是指基于业务流程所配置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包括知识层次、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见图1),而基于核心业务流程所配置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知识体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避免片面研究显性或隐性知识的不足,同时围绕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配置,将知识管理融入日常业务,减少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1.1 核心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知识的应用对象,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工程咨询企业的业务流程中有些是企业常规的流程,比如财务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等,有些是企业所特有的业务流程。工程咨询流程则是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工程咨询流程是与工程咨询活动直接相关的一系列咨询活动,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4个步骤。

3.1.2 知识层次 工程咨询企业适应于团队工作,同时又需要个人知识的有力支持,咨询方案的制定依赖于个人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合作。知识存在于从个人到团队到组织等不同的层次之中(见表1)。另外,额外的组织团队,比如专家委员会对工程咨询活动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及时解决咨询项目中的疑难,对项目进行审核与监控。又由于工程咨询企业的产品是直接面向客户的,客户知识这类跨组织的知识对咨询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3.1.3 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是在一系列业务流程活动中使用的具体知识和知识类型,与知识本身相关。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的应用类型及其描述总结见表1。既然工程咨询流程是核心流程,那么咨询流程活动中使用和产生的知识便是核心知识内容,同时,作为以工程咨询项目为导向的企业,其他业务流程的知识对核心业务活动起到了支持作用,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

3.1.4 知识结构 知识能够显性化和结构化的程度不同导致其表现方式的不一致。本文使用两个维度来表示知识的结构,一个是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另一个是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包括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三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结构集中于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半结构化的隐性知识、非结构化的显性知识三个区域(见图2)。

3.2 知识流程的确定

要深入知识管理的实施,必须将知识管理各个阶段的活动视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工程咨询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明显不足在于片面探讨知识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方面。工程咨询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主要由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转移组成。基于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创新的本质,本文将Nonaka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型与其知识管理活动相结合,提出工程咨询企业知识流程模型(见图3),使用知识外化和知识内化将知识管理流程进行划分,以表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转化的过程,这样既综合考虑了工程咨询知识管理活动的每一方面,同时也整合了各个知识活动之间的关系。

工程咨询是以项目为引导,基于团队合作而进行的。组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隐性知识的获取通过个人、团队、组织或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是一个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社会化过程;显性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已经被固化的知识,比如项目知识库、案例库等通过检索和知识筛选等步骤寻找到有效信息,这是一个显性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知识获取,个人项目经验得以增长,知识发生增值。

将获取到的隐性和显性知识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同时产生新的知识;捕获新产生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以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

织,存入数据库,以便后续项目或其他工程项目使用。隐性知识的捕获与存储是知识外化的过程,而显性知识的捕获与组织可视为知识整合化的过程,存储后的知识为下一次知识流程循环做好准备。

3.3 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

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配置,知识流程与核心知识体系的集成则是围绕着核心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与知识活动的配置(见图4),是对知识的静态和动态属性的集成。事实上知识能够成为组织核心资产,并且进行自我增值,是得益于其静态和动态双重属性的相互结合。本文认为工程咨询从问题的定义到问题的分析再到问题的解决与固化都分别对应着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而咨询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流程循环过程。这样的考虑不仅符合工程咨询知识流程的实际运行,也避免将知识流程的各个部分随着业务环节的不同而隔离的现象。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对此部分内容再作阐述。

3.4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法

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这里本文仅考虑企业知识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工程咨询企业需视其规模和部门的分布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知识库。而知识管理系统缺乏智能性会导致员工因寻找知识而浪费时间,由于某些隐性知识本身不能结构化的特点以及工程咨询企业知识交流频繁的特性,应该适当考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系统的智能性的实现可以借助Agent技术。

4 案例分析――以JS电力设计院为例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Js电力设计院)为国家甲级电力勘测设计院,其主要经营业务包括:电力系统规划、火力发电、送变电、通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及岩土工程、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技术和管理咨询业务。Js电力设计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以科技开发和知识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咨询设计企业,知识和知识资产是该设计院的核心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4.1 JS电力设计院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

