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4: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81-03
近几年,国内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践教学还是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高校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建设落后,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校的教学制度、教学奖励也往往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薄弱,实践教学要求的条件不完善,还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整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以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
一、霍尔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系统工程师A.D霍尔在1969年提出了一种系统工程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模型。该方法与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法、并行工程被称为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三大方法,其中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应用最广泛,该模型提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用的系统工程方法。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从逻辑、时间、知识三个方面分析和处理系统问题。三个方面构成一个三维结构空间,每个维度都构成一类方法论。逻辑维包括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作出决策、组织实施七个步骤;时间维包括规划、方案、研制、生产、运行、更新六个阶段;知识维则是在处理对象系统时所涉及的自身知识和对象知识。后来系统工程学家对霍尔三维结构的知识维做了调整,改为条件维,主要包括人才、知识、资金、组织管理、物质保障、信息资料、技术措施七个方面。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利用相关条件,每个阶段解决问题对应着七个步骤,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分层次的空间体系。
二、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在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上,整合实践教学的手段,提出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
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维结构体系中,逻辑维是每个阶段基于系统工程角度的工作步骤,包括明确教学阶段、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步骤;时间维是按实践教学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具体分为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课外实践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专业实习阶段、毕业论文阶段六个阶段;条件维是实践教学所需的主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园环境、教学制度六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见图1。
(一)逻辑维
1.明确教学阶段
明确教学阶段要求把握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与课外实践阶段侧重于单一方面的能力教育;综合训练阶段侧重于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但还停留在模拟的层面上;专业实习阶段则强调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论文阶段则强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要求根据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2.建立教学目标
建立教学目标,是对实践教学所处的阶段,提出应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出衡量是否达标的准则。教学目标的建立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3. 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做出归类,要规定实践教学各个阶段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等。制定教学计划要确定该实践教学阶段一般的教学活动程序,要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实践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每个阶段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组合。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5. 完成教学内容
要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 评价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包括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评定和改进四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以及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时间维
1.理论教学阶段
根据该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在基础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中,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平面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提升为立体视频教学方式,将多层次、国际化、多专家参与的立体教学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果生动化、科学化。
2.课程实验阶段
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是课程实验阶段的主要目的。在该阶段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除了要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外,还要丰富实验课程的形式,增加一些设计性、创新性、自主性较强的实验课程,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虑软件先进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应尽量保持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实验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课外实践阶段
课外实践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该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策划等竞赛。学校要提供更多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经受锻炼、感受生活、接受挑战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野外活动。
4.综合训练阶段
综合训练是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应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强化实践教学。该阶段的训练中,学生要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自己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与其它虚拟公司竞争。通过专业综合训练,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专业实习阶段
专业实习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去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长期的定岗实习或者是短期的参观见习。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化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整合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综合应用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6.毕业论文阶段
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应用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经历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对其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学生收集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三)条件维
1.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学校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实践教学的研讨会;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相关方面的科研研究;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培养一支既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选聘企业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2.教材
教材是完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依托。许多实践课程往往缺少配套的教材,很难购买到,学校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撰写,供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教学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基础要求和专业要求,课程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专业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3.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使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科专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验室功能构建、实验设备购置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另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功能实验室,使得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政府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
5.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获取学习资料与信息,使学生能随时从网上下载最新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条件;要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做讲座或开展学术活动,介绍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实行开放式教育。
6.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建设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考虑,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的学生要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解决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通过利用实践教学所需的六个条件,将实践教学的六个步骤,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六个阶段,从而达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建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1,7(8):112-113.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44-01
