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4: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出来。如何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其中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的护理思维,又是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找出并克服护理思维中的弊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护理工作看成是医疗的辅助部分,是对医生工作的补充,是医疗活动中的一个片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单纯地执行医嘱,完成常规护理,形成了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护理思维中的惰性,演变成不良护理思维。
1 不良护理思维的具体体现
1.1 静止性的护理思维
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在“执行医嘱”的框架下工作,护士自然容易形成静止性的思维方式。即诊断是医生的事,执行医嘱是护士的事。这种静止性的护理思维,既不能给医生提供参考性的医疗信息,又不能进行前瞻性的护理。如临床上一个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休克病人,医生根据入院病人的当时情况,医嘱2 500 ml液体补液,以观察血容量的变化。护士按医嘱执行,当2 500 ml液体输完后,她即把输液针头拔掉,因为医嘱已执行完毕。她的思维是静止在执行医嘱上,她并没有想到:这样的重危病人,即使液体量已足,也需要用最慢的滴速,保持重危病人抢救时的备用给药通道。
由于功能制护理体制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更容易产生静止性的护理思维方式。如值班护士只负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方面的工作,她的思维只静止在这几个方面,而不注意病人的精神症状及体征等方面的变化。如果改变一下静止的思维方式,在完成分担工作的同时,观察一下病情或许能发现一些问题,给医生做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如我院一名妇科护士,在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方面的测量工作时,发现病人面色苍白,腹痛加重,下腹部压痛明显,及时报告医生,确诊为宫外孕破裂出血行急诊手术,从而避免了一场医疗事故的发生。
1.2 主观主义的护理思维
这种思维方法不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先入为主地要客观适应自己的主观意识。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护理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假象,影响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个别护士根据几天以来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均正常,就主观地在自己当班那天,将正常值填写在表格里。有的侥幸而过,有的出现异常尚未发现。如我院外科收治一胃溃疡择期手术的病人,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在护士的护理思维中,主观想象在择期手术前血压等仍会正常。所以每天反映在表格里的血压等都凭主观思维填上正常数值。在病人手术的前一天早晨,自觉头晕、恶心、心跳、乏力,当天晚间以胃溃疡并出血行急诊手术。而反映在表格内当天的血压、脉搏等仍正常。
1.3 片面性的护理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在护理工作中只抓住其一点,不计其余。一个外伤性关节炎病人,只片面强调关节局部的护理,忽视了功能护理,结果外伤治愈,功能丧失;一个并发压疮的病人,只注重局部创面的护理,忽视了躯体护理。在片面思维的影响下,有的只强调躯体护理,而忽视心理护理,同样也得不到满意的疗效。如我院内科收治了一因家庭纠纷服毒的女病人,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由于忽视了心理护理,病人的心灵创伤未能解除,出院后又再次服毒。
2 如何克服护理工作中不良护理思维的影响
上面论述的几种思维弊端,从整体上反映出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护理思维中的惰性。这种惰性直接束缚着护士思维水平的发挥并影响着护理质量,必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
2.1 变功能制护理为整体护理的“护理过程”
“护理过程”是护士针对病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系列护理步骤与活动[1] 。“护理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过程。“护理过程”的思想具体体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本质和要求。这种本质和要求是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那种主观、静止、片面性的思维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这种护理思想的转变的。在“动”中克服思维的弊端,在“变”中提高思维的能力。
2.2 变惰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要克服护理思维中的惰性,就必须重视在护理工作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要有知识的广博性、扎实性;二要有思维的熟练性和灵活性。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诊断和治疗知识,在处理病人时老练沉着,甚至医生还未想到的问题,她已做好了准备。可想如果是一个有思维惰性的护士,是不会做到这一点的。
2.3 逐步实施护理诊断,促进护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护理诊断是系统化整体护理中的关键步骤,是对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自身健康的问题和其症状与体征的说明。要做出合理、正确的护理诊断,就要了解影响病人健康的因素,掌握病人的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护理诊断又不同于医疗诊断,所以不能跟着医生的诊断跑。问病史、查体征,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护士也应参与。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以往那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和惰性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在护理过程中被动或主动地进入“诊断角色”,从而完成护理诊断。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虽然有区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为了病人身体的早日康复。合理、正确的护理诊断,不但能很好地指导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还能给医生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性的信息。把医生、护士、病人三者的单一循环,变为开放性的双向循环。
护理个案为学生的整体护理实践提供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所以个案编写一定要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避免直接摘抄医疗病例。我们按“简要病史―医疗诊断―护理体检”的顺序编写,将体现病人健康问题的相应表现反映在护理体检内容中,学生可根据护理个案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等护理程序训练。结合外科护理教学,我们编写了多例个案。如颅脑损伤护理个案:,男性,35岁,4小时前从高处跌下,来院急诊。诊断为“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脑挫裂伤待排”,收住入院。护理体检:患者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腹软,肢体被动活动无异常。BP130/70mmHg,P60次/分,R22次/分,T37.5℃。
1.2护理个案教学
教学之初个案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待学生熟练后则可作为课后自学练习。教学内容为评估、诊断、计划,其余部分待临床实习时学习、提高。
1.2.1护理评估
投影打出个案,教师结合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介绍评估时资料来源,护理体检内容,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指导学生按临床广泛应用的Margory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3],然后与正常健康形态比较,整理出有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可能就是护理诊断/问题的依据。如上述个案中可找出如下改变:(1)神志不清,GCS1评分7分;(2)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两肺有少量水泡音,R22次/分;(3)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4)BP130/70mmHg,P60次/分。学习护理评估时,教师应强调从整体护理思想出发,所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病人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1.2.2护理诊断/问题
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诊断/问题定义,避免与医疗诊断混淆。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4]。而医疗诊断则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改变,以便确定治疗措施。
如上述个案中“病人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的反应,而不能据此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根据个案资料,学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如下护理诊断/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意识丧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作出护理诊断/问题后应进行检查:(1)陈述是否符合PES或PE公式[4];(2)护理措施对此是否有效。检查可使学生提高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1.2.3预期目标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功能、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2)的目标是:“24小时后病人无痰鸣音,血气分析正常。”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主语是病人而不是护士;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目标应具有现实性、可行性。
