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7 14:54: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篇1

关键词:

农商行;企业文化;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传承自农信社,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统一银行员工思想和行为,促进农信社股份制转型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都有至关重要作用。各农商行应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银行、良好银行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职工文化素养,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商行职工队伍的道德修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批精明能干的员工队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能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各项技能,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同时还促使企业不断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步伐。2.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企业的改革是为了增加活力,而增强活力主要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农商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帮员工认清企业前景和发展目标,了解只有企业兴旺发达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并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3.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整体协调功能的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行为标准,以此来规范农商行员工的行为,保持和谐的气氛,全行一盘棋,力量不内耗,各部门各环节协调运行,增强企业的整体功能。4.建设企业文化是有效发挥激励职能的需要。农商行目前还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内部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激励方法也有待提高,加强并推行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就会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先天缺失问题。农村商业银行源起于信用社,它立足于“三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文化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对现代管理文化吸收较晚,造成企业内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碰撞。此外,从农信社到农商行,企业经历多次管理者的变化,先后为农业银行、农改办、人民银行、省联社,业务范围、工作重点、经营目标等都有所调整,难以形成长期积淀的、浓郁的企业文化和体系。2.文化价值观和农商行的发展战略不相一致。建设企业文化无疑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更持续的发展,但有些农商行的文化建设只是机械地照抄照搬,没有结合银行自身实际情况,不是在综合考虑银行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众加以提炼和挖掘。这样的企业文化必将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想效果,缺少实践性也很难让员工认同并接受。3.企业文化推广不力。随着农商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者也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重视,但仍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现象。对业务指标要求严格,而对企业文化却多数停留在口头上,主要通过会议贯彻,形成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企业对文化建设推广力度不够,加上员工本身工作主动性不高,对企业文化更是缺乏深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4.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员工是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少农商行却对“企业文化建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这个词语从领导口中听过,陌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觉得实际工作和企业文化有什么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只体现在纸上,却不能落到实处,很容易给员工造成疲惫心理,更不觉得企业文化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错误的认识必将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阻碍。

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建设的思考

1.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实的力度。农村商业银行应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手段如宣传栏、会议等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增加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认识。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建议。企业文化应体现农业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农商行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是其不变的宗旨。因此,农商行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为全体员工所信奉,还要为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所承认和赞同。要把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形成独特和成熟的企业文化,并产生“文化生产力”的效应。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共性,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发展经历、经营思想、发展战略等,充分考虑到各种企业和人的因素,将企业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融合到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从而保证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能够反映经营目标的要求,始终以经营行为为依据,并有助于经营成果的实现,处处体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社会形象,不断塑造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3.不断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真正认识到员工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活跃、最积极、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活力的源泉。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员工更多的重视、关心和理解,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良好内部竞争环境。把每名员工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实行切实有效岗位责任制,将责任、权利与员工的收益捆绑在一起,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不断健全包括薪酬分配、等级评定、产品计价和绩效评价等管理规定在内的薪酬制度体系,还要提升员工幸福指数,除了物质激励之外,通过荣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典型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精神激励方法,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在农商行工作舒适、自豪、快乐。三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相结合,员工应该普遍认识到,只有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了,个人才能政治上光荣,事业上进步,经济上受益,个人价值也才能在为农村商业银行努力工作中得到实现,因此,工作必须时刻以农村商业银行整体为重,个人服从集体,将自己的行为统一协调到全局上来。4.进一步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职工文化建设是农村商业银行党委、行长室、工会的共同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农村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行长室、工会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长室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5.不断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应贯穿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落实到经营环境的各个环节,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系统,避免与业务经营脱钩。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内容之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形成、确立及贯彻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特殊化,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系统化,使制度不失其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农商行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其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是塑造农商行品牌、吸引贤才、吸引客户的有效途径。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要给予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重视,对企业文化要加强宣传,进行长期并完善的规划,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珂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6(02)

篇2

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传承自农信社,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灵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统一银行员工思想和行为,促进农信社股份制转型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都有至关重要作用。各农商行应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银行、良好银行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了职工文化素养,丰富了职工精神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商行职工队伍的道德修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批精明能干的员工队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能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各项技能,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同时还促使企业不断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步伐。2.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企业的改革是为了增加活力,而增强活力主要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农商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帮员工认清企业前景和发展目标,了解只有企业兴旺发达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并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3.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整体协调功能的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行为标准,以此来规范农商行员工的行为,保持和谐的气氛,全行一盘棋,力量不内耗,各部门各环节协调运行,增强企业的整体功能。4.建设企业文化是有效发挥激励职能的需要。农商行目前还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内部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激励方法也有待提高,加强并推行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就会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先天缺失问题。农村商业银行源起于信用社,它立足于“三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文化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对现代管理文化吸收较晚,造成企业内部现代与传统的文化碰撞。此外,从农信社到农商行,企业经历多次管理者的变化,先后为农业银行、农改办、人民银行、省联社,业务范围、工作重点、经营目标等都有所调整,难以形成长期积淀的、浓郁的企业文化和体系。2.文化价值观和农商行的发展战略不相一致。建设企业文化无疑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更持续的发展,但有些农商行的文化建设只是机械地照抄照搬,没有结合银行自身实际情况,不是在综合考虑银行发展战略、经营宗旨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众加以提炼和挖掘。这样的企业文化必将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想效果,缺少实践性也很难让员工认同并接受。3.企业文化推广不力。随着农商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者也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重视,但仍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现象。对业务指标要求严格,而对企业文化却多数停留在口头上,主要通过会议贯彻,形成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企业对文化建设推广力度不够,加上员工本身工作主动性不高,对企业文化更是缺乏深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4.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员工是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少农商行却对“企业文化建设”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这个词语从领导口中听过,陌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觉得实际工作和企业文化有什么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只体现在纸上,却不能落到实处,很容易给员工造成疲惫心理,更不觉得企业文化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错误的认识必将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阻碍。