股利政策的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取得一致认可的结论。正如Black(1976)所感慨的那样,股利政策仍然像谜一样,人们难以寻找到它的真实答案。一直以来,股利政策的内容也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重点,对于本科生而言,虽然可以较快的掌握和接受相关的理论,但是真正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分析和深入理解中国公司的股利政策却并不容易。因此,需要从理论背景和内容讲解,现实中的股利政策特点,以及对目前国内公司股利政策的评价三个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1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股利政策讲解存在的问题
1.1 股利政策理论背景的介绍不够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始于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的那篇著名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股价”的论文。此后,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引发了财务学界对股利政策理论的全面探讨,包括MM无税理论、税差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模型、理论、迎合理论等。国内的教材虽然在课程内容上都涵盖了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和基本结论的归纳,但是却很少提及股利政策理论的沿革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使得他们仅仅只是形式上记住了这些理论,而没有真正理解股利政策理论之间的逻辑承继关系。
1.2 现实中公司股利的派发特点和趋势讲解内容不足
从财务管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来看,对本科生而言最好是通过演绎的方法讲解理论。那么,在介绍了相应的股利政策理论之后,就需要从两个层次上讲解现实中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以及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股利政策的变化情况,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比较现实中股利政策的变化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国内的教材往往忽略了现实股利政策的内容,既没有详细和深入的介绍西方发达市场中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也没有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可靠和详细的数据统计,造成了学生理论学习和现实情况分析相互脱节的结果。
1.3 缺乏对现实中公司股利政策的评价
对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中仍然缺乏对国内公司股利整体评价。
2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中股利政策授课内容的变革
2.1 增加股利政策理论背景的介绍
首先,财务管理理论从根源上来讲,源自于经济学的学科内容。在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上,财务管理论也多借鉴经济学。因此,每一次经济学理论的突破和革新都会带来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内容的变化。其中,股利政策的研究就非常多的引入了每一阶段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从股利政策理论的内在逻辑性来看,从MM股利无关理论、税差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模型、理论以及迎合理论,基本上契合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其次,从股利政策的假设条件来看,理论的沿革是在逐步放松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对公司股利政策做出解释的。例如,MM股利无关理论在无摩擦以及无税的条件下,提出了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并无影响。但实际上,MM股利无关理论的假设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这也直接导致了该理论的解释和预测股利政策的效果。股利政策理论研究假设的逐步放宽,使研究变量更接近于实际,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现实中公司的股利政策做出解释。
2.2 增加现实中股利政策特点和趋势的介绍
毋庸置疑,股利政策理论是基于现代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股利政策的讲授应该关注到现实中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以及在不同时间段中所表现出的趋势。
一方面,增加对西方发达资本市场股利政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内容介绍。实际上,西方发达市场的公司股利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经营稳定的大公司常通过发放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的形式分配其可观的公司盈利;(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发放现金股利始终是公司分配盈利的主要形式。股票回购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才成为相对重要的形式;(3)在采用现金股利形式分配盈利的公司正在逐渐减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多数首次以现金股利形式分配盈利的公司也正在转向更多的采取股票回购形式(Fama和French,2001);(4)处于较高税率的个人在获得可观现金股利的同时,也为这项收益支付了相当可观的税收;(5)与公司的盈利情况相比,现金股利政策一直较为平稳,而股票回购却不那么稳定;(6)对于股利和股票回购的增长,市场往往会有正面的反应,但是削减股利却会引起市场的负面反应。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几十年来股利政策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对现实中股利政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同时,结合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股利政策理论研究的沿革、变迁过程。
另一方面,增加对我国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内容介绍。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西方发达市场相比,存在迥然的差别。首先,国内上市企业很少派发股利或以非常低的比例派发股利;其次,高额派现的背后往往是公司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进行利益的攫取;第三,一些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融资而满足监管层的派现要求。通过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对比西方和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的差别,引导他们思考和运用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2.3 增加对现实中公司股利政策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案例教学无疑应该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认识,是需要在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中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根据一些媒体报道和文献研究的结论,可以有针对性的结合如驰宏锌锗、用友软件、五粮液等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案例企业在股利派发过程中的背景和动机。这样一来,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紧密的结合了股利政策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上市企业派发股利的真实动机,使学生将委托理论、成本等理论应用于现实中公司行为的分析。 参考文献
一、国家经济結构转型的特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我国社会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飞速发展,而传统的模仿性消费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已经逐渐向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转型。国家消费需求改革,造成了国家社会投资也发生了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而且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也在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对外的经济贸易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出口需求的转变也促进国家经济结构发生转型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创新
企业要想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就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营发展,都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客户的使用需求,导致企业缺乏科学的工商管理能力。另外企业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造成了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问题,同时企业还取法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忽略工商管理的作用,造成企业在管理工作中有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发生[2]。
(二)企业没有确定自身的实际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但是我国的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工商管理经验,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难以展开,另外我国的一部分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使得企业的各种资源被大量的浪费,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事半功倍的现象。
(三)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差
目前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市场的需求沟通不到位,造成了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没有办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控。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开展生产工作。虽然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实行工商管理模式,但是企业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企业建立起的工商管理体系并不适用于企业的管理,造成企业管理工作无法开展,不利益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的限制,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因为资金的限制,造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企业资源利用率下降,直接对企业的经济利润产生影响。
三、企业工商管理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部分的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粗放式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企业也要培育大量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的人才,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
