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经济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5 16:31: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木经济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木经济价值

篇1

一、林业产权的特点

1.产权的结构性和不完全性

这个特性是由森林资源的结构复杂性决定的,相应包括三种产权结构:一是林地产权;二是林木产权;三是环境资源产权,正是因为有了它,才使得森林资源产权具有不完全性。

2.产权的政府约束性

国家为了保持森林资源量的稳定以持续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会采取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使得林权主不能随意支配自己的林木资产,政府行为在这里起到了制衡作用,因而林业产权的交易受到了政府的约束。

3.产权的自然残缺性和自然增值性

它主要是指森林资源遭到自然灾害(如水、火、虫、风灾)和人为因素(如偷砍、滥伐等)破坏,造成森林资产的流失,使得林业产权主体的收益受损。另一方面表现为林业产权的自然增值性,这是由森林资源的再生增值性决定的。

4.产权主体的多元性

森林资源产权的主体多元性是由林业所有制的多元化与产权的层次性决定的,目前我国常见的林业所有制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以及合资、合作等其他形式,而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有产权的十个层次存在,且每个层次都包含森林资源产权的三种结构,各种产权主体呈现多元化倾向。

二、国有林权制度的目标模式

l.构建明晰化的林业产权

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是否合理有效,取决于林业所有者、经营者以及使用者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明晰化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明晰化程度。林业产权关系越明晰,利益关系越明晰,林业利用就越经济,效果就越高。反之,林业产权关系越模糊,林业经营中的利益、责任关系越混乱,林业的经营就越不经济,越没有效率。

(1)产权明晰化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国有林业的产权制度最大的弊端是名义上产权是清晰的,所有人是存在的,实际上不存在具体的所有人,没有人真正关心所有权人的权益。“公共地悲剧”一再上演。进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就是通过划分产权,确保不同产权主体的权利、责任边界清晰化,使得权利与责任对称,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调动广大林业职工的经营积极性,使森林资源综合经营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

(2)产权明晰化与国有林业的投入沿袭国有国营的产权体制,国有林业无法成为有效投资载体,社会资金缺乏进入渠道和投资激励,林业发展投入只能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国有林业企业经营利润,而事实上这两个渠道目前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通过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辅之以资本运营、资本流转的经营方式,有效地激活民间资本,解决了森林培育投入乏力问题。同时,体制外战略投资者进入国有林区的积极性被激活,进入渠道将随着改革的深入实现进一步的畅通,同时林业投入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3)产权明晰化与林区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解放。这次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都交给了职工,从而把职工的利益、职工的积极性和国有林区造林、营林的事业完全融为一体。打破了国有林区国有国营一统天下的经营管理体制,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林区生产力,有效解决了国有林区长期存在的养林与养人、生存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的激烈矛盾冲突,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构建排他性的林业产权

(1)排他性产权与“公共地悲剧“。在说服每个林业职工主动自觉去保护森林的可能性极小的情况下,政府的最佳选择是供给林业职工排他性的林业产权,把林业资源的林木所有权与林地经营权交给林业职工。在排他性产权确立的条件下,公有资源细化成一块块私有财产,每个职工都拥有了自己的物质利益,精心呵护属于自己的林业财产,最大限度地使其增值,从而根本上消除了破坏林业资源的现象,基本遏制了“公共地悲剧”的重演。

(2)排他性产权与私人财产保护。私人财产的保护是生产和生活的不竭动力。排他性的存在,使得财产使用上的所有外部性都被内在化了,消费者会精打细算自己的消费支出,生产者会千方百计节省成本开支,经济效率由此提高,排他性的确立是实现有效保护的先决条件。进行国有林权改革,就是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赋予林业职工。林业职工一旦开始承包经营,林业资源的产权归属便准确界定并依法明确认定,就具有排他性,承包者便会千方百计确保林业资源财产的完整。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承包者会以科学的、积极的、负责的态度保护这片资源,壮大这片资源。

(3)排他性产权与价值预期。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预期是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和力量。建立排他性的产权,有利于物品的产权人建立一种价值预期,从而有利于其投入努力去改善物品的性能,从而提高物品的价值。这次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经营权承包给林业职工,五十年不变。这是一个长期的承诺,也是以政府的信誉作担保、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约束的承诺。在这五十年里,林业职工有权处置林木资产,有权在林下经营各种植物。这将有力地提升林业承包者的预期,从而鼓励并推动承包者加大对林业资源的投入。

3.构建可交易的产权

(1)可交易性产权与资产评估。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地承包经营,必须坚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国家规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4A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对每一宗承包林地,均由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评估报告必须经相关林业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实行有偿承包转让。

(2)可交易性产权与产权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是实现产权交易顺畅进行的基础与前提。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是林业产权交易平台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致力于把林权交易市场建设成一个信息畅通、服务完备、管理规范的林业产权综合文易平台。既要有全国性的总的交易平台,也要有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的分平台,统一调度,统一配量,统一管理。

(3)可交易性产权与产权交易对象的多元化。林业产权交易对象的多元化,是国有林业产权交易顺畅的保证,也是国有林业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是要从产权层面放宽林业的准入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行股份制,吸收各种资本的参加。随着国有林权改革的逐步深化,在照顾林业职工利益的基础上,要致力于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吸收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重组国有林业资本。

篇2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大幅度改变以及林木生长环境的恶化。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林木虫害发生的规律以及频率等都较上个世纪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客观上,随着外来的虫害不断入侵,对我国的林木的产业价值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也对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综合谈谈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以为相关的林业工作者提供一点建议。

2 林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相关理念

“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是近几年来林木产业提出的一个新型的概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绿色产业的产品追求热度不断上升。其主要内涵是通过物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调节林区内虫害的规模,将林区内的生态系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同时提高森林抗灾、防灾的能力。

3 林木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意义所在

从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本质上来讲,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其能够加速自然的稳定状态,同时维护林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使得其能够在不断发展之中达到动态的平衡。其次,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产物之一,其所贯彻的一些绿色理念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我国林业的发展。而且在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使用之下,其所产出的产品的极高的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在林户以及消费者之中都收到了很大程度的追捧。

4 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几个要点

4.1 育苗

育苗工作对于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说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从受虫害的难易程度上来说,树木在幼苗阶段是最容易被虫害所侵蚀的。因此在育苗阶段,要格外注意对于育苗阶段的虫害防治。首先,要合理地分配营养元素的施加,以此促进树苗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做好树苗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并且将其扼杀在幼时,注意对土壤的消毒工作。