Js电力设计院是一个以工程设计为主的咨询企业,工程设计流程是其核心业务流程。工程设计问题的定义阶段包括对客户需求的确认,这一阶段需要的知识层次主要是整个组织内部的相关部门,包括经营计划部、事业部,此外需要与客户进行不断的交涉,以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和时间等的需求知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阶段包括工程设计策划、工程设计输入、方案的确定和成品的输出,其中方案的确定包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知识层次集中于由项目经理、主设、设计人员组成的团队,当然也需要勘测部门等其他部门的协助;问题的总结阶段包括出版交付、设计确认、设计更改和后续的跟踪,涉及到的知识层水平主要是项目团队,同时还需要专家、政府部门等额外的知识层次的知识。围绕着业务流程展开的知识内容、知识层次的配置如图5所示,知识结构分布如图6所示:

4.2 核心知识体系与核心知识流程的集成

图7给出了Js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流程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图。工程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包括知识获取、应用、生产、存储、转移、外化和内化的过程。如问题的定义阶段的主要业务活动是获取客户的需求,为了完成这个业务活动首先要进行知识获取。一方面通过经营计划部、事业部、项目经理之间的协作以及与客户的交流获取隐性知识,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社会化;另一面通过对存储媒介中知识的筛选和检索寻找有效信息,比如客户的网站,顾客的委托书、项目相关规定和标准文档、以前类似的项目库以及设计院的相关手册,进行显性知识共享与知识内化;将获取到的知识应用到客户需求界定的活动中,产生客户对项目的需求;对客户需求、在知识社会化过程中及内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进行捕获并组织成合同并保存,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策划提供依据。这是一个知识外化和整合化的过程。由于篇幅限制,对于其他阶段的核心知识体系与知识流程的集成不再赘述。

4.3 技术问题

Js电力设计院的组织系统采用事业部门型和职能部门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因此Js设计院须采用分布式知识库,这样才能快速、便捷地进行知识获取与共享,同时需考虑系统的智能性,比如自动向员工推送和保存知识等。

篇5

中图分类号:TM769

1 J2EE、SOA与WEB技术的概念

1.1 J2EE的概念

J2EE指的是一系列的技术规则和方向,各种组件由服务架构与技术层次共同组合而成,并且由相同的规范构成,这有利于它在不同的开发环境中相互兼容,摆脱了企业以前后台无法相互联系、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企业与企业之间无法有效沟通的困境。并且J2EE的开发比较方便,具有可伸缩性,比较灵活与稳定。

1.2 SOA的概念

SOA的全称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它的本质模型也是一个组件,它可以利用不同的协议于端口把不同的应用功能相互连接起来,并且端口使用的是同一种编程语言,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应用程序中通用,实现操作系统的应用。

1.3 Web技术的概念

Web服务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实现不同服务间的互通,并且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而SOA技术与Web技术相辅相成,前者给后者提供了应用框架,后者主要负责技术的实现。它像用户提供某种功能的服务,让用户在访问时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并且拥有高度的集成性。

2 研究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设计

2.1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要求

想要建立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围绕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一套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并且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有效率[1],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可靠性。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登录的用户过多,会导致系统的崩溃,所以构建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拥有可靠性,可以在大量的访问量面前做到应对自如,并且能够准确处理数据与传输数据。

(2)可维护性。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必须容易更新,因为餐饮业的发展迅速,一个时间段的产物不足以满足后续的发展,所以企业的管理时刻需要更新,在对管理系统进行扩充时不需要将所有程序完全替换,而只需要在原来的应用上添加需要的新应用即可,这样使更新更加方便快捷。

(3)简单易用。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简单易用,功能齐全,用户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因为操作复杂而产生的错误,从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可靠性。

(4)安全保密。企业管理中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证,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系统的安全保密性需要得到保障,防止数据泄露,就要做好数据库访问以及高层应用的安全保障。

2.2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模块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需要以下管理模块:

(1)供应链管理模块

供应链指的是采购、销售、库存、品质等管理,可以通过各个过程中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来提升预判的准确性。

(2)财务会计管理模块

财务会计管理模块指的是帐目、财务报表,预算等数据。并且可以保留相关凭证等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各类数据自动生成相关财务文件,让管理者一目了然。

(3)成本管理模块

可以根据各项数据,提供成本管理预算等信息,满足企业的需求,从企业的发展中分析需求,降低成本。

(4)物品采购模块

办餐饮企业需要餐具以及食材,已有的库存、采购需求和相应费用等数据可以满足餐饮企业物品采购的需求,给企业提供便利,提高运营效率。

(5)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人力资源部,负责解决招聘,培训,薪资等问题,企业管理系统中有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在数据库中能够保存员工信息,工资情况,入职时间以及职位等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统一管理。

