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信息化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物流信息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物流信息化

篇1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 必要性 策略

一、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①。具有辅助市场交易、业务控制、工作协调等功能。

二、连锁企业构建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以乡村基为例

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采用直营连锁形式、集中式生产、标准化产品、中央配送等方式,来持续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到2010年5月,乡村基现已发展成为在重庆地区拥有直营连锁餐厅56家、全国范围98家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并于2010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乡村基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除了店面选址、商品价格、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包括对物流配送系统与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包括乡村基在内的连锁企业物流具有商品种类繁多、订单频繁、多配送地点等特征,而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因此,构建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

(一)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

连锁企业如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店,若要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让顾客满意。而顾客的数量众多,喜好又各有不同,如何使“众口不再难调”?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将顾客意见及时地反应给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安排最合理的物流服务,快速、准确处理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是留住客户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连锁企业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等,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国内的连锁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考虑产品特色外,还应该利用物流信息化,在商业配送环节普遍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及准确性,同时,物流信息化还可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节约人员成本。

三、发展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诚然,物流信息化对连锁企业的发展有诸多益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物流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处理体系不健全等,使得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稳步发展适合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物流信息化能否在中国连锁企业内部顺利应用实施,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者是否真正意识到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了解、掌握物流信息化的运作原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物流信息化,从活学活用到为我所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人才始终是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除了在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还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全面通晓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企业经营管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是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具体可以考虑“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请到企业内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或者将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送到其他相关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将先进的经验技术带回本企业。

再次,改进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

虽然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迟缓,但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商品信息识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成本低、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已日渐成为物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但是,另一方面,条形码技术也具有承载信息内容相对较少、标签容易污损脱落等不足。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在暂时还没有条件采用更高级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信息技术入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进条形码技术,来提高其物流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最后,加快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联合各连锁企业,在其供应链中推广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可以物流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地在各个企业之间传递。具体包括:合同、单据、计量单位、统计指标以及采购、运输、储存、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注释:

①戚莉莉.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

参考文献:

[1]周旭东.浅析我国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

[2]陈中浩.重庆乡村基市场成功之道.商场现代化.2007(4):60.

[3]李莉.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集团经济研究.2007(5).

篇2

1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1施工企业的特点

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经营对象为建筑产品,制造和安装变化大、地域跨度大;项目多,专业各具特点;施工项目周期长,并具有不可修复性和不可更换性。这些特点使施工企业生产的流动性、单件性、长期性增强,并且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1.2施工企业物流的特点

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即管理人员需掌握各专业知识,仓库搬迁频繁,仓库保管条件差:施工的场所点多线长,现场条件复杂,对产品的领用、消耗、运输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消耗水平比较高;施工企业的多专业性造成产品的标准性较差,设计进度滞后,变更较多。

1.3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物资金额所占比重极大,约占60%~80%。工程利润的高低,工期能否顺利进行,跟物资管理有极大的关系。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很多工程在图纸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产品不定型,变化性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物资管理和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存在着密切关系,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制约着最终产品的交付。

2施工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一般都基于手工操作,从需求计划开始,到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到料登记、物资验收、入库、出库等都需要手工录入,这种操作造成物资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并且同一信息在不同的表格中会重复输入。虽然目前计算机和互联网已很普及,但却没有发挥系统的作用。原有的业务处理模式可以实现领发料的正常操作,但还存在着效率低下、库存不能即时显现、仓库之间协调困难、信息不能共享、易出错等弊端。以上种种弊端都是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来解决的。

3信息化的实践

系统开发前,一定要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先从全局着手设计,不能一边设计一边修改。物资管理系统需要设计好与其他部门的接口,比如工程部门、财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操作过程中菜单功能的分配要合理,有些人员需要操作功能,有些人员需要浏览功能,这些功能要分开,以免引起误操作。底层的功能要健全,比如产品信息的分类、部门的划分、供应商信息的建立等。因为这些模块都是和具体的仓库操作有关的,这些功能模块如设计不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不能起到保障作用。编写程序前要有理论的指导,才能使整个系统更具科学性,比如在设置物资核价的规则时,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财务资料,最后形成了库存按实际价格计算、按移动平均法核价的方法。