4.2 造林

造林的注意要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以及水文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树种,这样的科学做法能够很好地规避造林的盲目性,有利于减小盲目造林的经济损失;第二,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一片树林只有一类树种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中海,而且这样的树林对于自然灾害以及虫害的抵御能力明显不如混交林。因此,在现代的造林过程中,通常在一片林区内都种植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树种,这样不仅使得林区对于自然灾害和虫害的抵御能力大幅度增强,将害虫的规模始终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还促进了林区内的生态多样化,对林区类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都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最后,造林应该选择对虫害有较强抗击能力的品种。我国的树木种类繁多,其对于虫害的抗击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针对林区内多发的虫害来选择树苗的品种才是最佳的选择。

4.3 林间管理

林间管理,通俗地讲是通过人为地干预来控制苗木的生长环境,使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虫害侵染的可能性。具体的措施为:首先在树苗种下去之前就进行一系列的林地整翻工作,这样的工作能够将土地里的大部分害虫翻出、杀死,从源头上减少了虫害发生、侵害的可能;其次,在施肥期间,要注意对树根周围的杂草的清理,因为一些害虫通常就隐藏在杂草之间,经常性的清理杂草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害的发生;接着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其进行枝条修建工作,也有利于减少虫害的发生。

4.4 林区检疫

一些林区在扩大规模以及生态多样性的同时会积极引入外地的树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外地树种的检疫工作就成了减少林区虫害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加强林区的检疫工作,这不仅是维护林区的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林木经济价值,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浪潮之下,市场上对于林木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林区检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得更为重要。

4.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随着相关理论技术不断成熟的一种新型的理论,通俗地讲,是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的克制的原理来达到消灭害虫的方法。

生物防治有一定的优缺点。一方面,人类对于生物防治的反映较小,而且其对于林区的副作用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由于生物防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而且其生效速度慢、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目前生物防治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从意义上来讲,生物防治不是仅仅相关理论上的突破,其对于现代林业的发展以及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于人以及林区的副作用,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同时对于大面积、虫害猖獗的地区特别适用,其对于虫害的空置时间较长,从林区的发展时间来计算,基本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状态。

5 总结

我国的林业规模巨大,其发展潜力也是无可估量的。笔者认为,在全国的林区内推行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一方面,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帮助林区生产出更多的有高度经济价值以及建设价值的产品来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绿色”观念,同时政府加强引导,双管齐下。对于“绿色社会”的相关建设就显得比较容易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林木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对于经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都是相当大的。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林业资产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与规范化。但其中也不乏出现森林资源资产为作为对象转让、出售、银行抵押以及拍卖等经济行为的问题,因此,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也变得尤为重要。

1 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评估概述

林木资产就是指林地内作为森林资产的组成部分的所有林木。林木资源在我国占据面积和蓄积方面都被列为林中之寇,林木资产也被叫做立木资产,立木资产又包含活立木和枯立木两种,指的是站立于林地中的尚未砍伐的树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的逐步完善,森林经营中的立木资产交易范围与频率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林木资产的评估就变得非常重要。林木资产评估中的立木价格对森林经营所获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利润的高低,对立木交易的双方同等重要。但由于立木资产在价格估算时,由于各自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方法都有所不同,准确确定极为困难,还需要结合林木资产的自身特点与评估方法的具体选定及评估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论。

2 森林资源林木资产的特点

2.1 生产周期方面

林木资产归类于生物性资源资产,从种植到成才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生长周期极长。由于受到这种周期生长的影响,使林木产品在供应调配上带来很多困难,再加上森林的经营付出、造林投资需要长时间方可取得回报,投入的资金长期被占用,其经营成本所产生的银行利息很重,这种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本的正常运营。

2.2 经营方面

林木资产具有资源再生的能力,这是生物性资产所具有的共性。这种特有的性质在林木资产的经营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在异龄林木资产中产生的作用是最大的,只要科学合理的经营便可长期甚至永久性地经营下去,因此,在进行评估时,要将这种再生能力给予适当的估计。

2.3 效益方面

林木资产经营目的是以木材为主其他林产品为辅,森林经营中可同时挖掘其生态所产生的效益。如利用森林特有优势进行防风固沙、释放氧气、预防水土流失等,以起到改善人类现有的生存环境。在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要做到对木材与林产品在经济效益方面评估的同时也要对其生态方面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一同进行评估。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经济效益处于高端时期,为了避免乱砍乱伐,国家对森林的采伐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例,而这种限制也将会影响到资产评估的结果。

3 森林资源林木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的一部分,其资产的评估更是森林资产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无论是在森林资源流转的规划上还是对其资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推动森林资源资产的交易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又能够对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还有利于森林资源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演变为以根本取代传统的经营方式,从而实现了森林资源向着资产化管理模式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变成资产商品化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深化了林业经济改革制度。因此,森林资源进行资产评估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评估方法现状分析

4.1 林木资产评估

(1)市场价到算法,林木资产评估中的市场价到算法仅适用成熟林或过熟林。它能把林木资产现有的市场情况客观的反应出来,可从市场中直接获取评估参数和评估指标。而评估结论更能准确的反应出市场价格,其结果就非常容易被评估的各方人员所接收和理解。

(2)现行市场法,应用现行市场法一定要合理选择可参照的案例,选定几个适合的评估案例是这种评估方法成功的关键所在。要保障调整参数的正确测定,进行评估的林地尽量保持与案例林状况一直的局面,其交易时间必须以接近评估基准日为准;另外,受到发育不充分的森林资源资产市场的影响,找到一个近期评估案例是很困难的,若以参照以往不同日期的评估案例,就必须以当时物价指数和评估基准日为基础对物价指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3)收获现值法,所谓收获现值法就是用于中龄林和快成熟的林木用以资产评估时以折现率的计算投资效益的一种方法,进行评估时。要将林木经营成本的前期投入的金额价格扣除,再对调整系数进行测算,并进行实证分析。就拿中龄林木来说,进行收获现值法测算得出的结果可直接反应出林木资产的价值,所得结果非常合理且受到市场的欢迎。

(4)重置成本法,这种方法只适用幼林和未成熟林木的造林地进行资产评估。利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估算时,一定要考虑在林木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改良或技术推广时所造成的原有价值的相对减少问题,再加以成本的测算与投资收益的合理确定后与其他方法协调进行方可。

