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院的医疗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院的医疗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物价管理;灵活运用

医院物价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收费的基础,加强医院物价管理,完善价格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法规,合理运用物价政策,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也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如何搞好医院的内部物价管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院是该区一所大型中西医结合的二级甲等医院。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强化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加强医院物价管理工作,保护了患者的切身利益,维护了医院的良好声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医疗卫生价格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群众性,在提高医院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针对目前医院收费补偿不到位的实际,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增加的成本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核算来内部消化。医务人员待遇的提高,只能建立在提高医疗质量、拓展医疗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医院的医疗收费必须合理、规范。由于全院上下认识统一,我院内部物价管理工作开展顺利,较好地协调了国家、医院、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建立医院物价报告制度

制度规定医院各临床科室对新开展的检查、治疗项目在调试安装阶段;药剂科制剂室在新产品试制阶段,必须将成本核算资料报物价科备案,由物价科重新核算、审计后,报市物价局批准方能收费;对不同批次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临床科室不得自行定价,必须由物价科根据物价政策有关要求,制定统一价格;物价科还将门诊挂号及主要检查、治疗、常用药品收费项目张榜公布,实行明码标价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另外,随着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上马,全院的收费管理实行微机联网运行,我们将换药、注射、检查、治疗等常规性的收费项目输入微机,实行全院统一定价,各收费单元只能调用,无权修改,规范了科室的收费行为。

3 实施价格管理联系制度

价格管理联系制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聘请具有广泛代表性人士担任院外兼职物价员,定期举行社会兼职物价员联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加强了医患间彼此的了解,又增进了信任;二是聘请科室护士长和总务护士为院内兼职物价员,各护理单元病人治疗检查项目、治疗数量在输入微机前,先由科室兼职物价员审核签字认可后,方能记账。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或结账出院时,对医疗费用如有疑问,由护士长、主管护士负责解释说明,一旦有差错,及时解决。

4 完善退费管理制度,搞好价格监督

财务科收费员在出院结账过程中,如发现某科室项目收费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或临床科室发现病人结账数与科室平时输入的费用数明显不符,应立即向物价科提出置疑,由物价科实施价格审核。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向病人退费,确须退费时,退费单上须由经办人和护士长共同签字认可并注明退费理由。物价科复核认为退费理由不充分时,将不予办理退费手续。各科室病人逃费,月终须报财务科,任何科室不得随意作退费处理。退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物价科必须请示主管院长同意。

5 坚持物价检查制度

医院将物价考核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由物价科牵头定期开展物价收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科室收费单上有无兼职物价员审核签字,收费是否准确;有无分解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行为;有无私自兜售卫生用品的行为;有无收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行为;有无在收取病人医疗费过程中,假公济私行为。一旦发现科室或个人有违反医院物价规定,由医德医风考核小组在院会上通报批评,责令科室限期整改。物价科将检查结果折算成分值,纳入科室奖金考核。

6 灵活运用定价管理制度

医院的特殊性决定核算医疗价格时要考虑社会的公共选择、患者的消费水平等市场约束条件。对不同收费项目,我们采取不同定价策略:一是成本定价法。对一次性医疗用品,采取成本加上政策允许的加成率;二是需求定价法。如对美容、整形等特需医疗服务的收费,根据相关政策,标准放开;三是竞争定价法。我院是二甲医院,考虑到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同本市其他医疗单位的价格水平保持一致,有些大型设备收费水平甚至低于其他医疗单位。对少部分病种试行费用包干制度,对经济困难的群众实行一定的价格优惠。由于我院医疗服务质量高,而医疗价格与其他单位相近或稍少,因此,病源稳中有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福生,如何发挥医院物价审核监督职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9

[2] 韩成禄,规范收费行为加强医疗价格管理卫生经济研究2008

篇2

我院在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策略的调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医疗保险总额控制工作达到了试点要求,提升了医院在医保总额控制下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为医保总额控制在兵团医疗机构的推广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

一、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背景

2012年11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70号,和兵团《关于印发兵团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指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做好医保总额控制管理。支付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在医院的严格实施,公立医院如何从关注医院效益向提升医疗服务内涵的转变,在严格控制上涨的医疗费用,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技术进步,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病人、医院、政府三方受益的预期效果。作为2013年首批加入兵团试点的二级综合医院,针对医保总额控制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我院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实践扭转了以往社保严重超额现象,达到了试点要求。

二、医保总额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分三种: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及医保总额控制。

“医保总额控制”:是根据医院前三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在兼顾政府、社保、医院多方利益下,由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后,制定科学、客观、合理的标准,按此费用标准向医院支付定额的医疗费。

为了有效地遏止医疗机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任意扩大服务项目等弊端,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确定总额支付额度时应参考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增长,及医院的实际发展和住院人数增长等多方面因素,实行动态平衡管理,同时建立政府、社保机构、医院的多方协商机制,确定每年的预算总额和实际拨付额度,才能有效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我院总额预付制度是通过总额管理、超额和社保机构按比例分担,按月审核支付,年终考核清算的混合式社保支付政策。

三、医院实践医保总额控制的方法

我院自2013年初作为兵团首批试点医院,院领导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分管工作的副院长亲自组织落实,经过紧张有序的学习、预算与论证后,于2013年4月总额预付制正式在全院运行。