4信息化的成果

4.1实现了多用户多仓库实时协同作业

它利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服务器安装在一台主机上,所有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只要为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多个用户就可以协同访问系统。同时,软件实现了多仓库的操作,可以在多个仓库之间灵活地进行物资的收发、调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这款软件使互联网的应用得到发挥,不管人在哪里,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进行业务的操作。

4.2查询功能的扩展

不同的业务部门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这款软件中,只要把核心的数据输入准确,就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入库单、出库单、物资库存余额、收发存报表、合同信息汇总等,并且根据需要有扩展的功能。对于相关人员重点关注的库存信息,更可以实时查询,准确率高,为相关人员安排生产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信息。

4.3理顺了物资管理的整个流程

这款软件基于erp的思想,结合企业现有的程序文件,从需求计划入手,经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入库、发料管理几个环节,实现物资的收发。本系统的关键点在于实现了基于实际物资的出入库和基于财务发票点收及发料程序的分离,这不同于以往的物资管理只使用点收单和发料单的模式,使管理更加清晰。在发票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仓库收发料的作业,然后在工程记账环节,通过核价程序,使工程发生的费用准确归集在相应的工程中。

4.4实现了限额领料的操作

本系统中,通过对任务和作业的划分,可以实行分站分区间地提报物料需求,而这种需求就是限额;领料时从某个任务下面去领,通过需求数量一已发数量=待领数量的控制,可以在待领数量的限额下进行领料。如果超过限额时,就需要按“超额领料”进行领料。

4.5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这款软件不但实现了各类报表的共享,也实现了人员管理、供应商信息的共享,使仓库人员一次录入、多人受益、多次受益。

4.6实现了和财务的接口

由于财务系统的特殊性,并且财务软件的使用独成系统,本系统没有在财务功能方面深层挖掘,而是提供了财务的一个操作和浏览接口,财务可以在自己的菜单下,实现发票点收单的查询、应收应付款的核对、财务发料单的查询,操作简单易行。

篇3

2网络营销下京东商城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2.1.1物流配送脱节用户投诉增多

网络营销的优势就是便利、廉价和快速,而这三点都需要好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实现。如果物流配送不及时、不快捷、不廉价,那么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网络营销也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发挥不了优势,也就得不到好的发展。2008年京东商城的交易量成长率达到了惊人的40%,这使之成为目前网络B2C中的第一网络营销商城。但是由于订单数量的大幅增长,京东商城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配送量过大导致了配送不及时、配送物件错误、客户服务和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也直接使得客户满意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商城长期的利润与业绩。

2.1.2复制国美模式资金链脆弱隐忧

对于京东商城的网络营销方式而言,用户的满意度、供应链模式以及物流质量对其销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供应商对于京东商城这个网络营销平台的依赖使得京东开始逐步借鉴国美对于供应商的控制方式。在黄光裕被调查,即在国美动摇的期间,正是扣押货款的原因使国美的资金链问题曾经一度遭遇危机,而京东商城借鉴了此模式,也必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2.2原因分析

2.2.1物流基础设施差

网络营销的高速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了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物流作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运作于各个时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因此物流水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短板效应,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不仅关系到某个企业或是某项产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网络营销的发展。由于物流行业投入之大回报之慢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因此企业对于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甚至停滞,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物流水平跟不上网络营销的发展,从而制约了网络营销的发展。我国物流信息化落后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信息网络平台、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相关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缓慢、物流技术更新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物流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自动化设施较落后等。

2.2.2企业物流配送信息化应用程度低,配送人员

首先,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物流配送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配送的投入过少,导致物流配送难以跟上公司营销的脚步。而对于拥有信息化配送中心的公司而言,规划人员的业务不熟练,运输人员的文化程度有限,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运输与配送,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3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

一方面由于企业缺乏相关的物流知识,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影响了企业的物流部门建设。同时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来进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使企业在物流信息化环节上受到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就是多数企业无论大小,都在配置方面追求大而全,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自成体系的,忽略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

2.2.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

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因此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很难形成长远的发展。这些中小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受制于此。同时能在我国市场上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信息化方案的企业少之又少,即使有了相应的措施,也会因为人才、资金以及相应软硬件的问题,造成后续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导致企业信息化功亏一篑。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即使资金到位,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逐步,相应的相关人员与资金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的。另外,虽然网络营销的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的滞后和专业化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的存在,使众多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脚步的放缓。

