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

篇1

两个把关

档案质控“把关”:通过接诊医师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档案填写完成后,由专职人员对档案完成情况进行把关,实施专项质量控制,对填写不规范、评估不科学等问题进行质控整改,对合格档案送档案管理人员再次审核后再行上传。

检验质量“把关”:优生项目健康检查中大部分内容为实验室检查,为确保检验结果精确,狠抓检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对标本及试剂的存放严格温控。对大型设备,按照一周一开机,一月一定标,开机必质控,质控必绘图的检验工作原则,检验员定期绘制质控图,监控检验域值区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无偏差,严格工作流程,定期设备维护,严格掌握各项质控指标,确保检验数据真实可靠,每年国家室间质控抽检均达标。

三个到户

宣传培训是先导,派出专业骨干逐级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由宣教技师对育龄家庭进行培训,在农村开展各类活动中发放优生优育宣传教育资料,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为将项目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三个入户”,即宣传到户,将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到每一个目标家庭;通知到户,将活动的详细内容目的、方法等面对面认真说给群众听;随访到户,对参与者做好信息跟踪调查,提高自愿参与意识和体检参与率。

四个结合

健康检查是项目工作的核心内容,从接诊、检查等各流程必须严谨规范,让育龄群众从服务中感受到国策的关爱。在健康检查中主要实施了“四个结合”即:门诊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定点服务与巡回服务结合,分类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便民利民与高效惠民相结合。针对我市区域广,人员居住分散,群众进城难的实际情况,提前将体检内容及注意事项告知检查家庭,做好知情及体检准备,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服务队,携带设备在偏远乡场进行便民服务,为确保服务质量,每到一个地区定点服务一天,对B超、妇检、尿检等现场即可进行检查的项目进行分类予以认真检查,对于上机操作的送检标本固定容器稳定保存定时带回进行集中检查,对检查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电话告知,宣传员送达。对于到门诊固定服务点检查的群众,设立绿色通道,开辟专门的接诊室,工作人员系统服务,宣传告知查讯网址,群众通过上网即可查询优生知识和体检报告是否完成。在高危筛查评估中,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对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受检人群的多样性,对高危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科学评估,对每个家庭都做到面对面优生指导,从精神、饮食、健康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对初筛异常的患者建议进一步确诊,对实质性疾病患者建议转诊,对一般生殖道疾病者即时治疗,对存在的显性风险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健康咨询,给受检家庭一个科学满意的答复,使每个待孕家庭科学做好孕前准备。

五个确认

对待各参检家庭跟踪随访是检验项目成效的关键,因此,做到“五个确认”即:确认早孕,确认孕期平稳,确认出生健康,确认科学喂养,确认产后避孕。通过公布优生咨询电话和发挥基层宣传员哨点作用,认真完成受检者的跟踪随访。出现停经及早孕反应的及时进行早孕确认,并告知服叶酸至孕3个月,健康教育预防早孕流产;对在孕家庭告知到固定医疗机构定期孕产期检查,确保孕期顺利;出生家庭及时上门确认新生儿健康状况,并指导科学喂养,灌输早教理念;科学指导产后避孕节育,预防意外妊娠。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工作,做到环环相扣,通过主动服务让群众满意。

抓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质控工作的基础

规范现场服务流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务机构结合实际,以满足技术流程、方便群众为原则,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现场服务流程;按照优生咨询-病史采集-宣传教育-体格检查-检验化验-影像检查等流程,参检夫妇有序参加,充分体现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

篇2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b)-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between 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for 152 nurses in 3 hospitals in Huizhou Area in January 2016,including MBI and SCL-90.The relevance between SCL-90 and MBI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clinical nurses was 30.3%,52.6% and 57.9%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levels,namely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in the nurse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e;Occupational burnout;Mental health status;Relevance

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为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很难顺利地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进而出现的身心疲劳和衰竭的状态,如疲劳、焦虑、抑郁等,常发生于从事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从业者中[1],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职业倦怠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适应性、工作效率、同事间关系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医院以诊治患者为目的,是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型行业,护士作为与身心健康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群体,一方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无疑是职业倦怠中的易感和高发人群[3]。有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一种有害于身心健康和情绪的反应,可以增加个体在单位的离职倾向[4]。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到护士的工作效率和人才队伍的稳定,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惠州市护士职业倦怠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找出护士职业倦怠影响的相关因素,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达到减轻护士职业倦怠、促进护士心身健康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以及缓解医患关系,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惠州地区3家医院(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1家三级乙等医院)的15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2名,主管护师44名,护师53名,护士43名;年龄为22~49岁,平均(35.2±9.6)岁。入选条件:①人事局编制内并签订长期合同(>3年)的护士;②精神正常,心身健康;③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④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于2016年1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医院为单位,在征得医院领导和被调查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讲解填写的要求和方法,发放统一指导语。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在安静的环境下填写,互相之间不能相互讨论,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152份调查问卷,收回152份,问卷零脱离。

