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

篇1

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职教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而,多年来,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国主要以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为主,如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英国的能力本位教学等,为我们所熟知。在目前职业教育进入以完善体系、形成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发展阶段,我国亟需建设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范式。

教学是关于课堂教学、活动、挑战、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师生角色等的一系列策略安排。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面临两个特殊挑战:一是教育机构和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两个场所需要两套不同系列的技能——具有工作场所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具有教学能力的实训导师。二是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这表现在学习者年龄及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很多学习者在普通教育中没有成功的学习经验,而且学习动机不足,因此,他们急切想获得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习经历,或通过迅速的技能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基于上述挑战,怎样使不同类型和需求的学习者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的学习结果,这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为此,需要明确职业教育教学中一系列要素的特征,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要实现的教育结果、职业教育实施的背景以及教学方法等。

职业教育的结果一般根据特定的职业领域被分为一些技能和能力框架,基于21世纪职业和工作世界迅速变化的特点,从工作能力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的理想教学结果至少包括常规工作技能、工作技巧、基本通识素养(包括交流、沟通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敏感性、做好工作的愿望和成就感)、职业态度及更广泛的成长技能(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这些理想的教学结果,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特征呈现于工作场所和教育机构两个背景下。因此,确保在一个背景下获得的理论学习成果能够有效应用到另一个真实的背景下,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背景要同时关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教学应在与工作相关的背景下实施;教学方法应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平衡,涉及到参与完成真实的实践性任务;学习者像从业者一样得到发展。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学还涉及一系列多样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更多地体现“做中学”和“体验学习”,并与反思、反馈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包括观察、实践、反馈、对话、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探究、批判性思考、竞赛、模仿、角色扮演、游戏等。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对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有一个清晰理解,并作出明智、有效的教学决策。

篇2

【关键词】罗杰斯;人本主义;共情;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20-01

1 罗杰斯的咨询风格和传统精神分析式治疗的区别

罗杰斯并不是第一个倡导人本主义取向心理治疗的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兰克提出了意志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强调创造性、个体的独特性、自我指导性和个人成长。但是,罗杰斯却是第一个找到了不同于传统精神分析的理念和治疗方法,并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和术语的人。可以说,罗杰斯的思想也是在已有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罗杰斯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生观,即人是有可能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是有“生”和“死”两种本能驱动的。罗杰斯则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有责任感的和有现实感的,他认为人有“自我成长”的本性,使得他们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创造性地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很显然,这就是“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的根本差别。

在以传统精神分析的理论为支撑的治疗中,治疗师始终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出现,他们模仿名医的样子,让患者视他们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救星。他们极力展现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让患者感到自己对于生活知识的匮乏。实际上,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就是要求患者听从他们的意见,而不是自作主张,甚至连结婚生子都不可擅自决定。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与来访者所建立的关系,还有他令人羡慕的建立信任和理解关系的能力。他的风格与经典精神分析式的面询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在经典精神分析式的面询中,治疗师应该是置身其外的观察者,倾听时要排除个人情感。然而在罗杰斯的风格中,他是一位全神贯注并倾情投入的倾听者。无论带有何种层次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抑或是精神分裂患者,他都给予积极的关注,全神贯注地倾听,了解他们的情感、思想、恐惧和心理冲突,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他的共情反应更是打动了来访者,因为在罗杰斯这里得到了治疗师对其智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理解。罗杰斯的话语反应看似简单,仔细品味后会发现这些都是经过他的选择的。

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观点

2.1 自我完善的人。罗杰斯和其他的人本主义理论家一样都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保持一种乐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满足。但是,美好的生活不是静止的状态,要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就要不断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考验。完善的人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首先,他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经历,会用心的体会生活的全部内容,愿意去发现最有价值的生活,能够珍视这些经历。其次,他们能够关注放眼当下,关注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后,他们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们能够勇敢的去做认为值得的事情,不会被其他的准则或他人的想法而阻挡住。

2.2 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风格中,他给予每个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因为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我们做的事情是可以被接受、被爱和被引以为荣的。父母应该和孩子去交流那些不被父母赞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接受和爱。这样孩子就不会去隐藏那些会引起爱的抽离的自我的部分,这样利于他们自由地体验全部的自我,自由地把错误和弱点都纳入到自我概念中,而不是选择逃避。

