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5 09:48: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历史课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历史课件

篇1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时空互换”,多媒体模拟“历史”,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从而加深他们的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把历史课程作为学生探讨人生、建立正确历史观的平台。

课堂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客观上讲,已经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模式,通过现代媒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跨越时空,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的平台。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可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笔者经过实践,提出了“以生为本,目标驱动”的历史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简介如下:

教师:创设情境――目标导现――引导启发――激励指点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思考――合作探讨――汇总反馈

在历史课程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历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综合各种资源,给学生呈现一种情境,从而加深学生体验,可以是视频,可以是画面,甚至可以是教师的朗读,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选题视角

我们知道,历史课程涉及广泛,从天文地理,到人情风俗,无所不包,无所不含。所以,针对多媒体课件选题,应遵循两个方面:一是历史真实性,二是学生培养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具体编辑中遵循以下原则:

教育性 选题要以生为本,从生出发,围绕教材目标,选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且还能给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带来帮助的内容。

科学性 选题必须遵循历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从内容上讲,追求真实性,反对捏造事实;从逻辑上讲,注意严密性,讲究层次性,反对杂而无章;在具体章节中,强调结合教学目标,突出单元主题,反对离题万里。

整合性 选题必须围绕一定的专题,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突破教材范围,通过参考书以及百度搜索等方式,可以自行选择内容;当然,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去选择。其具体内容不仅仅指历史,也可以围绕历史进行各学科整合。

内容设计

相比传统教学,虽然多媒体课件多了很多内容,可以有图片、声音,乃至音乐视频等,范围非常广泛,但无论怎样“花俏”,它也是历史课程,因而必须遵循历史课程应有的基本内容:

一是重现课本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将课本内容以文字、图像等资料,用静态或者动态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及呈现。

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为核心,专题为框架,进行扩充式资料收集,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百度搜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关键是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是课件选择内容应该以专题为框架,进行一些思考性问题,或者检测类型的练习,或者学生自学提纲等,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围绕这些内容,在自学或者互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应遵循的原则

交互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交互,一种互动,这种交互越频繁,其课堂效果越好。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历史课程,往往能够有很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够针对学生学习内容,及时做好评价。当然,这种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预控的,而不是呆板的,仅仅是一种文字搬家。

界面直观友好原则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课堂有着更好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视觉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操作更为简便,这不仅为课堂节省了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篇2

一、课件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特点

1.直观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具有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有效生动地再现历史课本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完整有效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读懂历史,帮助学生有效融入历史学习中。如讲世界近代史中的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可以将世界变化及人类发展的劳动变化通过图例演示出来,并在相关图例上配上相应文字解释引出相关变革及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关联性的认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从直接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性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初中学生进行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培养出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的利用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死记硬背的文科性教学理念,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技巧。举个例子:当学到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战争的第一课的烽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期间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下1840―1842年两次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并且思考外国列强是如何通过两次打开中国大门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的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初中历史中的关键知识点留给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从而分析历史知识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让学生通过主动探讨培养自身主动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培养出的主动探究性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财富。

3.互补性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初中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师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中走出来,将更多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学习乐趣所在,从而更容易地融入初中历史学习中。举个例子:七年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贞观之治的影像片,还可以适当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反映唐太宗期间的影视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在多媒体程序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课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利用

1.围绕学生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而应该主动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及教学要求下,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这样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开拓自己的诱导性思维,并且不断培养自身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自身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是教师围绕学生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必要性。

2.注重演示与讲解的结合

进行电教活动时,用精辟的语言串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方式在课堂训练或单元小结时经常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如学习中国现代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可以链接纪实等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听。在之前列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第二: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三: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学生就会避免收听过程中的盲目性,既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满腔爱国热忱。

3.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突出重点,讲解中心内容,但过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历史教学的本质价值,从而以旁观者的心态听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有效学习初中历史知识。

三、结语

实践证明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课件教学的利用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还能从根本上带动学生融入初中历史学习中,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初中历史课件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有效掌握多媒体课件技术,从而寻求最佳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让初中历史未来发展道路更宽广。

参考文献:

篇3

    首先,我认为大家应该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在这一次月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任老师及班主任表示深深的敬意!开学至今,我们的每位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学上,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月考中,我校也涌现了一大批学习突出的典型:

    三个年级总分最高分的同学:

(一)九年级:

(二)八年级:

(一)七年级:

   以上三名同学是我们全体学生的楷模,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学们!月考是一次阶段性考查,考试最大的功用并不是最后的分数,而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本次考试结束后,我听到了同学们无尽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要么公式写错了;要么数字运算错误,该得分的题目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不该失误的分数因为非智力因素而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说,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失误。

第一次月考,尘埃已落定,一切似乎又归于平淡,你是否明确的告诉自己,我想要什么,我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否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我目前在哪里,离我想要的,想走到的目标还有多远,你是否清醒的认识到,成也罢,失也罢,都已成为过去,只有放下包袱,让心态归零,才能从头开始,只有放下……才能轻装上阵;只有认清形势、分析自己月考得失后才能在跌倒后再爬起来,才能站在胜利的阶梯上走向另一次胜利!