2.2.5物流人才匮乏

我国从事物流信息化研究和教育的人员匮乏,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也未能非常完善,从而导致了高校教育中的学科渗透教学不足,培养出的人才都存在单一的懂某项专项、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同时在企业中物流人才常被忽视,对于专业人员的选拔以及技能的培训也未能到位,从而导致了企业物流的高成本低回报。总之,人才的匮乏,体现在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客观存在的问题,应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

3网络营销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网络营销要求树立物流新观念

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一种封闭式的物流观念,它只涉及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时空转移,是一种单向的结构模式。而现代物流信息化是一种开放式的物流观念,其涉及的购买流程、销售流程、运输流程、支付流程及售后服务都是双向互动的,其本质在于把适合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卖给所需的顾客。因此网络营销要求人们树立物流新观念。

3.2加快物流基础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良好的信息化软件需要完善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比例很低,根本无法保障信息化软件的正常应用。如我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因此物流基础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财政应该给予物流行业资金上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支持我国企业与物流发达国家企业的交流,派遣部分相关人员去实习深造。与此同时应加快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争取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基础服务平台缩小差距。此外,我国应该尽快规范物流行业的标准,使得国内物流行业能够规范平稳运行。

3.3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自身既不是生产方也不是销售方,而作为产销链中的第三方的提供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物流服务的企业。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构建模式,对已经“没落”的中国邮政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将其与新兴的IT行业结合起来,并通过相关的技术平台使之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使得网络营销企业能够专心致力于营销行业的同时,物流效率也大大提升。(本文来自于《江苏科技信息》杂志。《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简介详见。)

3.4培养专业性人才,改善人才结构

首先国家要通过高校教育的手段重点培养物流方面的人才,其次应该大力引进他国的物流设备与人才,使我国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繁荣起来。同时我国企业在建立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用科学的薪酬体系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合理的培训制度,从内部培养和发掘人才,从而扩充企业相应的人才储备。

篇4

一、引言

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是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的管理系统。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形成一种以信息为中心的供需对应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解决以最小的成本,提供快速、及时、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问题,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课题。基于因特网的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了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的商务沟通手段,在全国特别是全球业务中,优势将更加明显。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信息的可得性

物流信息系统所存储的信息,必须具有容易而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例如订货和存货的信息。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信息的存入,物流信息系统必须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以书面为基础的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保证第一时间提供最新的信息;二是信息系统应能够向信息需求者提供简易、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的可得性能够 减少企业作业上和制订计划上的不确定性,减少损失和浪费。

2.信息的精确性

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信息精确性的含义既包含了信息本身由书面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时的准确性,同时又包含了信息系统上所显示的存理论探讨量信息与实际存货的一致性。通常要达到平稳的物流作业要求,企业实际的存货与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的存货其吻合度必须达到以上,信息越是准确、企业不确定性运作情况就越少,缓冲存货或安全存货的需求量也越少,甚至根本就不需要。

3.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快速的管理信息反馈,及时要求一种活动的发生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耽搁应尽可能小。信息系统必须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信息,信息更新的时间间隔越长,信息系统所报告的信息与实际情形的偏差就越大,对物流过程和其他活动过程的危害也就越大。

4.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以处理异常情况为基础,依托系统来突出问题和机会。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最重要的情况,包括存量的居高不下或严重不足,促使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5.信息系统的灵活性

物流信息系统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因为顾客的广泛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提供能迎合特定顾客需要的数据。

6.系统界面的易操作性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是友善和易于操作的,这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者便于使用操作,同时也可提升工作效率。适当的系统界面要求提供的物流信息要有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有效地向决策者提供所有相关的信息,避免管理者通过复杂的操作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1.手段信息化

企业物流管理依靠Internet(信息中心),可以进行迅速的决策、指挥、信息反馈,为管理层实现统一指挥,对企业内物流的各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基础。基于此,建立企业信息中心,通过企业内部网(信息中心)支持物流管理平台,可以使管理层高效地、直接地渗透到物流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包括购买先进的网络资源、终端设备以及管理、分析软件;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对企业原有的渠道、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

2.管理职能化

职能化是指根据物流职能的划分建立企业物流的管理平台,进而通过各项职能的发挥实现对物流过程和行为的管理。职能化的组织设计充分考虑到对物流要素软件与硬件的协调和有效控制,实现专业化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体系设计并不排斥管理平台的开放性,符合企业市场竞争,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需要。构建职能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从物流方面为企业利润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资源共享化

