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1: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媒体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交媒体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5.01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软件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提升了多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的交互与融合,同时也对多媒体设计在高校实验课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应用策略、多媒体设计的作品应用、多媒体设计的软件应用、多媒体设计在不同专业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教学的水平,提升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1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应用策略

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设计应按照整体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等多个方面科学规划设计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活力。

1.1 注重系统知识的建构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观点对学习与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是与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种课程设计理念。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事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作指引,以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探究与反思中注重多媒体系统知识的建构,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多媒体系统知识的实践操作性和社会应用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所应起到的积极功能。

1.2 注重分类教学的设计

进入大学校园前各地域或家庭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来自偏远山区的大学生接触多媒体信息技术偏少,实践机会也少,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为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设计时,应融入分类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采取个别化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努力补齐大学生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1.3 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大学生上机的指导,培养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合理安排大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突出重点,不能过多过杂,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教学。及时发现并纠正大学生操作错误,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教会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素材,共同精心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源。教师还应对大学生的作品给予综合评价,鼓励创新。

1.4 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

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过程要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相结合。“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制作要使用相应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包括文字、图片与动画、音频与视频素材的制作。设计时要注意界面简洁有序,进行情境创建。演示图文声并茂的作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悬念”,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能使学生在掌握软件功能和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启发设计灵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2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作品应用

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上。

2.1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作品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作品的色调风格整体上保持一致,不要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内容上应相互衔接;其二,美观性原则。作品应避免颜色的搭配不当,使画面不协调,尽量选用丰满的字体,图文混排上做精心的安排;其三,重点性原则。作品背景画面色彩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清爽淡雅,与主题内容形成一定的影调和色调的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其四,艺术性原则。如通过合理的选择某种特效,产生局部动画,体现艺术性,吸引人们的目光;其五,协调性原则。如需加入背景音乐,应注意和主题内容相协调,节奏与韵律也均相适合。尽量选择清心、舒缓而又悠扬的音乐;其六,交互性原则。作品的结构设计要周到合理,增强交互性,达到与心灵的碰撞,发人深思,耐人回味。

2.2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要素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多媒体作品需先进行选题构思,接着进行具体制作,最后实现内容播放。多媒体作品设计过程包括信息设计、互动设计和视觉表现。加工制作过程要做到精益求精。制作出好的作品除了要有制作技术外,关键在于创意,即根据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所需,设计出符合规律,能激发观看者兴趣,同时揭示出所要表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多种形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对具体内容和操作应做研究,包括界面各元素与布局、页面的时间长度与切换方式、人机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的呈现方式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密切配合。作品设计还应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围绕主题需不断收集、选择、加工信息,从而实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信息化环境演示功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3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软件应用

多媒体创作软件包括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等,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网页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等,图形图象处理软如Photoshop、PhotoImpact、CorelDRAW、美图秀秀等,音频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录音机、cooledit等,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等,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Director等。

3.1 PowerPoint2010软件的应用

目前PowerPoint2010软件是制作课件的常用的软件,简洁直观的控制界面令人耳目一新。作为演示文稿已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活力和视觉冲击。新增和改进的图像编辑和艺术过滤,提供的内置图片修改器相当于有了isee软件的模块,能对导入的图片进行模板式修改。新增功能包括对图片色彩、艺术效果、图片样式和裁剪形状都很方便做变换并且选中某项预设能直观的看到最后编辑的效果,而这些功能却不会对原位置存放的图片作真正的修改,这样修改后不必担心原素材找不到。新增功能可使图片变得更鲜亮引人注目,也能使图片方便的应用某种艺术风格。它的艺术字效果也更丰富,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设计主题都新增了许多。PowerPoint2010可插入视频和音频。这使得它成为一款简单易操作且更能直观的表达你的创意优秀软件。可以说PowerPoint2010软件将Photoshop中对图片的部分加工功能和Authorware按某种路径运动的复杂加工过程在它身上能够直接应用却无需考虑其复杂的原创作过程,应用起来更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

3.2 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

每种软件有其突出的特点,譬如Authorware的设置按键交互响应,下拉菜单界面的设计,密码输入的文本响应方式等都是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所不能替代的。当然Authorware在艺术字加工方面可以说是没有,这就可引入其它软件如通过office办公软件中已加工出与艺术字应用相结合的word版面或演示文稿,当然也可以导入Photoshop加工的图片及艺术字。因为Authorware能有效地添加flas、声音文件、电影、演示文稿、word、gif动画,可以说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不同艺术效果加工出的作品在此软件上的得集成并有机结合,并通过合理组织编排流程线上图标,使得声音、图像、文字及动画得以完美的整合与展示。

