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

篇1

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人体直接触及或过分靠近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二是人体碰触平时不带电,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架构。针对这两种人身触电情况,从根本上说,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要对设备本身、工作环境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安全电压、保护接地、PEN线保护等。

一、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与通常所说的低电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对地电压250V及以下的电压为低电压;《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额定电压1kV以下的电压为低电压。但是,这两种规程所规定的低电压对于人身电击事故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

根据欧姆定律,人体触电时的安全电压是根据人体安全电流和人体实际电阻的乘积来确定的,但人体的电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条件下人体的电阻变化也很大,所以不同条件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也不相同。根据工作的具体场所和工作环境,各国规定了相应的安全电压等级。

采用安全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工作电压降低,要传输一定的功率,工作电流就必须增大。这就要求增加低压回路导线的截面积,使投资费用增加。

采用降压变压器(即行灯变压器)取得安全电压时,应采用双绕组变压器而不能采用自耦变压器,以使一、二次绕组之间只有电磁耦合而不直接发生电的联系。

二、保护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接触电击造成伤亡或设备损坏而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经各自保护接地线分别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接地线(PE线)分别进行接地,使其处于地电位,一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的绝缘损坏时,可以减轻或消除电击危害。例如TT系统和IT系统的接地,如图1所示。

(二)经公共保护接地线或中性线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接地线(PE线)或保护接地中性线(PEN线)接地,例如TN系统。

(三)重复接地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系统中,为确保公共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PE线或PEN线的下列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例如:

1. 在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间隔1km处。

2. 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

否则,在PE线或PEN线发生断线并有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如图2(a)所示,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进行了重复接地,如图2(b)所示,则在发生同样故障时,断线后面的PE线或PEN线的对地电压为U'E。假设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RE与重复接地电阻R'E相等,则断线后面一段PE线或PEN线的对地电压U'E=U?椎/2,危险程度大大降低。

(四)低压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

1.TN系统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有N线。当其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部分。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也引出有N线,而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PE线)分别进行接地。其保护接地的功能可用图3来说明。

如果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未接地,如图3(a)所示,则当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外露可导电部分就带上相电压。由于故障设备与大地接触不良,故障电流较小,通常不足以使故障设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设备,这样就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如果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采取直接接地,如图3(b)所示,则当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通过保护接地装置形成单相短路电流I■■,这一电流通常足以使故障设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设备,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但是,如果这种TT系统中的设备只是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则由于漏电电流较小而可能使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动作,从而使漏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长期带电,这就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因此,为保障人身安全,这种系统应考虑装设灵敏的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剩余电流保护电器(RCD)等。

3.IT系统

指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绝缘,或其中一点(通常为中性点)经阻抗与大地相连。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是接地的。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约l000Ω)接地,且通常不引出N线,因此它一般为三相三线制系统,其中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这种系统中的设备如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将呈现对地电压,并经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装置、大地和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容以及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如采取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时)而形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如果电源中性点不接地,则此故障电流完全为电容电流,这种IT系统属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其三个线电压仍维持不变,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可继续正常运行。

IT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当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所有三相用电设备仍可暂时继续运行。但同时另外两相的对地电压将由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增加了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IT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TT系统一样,都是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各设备的PE线之间无电的联系。而且,一般情况下IT系统最好不要设置中性线。

(五)多种接地的兼容性

当多根接地极彼此间距离比较接近时,接地极间存在电流屏蔽效应,即靠近的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受到排挤,由于这种屏蔽效应,使得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因此,如果施工条件允许,可考虑彼此靠近的多种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这个接地装置应能满足所连接的不同类别接地的所有要求。另外,从入地电流形成的电位分布可以看出,采用两个或更多的接地装置,如果相距不到20m,则接地电流在地中所产生的电位相互影响,达不到降低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要求。

(六)保护接地的范围

下列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一般都需要通过PE线进行接地:

1. 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如便携式照明灯具和手电钻等)的金属外壳。

2. 电动机、变压器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 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一端。

4. 配电柜、控制柜、开关柜、配电箱的金属构架以及可拆卸的或可开启的部分;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5. 电力和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和铠装,敷设导线的金属管、母线盒及支撑结构、电缆桥架以及在金属支架上所安装的电气设备的其他金属结构。