2.3 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的技术应用

基于SOA架构的餐饮企业管理系统拥有同步和异步这两种调用模式,同步模式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素影响,所以通常我们使用的是异步模式来实现调用。业务组件都是采用J2EE的技术构造的,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接口给用户使用。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的要求,让系统持久稳定的运行。整个系统由表示层、控制层、业务层与数据库层构成,而J2EE是表示层所使用的架构,Web service是控制层主要运用的核心技术,业务层与数据库层则分别使用了EJB技术(J2EE技术的一种)与SQL技术。整个系统的核心还是采用J2EE为基础技术,SOA为构架的餐饮企业管理系统[2]。

Web层主要由Web前端控制,将数据进行分装,并且由固定端口进行传输到达业务层,由J2EE技术中的EJB技术构建了不同的Web service并且符合Web2.0,用来完成同步以及异步的操作,还要执行数据进入数据库的封装以及相关数据的储存。最后一层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修改与储存,并且保证并发操作进行时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主要的数据访问只停留在业务层,而数据库层用来处理以及存储相关数据,确保访问与后台无关,如此一来,也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3]。由于表示层相对简单,可以与控制层相互合并,使用者在Web页面上的输入位置提交一个请求,服务器收到以后,根据识别转发给需要完成的服务应用,最后由相关功能应用返回所需的结果,再由控制器将结果转移到需要的页面,最后在浏览器上显示出页面自动生成的HTML。另外,使用业务代表,可以降低业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有效处理问题的发生。应用J2EE的SOA可以有效的让数据更加持久。该餐饮管理系统是在J2EE与SOA大平台下构建的,并且利用了MS SQL service与windows 2003 service等开发环境。

本文从基于J2EE的SOA餐饮企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研究了SOA的开发技术与J2EE的构架,并对餐饮企业管理系统的所需模块进行了切分,建立在Web服务的基础上,使用松散耦合的J2EE构架和SOA结构实现管理系统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敏慧.基于J2EE的企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4(09):137-139.

[2]马琰.基于J2EE的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电信,2013(10):231-234.

[3]姜海鸥.基于SOA的可定制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校刊,2012(02):54-57.

篇6

企业管理是为了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供、产、销、人、财、物等)能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以便达到企业预定的经营目标或经营效果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管理作为一种实际活动,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具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具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及其工作制度;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具有鲜明的时空性,即管理是存在于特定空间和具体时间下的一种活动。

 

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企业的经营中,包含着需要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即经营中存在着管理;而企业管理则是推动企业经营活动蓬勃开展的基本动力,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因此,从系统角度来看待企业经营与企业管理,则二者组成一个相互联系、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简称企业管理系统。由于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结构、行为、环境和经营信息的复杂性、可变性和多层性,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托性,使现代企业的组织要素(物质要素、劳动力要素、信息要素、经济要素和能源要素等)具有多样性,组成结构(包括物质结构与非物质结构)具有多层性,经营环境(包括合同环境与非合同环境、经济环境与技术环境、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等)具有复杂性,以及经营管理信息的传输性、反馈性和可控性,使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显著的系统内涵。一般都把企业管理系统归属于技术经济大系统,且隶属于社会经济区系统。出于研究的方便,可以把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划分三个1级子系统,即管理对象系统、管理组织系统和管理工作法系统来加以研究。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则是研究企业管理对象系统、组织系统和工作法系统的一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

 

2管理科学的发展及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形成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的兴起,是在近代才开始形成的。一般认为,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是以手工操作或作坊式的生产组织为基础,并以经验技能为主体的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是以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标志,突出地解决了企业的两个最基本问题,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二是把企业的决策权、监督权、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劳资双方的责、权、利,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并共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现代科学管理阶段,是在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复苏及其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欣欣向荣,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出各种管理学派,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管理学派和科学管理学派等,从而形成了朝气蓬勃的现代管理科学的“丛林”。虽然各学派在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其理论与方法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贯通性;在管理活动的实践中,各学派都具有一定的成功方面,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程度的缺陷性。

 