3.3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

对于图片的内部细节的加工PowerPoint2010还是不能实现的,还需Photoshop来实现。如以前的旧照片由于保存不当,造成图像的划痕、污渍,我们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对其拍摄,再利用Photoshop修复画笔工具,用图像中的样本像素填充,去除岁月留下的斑点、划痕,这样可使图像恢复到十分自然和谐的效果。

3.4 音频、视频软件的应用

利用音频软件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进行人声的录制,美化声音,从而可为制作课件提供锦上添花的素材。当然还能进行声音切换效果和特效的制作。视频制作软件注重视频切换效果和视频滤镜效果,优秀的静态字幕或动态字幕会为整个作品增添艺术性,使视频内容更加连贯。而且视频特效有助于渲染影片气氛,影片中许多唯美的效果都离不开音频视频的特效。

3.5 Flash软件的应用

Flas是利用“遮罩+补间动画+逐帧动画”与元件(主要是影片剪辑)的混合物,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从而可以创建千变万化的效果,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通过掌握多种软件的加工过程,就有可能加工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当然,众多软件均有其各自特点,还需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巧。总之,要想出色的完成设计作品,需利用不同软件各自的优势,再将其巧妙地结合使用。

4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在不同专业的应用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深化,多媒体设计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和应用成为了高校诸多专业实验教学的必然选择。为此,各专业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需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技能要求,进行具体的多媒体设计要求。

4.1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前述软件的基本加工过程,还应深入学习掌握过程控制函数的编写,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出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课件或者是能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具有宣传意义小作品。

4.2 美术专业的应用

美术专业的学生还应专门学习更多的图形图像加工的软件,这样可结合多年的艺术鉴赏力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广告封面和海报,如能再配合二维动画及三维图形加工软件,还会构思出更奇特的效果图,使科技与艺术得到融合和升华。

4.3 体育专业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解决教师讲解和示范的难点,改进传统的教学单一,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视觉去观察和理解动作,从而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为此,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多媒体实验教学应用不足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多媒体设计运用的实验平台,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积极作用。

我校已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到各个不同的专业。使得多媒体部分软件得以推广和应用。就今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机试100分各小题分值如图l所示。

上表可反映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说明在学习课时量分布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知识难以达到熟练掌握,故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从各学院班级整体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对于office办公组件word文字设计和段落排版掌握的较好,excel电子表格加工方面还有待提高,ppt演示文稿按要求设计方面也已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初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和大一的继续深入学习普遍熟练掌握了office常用办公组件。由此可见,多媒体软件是需分阶段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

篇2

1、前言

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是在音乐伴奏下集娱乐、健身于一体,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其它项目的健身特性,其普及性、趣味性极强。虽然健美操运动发展历史不长,但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该运动项目也是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但由于这项课程起步晚,又缺乏材,教学依然呈现出传统式模式,即“以技术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素质差,技术水平不统一,也会使教学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就缺乏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练习,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健美操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更利于这项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2、对现阶段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

2.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来开展与实施的。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美操运动教程》为主,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概述,健美操基本动作及术语,健美操教学,有氧健美操创编以及健美操赛事组织与裁判法五大部分,理论课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未做到与时俱进。但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会注重新知识的传授,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基本动作(形体练习,上肢动作和基本步法),健美操基本步法组合动作(自编动作组合),健美操成套动作,健美操带操实践,健美操创编实践。健美操表演实践(通过课内小型竞赛及班级之间竞赛提高自身表演能力)、健美操竞赛组织与执裁实践(学校组织校内健美操比赛)、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及教学标准,教学内容也会因健美操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些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些教师强调健美操基本功的练习,因注重的点不同,则教学内容也不同。针对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学内容来说,注重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健美操专业学生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包括有氧健美操、拉丁健美操、搏击健美操及踏板有氧操。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健美操课程的普及与发展。

2.2教学方法

健美操教学方法是实现健美操任务与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健美操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健美操教学中,动作应刚劲有力、张弛有度、节奏感强,有相应的加速和制动。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强调技能技术的学习,使健美操所特有的美感和动感在动作中不能完美的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很难使学生实现健身的目的和养成终身的体育习惯。并且皖西学院健美操普修与专选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数少,教师往往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目前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普修与专选健美操课程大多仍采用传统的领带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思维和交流空间会随之减少。并且,在健美操教学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较少,如利用视频教学。