(二)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工商管理制度,要清楚的知道企业各个岗位的责任,通过构建合理奖惩制度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管理制度都要合情合理,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维护,才能够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引用优秀的管理人才来实现工商管理工作。企业同时也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清楚地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发展战略,保证企业投资合理。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作业的时候,需要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才能够降低企业的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我国企业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就一定要加强工商管理,实现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需要以培养人才为基础,完善现在企业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要坚持不断的探索学习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培养综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施行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更需凸显学以致用的实用性特点,这样就要求教学过程必然应以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以其职业岗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为特色,从而保证在就业与岗位之间形成“零距离”的对接,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教育与培养此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法。
一、“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一)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之间的双向互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参与,强调统一的职业岗位活动和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学校培训和企业文化分为两部分的模式,学生完成媒体文章的质量,在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人才达到高标准,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在企业实现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认知实践逐步过渡到生产实践,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以达到熟练的专业水平相应的水平。
(二)订单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该模型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的培训计划和人才的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互相学习,共同培养。在培训过程中,在人才素质测评企业,并按照协议,学生就业的实现。订单式培训,连接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适应,大大缩短诱导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培训和理论。
二、“工学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根据对学生培养目标,选择一个或多个结合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实现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选择了2 + 1工作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大学生素质拓展教学资源和中心课堂两个平台,与联合企业合作,为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业务提供良好的机会。既注重于基提高专业岗位能力,又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高素质人才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培养方面作用显著。
(一)岗位能力分析。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应用中小企业一线管理人才,如采购、生产、设备管理、产品质量、销售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货物仓储管理等。这些职位要求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只要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实用的,有用的,有着很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这一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课程的选择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坚持是必要的基本原则。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置,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关于经济、管理、职业素质等理论方面的课程,如会计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教程、经济法、社交礼仪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等,主要是以突出培养专业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基础理论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以上各岗位的合理开发课程,课程实施与岗位的零距离基本能力要求。学生选择课程,获得学习和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的。专业的培训课程包括品质的发展、培养,通过企业沙盘的模拟训练方法,对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基于对培养学生的活跃的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三)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一个管理人才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的机会,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条件是必要的。因此,从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结构方面来看,谁是我们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谁是我们的理论课指导老师,这一问题应该从校企合作就业的模式中得到答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将生产与管理实践经验传输给毕业学生,这样既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发挥作用,同时这也是这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术实践的一个机会。
(四)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涉及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协调各利益方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三、结束语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展开切实为学生就业难问题开拓了一个出路。相信通过“工学结合”,我们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快速适应社会将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亓传伟,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132-01
近5年来湖南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共约80所高校开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但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75%以下,而且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65%以上,这就是说,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工商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个别部门从事临时工作,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和湖南工学院与企业联姻,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培养新模式。。
一、构建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它区别于中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本科的知识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地方高校与各地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产业和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地方高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1)提高了工商管理专业定位的准确性。(2)促进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工商企业既有属于生产型行业的企业,也有属于服务型行业的企业,从业人员跟一般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要求不一样,从业人员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行业基本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并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因此,高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立足市场和社会,要根据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3)促进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而影响就业情况。目前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要仍是专科层次,大多数国有单位对本科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多都不能立即适应职业的需求,往往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适应和摸索以后才能慢慢进入状态,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计划的调整。(4)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战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学生在实习单位挂牌顶岗。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三、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思路和对策
1.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上围绕职业经理人培养这一条主线,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业高级行政管理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文化咨询策划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深圳康佳、联想等多家大型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生态山庄是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生态山庄,公司将负责山庄的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当今社会中,人才培养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提高科学研究,促进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新型人才,便成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本人以工商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重点说明搞笑的工商管理专业中产学研合作实行应用对于培养新型人才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概述