1.2.2调查问卷 ①职业倦怠调查表(MBI):采用国际通用的马氏职业倦怠调查表-服务行业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5-7],该量表包括情感衰竭(emotion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与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3个维度,共22个题目。调查问卷采用Liker 7量表计分法给予评价,每题均以0~6分来代表每一现象发生的频率,0分为从不这样,1分为极少这样,2分为偶尔这样,3分为有时这样,4分为经常这样,5分为总是这样,6分为一直这样。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方面考察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以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为各维度得分,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计分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大;低成就感的分量表则采用反向计分法,计分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小。依据职业倦怠程度(轻度、中度、高度)评定标准[8],对护士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9-11]: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题目,选项设有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等5个,采用五级评分法,即分别计为1、2、3、4、5分。量表中某一因子的得分等于该因子中各项目(题目)相加所得总分除以该因子项目数,评分越高,表明心身症状越严重。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独立样本间采用t检验,两因子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2结果

2.1护士职业倦怠评定情况分析

临床护士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表1)。

2.2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比较

不同科室间护士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将本次SCL-90表各项因子的评分与国内常模[12]比较,结果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MBI与SCL-90的相关性分析

将MBI表各维度分值与SCL-90表各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表4)。

3讨论

本次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152名临床护士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别为30.3%、52.6%、57.9%,其中低成就感所占的人数最多,表明临床护士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自身价值评价不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之所以出F这样的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护理人员都期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但面对的毕竟是特殊群体,很多病即使全力以赴也无法挽回,往往家属会失去理智,导致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②社会因素:有研究显示,拥有较高社会支持系统的医务工作者不易产生倦怠感或倦怠感低,相反,社会支持系统不足者容易产生倦怠感[13];③待遇较低及奖惩体系不健全: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压力大、技术含量高、应激性要求高的行业,但其付出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另外,医院的奖惩制度不健全,导致护士的工作绩效不能被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反映出来,最终会使得护士对自己工作产生倦怠感。

不同科室间职业倦怠比较,发现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其他科室。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性质和强度: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处在最前沿,往往接收的都是危重患者,而且病种最多、最复杂,常常会出现异常突发事件,对护士的技术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更高。②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患者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经常处于患者的声以及患者家属的焦急、怨恨甚至哭泣等各种嘈杂声中,容易导致急诊护士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研究显示,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14]。

本研究结果显示,SCL-90表各项因子测评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本研究中,MBI量表分值与SCL-90量表分值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高,MBI各维度得分也越高,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强,反之,SCL-90各项因子评分越低,MBI各维度得分也越低,职业倦怠感就会越弱。这一结果提示职业倦怠是心理健康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降低职业倦怠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社会支持力度、心理护理等,这将有利于护士心身健康,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SE,Leiter MP.Maslach Burnout Inwentory:Manual[M].3rd ed.Palo Alato,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et Press,1996:981-986.

[2]李立强.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黑龙江医药,2007,4(20):347-348.

[3]卢晓旭,沛,韩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9):377-404.

[4]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

[5]王永斌,宋志宏.上海市奉贤区农村中老年人骨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785-788.

[6]宋思源,赵晓川.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5-7.

[7]邹雨霞,黄振鑫,靳娟,等.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679-682.

[8]季建林.医学心理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20.

[9]宋玉磊,林征,林琳,等.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7):73-76.

[10]董列军,黄红芳.症状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2,24(6):76-77.

[11]蔡杰,王慧.展_模型与优势模型的比较――基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量表的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3,33(4):99-101.

[12]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12):260.

[13]Trindade IE,Bertier CE,Sampaio Teixeira AC.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nal nasal dimensions and speech reson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fter rhinoseptoplasty[J].J Craniofac Surg,2009,20(2):308-314.