2.3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反映,目前皖西学院健美操课程基本上是在风雨操场的体育馆或是地下室内的健美操馆中开展。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健美操专选学生来说,健美操课程主要安排在风雨操场二楼的健美操馆,在风雨操场的健美操馆中练健美操不会因刮风下雨而受到影响。场地面积较大,通风条件较好,为健美操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该健美操馆还配有先进的音响、电视、踏板等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备能够更好的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但教学设备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地下室内的健美操馆。该馆采光与通风条件较差,由于地面是瓷砖构成的,雨天,潮湿较为严重,地面就会比较滑。学生在上课时会因为担心滑到,而大大减少练习的积极性。该馆的隔壁就是体育舞蹈室,由于只有一墙之隔,所以隔音效果不是很理想。当出现健美操课程与体育舞蹈课程在地下室同时开展的情况时,由于音乐声音大,隔音效果差,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4课时设置

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主要是针对普修和专选的学生开展的,而课程设置主要是通过课时的多少来反映的。健美操教学课时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对皖西学院09级健美操普修与专选的课时进行以下分析:普修一学期,共32课时。专选两学期,共64课时。不难看出课时的不足,特别是针对健美操专选的学生来说,会造成所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以及动作不够精准。

2.5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健美操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较为严格。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6.1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6.2教师要热爱和了解学生。2.6.3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2.6.4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2.6.5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2.6.6要有求新意识和独创精神。2.6.7教师要有健美的体型和充沛的体力。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但教师的名额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强大,且均为女性。不利于健美操全方面的普及与发展。

3、结论与建议

在健美操运动发展热潮和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皖西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健美操课程作为高等体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改革与建设过程中存在优点与缺点。优点应进一步的完善,缺点应及时改正。如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将“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应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的急需改善,从另一方面就反映出对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针对皖西学院体育教育健美操专业的师资队伍而言,应使其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和优化师资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健美操的普及与发展。(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安红等.高校健身健美操选项课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0):144-146

[2] 刘绚丽.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教学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5,(1):66-67

[3] 周卫.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普修课程改革探析-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22-82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19-02

前言

从时展的背景来看,新媒体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潮流。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必将给社会结构的其他关节带来必不可少的改变,在高校方面,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面向社会工作岗位,这种衔接的关系就把社会中存在着的脉搏变化迁延到学生群体中间。学生在思想的开放性以及社会事物的接受度上高于其他事物,正是这层关系将学生以及高校课程和新媒体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主动参与者都为其方便而实现与他人间的互动,将这种媒介引入到体育学教学环节中也将产生合力的作用拉动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人才与社会标准的对接。

一、新媒体对体育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一种由技术引发的潮流,在信息手段的更新裹挟下,信息实现爆炸式的扩散,群体在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同时分散化的信息汇聚也给群体带来信息盲症,即群体在信息真伪的甄别上出现误区,群体在信息的读取上也出现选择的恐慌。如在社会上有关身体体质锻炼的信息多样化,个体在对信息建议的采取中如果悉数纳入实践活动就会造成高昂的时间成本,个体并未在信息建议下获得益处。

当然新媒体也给社会塑造一个有利的氛围,就高校而言,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育教学模式的更新以及课程的改革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点线面的扩展。而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信息交流扁平化,高校可以及时的获知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及时的汲取经验教训,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手段了解同专业学生练习的状况,新媒体环境下个性的表达平台载体将学生的情感尽情地表现出来。

新媒体从精神层面上给予个体知识的给养,而体育学教育则从身体素质上为健康把关,两者对于人的生存以及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学需要正确的信息引导,也需要更多的信息交流途径。两者作用于学生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权衡新媒体所带来的利弊,驾驭新媒体所给人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上需要利用新媒体的便利功能,将其技术嵌入到课程教学中。

二、高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高校体育学在学科结构安排中实现区别对待,即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受体育锻炼的程度不相同。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类别,课时安排上必修课的学生能够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详细深入的学习,因此教学现状上必然会出现不均质化的分布。

(一)教师自身言行不规范

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是积极的主体,如果教师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就会在教学中失去参与的动力,所以说作为核心人物的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无论在言行上还是理论素养上都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发挥其自觉性成为的模范人物。在一些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因为没有主动的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重要性不在于教学中,教学的本质在学生自己日常的体育锻炼,所以对理论的讲解以及体育锻炼上都不是很重视,在言行上给学生以误导,导致体育教学效果改善不是很明显。