产学研相结合即字面意思,将生产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理结合,共同合作产品生产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对于新型科研成果的具体转化和对于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包括对于科研人才的专业培养。对于不同高校社会定位等级不同,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一项进行主体合作,但是,在高校中其定位虽然不同,但是其主要目的却都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型人才,即是利用产学研结合进行的规范性教育,这便是社会对于各高校性质、任务的硬性定位,但是若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便将其过程称之为“学研产合作”即是先学习,然后进行研究。最终才是生产的模式。根据国际人才培养专业部门对于产学研结合项目即称之为合作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产学研合作教育目的及时为新型社会培养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较深以上来说,产学研相结合教育即是指:高效利用有效可行途径在保证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培养出其能够以较快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利用校内学习环境、研究教育环境和社会单位环境三种不同的环境模式及教师来源,采取校园内教学与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结合,来进行适合各种不同环境的人群,使之成为适合多环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社会性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一)国家政府方面。为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国家政府应当加强其政策的引导性,一次推进产学研模式的结合,促进其三者的合作机制。从根本上来说,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来源动力是市场需求,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并不是单靠市场需求的带动,其发展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对其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同时,更在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中,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其为协调、参与、支持、规范、管理、服务等职能起到了较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专业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建成,离不开课堂中工商管理课程内容的重度深化和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重度加强。随着现代化经济模式的不断改变,社会性应用人才需求高度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将基础知识的培养能力加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能够专一多能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志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在课程教学设置上应加强必修与主修、跨专业选修学科、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展各自兴趣爱好、学习潜力和特长创造出一定的条件。
(三)学校企业联合办学方面。为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和相关企业应进行联合办学。根据国内高等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从“课堂教育传授”教育转变过渡到“实践工作能力”教育,并最终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必要的将学校和企业单位相结合,进行联合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能够有效的摆脱学校脱离社会群体的现状,从而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环境创造范围将对其人人力资源的适应能力空间起到直接影响作用,产学研的结合,不仅是为拓展教学空间发展的有效可行途径,更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任何一切可利用资源,将工商管理教育机构和相关的企业单位的距离拉近,并由此保持了产品产业与教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当今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特征,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仍能够接触企业单位,并且在校学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基本特性,使之熟悉企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工作重点即是在学校内外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联合企业共同设计关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开拓出学生的创新培养计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只有与高校所在地的大型企业单位进行相应的合作,才能实现将校内外产学研教学基地作为承担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教师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平台,进而为社会创造出新兴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内发展并不完善,但是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这就迫使相关高校应以保持积极态度来全面认识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中创造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0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开放市场,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依照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集中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对房地产经纪机构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发展和规范本市的房地产市场,保障房地产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政府提出的2001年房地产业的“六个到位”的实现,推进上海房地产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专项执法检查的阶段性目标是:依法查处房地产中介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使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二、专项执法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专项执法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发生在2000年1月1日之后的中介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经纪行业)中的违规情况。包括被举报、揭发的,发生在2000年1月1日之前,性质严重,尚未改正的违规行为的追查。
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违反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规定的行为。主要包括:
1.从业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
2.房地产经纪机构未按规定向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
(二)从事成套独用使用权房买卖的;
(三)采取弄虚作假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四)未取得工商登记、擅自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
三、专项执法检查的方法
(一)加强内外协调配合。市局和市工商局加强联系和合作,各区县房地局要主动和各区县工商局联系,联手整治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区县房地局执法监察部门还要加强和房地产市场主管部门的联系,共同抓好这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二)要充分发挥房地办事处的作用。房地办事处是房地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执法监察的一支基本队伍,也是这次专项执法检查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房地办事处在执法检查、协助办案、督促整改等方面的作用。
(三)采用对经纪机构内部检查、门市部现场检查和以举报揭发的案件为线索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主要查工商登记、查备案资料、查执业资格、查合同文书、查业务台帐、查经营凭证、查举报案件。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要求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四)专项执法检查要同年检工作结合起来。执法检查中发现严重违法违规的经纪公司情况要及时与市场主管部门联系,为经纪公司的年检提供相关资料。
(五)认真抓好整改工作。整改工作是衡量专项执法检查阶段性成效的重要标志。要通过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和新闻舆论工具,督促房地产经纪机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改。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制订和完善规范服务的制度,防止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
四、专项执法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第一阶段:培训动员、组织落实阶段(1月上旬--1月中旬)
1.市局执法部门会同市场处,并听取工商等相关行政机关的意见,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计划,并由市局执法监察部门组织区县房地局专项执法检查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专项执法检查动员会,布置专项执法工作。
2.各区县房地局应成立由局领导任组长,执法监察和市场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项执法检查的具体主办部门和负责人,名单报市局。
3.区县房地局组织执法部门和房地办事处的同志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成立相应的机构,摸清本辖区内中介服务公司的基本情况,根据市局的统一要求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召开本辖区内房地办事处和经纪机构负责人动员布置会。具体工作计划要书面报市局。
本阶段的工作要求:了解房地产经纪行业现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认识,落实组织,制订计划,明确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第二阶段:执法检查阶段(1月中旬--3月中旬)
1.由市局执法部门抽查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抽查率达到15%。
2.以区县地局为重点对本辖区内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进行检查。检查率要达到85%。
本阶段工作要求:认真查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整治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人员。并结合检查,发现一批依法经纪,服务规范,业绩显著的优秀经纪机构。
第三阶段:动员整改阶段(3月中旬--4月上旬)
1.在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由各区县局召开中介服务公司经理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觉守法的意识。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经纪机构要求制定有效的整改计划,要明确整改内容和整改期限,并报区县房地局。
2.落实整改措施,标本兼治,实事求是。各房地产经纪机构都要制定规范的服务制度,严格的服务标准。