资源共享化模式打破单个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局限,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实行与其他企业联合,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可以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与本企业业务范围相关的物流中心,可以以契约为基础,增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运输工具,仓储设施的共同使用。共同化符合企业进行资产经营和规模扩张的要求,将企业自身富余的资本,物流设备充分利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又能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服务。

4.物流大量化

所谓大量化指增大一次物流量。采用大量化模式因实现物流合理化能节约费用成本,这对于确定采购、销售物流合理化批量具有物别重要的意义。对于生产上来说,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化,相应产品品种也必须多样化;而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需尽可能地使发货量增大。对于需求方来说,为了降低风险,则减少每次订货量,提高进货速度。通过大量化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供需双方存在的矛盾,达到了物流效益与效率的统一。

5.整体效率最优化

销售物流信息化管理是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的,是通过对整个销售物流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销售物流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订单驱动的数字化运作方式,要求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服装设计与生产、作业控制、成本管理等进行有效的集成,通过销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内部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实现各种业务的协同、控制与管理。

四、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途径

1.Internet

Internet又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一种集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今天的Internet己经发展成为具有各种信息资源、贯通整个世界、连接千家万户、充满巨大市场潜力和商机的商业网。以前由于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外部信息源比较有限的企业的产品信息只能通过广告和一些促销活动传播给潜在的顾客。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自觉有效地利用了国际互联网资源,直接面对顾客。

2.Intranet

Intranet又称企业内部网,它是在Internet基础上,将企业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和管理部门连接起来,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的电子网络。企业内部网的划分依据并不是地域,而是企业范围,即如果企业有设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企业内部网络,企业的机密信息受到防火墙等安全技术的保护,只有企业内部人员才能访问机密信息,供应商和客户等外部人员只在许可条件下才能进入企业内部网。

3.EDI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将企业与企业之间往来的商业文件,以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彼此进行交换传输,以降低整个运营体系的数据流通时间和消除空间障碍。

以上三种方式,从物流信息网络化的交易对象上讲,分为三个层次:①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如通过Internet进行的网络购物等。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如企业通过EDI交换数据,实现整个交易。③企业内部的交易,如在企业内部通过Intranet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源。

五、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重组

以企业销售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为例,说明企业物流管理业务的整合重组的内容与思路。

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业务整合重组的内容包括组织重构、业务流程重组和管理职能的重新划分等方面。大多数企业现有的销售管理系统是一种面向终端零售户的多级层次结构。销售公司是总公司的一个管理机构,区销售分公司是按地区划分的有相对独立经营权的会计核算主体。销售以分公司为实体,实行全面的经营管理。现有的企业销售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不足:①销售和配送都由区销售分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公司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为实现分公司的利润最大化,有可能将自己的货降价销售到别的区域,造成分公司之间相互低价冲货,给总公司造成市场机会损失。②多层次结构的销售管理系统使信息滞后。虽然公司可以用计算机管理,但仅仅是手工管理模式的仿真,销售网点的数据不能共享,是通过逐层汇总上传,不能及时反应市场的变化,不利于总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③从总公司整体来看,现有的销售配送系统的配送效率不高,配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④总公司的利润中心分散,容易造成总公司的利润流失。重组后的销售配送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重组后销售系统的业务流程

重组后的销售体系从组织结构方面取消了区销售分公司的独立核算主体资格,使企业的利润中心上移,保证了企业的利润稳定、不流失。将各分公司的仓库以及运输送货部统一由物流公司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从业务流程方面,将商流、资金流与物流分离,分别由销售公司财务部和物流公司分别运作,这样可以根治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不顺给总公司造成的利润流失和市场机会损失。打破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有利于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整体优化,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六、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

支持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要为总公司内各个MIS留有接口,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与销售公司MIS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以及销售配送作业的协同与管理。物流MIS与销售公司MIS可以通过共享集中式数据库与分布自治系统相结合的方案完成对业务流程重构后的相互协同又相对独立的业务管理与运作。物流公司也要实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供应链节点的管理功能,要求物流MIS与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使企业MIS与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物理上保持相对独立,但业务上保持紧密的一致。因此,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要考虑企业MIS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整合。

1.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与集成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而且是一个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和无缝连接的开放信息系统。开放性要求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数据库结构、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技术,要满足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连和系统扩展的需要。