(二)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安排不协调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获取体育理论知识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及课外文献的阅读,这种接受知识的途径狭窄。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但是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却会出现瓶颈。学生在接受理论上的教学时间较之实践课程时间要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考虑到新媒体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还要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以及教育方式的安排。

(三)教学考核不科学

作为外力因素推动教学质量改善的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以及客观测评。教学考核数字化形象化的让人感知教师在教学中的效果,学生测评方面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期望,通过新媒体手段将学生融入到教学效果的考核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特别是在一些高校中,学生的选课资格以及成绩与对教师的考核挂钩,学生不得以参与考核评价中,学生权衡自己的专业成绩并未认真地对待体育教师教学的考核,这就造成考核成绩的不真实性。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考核的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也关乎教学的真实性是否得到呈现。

三、高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模式还是延续着历史的惯性,对传统的课程设置继承较多,在时代环境变化的现实性情况下,高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有着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不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也有着课程结构与国际学科设置标准相比矮化的倾向。

(一)课程内容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而定,教学依据书本来扩展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在教科书的编辑中缺乏与前沿理论的融会,所以大多的书本教材没有反应出最新的体育理论,高校在课程改革中因此而出现迟滞。同时,课程内容主要根据学科体系来安排,而社会工作需要的人才又有一套自身的逻辑体系,两套机制不能协调,也就是说课程培养的人才是没有反应出未来工作的需要。高校在教学中趋于保守,传统性的课程较多,培养的卓越目标较少。

(二)课程内容标准不一

高校在自身的课程设置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较大,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体育项目教学有相似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感觉的差别在于教师的系统化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自己的知识框架来授课,脱离教材的现象出现表明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很难被教师的授课产生兴趣。在非专业性的学生授课中,学生自主的进行体育活动,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课程内容标准。

(三)课程内容比例失调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开,首先在意识方面就会造成对必修课的重视,在选修课上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以及体育实践课不予重视的现象。专业学生在接受必修课中将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素养方面要比其他学生更具优势,但是同样作为体育受教育者,课程内容在设置上偏向某一模块将会给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营养不良”的现象发生。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学课程设置优化对策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可以利用技术平台丰富体育教育内容以及形式,学生可以将现实中的交往空间转移到虚拟的空间中,学生利用平台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来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播,通过互动来营造学习的氛围,同时将信息的最大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整合主干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过多将会导致学校教学精力的扩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的利用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日益普及化以及获取渠道广泛化,经济发展与知识获取的速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利用最短的时间来掌握最多的知识才是最佳的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时要考虑课程间的联系,对传统课程发展的现状进行准确的定位,剔除不合理的内容,打破知识结构的固化现状,根据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教学任务及目标。

(二)重视边缘课程的设置

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4-01

国内高等院校中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从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门专业,而且现在仍有很多高校还在积极申报开设这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复合,这是以前艺术设计课程所不曾涉及到的,这势必会对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更为严苛的挑战。所以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和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从生源结构来说,国内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分为纯理科招生和艺术类招生两类。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要掌握计算机等相关理性思维的软件等课程知识,这对于长于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合适的,但对于培养这部分学生艺术感性思维和艺术基础能力就显得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因为之前无任何艺术造型方面的基础,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这无疑会对之后的技术层面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肯定是其优长所在,而他们之前学习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课程如何把传统媒材表现思维方式转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是很多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这两种生源类型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重心。对于艺术类学生,应该在媒体表现、界面、文学创作、动画、外观设计、影音等领域加强教学,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强于理科生,学生的就业很多都是针对于动画公司、动漫产品营销、网络游戏公司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所偏重艺术创新能力。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数据库、软件编程、英语、应用软件的学习能力更加突出一些,所以技术操作性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更重要一些。

篇5

据了解,腾讯网络媒体变革战略已全面启动,腾讯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内部融合也随之展开,通过对旗下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微博、QQ空间等平台的社交化改造以及平台融合,进而增强了腾讯的社交价值,提升了腾讯网络媒体在社会化营销领域的实效。

目前,腾讯微博与QQ空间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融合,完成后将形成全网最大最活跃的社交网络。各媒体产品也将在战略指导下进行升级,比如:腾讯网将着力于向社交集成、产品智能、资讯交互三个方向发展,腾讯微博将朝着展现智能化、内容简约化等方向发展,腾讯视频则将朝着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

第二步是推出社会化营销平台,这是广告产品全面向社交化升级后的聚合平台。目前已有精准广告系统投入了使用,初步在多个社交平台展开投放,更多的社会化营销广告产品会在后续推出。