篇3

[pick to]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O14000 and ISO9000 standard system one and is called "after the industrial age management methods", it follows "PDCA" management mode, and realize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tructured, and procedures and documen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production safety,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azards, and gradually form the good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hazards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是公路施工项目在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项目的前途与命运。项目安全管理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本公司自2004年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项目均逐步建立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全过程的控制,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有效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要说明

目前,我国推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其运行模式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制定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是管理体系的指导路线,工程施工项目应根据上级单位的方针,结合本项目特色,有的放矢,遵循“遵守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管理方针。同时,为了控制不可容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项目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能够实现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目标应予以量化,便于考核。

2、领导决策和全员参与的重要意义

领导决策是项目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整个项目领导班子意识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为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氛围。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安全管理是一个项目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才能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切实杜绝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才能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真正提升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因此,在公路施工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化项目领导决策作用,增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实现“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与管理体系相结合,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3、科学、全面地辨识施工项目的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公路施工项目在工程策划和工程施工阶段均应对所有施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并有效控制。根据工程自身特点和条件,充分辨识各施工阶段、施工部位的危险源,在识别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a项目的主要生产活动、周期性活动;b项目的临时生产活动;c突况下的的活动;d所有进场人员的活动;e所有进场的物资材料、设备设施。项目部通过对所有危险源进行汇总、分析、和风险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动态工作,应及时更新,采取有效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度,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安全管理,有效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公路施工项目通过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真正达到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首先,全面落实公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其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体系文件,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有效落实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第三,切实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有效运行管理体系,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开展内审、监督审核活动,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安全管理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由于辨识人员专业水平不一,辨识方法不适合工程项目等原因,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面、不彻底,更新不及时;风险评价结果不科学,不真实。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应选派项目各专业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要每年更新、评估一次;若发现新的危险源或重大风险时,应及时辨识、更新。

2、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无科学地削减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为安全资金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严格各项申领程序,确保安全投入。

3、由于专业人员少,缺乏经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全面。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外;还要抽调项目专家组成安全督察组,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并监督整改,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4、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应急准备和保证体系不健全,例如组织结构没落实,人员变动后没进行及时调整,应急计划不具体,人员没有培训等等。这就要求施工项目认真分析工程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程序,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应急设施配备,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应急意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篇4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快、高热量饮食、运动少等加速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肾病(DKD)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病人。其病理机制为病人的糖化蛋白增多,使得肾小球膜的厚度变厚,增加了通透性,由于疾病处于中晚期,所以病死率很高[1]。当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但其并发症较多,存活率不高。临床治疗中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较大的作用,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2]。本文研究中以100名DKD病人为例,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DKD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知识普及状况以及相关症状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13年DKD病人100例,其中包括男性病人56例和女性病人44例,年龄趋于38岁到75岁之间,平均56.5±2.5岁;平均病程10±3.5年,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有病人都符合KDK诊断标准,现将100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别,都签订知情协议,自愿接受治疗。

1.2 综合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

包括检测病人生命体征(血压、血糖、肾功等)、清洁卫生等,是护理的基础工作,一旦发现病人有不正常的表现要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并详细做好记录,嘱咐病人注意个人卫生。

1.2.2 健康宣教

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明疾病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引,依照计划进行工作,使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能够充分的了解如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努力获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另外可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依照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防治的深入理解以及依从性。

1.2.3 心理护理

这一项目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DKD疾病的病程较长,病情不易控制,打乱了病人的生活规律并且预后不理想,所以许多病人会产生恐慌、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消极接受治疗,影响血糖的波动。所以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积极和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心理状态,为其树立治疗信心,鼓励安慰病人积极接受治疗[3];另外叮嘱病人家属多给与病人关心照顾,令其感到温暖,舒缓不良心态,积极接受治疗。

1.2.4 饮食和运动

DKD疾病的治疗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病人应清淡饮食,多吃瓜果蔬菜,并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摄入蛋白要以动物蛋白为主,避免食入植物蛋白而加重肾脏负荷,养成少吃多餐的饮食习惯。根据不同病人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项目,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运动量要适中,不可高强度运动加重肾脏损害[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护理后的效果,空腹血糖、尿蛋白、血压、尿素氮等各项指标,低血糖、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病人治疗前后尿蛋白、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KD)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病人。其病理机制为病人的糖化蛋白增多,使得肾小球膜的厚度变厚,增加了通透性,由于疾病处于中晚期,所以病死率很高[1]。其发病因素有很多,可带有遗传性,早期可有肾血流量和GFR的增加,尤其是大量蛋白质摄入后,并且病人血糖异常可以加重肾脏损害。此疾病死亡率很高,当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临床治疗中综合护理措施具有较大的作用,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综合护理措施涉及到心理、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护理,从多个角度为病人着想,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首先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做处理,嘱咐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令其充分了解,多和病人交流沟通,引导病人树立治疗信心,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蛋白、高能量、盐类的摄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等。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病人的健康知识普及情况较好,各项指标在护理前后改善明显(P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并可提高健康知识普及情况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红.89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3):111-112.