现代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经营信息加工、传输、反馈处理的快速化、自动化和集约化,以及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错综交织,促使现代企业管理的规模日益大型化;企业管理人员日益知识化;企业管理组织日益专业化;企业管理职能日益多样化;企业管理体制日益合理化;企业生产经营日益集团化;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日益综合化,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不再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分割式的单元管理,而必须进行高度的综合性管理,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对象的综合性;企业管理行为的综合性;企业管理组织的综合性;企业管理职能的综合性;考核管理效益的综合性,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理论和思想的综合性。综合性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朝纵深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二战后,特别近20多年来,高新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综合技术、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层出不穷地呈现;信息科学、近代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正在向管理领域内渗透,为现代管理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充分条件。在这些必要与充分条件下,并在汲取各管理科学学派精髓的基础上,使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手段均面临着产生极大的质变与量变飞跃的发展机遇。当前,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类神经网络及预警系统等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己经开始在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内崭露锋芒。可以预见,一门新兴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技术一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将使企业管理科学在未来世纪的信息革命的浪涛中迈入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完善,而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门崭新的、具有显著活力的管理。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研制和发射成功,以及以后对一系列大型复杂系统与工程的开发,都充分地显示出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管理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包括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工程管理领域(包括物质工程和非物质工程)、社会管理领域(包括人文社会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和灾害防治与综合治理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管理对象特色的专业化或专门化的系统工程学科、如经济系统工程、工程系统工程、社会系统工程等,使系统工程学科在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中起着的核心作用己被更多的人们所共识。但是,要使系统工程学科真正成为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中坚,特别是在微观管理领域尤指企业管理中,要改变人们的传统管理意识和传统的管理技能尚需作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这朵灿艳之花真正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结出丰硕之果。

 

所谓企业管理系统工程(TheEnterpriseManagementSystemEngineering,EMSE)是把企业的全部经济、技术、社会和人文活动视为一种有机综合体(即系统、应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和手段,在充分利用企业经营信息和合理利用稀缺资源的前提下,以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人、财、物、供、产、销的有机组合,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并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最终目标的一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内涵,一方面,它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和能源流的有效流通、合理组合、最佳利用。其中人流是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动力;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配构件和机械设备,以及企业生产活动中产出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信息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引导信息和辨识信息,引导信息是用于指导人们以正确的行为来从事其各类活动,辨识信息是用于指导人们正确识别各类事物或现象的特征、特性;经济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筹集、供应与流通,以及对各类人员的经济待遇和分配;能源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对各类能源资源,如电力、高压空气、高压水、蒸汽和各种燃料等的供应、传送、贮备、使用。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丰富的技术方法内容,即融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近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于一体,综合地应用各类相关的学科知识,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从而形成自身较为庞大的科学方法论体系,以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不仅重视对企业自身经营行为的研究,而且还特别重视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研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探索,就构成了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丰富的学科外延。所谓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外部、且与企业经营行为有关的诸种因素的集合,如市场环境、国民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外延,一方面是探讨企业经营环境对其经营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强度;另一方面是探讨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即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各种输入与输出关系及其效果。即是说,通过探讨企业内部与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和能源流的有效交换,以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进而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等方面都与传统企业管理学截然不同。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哲学思想为指导,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管理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论体系。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全面地综合研究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及企业内部与经营环境的有效结合所产生的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诸种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支持,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

 

4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学科内容

 

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潜在应用的展望作一简要介绍。

 

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即系统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事物、揭示事物内在矛盾、寻求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武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经济、技术、生产、供销、分配、消费和社会的活动。这些活动除有着自身的内在复杂规律外,还存在着相互交织与融通、矛盾与冲突、对立与统一等多种关系。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在系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视企业经营活动为一有机整体,通过对其系统目标、结构、功能、行为和环境及其相互诸种关系的全面识别,并揭示其内在、外在及内在与外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寻求企业经营活动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经营对策及策略,确保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这是系统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

 

篇7

1.1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5]董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41-43.

篇8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6-4429-02

Development of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PU Jing, Zheng Xiang, FU Rao

(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wages of on-line query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teps were analyzed. This software based on Web and designed using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method in and SQL Server.

Key words: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工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业务,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被信息化管理所取代,但现在大多企业的工资管理,只是实现简单的电脑存储、计算操作,而且一般只有财务管理人员才能查看和操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透明化的需求。

使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Web的工资管理系统,企业和员工可以更好的了解查看工资明细,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样既能方便员工查询个人信息,又能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资数据的准确程度。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目标

工资管理系统从大的方面主要是员工的个人情况,工资明细,发放记录等。其具体需求可概括如下:

1)可以灵活设置工资项目及相关计算公式。

2)可以方便修改员工信息,并与企业管理系统保持一致。

3)实时更新数据。

4)自定义报表并输出。

5)使用权限控制。

1.2 功能模块

根据企业常用工资管理情况,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1)初始设置。这个主要是通过需求分析获得数据,将企业的工资组成和计算公式初始化,少数可能浮动的参数可分配管理员调整。