6. 起重机的导轨和提升机的金属构架。

7.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的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8. 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中的钢筋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栅和金属门。

9.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开关设备及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

10. 电力电容器的金属外壳。

三、PEN线保护

在TN-C系统中,将PE(保护接地)线和N(中性)线合用为一根线,称为PEN线(保护接地中性线),同时承担两者的功能。在用电设备处,PEN线既连接到负荷中性点上,又连接到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TN系统的电击防护主要依靠过电流防护电器(例如熔断器和低压断路器)切断电源而实现。单相碰壳故障变成了单相短路(接地)故障,较大的故障电流使FU熔断,切断电源,实现了保护。

PE线和N线的功能本来不同,用一根PEN线来同时承担两者的功能,必然带来一些技术上的弊端。

篇2

作者简介:吴益飞(1980-),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

题目一个排球场总长18m,设网高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一值,那么无论水平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这个高度?(g取10m/s2).

解析

如图1所示,设当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上方h高度时水平击球,球恰好越过拦网并且落在对方的边界线上.

从抛出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t1,则:

h-2=12gt21(1)

从抛出点到对方的边界线上所用时间t2,则:

h=12gt22(2)

因为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排球从抛出点到边界线的水平距离是12m,可以得出t2=4t1,由(1)和(2)式得:

h-2h=116

解得h=3215m此时对应的平抛初速度v0=1526m/s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了既恰好越网又刚好能打在对方的边界线上的临界击球点的高度,即h=3215m,那么击球点的高度低于这个值,为什么排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呢?笔者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方法一:

在击球点的高度h降低后,如果不增大击球的水平速度v0,那么排球就一定会触网,所以要使排球在击球点位置降低后不触网就必然要增大排球的水平初速度.

在增大了水平速度这一条件下,再来看竖直方向,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降低了击球的高度,使得排球到达球网上边界时的竖直分速度vy0变小,而从球网的上边界到地面的竖直高度h并没有改变,对这个过程的Q直方向可以列出:

h2=vy0t+12gt2

h2不变,vy0变小,得出排球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所用时间变大,根据水平位移x=v0t,在v0和t都变大的情况下,水平位移x必然变大,即排球出界.

方法二: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地面所用时间t1,从击球点球网上边界所用时间t2,如图1所示得:

h=12gt21(1)

12=v0t1(2)

h-h2=12gt22(3)

3=v0t2(4)

由于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与击球点到对方边界线地面的水平距离之比是4∶1,所以时间t1∶t2=4∶1,联立(1)、(2)、(3)、(4)各式,解出h=1615h2

要让排球不触网的条件是:h2>2m,则排球击球点的高度h>3215m.

若击球点低于这个高度,同时想让排球不触网那就必须增大排球的初速度,接下来用vy-t图象对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为t1,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所用时间为t2,由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水平距离与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则排球通过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恒为1∶3,即vy-t图象中t1∶t2=1∶3.(如图2所示)

由vy-t图象可知排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当击球点的高度下降后,则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时间t1必然会减少,设减少量为t,因为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不变,即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的边界线所用时间也会减少t.

由图象可以看出,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代表击球点下降的高度,这个过程当中的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的过程排球向下运动的位移比原来下降的高度要减少,减少量为图象中右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这就证明了当排球到达对方边界线的正上方时,排球还在空中并没有落地,所以得出,当把排球击球点的高度降低后,加大了击球时的水平速度,使得排球能越网但同时排球也一定越过了对方的边界线.

小结:

篇3

基坑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说明。

关健词:土钉墙、地铁深基坑、质量控制

1引言:土钉墙在土体的开挖和深基坑施工应用比较广泛。在地铁的深基坑开挖中,普遍采用土钉墙作为边坡的支护,土钉墙的施工质量对地铁后期投入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土钉墙做为一种边坡的稳定技术,与其它的支护形式相比,有着造价较低,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操作方便灵活,对现场作业面的要求较低等特点。在土钉墙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土钉墙支护的重点。本文对土钉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2土钉墙支护的原理及特点