[2]李妙玲.护理干预对中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29-30.

篇5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Wang Luhui,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enyang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psychol ogy educ 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 As to provide a positive measure o f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Methods 6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x periment group w ere conducte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3 months. Other 60 student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was eva luated by SCL-90,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4 factor sc ores of compulsive, anxiety etc of SCL-90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 hat before te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The factor scores of actives coping, feeling supp ort, used social support etc.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at before te 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 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ay increase th 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 Social support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其心理健康水平已引起 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已列为 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心理障碍的产生包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已是心理学 界的一种共识[2]。因此,改变认知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 重视。为了配合高 校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采用认知教育的方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验 研究,以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科学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一年级新生作为试点,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实验组,2个班作为对照组,每 组人数均为60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两组男女生比例约为1:3。实施干预前用SCL-90、 简易应对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统一测试,显示两组之间各项结果没有显著 性差异(见表1、表2、表3)。

1.2 方法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选择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作 为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3]。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从认知与情绪、行为的 相互作用 出发。设计安排了①认识人的心理;②非理性认知特点与情绪变化;③合理认识生活事 件;④情绪的自我调控方法(ABC法);⑤领悟社会支持,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板块的主 题教育。以专题讲座、学生自由讨论以及团体咨询等方式进行。每周1次,每次1.5小时,持 续3个月。认知教育干预后,比较实验组的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 差异。所获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分析比较。

2 结 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量表上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学 生在SCL-90各项因子均分后测分比前测分值低,其中强迫、抑郁、焦虑等3个项目存在显著 性差异,阳性项目数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相比在阳性项目数、强迫 、抑郁焦虑上有所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而对照组学生后测与前测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 认知教育可以降低强迫、抑郁、焦虑3项因子的痛苦水平,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

2.2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问卷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 积极应对维度后测显著高于其前测及对照组后测分值。消极维度后测低于其前测有显著性差 异。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认知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应对方式,实验组学生在挫 折和困难面前更多的选择了“与人交谈,倾述内心烦恼、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 问题”等积极应对,减少了“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等不健康的消极 应对。

2.3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量表上结果比较与分析 表3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社 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项后测高于前测,与对照组相比高于其后测,且差异 达到显著水平。客观支持得分变化不显著。对照组前后测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认知教 育可以提高实验组学生主观体验到的情感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3 讨 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就提出了神经症状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 信念的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强迫动作等心理疾病的产生确实与 非理性信念有关[4]。认知心理学就是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认 为焦虑、 抑郁等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找出不合理不现实的一 面,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即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现实的认知结构,就可达到 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本实验就是通过认知心理教育课程围绕认知、情绪和行为相互之间 的关系展开,帮助大学生认识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认识到认知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针 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等问题造成的痛苦、烦恼等负性情绪反应,以理性情绪 疗法引导使之学会辨别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并逐步学会表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总是要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在构建合理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帮 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意识、有目的、灵活的调节行为来适应现实变化的环境。即如何应对压 力与危机。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 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5]。可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引导大学生合理认识生活事件,学会采用“ 与人交谈,倾述烦恼”、“放轻松”等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通过“我们是朋友”丰富交际 经历,开发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感受到社会支持,以减少应激对心身健康 带来的影响。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认知心理教育在维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应对方式和提升 社会支持程度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建议深入实际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 性地开展认知心理教育,以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2]季建林,储展明.认知治疗的国际动态.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2 3-12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31-35,122-124,127-130

篇6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1.教育对象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都是在校的学生,都是希望通过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或心理上得到更好的转变和发展,使之遵守道德和行为规范。

2.教育主体的一致性

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大多是班主任或辅导员,他们长期与学生接触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3.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都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端正的人生态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4.教育目标的重合性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而积极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5.教育方法的互补性

思想上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而某些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来加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是“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成才的自我要求比较高,对得到别人尊重和重视的期望也高,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也高,但他们在身体成长的同时,心理没有能够很好地同步成熟。

由于当前高校评职称体制存在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科研上,辅导员日常事务多,带班多,人数多,导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切身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分析

1.化解逆反心理,做好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应注意:第一,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要讲大话、空话,少讲大道理;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要富于人情味。