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建设的思考

1.加大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实的力度。农村商业银行应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手段如宣传栏、会议等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增加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认识。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建议。企业文化应体现农业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农商行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和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是其不变的宗旨。因此,农商行的企业文化不仅要为全体员工所信奉,还要为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所承认和赞同。要把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形成独特和成熟的企业文化,并产生“文化生产力”的效应。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考虑商业银行的共性,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发展经历、经营思想、发展战略等,充分考虑到各种企业和人的因素,将企业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融合到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从而保证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能够反映经营目标的要求,始终以经营行为为依据,并有助于经营成果的实现,处处体现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社会形象,不断塑造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3.不断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真正认识到员工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活跃、最积极、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活力的源泉。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员工更多的重视、关心和理解,为员工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良好内部竞争环境。把每名员工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实行切实有效岗位责任制,将责任、权利与员工的收益捆绑在一起,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不断健全包括薪酬分配、等级评定、产品计价和绩效评价等管理规定在内的薪酬制度体系,还要提升员工幸福指数,除了物质激励之外,通过荣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典型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精神激励方法,让员工真正感受到在农商行工作舒适、自豪、快乐。三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相结合,员工应该普遍认识到,只有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了,个人才能政治上光荣,事业上进步,经济上受益,个人价值也才能在为农村商业银行努力工作中得到实现,因此,工作必须时刻以农村商业银行整体为重,个人服从集体,将自己的行为统一协调到全局上来。4.进一步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职工文化建设是农村商业银行党委、行长室、工会的共同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农村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行长室、工会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长室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5.不断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应贯穿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落实到经营环境的各个环节,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系统,避免与业务经营脱钩。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内容之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形成、确立及贯彻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特殊化,保证制度的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系统化,使制度不失其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农商行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其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是塑造农商行品牌、吸引贤才、吸引客户的有效途径。面对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商业银行要给予企业文化建设更多的重视,对企业文化要加强宣传,进行长期并完善的规划,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珂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6(02)

篇3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寒冬,如今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但还未消除,而且正在继续深化。在这场由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遭遇严峻考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它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思维方式、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是独具金融行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普遍性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有商业银行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且各行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在经营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企业文化不是商业银行中的某些人所特别享用的,而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企业文化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它既有有形的部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独特的品牌形象等;也有无形的部分,如广为流传的企业口号、员工的言行举止等。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企业文化蕴涵着商业银行自身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既来自于银行本身,也反映了社会、时代乃至历史的变迁。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贷等业务的特殊行业,其企业文化还具有风险文化和信用文化的特点。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传承性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而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世代相传,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完善。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强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凝聚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劣关系银行的长远发展,涉及员工的个人利益,且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员工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员工自觉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全行员工拼搏进取,起到了内部向心力的作用。

(二)增强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

当前,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竞争的主要目标。在全球金融不断革新的形势下,许多银行在常规业务以外拓展了许多延伸业务,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而面对众多银行经营业务大同小异的情况,企业文化成为了商业银行可另辟天地的重要部分,是商业银行竞争差异化的来源,是商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认同度

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已置身于一个更为活跃、更为开放的环境中,企业文化内涵能为银行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也更符合人民不断增强的人本生活思维。有些商业银行成为了上市公司,其品牌知名度更会影响投资者的喜好。

三、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观察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以发现,企业文化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项。现今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体系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尚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管理方面大多测重于业务的经营质量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扩展延伸,在文化建设方面虽有涉及,但多停留于表面,不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也存在误区,不少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娱活动,做一些外在形象的包装。有些银行甚至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使文化建设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高效率

我国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于制度和理念,常常是提出容易、实践难,一些企业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之后,并没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经验,引导企业文化向前发展。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监督文化建设效率的机制,也缺乏对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意

银行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银行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很多商业银行不注重创新,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银行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银行的发展,甚至会阻碍银行的发展。

四、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制度内涵

只有正确、适宜的制度内涵才能对企业文化起导向和渗透作用,才能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并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此基石上进行的。因此,赋予企业文化明确的核心与丰富的内涵,是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础。商业银行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奠定构建优良文化氛围的基础。

例如,十多年来,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从原来的13.8亿达到现在的1万多亿;利润由原来几千万的水平到现在上百亿的税前利润;分支机构由刚开始的独门独店到现在的400多家……这一切都源自于民生人对信念的执着追求。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表示:“我们的信念就是要把民生银行办成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好银行,既要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也要建设我们的物质家园。每一个民生人都需要一个梦想。”