2.3 焦虑和防御机制。如果每个人都有潜能成为完善的人,那么世界上诸多不幸的原因为何呢?为什么每个人不能最大程度的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呢?罗杰斯认识到,人经常是不快乐的,而且也不能成为完善的人。当我们感到焦虑并以各种防御机制作出反应时,我们就会远离欢乐。在他看来,当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与我们的自我知觉不一致时,焦虑就会产生。比如在你的自我概念中,你可能认为自己唱歌很好听,但是你偶然听到和你的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评价,即有人说你唱歌跑调,你的反应会如何呢?完善的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把它纳入到自我概念中。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并不能做到这样的适应性调节。大部分人会对这样的不一致评价感到焦虑和苦恼。如果我们接受的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那么这种焦虑是难以克服的。罗杰斯提出人们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其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因为这种不一致的信息实在阈下的,所以他称之为“潜知觉”。不具备威胁性的信息会顺利地进入意识层面。但是,因其与自我概念相抵触,依然会产生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来阻止这个信息进入意识层面。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3.1 相信每个孩子的能力——自我完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乃至社会上,如果我们能够抱有“完善的人”的观点,以个体具有发展自己和实现自我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那么对个体而言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的。我们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让他们感受到支持、理解和关怀。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由地去体验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世界,积极的发展自我。

3.2 无条件的关注和支持——自由体验自我:我们通常只会关注孩子身上积极的一面,当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满意时,便会收回他们的爱。这让孩子逐渐懂得只有顺从了父母的心意,才会得到父母的爱。最后,孩子们学会了抛弃自己本真的情感和心愿,而只是接受父母心中赞许的那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他们越来越不了解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被赞许、爱和支持的东西和不被赞许的东西,然而他们否认或扭曲了后者,形成了不完整的自我概念。失去了与自己真实情感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人格中的所有方面。让孩子不需要去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愿望。通过交流,让孩子能够积极接受自己的所有方面,以获取内心的完善和达到自由地体验生活。

3.3 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防止焦虑: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下,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是知识和权力的拥有者,学生是服从者。知识传授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教师是相对的主动者,而学生却完全是被动者。罗杰斯的观点无疑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俯视孩子,蹲下来平视孩子,用温和的眼睛与孩子交流,用善意的话语与孩子平等地对话;与孩子交流,把社会需要的特定文化知识教给孩子的同时,也从孩子那里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是和谐而舒适的。

参考文献

[1] 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篇3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了使教学的秩序得到保证,以封闭式的教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习,这使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学生即使有想法、有意见、有思路也无法表示.自视域教学理论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开放型的教学系统,教师除了给学生一个学习目标以外,不再干涉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学习,学生的自体性得到发挥,整个教学课堂变得有生机.

比如,引导理解什么是函数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y=1(x∈R),y=x,y=x2x,这三个解析式有什么特征?它们满足什么条件?有些学生转化能力强,用画图象的方式得到答案;有的学生逻辑性强,以列表找异同的方式得到答案;有些学生直觉性强,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学生能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就会愿意自主的学习.

二、让学生各展所长

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对象的权力,即使自己面对该学习对象内心很烦燥,却依然得被迫学习.自视域教学理论则是将学生视为不同个体的人,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生命的个体,将课堂视为不可复制的一段生命旅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喜欢的方式学习,我们的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让学习过程成为数学体验与数学享受的过程.比如,指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值域概念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1)习题一

如果函数f(x)=12x2-x+a的定义域与值域为[1,b](b>1),那么请求出a、b的数值.

2)习题二

已知函数f(x)=x2-4ax+2a+6(x∈R)的值域是[0,+∞),求a的数值.

3)习题三

以题二的函数为例,如果函数的数值均不为负数,求f(a)=2-a|a+3|的值域.

三道题,给学生选择性学习,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上有选择性,还可以鼓励他们课外寻找非课本的资源研究,让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去学习.

三、让学生共同交流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数学新课程,要求学生之间互动,学会交流,形成知识磁力场,比如学生学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知识时,貌似把教师说的内容都听明白了,实际上却可能没有听明白.如果学生能多点交流,学生的视野会得到开拓,学生可能发现自己貌似理解的知识在同学的追问与反驳的情形下原来掌握得非常肤浅.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活动.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函数与初等函数的知识:

以下左图为马铃薯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右图为马铃薯成本与上市时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共同讨论,马铃薯什么时候上市,所得到的综合利润最高?