4.2 林地资产评估

(1)现行市场法,此方法是林地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使用该方法最关键的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估案例,所选的被评估林地条件和参照案例要求林地条件必须相似。但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寻找与其资产评估相仿的参照案例非常困难,各个参照案例的价格成交时均要做相应的系数调整,现行市场法还要具备能够获取较多交易实例资料的活跃市场,且要保障进行交易的案例合理与真实。

(2)期望价法,利用林地期望价法对林地进行评估时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一是林地属于无限年期的经营方式,永续作业中的林木经营的主伐林龄要相同;二是林地期望价法最适用于薪炭林、疏林地、防护林、灌木林地、采伐迹地与火烧迹地及国家规划中的宜林地林的资产评估,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方法对林地进行评估时的参数确定还缺少客观的参考依据。

(3)年金资本化法,该方法适用于那些年租金相对稳定的林地进行资产评估,其方法计算比较简单,进行估算时仅仅涉及到年平均租金和总投资收益率。但在年平均地租金和投资收益率的计算时,要注意将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从平均地租租金中扣除,在投资收益率的确定方面也应考虑到这个问题,若在地租租金中没有扣除通货膨胀因素,那么在采取投资收益率时就必须包含通货膨胀。

(4)林地费用法,此方法通常适用于像苗圃类型的林地进行资产评估,最主要方面是用在比较明确的林地购入费且购入后只采取了改良措施而并没有进入经营阶段的林地。但在林地资产中林地购入后单单做了改良而未进行经营的情况甚少,因此,此方法在林地资产评估使用当中用的最少。

5 案例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森林资源在进行资产评估所选取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要求评估人员以遵守客观事实或一定的约束为基础条件对待定资产进行的理论分析、论证、比较的过程。并对资产评估的价值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其认可度与公允性,其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是决定评估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当中所选取的评估方法的实证研究非常少,大多数仅仅偏向于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上,且这种理论研究也不够规范。建议在今后有关森林资产评估的研究工作中更应重视对其评估方法的实际案例研究,尤其要对我国森林资源中的经济林、防护林和竹林等林木资源的评估方法的选取上与参考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在评估方法科学合理的选择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6 结束语: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稳步推进。但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目的性的经济行为也越来越多,如转让、合资、抵押贷款、合作与股份经营等。实践中还存在林权流转与操作不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极为混乱,导致我国的国有森林资源在大量流失。现有的资产评估机构尚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需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还需相关人士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 郭超,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郭保香,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0(8):86-89.

[3] 朱龙章,刘少雄,刘尔平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04-206.

篇4

中图分类号: S75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57-2

0 引言

杉木是我国速产林中主要的种植品种之一,其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杉木种植林有利于实现林业经济稳定增长。而抚育间伐作为重要的杉木林育林手段,通过各种方法可以对不同时期的杉木林进行调整,作用于杉木的生产和发育环节,影响整个杉木林区实现优产丰产。故而,抚育间伐的合理与否对杉木林意义重大。如何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地进行间伐是值得仔细研究的一项课题。

1 杉木与抚育间伐

1.1 杉木简介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同时也是我国商品速生材树种。其以生长快、强度适中、材质轻韧、易加工和质量系数高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轻纺、化工、化妆品制药等各个行业。杉木是可高达40m的常绿乔木,具有干直冠大的特点。在我国淮河以南地区均可栽植,但由于地理差异,不同其垂直分布上限亦不同。杉木喜阳、温暖及湿润气候,耐寒性差,耐最低温为-15℃;抗旱性不高,其生长所需雨水量为600mm~1800mm;喜肥喜酸性排水良好土壤。杉木的寿命可达500年以上,这源自它强大的根系和萌蘖能力。我国对于杉木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1.2 杉木抚育间伐的概念

杉木的抚育间伐是指从杉木的幼林郁闭直至主伐前的龄级期间内,以更快更好地培育杉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杉木林中定期重复地伐除一定数量的杉木,以留存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长优势以及满足经营目的和要求的杉木的活动。抚育间伐作为杉林经营的重要措施,既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确保了杉木生长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抚育间伐有除伐、疏伐、解放伐和卫生伐四种形式。

1.2.1除伐 常用来调整混交幼林的林分组成,如除伐天然林中夹杂的大型灌木、草木及非目的树种。其中,当劳力相对不足且目标树种分布均匀时普遍采用带状抚育法。此外,还有团状抚育法和全面抚育法。除伐在幼林郁闭前后进行,常规下一次即可,如有需要可进行二次除伐。除伐多于夏季进行。

1.2.2解放伐 它是通过调节老树对幼树的透光性来创造更利于幼林生长发育环境的一种间伐方式。其适用于林冠下需要更新的幼林及天然混交林。

1.2.3疏伐 疏伐在除伐后进行,它主要通过调整单位面积的立木密度(株数)解决目的树种间的矛盾,从而优化杉木生长空间,实现优产丰产。疏伐是在杉林的壮龄期进行,它是抚育中耗时最长且最重要的间伐措施。疏伐一般采用上层抚育、下层抚育、机械抚育和综合抚育四种方法。

1.2.4卫生伐 是以改善林分卫生环境为目的的辅间伐,它通常伴随其他抚育间伐形式完成。但当林分因不了抗拒力(如冰雪、风、火和病虫害等)遭受侵害时,此种形式可单独进行。

2 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杉木单株的生长发育需要尽可能多地营养和生长空间,但事实上却常常受制于林分有限的局域内。抚育间伐可以通过调节和分配林木实现有利于杉木生长发育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讲,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内各因子以及其生长发育影响重大。抚育间伐在林分的生长发育期间起到了扩充杉木生长空间导致林分增长的作用和伐除局部林木产生的林分除去效应。因此,间伐效果的优劣就取决于两种作用效果的相对比重是否恰当,而这种合理性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杉木林来说,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培育的,抚育间伐对树径生长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尽管林分直径生长的快慢同时受林龄、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但在这些条件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单株杉木林分直径的生长与间伐强度成正比例,与未间伐的林分相比,间伐一段时间后的林分平均直径远大于未间伐。一定间伐强度内,间伐强度越大,直径增长量、蓄积生长与间伐强度成正比,即间伐强度增加,直径增长量增多,蓄积生长明显提高。但间伐强度高低对树高无显著影响。抚育间伐后的林分营养空间及生态环境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这导致杉木针叶、枝条、枝干、根、皮以及果等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均发生变化。根据张开悦在《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试验调查分析》中的研究表明,在经营中小径杉木林时,对杉木幼林采取10%~30%左右中等强度的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提高杉木的林分,且20%强度时的林分效益最佳。间伐强度与径阶立木株数成正比例,而与期末总收获量成反比。间伐可以提高杉木木材的均质性,伐后年轮段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比明显小于伐前。