(二)改革成员观念

1、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观念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最初创造者,他们的观念与抉择将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管理者不能只从领导者的意愿出发,应明确银行的文化建设必须与其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企业文化的实践意义是为了增强银行实力,而不是仅为了取悦员工或顾客。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又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学会用自身的优良品德去赢得人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鼓舞、引导全行成员。

2、商业银行员工的观念改革。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对于企业缺少主人翁意识,不利于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银行管理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没有大家的关心与参与,银行的发展是不可能充满活力的。因此,管理者应该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都得到长远发展,还可通过建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员工参与管理的制度、增加管理决策的透明度等方法,来改变员工对银行陈旧的观念。只有对每位员工的成长都给予关心和重视,才能换取到员工对银行的真诚付出。这样,全行人员才能万众一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例如,作为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银行将个人对财富、声誉的贪婪与野心成功转化成了真正的团队精神。在高盛,只有“我们”,没有“我”。这种团队精神让高盛不向任何人保证将在未来数年中,给予多少薪酬,也不按交易员赚取的利润给他们提成,而是对所有管理者和员工一视同仁,而不像别的公司那样纵容个人,即便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个人。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而高盛银行最后却能逆势而起,与它深远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三)坚持人本理念

1、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和较为成熟的人才,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率。重视人才培养,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向多元化发展;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银行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才是核心竞争能力的载体,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目标。

2、留心客户的切身需求,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须知以客户为基础才是银行长久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商业银行所关注的不只是利润,还有与客户建立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为其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例如,我国的招商银行在致力于制度建设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了企业文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印发了《招商银行企业文化管理师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基层员工参与招商银行企业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尊重和关爱客户,发现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期待与梦想。

(四)构建富含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生成、扩展、进步和更迭,其核心价值观念时刻受到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冲击,员工的行为不断受到来自不断扩展的市场的驱策。金融危机以后,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受到日益强烈的挑战,员工普遍的思想行为也受到反复冲击和砥砺。这就更加要求商业银行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员工的行为更加适应变革的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例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其企业文化的升华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花旗银行在微观方面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组建金融集团,积极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主动挑战风险,从风险中挖掘市场,盈得利润和发展空间。另外,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网络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淑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14).

2、陈华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周杰.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

4、王玉珍.应对金融危机践行社会责任[J].中国金融电脑,2009(1).

篇4

探索企业文化的魅力,还得从企业文化的缘由开始。“企业文化”一词是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奥秘,总结提炼出的管理理论,80 年代中期,“企业文化”传到中国,出现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虽是服务性的金融企业,但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其企业文化也由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最表层的,是指看得见,摸得着,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中介层,是通过制度和行为形态表现出来的制度行为文化等。而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层, 是培养和树立商业银行企业精神的深层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行特征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产生于银行自身,得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认同,随着银行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银行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对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理解的还不多,企业文化的运作还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拘泥于传统方式,存在以政治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倾向。二是偏重于公关宣传,忽略银行内部建设和业务创新。三是内容过于空洞,重策划而不重实施。四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不清。五是存在着本末倒置的倾向。

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走入了企业文化的误区,仅仅把其当作是自己一个漂亮的饰物,至于对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会产生什么样影响,没有深入研究,从而浪费了大量资源,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三、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 需要银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更需要时间磨合和历史积淀。任何寄希望于一两年之内就能建立起令人瞩目的企业文化的想法,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一,汲取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况且,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不仅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原有的一些经验和优势,同时还要及时汲取国外企业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扬弃和借鉴是金融企业文化的真谛。

第二,重视商业银行的形象设计。塑造商业银行个性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形象是银行进入市场和争取客户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商业银行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第三,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效应。一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与分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四,培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源——儒家文化。“徒法不足以自行”。自古以来,医有医德,官有官德,百业均有其道,谓之德。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则应当有自己的“银德”。“银德”者,是金融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立银德,正银风,对构建和谐的金融关系非常重要。

篇5

二、商业银行的文化架构

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物质形象的塑造和经营效益两个方面的内容。抓好物质文化建设,不仅是增强商业银行实力的必然要素,也是商业银行开拓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塑造良好的物质形象为基础,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发展平台。

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有限的资金做到物质建设的整齐、朴实、统一性。按照总行统一规划的标识,进一步搞好营业网点建设,突出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提高科技水平,搞好电子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做好广告宣传,为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突出经营业务重点,抓好业务经营管理,无论在哪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业务经营这一核心工作。抓好存、贷款工作,尤其在贷款工作方面,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放谁收的原则保证清收责任目标的落实。

行为文化建设。它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人际关系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作为商业银行的主体,其广大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企业整体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因此,塑造员工的群体行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主要包括:

1、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激励员工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2、通过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而使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提高,使其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与时俱进。

3、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要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是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进而在共同的积极气氛下,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文化建设。企业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具体分为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一个成功的银行要靠企业精神凝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要用适宜的严格的制度管理、约束员工,规范经营行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良好、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必然的。主要包括:员工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等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制度等等。把制度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各项管理工程有章可循,使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保证其他文化组成部分的顺利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商业银行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商业银行精神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内容和文化理念。它主要包括企业理念、经营战略、经营目标、行为准则、企业道德、员工格言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企业文化体系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员工从进入商业银行开始,就不断被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所熏陶、影响,在经过同化、内化等过程,逐渐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趋于一致,并最终将企业价值观融合为自己本身的价值观,使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企业价值观优良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核心凝聚力的结成及员工归属感的形成。进而使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绩效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构建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同样,它给企业带来的