这一题既涉及到函数的知识,也涉及到函数的计算,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函数计算的思路、找到最简的计算方法、找到计算的规律.学生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智慧相互碰撞,知识相互生成,相互激发灵感,可以起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四、激发学习能量

篇4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育学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教育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实现教育学课程基本价值的有效教学方式。教育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共同发展的学科,所以在进行教育学教学时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就是基于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突出教育学课程的基本价值。

1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教育学主要是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等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教育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可以看出教育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教育人才。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对教育学功能的认知和利用,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的完善和提高。教育学的价值取向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理论方面就是教育学课程的基本价值,也就是育人,就是通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明确教育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学所构建的理论体系是有一定的哲学观基础的,它在理论方面的价值就是对教育规律的认知和深入。因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理论学科,而教育学的实践价值就是在师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基础。教育学的实践价值是其理论价值的客观影响因素,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教育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的基本学科,是指导教师实践行为的重要理论工具。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互补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学本身的价值[1]。

2基于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哲学。我国始终坚持着以为基础,哲学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而且人的本质是实践的活动,实践是全部社会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际的应用,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没有多大的用处,时间也会冲淡他的所学,但是通过实践来巩固加强丰富理论知识,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将理论知识真正的消化,为自己所用,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真才实学的教学目的。实践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尽快得到反馈,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氛围,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与应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透彻明白。当然,对于所学的知识应该及时的更新,不能一直停滞在某个阶段,理论知识也应该根据实际的社会活动的发展与进步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把实践停留在落后的理论中[2]。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应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不能让学生把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训练作为人生的全部,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应当关注人的身心。不应让学生远离社会,远离生活,应该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果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感情,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得不到丰富,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比如在学生中出现的叛逆和厌学的消极现象,这说明长期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而服务,实现教育的多样化。另外,还应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增加与学生在思想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在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同时,逐渐让学生在其中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理性文化和规范行为,也就是说教育学不单单是交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要想让教育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从传统的思维中摆脱出来,不能一直以过去的经验为主,应当寻求更好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主题的能力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成效,彰显教育理论的价值。课程实施中,形式化与盲目性都是为我们所杜绝的,那样的教育是机械式的,有的老师与校长在自己的岗位累倒,老师与校长这样的奉献自己的人生,确实值得我们赞扬,但不应提倡[3]。

3结束语

在教育学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是并存的,在进行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实践教育,因为教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践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是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价值的过程。所以,根据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在进行教育学课程改革是要注意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安权.论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传统与变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69.

篇5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一位重庆理科女生小W在易录取()平台做了一次测试。拿到报告的第一时间,小W觉得测试结果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最让你感兴趣的工作是:能直接为他人服务,能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教育别人的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型工作。

你比较感兴趣的工作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需要冒风险和胆略、需要承担责任,领导力强的企业型工作。

不太适合你的工作是:动手能力强,手脚灵活,喜欢与工具打交道,但不太需要交际和言辞的现实型工作。

看出这份报告中“矛盾”的地方了吗?小W对帮助别人、服务他人感兴趣,然而又不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工作。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提起服务别人、帮助别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行动上的帮助,就像小W的同学兼闺蜜小Z说的那样:“没有行动,怎么去帮助别人嘛。”如果没有行动只有语言,那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帮助,颇有些“嘴把式”的味道。巧了,小W比较感兴趣的还真有语言方面的工作。

“唉呀,看来你适合做个‘嘴把式’。”面对小Z的调侃,小W既好笑又有些尴尬,于是忐忑地继续往下看去。报告后面对小W的性格分析与兴趣分析十分一致,特别强调了她这样一个特点:

你是善于照顾人的主人型:你通过直接的行动和积极的合作方式以真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别人,善于热情主动地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你是一个友好,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

所以,小W最适合的工作的确是帮助他人的工作,可是,怎样才能既照顾到小W的性格与兴趣,又能避免她不擅长动手能力的弱点呢?