3 抚育间伐对杉木生长稳定性的影响

对杉木稳定性的评价可以采用大多数学者认为的多样性来测评。多数学者认为稳定性来源于多样性。如,奥达姆提出,丰富的多样性意味着系统拥有较长的食物链、存在更多共生关系和可能实现对负反馈控制更大,从而减少波动,提高了稳定性;瓦特在其诸环境科学原则中提到:按自然法规稳定的环境提供生物积累多样性,进而增进种群稳定;戈娄卡等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的多样性之间存在正相关。而界定稳定性的衡量标准就是杉木生态系统对于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李川、呼海涛等的研究表明:中、高强度的抚育间伐有利于杉木林间植被及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发生几率以及虫口密度,从而优化杉木生长环境,提高杉木生长发育的稳定性。抚育间伐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以及对极端气象灾害的恢复能力两个方面。

3.1 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抚育间伐可以改善杉木的生存环境,这对减少病虫害的发病率具有正向作用。仅从虫害方面加以说明。间伐可改善杉林间的光照、水分等林地生态条件,从而加速杉木生长,促使其形成较多大冠、大径阶的个体。这恰恰提供给啄木鸟及松鼠等更加舒适的环境。同时,温湿的改变可丰富林下植被更利于动植物繁衍。本德等指出,适当抚育间伐可提高物种及种群量,令生态系统环境更加复杂。这为昆虫的天敌提供了良好栖息地,并可达到持续控制虫害的目的;相似的观点唐启粮在对松林密度的研究也指出,调整松林密度能降低虫口密度,有效地控制松突圆蚧的危害。

3.2 增加对极端气象灾害的恢复能力

近年来全球的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像雷暴、冰雹、雨雪、大风等,已严重危害到杉木种植户的经济利益。这里仅以冰雪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抚育间伐为例加以说明。对于冰雪后期的抚育间伐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杉林做相应的间伐处理。

3.2.1 新造林及幼龄林的间伐护理 由于这两种林正处于枝繁叶茂的生长旺盛期,其承受冰冻及雪压的载荷强度较大因此成为受灾程度最重的林分之一。对于倾斜、倒伏的杉木应及时采用固定、夯实的办法进行扶正处理。断枝梢的杉木的处理。树梢被冰雪折断的杉木,其新萌发的枝条会因严重影响主干形态而破坏培养价值,降低经济价值,所以适宜截干处理,贴齐地面进行,令其不定芽由树干基部萌发,然后留低萌发位的健壮萌条1支进行培养。枝被冰雪压断的杉木应及时修剪。轻微断枝可轻度修剪,严重断枝应齐干基修剪,剪口尽量保持平滑,这样利于创面组织愈合。截干、修枝的废弃枝条应及时清出林地,以防止林间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减少林火的发生机率。

3.2.2 中龄和接近成熟期的杉林灾后间伐 根据受灾程度不同应采取相应措施:

(1)杉木受冰雪压害倒伏

(2)杉木受灾倒伏介于30%~60%的林分。大面积砍伐并清理受灾杉木,将其可用部分进行保留做培育母本。砍伐后形成林窗的杉地应实行局部杉林的更新造林。

(3)杉木受压倒伏>60%的林分。受灾超过六成则基本已失去再培育的价值,其会发展为低产林。将剩余正常杉木留存后宜进行全面的迹地更新。对于人工纯杉木林,提高其抗冰雪压能力,一方面可采取增加林间抚育间伐的强度,扩大单株林木的营养空间,使杉木主干粗壮,生长健壮;另一方面,可积极发展混交林,利用针叶、阔叶林(尽量选择如南酸枣、拟赤楠、荷木等等)的混交组成来分散树冠积雪重力,降低冰雪危害,从而提高杉木林分及抗灾害恢复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炜彤,童书振,段爱国.杉木丰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张恒.抚育间伐研究综述[J].内蒙古统计,2010(2)33-34.

[3]郭万军,王广海,张利民,赵国华.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河北林果研究,2011,26(3)243-246.

篇5

    1园林有害生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效果显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有害生物增多,危害面积增加,林木损失加大。这些问题的出现,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战术战役上取得了显着效果,但是在战略上有些失误。过去认为失掉了防治时机、搞错了方法是失误,忽略了防治战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成果较多,但推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较少,科研成果没有完全转化为生产力,个别地方和单位没按照科学的方法办事,做了一些防治效果差的工作。三是园林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方面提高很快,但领导重视林业有害防治的意识落后于形式的需要。对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识不够,抓得不紧,没有充分调动林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缓慢的根本原因。以往在林业有害防治技术上找原因,只追究技术人员的责任,不在组织管理上找原因,不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这些说明,加强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抓好管理是工作的重点。加强林业有害防治的管理,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抓好统筹、协调、服务、监督几方面的工作。

    2加强园林有害生物管理工作的思路

    防治园林有害生物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林况方面,既要考虑防治价值,又要考虑防治的现实性;虫情方面(病情)方面,既要考虑它的危害性,又要考虑防治的效益;环境方面,主要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变化;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考虑人口、劳动力和经济现状;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科学技术越进步,受其制约性因素的程度就越小。如何确定防治的重点,从林区而论,经营强度大,经济价值高的中、幼林。从园林有害生物种类而论,应该选择危害性大、蔓延快又易于控制的病害和虫种。如食叶性害虫的松毛虫等。严格执行林业政策,保护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要加强权属的确定,保护林木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犯,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在防治工作中认真贯彻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在上级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进行防治。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首先做好上情下达,下请上报。搞好纵向协调,上下齐心协力搞好防治工作。其次要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防治单位以防治为主,结合防治搞一些推广性、应用性的科学试验。以防治面积、效果和成本三大指标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另外,在造林设计、采种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到采伐利用,各个阶段都要协调好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立园林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度一是行政责任制。因防治不利,造成重大园林有害生物灾害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林权责任制。园林有害生物大发生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防治,不积极调查、上报、防治,造成园林有害生物发生蔓延灾害的,应受到处罚。三是技术责任制。