最后,腾讯网络媒体变革将带来营销方法论的提升,新的方法论是基于社交化、人性化和便携化的思考,将会在4月下旬出炉。升级后的腾讯智慧营销方法论将以影响人的内心和价值观为核心的营销3.0时代为背景,体现了互联网眼球经济向互动经济演进。

篇6

 

互动:当面交流

客户服务是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最直接的通道,通过社 交媒体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恰恰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所在,能够快速提升信任感。淘宝、京东、易通商城等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的客服,在整个营销体系中起到与客户直接交 流、反馈、解决产品和服务疑问、让客户对购买产生兴趣的关键性作用。

 

与传统的客服模式相比较,因为没有实体营销店员与顾客 当面交流的机会,电商平台的客服与用户的互动性不高,无法了 解客户体验的及时反馈,不能提升电子商务客服与用户之间的 “即时满意度”。

 

社交媒体日渐流行,让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社交媒体,构建了一个虽然之于网络,但能够与用户“当面交流”的客服平台。社 交媒体具有信息的便捷性,能够快速灵活地反映运营商的 现状,通过粉丝关注进行病毒式传播,使运营商的形象变得拟 人化,帮助他们建立了超越买卖关系的情感,了解客户需求,及 时、互动沟通,解答消费者的问题,从而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企 业品牌形象。

 

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84.7%的用户愿意继续使用社交 化购物网站,其中有72.9%的用户会逐渐增加对此类网站功能 的使用。由此可见,社交化购物网站逐渐得到用户认可。

 

服务:迅速响应

基于社会化电商模式,运营商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及时 的客户服务体系,和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消费者不再被动接 受企业单向传递的信息,交易过程也不只是一买一卖,而是一 种多元的、公开的、持续产生影响的服务过程。在消费者看来, 他们希望所使用的商品与自己有价值观上的深度契合,能够彰 显生活方式和态度。

 

篇7

社交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沟通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经历、感悟成长、聆听声音,并将其逐渐固化成一种自主行动。当前基于移动平台的数字阅读正逐步兴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在工作重心转变过程中,把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这归功于阅读推广的开展。鉴于社交媒体对用户阅读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为诸多图书馆的共识。

1.社交媒体下阅读推广

1.1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1.1.1回归图书馆基本属性的需要。文献载体形态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阅读在启迪个体心智、开拓个体事业、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而文化功能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束缚了图书馆管理者的手脚,图书馆营销更是一件“稀罕事”,更不用说去发掘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在面临最为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图书馆举办了“读书节”“微书评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以期重新获得读者的青睐,这些活动不论内容、形式如何,实现了纯信息输出到文化传承的转变,是对图书馆文化基本属性的回归和重视。

1.1.2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在组织架构、服务范围、人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对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最好诠释。图书馆的物理形态、人员构成、功能、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价值已不再是其拥有的海量文献,而在于依托文献提供的各类服务,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有所作为。

1.1.3社交媒体等技术不断出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社交媒体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却超乎想象。纸质媒体时代,读者习惯于通过直接阅读纸质文献的方式来满足阅读需求,所以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及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成为一种主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人馆人数虽然没有减少,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却持续降低。此外,网络的出现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土崩瓦解,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网络百科全书已经取代了图书馆在信息来源中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不得不面临存在和发展的危机。

1.2社交媒体下高校读者的阅读特点

1.2.1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和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个体之间的一种有机链接,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个体的个性化社交需求。社交媒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给它带来了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微博、微信的用户群体都以数亿计。社交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及时和精准的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内的社交媒体,能够起到富媒体传播的功效。此外,社交媒体如微信本身具备十分强大的可扩展性,为机构和组织使用社交媒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2社交媒体下读者的阅读特点。社交媒体的涌现深刻改变了读者的阅读特点:①阅读趋于碎片化。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内容篇幅都比较短少,如: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只允许用户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后期在字数上有所扩展但总体依然比较短少,微信同样也是如此。篇幅的短少性决定了社交媒体上的阅读内容较为浅显、零碎,阅读总体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②阅读的主动性和分享性增强。社交媒体是熟人、陌生人社交而组成的一个虚拟平台,平台上的内容以读者感兴趣的领域为主;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收藏、转发到朋友圈来实现对内容的分享和赞赏。③阅读的移动性和浅显性。各个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多地依附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实现移动式阅读。社交媒体的阅读内容层次比较浅显,主要是以“心灵鸡汤”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些领域为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内容上讲究趣味性,而学术类研究的文章很少。