最优选择只有一个

在报告的最后,易录取为小W推荐了一些专业:

社会学类:社会学;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预防医学类:妇幼保健医学;口腔医学类;护理学类。

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几个专业门类主要需要掌握的能力和大致的就业方向:

社会学――专门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够在教育、科研机构等从事社会的研究与调查工作的人才。社会学因其自身的特点,故有广阔的就业领域,多数社会学者都会留在大学里当老师。

教育学――主要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各类教育相关工作者。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在95%左右,很多毕业生都去学校当老师。

预防医学――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口腔医学――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护理学――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可见,易录取给小W推荐的专业都是根据她的兴趣选择的,已经帮她从茫茫大海般的专业中进行了初步筛选。然而,易录取志愿填报咨询专家王中奇认为,在这几个推荐专业门类中,事实上存在一个“最优选择”。“考虑到‘服务别人、帮助别人’这一点,为小W列出的专业清单上可以有很多专业,然而如果考虑到她的劣势,事实上最适合小W的专业正是教育学。”

服务别人、帮助别人,难道只能靠行动吗?当然不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教育行业也是一种服务工作――老师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正是需要用语言来进行的,而不需要过多的动手能力。前面列出的社会学、教育学专业最后的就业落脚点都在“当老师”三个字上,而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则相对更加需要动手能力。近年来教育学的就业情况也比较不错,因此最后小W高高兴兴地填报了教育学相关专业志愿,从此走上了一条教育路。

怎样找到你的“最优选择”?

小W的例子是非常典型的“以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的案例,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像她一样,性格、兴趣那么强烈地对应一个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所以,怎样找到自己的最优选择,是我们接下来将要谈的问题。

首先,要确定选择专业的标准。如果确定自己完全不会考虑兴趣方面的因素,那么请无视以下攻略;如果你还在意自己的兴趣的话,那么请往下看。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事实上,了解自己并不比了解别人更简单,有的人并不能完全了解真正的自己,所以才会有自卑、自傲的情况,无非就是低估或高估了自己。那么,怎样相对科学地认识自己呢?你可以从师长、同学那里多打听一下他们的看法,也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当然,还可以借助一些测试平台,用一种相对科学的方法把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列出来。

再次,不管用什么办法,当你终于把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列出来摆在面前时,就要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兴趣爱好指向一些什么样的专业和职业,然后再分析一下,这样的性格是否会影响你选择该专业、职业。比如有些富有爱心的人想做能治病救人的医生,但天生的粗心马虎不拘小节实在不太适合当医生,除非能改掉马虎的毛病。因此,你要结合兴趣和性格两方面综合考虑自己适合的专业。

篇6

 

教育学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为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但在应用型高校中,师范生打算从事教育工作的愿望并不强烈,自然不重视教育学课程。不少教师也缺少积极探究精神,容易受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应用型高校教育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的的预设不够合理 

很多教师缺乏对教育学教学目的的正确认识,致使教学步入理论的误区,着重教育基本理论、规律的讲授,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有的老师过于注重实际层面的训练,不顾教育理论知识的养成,更忽略了学生情感层次的培养,没能考虑应用型模式下的教学目的定位。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不够恰当 

当前,公共教育学基本沿用教育概论、教学理论、德育原理和学校管理四大块的内容体系。传统的内容体系抽象概念原理过多,容易与学生就业意向相脱离,距离学生实际需求甚远,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 

时下,教育学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穿插教学案例,看重书本知识,常常由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基本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学习过程大体是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考试结束后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忘记得差不多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很难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条件的构成不够充分 

公共教育学一般为54学时,有的学校甚至只有36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完全融会贯通很难实现,教学条件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学校引入多媒体,结果却是“黑板搬家”。加之大班上课,少则70人,多则100人以上,如此条件下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教育学课程优化的对策思考 

(一)合理定位教学目的 

教育学作为教育类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初步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能。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稳固专业思想,培养一定的职业责任感。 

从这个目的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道德层面努力培养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职业道德感,不仅教会他们如何教育学生,也要学会如何进行职场培训。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非让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更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内容理解得越是深刻的教师,越能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乐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紧密联系学生未来择业方向,考虑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状况,避免脱离学生实际需要。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基本是灌输,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强调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树立“教师少说少做,学生多说多做”的良好观念。 

1.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不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鼓励认真思考学以致用,架起理论和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老师平时多注意收集国内外经典的教育案例,关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问题。在讨论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正是理想的教学结果。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舞台 

教学本身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层面,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锻炼好自己的“嘴皮子”功夫。可以腾出每节课的前5分钟留给学生,或者对上次的教学内容做个概要的总结,或者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演讲,形式不限,台下的同学可以向台上的同学问难,在交锋中激发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进行教育实践锻炼 

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中小学见习,组织学生到教育第一线听课、评课,做课外辅导员。邀请第一线的老师做讲座,加强与第一线老师的紧密联系,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让学生感到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在上课人数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学校通过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教师独力制作教学课件,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加上老师的一张嘴”的模式,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可视的具体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结 

总之,应用型高校教育学要走出困境,找到出路,迎接光明,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光靠单方面的努力是行不通的。学生要积极进取,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业务学习,使得公共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学。 

 

【参考文献】 

[1]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9). 

