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

篇1

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必要引入安全生产责任审计机制,定期对煤炭企业各种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规范的审计,以发现和彻底消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安全生产责任审计是为查明安全生产的状况,与规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价相关证据,并把其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有组织的过程。煤矿引入安全生产责任审计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遗漏或忽视之处,及时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在安全管理中具有预防性、前瞻性的特点,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一、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审计

(1)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规范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发现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堵塞漏洞,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有利于安全投入的及时到位和有效实施。为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可以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督查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督查安全费用是否真正用于安全投入,是否挪作他用;通过审计,评估安全投入的实效性;通过安全审计,可以统一安全投入统计口径,避免安全投入统计的随意性,保证安全投入的真实性。

(3)有利于激发煤矿企业加强基层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增强煤矿企业依法办矿、依法治矿的意识;有利于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责任审计是一个新课题,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以及规定的内容,还在实践中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1)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中关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的职责开展审计,如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及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安全资金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专款专用;安全配套项目、设施是否按规定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2)审计的组织实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要由政府审计机关、安全监督部门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组织审计一至两次。

(3)审计结果的分类、管理和奖惩。把被审矿井划分为A、B、C、D4个类别,A类为安全矿井,B类为基本安全矿井,C类为安全较差的矿井,D类为安全不合格的矿井。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煤矿安全生产审计报告审定煤矿安全程度的类别,并开展安全监察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督促煤矿整改。同时,要对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类别实施动态管理。发现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严重,达不到审计评定类别标准或发生重大事故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予以降级处理。

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结果,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设计专项资金,对煤矿企业实施奖惩。通过审计,被评定为A类矿井的建议由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及责任者予以重奖;被评定为D类矿井的予以重罚,并责令其停产整顿。

三、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措施

(1)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操作困难,无章可循。应通过试点,探讨行之有效的办法。安全责任审计具体标准和办法要由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统一制定,安全责任审计应从经济责任审计中脱离出来,形成有独立地位的安全审计部门,保证这项工作具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2)在实施中容易发生部分煤炭企业、安全监察人员和审计机构对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些煤矿对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所以,要加大对煤炭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各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对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及时下达执法文书。对拒绝接受安全审计的煤矿,必须依法查处。

(3)审计标准把握不严,审计结果失真,就会失去了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审计标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质量。这项工作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和较强的政策性,参加审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把握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和针对性;按照审计标准,确保审计质量,对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煤炭企业自律机制,合理设置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组织机构,正确运用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安全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建立安全责任审计质量考评机制,确保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铁锤.建立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制度推进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创新.中国煤炭,2003年

[2]康钟琦.现代审计学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8

篇2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1-01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管理能够保障煤矿的正常运行。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是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煤矿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煤矿安全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在煤炭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安全管理中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煤矿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

1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全体人员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运行中看,安全管理意识缺乏,很多煤炭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了解安全管理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当前国家也对煤矿安全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煤矿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安全管理很多企业说起来重要,但是做起来不重要,管理工作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不够,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管理,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效果。

1.2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完整

在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煤矿行业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但是煤矿运行管理相对还比较混乱。一些煤矿企业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很多安全负责人员没有经过正式的手续确认,安全管理落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另外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责任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使得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不强,最终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3 安全检查力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煤矿自身的安全监督中当前还使用的是传统安全检查方法,安全检查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技术以及责任心深入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但是这种检查过程中主观性过大,没有很强的量化指标,安全检查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煤矿安全检查的时候,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发现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采取处罚措施起到惩戒的作用,而且,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4 培训实效性不强

煤炭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每年我国煤炭企业花费在员工培训中的费用是非常庞大的,但是职工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却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 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煤炭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中要注意培训内容要全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等进行明确,同时要对矿工的个人权利和义务进行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在安全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各种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工作方法的培训和教育,帮助职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一切活动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另外,在安全培训中还应该加强职工的各种自救能力的培养,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做到自救,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2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煤炭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有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真正重视起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就是相关的领导要各司其职,认真落实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企业的最高领导要对煤炭企业的所有安全负责,他们也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各生产班组长要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第一责任,各岗位职工要对本岗位安全负第一责任,这样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从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3 加强安全和技术投入