2.管理体系的人性化与智能化

物流管理是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要考虑人性化与智能化的特征,要实现顾客服务的快速准确反映。主要体现在订单管理的接单方式、界面,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投诉处理、货物运输跟踪的查询,客户库存决策、物流成本控制等子系统的设计中。

3.管理体系的柔性化与可重构性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要满足企业的组织变动,业务重组和新业务开拓的需要,进行规模扩张,产生规模效应。可重构性要求软件系统设计时采用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根据市场和管理的需要装配成柔性结构的应用系统。

篇5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需求大。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管理理念、作业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基础等方面无法拥有大型企业那样的优势,中小企业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只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目前,BPR正被企业界普遍接受,并象一股风潮席卷了很多国家。BPR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并将“取代工业革命,使之进入重建革命的时代。”笔者运用调查问卷方式,从业务流程再造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问卷的设计

为更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化难题,笔者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现有的物流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问卷调查采用了以下几个流程:(1)对于资金问题的分析调查。当前企业缺乏资金一直是困扰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加之市场中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不一,且不适应的风险大。投入过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2)直接对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共计10题,问卷填答方式采用Liker尺度衡量法,在问卷中“1”代表“极不严重”, “2”代表“不严重”, “3”代表“一般”, “4”代表“严重”, “5”代表“极其严重”。

3 样本研究

据目前的统计,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中,比例还不到10%,普遍没有配套信息管理系统作支撑。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笔者针对某省的中小企业进行发放问卷150份。最后收回124份,回收率为82.7%。有效问卷116份,占收回问卷的93.5%。

通过以上研究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对象主要由部门(副)主管以上管理者和现场操作人员组成,其中部门(副)主管占了33.9%,现场操作人员占了54.0%。其中高层管理者占12.1%,对物流信息化有决策权,部门(副)主管处于企业中间层次,对企业的全面情况比较了解,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也主要依靠他们进行决策和推动,而现场操作人员是具体操作者,也是物流信息化感受最深的,因此他们的意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总体来说,研究样本的抽取是成功的,符合目前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 调查研究

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通过对116份有效问卷中的“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并按照被调查对象认为调查项目达到“严重”程度的百分比进行排序,得到了表2。其中“严重”指被调查对象对该问题的打分“严重4分”或“极其严重5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10个问题的比例相对比较高,说明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5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及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物流业务的信息化进行调查访谈发现,造成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得不到共享,形成信息孤岛。有59.5%的人认为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造成信息得不到共享。目前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还是以传统的职能划分,物流业务分割在各业务部门,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调查问卷显示,调查过程中,发现有49.2%认为领导层对物流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管理层往往只关注于眼前利益,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3)资金严重短缺,难以找到合适的物流信息化的解决方案。46.7%的人认为物流信息化普及不够主要是由于资金不足。(4)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44.6%的人在调查中表明灵活性不强,市场信息反馈滞后。生产业务流程没能跟随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的扩大以及信息化的实施而持续改进。(5)销售业务流程不规范,市场信息反馈滞后。41.3%的人认为库存管理混乱,不能及时掌握实时库存信息。中小企业现有的销售业务操作不规范,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市场销售信息反馈比较滞后,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及时把握市场销售情况,缺乏信息系统与运作效率匹配,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6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6.1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转换经营观念。企业实施物流信息化,必须改变传统企业经营理念,培育鼓励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环境。培训企业职员应积极接受新的业务流程,让员工都参与物流信息化流程中去。

6.2 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中小企业实施物流信息化,要重新设计物流业务流程,改善业务流程,使信息流变得通畅。进行物流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是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实施的前提,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6.3 改善物流管理组织结构。中小企业须从传统物流管理组织及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职能型组织转向一体化的物流流程型组织,以减少组织的管理层级,提高市场响应性,改善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协调性,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6.4 构建模块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开发模块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按照企业销售、生产、采购、库存等基本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这种模块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减少了投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改善了企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业娜,魏士伟,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7(2):171-173.