(一)科主任负责制

阶段性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座谈会,学习、宣传、解读医保总额控制制度,广纳善言、群力群策讨论如何科学、客观的落实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共担重任。

(二)全院积极参与

深入科室一线多次组织绩效管理考核的座谈会,广开言路认真听取一线医生的心声,多方位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三)高效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及时调整并优化了诊疗流程,完善了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增加了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药品比例、人均住院费用等考核指标,在主动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同时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切实减轻病患的负担。

四、医院医保总额控制试点的成果

立足我院,从公立医院的角度出发,总结我院一年来医保总额控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本文采集了2013年1~12月以来我院的综合运营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医院医保办、医疗质量管理办,数据均有专人录入,双人核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同时利用excel表进行计算、比照,分析与评价。

(一)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我院2013年较2012年门诊就诊人数增加了27325人次,增长率11.8%。2012年度住院总人数11854人次,2013年度13545人次,住院人次增加了1691人次,增长率14.27%,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2013年在住院人次增加1691人次的同时,医保支付的医保费用却在下降,较2012年减少了43.3万元,2012年我院医保超支1091.2万元,2013年医保超支146.1万元;综上所述2013年我院医保总额预付试点成果显著,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我院在2013年较同期住院人数增加1691人次情况下,2013年总的住院费用6662.1万元,较2012年7169.8万元,住院总费用减少了507.7万元,增长率-7.08%;2013年人均住院费用4946元,较2012年人均住院费用5533元,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587元,增长率-10.61%。我院2013年在医护人数少,病房紧张的情况下,不断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房周转率,不仅保证了当地日益增长的住院患者的就医需要,同时切实减轻了病患的负担。

(三)药品比例明显降低,人均医保报销比例增长

我院药品比例占总费用2012年38.8%,2013年34.4%,2013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2013年甲类药品占药比较同期增长18%,有显著性增长;人均医保报销比例2013年达到78.6% ,较2012年同期增长5.8% 。我院2013年在保证日常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医疗效率,保证了社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减轻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和社保基金内部分配制度

临床科室是医保基金的使用者,应构建临床科室的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办法激励约束,同时对各科室每月医疗质量与医保费用使用实时监控,按月通报与约谈,使各临床科主任在做好科室日常医疗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医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和管理医保费用的全新医疗理念。

医保定额的内部分配需科学、合理,每月对绩效考核数据严格监控与趋势分析,避免超定额或失控状况,在全院一盘棋的统一原则下,在尊重既往历史数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科室的内在发展动力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基金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问题,并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调控,区别对待内科、外科以做到社保基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六、科学客观的评价科室社保基金定额超支并区别对待

从我院一年来的试点结果分析,基金超定额有两方面的因素,正常超定额、恶性超定额。

(一)正常超定额

如科室开展新技术、或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时,科室虽然进行了有效控制,但科室医保定额绝对量不足,导致超定额。

(二)恶性超定额

个别科室医疗行为控制不力,定额使用不合理超出科室医保控制额度。

我院对于医保超定额也采取区别对待,对正常超定额,在实际调研与参考医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监测项目指标 (病历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输血管理、不良事件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管理、医保费用管理、护理质量考核、院感目标检测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分析与反馈) 基础上对医保数据客观综合分析,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原因,并申请在额度上适当增加;对恶性超定额进行科主任约谈、医疗质量管理通报等有力措施,同时每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按比例扣罚科主任绩效工资,以引起各临床科室的重视,进一步规范并引导医保险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七、加强成本管理,健全核算体系

随着医疗行业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方案的实施,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成本控制及绩效考核评价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提供数据、资料,在成本控制中有据可依,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科学评价成本运行合理性,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对于医院运营管理风险和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确评估,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医院运营管理模式。

八、医保总额控制有效推动绩效管理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是政府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科室之间的一场双赢博弈,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借助医保总额控制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

我院一年来的试点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完善,对相关考核指标尽可能科学精细,比如:在药费、耗材费用的使用中有严格的签字审批流程和指标监控,对各项指标多维度综合分析;在参照科室前三年的平均指标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科室的实际发展对平均住院日、病房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科学设计,赋予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分值,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与惩罚,奖罚分明,形成科室医保基金良性运转的局面。

九、讨论

(一)科学健全的补偿机制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目前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我院的政府投入仅占人员经费支出的35 %),医院目前仍然依靠医疗服务收入,进行代偿性补偿,医保资金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补偿途径。医保总额控制在未来的有序前行,还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政府补偿机制,才能保证高效的医院运营管理。

(二)建立良好的磋商机制

医保总额控制的定额管理,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以及对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医院应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以及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建立档案,进一步完善与医保机构良好的磋商机制,逐步转换由被动拨付的角色进入到主动事前磋商申请的角色中来,通过谈判磋商使医保拨付更加合理,为对医疗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申请额外补偿,或建立独立的社保补偿机制。

(三)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加大一级、二级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一级、二级医院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类疾病患者合理分流到基层医院,使更多普通患者获得方便、经济的诊疗,重症疑难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才能在一定程度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此,政府要进一步建设梯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一级、二级、三级医疗就诊规范流程和相应的医保报销制度,在政策指导下合理有序的分流病人,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保证社保基金的高效运转。