[5]吴文刚.高师公共教育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6]万明春.论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属性和学科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8(3). 

[7]赵正铭.教育学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0(9). 

篇7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1]。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桥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这从反面强调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2]。这就对中高职的学前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学》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对于本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研究3至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学科,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起核心作用。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任务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把教师的讲授、辅导和学生的自学,讨论、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的同时,形成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幼儿教育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促使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教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2)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3)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4)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5)了解幼儿园课程;(6)了解幼儿园如何与家庭、社区合作及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2)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在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了解体、智、德、美目标在幼儿园的体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了解中外幼儿园的发展;(3)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观、幼儿教育观、教育评价观,明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4)知道家庭、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家园、社区共育的策略与技巧;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5)了解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当前教改的热点、新经验、新趋势(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6)了解幼儿入学前应做的准备,掌握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职业素养,树立专业理想;(2)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培养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责任心。

能力目标:(1)培养自学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2)培养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评价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幼儿园具体教育案例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专业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共有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二)高职《幼儿教育学》教学内容与要求

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因此,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两条线并举,共九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讨论法:该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内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

见实习:学生以班集体为单位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见实习。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应案例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案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和卷面考试相结合。其中,综合测评占50%,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评价、平时作业、实践操作三个维度进行;卷面考试占50%,主要是期末考试。

(一)综合测评主要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具体的考核内容与分值分配:课堂评价20分、平时作业40分、实践操作40分,共计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二)卷面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形式为闭卷,分值100分,折算计入总评。

(三)期末成绩=综合评价×50%+卷面考试×50%。

新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凭试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体验。

通过对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的研究,找到中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的侧重点: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需求的基本能力,强调实用性、基础性,够用即可;高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贯通。

参考文献:

篇8

学前教育学对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目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的教材版本各式各样,但其内容和实用性却很差,不符合幼儿教学的课程要求。其次,选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性,把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孤立起来了,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必须要以实践性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和教育素养。

一、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内容最优化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向和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而制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掌握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创设环境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组织幼儿生活的能力、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等,学会用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该模式下的课程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幼儿适应各种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把握课程改革思路的同时,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学习该内容不仅树立了学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以及五育的内容,指明了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方向。第三部分,教育目标实施的手段和途径。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实践性知识很强,从事幼教工作需要掌握这一基本技能。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必须要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从正面影响学生。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分析技巧,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展现典型案例,可配以图片或文字,尽量形象生动,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实习的内容可包括幼儿园每日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及教师行为的观察、观察幼儿教师的互动环节、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幼儿游戏等。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

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师;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参与式教学

高等师范学校是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教育机构,在其教学活动中,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师资必须要探究的问题。

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指导性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其对学生的教育理论指导意义比较强。通过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教育认识,端正学生的教育态度,进而为师范生将来的教育活动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示范性

教育学是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通过教学中有关内容的讲解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有效的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如何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等。通过讲解和实践示范,不仅使学生了解、掌握了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使学生学会了相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了教育能力,为将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三)教育性

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是基于伦理学和心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本身探讨的教育就是一项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活动。通过教育学的教学,能提高师范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衷于教育事业的情感,提高其师德修养,促使其形成良好公德,进而不断促使其提高专业素养。

(四)基础性

教育学所涉及的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科技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也是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实践的基础。雄厚扎实的基础将为学科价值的体现和学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教学及其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效教学旨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就是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有效实现学科价值

有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是从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效益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科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是学科的发展研究,将会在有效教学中得以展开,其价值作用将在有效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进一步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完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并要努力钻研探索,进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所以,有效教学的实施虽然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更有益于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提升。

三、教育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参与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源于国际NGO组织,强调听课者高度参与的教学法,自20世纪末引入中国。引入国内后,首先在健康、医学等培训中运用,后来才引入教育活动中。目前,参与式教学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人们的重视,但研究主要是在教师培训和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得较多。如,陈涛的《数学课参与式教学问题探讨》,张金川的《浅谈九年制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等。而在教师培训中运用参与式教学,主要来自于一个基本理念,即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学学科作用的发挥,需要在目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革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参与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我们倡导有效教学,力行有效教学中,怎样更有效的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积极参与中获得发展,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参与式教学在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值得运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参与讨论、问题解决中有效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发展各种能力,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学习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此外,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和价值,进而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他们能科学驾驭课堂教学,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二)加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实现教育学学科知识的有效性