1.2.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是指帮助病人达到预期目标的护士行为,是确立护理诊断/问题与目标后护士行为的具体指导方案。我们将护理措施归纳为评估、治疗、教育三方面,指导学生围绕护理诊断/问题、相关因素、预期目标采用一看、二做、三说的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3)的护理措施是:一看,观察生命体征、流出脑脊液量、颜色、性质q4h;二做,保持头高右侧卧位;清洁右耳道口q4h,禁止堵塞、冲洗耳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三说,解释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的意义。制定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到具体性、指导性,这样不仅有利于病人,也使其他护士护理同一病人时有据可循。
二、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前,我们对99级护理班106名学生作了护理程序知识的测试,能初步对护理个案按照护理程序模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的占40%,而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仅占9%,存在许多诸如护理诊断/问题与医疗诊断混淆、预期目标不清、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不分的问题。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90%以上的学生能按护理程序模式思考,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占60%,学生普遍反应护理个案能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三、讨论
3.1个案练习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护理迄今为止,我国的护理教育仍较重视医学知识、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专科护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整体性教育,使护士专业学生护理程序知识肤浅,因而,在其毕业后很难真正做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个案研究是对一个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护理个案可进行护理程序分解式的教学,在收集评估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提出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等步骤的运用中给以具体生动的指导。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护理诊断/问题要领模糊或错误、护理目标和措施分不清、护理措施和相关因素背离等,进行剖析和讲解。通过个案练习,使学生逐步明确护士要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不是单纯掌握好护理技术操作就行了,接触和评估病人比纯粹的护理技术更重要。护士应考虑如何及时发现病人的健康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如何,这样才是真正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2个案练习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临床医护实践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临床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但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法的出台,患者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和急救技术在患者身上"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也日趋减少[1]。面对这种现状,对于本科专业医学、护理学生及住院医生, 临床护理诊断实验中心是她们学习基本技能的平台, 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1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功能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已成为医学院人才培养的摇篮,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是医疗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2]。诊断护理实验中心运用模拟技术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安全性高,无风险性、重复性好、低成本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技能训练及医学护理人员的执业培训。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建立了现代化模拟诊断实验室、儿科学实验室、妇产科检查操作室、心肺多媒体室、五官科模拟诊室、针灸推拿室、急救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 形成了包括临床模拟外科手术室、多媒体网络室、影像学实验室、模拟妇产科实验室、病房诊疗模拟操作室、中医操作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标准化患者、医用标准化模拟人,其中标准化患者可以无体征(供学习诊断学的问诊和正常体格检查)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如心脏听诊、肺部罗音等);或模拟多种病史(如头痛、发热等)和体征(如心率增快、呼吸音增粗、步态异常等)。标准化患者通过被问诊、体格检查对患者做出评估及进行反馈教学。
2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结合国家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适合的诊断学教学大纲。与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接轨,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实践技能的评价体系[3]。培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改革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如交互式教学,结合"标准化患者"、多媒体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模拟人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本形式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和CAI课件以及网络课堂的应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强化正常检体基本功训练,继续保持传统的教师指导,同学之间一对一的练习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检体诊断录像片,使操作手法规范化,与国内医学院校统一分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之间可相互查体,以训练查体的基本方法及查体的顺序,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4]。临床实践教学:在病房、门诊、急诊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查体、异常体征的识别、心电图、X线及CT及临床思维的训练,把诊断学教学延伸到毕业实习中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临床技能。
3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内外科系统常用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与考核。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突发的危急重症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并实施紧急抢救,心肺复苏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提高住院医师总体急救水平,按照住院医师培训的阶段要求,并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对住院医师开展了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读判等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还包括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和气管插管。
培训考核方式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授课将结合,现场演示,技能实践与考核一体化模式。为了保证培训的标准化,包括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两方面,前者由专家对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进行面对面考核;而后者则分别在第一阶段与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进行。可采用面对面病例分析的考试方法,也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进行测试,使临床决策能力测试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5]。为了在培训中加强和巩固住院医师的问诊和体检的临床技能,另外还引入标准化患者的考核方式。