本阶段的工作要求:房地产经纪机构要切实提高认识,使整改落在实处,取得明显的成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管理活动,是一个在遵循效益、规则、权责、人本、系统等理念基础上,通过协调组织内部利益关系和组织外部利益关系,以实现具体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自觉过程。一般来说,在工商管理活动中,效益是管理目标,规则是管理依据,权责是管理手段。工商管理活动中,如果缺乏规则意识和依据,权责就无法落实,人本思想就会落空,管理系统也将出现紊乱,最终还会导致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完全实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规则化。应该注意的是,在规范工商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则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显性的和刚性的规则是法律,因此,实现工商管理活动规则化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法治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外高等学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都趋向于将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法律课程的名称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英、美等国高校一般称该课程为“商法”,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则称该课程为“香港商业法”。但是,总的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开设的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不存在根本性差别。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但是各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认为,该门课程虽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但是该门课程的性质是法学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应当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才能作为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此外,各高校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高校将该课程视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选修的专业课程,有的高校则将该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专业课程。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宄”课题组,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研宄,确认经济法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目前,虽然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已经确定,但是,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界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宄还是较为薄弱的。其表现:一是对于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研宄还欠深入,二是对于该门课程特有的教学方法的研宄也很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目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是,在对该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宄的基础上,要深化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虽然在课程名称上仅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两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后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法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由于经济法课程与经济法学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因此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将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移植于经济法课程之中。当前,有必要以经济法课程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为根据,以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在充分考虑法律科学与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偏离的状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经济法基本内容包括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但远远超出经济法这一部门法的范围。其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学科领域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票据法、证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介绍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我国各高校使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该门课程教材的名称不统一。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概论”,没有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也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教材的名称难以区别。二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内容缺乏清晰的逻辑联系,仅仅是对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的简单罗列,并且教材中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介绍“各自为政”,“深浅不一”。三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并不完全法学的思维逻辑”,而且也未符合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教材内容的表述没有考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四是该课程的教材内容的介绍一般都是简单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上的归纳和演绎,缺乏相关法律条文的导入和实际案例的解析。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首先,应当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材定名为“经济法律概论”,以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使之鲜明地区别于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学”教材。其次,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体系,以使之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具体法律知识融为一体,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第三,教材的表述应当“深入浅出”,体现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符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工商管理类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第四,该课程的教材还应当将法律条文、法理、实例联接成一个契合体,让学生在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工商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当中不断的开展起来,工商管理专业在这十多年的开展教学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后在进行求职的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企业都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在学习该门专业课的过程当中不能有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就会致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出现求职就业难的情况,进而使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每一届的招生方面也遇到了阻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作者就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现状做为实例,对14和15界的两届该专业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该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模式的看法和了解熟悉的程度,和未来毕业就业方向等问题;通过调查后发现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对教学模式有一些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在专业教学内容当中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又多又杂缺乏具体的实践,没有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也比较盲目。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当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制定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是该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当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步入社会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努力的培养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各科教师仅对自身负责的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没有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角度来进行设计实践教学,例如在证券投资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利用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模拟投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对这一门课程知识进行了锻炼,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起到一定锻炼和加强的效果。
1.2缺乏健全完善的学生实践设备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应占据总体教学内容一半甚至更多,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非常的重要;然而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时没有配套和实践设施或者配套实践设施较为陈旧和简陋,这就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具体的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1.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由于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各科教师都缺乏实际在企业当中进行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就应该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所讲述的大多都是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缺乏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具体作用,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作用与实际不符,使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商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累积一定的经验,对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教师自身的一种理解和体会,此时再给同学们进行课程讲授时把自身对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体会等结合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们对工商管理专业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2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在工商管理教学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建立起创业型教学体系。