教育学的有效教学不仅应重视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还应该重视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1.充分发挥教育实习基地的作用

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应注重校内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要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其中,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正是有效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最佳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验证教育理念、观点的正确性,教育理论知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继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学生除了体验教育知识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价值之外,也最易形成一些实际技能,切实提高多种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并发现不足使其努力进取,避免出现自大或无所事事的现象。

2.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机构

教育学是一门涵盖面较广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根据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社区等,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中,验证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及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体会教育方法及其师德修养、父母素质对孩子成材的作用,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对学习教育学的兴趣,以及学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教育行为,进而增强对教育学科的认识,改变学不学一个样的不正确观念。

总之,教育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或实践指导意义也是比较强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并学好它,必须要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过程中,使其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去想、去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发挥好教育学的应有作用。

作者:刘彩梅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J206.3

1.高职高专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色彩是所有艺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学科,其中包括美术心理学、装饰色彩学、色彩构成、写生色彩学和设计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探讨色彩基本知识的学科,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主要还是培养学生色彩理论的概述、色彩的基本规律、色彩的调和、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形体的变化体现出美感。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科学的认知,通过理论支撑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创造力。在目前国内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中,色彩和素描是各个院校所设定的基本考试科目,各个院校根据这两个课程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筛选录取。因此,在本科或高职高专前,为了提高升学率,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式的培养,教师几乎完全忽略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只纯粹的让学生进行技能上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技能上有一定的能力,而对基础课程的理论是一窍不通,甚至完全忽略基本理论和审美观念,在通过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考试被录取到高校后,这样教育的弊病就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沿用之前的学习方式,极其的轻视理论知识,认为只要能在技法上有所提高,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劳永逸。而很多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的分配比重也主要针对提高学生的技法却忽视理论学习,导致学生在基础课程中没有理论支撑,有些学生甚至在学完设计色彩这门课程后,还不知道色彩三属性、色彩冷暖对比等一些基本常识,这对后续课程的培养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

2.设计色彩教学改革具体办法

2.1 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由于很多高校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技法上的能力,主观的弱化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首先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有一定课时的分配比例,要求教师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对设计色彩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要对色彩的概述有一定的理解,对光色关系,色彩调和,色调的构成、色彩感觉有理性上的认知。并针对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强化学生对课本外知识的了解,真正让学生做到从感性了解的角度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

2.2 理论知识的实践培养方式

现今设计色彩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理解练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在教师讲授理论后才进行练习,往往练习时完全忽略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注重自身技法上的提高,这样的学习实践模式首先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模式,其次学生在练习中只依靠自己对色彩的感性认知,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往往在技法的进步上举步维艰。这也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都相当苦恼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入现实的案例,从现实的案例分析中引出色彩相关的专业知识,潜隐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度,在做实践训练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对案例进行复制或改革,这样学生就在进行案例分析或复制改革的同时,使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3 针对专业的创作训练

一般来说,针对设计类的色彩课程研究方向上与造型艺术上的色彩课程研究方向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设计类的色彩在设计作品中有着“符号”的作用,为设计师向使用者传递着产品的文化价值。所以设计色彩的课程研究上,应该本着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态度,除了基础的色彩训练外,还可以增加各种的创意训练。在创意训练中,教师应该充分的给学生自主创意的平台,让学生在色彩的知识体系中自由发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如何将色彩的创意向好的方向发展,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应该使用的技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进行解决和提高。通过这样的色彩创意训练,学生可以在得到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也针对每个专业的侧重点,学生得到了专门的锻炼,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的学习外,对专业认知度得到提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互动的教学评测方式

设计色彩课程的评测方式,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而不是单独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评测,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设计色彩的课程学习中对基础知识运用的把握,在训练中,应该注重学生使用理论知识的比重,而不是技法上的能力,评测的方式也可以多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对自身作品的讨论、学生之间互评、专业之间相互评等评测方式,从侧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对评测进行项目的细化和多元化,主动的通过学生的作品去了解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设计色彩的教学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设计色彩的教学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勤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学中的短处尽早处理,不断学习新得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适应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