1.2.3社交媒体与当代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社交媒体承载内容的浅显、短少及对个体心灵的慰藉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中的内容采用了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进行表达,其语言风格较为活泼,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社交媒体也具有分享、及时传递的功能,可实现内容的快速分享、传播。

1.2.4社交媒体对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将社交媒体运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契合了读者的使用习惯。读者只要进人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容易使x者关注和接受,同时通过精细设计内容的推送可以弥补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问题。②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受众面,完善宣传效果。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宣传内容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更易于实现宣传目标。③改善了图书馆的形象,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问的距离。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加贴近读者,使图书馆更具时代感和亲近感。

2.社交媒体与高校阅读推广的结合

2.1社交媒体下的阅读推广现状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受众面广、用户使用率高、信息接收度高,并且具有即时同步性及信息的到达率达100%的特点,且都是作为用户信息沟通、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不同点是微博起源于传统的博客,而微信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款社交媒体且具有更为强大的朋友圈。当前利用微博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包括以下几类:①资源介绍及利用。主要以微资源、微书评、微分享、微图片、微话题为主。②微宣传。包括业界新闻、活动公告、日程安排等。③微服务。具体包括好书推荐、微电影分享、读书节、读书沙龙、微讲座等。

社交媒体出现后,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地将其应用于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堪忧。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截至2016年3月23日,其官方微博拥有粉丝48,542人,微博条数6,538条,关注微博的有387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将社交媒体应用于“读书节”活动的宣传中,通过后台统计,2016年2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期间总的点击次数为17次,同期消息发送次数为7次,发送消息次数为10次。尽管从数字上看各个图书馆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实际效果较差,但由于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应用的时间不长以及社交媒体对读者生活、学习的逐步渗透,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社交媒体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图书馆较多,同时开设的大学亦不在少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12所“211工程”大学中同时开通微博、微信的有52所,其占比为46%。基于社交媒体进行的阅读推广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存在着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①缺少主题化的“微语录”、一体化的“微体系”,这是很多高校微博阅读推广共同存在的问题。主题化标语的缺失使图书馆的定位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很难明白图书馆微博、微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②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平台,都涉及平台内容以及相应平台的设计问题。现有的微博、微信推广平台更多的是把图书馆网站搬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有实现对社交媒体特点的有效挖掘。③宣传推广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官方微博、微信以后,虽然在平台的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④微信、微博的管理问题。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交媒体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其中一些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微博、微信这两种社交媒体如何融合的问题。

2.3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改进策略

篇8

前言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就中国大学生媒体接触与消费行为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96%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且在有效的1500个样本中,每天利用手机上网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的人数在25%以上,而2011年该数据仅为5%。2015年10月11日,第二届华南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上有学者调查,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为92.53%,日均使用时长为2.72小时,其次为微博,使用频率为47.71%,日均使用时长为1.31小时;QQ使用频率为26.76%,日均使用时长为2.16小时。同时调查显示,微博好友数量超过微信,“睡前一刻”通过微信看新闻已成为趋势。由此可见,大学生借助手机上网、通过新型媒体社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

1.社交媒体的概念与引发的新变化

1.1、社交媒体的概念

社交媒体,又称社会化媒体,是指一种网站和技术,用户借助网站和技术这样的工具和平台,进行沟通、分享、自由讨论和评价等一切社会互动活动,并在互动过程中,满足“建立关系”或“发挥影响”等需求。社交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支撑,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从社交网络、论坛、博客等社交形式发展到如今的新型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可以说,社交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1.2、社交媒体引发的信息传播新变化

从传统的社交媒体到新型社交媒体,媒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进了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并引发信息传播的新变革。

首先,更注重传受主体的交互性。在传统的社交媒体中,受众的角色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缺乏对信息内容的反馈和互动。新型社交媒体下,任何个人均可以借助移动设备与外界的交流互动,集信息的接收者和者为一身,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体;其次,传播内容个性化、碎片化。传统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是经过加工后呈现在受众面前,而新型社交媒体下,一张图、一段视频、一条评论,甚至事件不完整的一个片段,都可以成为传播内容。借助新型社交媒体,多样的信息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侧重关注程度,在选择与互动过程中进行个性表达;最后,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社交媒体的不足。