考试同样是一次行为习惯规范的考验。我们要求以后的每次考试做到:

(1)只带考试要用的物品,如:笔、尺、橡皮等进入考场。严禁携带手机等进入考室。

(2)考试时应认真安静地答卷,有不清楚的举手问监考,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不得夹带与考试有关的东西,一经发现,均以作弊论处,并且该科成绩以零分计算。

(3)考试期间的仪表要求如常,请同学们佩戴学生证。

(4)考试期间请同学们注意保持校园及所在考室的卫生,爱护学校、班级的公共设施。将在考试间隙时间对教室卫生进行检查,对破坏卫生严重的现象与人进行通报与批评。请班主任老师妥善安排,考试期间,坚持每天对教室与公共区卫生进行一次较彻底的清扫。

篇4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感觉到学生在上课时,过多地关注课件的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等,而忽略了课程内容和课堂效果,上课时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不知所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就面临这些困惑。使用课件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感官效应等等有利性自不必说,但是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发现一些的弊端往往导致教师对课件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历史课堂运用课件教学进行了探究。

二 制作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课件进行历史课教学要备好课,作为一线的教师,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制作好课件。要想精心制作好课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常规思维,更新教学理念

一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固定模式。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从事教学的时间长,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思维往往受约束,从而忽略了课件自身特色的发挥,影响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要求教师要熟知课件自身的各种特点。例如:课程的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的方式方法,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各种交互方式等等。只有不拘一格地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灵活的教学,才能设置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从而赢得学生的喜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营造教学情景

制作的课件一般用于课堂教学,一般是演示型为主的课件。制作这类课件首先要注意到这课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智慧。要达到这项要求,教学情景的营造非常关键。因而在选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影音资料时,要使之更贴近现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重视选题与创新

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课件,如音像资料、图片、文字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特别在选题方面,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文化史部分的绘画、音乐,战争史的战役、英雄事迹等等这些内容正是课件大显身手的地方。

4.尽量考虑让学生多参与课堂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空间和位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5.尽量减小课件教学在课堂上的不利影响

课件制作存在很多的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它本身的干扰因素很多。背景颜色更换十分繁杂、不恰当地使用声音与动画效果、将大量的图片简单堆砌起来、字体变化多、知识内容之间的链接不恰当等方面,课件的制作不当不仅会导致课堂效果差,而且还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篇5

多媒体课件教学之所以这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观性视听特点,它能改变传统课堂呆板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在多方面吸引学生兴趣辅助历史教学,使得教师能用更多的方法手段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利用课件教学的模式也因为其快速的翻页以及零散的知识联系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构建出现不利的一面。另外在历史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方面课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针对课件教学不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提出微视频辅助突破重难点的

方法。

一、根据学生学情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重难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视频信息井喷式的增长,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视频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中不可能把这些视频都利用,也不是每个历史相关视频就一定适合放入课件辅助重难点教学。只有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具体的针对历史想象或者规律,从多个角度收集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视频,才能真正对突破重难点起关键作用。比如,我校学生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比较感兴趣,喜欢听一些秦始皇的故事,也喜欢看秦始皇威武军队出征。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也是《秦的统一》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从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多个方面收集秦统一的视频,最终我校历史教师在优酷网上找到关于秦始皇的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出秦统一六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通过这种看视频,根据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能独立自主得做完检测题,说明他们掌握了该重难点。

二、课件制作中灵活应用微视频,掌握时间分配和使用时机

课件使用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讲解过程也是非常流利,而对于历史微视频的使用就比较尴尬,有很多教师反映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有的教师又抱怨自己选择的微视频太长或者太短,很多时候学生也在较长的视频观看中失去兴趣,在较短时间的视频中意犹未尽。这就使得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需要对视频进行灵活的处理,包括剪辑、编排、配字、配音等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播放微视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使用微视频的时机,确保在学生兴趣点和求知欲临界的部分结束微视频播放,以利于工作继续开展。比如,在进行《第一次》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我校历史教师找到了很多关于的电视、电影等,但是内容都比较冗长,无法在历史课堂上直接使用,只能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课前使用了一段谈判对话,根据谈话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该谈判发生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该谈判的意义。整个过程学生都围绕微视频中谈判的内容在进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识记谈判赔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归纳意义起到树立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