2.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塑造良好品德

教育者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来说,一是与学生做朋友。只有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达到平等,才能互相信任,进而加深了解。二是对学生投其所好,也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三是多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4.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应建立面向大学生的专业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引导咨询对象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5.直面大学生心理实际开展德育

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直面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努力化解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内心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S富和完善德育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篇7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Li Ping, Sun Hongwei, Zhuang N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 lsupport ,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the method of delaminating the samples and whole taking out the troop, 271 college students of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tudents in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need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difference had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2]。了解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如何去应对、社会支持系统如何以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及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为配合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笔者对大学生进行了此项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临沂师范学院的本科学生300名作为调查对象,获有效问卷271份,其中男148名,女123名。平均年龄18.6±1.24岁。

1.2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②应对方式问卷[3],该问卷共设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因子,在6个因子的基础上又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求助2个因子,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包括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每个条目有“是”与“否”2个答案供选择。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3],该量表共设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

在教师的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采用统一指导语,答卷完成后由教师统一收回。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将SCL-90各因子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利用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

将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呈显著正相关(P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比较 结果见表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试表明,男、女大学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2个纬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

3 讨 论

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心身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心身健康水平,并且主观支持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资料表明,主观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重大,主观支持水平高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好[4],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影响仅表现主观支持方面,而在其他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表明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少者,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即感受到的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5]。

男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纬度比较发现,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男生(P

另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个体良好的适应状况可能本身就能为其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背景[9]。本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强迫及精神病性等症状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运用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应对困难和挫折,提示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使其选择和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

大学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建议把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纳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励他们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处理困难和挫折,鼓励大学生尤其是男大学生主动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系统,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选择和使用的能力,从而又进一步增强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4 参考文献

[1]张强,陈丽娇,赵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03-404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增刊:1-5

[3]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35,113-115,130-131

[4]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青年研究,2003,(3):29-33

[5]苏霞,刘启辉,殷晓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6):410-412

[6]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6

[7]Ando M. Relationships among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s, and mood.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2,(90):606-612

篇8

【关键词】 不同军兵种;心理健康;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为了摸清和掌握驻云南不同兵种心理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驻云南四组部队2557名士兵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云南四组部队(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装甲兵,487名武警)共2557人,其中男性2532人,占99%,女性25人,占1%;汉族2343人(占91.6%),其他民族214人;年龄5~44岁,平均20.88±3.1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976人,高中1396人,大专119人,本科66人(2.6%);农村2282人,城市275人(占10.8%).

1.2 研究工具 由张理义编制的军人心理健康量表[1]分9个因子(掩饰、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强迫、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人际关系),根据被测量者对量表每题的回答的“是”或“否”分别计1或0分。计算得出每份量表总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障碍越严重;由刘云、张理义编制的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2],包括6个情景分量表,1个掩饰分量表,共有条目110条,评分方法采用4级评分;从不如此、偶尔如此、一般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记为1、2、3、4分。

1.3 调查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调查之前,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做现场动员以增加被试者的合作程度,统一指导语,要求记实名回答,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然后,由被调查者按调查表中的内容逐条如实回答,测试完后当场回收答卷。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 结 果

2.1 云南军人各兵种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军常模比较(±s),结果见表1。表1 各组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的比较 (±s)

2.2 步兵组心理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见表2。表2 步兵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n=735)

2.3 武警组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表3 武警组心理健康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n=485)

3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与全军心理健康常模比较,除武警组各因子得分比全军常模低外,步兵组、炮兵组、装甲兵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军常模高,掩饰因子分步兵组最高,装甲兵组各因子分次高,其次为炮兵组,最低为步兵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1)武警与职业军人担当的任务侧重点有所不同,武警主要是针对国内发生的事件,这类事件大多为人民内部矛盾,危险性较职业军人要小一些,而职业军人主要针对的是如战争爆发、反恐怖袭击、平息社会动乱、执行特种任务等事件,这类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与艰苦性,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因而心理压力也就更大,也就更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2)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军人有所区别,武警的训练内容与其执行的任务有关,可能更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退伍后二次择业时的就业范围更广,也就更容易就业,而军人的训练内容可能与战时所需有关,对今后择业用处不大,因此,军人对自己的前途问题考虑得就会更多,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3)在各军人组中,装甲兵组的得分最高,可能是因为装甲兵组训练任务最重、要求最高,这就给装甲兵组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步兵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从表3可以看出,武警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但对于该组士兵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成负相关,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成正相关,对心理健康起危害作用。最后,关于应对方式与躯体疾病的荟萃分析研究指出,回避式的应对方对心理调节有负面的影响[3]。但有的时候有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可以起到暂时缓解挫折感的作用[4]。