篇6

1.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现状。我国企业物流信息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是配送中心,它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品种多种多样,数量比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一些物流环节上应用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主要有两种自动化设备:一种是拣选自动化设备,另一种就是自动分拣设备。拣选自动化设备能够指导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拣选准确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自动化分拣设备能够帮助物品自动进入组货通道,节省人力资源。

2.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的交货期也越来越短,这就给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实时物流的理念。动态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对物流过程进行准确的掌控,移动中的货物本身就携带着有用的信息,所以,更加准确、快速地读取移动中物品的信息可以提高物流的速度。

二、阻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问题

1.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不少物流企业存在着保守残缺、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的观念,对物流的信息化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企业内部一些高层领导对企业物流的信息化也没有充分认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没有具体设想,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模式以及手段等认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有些物流企业认为只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就是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没有对物流信息化做具体的了解。

2.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阻碍了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也就不能根据市场做出快速的调整,各企业间的竞争力也降低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大多比较低,主要应用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的处理方面。信息系统也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另外,我国的物流设备也比较落后,一些先进的设施没有得到应用,如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等。和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相比有很大差距。

3.环境问题(信息化安全性难保证)。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我国政府还没有出面为信息化建设做出统一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同时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也没有成熟的法律体系的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营销缺少必要的配套系统,如信息系统、支付系统、采购系统等,这都造成了企业间电子化难以实现。除此之外,我国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应对策略

1.认真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物流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一定要认真、慎重,所选择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应该在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具有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应该在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领导素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所以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行建设的相关领导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具备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次,还应该梳洗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3.构筑物流企业的安全的信息化平台。为了保证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这是构筑我国物流企业安全信息化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这就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最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完善网络营销系统,完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篇7

一、引言

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物流也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物流需求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物流信息化不断成为企业战略决策中的重点。企业物流信息化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极为复杂的综合工程,因而必须在工程实施之前确定一套可靠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各个战略期的具体目标、任务,以避免工程盲目实施。

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实行过程中,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宏观外部因素,因此规划的执行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反复比较,筛选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定量方法进行影响程度分析,为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二、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

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企业物流战略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进行长远性总体谋划。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在执行中可分为三个步骤: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和物流信息化战略描述。

1.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

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即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价值以及发挥的总体效用。可采用五个层次来反映物流信息化战略定位:物流信息服务满意度提高;物流信息化治理和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优化;物流信息化业务协同发展,初步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物流信息化业务简化,流程更加便捷,信息快速获得;为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2.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

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许多业务,而战略决策会对这些业务产生影响,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各个业务的战略目标,从而达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总体战略目标。

3.物流信息化战略描述

再确定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描述,从而进行衡量。而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影响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因素成为需要描述的重点对象。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战略目标,从而促进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成效,必须对重要的影响指标进行衡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1)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既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基本依据和着眼点,也是企业对战略计划实施所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1: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2)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原则

企业的物流活动对物流信息化提出较高要求,在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便于物流活动各个流程相互协调。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2: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原则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3)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分析

精确的物流信息分析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物流需求,直接影响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编制、实施及取得成效。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3: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分析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4)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

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进企业资产利用,强化物流业务组织与信息组织的交流,促进企业物流信息技术资源合理配置。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4: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5)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致力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促进企业物流业务系统框架向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转变。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在物流信息系统模型基础上确定实施策略和计划的。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5: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6)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开放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服务平台,是企业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笔者提出假设:

H6:物流信息平台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7)高素质物流人才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拥有高素质物流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7:高素质物流人才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8)其他内部因素

除了以上内部影响因素之外,企业领导着的能力、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和规划项目的管理效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向或实施进度。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8:企业领导着的能力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9: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0: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1:规划项目的管理效能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2.外部因素

除了内部因素外,外生的宏观因素也能影响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包括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物流建设环境、行业发展动态等。本文选取主要外部因素指标,并提出以下假设:

H1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3: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4:物流建设环境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H15:行业发展动态对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具有一定影响。

四、基于粗糙集分析的实证检验

1.样本说明

下面采用粗糙集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实证数据,根据前面提出的15个假设以及包含的影响因子设计量表,并通过专家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量表问项采用李斯特五分法进行设计,从1至5分分别为“极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

选取浙江省浙北地区120家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107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98分。

2.实证分析

(1)约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

首先,利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影响因素的特征值,并根据以下公式:

H(Rd/Rc)= (1)

计算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依赖程度H(Rd/Rc)。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

wj=H(Rd/Rcj)-H(Rd/Rc),(j=1,2,…,15) (2)

其中,H(Rd/Rcj)= (3)