2.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2.1、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乃至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打破原有的圈子建立新的圈子,并从单向的文化接受转向多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展示自己积极优秀的一面,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评论赢得朋友的认同,并通过资讯共享不断增长见识,进而满足大学生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社会整合的需要以及纾解压力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较强的归属感。以微信为例,作为新型社交媒体,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朋友圈结交一些志趣相同的朋友,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事情的看法,或者记录自己的经历。大学生还可以临时创建群聊分享创业、就业等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订阅号有选择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确保信息交互更具有个性化特征,扩大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范围。

2.2、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消极影响

2.2.1、过度依赖社交媒体

新型社交媒体在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媒介体验和自我展示、表达途径的同时,也存在社交媒体依赖的隐忧。刘振声在《社交媒体依赖与媒介需求研究――以大学生微博依赖为例》中指出微博依赖者表现出更高的逃避倾向,他们会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停留在网络碎片化、无意义的信息上,拖延甚至懈怠学业。此外,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近47%的大学生具有社交媒体依赖倾向,他们往往因为过度关注有没有人评论、圈里是否有动态更新等,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学业上来,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2.2.2、虚假信息侵害大学生安全利益

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微信持信任和依赖的态度。伴随着腾讯财付通和微信支付的兴起,95%以上的大学生会在微信中填写真实的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监管不规范、系统出现漏洞等情况下,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给自身带来人身、财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于一些网络信息缺乏严格的辨别和判断能力,让自己不觉成为低俗、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2.2.3、现实人际关系异化

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效率的同时,也出现部分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人际交流障碍,真我与虚拟人格的错位冲突,最终可能导致学生焦虑、自恋、偏执、抑郁、冷漠、拖延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有调查显示,75%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手机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长”上,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超过5小时”。对于“聚会时同学低头玩手机”的现象,仅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出现。同样以微信为例,“点赞党”、“秒赞党”的出现,都是人际交往中伪亲密的体现;此外,在微博的使用上,部分大学生出现过分关注星座命理,用所属星座来解释自己的性格成因,用命运来解释自己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失败,对微博谣言辨别能力相对较差,进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科学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型社交媒体策略

3.1、完善网络社交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出大学生网络社交条例

人治与法制的本质是自律与他律。新型社交媒体的虚拟、开放等特征,更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交媒体保驾护航,通过《信息净化法》、《隐私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网络社交工具健康发展。截止到2014年9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32亿。作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大力完善网络社交秩序、推进网络立法的同时,针对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等群体特点加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网络社交条例建设,积极推行网络社交工具后台实名制。新型社交媒体的虚拟性不等同于虚假性。实名制的网络社交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往的安全性,增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有效地规范了网民网络社交行为,防止大学生成为谣言、恐慌情绪的者和传播者,培养大学生网络社交言论的责任意识。

3.2、创新大学生网络社交教育管理模式

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与时俱进,培养出一支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辅导老师为一体,具有专业网络教育管理知识的师资队伍,便于积极参与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建设。并通过开设人际交往、网络安全与网络法规等相关课程,对在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大学生使用情况和偏好,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上常见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必要的干预,有效引导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借助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鼓励大学生更多地融入现实人际交往。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者可以借助新型社交媒体与大学生建立自由、平等的朋友关系,借鉴成都理工大学经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设学生党建、教师风采、师生论坛等版块,借助学生骨干力量,有效引导大学生网络社交,必要时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引导学生在现实中积极开展对有关公共话题的讨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时发现大学生社交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提出人际交往技巧和安全提醒。社交媒体之外,开展演讲比赛、社会实践、假面舞会等活动,促进网上自由交流网下良好共处的有机结合,避免大学生出现社交媒体依赖情况。

3.3、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青少年课堂教育中。作为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体,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评估和管理个人媒介接触行为,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该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如何使用媒介、如何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和意义等。总之,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工具,大学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型社交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借助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凝聚和思想引导,打造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无可否认,社交媒体不仅带给大学生新的交往体验,更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因此,学校在避免大学生沉迷新型社交媒体的同时,要善于借助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官微等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步宽.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

[2]杨宏兰.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1.