十、结束语

医保支付的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契机,在医保总额控制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加强绩效管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的管理创新活力,提升内在管理质量和效率,与政府和患者一起,共同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2

一、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会计核算中,“应收款”代表的是一个单位的债权,它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风险也就越高。

医院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应收医疗款更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它是医院债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其能否合理地进行管理与正确核算,直接关系到医院流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与保证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密切相关。当前医疗欠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急诊、自费病人欠费。急诊欠费主要是车祸、突发性外伤、外地人员急诊等。这些伤病员来的突然,有的在本地无单位、亲属护送办理入院手续,但由于伤病危重,情况紧急,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不能及时预收费用的情况,仍要抢救治疗,事后不能足额收回费用。有些自费病人是无业人员或家在贫困地区的农民,经济条件有限,无钱治病,入院时未能及时交足预交费,治愈出院时欠费,出院后上门收费有的躲避,有的实在拿不出来钱,导致无法追回欠费。

2.责任不清欠费。这类欠费中主要是打架斗殴、车祸事故受伤者。打架斗殴双方对医疗费承担责任上互相推诿;有的因当事者责任不清,费用无着落,追收十分困难。

3.故意欠费。少数病人钻医院管理上的空子,认为医院是社会公益单位,宗旨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无论从人道主义考虑,还是医院的职业道德都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有的病人入院时报假名、假地址,病愈后,不打招呼,一溜了之。

4.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近年来,随着网络工程在医院的普遍运用,使医疗收费从过去的手工操作进入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新阶段,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劳动强度、推动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药品、器材的消耗,治疗费用的录入工作主要由各个护士完成,他们中有的对计算机、财务、标准制度和价格不熟悉。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差错,往往造成漏收或少收。

5.由于医疗费用高而造成欠费。随着医院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新药的应用,使诊断、治疗费用增加,医生只片面注重诊断、治疗,忽视病人经济承受能力,造成费用高,病人支付困难也是造成欠费的原因之一。

总结归纳医院的欠费病人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普通病员,这种病人欠费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民工和生活贫困的百姓,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医药费而逃、欠费;二是无主伤病员,他们一般都是因病情危急被送到医院,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先行抢救,而后病人没钱缴费或恶意偷逃;三是因医疗纠纷而产生的逃、欠费;四是病人出院时嫌麻烦未办相关手续就走了,这种病人实际发生医疗费与其所交押金相差不大,有些甚至还应退款,但因病人已走而无法结转。对于此类欠费传统的做法通常是事后行为,即对于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欠费,只有待病人出院后,由医院派专职催费员上门催缴。由于是事后上门催款,大部份病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身体康复了钱却不愿付,催缴难度大,效果又不好,而且增加支出成本。第二类是合同病员,有医保病人、农合病人、离休干部以及一些福利基金资助的病员,这些病人欠费最终能基本收回,但往往不能及时结账,医院仍会损失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强竞争能力医院管理和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院本着生命第一、病人至上的宗旨行医,同时住院病人逃账、欠费情况也日趋严重。医院在实施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得扮演追债人的角色,使医院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医院经济管理实践中,对传统的欠费进行改革,采取一此新举措,开展新的尝试。

二、强化医院应收款管理的措施

控制病人欠费,是活跃医院经济的重要措施。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病人欠费是非公费医疗患者。病人住院欠款在会计业务上作应收医疗款处理,是业务收入中的一部分,核算在结余合计中。从数字上反映,似乎是结余增加了,但事实上是病人欠费增加了。住院病人欠费越多,医院资金周转越困难。因此,控制病人住院欠费势在必行。

1.实施三环节控制、全过程管理,可以减少欠费现象的发生。多年来,在控制病人住院欠费方面,存在以下几种错误倾向:首先,前紧后松。也就是入院时卡得紧,造成病人住院难;住院后,抓而不紧,不注意催收。然后,片面地认为,控制病人欠费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医务人员无关。其次,忽视危重病人的治疗,单纯追求经济收入。因此控制病人住院欠费,应抓好三个环节。

(1)事前控制:财会人员要懂医懂药。财会人员如果不懂一般医药知识,在病人住院时“乱喊价”,就会出现预交金高低不准的现象。造成病人住院难,影响治疗;或预交金低,给控制病人住院欠费带来影响。因此,财会人员不但要熟练本职业务,而且要积极参与医疗业务学习,对每个病种用药情况、住院时间长短,治疗费用要有基本了解,准确收取预交金。对新入院病人,除了按规定需要交付一定的住院预交金外,住院处应分病区管理欠费。每天对所管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电脑查询,发现有新欠费500元以上者,填制一式三联催费清单,一份交病区护士长,一份交专职催费员,一份留底备查。