2.1土钉墙是将土钉穿过滑裂面,将基坑中边坡的土体进行加固,使土钉与土体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复合土体,并采用注浆和混凝土喷射的方式,使原土体的刚度和强度大大提高。当土体的受力条件改变时,通过土钉与土的摩擦力,使土体受到土钉拉力的约束,保持稳定。土钉墙是由土钉、被加固的土体、喷射的混凝土层面和一定的防水系统等组成。土钉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前的准备、将深基坑的边坡进行修坡、设计孔位布置点、钻孔、按土钉钢筋、注浆、对钢筋网进行捆绑、焊压筋、喷射混凝土、抹坡顶面层以及进行养护等流程。

2.2土钉墙支护的特点:目前土钉墙支护的方法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土钉墙支护有其自身特点:土钉的制作和成孔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其灵活性较强,便于施工、相对安全。当有些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大型的护坡施工设备操作不方便时,采用土钉墙支护就较为方便;土钉墙适用的基坑范围也较广泛,而且具有稳定性强,支护后的边坡位移小的特点;由于土钉墙的施工比较方便、快捷,所以施工的工期也较短,方便对已经开挖完的土方深基坑进行支护的抢险,在一般工程中可以一边开挖一边支护,基本上不占用施工的工期;土钉墙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费用较低,与其它的支护类型相比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效果。

3土钉墙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

3.1对土钉的施工控制

3.1.1土钉墙的土钉孔打完以后,要及时的将孔内的残渣清洁干净。土钉成孔以后,孔内会存留大量的泥浆和残土,如果清除不干净会影响注浆后的水泥浆与孔壁的咬合力度,影响土钉墙的支护质量。

3.1.2对土钉杆体托架的焊接控制要准确严格,土钉杆的托架是土钉杆在注浆以后,土钉杆处于水泥浆柱中心线的保障,土钉杆自身的抗拉作用受土钉杆位置的影响较大,土钉杆只有处于浆柱的中心才能保证抗拉作用的最佳效果。如果土钉杆的位置有偏移的话,拉力就会减小,支护就会产生变形。在实际的施工中,一般的土钉杆都采用15~20cm长的直径为6.5mm盘条围成的半圆,由3根或4根一组对称焊接在土钉杆上,一般每融2m进行设置。这种设置支护托架的方法比较适合卵砾石层和硬塑的粘性土层,而对其它的土层,很难保证土钉杆的位置不发生偏移。所以要将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要采用直径为6.5的盘条,按照1/2孔的长度进行下料,围成半圆形,并要求两根盘条并列电焊。半圆的两端用两根并焊的盘条连接,在半圆的正中加工成土钉直径大的凹槽。支托架要在距离土钉杆顶端0.5m的位置开始,每隔1.5―2.0m设置一道,并与土钉杆焊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土钉杆在孔中的位置发生偏移。

3.1.3要保证注浆完全注入到土钉孔的孔底,注浆时要采用塑料管,由先高速低压的操作方法从孔底开始注浆,要保证水泥浆将孔内的杂物和泥水挤出,直到水泥浆也溢出孔口,然后再低速高压从孔口注浆。注浆时,第一次注浆要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水与砂的配比要按照要求进行,第二次注浆要采用纯水泥浆,配比也按要求,严格控制。在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的质量,要设专人监测注浆及压力表的数值,从而保证注浆的质量。

3.2钢筋网片的捆绑:钢筋的捆扎和搭接的长度要按照设计要求的长度规范操作,要采用对钩将层与层之间的竖筋牢固连接,横筋与竖筋之间要完全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之前,要行把保护层垫好,并保证钢筋网与坡体的距离。

3.3土钉拉杆及加强筋的控制

随着地铁基坑开挖越来越深,土体的塑性也随之加强,应力开始逐渐向上转移,土钉的应力开始增强,当土体的顶面出现开裂时,土钉所分担的应力更加突出。这时候土钉出现弯剪、拉剪等复合应力,土钉体中的浆体也随之受力。所以要提高土钉的复合应力,就应该增加土钉浆体的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第一次注浆时,把土钉孔中的水泥浆改成水泥砂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延缓浆体的碎裂时间。土钉与加强筋焊接时,横筋与竖筋之间要用扎丝进行固定。

3.4搅拌和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控制:喷射混凝土是土钉墙支护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也是土钉墙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喷射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一定要符合标准,要符合土钉墙的施工需求。混凝土的配合比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干料拌合的一定要充分,在拌合和输送过程中要防止渗水侵入,避免发生堵管事故;喷射的混合干料要在喷头部位与水结合,形成混凝土,在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控制水灰的比例;喷射时,喷枪与坡面的角度与距离要规范、标准,喷射混凝土形成的墙体表面要平整,要没有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土钉墙的安装要根据开挖的土层,有序进行。