效益也是长远而巨大的。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

核心文化的构建。核心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和经营发展战略。价值观主要由银行精神、银行经营宗旨、银行哲学、员工信条、职业道德等构成。银行精神是整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的总体反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银行哲学是银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职业道德是调整员工与银行、社会之间关系的非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员工信条是倡导员工行为的标语或口号;经营宗旨是银行经营的最终追求。构建好核心文化,一是要深入挖掘商业银行多年来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经营宗旨、哲学、精神。二是要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经营效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构建出具有导向、激励、规范、聚集、渗透五大功能的核心文化。

篇6

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路不开物质这个基础环节,没有一定的“硬件”支撑,那么文化这个“软件”就没有发展的温床。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才会有良好的工作心态、高效的工作效率、过硬的工作质量,结合工作环境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是比较贴切的、也更能适应文化建设的需求。

(二)企业文化的精神要素

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要素包括价值观、理想追求等因素,具体体现为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工作的热爱程度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环节。一个企业是否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主要靠员工身上的气质体现出来,银行工作是需要员工跟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员工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客户对这个银行的印象。好的文化建设会打造出好的员工,好的员工会在日常的工作中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体现出来,并以此打动客户,而不是靠一些人拉关系或采用更低劣的方式,拉拢客户完成自己的业绩。

(三)企业文化的制度要素

任何措施的设计实行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也不例外。银行特色企业文化构建的主体是人,人具有懒惰、自私的特性,一个良好的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好的实施主体也是空谈,所以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对人进行监督控制。制度要像法律或道德规范一样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既是保障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也是对员工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青岛银行东营分行在打造其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同样注意到了构建其企业文化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制度要素。一是加强“职工之家”建设。为员工办实事,体现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建设职工食堂、员工活动室,定期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切实增强了全行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执行力。组织开展了“日醒三问”和“行长荐书”等活动,鼓励员工善总结、勤思考、多谋划,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职业素养。三是以制度约束人。相继开展“制度建设年”“,制度评价年”活动,规范细致每一项规定,让员工遵照执行。

二、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对工作环境进行整改

工作环境的整改是商业银行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客观环境改造和机器设备的配置两个方面。其中客观环境方面:与国有银行相比,商业银行的工作地点更要贴近普通百姓,为百姓开展银行业务提供便利。银行内部的工作条件要尽可能的人性化,大厅环境要舒适给人轻松的感觉。机器配置方面:比如打字、复印机等客户切实所需的机器设备的配置、互联网和电脑的配置等,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客户对银行产生好感,放心的把资金存到商业银行中,同时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是分不开的,因为文化建设是人开展的,而作用的对象也是人,所以银行员工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依托。高素质的员工一是来源于选拔,二是来源于培养。在选拔阶段进行完毕后,需要重点进行文化建设的培养,保证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工作的创新性,工作态度的良好等方面。

(三)开展思想政治和文化活动

银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相同点:其中包括目标、对象、内容和手段等,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是要员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远离腐败,围绕着银行经营工作的展开,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沟通、导向作用,让员工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赢得客户的信赖,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住考验。

(四)完善文化建设的制度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就是要明确文化建设的过程、内容和相关的考评和奖惩机制。有了清晰的文化建设流程,就可以让员工清楚的知道该在哪个方面提高自己;有了考评和奖惩机制,便能调动大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更方便于管理,从而保证文化建设顺利开展。青岛银行东营分行在构建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是培育创新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当地居民”的市场定位,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抵押方式,全力助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支持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二是培育服务文化,扩大服务辐射半径。以“服务提升”为主线,推广“两头站立、五声服务、双手接递”三大标准服务,实施“技能练兵+持证上岗”两层考核模式,形成了“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网络,努力为客户提供“温馨加放心”的优质金融服务。三是培育关爱文化,打造高效业务团队。目前,分行共有员工107人,平均年龄28.53岁。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76人,占比达71.03%。长期以来,青岛银行东营分行坚持以人为本,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岗位练兵关心员工,努力实现了员工企业共同成长。四是提高公益意识,增强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开展助学、助老、成立奖学金、捐赠阅览室等方式,使青岛银行东营分行的服务品牌在东营进一步得到认可。

篇7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处于改革关键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和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企业文化的建立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中国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理念进入中国金融企业的时间还很短,确切地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大凡成功的大企业,在其创建初期或进行重大变革之后,都把确立何。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深层次、最具特色的反映,是企业生存和立足的信念力量,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员工经过长期实践培育而总结出来的行为规范、战略目标、奋斗方向等。它集中了员工的理想信念追求,既可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又能满足员工个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精神愉悦、自信心、安全感等,对外可满足消费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增加企业的信任度。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认知度不高

一是认识片面。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工商企业的专利,金融企业只要拉来存款、搞活贷款就行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搞花架子,没有必要。二是核心理念不突出。有的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提炼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认为金融文化建设就是搞几项文体活动、做些思想政治工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

(二)创建不深入

一是创建活动表面化,没有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角度去深挖、搞活。有的单位只是提几句口号,写几条标语,举行几次文体活动,就说搞了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创建活动没有联系实际,缺乏个性。有的单位盲目效仿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忽略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创新性不高,推进工作的作用不强。三是创建规划和创建活动缺乏系统性。有的金融机构没有制定创建规划,搞活动零敲碎打,企业文化建设不系统,中心不突出,效果不明显。