(2)事中监督:医护、财会人员密切合作,做好住院期间欠款催收工作。各部门齐抓共管,互通经费信息,积极配合;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要及时了解病人交费情况,根据病情严格掌握使用,把治病与收费、收费与目标管理挂钩;落实核算员、收费员责任制,做到及时登记、核算病人费用情况,严格把关,保证足额收回费用。如重危病人住院后,已得到了及时抢救,情况一般好转,轻缓病人也得到相应的治疗。病人的催交款工作,其重点应放在住院期间。积极组织力量,催收病人不足部分的医药费。具体办法是,当天费用当天记账,逐人统计医药费使用情况。预交款将用完时,由住院处核算员填制一式三联通知单,一联住院处自存;二联送医护办公室;三联通知病人家属。做到财务人员主动催,医护人员协助催。病人家属接到通知单后积极设法筹款。病人家属不在,电话催或找担保人。急重症病人欠费,可采取边治疗边催收的办法。轻缓病人的欠费,经多次通知仍不补交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科室要严格记账制度,对于欠费500元以上病人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能再记账拿药,因为这往往是形成欠费的主要路径,医院大多是本着方便病人的宗旨,先行记账拿药而后再催收欠款,有些病人也正是掌握了这一点,在欠费时要求先记账拿药而后便不知踪影,所以记账关一定要把好。

(3)事后考核:经过入院时门诊把关,住院期间积极催收,出院结算时补交后,仍发生欠款,要病人家属写好欠条,限期归还,并要担保人负责签名。医院设置欠费追缴机构,配备专职欠费管理、催缴人员,从事欠费审批、登记、追收工作。根据欠条期限,组织人员下乡催收。同时医院还应对欠费催交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住院处会计对病人欠费通知不及时者,应有严格的处罚措施。每月对各科的病员欠费视原因减去科室收入按比例暂时扣罚绩效工资,待以后欠费收回再将收入计回科室。对专职催费员确定催缴率,与个人效益工资挂钩以提高催费效率。

2.认真做好医疗预收款的核算工作。医疗预收款核算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医院负债的真实性,也影响到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时对医院加强经济管理和保证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1)预先收取病人一定的费用是避免和减少病人欠费的前提。病人入院根据其病情的需要应预交一定的住院费用,待病人出院结算后多退少补。如果病人出院结算费用小于或等于预交款,则直接办理出院结算手续。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变化等各种原因所发生的费用超过了其实际预交款而一时又拿不出来超过的费用金额,这样就发生了病人欠费。它提醒我们病人在院时还要经常根据病人实际发生的费用催收预交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病人欠费。

(2)医疗预收款对资金周转的影响。病人住院治病要消耗一定的药品和各种卫生材料等,这些治疗物品医院事先必须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购置备用,如果所有的病人治疗前不交和少交预收款,那么就要占用医院相当大的资金,必然会影响医院为维持正常运转对药品等必需医疗用品的购置。所以合理预收病人的医疗费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需要。

(3)病人预交款是否及时结清,影响到业务收支结余和应收医疗款。病人出院时如不能结清余款或恶意逃跑,以前按多年一贯的做法就是先不结账,其费用挂在住院结算处,待以后收回时再结算。这样做直接影响当期的住院收入和收支结余,也影响到当期的债权债务。所以我认为科学的做法是,遇到此类情况仍应办理结算打印发票,确认当期收入,同时将冲销病人预交款后的实际欠费归入“应收医疗款―XX年病人欠费”科目。

由此可以看出,医疗预收款的核算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关系到医院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制定好预收款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使医院各个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自觉协调,更好的完成工作,使医院财务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全面地反映医院的现状。

3.计提坏账准备。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可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应超过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的2%-4%。”以保证医院有一定的资金解决病人欠费问题。医院要根据欠费额的大小,在2%~4%的范围内提取坏账准备金,准确地界定应收医疗款中的呆账,分别情况作坏账损失。属120绿色通道抢救病人造成的欠费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一方面可以扩大医院的影响,提高声誉,让每个公民都知道120是急救之神;另一方面还可以征得社会各界对医院的支持,征得政府对呆账损失的补偿,其余病人欠费作为向政府争取补偿的依据。作坏账损失的同时,要进行记录,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收医疗款中呆账的数量。

通过以上措施,各科室加强管理,相信能够解决医院工作中的问题。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阶段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医院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对于那些有钱不付或缺乏社会公德的医疗欠费,应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同时我们医院自身也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疗水平,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加强业务道德教育,使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多为病人着想,多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诊断、治疗要依据病情的需要,对一些高档的诊断检查能不做的尽量不做,贵重药品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同时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做到既少花钱,又能治好病,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降低医疗欠费的发生率。上述方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医疗欠费,究其原因比较复杂,要彻底解决好难度确实很大,如何加强应收医疗款的管理,减少坏账发生,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65-01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迅速发展,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方面势态发展良好。但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弊端,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现状

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跟踪和循环往复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虽有一定的发展,但风险管理并不深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突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不达标,风险管理的方法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风险;另外,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其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概念性层面上。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缓慢,医疗器械管理各责任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基于此,加大对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无处不在,在医院中,风险是指因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对病人或者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医疗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医疗器械损伤或电击造成损伤的物理风险;二是医疗技术应用不当,医疗机械操作不合理引起的临床风险;三是医疗器械性能指标下降或测量错误等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因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风险。

医疗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大量运用于医院的诊疗过程中,但由于其管理不当就会给病人以及使用人员造成各种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同时对医院的信誉以及医疗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风险分析、评估预建档,并制定切实可靠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可靠,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