4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特别制定了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使护士能较好掌握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动作熟练,如专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血糖监测技术、口服给药法、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儿童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护士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护理规范到位,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排泄护理、留置尿管患儿的护理、压疮的预防与护理、鼻导管给氧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吸痰法、鼻饲法等。健康教育内容恰当,落实到位。病情观察及时,能正确判断分析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意外事件应对处理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护患沟通、护护沟通、医护沟通能力。
对护士要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如危重患者转运、患者发生误吸、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发生静脉空气栓塞、药物过敏抢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突然停电、发生火灾、护理投诉。进行安全防护意识教育,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做好氧气筒使用、存放工作,远离易燃物,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操作使用过程中做到防震、防火、防热和防油, 每次用后检查开关。穿刺操作训练的物品需经灭菌处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物品一经污染主动汇报、更换, 过期、破损的物品严禁使用。
5体会
医学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能培养培训医学生的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提高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利用优化教学资源,为各层次培养培训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平台,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功能和效率,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围绕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出综合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频,陈琰,黄静.充分发挥临床模拟训练中心在医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10(5):485-486.
[2]李云芳,于兰贞,邱玉贞.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功能和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91-92.
临床护理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将理论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临床实践,对具体临床情况予以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最终做出判断的能力[1]。此项能力是护士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要求护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患者健康问题,给予护理诊断,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方案,有效解决患者问题[2]。为此,本文通过对我系2015级的2个护理班予以分组研究,探讨护生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系2015级的2个护理班予以分组研究,1班为对照组(n=60),2班为观察组(n=60)。对照组护生年龄在17~20岁之间,平均为(18.5±0.5)岁;观察组护生年龄在17~20岁之间,平均为(18.7±0.6)岁。对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原有护理实训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即采用演示法、验证法展开教学,①专科护理技能教学采用讲解演示、分组模拟练习、考核展开;②疾病护理教学采用观看、听解DVD展开。观察组按照改进后的护理实训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即采用验证法、综合法展开教学,验证法同对照组一致,综合法就是在完成每个疾病护理理论教学后,均为学生选取一份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医学诊断及住院经过[3]。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病例制定一份护理方案,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说明,共同探讨,提出不足与缺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讲评,以此完善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生的专项考核成绩及临床护理能力进行统计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能力,主要包括评估能力、诊断能力、制定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各项总分为100分,达标分数为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专项考核成绩、各项护理能力达标率的数据输入SPSS21.0版统计学软件中予以分析,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x?检验,如果数据比较P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护生的专项考核成绩
观察组护生专项考核成绩为(89.5±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的(84.4±5.3)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5.028,P=0.000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生的各项护理能力达标率
观察组护生各项护理能力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增加病例分析,可有效培养护生的护理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护生的共同探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护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启发护生的思维,起到帮带作用。同时,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成绩,还可以帮助护生提高社交能力,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4]。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社会科学的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医疗水平乃至医疗服务有了更高和更加严苛的要求。医务工作者如何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怎样处理好当今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医疗教育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医疗教育工作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医疗后备人才的重要和光荣的使命,医疗后备人员能否适应和处理好当前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要求他们在学校就读期间就养成各种良好的素质如心理、业务、身体、人文社会素质等,其中良好的业务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各门专业知识的支撑,而如何让在校的医学生尽快的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尽快树立临床思维、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减少在实习、工作期间在患者身体上无谓的实验性、提高性练习,改善医患关系紧张局面,是医疗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案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尽早树立起临床思维、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们在我校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临床思维得以树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2个教学班,每班各40人,共计80人。所有学生均经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设1班学生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
1.2教师和教材:由同一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系统性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熊云新主编的专科统编教材《外科护理学》第2版。