    防治部门在园林有害生物发生时,及时制定出防治方案,指导各防治单位和个人对其发生地及时进行防治。做好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服务工作一是做好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二是建立好预测预报网,及时预报园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及时供应防治园林有害生物防治的药剂、药械,提供必要的物质服务。加强行政管理要重视森防工作建设,稳定森防专业人员队伍,对人员的设置、财务、物质的管理,加强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安排的部署监督检查。定期交流防治工作经验,表彰奖励先进等,以促进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6

在生产中确定单株林木价格是一个具有普通意义的问题。在珍贵的特大的单株木的立木交易和异龄林的经营中,它的意义更大。在异龄林的经营体系中的经营效果,直接依赖于单株林木的物理和经济的测定知识。在同龄林经营中,同样要单株林木生长和林木经济价值两方面的知识。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所有的采伐(如间伐时间与间伐强度的确定,择伐强度的确定),都无法回避单木的价值问题。在以单株林木为资产的情况下,如一些散生的或孤立的珍贵的大径木、特大径木,它们以单株进行计价交易,这时单株木资产价的估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森林资产的价格估算中从事单株林木资产价格估算探讨。

对于森林的经营者来说,树木不仅表现为可销售的商品,而且也是立木蓄积的资本,这是森林资产的特性。他们必须评定树木产品的现值,把现在的收益同假如树木继续生长未来蓄积的价值进行比较,权衡利弊。这是一个包括财政、生物和时间的综合性问题;他们必须预测蓄积和价值的增长,以此为基础制订有关采伐的决策。

单株木资产价值的确定实际上是用市场价倒算过来测算林木的价格。关键在于市场价的确定、生产成本的确定和转换收益的分配(即成本利润的确定)。这些问题在前一节均有涉及,但单株木的估算中又具有特殊之处。在林分整体林木资产的估算中,这些都要求确定其综合的平均值,但在单株木资产的估算中,则要求单独计算。困难在于林木的采伐、造材、制材加工以及它们的产品都是非标准化的。树木直径、树高、形状各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采伐造材的成本也各不相同。出售的成品和半成品的尺寸、形状和等级变化,它们的价格也随之变化。成本和价格的变化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单株木资产估算的对象是即将采伐的单株树木。它距营林资本投入的年代很长,而且也无法测算单株林木的营林投资,因而不可能采用成本费用法进行估算。即将采伐的树木,砍倒即可变现。因此,也不存在未来的收获,无需使用收益现值法,而仅能用市场价格法进行估算。

采伐作业和原木加工的研究,通常以一些采伐作业和加工作业为例,详细测定和鉴别某一树木的采伐和加工,获得一系列的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在伐倒树木之后进行核对,然后把这些原木单独投入造材的各步骤,随之制成初级生产者所需的各种形式的产品,合计各个步骤的售价和费用,估计出每一原木的价值,最后推算出整株树木的价值。

1、估算流程

在国外,遵照立木估价的一般程序,估价的起点是市场销售的制材价格。通过这些价格确定不同直径、长度和等级原木锯成的制材售价,扣除制材加工成本和采运成本,就得到活立木原木的净转换价。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木材的生产者是以原木出售,而不是以制材出售。因此,大部分立木的估价起点是不同尺寸的原木的价格。那对应单木价格的估价过程由三个主要步骤来完成。

(1)确定原木达到制材厂(或其它以木材为原料的工厂)时分树种、直径、长度和等级的每立方米的价格

这类价格对于数量大的普通的材种规格来说,市场价是非常明确的。如东北松木4米长,一级材18厘米价格多少,20厘米价格多少。随便调查附近的木材加工厂、或者木材采购站、木材公司都非常明确,而且各个单位的价格差异很小,相当稳定。但对于特殊的材种、树种其价格的变化就很大,各木材经销单位间的价格可能相差数倍,这要根据他们的货主的特殊需要而定。以大径的红豆杉为例,如将其混在一般的阔叶树木材中作一般杂木处理,每立方米仅数百元。然而,有人愿出数千元购买它们。对于这类特殊树种和规格的原木价格。估算者必须广泛地收集木材交易信息,以免出现确定价格的重大失误。

(2)确定森林立木中分直径、长度、等级的每立方米和每段的原木立木价

这必须从加工点的原木价扣除采、集、运的成本并进行原木材积的测算,它要求进行:

①运输费用的分析。一般按立方米和运输的距离计算。但特大径材的装卸费和特大材的运输费要单独计算。因为我国伐区木材的装车大多为人工,特大径材的装卸都很困难,成本较高。山区的道路弯道多、半径小,特种材运输较困难,车速慢,成本增加。

②采、集工序费用分析。确定采伐、造材、集材各工序中不同口径和长度所需要的生产费用。

③将不同直径、长度、等级的原木价格扣除采、集、运成本得到每立方米原木的立木价。

④以原木材积为基础,将每立方米的原木价换算为每根原木的立木价。

(3)根据上述数据确定单株的立木价

这需要对单株立木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确定单株立木可造几段规格尺寸等级为多少的原木。即单株立木的原木结构信息。

2、估算实例

一个完整的实例,能够很好地说明估测单根原木的树木价值的技术。这里以红松这种价值很高的用材树种为例。松木在我国东北林区一般以原木形式出售,它的原木等级分为等外材、二等、一等三个等级。并在木材的交易中广泛使用这些等级。现要求用原木法估算一株直径为32厘米,树高24米的立木价格。

2.1确定各规格的红松原木价格

2.2确定不同规格的每立方米和每段原木的立木价

(1)税、金、费分析:根据吉林省的现行政策,木材生产的税、金、费约占木材销售价15%。

(2)运输费用分析:该立木距货场20公里,每立方米每公里为0.9元,装车费10元,平均运输费用为每立方米30.0元。

(3)木材生产成本分析:包括伐区设计费用每立方米10元,采伐费用每立方米60元,集材费用每立立方米30元,共计每立方米100元。

(4)经营利润确定为销价的5%

(5)管理费占木材销售价的5%

(6)销售费、不可预见费及财务费用计为销价的5%

(7)计算每段原木的立木价

每段原木的立木价=每立方米立木价×单根材积

2.3确定单株的立木价

根据现地判定该株32厘米的松木,可造4米材几段并估计各段的小头径。将各段的价格相加即得到该株立木的立木价。现估计结果如单株立木价表所示。

篇7

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民众面对不断突显的环境问题,逐步提升了环保意识。随着营造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其在林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先进的营造林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显著促进了林业资源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

1营造林技术应用于林业发展中的价值

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生态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很多地区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营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合理利用,可促进林业资源生态价值的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价值十分明显,民众日常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营造林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林业资源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发展营造林技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科技保障[1]。