三、微视频的修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技能的提高

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历史课需要不同的课件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就需要更多的微视频来突破重难点,这些微视频不可能完全在电视、电影等里面找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重难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制作简单的图片连播、动画等形式的微视频。比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的重点内容教学时,可以制作三个动画人物,把相关历史人物的头像贴到自己创作的动画骨架上,引导学生熟悉人物特色,进而进入三国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也很好玩,便于学生进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状态。还可以展示三顾茅庐的漫画,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课堂活跃起来。但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相关视频编辑方面的技能培训,想要做出优秀的视频动画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各角度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件利用是非常广泛且有很多良好作用的,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发展的好的教学手段,若能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视频编辑技术的培训,让教师掌握视频处理技术,巧妙设计使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将会进一步修正该教学手段的短处,各大学校的历史课堂开展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篇6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新时期历史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实效性。在备课时,历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取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复杂抽象的很难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课件内容应通俗易懂,这样重点、难点、才易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中学历史教材必修Ⅰ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直观展示,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在服饰、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时,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授课的专用模具,一定要注重实效性。

二、教师应该自己参与课件制作

近几年来,多媒体课件教学虽已不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历史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只有历史教师自己参与课件制作,才能把教材的精髓在课件中体现。要想参与课件制作,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的各种辅助软件制作课件,使课件制作效果能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如果教师不会制作课件,甚至连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都不熟练,那就无法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比如,常有一些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种课件看似历史教师完成了课件的制作,但体现不出历史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体现不出课件的互动性、交流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达不到课堂教学预期目的,谈何实效呢?若是干脆照搬别人的课件,这更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和技巧,吃透新课标,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真正参与课件制作,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课件,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把教学思想精髓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中,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率地教学。

三、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应用课件教学时,不能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历史教师应注重课件教学内容的主导性原则,在应用课件教学时,应对每个历史时间段内发生的重大影响历史变革事件进行串插介绍,便于学生对历史变革事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一成不变地将学生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势必造成教学课件变成多媒体演示片,发挥不出来多媒体教学独有魅力的互动功能。如果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实际效果肯定不符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因此,在对整个课堂教学课件流程设计时,应着重从学生认知性、理解性入手,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趣味性的方案,使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效率高而被认可。在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压力大情况下,如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活跃性,是任课教师燃眉之急。作为历史教师,我身有体会,学校一方面抓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任课教师教学效率。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全面抓好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在使用课件时,应注重历史事件逻辑性、条理性,切换课件速度的快慢,应考虑学生思维水平和思维的速度,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去看看而已,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调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索,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求知欲。因此,课件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比如在做历史材料解析题时,答案要作成可控制的链接,不需要的时候空出,需要的时候,点一下链接就可以出来答案,供学生验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篇7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个背景下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学习并制作历史课件。可是要如何制作实用历史课件却成为大多数历史教师的瓶颈。本文就结合制作《美国南北战争》课件为实例,和广大历史教师探讨制作实用历史课件的方法。

一、历史课件对教学起辅助作用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制作一个历史课件在电脑上运行,通过投影仪将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堂历史课就结束了,且很多历史课件有着“粗糙、庞杂、失控”等不良特点。这看起来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历史课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起辅助作用。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这堂课中,“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这个重、难点问题是很难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但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在制作课件时首先展示了“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厂”“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图片和反映“南北双方矛盾焦点”的漫画,其次设计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就是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顺利地突破了这个重、难点。

教师应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课件的辅助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还在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就是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即使有再好的课件也不能上好一节课。所以,在制作历史课件之前必须设计一个思路清晰的教学过程。清晰的教学过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注意分析学情。学生的知识、心理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因材施教。(2)条理要清晰,逻辑顺序不能乱,体现在课件上,“一、二、三、四”一定要有。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的脉络。(3)重、难点突出,找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要将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自己制作课件的行动纲领。历史课件要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在制作《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课件时,我选择了“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和“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选择“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而选择“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表”则是为设置悬念:初期北方在综合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仍然失利,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初期失利的原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中有位重要的人物就是林肯。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用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语句。然后让学生谈谈在林肯身上能学到什么精神,使学生“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合理收集材料,认真制作课件

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素材添加在课件当中。素材应该为教学设计而服务,要精益求精,可有可无的就坚决不取。