计算得到各个因素cj(j=1,2,…,15)在条件属性集合C中的权重值。并根据标准化处理公式:

w*j=, (j=1,2,…,15) (4)

计算得到各个因素cj(j=1,2,…,15)在条件属性集合C中的归一化权重值,结果如表1所示。这里,若w*j越大,则表明因子cj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的影响越重要。若w*j趋向于零,则表明因子cj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d的影响不显著,于是该因子可从原条件属性集合C中删除。

表1 各个影响因素的归一化权重及排序

(2)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影响因素的关系规则

根据前面约简以后的样本数据,我们可根据公式:

L={r:c(x)d(y)|[x]∈U/Rc, [y]∈U/Rd} (5)

得到影响因素的基本相关规则集合。这里,每一条规则都含有一定的置信度,具体可有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r)=P(c(x)d(y))=card([y]∩[x])/card([x]) (6)

根据上述规则可知:

①当P(r)=P(c(x)d(y))=1时,表明规则c(x)d(y)属于确定性规则,即若对象u的因素特征为c(x),那么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则成效d即为d(y)。

②当P(r)=P(c(x)d(y))=0时,表明规则c(x)d(y)是不成立的,即若对象u的因素特征为c(x),那么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则成效d不为d(y)。

③当0

对约简条件属性集合进行规则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结果可知,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与否,与12个因素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其中,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企业领导者具备良好管理能力、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这三个因素是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的基础因素,三种因素对应的规则即为确定性规则;企业拥有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高素质物流人才比例较高这两者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较高,它们的置信度在80%以上;企业已定位战略目标、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已对物流信息的需求进行严谨分析、行业发展动态良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处于中等影响水平,它们的置信度在50%左右;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物流建设的环境良好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较低,它们的置信度在40%以下。

表2 各类主要规则及对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重要程度

五、结语

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筛选了15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粗糙集分析方法,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拥有良好的物流信息技术、企业领导者具备良好管理能力、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规划方法这三个因素是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显著的基础因素,同时企业拥有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高素质物流人才比例较高这两者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成效的影响也较高。

根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粗糙集理论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通过一种新的途径得到不同因素对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影响程度。但是,影响因素的筛选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从而探寻更内在的因素,这也是本文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岑磊.物流信息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0-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J].物流技术,2013(21):438-440.

[2]杨波,吴涵.影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子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8):82-87.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57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所谓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保存和查询等,对整个企业的货物流通状况进行监督和控制,进行物流方式优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新时期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企业内部,更包括了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供应链之间甚至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发展时刻离不开物资的流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决定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可帮助企业实现物品流通过程的高效化,节约一切可节约的成本,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1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而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资金和人力不足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意识不足,造成我国企业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中小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其次,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自动化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和信息平台相融合,导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另外,在制定统一完善标准的基础之上,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分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货物分拣系统及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旧没有成形,导致物流信息不通畅,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措施

2.1 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其基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等。

以EDI技术为例,其属于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一种,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中的标准商务单据在两个企业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并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样就可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些标准单据包括发货票、购货单、提货单等。以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例,其属于数字采集与识别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仓库货物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在货物包装箱或托盘上贴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用以记录货物的详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用无线射频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货物详细的规格和参数、储运历史、位置等信息,进而对货物的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

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行带来质的改变,它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众多,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也不同,在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

在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得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平台建设模式,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共同为物流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努力。对供应商来讲,可使其更清楚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模式,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对客户来讲,企业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和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2.3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环节,要实现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配套设备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目前企业物流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实现物流配套设备的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运用,由于购买整套自动化设备费用较高,企业可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包装、点货、搬运、订单、数据处理及分拣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存在很多可施行自动化改造的设备。另外,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和仓库管理信息化。

3 结 语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畅、快速和准确。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首先,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而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资金和人力不足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意识不足,造成我国企业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中小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其次,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自动化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和信息平台相融合,导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另外,在制定统一完善标准的基础之上,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分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货物分拣系统及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旧没有成形,导致物流信息不通畅,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措施

2.1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其基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等。以EDI技术为例,其属于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一种,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中的标准商务单据在两个企业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并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样就可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些标准单据包括发货票、购货单、提货单等。以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例,其属于数字采集与识别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仓库货物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在货物包装箱或托盘上贴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用以记录货物的详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用无线射频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货物详细的规格和参数、储运历史、位置等信息,进而对货物的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行带来质的改变,它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众多,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也不同,在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