2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2.1营造林设计

林地清理、整地、种植、施肥和抚育等工作都属于是营造林工作的范畴,营造林工作人员在开展造林活动前,必须对造林地进行全面调研,在综合分析各方因素的基础上,对造林地以及树种进行合理选择,结合造林要求以及造林规模,对造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全面提升造林的成功率。营造林工作人员在整地环节以及挖穴等环节中开展工作的依据,主要是造林地的地形以及具体树种的生长特点。营造林工作人员还要结合树种生长特点来开展定植、抚育以及施肥等工作,选择最适合的施肥方式、施肥时间以及肥料种类。

2.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营造林工作的重点与关键,直接影响林区内林木资源的生长情况,同时也对造林的成功率影响巨大。截至目前,防治林区内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是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3种。一直以来,化学防治法是林区防治病虫害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林区内其他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应用频率正在逐步降低。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是现阶段普遍提倡的病虫害防治法,这两种方法有效解决了化学防治法的弊端,不会污染自然环境,也不会破坏林区内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当林区出现病虫害大范围扩散时,现阶段的物理技术及生物技术都不能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展,所以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在必要时还要进行合理应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营造林过程中并非阶段性工作,无论是选苗环节、移植环节,还是抚育等环节,都要防治病虫害,一旦出现范围较大且难以控制的病虫害,必须将已经感染的林木资源进行统一销毁,并对林地进行重新清理,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影响[2]。

2.3抚育间伐

在营造林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抚育间伐环节。林木生长至中龄林时,林分基本郁闭,当郁闭度达到0.9左右时,由于林木受到透光问题及透气问题的影响,林木生长速度将变得缓慢,此时,工作人员要在间伐“四原则”的指导下开展间伐工作。抚育间伐的方式主要有3种:1)透光抚育一般在林木幼龄期展开,工作人员将生长情况较差的林木伐去,留下生长发育较好的林木;2)生长抚育一般开展于林木中龄期,工作人员将发育不佳以及生长过密的林木伐去,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3)综合性抚育一般开展于林木的中幼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抚育间伐环节中,要对抚育间伐的强度进行合理控制,林木资源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合理的,必须确保林区的稳定性。抚育间伐工作必须在相关技术规程的指导下开展,对于生长状态佳的林木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在保证间伐作业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留存林木以及地区内的其他地表植物不受损伤,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抚育间伐环节中伐去的林木资源要结合其特点与价值进行充分利用,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

3营造林技术应用现状

3.1缺少统筹化方案

现阶段,林业作业的设计以及营造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经验的落实,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围绕造林地及其周边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化分析,这将对营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统筹化方案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应用营造林技术时,多采用随机处理方式,而没有综合筹划林木的种植与采伐、病虫害的防治、林木经济用途等各个方面,营造林工程的整体建设管理质量以及价值发挥都将受到直接影响。

3.2对营造林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与常规产业链的技术应用相比,营造林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与林木业的作业方式以及作业范围具有很大关系。营造林技术人员在落实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规划技术等方面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与落实,营造林作业的规范性也因此十分欠缺。营造林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活动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很少参与相应的培训及管理活动,这也是制约营造林技术应用及推广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营造林施工收益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3.3营造林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在应用营造林技术前,需要对营造林的种植面积、种植方式、种植比例、原有植被保留率等进行全面分析。然而在营造林设计图纸中,并未将营造林技术进行全面标记与注释,营造林作业的效率因此而降低,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缺乏可操作性。

4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进行有效应用的策略

4.1重视标准落实与方案设计

我国法律对林业资源的种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因此,在系统筹划营造林作业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如造林成活率、林木的经济用途、病虫害防护效果等方面。林业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林木用途来进行分化处理,明确规划经济林、特殊用途林的具体范围。林木用途得到明确之后,工作人员再结合林木生长特点以及对环境的需求,将病虫害防治工作、林木补植维护工作等进行有效落实,促进营造林技术在应用价值方面的稳步提升[4]。

4.2重视营造林技术人员的相关管理及培训

林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及奖惩机制,对营造林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行为、树木质量维护等展开综合管理,在对树木资源管理方案进行有效落实的基础上,根据林木的特点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林木采伐工作、林木补植工作。不同的树种会存在具体工作时间、方式、次数等方面的差别,在满足营造林技术人员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要保证营造林技术落实与应用有效性。此外,相关部门要针对营造林技术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以及林业政策的宣传活动,促使营造林工作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营造林技术,全面提升营造林技术的应用价值,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3落实营造林设计的可操作性

篇8

近年来,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工作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强化生态建设保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等为重点,全年计划完成造林592万hm2以上,森林抚育525万hm2,中低产林改造逾166.67万hm2,义务植树25多亿株,年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万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确权林地面积10 093.33万hm2,占集体林地的59.4%,发证面积7 573.33万hm2,集体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4个省区进行了改革试点。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山林权属的争议

山林权属界址不清、争议多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勘界发证、明晰所有权(具体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是本次林改的首要任务,据调查农户反映,当年“三定”时期发放林权证时,没有进行实地勘察边界,而是由个人自主填写。有为了减少税费而故意少填的,也有为了抢占资源而夸大面积的。本次林改在细致地实地勘界中发现,“一山多主”和“有山无主”的问题同时存在。由于林木(包括竹林)的经济价值显著,争抢山林的纠纷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确权发证的难度,严重制约和影响发证的进度。

1.2采伐限额的放宽与约束

采伐权是农民对山林的经营权乃至处置权和收益权的重要体现。对采伐权限定条件,增加农民行使经营权的交易成本,这种鼓励投入而限制收入的做法已实质上形成产权残缺。实施采伐限额,对于生态公益林则是严格禁伐。调查显示,采伐指标通过“省—县—乡—村—村小组”的渠道分配进行层层下达,由村小组集中使用而不是分配给农户个人。其原因在于有限的分配指标落实到为数众多的山区农民头上,平均只有673.34 m2/人。由于采伐指标供不应求,相关部门的寻租行为难以避免,炒卖、倒卖采伐指标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有90%的农户认为当前采伐证制度存在申请困难、年采伐量指标严重不足等问题[1]。

1.3档案管理不健全

我国的林权历经多次变更,原始凭证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经常变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措施不规范,林权档案管理有很大欠缺或失误。在发生产权纠纷时,无据可查,不可避免地造成错误[2]。