(三)发展不平衡

一是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城乡信用社文化建设明显次之;有无外资入股的金融机构之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金融企业与普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早于金融业改革的步伐,已经上市的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中小型企业改制较晚,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也已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历练,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其文化建设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中国金融业改革则显得有些滞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进一步完善,传统观念还滞留于某些金融机构中。目前,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有较大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而要缩短这个差距,就要增强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在现有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二、构建中国金融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吸收中外文化之精华

西方金融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尖端的科技性和完善的服务功能领先于世界,金融企业要加以吸收和改进。中国金融应深入学习借鉴国外金融同业的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洋为中用,尽快用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铸造民族金融产业。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理念。同时,儒家管理学说的智慧能为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提供智慧的源泉。取二者之精华,作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材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固然有许多可汲取的营养,但也包含着消极的一面,优点和缺点不是绝然分开的,它既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增添了光辉,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设置了障碍,成为我们的一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之,企业应具有“筛选机制”,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地“筛选”,使之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使传统文化的“财富”能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的“营养源”。对一些利弊兼有的思想,要辩证对待,兴利除弊。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儒家文化在被剔出其封建糟粕后,它的超越时代的精华和智慧必将能在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获得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则,让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西方的管理服务理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建设服务。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海尔文化=日本文化(团队意识+吃苦精神)+美国文化(个人舒展+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一种合金文化。中国金融业同样需要建设一种金融合金文化,即西方银行文化(创新+先进+个性)+中国银行业文化(诚信+敬业+和谐),这一法则在金融机构同样适用。

(二)围绕企业理念,量体裁衣,策划出系统全面的金融企业文化创建规划

金融企业要结合实际,围绕上级部门的总体要求,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以经营理念为主线,分为物质环境、制度建设、业务创新、发展前景等几个部分,策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规划及实施方案。在物质环境建设上,要突出人本理念,从标识式样、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方面进行详细策划,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在制度建设上,从基本的员工守则到员工工作质量的要求,从信贷项目的审核到资产质量的管理,从部门各负其责到单位集中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范员工行为;在业务创新上,要突出个性化、优质化、时代化等特点,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及其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及时捕捉利润增长点;在发展前景方面,要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分阶段、分步骤明细发展方案,真正为金融企业发展策划出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符合中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宏伟蓝图。

(三)多法并举,重点导入

第一、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推动金融业发展理念的导入。让每一位员工牢记企业理念,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金融业发展的安全防线。

第二、人性化管理。首先,要尊重客户。金融企业与客户是人与人的交往,而不是“算盘与钱包”的关系。为此,要营造尊重人的环境和氛围。如推行柜台标准化管理、优质高效对外营销服务等。其次,要尊重员工。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对前台工作人员要关心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对后台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其开展工作。同时,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定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把人作为管理中的重要因素来考虑,设计阶梯型人才发展规划,对职工的冷暖病痛进行走访慰问,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根据职工不同的需求层次,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第三、开放式发展。首先,要摒弃封建式发展方式。如单纯追求存款规模的扩大;贷款中忽视风险管理,弃小户、垒大户等短视现象和不科学做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文化建设提升金融企业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其次,要从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是产品。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开放式发展同样要围绕人和产品来进行。

(四)金融员工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金融员工不仅要学习金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经济、法律、英语、科技等知识,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金融业竞争的需要。二是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接替。现代社会金融业更要在人才培养上立足眼前,着眼未来,建立一支能够不断满足金融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金融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展示社会形象的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为其良性发展提供原动力。金融机构要想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将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与此同时还要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这既是金融机构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金融企业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结语

金融机构要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实施现代金融的企业文化战略,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时刻不忘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在传承中创新,打造团队精神,从而使员工之间保持和谐的氛围,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金融企业潜在的、宝贵的无形财富的发展理念,培育出适应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与经营管理同步的企业文化,同时强化金融企业制度建设,确保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油出版社,2002年.

[2]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年.

[3](美)埃德加.沙因著,陈千玉译,组织文化与领导[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篇8

作为国内金融界的航母,以及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商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巨大转型。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经过全体员工的长期努力,“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等反映工行特色的企业口号,已经初步达成了广大客户群体和本行员工的共识。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银行和负责任银行的形象已经逐步深入到国民的心中。但是我们同时应意识到,工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同其治理结构一样,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其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目标也不够匹配。这就需要其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在狠抓经营管理的同时,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符合工行社会地位的文化。以避免国内金融业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局面,进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国有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注意到,国内银行机构众多,光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国内银行就有20多家,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地区性银行和正在进入的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造成了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银行创新型产品保护不足的客观现实。据招商银行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银行推出一件新的代客理财产品,从开发模型,到运算测试再到实际投放市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在三个月时间之内,肯定会有同业推出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削弱开发者的盈利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真正彰显工商银行的特色和差别化服务?可能的选择就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逐步树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现代社会正在从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取胜的立足点。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理由主要蕴藏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优”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从微观现象层面看应是:产品对路,服务周全,质量上乘,价格低廉;从宏观历史层面看应是:找准了企业经济行为的立足点,抓准了治理企业内部的侧重点,夺取或掌握了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科技制高点。