在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得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平台建设模式,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共同为物流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努力。对供应商来讲,可使其更清楚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模式,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对客户来讲,企业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和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环节,要实现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配套设备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目前企业物流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物流配套设备的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运用,由于购买整套自动化设备费用较高,企业可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包装、点货、搬运、订单、数据处理及分拣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存在很多可施行自动化改造的设备。另外,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和仓库管理信息化。

篇10

0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其显著的标志是它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通常我们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广泛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企业物流活动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理。目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涵盖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货物识别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构成了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当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都在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利用物流信息平台来协调和科学管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则是为了加强其自身的经济活动,提高物流效率,不断实现信息价值增值等方面的客观推动力。

1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意义

当前,企业决策层都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投人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信息系统。一个好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与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应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简单认为拥有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的企业就是一个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企业。只有采用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才可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否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束缚了企业所应有的灵活机动的市场敏锐性。建立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业务需求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本身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使得企业能够以业务解决方案为核心,更系统地、更有目地性建设和更好地发展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2建立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物流企业生产水平发展的需要。而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其目的是解决当前物流信息系统投资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概念化、随意性问题,因此既要遵循一般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有很多一般性的原则,如安全性、先进性、兼容性等,更要体现一些物流领域的特点,因此要遵循如下原则。

2.1科学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首先,要与当前社会客观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竞争潜力。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应成为物流企业完善物流信息系统、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力工具。

2.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既要反映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又要正确评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因此,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也是评价指标的一个衡量标准。

2.3先进性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同时还要求与企业未来发展相适应。一个能够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就要求把握好行业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从供应链的高处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综合评价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时应综合考虑影响评估水平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制定界限,使其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量指标要有清晰的概念和根据标准确切的赋值和计算。

3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将评估系统分为三个体系和四级评估层次。具体结构见图1。我们将整体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企业业务信息评价体系以及与系统本身相关的安全性能评价体系。主要是依据当前企业管理和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本身功能所划分的,同时兼顾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因此将对系统安全的评估纳人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中来。

物流信息系统是实现企业管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一个集成系统。我们所选择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系统评价项目中主要突出的是物流企业在实现自己领域中区别其他企业ERP方面的管理体系,这包括指标U1, U2和U3都是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其中由于物流企业多元化和多种业务关系,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ERP项目的评价指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删减。例如,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只考虑U2和U3评估指标。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支持作用的支持信息系统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可以简单定性为有无。关于先进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的企业业务需求而产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持策略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对象。

业务信息系统评价系统是对评估物流企业日常运行所必须的信息系统的一个衡量准则。电子商务评估体系是对企业在电子交易平台上所具有的订单处理、帐务结算以及与工商税务等政府机关所建立的网络办公系统的评估项目。网络资源信息系统评估指标是针对企业在互联网上所能获取的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同时,作为物流企业需要对流动的物资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建立了的电子货物跟踪系统,包括与智能交通相对应GIS , GPS、射频技术系统、运载货物工具的信息系统,以及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为主,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货物的识别系统的评估指标。

系统安全本身是对所有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内在要求。评估体系根据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系统兼容性及其网络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划分成S6, S7,S8三个子体系。目前国际组织和我们国家对数据安全和认证,以及通信安全等方面都要有相对完善的准则,例如《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信息技术一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和《工具检测用软件评定准则》等,这些方法和准则在制定具体标准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其中。

4评估方法

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指标列人物流企业等级评价体系中去,而物流企业等级评价系统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况且对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甚少。评价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模糊性指标,这是因为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性等客观原因,也有评价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例如性格、偏好、价值观念和认知程度等主观原因。为此,我们将模糊集合论的方法进行评估处理。图2是专家评审系统模型。

专家在评审的时候通过网络将评审选项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去。同时,数据处理中心也接受到由系统安全检测设备对信息系统的评估结果后进行统计计算。针对不同时期的评估对评估项目的加权值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前根据现在信息技术发展情况我们把PG ={G1,G2,G3},Pg,为第一层加权值,同样还有Ps和Pu作为第二层和第三层加权值,其中对于Pu如果为定性衡量的值为{0, 1}如果为定量衡量的话取值在「0, 1]区间之间。同样建立专家评审结果的模糊评价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