对于武警组来说,选择情感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军人来说,武警的训练任务较轻,人际关系不太复杂,因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造成强迫、精神病性症状和躯体化症状的几率也就小一些。

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能反映全军的情况,其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理义.军人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

篇9

目的 探讨西藏高原军人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西藏高原军人1560名,进行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项目因子分显著增高(P<0.01),除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显著降低(0.13±0.15/0.28±0.22、0.21±0.19/0.46±0.26,P<0.01)外,其余4个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状态-特质焦虑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除人际关系外,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应对方式中的其余4个因子及状态、特质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西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特质焦虑、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B=0.015、0.17、-0.42、0.21)。结论 西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受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的影响。

【关键词】 西藏; 军人;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coping style and state-trait anxiety with mental health in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Methods 1500 military personnel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and were tested with Coping Style Scale,State-trait Anxiety 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Results In SCL-90,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 scores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P>0.05) while there existed an obvious increase of factor scores in other items (P>0.01); in Coping Style Scale,the problem-solving and recourre factor scores of the national norm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0.13±0.15/0.28±0.22,0.21±0.19/0.45±0.26,P<0.01) while their scores of other 4 factor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ilitary norm; the scores in State-trait Anxiety Scale of the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excep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actor,the factors in SCL-90 were in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problem-solving and recoure factors in Coping Style Scale (P<0.01) but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other 4 factors in Coping Style Scale and the total scores in State-trait Anxiety Scale (P<0.01); the order of the factor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was as follows: trait anxiety > self-accusation > problem-solving > rationalization (B=0.015,0.17,-0.42,0.21). Conclusions Coping style and state-trait anxiety hold certain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Tibet.

KEYWORDS Tibet military personnel coping style state-trait anxiety Mental health

近年来对军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但西藏高原军人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较少。驻守西藏高原军人长期居住在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等恶劣自然环境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烟稀少及精神生活相对匮乏;部队担负任务繁重,责任重,风险大,因此西藏高原军人所面对的心理压力高于普通人群。总的来说西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人群,有研究认为与应对方式直接相关,也有人认为与特质焦虑有关,对此课题的研究单独研究较多,而缺少对应方式、状态-特质焦虑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应对是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个体在强应激状态下,如果缺少良好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的两倍[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将驻西藏现役部队以连为单位依次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其中15个连的官兵共1560人作为被试对象。被试官兵参加测试时,身体健康,均否认有精神异常既往史和家族史。于2007年8~9月间进行现场调查,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后集中收回,发放调查问卷15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有效率为96%.年龄18~37岁,均为男性;平均入伍时间2.6年;平均驻藏时间2.1年。

1.2 测评工具 应对方式量表[3]:其62个条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六个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共90个条目,抱括9个因子。状态-特质量表[4]:该量表共40个项目,前20项为状态焦虑量表(20-80分),主要评判即刻或近期的体验;后20项(20-80分)用于评定经常的情绪体验,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

1.3 数据采用 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西藏高原军人SCL-90各因子、应对方式和状态-特质焦虑与常模比较 西藏高原军人SCL-90除人际敏感因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显著低于军人常模,而其余4个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6];状态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见表1、表2、表3。

表1 西藏高原军人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略)

表3 西藏高原军人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略)

表2 西藏高原军人应对方式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略)

2.2 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除人际关系因子外,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应对方式的其余4个因子及状态、特质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4。

2.3 应对方式和状态-特质焦虑与SCL-90总均分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应对方式和状态-特质焦虑作为自变量,以SCL-90总均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8因子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因子,依次为:特质焦虑、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且B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4 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r值)(略)