篇4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篇5

(一)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二)检验员工是否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为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奠定基础。

二、考试原则

(一)考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试内容要切合实际,难易适度。

(三)考试结果与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收入等挂钩。

(四)考试采取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的方式。

三、考试对象

上岗资格考试面向所有员工;鼓励员工通过考试取得多个专业的上岗资格证书。

参加信贷、财会专业考试的人员包括:

(一)总行和省级分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处(含)以下员工。

(二)地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三)县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四)各级行打算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

从事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可根据业务工作的侧重,分别参加信贷或财会专业的考试;鼓励他们同时参加信贷、财会两个专业的考试。

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员工,根据业务和政策变化,应适时参加由我行组织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测试。

上岗资格考试要形成制度,根据我行人员和业务发展变化的情况,适时组织开展。

四、考试方式

上岗资格考试由总行统一编写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一)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货币银行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行单科考试,单独计算成绩,并要求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二)专业知识:信贷、财会等专业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及技能和本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技能。

六、工作进度

(一)信贷岗位。20****年1季度下发公共基础知识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信贷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年4季度组织信贷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二)财会岗位。20****年3季度下发财会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08年2季度组织财会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三)其它岗位上岗资格考试工作根据情况另行安排。

七、考试教材

(一)上岗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应尽可能利用行内外已有的教材(应指定学习内容)。

(二)各专业上岗资格考试的大纲、教材、考试复习题及试题由相应的部室负责组织编写,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

(三)考试大纲及教材要突出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结果应用

篇6

在校企合作平台中,学校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其中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培养落实大德育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德。公共基础教育平台,重点落实大工程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进行专业教育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教育平台,贯穿大工程,重点落实大实践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综合落实三大教育理念,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企业平台主要是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所学知识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熟练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审计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工程审计卓越人才培养

本专业的特色是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的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为基础,以省级精品课———会计学基础为依托,以培养工程审计人才为重点,以“3+1”年(前3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校企业合作单位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学生既通晓会计准则,又掌握相关的土木工程理论,注重会计、审计理论与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复合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以管理学和工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篇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6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114- 02

1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过程的核心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2)中也指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从审计实务的层面上看,审计判断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但是,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审计实践来丰富和改善。为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计判断的训练。但是,面对初学审计的学生,审计教学中对于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和训练偏少,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均不强。

2 审计教学中关注审计职业判断较少的原因

审计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关注较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严重。一方面,初学审计者要面对许多审计的专有名词和理论,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应付各种考试(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专升本考试,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角度出发,片面强调要重点掌握各种专有名词和理论,以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审计不过是“背书”。这种机械的知识记忆,隔断了审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另一方面,审计教学中专业的实践安排很少,实训工作更是严重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

二是审计教学理念狭窄。首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没有考虑审计学自身的专业性,片面地以会计论审计,审计学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像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安排得较少甚至被忽视了;再者,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即使是独立设置的审计专业,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单一。而审计职业判断本身离不了审计人员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落后的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知识积累。

三是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上,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审计学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而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关的审计工作实践,在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就理论讲理论,就练习讲练习,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只是“对错”判断和变通的简答题。

3 审计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一是应合理安排审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专业,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职业基础知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的前提是其职业知识范围的广泛。比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如下职业基础知识:一是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以及证券和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名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必需的储备,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三是企业管理知识,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组织学、国际贸易等;四是信息技术知识,无论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审计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考虑,一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专业知识应突出审计的特点,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注意体现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为主。比如,审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巩固。

二是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首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普遍性,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所以,审计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增强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如,审计报告在其意见段中会使用这样一个术语“我们认为”,这就表明:审计结论是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既然审计意见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一开始学习审计,就应该意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审计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让学生在认识领域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锻炼,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篇8

近年来,安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以来,安徽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实施环境审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制定合理环境审计评价指标,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强省目标。

一、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监督、评价或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不少专家学者和群众开始将矛头直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以及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运动,要求企业关闭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要求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环境审计就此产生了,可以说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国际审计监管的必然产物。