1.4缺乏专业评估机构

在林改的过程中,对林分林地的资产价值、生态价值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无法对林地林分做出系统的价值衡量标准,严重影响集体林权的改革。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2.1实施科学经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按照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允许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对所经营管理的林木进行抚育间伐及主伐利用,使业主的林木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相统一[3]。

2.2建立健全科技支撑和社会服务体系

林业主管部门应大力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并围绕林业产业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推动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抓住机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林业生态经济双赢、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适合当地实情的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投资山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3确保收益权的体制构建

确保收益权,不仅要从政策上,而且要从体制上加以法制化、稳定化、长期化。基于对我国林业税费存在种类多、征收环节多、重复征收、税负不公、使用不当等问题的反思,必须在法律上规范农民合理的税费负担,界定加重农民负担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以公共财政支出为框架,增加消费人群的生态建设支出,以维持正常的营林费用支出和行政支出。

2.4实施林地经营技术入户,培养乡土技术人才

行政村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村级技术员是林业技术推广的第一线力量。培养林业经营技术人才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使林地经营技术入户,支持和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等活动培训林农;二是组织力量选编一批形式多样、通俗易懂、适应地方特点的林地经营和林木经营培训教材,通过发放技术手册,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开展先进技术示范推广;三是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地经营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5坚持林农自愿、典型引导的原则

从林农需求出发,尊重林农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注重政策引导和典型带动,转变林农对林地的经营观念,提高经营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林地经营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

3金融支持集体林权改革的建议

3.1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国家林权抵押贷款补贴基金。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林权抵押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减轻林农的贷款利息负担,拉动贷款需求,促进林农对林业生产的二次投入;二是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林权证抵押贷款保证金,以及林业产业发展风险金,为金融部门增加林业信贷投入提供风险补偿,放大“两金”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效应。

3.2鼓励开办林业保险业务

国家应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并为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林业保险业务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保险和信贷业务的有效结合,扩大信贷对林农的覆盖范围,及时为林农、林企提供保险保障,以降低灾害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损失[4-5]。

4参考文献

[1] 贺东航,朱冬亮.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6(5):79-81.

[2] 苗吉伟.明晰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J].中国林业,2008(19):54.

篇9

中图分类号:S71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6902

1红豆杉简介

红豆杉属植物,为红豆杉常绿乔木或灌木,目前在全球有11种,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其中我国有4个品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云南红豆杉、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以及中国红豆杉。红豆杉又称“紫衫”,是鼓励人工栽培发展的经济林木,既具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世界上珍稀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被誉为当今的“黄金树”。

浙江气候温润,因此适合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红豆杉是典型的阴性植物,一般散生于林冠下乔木第2层,基本上不存在纯林。浙江红豆杉能够在气候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适应性和抗病虫灾害能力比较强。因其自身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天然的更新能力不强,因此红豆杉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既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又忌长期的降水。

2红豆杉价值概述

(1)红豆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红豆杉树形优美,树干是紫红色,并且通直,种子成熟后颜色为红色,鲜艳夺目。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常绿植物,盆栽的高度可以控制在100cm以内,树枝紧凑舒展,树茎、树枝、树叶、树果等基本构造均可观赏,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因此可以作为园林的观赏树种。据分析,红豆杉是属于全天候增氧植物,能够一天24h不间断释放氧气,同时分泌释放出空气负离子和生物碱,能有效吸收二氧化氮、甲醛、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因此也是进入宾馆大厅、庭院、客厅、阳台等地方的高级常青树,既能够清新空气、美化环境,又可以起到疗养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目前,红豆杉盆景的市场价为50元/盆,出口价50美元/盆。

(2)红豆杉具有较高药用价值。1989年Chdsten首次报道了通过红豆杉提取紫杉醇的研究情况。红豆杉的树皮、树叶、树根每10g能够提取出1g的紫杉醇,具有抗癌、抗艾滋病的功效。紫杉醇的分子式为C47H15NO14,是一种重要的二萜类次生代谢物,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淋巴癌以及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紫杉醇还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病的病情扩展,它能够与微观蛋白有效结合,形成稳定的维管束,有效抵抗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我国古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红豆杉入药可利尿、通经,对肠胃病、肾病以及糖尿病有特殊疗效。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和探索红豆杉和紫杉醇的成分,截至目前,在我国北京、武汉、深圳、香港等地区将红豆杉木经人工雕琢成小小的紫杉醇保健杯,向杯中倒入白开水,约3min左右,保健杯中的水就富含铜、锌、钙、锰、铁、镍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起到预防肿癌、疗养保健的作用。上海、江西、四川等地城市生物研究所、肿癌所研制生产一种紫烷素针剂,可防治癌症、白血病、艾滋病等,疗效极高,经卫生部批准上市。此外,根据多年的临床实验观察,从红豆杉中所提取的紫杉醇还具有对中风、老年痴呆、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效果,因此说红豆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3)红豆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红豆杉具有适合做园林及庭院盆栽的特质,因其木质纹理细密的特点,适合做高档建筑和高档家具,也是造船的好材料,还具有能够提取紫杉醇的医学功能,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红豆杉可用来防风固沙,因此说红豆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红豆杉育苗技术

(1)种子的采集处理。在每年9~10月份,采集中年红豆杉树种比较健壮的树的果实或者落地果,收集起来放入盆或者缸中,掺进适量的水和细沙,然后用手反复搓洗,去除种子的外皮,并且将坚硬的内种皮反复摩擦,直至磨损的程度,然后再用清水进行冲洗,淘出干净的种子摊开晒干即可。种子的最佳播种时期是在晒干后的一周内,这段时间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也可以将晒干的种子进行贮藏,到翌年春天播种。

(2)种子的浸泡过程。在采种后一周内将晒干的种子浸泡在40℃温水和50°白酒中,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20min左右为宜,捞出后用0.05%的赤霉素浸泡,浸泡时间为20~25h,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水解酶的产生,使种子的贮藏物质从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从而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进种子的萌芽。在浙江,冬季温度相对较低,若是在冬季播种,苗圃的选择要具有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特点,以80kg/亩深耕撒施复合肥,耕细平整,成畦的宽度以1m为宜,长度不限,然后在畦上播种,再用细土覆盖种子2~3cm,开挖排水沟后对种子进行浇水,然后覆盖平膜,特别注意在平膜上也要覆盖5~10cm的干草或泥土,避免冬季降雨雪的腐蚀。浙江春季气候比较温和湿润,若是在春季播种,应该提前15d对浸泡后的种子进行催芽,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等胚根露白后进行播种,然后将种子和细沙以1∶1000的比例混合,细沙湿度为60%,采取稀播的方式铺于室内,厚度在20~30cm,播种后要覆盖平膜保温。