表5 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与SCL-90总均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西藏高原军人SCL-90除人际关系因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显著低于军人常模,而其余4个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状态-特质焦虑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本研究发现,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明显的,除人际关系因子外、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与SCL-90呈显著负相关;状态-特质焦虑水平与SCL-90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西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多因素的影响,从对西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水平作用大小来看,特质焦虑作用最大,依次为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西藏高原军人应对方式中,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意义更突出,自责、合理化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说明选择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水平愈低;解决问题、求助与SCL-90总分呈明显负相关,说明选择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并且对心理健康有调节作用;焦虑由个体对危险或威胁的预感所诱发,但这种危险或威胁并不真实存在如果焦虑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境,并且程度恰当,可视为正常反应;如果焦虑是自由浮动的、泛化的,或程度过强,则成为一种异常或病理状态。特质焦虑是用于评定经常的情绪体验,状态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在接受相同应激源刺激时,特质焦虑者心理行为反应的倾向性表现为状态焦虑,感受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自我的弱点是无法调节焦虑或其他情感。西藏高原军人状态-特质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与SCL-90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与西藏高原军人长期处于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条件下的应激特点有关,加之期望值高,焦虑水平也随之增高,适当的焦虑,可以维住持大脑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所以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培养西藏高原军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减少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西藏高原军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西藏高原军人能否适应恶劣环境胜任现代军事重任,其影响因素固然很多,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小的,只有优化心理素质,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承受应激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的挑战中培养适应性能力,防止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发生,进而提高西藏军人的总体健康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罗正学,苗丹民,皇浦恩等.军校男、女大学生MBTI人格内心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41-542.

[2] Ray C.Lindop J.The concept of coping.Psychological Medicine,1982,(1):385-395.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增订版:109-115.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691-03

Correlative Study Between Prevalence of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HOU Yong-mei*,HU Pei-cheng.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524023), 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Internet use amo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lth, and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internet use. Methods Totally 903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in a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were chosen in Dongguan. General person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with Scal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Results 125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probably had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accounting for 14.0% of those measured. Among them seven(0.78%) we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otal undesirable tre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was 39.0% and 3.7% of them had obvious trends. The rate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etected ranged from high to low were pressure in studies (13.9%), poor adaptation (10.3%), unbalanced moods (9.3%), tension and sensitivi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9.3%), anxiety (8.4%), compulsion (7.7%), hostility (6.3%), stubbornness (6.3%), depression (6.0%) and unbalanced mind (5.0%). The four ke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fecting Internet using were unbalanced moods, poor adaptation, depression and pressures in studies.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s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oblems with state of health of mi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e roles of particular stage of ages and study methods in bringing about those problems should be stressed.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目前,我国50%以上的高中学生使用网络,占网民的30%,是过度使用网络的高发人群[1-2],与过度使用网络相关的行为、道德和社会问题[3-4]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既往研究表明,影响个体过度使用网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网络的某些特性易使人沉迷其中[5];另一方面个体的某些人格和心理特性,如神经质和个人主义等人格特征[6-7]、不良的应对方式[8]以及孤独、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9]是促发过度使用网络的直接因素。

职业高中学生是高中学生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发展有着与普通高中生相似的年龄特征,但学习任务及毕业后出路的特殊性,使他们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为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使用特点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该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东莞市某职业中学高中3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03份,收回合格问卷892份,有效率为99.0%。其中男生624名,女生268名;高一学生344名,高二学生277名,高三学生271名。年龄为16~20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1)个人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子、父亲的职业状态(是否在职)、母亲的职业状态(是否在职)、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母亲所从事的职业、父亲的受教育情况、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11项。(2)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0],该问卷共60个项目,分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采用5级(1~5分)评分制,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某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上为有其症状,全套问卷的总均分在2分以上表示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不良倾向;某个因子的平均分在3分以上即有其明显症状,全套问卷的总均分在3分以上表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良倾向[10]。(3)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采用美国皮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11],该问卷属于自评式临床诊断问卷,由20道题目组成,每道题有5种选择,赋值1~5分,总分分布在2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网络成瘾倾向程度越高。具体评判标准是:70分以上判定为网络成瘾,40~69分判定为有网络成瘾倾向,20~39分判定为网络正常使用者或无网络成瘾倾向。上述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

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施测。测试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施测前先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征得他们的知情同意,然后让他们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描述与检验。

2 结果

2.1 网络使用问题检出情况 施测的学生均有上网经历;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者125人,占14.0%,其中网络成瘾者7例,占0.78%。

2.2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倾向的检出率为39.0%,其中3.7%的学生有明显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倾向。各种心理症状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感(13.9%)、适应不良(10.3%)、情绪不平衡(9.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9.3%)、焦虑(8.4%)、强迫(7.7%)、敌对 (6.3%)、偏执(6.3%)、抑郁(6.0%)和心理不平衡(5.0%)。

2.3 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表1显示,职业高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均分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影响网络成瘾量表得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对可能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筛选出4个对网络成瘾量表得分有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抑郁”和“学习压力”。见表2。