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最早是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由美国加拿大的一些企业开始的,八十年代引入欧洲,随后进入南美和亚太地区。我国进行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近年来,它日益被重视,但还是存在相关理论不系统不完善,还很难指导我国环境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

二、安徽省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安徽省环境审计现状,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审计部门、企业及审计事务所等行了走访,走访发现,由于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安徽省的环境审计工作也仅仅出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1.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安徽省进行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依靠各级审计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及第三方参与环境审计工作的较少。安徽省审计厅在2010年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副厅长任副组长的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厅资源与环境审计指导和协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构成。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这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的组织保障。各地市审计局也开展了相应的环境审计工作,事实上早在2008年,铜陵市审计局为了彻底摸清铜陵市生态环境的“家底”,促进生态山水铜都建设,就在全省首次开展生态效益审计。淮南市审计局也多次进行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并于近日开展了以煤矿环境治理为题力探资源环境审计。在企业的走访中,笔者发现走访的企业内部基本上都没有开展环境审计工作,而且不少审计工作人员对环境审计还比较陌生。民间审计机构对于环境审计也接触很少,部分工作人员也只是作为借调人员参与一些政府审计项目工作。可以说目前安徽省环境审计是由政府审计唱独角戏。

2.环境审计内容较窄

一般来说,环境审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资金的财务审计、环境行为的合规性审计以及环境项目的绩效审计.尽管合肥市审计局为促进环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已在2010年结合市环保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污染治理等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展开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国家和市环保政策落实情况、环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但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安徽省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前面两项,针对环境项目的绩效审计开展较少,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关注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环保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否真实性是否合法性.而不够关注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综合效益、效果。在审计项目上也一般是项目出了问题后才进行审计,不能做到在项目的进行总进行定期的跟踪审计,这使得环境审计更多是消极防范,而达不到环境审计的制约促进作用。

3.环境审计人才缺乏

环境审计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一支复合型环境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实施环境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懂经济、会计等财经类知识,懂法学等相关法律知识,还要求他们懂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笔者走访发现目前的审计人才大多毕业于财会、审计及经济类的专业,大多缺乏环境科学相关的知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这些人员在接受专业学历教育时,因为学校没有开设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导致他们缺乏此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我院为例,我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高职类审计院校,学院开设的审计实务专业包括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基建审计等方向,但这所有方向都没有开设与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安徽其他院校的审计会计相关专业为也没有开设与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这使得真正走向审计岗位的工作人员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而影响了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是目前现行的环境继续教育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对环境审计的继续教育。审计部门没有组织环境审计的相关学习,社会也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导致现有审计人员在工作后也缺乏系统的环境审计知识的学习机会。

三、加强安徽环境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体,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环境审计体系。

首先,要确保政府审计部门的主体地位,加大审计部门环境审计工作的力度。审计部门不但要深入现有的环境审计实务工作,还要着手建立并完善环境审计依据。为了避免环境审计工作陷入片面性和局限性,要确保建立的环境审计操作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为了加强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推进,审计管理部门还要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准则,让投身到企业内部和第三方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有据可依。再次,要加强企业的环境审计意识,并通过政府财税等政策来引导企业自愿的投入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如国家可以在产品的市场准入许可,售后检验检疫、税收、金融等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让重视环境的企业在获得公众支持和信赖的基础上还能获得经济效益。另外还需要加快绿色GDP的实施步伐,改变政府现有的干部考核机制,让企业不再处于一个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中。

2.积极扩展环境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法,进一步推进环境绩效审计。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重视绩效审计,截止到二零零四年,加拿大绩效审计占全部审计的85%以上,从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审计的重点应该是环境效益审计,这就要求安徽省将现在重点环境财务审计转到效益审计上来,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领域,在环境项目的建设、环保资金的使用、环保设施的运营、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政策的执行、行政效能等方面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拓展环境审计客体范围。

3.优化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

就目前情况而言,实施环境审计主要还是依靠现有的审计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重点是改变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实际需求举办培训班及专题讲座,弥补现有审计人员其对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缺乏;(2)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审计人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资格;(3)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去进修学习先进的环境审计经验。而对于即将进入环境审计行业的人员主要依靠高校培养,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环境审计专业,在审计、会计等专业中加开环境审计科学的相关课程活鼓励这些专业的学生选环境审计相关专业课程来培养环境审计专业人才。