在煤矿运行过程中各种技术与安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煤矿要加强对技术的投入,什么样的技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安全状况。煤炭企业在运行的时候要设置专项的技术改善资金,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职工工作创建安全的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安全投入,改善井下工作环境,给职工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装备,完善保障职工安全的设施,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同时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安全保障设备可以尽量的减轻事故对他们的伤害,从而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完善煤矿安全监督机制

安全监督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各种安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安全监督人员还应该保证公正廉洁,对于舞弊行为要坚决制止。不仅是要加强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也要做好安全监督基础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沟通机制,使得安全监督人员能及时的掌握安全状况,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安全监督过程中重点是要保证监督的实效性,在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 结论

对于煤炭这个高危行业来说,工作环境比较差,各种安全隐患比较多,所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的突出。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煤炭企业要想保证自己的安全运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煤矿日常生产,找出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韩培科,王国辉.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和员工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9(32).

[2] 谭斌,曹庆仁,岳文静.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

篇3

2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分析

2.1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改变原来比较传统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能适应当下煤矿行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社会义务与安全以及经济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在我国,不论是大型国有煤矿企业,还是小型的地方企业,都需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企业管理层必须把员工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注重安全发展,安全开采。要改变其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首的观念,不断探索发现快速发展与安全发展间的客观规律,最终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理念创新,使煤矿安全管理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2.2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安全管理方面,安全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必须在整体企业大文化下,建立安全文化,鼓励甚至要求公司员工熟记安全文化,有利于企业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那么他们在进行煤矿挖掘以及其他工作时懂得自我保护,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使得员工安全与生产安全得到统一。在实际操作方面,企业首先需要招聘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资质的人员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建立及完善;其次,企业要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或者聘请外部专门的培训机构,根据安全文化安排具体的培训课程;接着,分批次安排员工进行免费培训;最后,对培训过的员工进行考核,对考核通过的员工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励更多员工自愿的进行培训。公司在完成培训后,仍然不能过于放松,仍需要对员工进行不定期检查,或者是不定期的加强培训。因为,员工只有在意识上认可这种文化,行为上才会遵守及履行这种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创新势在必行。

2.3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技带来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更能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目前我国的煤矿行业形式是生产能力在不断的加强,但落后的技术及技术装备严重拖了后腿。所以,企业必须加快对煤矿行业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改革,更新现有的技术装备及技术实施结构,以适应煤矿行业生产能力的加强,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提升效益。针对上述讲到的瓦斯危险,需要将强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例如,瓦斯监测系统、瓦斯预警系统、瓦斯排放系统、以及员工可以佩戴的瓦斯过滤装置。还有,煤矿从矿井里运输到地面上的过程中,运输装置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能做的就是加强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的强度,暂时解决运输问题,加强生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

2.4制度创新这里指的制度主要是煤矿企业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首先,从国家方面来讲,国家已经针对煤矿企业安全问题拟定并颁布了多条法律法规,对违反行为的责任追究也是很严格的。其次,煤炭企业自身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完善企业内部的制度,包括运输制度、质量检测制度以及生产安全保障制度等。

2.5机制创新机制创新是煤矿安全管理创新的核心,机制创新包含多方面内容。

2.5.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间都会存在竞争,而现代社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有较为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才能吸引更多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到企业工作,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企业也要做出创新举措,让人才自愿长期为企业工作。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问题与人才数量还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人力资源若是较为优秀,那么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人力资源较为薄弱的企业更具优势,更有利于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能够让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激励是一方面,奖罚就是另一方面。奖罚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为了保障员工工作的公平公正,让员工更加积极、自觉、高效的完成工作,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留住精英人才,从而使企业的生产安全在人才上得到保障。

2.5.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责任制简单的说就是谁做的事情谁承担,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要有所创新的。对于民营煤矿企业,鉴于其大多都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从以往的调查中不难发现,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有必要转换为更科学可靠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责任机制,首先就要求在安全方面由谁管就需要由谁负责,其次是下级要对上级负责,最后是管理人员要对矿区负责人负责,矿区负责人则对消费者或购买公司负责。安全责任机制的建立,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完善安全责任机制的过程中仍需把促进发展放在首位。对责任制进行细化可以得出,责任制要求煤矿企业内部(开采部)从矿长到普通采矿人员,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描述,煤矿的各个项目及工作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每人的工作量都要有明确的指标。只要是能够以数量来衡量的岗位,建议采用数量(保证是质量合格品的前提下)作为指标。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指标,煤矿企业必须有明确的文件说明如何进行衡量。责任制是否对煤矿安全管理有效,关键取决于是否严格执行。如若执行懒散,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煤矿企业需要好好把握。