1.3教学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习惯性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授课,适当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方法进行课堂讲授;(2)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具体程序和步骤:①准备:教师在讲授每种外科疾病时均以病例为先导,在上课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将相关病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好有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②课堂组织:在课堂讲授时讲解完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以及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给学生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做出所提供病例的初步临床诊断和护理主要问题,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根据病例资料的具体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的有关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查找护理诊断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利用排除法逐步将某些疾病排除,得出本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③教师总结:明确护理诊断后,继续运用多种教学法讲解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最后要求每名学生为该病例列出治疗方案和完整的护理计划;④课后作业:给出3-5个典型病例资料,让学生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每个疾病的最可能的诊断,列出诊断依据、提出护理目标,并制订护理措施及护理计划。
1.4病案来源:病案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选用各医院典型的真实病例,教学人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出典型病例;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病种特征进行编辑、整理而形成的紧扣教学内容的教学病案。
1.5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分别通过书面理论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理论测试包括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病例分析等。操作考核包括书写病历、腹腔穿刺等。其中≥90分为优秀,≥80分为良好,≥70分为及格,
2.结果
见下表
3.结论
通过对两组同学测验成绩的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组同学70分以下成绩的明显少于对照组同学,并且实验组同学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而对照组同学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两者对比结果显示P小于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病案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护理专业教学要点分析
(一)以探究护理诊断为目的
护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需要护理的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根据病人临床得到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正确的护理诊断方案。
(二)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核心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护理步伐,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遵守医生嘱咐和技术方面的操作,改为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服务的对象按照严格的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由于病人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必须不断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合理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并给予解决,已经成为了当前护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护理者在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质量,给受护理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更具备人性化的护理操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护理技巧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基础和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护理程序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为形式
通常学生的实训课都是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病理的反复试验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场景中去,通过亲身模拟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演练。而角色扮演正是符合这种现状,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互相模拟实习,是获得实战经验的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悟,懂得珍惜,学会理解和尊重,可以在今后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做的尽善尽美。
三、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
(一)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病例,让学生从实际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教学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打破学科界限是以系统为中心,将教材中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二)实习教学法
众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要求,所谓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护理专业教学要点分析
(一)以探究护理诊断为目的
护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需要护理的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根据病人临床得到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正确的护理诊断方案。
(二)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核心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护理步伐,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遵守医生嘱咐和技术方面的操作,改为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服务的对象按照严格的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由于病人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必须不断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合理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并给予解决,已经成为了当前护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护理者在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质量,给受护理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更具备人性化的护理操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护理技巧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基础和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护理程序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为形式
通常学生的实训课都是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病理的反复试验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场景中去,通过亲身模拟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演练。而角色扮演正是符合这种现状,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互相模拟实习,是获得实战经验的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悟,懂得珍惜,学会理解和尊重,可以在今后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做的尽善尽美。
三、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
(一)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病例,让学生从实际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教学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打破学科界限是以系统为中心,将教材中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二)实习教学法
众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要求,所谓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产房是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助产士责任重大,对出生人口素质及母亲安全健康至关重要。人们优生优育观念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助产士专业理论与急救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评判性思维尤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及科研中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对产房助产士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效果良好,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科现有实际床位28张,待产床6张,产床2张。参加培训的助产士21人,年龄22~44岁;学历:大专16人,中专5人;职称: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护士9人。