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当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创业教育这一理念在广义上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培养具备开创性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和组织不仅要求受雇人能够在事业方面达成一定的成就,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开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技术及管理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越加的重视起来;在大学教育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就是依据学生相关专业来进行创业知识的讲授,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和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充满自信的步入社会,在社会中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在其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在大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最后再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具体创业中得到具体的表现;由于想要真正的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进行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创业教育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来,将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互相融合的来进行教学工作,能够使工商管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创业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当中学习到更多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自主创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首先,设置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教学课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依据在创业实践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和讲解,形成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2.2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应明确学生就业的具体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涉及的行业也较多,在工商管理专业所毕业的学生能够在物流企业,销售类企业,会计等多方面进行就业,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完全可以依据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就业需求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确定具体的就业方向,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了工商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就主要培养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涉及,主要对学生进行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努力的培养出能够适应税务工商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当中的行政管理和税务工作。
2.3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
在高职院校之内为学生建立创业园区,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训练,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与创业扶持政策,能够把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实行创业实践学分制度。
2.4应及时的转变教学形式和手段
对以往陈旧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在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多增加一些实际情景模拟,实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主题研究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加学生社会实训时间,多采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5对教师的创业理念及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管理的培训,通过使教师进入到企业当中参加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活动,使教师的创业理念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更好的回到学校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式的工商管理教学。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应对陈旧落后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更要有充足的管理能力,来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只是进行了现代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教育,而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必须要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实践管理的环节,让学生有一定的工商管理经验,才能够更好的在工作中,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从理论教学转为能力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也就是通过对于某件事物或某件事的发生过程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来让学生融入到环境之中,设身处地的进行解决和考虑,从而发现问题,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情景模拟过程中来,可以有效的提升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直接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让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机械性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则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偏差。而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中,由于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大大提升,并且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往往是按照课程进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课程进度,但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使得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而体验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种,根据在情境之中所得到的体验,来深化对所学管理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体验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互相连通,构建成了一种网络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教师与教材三方深入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提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商管理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具备实际管理经验和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管理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实践能力的教学,也就使得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就难以结合自身的工商管理知识,使得学生的管理能力不足。而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的进行实际管理训练,促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偏低,甚至对工商管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在体验式教学法中,由于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要求更加严格,其学习的自由性更高,也就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吸收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积累相应的经验。经验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获得,并对未来的实践和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经验是一种抽象的、难以进行调动和使用的特殊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经验,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往往偏低。因此,需要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经验进行转变,一方面,要让理论知识推动正确经验的建立,另一方面,还要让经验反作用于理论,让理论能够更好的转变为实践能力,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经验与知识的转换,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达成,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体验过程中,促使知识与经验发生转化,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方式
体验式教学法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体验式教学法并不是单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主要有前期准备、课堂模拟和课后反馈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在课前,首先要让教师进行相应的准备。每一个问题能够设计的情景和矛盾都有所不同,根据课程中所讲解的内容,要设计出不同的情景,来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更好的体现出所要讲解的核心问题。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的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配到最合适的小组中,更好的进行教学。
(二)课堂模拟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情景对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角色扮演,以小组的方式,以学生自身的理解为基础进行表演,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到角色当中。在表演中,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对情景中的冲突进行解决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实际锻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馈阶段。想要对学生的情景模拟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教师对每个角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每个角色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解决思路,来进行科学的评价。而由于表演的学生对于角色的理解最为深刻,因此,要让学生对角色进行相应的评述,表达自己对于管理方法的见解和运用管理方法的原因。其次,要让学生对其他人的情景模拟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如何进行管理和解决的,而其他人又是如何进行管理和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开阔学生的工商管理思路,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到最后,教师要对整个情景模拟进行总结,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进行表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也要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相应的改变,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效果。
四、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模式中,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对于实践能力则缺乏重视,使得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在情景模拟和演示过程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还可以同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季鹏.体验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