只有建立了一只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才能社会满足环境审计的要求,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经济强省、生态强省。

参考文献:

篇9

一、高职《审计实务》教学现状及困境

《审计实务》属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研究如何在实务中结合会计知识,开展审计业务的课程,利用审计的特征、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开展实务活动,以注册会计师业务审计为主线,着重介绍如何针对各个业务循环进行审计。课程的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企业审计实务,使学生在掌握审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巧的基础上,能熟练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与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教学“满堂灌”,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传统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1.教师讲授多,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审计实务》虽然看起来实践性强,但在课程安排方面仍然是一门理论课程,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般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诸如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审计技巧和方法等,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缺少互动,以致学生往往觉得课程枯燥乏味,甚至从一开始就丧失对审计学习的兴趣。

2.课时有限,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审计实务》课程一般为64课时,教学时间16周,一周4个学时,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除了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存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货币币资金、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会计报表等这些环节的审计外,还需要学生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内容的写作,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练习,所以课时也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高职院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审计业务训练。但课时有限,很多实践任务只能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导致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

3.课堂教学中难以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

虽然审计实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二学生,他们已经系统学习过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进行过会计模拟实训,有了一定的会计、审计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内容在课堂上没有听懂,但是教师不可能重复讲授某一内容,就算没有听懂,一些学生也不好意思提出问题。

二、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

自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以来,短短几年,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MOOC等一系列新事物层出不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提供了契机和必要的平台,各大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如网易云课程、爱课程网、可汗学院等等,成为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一种新教学模式。

1.微课和翻转课堂简介

微课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授课方式,围绕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钟。

翻转课堂是由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把知识传授的过程从课堂翻转到课下,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而把原来通过课外作业和练习等来完成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到课堂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2]。“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外作业”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师生课堂交流探究”,因此,必须以完整的课外学习资源为支撑,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就是“微课”)。

2.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作为在线教学视频,微课可以广泛地用于在线学习之中。目前,微课的设计开发越来越简单方便,教师可以把制作的微课资源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随时观看,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讨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可抽出大量的时间知道学生进行实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符合“做中学”、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高职教育的理念。

并且,微课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如下好处[1]:

(1)学习效果好。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把知识点分割成一个个小视频,视觉效果比较好,学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这些细小的知识点。相对于厚重的书本和教材,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

(2)学习方式灵活。微课一般时间比较短,学生可以在等公交车、坐地铁时观看,或者课后、业务活动的间隙都可以观看,电脑、手机视频可以随时观看,时间、地点和方式都比较灵活,自主学习空间较大。自主性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减少。通过日积月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就在不断增长。

(3)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观看,可以针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更有效率地学习。这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其选择性就更强。

三、《审计实务》教学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微课的特点可知,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优势,教师先把审计实务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审计程序先制作成微课,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搜索相应的资源,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把“知识传递”的环节放在课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分组写作等方面,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来说,要把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运用到《审计实务》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程网站等配套设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把翻转课堂、微课模式运用到《审计实务》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时安排,确定本门课程中哪些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讲授和强调;哪些案例和实训课题可以先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训练,课堂点评,哪些必须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训练;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分组、小组共同协作完成,哪些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单独完成等等。所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需要比传统教学模式花更多时间和心思备课、安排教学、设计课堂活动,需要花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分组协作,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制作微课资源、准备教学素材。

2.以学为中心,开发高质的《审计实务》微课资源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一个微课视频往往集中说明一个短小的教学主题,并围绕该教学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2]。所以,在《审计实务》微课制作过程中,要精心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确定“微课”的标题,一个知识点确保在一段“微课”上能讲清讲透,可以把传统课堂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微课视频。以《销售和收款循环))这一章的教学内容为例,可以把销售和收款的业务循环、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应收账款的审计、坏账准备的审计、销售费用的审计这些重点内容做成五个微视频,以解答问题的形式,简捷有效地把知识点、技能点详细展开,让学生通过这些微视频就可以学习这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为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除了把重要知识点做成一个微课,还可以辅之以案例教学,把相关知识点的经典案例也做成微课,这样学生通过看知识点视频和案例视频,就可以充分理解所学内容。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微课一定不能太长,5-1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其次,微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开头以提问的形式切入主题,也可以情境展示的方式进入核心知识点;可以主讲者出境讲解,也可以虚拟人物讲解;可以教师一人讲解,也可以借鉴电视节目的形式,两人通过对话聊天或者一问一答的方式把主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增强现场感和互动感[3];再次,综合运用视听技术手段,对重点知识点和主要操作步骤,通过重复、特写、慢放、字幕等形式强调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采用简明化、艺术化、趣味化的手段加以呈现。