2.5.3建立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建立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必须以国家煤矿相关法律为准绳,以技术规范化为核心,以管理实体化为依托,以操作流程标准化为安全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不仅仅为了展现煤矿的形象工程,更是为了煤矿行业能够长期发展的生命工程。所以,建立现场安全质量检测标准,要从强化现场工作的管理着手,要注重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注重细节,强调事实就是,以实际数据说话,做到标准化管理,标准化运营。为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机制,公司可以将这一机制加入到干部年终考核标准中,与其工资奖金等物质资本直接挂钩。

篇4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力度,但煤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纵观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煤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违规生产与违规操作等造成的,因此必须要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创新,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矿井灾害科学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防止事故发生、职业病和环境灾害,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矿井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安全宣传及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应急与救灾救援体系,事故统计、报告与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发生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术经费管理。

2.2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与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和维修管理,物质流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化的保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等。

2.3 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信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本企业内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反馈,安全信息运转速度的提高,安全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新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强调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办法是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工作以完善系统,“事前”为主。

3 创新煤矿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符合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煤矿安全责任制是煤矿职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职工是否尽责的准绳。不管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责任分工,煤矿企业内部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煤矿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的话,就等同虚设。因此说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各个部门和职工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形成互相监督机制,管理人员监督职工,职工也能监督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员工监督管理人员,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只要严管理,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设施、设备完好可靠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它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炭行业在多年的质量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是煤矿安全管理两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保障。因此应该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煤矿的基础工程来抓,从现场管理入手,把此项活动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不断地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水平,最终形成“人人被考核、处处有规范、事事有标准”的管理新格局,并根据工种和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性强的“岗位操作标准”。

3.3 精细化管理

煤矿开展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煤矿的生产实际,组建经营管理考核小组,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调研活动,采取“看、问、听、谈”的办法,征求管理层和基层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及各单位考核标准,要把“精”和“细”两字切实融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精,就是要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精髓,注重实质,不搞形式,精心对待每一项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精确、追求精致、打造精品; 细,就是注重细节、细小、细微、细致,从小事做起。

4 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并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一、煤矿安全管理的症结

(一)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

当外在的义务和规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习惯时,才能长久地产生效用。安全管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检查、反思、教育等功能来消除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班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班组长是现场的直接指挥者,也是保证现场安全的决定因素。

(三)职工不能落实安全规定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多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生产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一个是人(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状态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却是能动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职工不能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违章作业造成的,大量重复的违章组成了事故的链条,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事实一再证明,现场单一隐患的增多和积聚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职工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职工对安全知识了解多少,安全意识如何,安全防范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许多班组职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靠经验办事,做习惯性的误操作,属于“经验型”的人,根本谈不上科学的安全管理。

二、保证煤矿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区队、班组自身建设

积极推行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的安全管理模式。要从现场小事、细节抓起,积极推行“职工工作流程描述”、“管理干部现场安全环境描述”和“三违”、隐患每日、每周、每月研究、分析、总结制度。做到每变更一次工作地点,每变更一次工作岗位,工作条件每发生一次较大变化,都要组织一次工作流程或工作环境描述,让每名职工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完善值班、跟班、安全联保、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以“安全管理零空档、个人作业零违章、班组现场零隐患、区队安全零事故”为内容的争创安全生产“四零”竞赛活动和“十佳”工班长、“最佳”工班长评比活动,切实把“以局部保整体、以个人保班组,以班组保区队、以区队保全矿”的安全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二)规范基层各级人员的安全行为