3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某三等甲级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应用实际,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即在其使用、维修维护以及回收报废的整个环节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检测、评估与防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3.1 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医疗器械的治疗保证,或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降低风险,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其风险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管理进行分工协作。该三等甲级医院从各个部门中组织人员,成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的职责进行完善与分工,在原有的医疗器械购置论证的职能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等职能,强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意识。

3.2 加强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与分析

该医院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板块: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对风险分析与评估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该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主要在医疗仪器使用前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1)医疗仪器使用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根据仪器的各种警示内容,如防护设施、安装设备以及配套条件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频电离辐射或多台设备联合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危害干扰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2)医疗仪器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或有毒气体对医疗器械的危害等,或者由于使用者的错误使用,以及医疗仪器存在故障的环境下使用等,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3.3 加强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及日常维护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修是该院在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日常维护相结合,消除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主要对医疗器械的工作状态、使用环境及情况、医疗器械的电源系统、软件测试系统、光学系统、随机附件等进行风险评估与检测,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并做好归档工作。

3.4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与管理

医院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较大的维修之后,风险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不强,不会进行进一步质量检测,风险意识薄弱,造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极不稳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关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加强维修后的质量检测与管理,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具有可靠性及稳定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

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风险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医院风险管理实例,介绍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经分析,加强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做好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估、监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各环节之中,不但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能使医疗器械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伟,王澜.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的方法[J].现代医院,2012(7):6-8.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77-02

一、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设备是医科大学和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不但依赖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情况和技术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医疗设备条件,如能运用以医疗设备为载体的高精尖技术手段,可使医学诊疗技术、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医疗设备的高效、科学管理将成为医者的左右臂膀,提供医疗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医院运作有三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医院设备是实现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医院实现技术效益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能促进教学、科研、诊疗的顺利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从而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探析

(一)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采购。医疗设备采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医疗设备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购置成本、使用年限和日用物品的消耗,还要兼顾医护人员配备、安置设备场所的空间、环境设施的要求、保修期限、故障发生后公司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维修备件的支持和价格、经销公司的诚信度、应有的计量检定证书是否具备、技术培训、设备资源的院内共享等。医疗设各科在这些方面要做好医院和临床的参谋,对采购设备的性价比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更好地为医院及病人服务。

2.验收。设备的验收分为三部分:①对设备资质的确认和配备清单的清点。②对设备的测试和质量检查。③为设备进行跟踪服务留下线索,也即是要求供货商或厂家工程师留下通讯方式便于沟通。一切检查妥当后方可填写验收报告,登记编号,资料入档,信息入库。

3.培训。仪器设备的不当使用是医疗设备的第一大敌。应通过与厂商联合的形式,举办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理论内容应该包括医疗设备的原理、使用规程、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该在操作技能上逐一过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定期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技术队伍。

4.维护。①掌握设备维护的第一手资料。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要了解设备更新发展的现状及不同厂家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并在设备到位的第一时间参与验收、管理,熟悉设备性能情况,取得供货商或厂家的联系方式,为维护工作打下基础。②根据故障情况解决好一般性问题,必要情况下及时联系供货商或厂家进行维护。工程师要认真听取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如实地记录。对超出技术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联系供货商予以支持。要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到进入正常使用,需要很多细致周到的手续,之后还要进行定期检测、维修,直至报废,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的跟踪服务有时候难免有管理人员的变更。所以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医疗设备管理条目清晰备查,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

运用信息化管理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便医疗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按照医疗设备的类型、批次、科室编号、物品名称、时间、单价范围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第二,节约管理成本。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使管理的内容自行分库入档,避免了重复入库,对于大批且数量多的清单,可以自行分单打印,使材料和配件同时出库,减少了多库的出库程序,也可以同时打印出库单,并按批次、页码自动分页,并根据出库性质自行分类等。同时还可采用一系列的退货、退库、调拨、报废、计量等出库单,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这就免除了一些繁琐的劳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数据准确,更新及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设备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和要求及时打印出零配件(在库)、材料月报表和二者入库凭证汇总表以及科室固定资产(设备)月报表,各科室本月领用、转入、转出、退库报表,各科室领用设备、报废、调拨、退库、维修等明细表,从而使各部门能更好地把握本部门的材料和设备情况,便于计划采购和安排使用;同时,信息系统记录对医疗设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更新及时,为以后医疗设备论证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档案的完备和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相当于设备管理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一定时间的资料积累对于了解新时期医疗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建档和保存有利于现使用医疗设备的审查、维护等工作,提高设备跟踪服务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请示、论证报告、批文、招投标文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中要坚持“四同步”原则。即设备购置论证时提出归档要求,设备采购时检查文件形成情况,签订合同时验收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室出具证明材料。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医院方主管领导、综合档案室、科室三方共同努力。院方主管领导负责执行和指导建档、存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对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建档、存档具体工作;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全程跟进和提供基础材料。

总之,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不仅要有管理经验的积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管理技巧来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医院的整体运作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唏,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技传播,2010,8,52-53

篇6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高、精、新医疗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更为突出。现实要求医院从领导到使用科室操作人员都要加强仪器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各个管理环节,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力。