以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从二战后的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其原因在于:一是立足于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侧重于塑造优美的企业形象,三是努力把现代信息技术用来发展民用产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国家注重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知识管理、文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企业的成功和持续发展,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固然不可或缺,但企业文化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力量。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是经过科学认证的

企业竞争力是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能否对宏观调控和市场信号做出灵敏的反应,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企业竞争力是由创新、盈利和社会责任能力来衡量的。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报告,可从生产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企业文化和科技创新几个方面分析企业核心要素的演进趋势。管理绩效、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要素,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层次的提高而显得日益重要。这两项指标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弱和创新是否能够遵循市场变化来进行。企业管理能否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来配置企业资源,满足市场需要,企业文化能否充分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在起步阶段甚是关键。但随着企业竞争层次的提高和企业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和优化,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表现,是其最终落脚点。

二、积极利用外脑,尽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CIS系统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行欧美,并且推动了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等许多公司的跨越式的发展。但是CIS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却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形象识别阶段,缺乏对企业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企业文化的连续执行。

事实上,CIS系统包括MIS(Mind Identity System)理念识别系统、BIS(Behavior Identity System)行为识别系统、VIS(Vision Identity System)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个系统中MIS其实才是整个系统的灵魂,MIS的制定和BIS的落实恰恰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VIS只是企业形象设计的浓缩和落脚点而已。

从工商银行的形象识别来看,进入时间是比较早的。工行行徽和“协助手”标志也比较广泛地进入了广大群众的印象中。但是他们存在的问题也是缺乏对标识的深入挖掘。对于标识的理解和接受仅仅停留在受众的自发阶段,就是对于本行员工来说,也很难具体说清楚宣传标识所表达的全部意义,这就是CIS导入不彻底的表现。所以工行企业文化要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就需要把未完的功课补上。目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广告公司,在CIS研究和设计方面具有经验,工行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这些外脑完善和改进其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完整的CIS手册,并且监督推进MIS、BIS、VIS的共同落实。

仅从程序来看,银行要做好此项工作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企业实态调查。主要目的是掌握原来的工行形象的状态,了解内外部公众对工行原有理念的理解,重新评价原有理念。对内部公众包括银行高层决策人员和银行员工的调查主要是看原有理念是否反映了工行的发展目标、实际情况,是否对员工有着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是否真正塑造了工行的凝聚力。对外部公众的调查主要是看经营理念是否给社会公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是否具有鲜明的识别性等等。这些调查可采取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

第二,原有企业理念评价。根据企业实态调查的结果反馈,评价原有的企业理念是否概括了工行的个性特色、是否适应现实与未来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战略、是否为工行员工所普遍认同、是否对社会企业公众有影响力等等,要对原有理念的优劣都有充分的认识,形成完整的评价意见。

第三,工行形象定位。要以企业实态调查为基础,参照原有企业理念评价,对建立的工行形象进行定位。企业实态调查提供企业可能达成什么,以及公众需要什么,原有企业理念评价原理念的缺陷和不足,然后为了改进原有理念,在公众需求意向和工行发展潜力之间寻求契合点,并根据这个契合点来设想和规划未来的工行新形象,预估工行新形象应该在公众和员工心目中占有何种位置、新形象中最可能产生良好效应的个性特色是什么。这种参与评估的结论便是对工行形象的“定位”。工行形象的定位即是确立工商银行形象的个性,现代企业只有准确定位,有着独特的个性,才能在市场中突出自身。

第四,具体设计。根据企业理念定位,形成多种设计方案,提出设计初稿。

第五,评价、筛选与定稿。初稿完成后,要对设计进行评价,看其是否表达到位,是否反映了定位,是否简明扼要、便于识记,从而筛选出最好的系列作为定稿,加工修订完善,形成完整的企业理念。

三、充分挖掘资源,建设符合中国特色和工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其实正是企业个性挖掘和个性设计的过程,只有形成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才容易被客户所识别,从而实现软性营销的目的。从诸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来看,国内企业的个性挖掘应该从同业的区别以及与国外企业的区别同步进行。由于中国工商银行将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所以后者显的尤为重要。我们以工商银行的个性特点,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起码有两点可以挖掘:

(一)大而全的特点是工行的先天优势

工商银行历来是国内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资产以及业务一度占据全国银行业的将近1/4。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上市以后,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国际市场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与亚洲最大的上市银行,并跻身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上市银行。大意味着实力、大意味着稳定,作为客户来说,保证资产安全是他们选择银行的首要因素,要求服务方便快捷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工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好保障。该行完全可以在大的方面多做文章,在资产规模、经营品种、服务网点等各个方面凸显自己的优势。

(二)担负社会责任是工行的内在要求

作为以国家为实际控制人的最大的商业银行必定要肩负维护金融秩序,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工商银行肩负着比以前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为股东谋取最大化的利益,还要为国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仅要维护 35万名员工的切身利益,还要关注广大客户的利益和需求。工行的社会责任必定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在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银行排队现象”事件中,该行董事长和行长先后站出来表态,承诺改进流程和设备,保证让每一位客户的排队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保护良好公共关系的重要举措。