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履行本职岗位的安全职责,不断提高敏锐的安全洞察力和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和安全忧患意识;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并对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不论何时、何地,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坚定不移地做到“3个一切、3个没有”,即:“一切为了安全,没有任何借口;一切服从安全,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保证安全,没有任何借口”。要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意识牢固、责任心强的干部选拔上来,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标准,考虑到班组作业流动性大,现场条件经常变化,因此,必须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标准。有完善的班组安全责任制和检查执行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根据班组生产性质不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一是要继续强化安全素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加强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是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主动加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常规性教育的同时,借助安全活动与超常规的安全教育来努力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积极推行“每日一题”、“每岗一题”、“每月一考”、“现场帮教”等灵活的安全活动,认真学习安全规程、施工措施及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强化安全教育,提高职工意识。应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安全教育责任化;坚持安全教育科学化;坚持8八小时之外安全教育。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工种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只有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严格进行区队、班组安全考核。包括行政手段的奖惩、经济手段的奖惩和安全否决制,具有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特征,对促进区队、班组安全管理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各项考核应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实行公开监督,真正做到这一点,对确保职工的根本利益、人身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落实好班组长的安全责任。区队要定期对班组长进行安全考核,对那些不重视安全生产、不能落实安全责任制、班组安全隐患多、“三违”多的,不适合从事班组安全管理的班组长要进行更换,不能留有后患。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据规定追究责任,决不手软;再次,要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落实工作。区队长、班组长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理念,带头坚持按章作业,按规程办事,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的发生。

篇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 安全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应处于首位,也就是“安全第一”。很多矿井仅仅把“安全第一”理解为生产工作的前提,是一项单纯的安全生产行为,而事实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与经济紧密相联,也是企业效益好坏的重要因素。煤矿发生安全事故,不仅是工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因用于伤亡职工的费用、财产损失、停产损失、资源损失等,将给企业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人,重伤事故者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死亡事故损失,而且呈逐年增长的势头。显然,安全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产值,但安全在煤矿经济效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生产行为,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

二、确保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法律、社会、经济、行政等手段常抓不懈。增加安全投资无疑是一项尽快控制和扭转事故多发的重要经济措施。安全投资是指投入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包括企业用于职工安全教育、安全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安全改造、劳动保护保健、防灾救灾准备等方面的费用。安全投资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防灾、救灾能力,奠定安全生产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化。重视并合理地进行安全投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之所以不被人们充分认识,是因为这种效益具有隐形性和滞后性。它不表现在产值的增加,而体现在事故经济损失的减少。在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和认识到安全投资的增加可以使事故的经济损失大幅度下降,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增加了生产成本,没有直接产生利润,降低了经济效益,实质上这种安全投资的结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企业要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把一定量的资金追加到安全投入中去。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投资、管理水平、装备、职工素质等相关,如果说从安全生产的深远影响,从全社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从经济管理的观点看安全投入同样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这样的认识,仙亭矿在安全投入上坚持“什么投资都能省 ,唯有安全投资不能省”的原则,加大安全投入,而且把投入由堵漏型变成预防型。坚持按照生产部署,对能预见到的问题提前投入安全设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出现事故后,才开始进行亡羊补牢式的投入。

三、加强质量标准化和职工行为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观要件

经济行为要取得成效,必须要有适应经济行为实施的经济环境。安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与之相适应的是安全经济环境,它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是“软环境”,即矿山安定团结,职工的思想稳定,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等;二是“硬环境”,即设备完好状态, 现场作业环境改善等。因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创造适当的环境,减少不确定因素,提高安全生产可控程度。

1.建立以质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经济责任制调控机制,加强“硬环境”建设。健全质量达标经济责任制,矿、股、队、班,分采区、分区段、分队、分班、分设备台件,按专业按系统,贯彻标准,落实责任,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建立了基层区队班班检、专业周检、矿旬检,随时复检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硬考核,检查时以观感最差的段作为检查点,并以最差的检查结果作为当月考核依据;对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重奖重罚,对达标的基层队给予适当奖励,对达不到计划等级的,与该队岗技工资、管理人员效益奖考核挂起钩来;投入和装备到位,凡是安全所需的人、财、物给予 保证,凡是安全技措的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保证“硬件”的建设。

2.建立以人为本的制约机制,规范职工行为,加强“软环境”建设。坚持传统的正面灌输教育培训方式,注意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实行全面考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职工真正掌握安全生产中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利用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反面警示教育,让职工从教训中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让职工从事故中感到由此给个人、家 庭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以增强事故感染力;质量标准化作为效益工程、幸福工程、 形象工程,要求职工立足岗位工种,干标准活、干保险活、干安全活,强化职工的安全质量意识。

四、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

安全必须纳入激励机制中,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当前煤矿较成熟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和行政手段如下。