3.充分运用《审计实务》网络教学平台

要学生系统掌握《审计实务》课程,熟练掌握所有课程内容,仅仅靠每章节制作几个微课视频和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对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练习和实训尤为重要。所以,需要构建《审计实务》课程网络平台,把微课视频和其它一些教学资源与各级各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重组利用,构建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将“微课“资源融入到已有的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即可配合现实的课堂教学,又可促进网络化、碎片化、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6]。为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网络平台上面的交流互动、在线答疑、作业、在线测试等功能要充分利用起来,这样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线提问,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发表看法,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7],这些提问和发言都可以是匿名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解决了传统课堂上一些学生羞于提问、回答问题的现象。利用网络平台使“微课”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动态更新、扩充、修改和完善,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真正体现“微课”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易于学习、乐于学习、便于掌握的特点。也改变了以往网络课程平台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评估、考核而建设的弊端,真正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和优势。

4.《审计实务》教学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

《审计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给学生讲授知识点、重难点,只是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了具体每个业务版块的审计工作重点,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到底怎么开展审计工作,学生往往一筹莫展,所以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需要讲授大量的案例,模拟具体的审计工作。在当前的审计教学中,审计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并且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3],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审计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选择的审计案例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体现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思路等,仿真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小结

我国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已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类院校逐步开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质量还有待提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这需要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为前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方式,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敢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有别于标准答案的结论。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课堂教学过程,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5): 60-62.

[2]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12):29-30.

[3] 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4):129-131.

[4]黄如姗,王卫红,王春平,方赵林,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3,5 (6):39-42.

[5]廖慧敏,黄再萍.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高教论坛,2014,4 (4):84-85,89.

篇10

1 课程分析及学情分析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诸多高校中普遍开设,审计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门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又综合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等多方知识的学科。要想学好审计并用好审计,这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就很高。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迫于招生的压力,本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面临一降再降的困境,因而招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理解能力特别是逻辑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都与本科院校,尤其与重点大学的考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传统审计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带来的专业课时的大幅缩减以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练”,“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带来的纯理论内容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审计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不足,使学生思路狭窄、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欠缺,这完全不能适应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同仁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学生仍然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缺乏系统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以使学生在学会审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基础审计工作。此时,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极为必要[1]。

3 改进审计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风。针对前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把握上寻找平衡点 当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技术”的人才价值观,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高职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审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都较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发展各种能力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储备。本人认为,我们的审计课堂教学首先应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能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应把握好讲解的尺度,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演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之上,施以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是在做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缩短专业教学与审计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

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依靠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完成学习过程。这在生源基础较好的大学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决不可不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底子薄、接受知识的速度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弱。如果完全任由学生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不仅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本人认为,在审计教学改革中,针对一些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必须注意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和引导。

3.3 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也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时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3.3.1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文字、图片和数据在计算机上以形象的直观的画面表达出来,还可以穿插音乐和动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3]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则是利用多媒体这个媒介,将单纯的理论叙述融入具体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好,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安排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和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非但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被其所接受。如在讲授审计的重要性的概念之前,可以以一些事先安排好的案例导入,创建情景,提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对重要性的讲述做好铺垫。

3.3.2 案例讨论与教师点评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逐步训练和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在设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一教学环节时,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本章节的相关内容,熟悉本章节的内容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违约、过失(包括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与欺诈,以及被审计单位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其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相关案例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进行教师的总结点评,这其中包括对本部分内容的总结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尤其要对学生分析恰当之处给予足够的肯定和不足之处所作出的纠正。

3.3.3 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强、技能性强、知识面宽的应用课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的是助理审计员等基础性的审计岗位,因而审计课程更应体现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既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项目化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能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发现,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会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银行存款审计”为例谈谈具体操作。首先由学生制定银行存款审计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完成原始单据审核、收款付款记账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与总账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最后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披露的恰当与否。在完成具体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201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