在选择好制作课件的素材以后,就要根据自己此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逐张地制作。每一张幻灯片的各元素先后动作顺序都要仔细考虑,要符合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课件的幻灯片不一定要“花里胡哨”,但在版面上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文字与背景对比要鲜明,文字颜色不宜过多。(2)图片与文字排版要合理,左右上下间距要适中。(3)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不能过多,特别是文字内容不能扎堆。最后反复检查课件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学习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且要用心去制作科学实用的历史课件。让历史课件真正发挥功效,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11

结合初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对高效课堂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抓源头,做好“研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步

如何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是最近一线教师的热门话题。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指出,首先要解决: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高效的教学应是用最浅、最容易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怎么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他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深入才能浅出”的观点。

一线教师更在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与成效。在进行初一的历史教学时,备课先研读课标整体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教学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对初一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侧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如七年级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知道历史传说的一定价值。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教会学生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史料和观察《宗法制示意图》。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重点识读《战国七雄形势图》《都江堰示意图》。对初一情感教育突出: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七年级在综合单元最明显。如七上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因此三维目标在不同的课中,分量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强一些,有的课知识性强一些。因此围绕课本,参考教参,确定本课的主题思想,考虑要突出渗透什么历史观,价值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什么部分,将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来实现。这过程很像建楼房的框架。

2 重教学设计与实施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

2011版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教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一定要切实重视,因为无论知识的达成,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都是要通过过程与方法实现的。教师要改进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改进服务的。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进入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出一课的教学主线。如七上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理出“汉武帝文韬武略,大国之崛起”为主线,理由是汉武帝在位时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也被称为“汉人”。教学设计中突出历史教学特点。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以丰富课程内容,做教材的延长性。第一,导入设计方面,根据每课教学内容确定导入方式。其方式是灵活多样。如果教学内容较多,采取直接引入,避免占用过多的时间。如果教学内容较少,可考虑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如七下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可设计唐太宗出巡蒲州对刺史赵元楷的批评引入或调查学生“你对唐太宗知多少”让学生讲述。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重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运用能较好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丰富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料。有利于浅化历史因过去性,抽象性难理解的问题。我校今年建成高效课堂的历史用室,摸拟历史文物博物馆和安装触摸屏电子板,可以与远程网络对接。使历史教学更好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3 勤于反思与修改推动高效课堂实施得更好

也许通过精心准备之后,信心满满进行教学,才发现教学漏洞或不足,需要改进。

第一,准备材料太多,因为主观认为一些资料不错,舍不得删掉,还有图片过花俏,结果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把重点知识内容冲淡了或导致学生兴趣点转移了。

第二,由于初一年学生刚接触历史课程。学生不会做笔记,不懂得如何学习。要教会学生做笔记,阅读教材,抓住关键词或中心语,学会初步的史论结合。由于每周两节课,两课会隔几天才会上,新的知识很容易忘。因此每课用五至十分钟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正确获取并得到满足感。

第三,知识点的讲解的顺序有不太合理。课件的版面要先提出问题或设疑问,让学生回归书本思考找作案或讨论,再呈现出知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并讲解引导。最后小结归纳。比直接呈现教学内容效果更好。因此要做细致的课件修改。

第四,运用课件教学老师往往发现教学进程较慢。因为老师补充较丰富的图片、史料、视频、音频等内容,会占用较多教学时间,而且播放过程中要配合适当讲解。注意不要忽视讲故事和讲述历史细节。因为历史细节是历史的灵魂。“知难才能知不易”才能理解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历史人物的选择与作为。如讲述的精神,只有通过数据和故事的讲述才能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专家建议每课课件的页面制作不要太多,建议在十五至二十张,资料要尽量精选。

篇9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1,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改善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篇10

    二、选好并用好材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历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显然要想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并能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现象,进而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能依据历史事实,并抓住史实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联系地开展思考,从而改变目前常见的让学生被动接受一些历史结论的做法。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对材料要精心选择。

    三、有效清晰历史细节

    原汁原味的历史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甚至是回肠荡气的,但是中职历史教材囿于篇幅的限制,必须将悠久的历史事件、精彩的历史亮点进行高度凝练、深度概括,从而使历史教材无法再现当时的生动性、形象性。要想实现中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为学生有效提供清晰的历史细节,因为,活泼的中职历史课是不能离不开具体、生动细节的。历史教师在阐述历史事件及复述历史人物时,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加鲜活、更具生动的历史细节,从而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将历史讲“活”。

    四、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重演性,适当、适量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要比“书本+粉笔+黑板+地图册”来得好一些,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和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给学生评判历史的机会

    中国当代着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历史,就其本身而言,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作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历史事实显然是无法改变的。但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对其看法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因为个体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历史教师应尽量地让学生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与评判历史。而不能单纯地用老师的眼光、编者的眼光看历史,把主体学生的“活”的认识过程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