1.建立健全分级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负责;各专业股、队长对辖区内的安全负责;各队、个人与矿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安全压力层层递进,做到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一级负责,实现了安全工作由少 数人、直线型管理变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体系。

2.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跟班谁负责、谁违章谁受罚,谁失职谁 负责的原则,仙亭煤矿规定凡是发生了事故或多次发生安全事故的分管负责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一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一律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取消安全奖励;二是视其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给予处分;三是严重失职,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一律撤职。

3.实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将安全和质量纳入职工工资考核,根据考核来确定分配方案 ,在职工工资分配机制上明确安全、生产、质量、效益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群体和职工个人安全约束机制。

篇7

深入贯彻落实“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责任制,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汛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及时掌握当地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的暴雨、洪水、大风、雷电等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对辖区两处煤矿企业汛期防范工作进行全覆盖检查,督促企业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全面开展汛期隐患排查治理,严防水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度汛。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此次检查顺利开展,县应急局成立汛期煤矿安全生产检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检查时间

检查时间:2020年7月8日至汛期结束。

四、督查检查内容

重点检查煤矿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

(一)矿井是否成立汛期防治水领导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汛期矿领导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是否制定遇极端天气停产撤人制度。

(二)矿井是否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三)矿井雨季前是否对煤矿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组织抢险队伍并进行演练,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四)矿井雨季前是否认真做好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调查核实相邻矿井和废弃老窑情况,查明矿区内断层、裂隙及老空区的导水、积水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否对矿井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确保水泵、管路、电控等设备保持完好,并进行联合试运转,确保矿井排水能力满足规定要求;是否对井下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及时清理,并做好记录;是否对防洪沟和排洪涵洞等地面防洪设施进行清挖疏通。

(五)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井下电话、调度通讯和煤矿主要负责人通讯是否畅通。

(六)矿井是否制定和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开展水害应急演练,并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水害应急预案、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

篇8

总所周知,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6%以上,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要求煤炭工业必须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但是近年来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煤矿工业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安全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通过分析大量事故案例我们认为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煤矿安全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

1、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大生产上,把安全抛在脑后。既没有真正理解生产、安全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煤矿真正走上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 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

1.3 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它的根本性任务。煤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于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被大量的精减,职教部门的成员也五花八门,有普教的老师、企业政工师和区队技术员等组成,有教师经验的不懂煤矿生产,懂煤矿生产的不知道该如何对职工培训,因此造成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职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安全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培训,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学习效果也较差。

1.4 企业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

首先, 煤矿的管理干部,特别是班组长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干劲,但安全意识不高。其次,还有部分管理干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 对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不能正确的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再次,许多工人凭经验干活,作业中必须遵守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等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约束作用,还有些职工认为上班就是多出炭,出了炭才有钱,因此违章事故常有发生。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2.1 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

煤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抓好现场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完整的全员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与方式方法,构建环环相扣、时空闭合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的各级行政组织,还要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具体负责,按照业务保安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督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2.2 加大煤矿企业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账仍高达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开始建就应该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

2.3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切实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这不仅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因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前途。因此要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安全培训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提高,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分层次、抓重点,分批统一管理进行培训。一是要注重加强对生产一线、重点岗位及新招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结合本人所从事的岗位性质、特点来培训,只有经过安全培训并熟知掌握了安全操作规程的方可正式上岗;二是要加强对重点岗位工人以及特种行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取得相关职业上岗资格证,确保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开展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安全管理技能;四是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我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要把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从业人员达到较高的安全生产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通过培训,不断完善、优化企业职工,使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

3、结语

总之,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是统一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追求利益最优化的同时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企业沿着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前进。

篇9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煤炭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得煤炭的开采深度和开采区域不断扩大,煤矿生产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大,对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破坏了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近年来先后发生了多起恶性煤矿安全事故,给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1.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煤矿建设现在处于发展阶段,面对煤矿环境复杂多变及空间狭小、气候恶劣、工种繁多等特殊条件。我国每年都在陆陆续续的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给国家的安全稳定、企业的健康发展、职工的幸福美满构成严重的威胁。其次,随着科学技术和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更新进步,一些落后的安全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体系也制约着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故,面对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这一实际现状,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综上所述,编制并实施出一套适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我们实现快而好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也是搞好职工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顺应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