培训措施
1.组织理论学习,建立评判性思维理念
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景中,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其本质是要通过质疑来认识人和事物,通过分析判断来检查自己和他人的思维[2],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不是被动地等待,或被动地听候指示,或人云亦云,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通过思考后做出自己的判别。在得到某些信息,相信某种东西,接受某种思想时,首先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然后才决定是采纳还是拒绝,决不能不顾一切地照搬。当形成某种观点和思想后,再加以反思和审视,看其事实是否客观,根据、分析、评估等是否恰当,有无应用价值,又如何去应用等等,绝不能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取舍,或断章取义的做出决策[3]。
2.急救技能思维训练
科室制定了产科诊疗常规和产后出血、休克、子痫、dic、羊水栓塞、心衰、新生儿窒息等急危重症抢救流程,结合临床病例组织助产士以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危重病人护理查房,通过深入实践临床情境,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总结产程及病情观察是否及时、判断是否准确、处理得当与否、好的经验和不良教训,以提升临床应急思维能力。
3.风险意识思维培训
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换错等产房主要风险环节为切入点:①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急救流程图并上墙,要求助产士熟练掌握并应用到工作中,为防范和应对风险奠定基础。②注重低年资人员的业务指导及职业意识教育,帮助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快乐工作的心态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③加强临产妇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监测,规范处理各产程。规范新生儿复苏用物管理与使用,提高复苏技能。④新生儿出生时让其母亲辨认性别,系手脚圈和胸牌标识,留取足印和母亲拇指印存档。新生儿的注射、用药或处置查对时,除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外,应特别注意其胸牌及手脚圈标识相关信息的核查,防止新生儿换错。
4.鼓励反省性思考
坚持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发现隐患积极面对,鼓励当事人利用评判性思维加以反思,分析事件过程,剖析错误所在,怎样改进,今后如何杜绝等,帮助其明晰思维,从而改善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5.实施护理程序的过程中融入评判性思维
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使用的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其每一步骤都需做出科学的决策。
(1)护理评估阶段
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病人资料的过程,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作出大概推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评估不是信息的简单组合,是需要充分利用评判性思维技巧的推断。例如,助产士面对一个血压为80/50 mmhg的产妇,血压偏低是主要问题,最初的推理是病人出现休克。为什么会休克?可先考虑测量血压是否有误,那么就可更换血压计重新测量或由更有经验者测量,同时分析有无产后出血及其原因、比较以往的血压等等,这些活动均渗透着评判性思维过程。
(2)护理诊断阶段
护理诊断是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运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助产士整理、分析资料时,不能仅凭个人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作诊断,要考虑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受主观影响,主客观资料是否一致,有无影响所得资料准确性因素,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现存的、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止诊断错误,或诊断不全。
(3)护理计划阶段
是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出能预防、控制或消除已确定的病人健康问题的对策或措施,即具体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要考虑所选择措施的依据、与其它治疗计划有无冲突、病人是否安全、是否可行等,而不是单一、无关联的。例如,一位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因其口渴、血压降低,体液不足是主要护理诊断,由产后大出血所致,就应针对其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进行处理,如迅速补液、止血及促宫缩、监测生命体征、心里支持等。在选择以上措施时,应特别注意输液速度,防止因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心衰及肺水肿。
(4)护理实施阶段
是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施措施时,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使用,要应用评判性思维过程判断病人需求、观察病人反应、是否朝着预期计划的目标转归,计划是否需要调整,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上述提到的患者,助产士进行输液时,要密切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变化,若有急性心衰及肺水肿的先兆,应及时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
(5)护理评价阶段
是护理人员通过收集资料并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病人是不同的个体,同样的健康问题因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所处的不同情况,所采用的措施不同就会有不同结果。因此,助产士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注重操作过程,更应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锻炼自己的思考判别能力,适时做出符合临床的具有个性化的评价。培训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助产士对产程的评判及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逐渐提高,参与救护意识增强,极大的改善了医护间的协作关系;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高,工作缺陷明显减少,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保持100%;相关文件记录质量明显提高,书写内容客观全面而不流于形式;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部分人员撰写的论文已录用6篇,积极性较往年明显改进。
培训体会
1.培训应常态化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评判性思维不是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应用,它渗透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公民都应具备这一素质和人格特征,却并非人的本能,都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综合运用分析、推理、归纳及自我调控判断等思维能力,因此其培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当融入到日常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2.在职培训是评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多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不能很好地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与临床护士专业素质要求仍有差距,新护士普遍缺乏评判性思维理念,不懂如何思考,不知如何书写记录,对待问题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因此,积极为临床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创造多层次不同形式继续教育平台,提供贴近临床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训练与考核,是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所然,而专科知识的培训及专科护士的培养有助于更深层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
3.助产士是产房工作的主体,整体素质的培养日益彰显
助产士是一个特殊职业,与产妇接触时间最多,面对母婴两条生命,产程观察、处置与接生,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自行完成,其间病情瞬间万变,存在很大风险。近年来,产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在全国各地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居前位,这与产房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高素质助产人才的培养,除日常工作培训,更需要专科知识技能的高级培训,以提高产科工作质量,保护母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朱秀嚼,沈 宁.走出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