篇9

毫无疑问,这类用户原创内容是对商家在线上发起营销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监测社会化营销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创业公司V enueSeen注意到了商家的这个潜在需求,适时地推出了一个以照片分析为特色的社会化营销效果监测平台。(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目前有很多社交网络应用程序,比如Facebook、Path、Foursquare等可以让用户发表评论、上传图片、书写轶事。根据V enueSeen的介绍,当商家订阅了该公司的服务后,V enueSeen的照片识别工具,会事先从大量分享照片中,筛选出那些在商家所处地理位置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通过Instagram、Four-square、Foodspotting或Facebook再度分享,V enueSeen则会将附有照片评论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图表报告的形式发送给商家,获取商业价值。商家可以借此了解自家商品、品牌的美誉度、营销活动效果等重要信息,还可通过这些反馈,开发、完善自家产品或修正公司的线上营销策略。

Ven u eS een创始人B rianZuercher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图片的传播效果更能反映出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体现的价值,“至今,普通用户并不能搜索那些含有地理位置标记的Instagram照片。而现实是,与消费零售场所相关的照片和评论正好反映了它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与身份。V enueSeen的出现则是要帮助小到街边店铺大到连锁卖场的商家去随时掌握自身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

现在,有人猜测类似这样的信息,其实已经被各社交网络旗下的团队大量收集分析。或许一些商家自己也在做类似的信息收集。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商家们对这些数据感兴趣,一些人就应该被雇佣,来做这件事。

收费方面,目前用V enueSeen监测一个地点(商场、酒吧、博物馆等)的照片的费用是每月2 0美元;监测地点达到五个,则需每月支付4 0美元;如果商家还想监测更多的地点,则需与V enueSeen协商具体的服务订阅费用。(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有分析人士怀疑这样的监测服务能否被允许,装进刚刚被Facebook收购的Instagram.其实,如果这种以照片分析为特色的社会化营销效果监测模式,能被Instagram视作获得收益的好途径,是否会发挥出更大价值呢?(来源:《南方都市报》)

篇10

一、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体现在营销环境的变化。一是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汽车巨头进行合资或合作,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提出,在管理思想层面上促使了客户关系管理概念在汽车制造企业实践中的出现。二是汽车客户差异化需求的拉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变迁,消费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同时客户对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都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客户关系管理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三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和客户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关税降低后,更多的国外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客户分流现象就很严重,企业之间为留住客户而展开竞争,如果不能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就将面对客户资源的丧失、盈利能力的萎缩等难题。差异化竞争导致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取得竞争优势。四是新技术的推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提高,汽车企业要建立和客户之间的长期关系,双方之间的双向、及时沟通是先决条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的普及使得这个瓶颈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实践终于启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现代的客户关系管理才能成为可能。同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汽车企业带来以下效益:一是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保持率。据研究,企业的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这20%的客户大部是老客户。同时开发新客户的费用成本是维护老客户成本的6倍至8倍。二是改善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向客户提供主动的关心,根据销售和服务的历史纪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知识库的支持下向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通过在线磋商等,并根据汽车客户的特点,较好地实现存货水平和订单处理方式。三是提高效益。借助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客户的一次“点击”就可以完成多项业务。四是扩大销售。客户关系管理能使销售的准确率和客户的成功率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高,销售的扩大便成为必然。五是口碑效应。据相关人士研究,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3个~5个潜在的顾客,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客户关系管理等于企业花最小的成本去做最有效的广告。由于汽车技术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和汽车客户在购车时对汽车实用性和品质的要求,使得口碑宣传在汽车企业的营销中尤其明显。

二、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网络的主流应用,大量消费者聚集于此,使得企业很难忽视这样的一个意见集散地。如果企业缺席社交媒体,可能因此错失大量用户。同时,无法对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进行维护。 其次,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不仅要关注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还要注重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社交媒体绝大部分的用户群是像消费者这样的草根群体,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在于结交朋友、获取信息、娱乐。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受企业控制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可能包含关于品牌的信息,因此,企业不仅要展开与消费者的互动,还要注意消费者A和消费者B之间的互动。加入消费者的舆论场,与他们展开真诚沟通,是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做法。 第二是社交媒体强调消费者的参与。社交媒体是一个典型的UGC,即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用户的参与是社交媒体的生命。过去,消费者如果要参与到与企业的沟通中,只能通过客服电话、网站留言或经销店留言等手段,对品牌的参与程度有限。但在社交媒体上,品牌作为用户的朋友,邀请消费者对品牌的发展提出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变得十分容易。社交网络的出现给品牌厂商一个好的途径去听取消费者反馈并和消费者交流。比起传统采样调查,品牌社交媒体可以做到样本更大而花费更低。第三是社交媒体上主要的信息与品牌无关,与企业无关。社交媒体首先是一个用户进行社交、交换信息的空间,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

三、结语

正因为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障碍,但同时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这些障碍,让全体员工都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企业文化,并通过业务流程的变革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体现这种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