3 讨论

3.1 职业中学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令人担忧 参与评测的892名职业高中学生中,可能有网络成瘾倾向者125人,占14.0%,与李昊等[12]的结果一致,但高于杨辉等[13]和李晓驷[14]的调查结果,这可能是由于取样不同所致:本研究的对象都是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东莞市,计算机和网络的可获性较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计算机,每条街道都有网吧),家长大都忙于个体经营活动,无暇也不善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加之青少年好奇心强,自控能力不足,导致上网率偏高,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也偏高。

3.2 心理健康状况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网络所具有的超越其他媒体的交互性、快速性、丰富性、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点,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外部诱因[15];个体自身的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的内因[9]。本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3.2.1 情绪不平衡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情绪不平衡和适应不良是青少年最常见的2种心理问题。61%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适应不良[16]。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维度得分与自我肯定动机和商品资讯动机的得分呈正相关[6],即个体的情绪稳定性越差,越倾向于通过网络去获取自我肯定和商品资讯,以达到宣泄情绪、维持平衡心境的目的[17]。

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情绪具有冲动性与两极性,强烈但难以保持稳定、深刻与持久,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与调节情绪,使他们常常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此时网络便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烦恼的途径。

3.2.2 适应不良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无论在学习的环境、任务、内容和方法上,职业高中都跟一般中学不同。在这个新环境中,暂时有些不适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学生在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过长,或者反应过于强烈,就是适应不良。主要表现有:学习障碍,长时间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养成正常的学习习惯,出现学习困难甚至学习不能;人际关系障碍,因为缺乏社交技巧或者自信心,不知如何与新教师、新同学交往。

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适应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使用网络者[18-19],难以从学业中取得好成绩,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着明显的差距[20],易产生失落感。互联网的匿名性使他们更多表现出“去抑制性”,作为“虚拟的我”存在。这个“虚拟的我”更多地遵循“快乐原则”,不受法律、道德、舆论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颠峰感觉”而沉迷于其中。

3.2.3 抑郁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抑郁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问题[21],抑郁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因素[6]。抑郁的青少年对事件往往有着悲观的归因,认为事情是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因此常常陷于无助状态;面对应激性事件,很少求助于社会支持系统,而企图通过自责、退避和幻想等不成熟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22],更易对在线朋友和网络活动产生情感依赖。通过聊天室或虚拟社区,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社交。互联网使他们获得一种特殊的手段,较为隐蔽而安全地达到逃避现实的目的[23]。

3.2.4 学习压力对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学习压力也是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24]相符。当前盛行应试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过分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造成青少年兴趣单一、心理压力大。一旦学习成绩下降,情绪就会波动,此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容易自暴自弃,而将兴趣转移到网络,企图从中寻找安慰。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差者更容易网络成瘾。但学习压力不是职业高中学生过度使用网络问题的独立影响因子,可能是因为职业高中学生的毕业出路相对固定,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不如一般中学学生那么大。

4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06-07-19]. it.省略/20060719/n244337740.shtml.

[2] BRENNER V.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 Rep, 1997,80(3 pt 1):879-882.

[3] 王玲宇,张国良.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涵化”影响――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当代青年研究,2005,23(5):6-10.

[4] 蔡春岚,李晓驷,董毅,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57.

[5] 来美慧.我国大专学生个人特性、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关系之研究.台湾:台中私立大华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2000.

[6] 谭文芳.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45-246.

[7] 张敏,杨扬,陈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7-78.

[8] YOUNG KS, ROD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 Behav,1998,1(1):25-28.

[9]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13-29.

[10]WIDYANTO L, MCMURRAN M.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Cyberpsychol Behavi,2004,7(4):443-450.

[1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1997,13(4):2-8.

[12]李昊,王滨,李晏,等.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11-10613.

[13]杨辉,蒙华庆,罗庆华,等.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重庆医学,2006,35(2):134-136.

[14]李晓驷,李泽爱,谢雯,等.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15]YOUNG KS. 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1997.

[16]邓兴军.中国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EB/OL][2010-02-06].省略/html/gingshaonianxinli/52.shtml.

[17]EGGER O, RAUTERBERG M. lntemet behaviour and addiction online available.[EB/OL][1996-11-05]. www Ifap. bepr ethz chl-eger/ibq/res/html.

[18]黄恩,吕望强,陈建民,等.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34-736.

[19]闫春梅, 杨凤池.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9):701-703.

[20]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

[21]PELKONEN M, MARTTUNEN M, ARO H. Risk for depression: A 6-yeac follow-up of Finnish adolescents. J Afect Disord, 2003,77(1):41-45.

[22]王高华,唐记华,王晓萍,等.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