        (1)选购

        根据医院诊断和治疗的需要,确定了要买何种仪器设备后,面临选择何种型号、规格的产品,要做到:第一,要考虑可行性、适用性、是否适用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第二,要明确订购的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第三,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选购好型号和规格。第四,货比三家,原则上选择3—4个在国内外颇有信誉,有生产许可证,有经营许可证及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和厂家,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招投标事宜。首先听介绍,了解报价,医院订购医疗设备的决策人员经过认真论证、比较,作出决定。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合理地、正确地选好所需购的仪器设备。

        (2)订购

        选购好产品的厂家、型号、规格接下来的工作是订购。订购过程必然会产生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订购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到货日期、包装要求、售后服务、所购产品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及其他附加事宜等均要考虑周详。一份有效合同应该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公平、透明、合理,明确供需方的权力和义务,同时体现出订购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3)验收

        到货后是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验收要求验收人员认真负责,以本医院的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在物资验收过程中原则上要按有效合同和配置清单验收的要求验收。

具体包括:①外观是否有损坏;②物资是否齐全;③是否符合订购得配置要求;④详细记录,记录其型号、规格、系列号或出厂编号、安装和验收时间;⑤资料收集,随机资料均要登记。性能验收,是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好后进行,有专业人员或操作人员、使用科室领导把关。对仪器设备按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逐项测试。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达到要求后才可以正式验收。

       (4)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以上选购、订购、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管理人员及医院设备使用人员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我院医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经过近年的探索,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帐、物、卡,一式两份(设备科一份,使用科室一份),同时实行电脑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帐,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每年对全院的帐、卡、物核对一次。

        (5) 医疗设备的报废

        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几经维修不好,无实用价值的设备,必须经维修专业人员鉴定,认定没有维修和实用价值的才同意申请报废,经主管设备科科长(1000元以上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正式办理报废手续,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按报废留用处理。

        (6)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篇7

二、名称和型号缺乏统一标准

医用材料使用部门多、差异性大;专业细化程度高;特殊植入性材料的产品条形码不规范;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多,材料经销渠道复杂;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三、医用材料管理工作的实际建议和实现方法

虽然医用材料在医院的流动中一直都不受重视,但随着其在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用材料的管理水平成为了医疗服务水平检测的又一项重要指标。要根据我国医用管理系统存在的核心问题来优化医用材料的管理系统。

1.医用材料的管理整体优化应围绕一个核心,所有进入医院的材料应达到从财务预算、计划编制、采购实施、出入库管理、临床二级库和科室材料使用管理和盘点、医嘱核销管理等全过程实现信息化和可查有所依的整体目标。

2..按照医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可单独计费的高值医用材料应通过医嘱消耗与材料库存实现关联,由供应商提供备货,医院代为库存管理。对直接应用于临床的不可单独计费的医用材料可通过拆包发放,不保留库存。对间接用于临床的不可单独计费的材料应通过演算的方式实现医嘱数据和材料消耗的差异分析。而对于可单独计费的低值材料则通过对比材料医嘱和出库信息,提供给临床一个管理工具,不强制做医嘱核消。将医用材料分类,解决了材料的分配和各部门信息不一致等问题。信息的网络化传递,减少纸质的传送时间,确保了采购的及时性。

3.针对不同科室材料使用特点,为每个科室定制医用材料领取和采购计划编制配套表,通过以往科室医用耗材的历史使用数据,提示科室使用范围和耗用量,合理编制当月计划。通过医嘱的历史记录和材料的消耗历史,结合患者的医保类型,及时收集医用耗材使用的数据,提供各科室的材料的每日消耗清单,可帮助科室管理者对医用耗材的使用进行即时评估。

篇8

现代医院作为最主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性机构,它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社会职责。但是,医院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存在的,它必须依靠获取经济效益来实现自负盈亏的管理。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医院应收医疗款是医院提供给单位或个人各种医疗服务活动之后应该收取的医疗款项,它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医院能否保证财务资金的顺利运转,更加关系到现代医院的整体发展。

一、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形成原因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应收医疗款代表了一个单位的经济债权,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存在,既是保证医院财务运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加剧医院运行风险的一个重要表现。医院应收医疗款的数量越大、时间越长,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现代医院的应收医疗款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探讨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医院急诊患者欠费

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医院的急诊主要负责一些突发性外伤的治疗,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等。有些患者比如车祸或突发性事件的受伤者来得很突然,在紧急的情况下,医院首先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抢救治疗,之后再收取相关费用。而这些患者由于情况特殊,或无家属陪伴、或昏迷不醒、或因抢救无效死亡等,抢救费用就很难收回,这样形成的欠费在医院应收医疗款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二)事故责任不明而导致的欠费

对打架斗殴、车祸等事故的患者在救治中常常存在事故责任的相互推诿,双方对应承担的责任产生分歧,最终影响到医院对应收医疗款的回收。通常情况下,事故双方在医治费用的承担问题上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争执,最终全额收回医疗费用的可能性极小,医院作为第三方很无辜地被拖欠了大量的医疗费用。

(三)短时期内医疗保险欠费数额巨大

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补偿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结算的严重滞后所形成的医疗欠费逐年递增,甚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型医院比较突出。

(四)医院员工的素质低下在无形中产生一部分医疗欠费

近些年来,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现代医院的收费体制逐步进入网络化操作阶段。但具体的费用录入工作必须由人力操作来完成。许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相关财务人员对药品、医疗器械的价格以及医院财务标准、制度等内容不是十分清楚,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也会产生一部分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