(三)挖掘民族文化是工行的国际比较优势

虽然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工行在赶超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市场一定的认可。工行的股票一度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就是一个证明,广大投资者的偏好使工行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这说明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有伟大祖国的雄厚背景,银行业的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样需要发挥民族优势,才能把作为中国大型银行的特点表现出来。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恰恰包含着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提倡艰苦创业、提倡人本主义、重义轻利、提倡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社会和谐、重教化和树立道德榜样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作为现代金融企业员工的宝贵品质。我们的任务就是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并把其提炼为反映工行文化的精辟内容。

四、认真贯彻落实,让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银行发展的长远之计

前文已经提到,如果把企业文化建设用西方语言CIS来描述的话,VIS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和依托手段,而MIS和BIS才是构建企业文化和落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不管银行以何种形式建立起何种内容的企业文化。要持久以恒(下转第43页)(上接第45页)的把它贯彻在工作中,要深入到每位员工和客户的心目中才是构建企业文化的真实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工商银行的软实力,才能让文化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要认真落实企业文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全员参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员工高度自觉的努力下形成的,是企业自觉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自觉修炼和维护,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工行所有员工都对企业文化有所贡献。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播者。企业文化是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的统一。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特征。人是活的资源,是能不断升值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文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才能,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系统整合:企业文化系统逐步完善,各要素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整合互动,共同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发挥特定功能的系统。企业文化不是如一盘散沙,而是各要素紧密联系、共同作用,由于结构方式不同,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不同。

篇9

银行企业文化体现了一家银行的价值观、道德观及规范的观念形态文化。各家银行建立的社会背景不同,业务范围、经营方式、客户定位以及领导素养和员丁素质不同,银行的企业文化就不同,各家银行经营也就各具特色。虽然如此,但银行企业文化仍存在着许多共性,具体表现为信誉性、服务性、规范性、效益性。

银行的兴衰演变,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企业文化的优劣。一家银行是否有优秀的文化,可以从企业产品、服务和员工行为上得到验证,也可以由企业可持续的长期经营实践来验证。文化因素既受制于银行的经营发展,又深刻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是推动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它把行业的基本要求内化成员的内在素质,体现在员工的思维模式、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知识体系中,从而指导、约束、规范员工的言行,体现职业化。它以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来引导和帮助员工树立对银行的认同感、归属感,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首创精神,凝聚和稳定队伍,树立起共同的思想和精神支柱,让员工为共同事业而奋斗。此外,银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使银行在与社会的联系中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社会声誉,增强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

一、黑龙江省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

(一)黑龙江农行企业文化的优势

1.优良的传统。在黑龙江省农行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合规经营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黑龙江省农行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源泉,这种传统和作风至今仍在黑龙江省农行的经营指导思想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完善的制度。黑龙江省农行各项日常经营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规范,内容覆盖全面,程序清晰,权责明确,可操作性强,为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高素质的领导层。黑龙江省农行领导层综合素质较高,视野宽阔,思维敏捷,赋进取精神,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迅速改变银行的不良状况,他们提出的治行方略和新的价值取向将为倡导和培植企业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敬业的员工队伍。整个员工队伍思想状况比较稳定,脚踏实地、服从领导、任劳任怨,对黑龙江省农行有深厚的感情,熟悉本地情况。青年员工占多数,文化素质较高,作风顽强,能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5.优良的社会形象。黑龙江省农行通过支持本省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在客户和公众面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营业网点形象鲜明、亮丽,独具特色;办公环境整洁、典雅。业务品种齐全,可供选择面广。营业人员态度亲切、周到。从多个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黑龙江省农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力雄厚、功能完善、服务良好的社会形象。

6.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机遇。黑龙江省农行正面临着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契机,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农行已经完成股改并筹备上市,面临着重大历史转折。农总行和省农行经营战略调整、并倡导新型企业文化建设,黑龙江省农行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不久,经营管理的重新市场定位等等。

(二)黑龙江省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劣势

1.对企业文化认知度较低。黑龙江省农行高层管理者比较认可企业文化,也经常在下发文件和座谈会议上宣传有关企业文化的一些理念,但对文化理念的认同不够协调和统一,也未明确、系统地推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基层管理人员尚未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存在重业务经营、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实际中关注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和业余文体活动。认为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虚功”,耗时耗力,效果短期难以见效。基层一线人员,对企业文化有关知识了解不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方法、程序等不甚了解,对企业文化持漠然态度。

2.企业文化建设氛围缺乏。黑龙江省农行没有明确、系统地推行企业文化建设,也没有很好地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缺乏推广实施的具体措施。企业文化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全面推广贯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

3.团队精神缺乏,凝聚力不强,执行力差。基层员工对客户服务意识相对较强,但机关中层管理人员及科室人员对基层营业网点的服务意识不够,科室之间沟通与协作也比较少,在营销客户及服务客户上缺乏主动配合意识,考虑问题首先是个人及部门利益第一,缺乏大局观念。由于引导教育和沟通不到位,员工中还存在工作拈轻怕重、牢骚不断的情况,工作不深入、精细,制度观念不强,心性浮躁,工作推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得内部凝聚力体现不够。另外员工工作单调、上升通道较窄、人员流动渠道不畅,造成了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活力。