安全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生产关系职工生命安全,关系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近些年全国发生的几起大的煤矿安全事故说明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十分尖锐。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寻求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矿井灾害严重,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与其他产煤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赋存条件较差,煤层倾角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高、高瓦斯矿井比较多,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防治与巷道支护难度越来越大,采掘失调和水平接续也越来越紧张。特别是在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预测、监控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其次,安全管理意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煤矿安全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煤矿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一些煤矿管理人员在经济效益面前,逐渐放松了煤矿安全管理意识。

2.2生产技术管理薄弱,安全管理投入较少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上的特殊性质,有很多工作环境都没有得到改善,一些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石门揭煤,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都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管理维护跟不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国内相关专家的测算,我国煤矿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不足1%,但是发达国家在煤矿安全方面的投入则高达3.3%,造成了我国煤矿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十分有限,煤矿在高危险条件下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远远不能抵御煤矿灾害的发生。

2.3监管力度不够,安全检查走马观花

煤矿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危险源在工作过程中随时出现也可能消失,但现行的这种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监控动态化、系统化,致使事故的超前预防形同虚设。其次,我国许多煤矿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安全检查方法,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专职安监人员,凭着自身的经验、责任心、技术水平到现场去检查,安全检查人员只是盯着显山露水的地方使劲。此外,现在关于煤矿的安全检查形式很多,有自检、互检、旬检、月检、季度大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管理,但因为各种检查的时间,路线大部分是既定的,基层生产单位对检查的规律都已了如指掌,这样就会使基层单位应付各种检查,使得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

3.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要点

3.1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煤矿安全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以保证煤矿的长治久安。因此,从国家相关部门到行业协会,从省、市、县到煤炭企业,应该形成上下一致的机构设置,从而实现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的管理功能,各管理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则。此外,安全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明确国家部门、行业协会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和评价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

3.2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预控

危险源闭环管理就是对危险源实施辨识、监测、控制、反馈的闭合管理程序,任何一个危险源都必须重复这一过程,形成首尾相接、闭合循环的安全管理流程。危险源闭环管理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其强调持续改进,每经过一轮循环,安全管理就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对危险源实施闭环跟踪控制管理,能够提高对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实施风险预控,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结果、有反馈,不留安全死角。

3.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3.4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除了要考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之外,还必须符合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客观需求。本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煤矿各类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各项责任制度,这些制度要要涵盖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其次,加强对监察、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依法进行过错追究、责任约束、违纪查处。认真查处现场的安全隐患,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对不查处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奖罚分明。

4.结论

总之,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和安全专项资金投入,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一)领导“安全第一”思想不牢。

煤矿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它原有的属性。因而,有些单位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造成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突出表现在实行外包开采经营的块段。少数外包开采经营的采区、工作面根本达不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导致事故发生或存在重大隐患。

(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煤矿所有新工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作业。目前,煤矿井下一线多数招用农民轮换工,流动性大,招工频繁,这样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有的单位培训工作关口把不严,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人下井作业。这样的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矿井安全基本知识,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术,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㈢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经常出现“死角”。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即早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多,中晚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少,路线近的作业点安全管理人员涉足较多,边远采区管理人员涉足少。由于这方面原因,煤矿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中晚班及边远地带。

(四)有的单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

有的煤矿企业在把工程承包给外包队的同时,连同安全工作一同承包给对方,出现以包代管,外包队日常安全管理失控。与以包代管相类似的以罚代管在一些单位也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甚至以罚款为目的,发现“三违”一罚了之。

(五)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抓实。

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一些职工存在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经验主义、麻痹思想。

由于采掘一线大部分是农民轮换工,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认为生死由命,安全意识淡薄,经常违章蛮干;有的职工凭借着自己工龄较长、在工作中往往凭经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安全警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七)安全监察不全面,安监人员缺乏“三铁”精神。

安监人员多数是在本单位选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制约,从而导致安监人员很难冲破人情关、关系网,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缺乏“三铁”精神。

二、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二)强化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煤矿,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呢?主要原因是职工没有充分认识“三违”的危害性,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技术水平低,其实质还是人的素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入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三)狠抓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安全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管理因素多、变化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员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实现规范化管理。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个指标层层分解。在制定目标时,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2,建立重奖重罚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狠抓质量标准化,向质量标准化要安全。

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程质量达标的单位,生产安全状况就好。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安全监察队伍,不断改变监察形式,提高安全监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