2)数据更新和核算。插入新数据应即时更新,定期核算对账。

3)人员调动所产生的工资变化。这个应该和企业人事管理数据一致。

4)数据查询。

5)报表生成。

1.3 系统重点

1)由于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十分重要,因此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权限,其对应的查看界面也有相应区别。

2)工资明细设置。员工总工资是由若干项构成,其中有些相是互影响的,这些设置需要在数据库中合理的体现出来。

3)工资查询。分为管理员查看和普通员工查看,其数据来源一致,员工凭工资号和密码登入。

以上两个主要模块的功能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 开发环境

2.1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因为该工资管理系统是一个小型通用版本,使用SQL Server能更好的适应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并且安全性也较高。

在SQL Server中,还可以对数据实施行级封锁。在处理数据库的并发控制问题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封锁的力度,以使数据封锁和共享达到最佳状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SQL Server还提供了大多数常用的编程接口,与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流十分方便。

2.2 系统开发 2.0

2.0是微软最新的应用于Web技术的服务器端开发平台。它在站点的服务器上解析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 2.0结合SQL Server开发的系统,相容性很好。

2.3 系统模式 B/S

系统开发模式采用主流的B/S模式,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的最大优势是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这样对于使用者十分方便。采用B/S模式,开发时就不用过多考虑客户端,降低成本,减少因为系统更新带来的维护。

3 系统测试

3.1 测试对象

系统开发完成后,完成一次实验室测试,然后在3个不同单位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环境均为标准的企业人员构成,测试记录从300-1000。

3.2 测试内容

系统主要完成3方面的测试:

1)系统初始化设置,这个是在详细了解了企业工资构成的基础上,简化算法完成的,并且保留了可能会浮动的参数,限财务管理员修改。

2)数据的添加与更新,数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时自动生成数据,比如各种工资、津贴等,这个是由服务器端根据系统时间自动完成,另外一种是临时添加数据,比如报账等数据,由财务管理员控制。

3)人动产生的工资变化,因为没有和企业人事部的数据关联,暂时只在工资系统中修改人事结构,查看工资变化。

3.3 测试结果

经过大量数据的增删查改,系统均能正常运行,数据结果正确,更新准确。

4 小结

该系统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普通企业的通用情况,可以很好完成大部分常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需要做进一步的适应性改动。另外系统还没有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接口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灵创软件是从大型服饰鞋帽ERP项目起家的,一开始面对的就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要为这些行业提供满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没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不行的。

对服饰鞋帽企业来说,没有最好的软件,只有最适用的软件。怎样才算最适用呢?软件必须满足企业当前的应用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灵创软件以客户为根,以技术为本,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始终将客户、技术、服务作为拉动公司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做到了为服饰鞋帽企业提供最适用的软件信息系统。

灵创软件旗下的产品涵盖服饰鞋帽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满足中小型企业管理需求的D6分销管理系统、适合大中型企业使用的ICER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针对企业生产管理的ICMRPⅡ生产管理系统、让订货过程变得更轻松的 ICMOS移动订货会管理系统、可轻松管理门店的ICPOS门店系统、新推出的WinPOS在线零售平台以及进销存管理软件等。

灵创D6分销管理系统涵盖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大主线,可与ICPOS门店管理系统和ICWPOS门店批发系统结合使用,构成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系统,并实时连接供应商、分销商、加盟店和自营店。灵创D6分销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能适应服饰鞋帽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灵创D6分销管理系统的实施周期短,软硬件投入少,维护成本低,系统安全稳固,能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鳄鱼恤、哎呀呀、PUCCA皮具等都采用了灵创D6分销管理系统。

灵创ICERM企业管理系统分为三部分,包括ICERM总公司管理系统、ICERM分支机构管理系统和ICPOS门店系统。它可以全面整合供应商、工厂、分公司、渠道商及零售终端门店,构成完整、先进的服饰鞋帽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管理者迅速掌握企业运营情况,打造实时企业。舒朗时装、百圆裤业、堡狮龙、红雨舞蹈、都彭、卡丹路等服饰鞋帽龙头企业选用了灵创ICERM系统。

灵创ICMRPⅡ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可对企业生产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控,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让企业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缩短生产周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动态信息,达到指导生产和经营的目的。上海珂润箱包、舒朗时装等就采用了灵创ICMRPⅡ生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