4.创新精神不够,缺乏工作责任感与主动性。黑龙江省农行高层重视创新,也大力提倡创新,但全员整体的创新意识不够,创新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市场、客户、自身经营特点、竞争对手研究不深,创新手段和能力不足,习惯于领导怎么安排怎么做,按部就班工作。此外快节奏、大工作量的压力使得广大员工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考虑创新的问题,而高标准的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考核也使得广大员工不敢去尝试和创新,他们深知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小心就成了违规。创新精神的缺乏导致员工的参与度低,缺乏工作责任感,不能主动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策建议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黑龙江省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家品德、才识、使命感、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综合反映。由于企业家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对各项工作具有决策权、指挥权和支配权,其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必然直接关系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被企业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家的积极倡导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领导干部要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不断学习,并从本单位特点出发,把自己的价值观、经营哲学、伦理观融合到银行的经营理念中,着重文化建设和管理,并在内部不断宣传强化,营造和谐、奋进的氛围,引导员工积极参与,逐步获得员工的认同,并最终变成员工的行为规范。银行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积极倡导,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规范和作风做事。如果领导不身体力行,就会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陷入空谈。

(二)以人为本,实施民主管理和情感管理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激发人的潜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只有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才会有满意的客户,才会实现满意的绩效。所以,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的满意度,培育其“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员工与银行形成一个意志统一、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提高银行经营效益。

(三)增强客户服务观念、提高银行经营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促进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效益。只有发展,企业文化才有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体现出先进性。银行经营发展始终是本,是企业文化发展生机和动力的源头,要摆正两者的位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推进银行的发展与振兴,促进业务的拓展与效益的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业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只有以业务经营为中心才能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可过度夸张文化的作用,不能脱离经营管理搞两张皮式的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业务经营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命力。

(四)营造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工作、生活氛围

加强局域网及内部刊物建设,营造氛围,育模范典型。对现有局域网进行整合,增加企业文化等内容,用精神理念文化总揽局域网设置。在内部网上增加员工典范内容,借助先进典型的宣传,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全行士气,引导广大员工认知企业文化,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举办文化活动,承载文化内涵。重视和加强银行内部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和引导。经常性地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员工精神多样化需求,寓教于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以文化品位提升精神和道德品位,使员工在文化娱乐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增强员工“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让员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农行事业的兴衰紧紧捆绑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五)塑造良好的银行形象。展示黑龙江省农行审谨规范、稳健负责,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国有商业银行良好形象。与当地社会保持信赖、沟通的诚挚姿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大众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各种社会活动。

篇10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积极开展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在这一转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以适应改革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针对转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分析。

一、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优秀人才,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理论的精髓所在,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

多年的历史,造就了农信社员工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特性,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专业人才匮乏,制约着农信社的发展。在向农商行转型中,农信社应该从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因才而用,提升农信社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企业文化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产生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整个企业上下之间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农信社还应通过多种方式关心、理解和尊重员工,帮助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满足他们实现和发挥自身价值的深层次需要,从而形成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念,以应对改革后农商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二、合规文化纳入企业文化

合规管理文化是以风险控制为指导思想,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组织形式,确保各项活动合乎内外部规则,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合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农信社在制度落实方面存在部分员工思想顽固、守旧、僵化,新制度推行难,制度执行力差的问题。转型中的农信社要全面加强合规制度建设,构建合规文化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合规内控管理体系,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积极探索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合规文化建设深度融入、紧密嵌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与创新

农信社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价值理念,被看作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在文化建设中应将这些优秀基因继承下来,结合当今经济背景进行传承式创新。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增强企业的创新力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要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文化时代特征,进一步创新企业文化,坚持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做到内容新颖,有感召力,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方法灵活多样,大力发挥现代媒体和网络作用,多层次、多方位宣传企业文化,使之深入人心,通过传承式创新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四、推进企业服务文化建设

农信社基础设施落后,网点陈旧、服务空间狭窄、整体结构和内部布局不合理,达不到分区服务要求;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服务缺乏主动性,服务品种单一,新业务拓展能力较差等问题。转型后农商行的服务环境和服务设施将有很大改善,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功能, 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更要更新服务理念。应当准确判断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做到服务内容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首先,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不但达到“统一着装、微笑服务、环境舒适、快速办理业务”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理财等多方面的高层次金融需求。硬件设施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尽快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加大科技设施、网点硬件建设投入,同时注重加强员工技能素质培训,提高操作能力,以适应科技进步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提高服务功能方面,农信社应积极开展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办信用卡等业务,创新业务品种,优化业务流程,畅通结算渠道,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交易资金托管等业务,向社会展示良好的外在形象,使转型后的农商行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大提高。

五、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生产实践当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的综合体,具有很鲜明的企业自身特色。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建立能展示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才能统一员工的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使农信社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地缘优势和地域文化内涵是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显著特点,在进行文化定位和观念阐述时要加以突出和利用,从而萃取出内涵深刻的内容并转化为个性鲜明的理念,从而形成易于产生共鸣的文化优势。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去塑造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特点的、深厚基础的农村信用社文化,才能激发广大信合职工的自豪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才最有生命力。

总之,转型中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是激发员工的精神动力,可以形成团结进取、奋发向上和争先创优的强大凝聚力。凭借这股凝聚力,不断提升服务品位、发挥内部潜能,增强员工办好农商行的信心,充分调动员工工作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全力打造神形兼备的支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