(3)红豆杉的幼苗移植和中耕施肥。在立春前后要加强对种子的抽查,发现种子露白要立即去掉覆盖物,及时将平膜改为拱棚,保温催芽,并且要注意对拱棚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3~5d给出土的幼苗喷水;在幼苗生长至1心3~4片叶子时,可对幼苗进行移植,株行距以10~20cm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疏苗稀植要在阴天进行;幼苗移植20d左右,要进行除草,要注意对杂草的早除浅锄,勿伤苗根,并且要进行一次施肥,其中尿素5~10kg/亩,氯化钾3~5kg/亩。红豆杉出苗后经2~3个季度便可长到30~50cm,可以进行移植。如用作盆景盆栽,在长到10cm时,就可以连根带土移植栽种。

(4)防治病虫灾害。红豆杉的适应性较强,在野生状态下的抗逆性比较强大,很少有虫病灾害发生,即使有蚜虫或蜘蛛结网,用一般的农药喷杀即可。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赵雪康:浙江红豆杉的价值与快繁技术分析植物研究

4紫杉醇提取技术

药用价值是红豆杉最主要的价值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对红豆杉的细胞培养,能够有效地生产紫杉醇,也可通过提取桂油的土法蒸馏器生产紫杉醇,其生产过程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单方便的优势。对于大规模种植的红豆杉苗圃,则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以加大对紫杉宁、紫杉素等药材的工厂化生产。

5结语

红豆杉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征,因此,红豆杉的资源保护和再生问题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要对红豆杉的特性、生长环境、快繁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红豆杉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价值,使人类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胡余国,洪中苗,郎进宝,等.南方红豆杉的特性与种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3): 107.

[2]李金平. 南方红豆杉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2(2):61~62.

[3]王海珍.毛锁云.南方红豆杉繁殖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07(1):48.

[4]王晓丽.欧阳贤明.王晓多.红豆杉的生药学初探[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137~138.

[5]汪晓东.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环节[J].安徽林业,2010(1):46.

篇10

杨树是互助县三北防护林及农田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杨树受黄斑星天牛危害严重,已使杨树林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遭受损失。

1危害特点

黄斑星天牛是互助县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造成林木经济损失较重的杨树蛀干害虫,其幼虫蛀食树干和枝干,造成树木折枝断头,甚至死亡,失去经济价值。在我县高寨、沙塘川、哈拉直钩等地发生,每2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羽化期,成虫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黄斑星天牛体形较大,繁殖能力弱,后代保护完善,死亡率低,扩散能力不强,为害树种范围较小,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但不为害毛白杨。

2治理思路

黄斑星天牛防治难度大,原因在于:一是黄斑星天牛为害具有隐蔽性,以幼虫蛀干取食为害,一生有96%时间在树干内为害,只有4%的时间暴露在外,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少,成虫羽化时间不稳定,化学药剂很难发挥作用;二是黄斑星天牛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易于蔓延;三是我县农田林网及三北防护林树种单一,以杨树为主,经营管理粗放,树势弱,生长量低,为害虫发生提供了条件;四是黄斑星天牛的传播途径多,一旦危害,因其具有隐蔽性难以及时发现,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综合运用人工、生物、物理等措施,降低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进而逐步减小、控制发生面积和范围。

3防治措施

3.1药剂防治

3.1.1成虫期防治。互助县黄斑星天牛羽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在成虫羽化期选择晴天上午10时左右,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喷雾树体防治,触杀成虫。在虫口密度较大地区,药物喷后10d再喷1次,防治效果较好。

3.1.2幼虫期防治。对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采取钻孔注药防治。方法是在5月上旬到中旬树液开始流动,幼虫开始大量取食活动,树下出现大量粗木丝、虫粪时,用钻孔机在树体中下部打孔,每两孔之间水平面成90°上下错开,在孔内注射灭幼脲50倍液,然后用泥把钻孔封上毒杀幼虫。

3.2生物防治

3.2.1天敌防治。在互助县黄斑星天牛发生地区,发现有啄木鸟取食幼虫。可以在有啄木鸟栖息的区域,采取保护措施,创造有利于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提高啄木鸟种群数量,达到对杨树黄斑星天牛的有效控制。

3.2.2病原菌防治。用白僵菌防治天牛,可采用虫孔堵塞法、虫孔注射法、菌液喷干法等进行防治。

3.3物理防治

6~7月间,利用成虫飞翔力较弱、白天栖息于树干或树枝上时,采用收购黄斑星天牛成虫的方法,动员群众参与,扩大捕虫范围,效果较好。也可在6~7月成虫产卵期查找树干上的产卵刻槽,用锤子击破卵粒的方法防治。

3.4营林措施

3.4.1清理虫害木。由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对需要清理的虫害木进行标定、打号,组织专业队在冬季统一伐除。砍伐后的虫害木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方法是焚烧或做熏蒸处理。

3.4.2伐根嫁接毛白杨。毛白杨是抗黄斑星天牛危害的树种,生长快,较适合虫害木伐除后林分恢复。方法是:①伐根处理。冬季虫害木清理后及时培湿土,以便保持水分。伐根不宜过高,以4~5cm为宜。②剪削接穗。选取0.6~1.5cm粗的一年生、芽饱满、无病虫害、已木质化的种条,剪成10~20cm的接穗,接穗下端要削成楔形,楔面长1.5~2.0cm,接穗要削去直径2/3,将楔形背面表皮剥去露出形成层,接穗留2个饱满芽。③插接接穗。将伐根嫁接部位用嫁接刀削2~3cm光面,做到平滑且树皮完好。然后用嫁接刀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拨开小缝,将接穗楔面朝木质部插入小缝,最后用修枝剪平面将接穗钉入伐根,要使接穗削口与小光面紧紧吻合(接穗不能移动)。④抹泥封口。在接穗插入伐根后即用稀糊泥将接穗顶端截面和接口裂缝处抹严密封。⑤覆土。嫁接结束后,用沙壤土将接穗埋严(注意不要碰到接穗),做成馒头状大土堆,并轻轻压实。

3.4.3切断传播途径。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认识到黄斑星天牛的危害性及带来的经济损失,防止虫害人为蔓延;二是加强疫区有可能携带黄斑星天牛的林木、林材制品的检疫,严禁虫害木外运,切断传播途径。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