二、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全过程控制

处理好病人的欠费问题是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病人的医疗欠费一般会计算到医院的财务收入之中,从账面上看,医疗欠费越多,医院的收入就越多,但是,实际情况是医院医疗欠费越来越多,而医院的流动资金却越来越少,因此,加强对医院医疗欠费行为的控制,采取有效财务控制措施来强化医院的应收医疗款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事前控制

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是医院加强医疗应收款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医院财务人员如果不熟悉相关医药品以及医疗活动的价格等方面的知识,在患者住院之前乱喊价,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治疗,同时也会造成医院价格标准与实际收费之间的矛盾,影响医院的财务资金管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医疗业务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药品的药性、价格、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般对新入院的患者,要按医院的住院收费标准收取一定的住院预交金,同时要对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清缴住院欠费。当发现患者的欠费达到一定标准时,就要对患者下发催缴清单,尽最大可能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和损失。

2、完善过程监督

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将对患者的治疗工作与医疗收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及时回收资金。医院应实行每日清单的方式,对每一位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及时通报给患者,让患者每天都对自己的医疗费用了如指掌,对欠费患者及时发出催缴通知单。财务人员要与医护人员加强配合,做好催收工作。但是,对于重症急症患者的欠费处理要更柔和一些,可以采取边治疗边催收的方法。而对于那些多次下发催缴通知单的患者,当欠费达到一定限度,一般是超过500元以上者,如果患者情况不严重,则可以采取停止患者的记账拿药等措施。总之,加强对医院应收款管理的的过程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减少医院的医疗欠费。

3、加强事后考核

加强对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事后清缴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离开医院时对其所欠医疗费用必须要求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签字并打下欠条,限期归还。由相关医护人员见证。医院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应专门成立医院应收医疗款追缴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来负责医疗欠费的追收工作。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对各科室患者欠费情况的考核,将各科室患者的医疗欠费问题纳入对各科室的评估考核工作中来,按欠费情况相应地对科室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鼓励各科室在催收欠费这项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与医疗保险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方面媒体的有效沟通

针对医保欠费结算严重滞后的问题,医院应努力与各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及时沟通,随时将医保统计数据通报给各医疗保险机构,取得各医疗保险机构的理解和支持,以便及时结算,回笼资金。

针对其他类型欠费,医院应努力与各方面媒体进行沟通,适当披露医院因承担社会责任而背负的巨大经济包袱,赢得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情和谅解,尽最大可能争取专项资金冲减医疗欠费。

(三)努力完善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工作

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是完善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核算不仅关系到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核算,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负债等财务方面的整体评估工作的开展。医院应收医疗款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的资金周转等活动的运行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加大预收费用,及时核算欠费情况

当患者入院时,应根据病情尽可能多地交纳一定的预收费用。待出院时进行核算,多退少补。医院财务人员要对患者的欠费情况进行及时的核算,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对家属发出催缴通知单,避免医院产生过多的资金损失。

2、设立单独的欠费核算科目

有部分患者在出院时无法缴清住院欠费而逃跑。以前医院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总是采用不结账的办法,患者的费用情况挂在医院住院部,而无法汇总到医院财务,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收支结算,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债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解决好住院欠费的核算问题,医院可以通过办理结算发票的方式来处理。即确认医院的当期收入,将患者的欠费归入到单独设立的医院住院欠费科目。通过这种方式将医院的当期收入与欠费区分开来,对医院应收医疗款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从现代医院的发展来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现代医院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应收医疗款管理工作的支持。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问题的探讨,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这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徐霞.医院应收款的成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2

篇9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

0 引言

在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入中,医院自身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医院的经营管理随着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发展的思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适应新医改的需要,为了推动新医改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关键,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从宏观整体层面管理和微观财务制度完善上,维护医院经济秩序,对医院的自身改革发展和新医改的深入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

1.1 医院财务控制问题

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核心内容,而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很重要,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但是,在不少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医院分配制度的执行中,成本核算常常带有随意性,许多医院的奖金分配是采取科室核算,通过收支结余来结算分配奖金,在这种核算办法中,由于各个科室业务收入结余差别很大,不同科室有着很大悬殊相差,有的科室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提奖比例不同,而且是不同科室凭主观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成本的核算没有严格的控制。

1.2 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监督机制薄弱

在深化新医改中,国家对医院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医院的技术设施水平,各级政府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支持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扶持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但是,医院专项资金投入常常没有正确使用,当政府扶持资金配套下来进入医院到位后,在医院的资金项目使用具体操作中,某些专项资金常常被主管部门或医院以各种名义另作它用,挪用到其他方面或购置其他设备,没有能够发挥资金的有效利用。

1.3 收支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医院的收支必须编制财务收支平衡的年度预算,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医院经营管理中进行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医院管理者,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上,没有经过预先的严格预算,项目也未听取相关专家可行性论证,也没有经过医院财务部门认真的预算程序,没有认真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没有从医院的财务收支平衡上对这些项目投资进行控制,其结果常常给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极大的隐患,带来医院资产风险。

2 新医改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推进新医改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新医改正在广泛推动进行,在新医改的推进进程中,加强医院自身的改革和财务管理,对深入推进新医改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政府下拨的医疗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治理机制,改进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这些都必要依托在新医改的带动中医院自身的深化改革,而同时,只有在新医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开展,推进新医改取得更好的成果。

2.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公立医院仍然是我国的医疗体制中的主导,虽然部分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仍然保留公立医院的规则,公立医院必须以确保医疗服务为重点,不能以利润目标作为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在为广大老百姓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这就要求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必须不断优化成本,医院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克服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的薄弱环节,在各部门、各科室加强深入细致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从药品和设备采购的审核,到各项医疗的服务收费都要严格核算,对医院的研发支出要严格审计,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对各部门奖金计提要认真细致地设置科学合理公平的指标,严格监督控制各项成本,杜绝资金浪费,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患者服务。

2.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院推行股份制经营改革,是新时期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医院体制改革中,将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医院的资金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无论是医院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将极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是医院体制改革的趋势,而要为医院体制改革做好基础工作,就必须规范医院的内部治理,就需要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在与相关单位合作中,做好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合作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医院财务管理好坏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做好财务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的成本控制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首先提高成本意识,公立医院长期有政府拨款,在成本意识的观念上比较淡薄,加强财务管理要从控制成本入手,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控制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设置合理科学公平的成本控制指标,将成本和效益挂钩,同时要统筹医院全局,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统一部署成本管理,防止叠加成本现象。

3.2 健全严格的财务预决算制度

医院财务预算要为改革和管理服务,通过加强健全预结算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医院资金投向和使用的安全性,规避财务漏洞,在完善预结算制度中,要健全流程的各个环节,落实预算制度,从预算制定、审核到执行反馈,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并在预算执行中加强监督,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3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专项资金是公立医院和股份制医院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更新的专用项目,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防止挪用专项资金,医院在加强财务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专项资金的有效价值。

4 结束语

新医改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新医改中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推动新医改深入进行的后盾与保障,也是医院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对于杜绝医疗不良之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利, 张国香.基于新医疗体制视域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 2013,(09):228-229.

[2]吴聪妫.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4):51.

篇10

自2008年以来,各地政府针对社会医疗保障机构进行调整,并结合医疗保险做出了相关的调整。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政府从医保住院患者切身利益出发,对医院的医疗工作、药物销售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系列的变革调整,既是对医院的新标准,更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一大考验。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医院医疗工作之外的重点运营内容,涉及到医院资金使用的很多方面。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对于协调财政、税务、银行等各方面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包含的内容有:

1、成本方面。成本是医院正常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到的构成有资金、药物、设备等多个方面的成本,而资金投入与消耗则是最为主要的医疗成本,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

2、经营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医院的经营方式出现了巨大的调整,集团化经营成为了当代医院管理运行的主要方式。而集团化经营需要引进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来创造优质的服务,资金消耗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

3、投资方面。医院制定针对性的投资规划扩大运营规模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策略。但从市场上或得行业数据信息常常缺乏可靠性、真实性,容易给医院的判断带来误导,对市场信息做出及时地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

4、计划方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医院的具体运营信息对今后的发展做出规划,如:药物采购、设备引进、人力分配等方面做出科学地安排。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主要负责医院发展计划的制定。

二、医疗改革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虽然医疗改革的实施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上起到了显著的改进作用,确实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彻底调整。新的运营模式使得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让我们看到了医疗改革中的财务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1、“零差价”政策难实施。自我国卫生部门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以来,医疗机构或药店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以购入价卖给患者。这一政策给患者看病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案却未根据这一措施进行调整,很容易造成医院账务不清。

2、医院专业水平落后。财务人员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导者,但目前很多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缺少职业资格证书,这些直接导致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内部资金预算失调。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资金预算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对于各类资金信息的处理也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并未对医院今后的资金使用做出推算预测,直接导致医院资金预算难以控制而出现失衡。

4、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固定资产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数医院在固定资产的配置方面没有做好工作,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加上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的落后直接造成国有自身管理效率低下,资产流失问题更加严重,这对于医院的财务而言是很大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让医院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患者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笔者结合了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1、固定资产管理。购买决策和日常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内容。医院应结合自己的内部情况合理安排管理科室,并聘请专业人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同时建立总账以及各类明细账,以对医院的财产物资做好有效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各类账务被准确记录,实现“有账可查,有账可依”。

2、树立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更为主要的是能够实现医院盈利水平与社会效益的互相协调,弄清医院价值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之间的联系。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为财务部门制定目标,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3、提升会计素质。会计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工作是进行信息处理财务核算,这就要求会计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医院除了制定管理计划外,还需要注重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让会计人员明白自己职业责任感,在新型的财务工作环境下提高办事效率。

4、合理购买设备。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问题上应严格控制,结合实际医疗需要引购,这是降低成本消耗的重要手段。而财务部门需针对采购过程中资金的审核、拨付、结算实施管理,控制资金的使用。这样能够防止搞私下交易,避免暗箱操作。

5、完善监督体制。医院积极开展监督工作能够对财务部门的工作给予及时监督,增强财务部门的工作责任心,促使会计人员执行自己应有的职责。内部审计监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可以对专职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财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结论

医疗改革方针的提出为我国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医院一方面要结合医改的要求调整运营模式,另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整,处理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