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2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标准信息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U2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目前企业都在大步地发展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如何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变得行之有效,能够大大地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是企业管理一直都在进行着的研究问题。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下达的弊端,使集团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各类信息,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生产中管理使用的仪表仪器等设备需要随时注意它们的运转情况和使用情况等信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但是传统的巡检管理方式只是将巡检结果等信息用固定的Excel表填写记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一、系统简要描述
设备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包括了设备台帐管理、巡检记录管理、周检计划管理、特殊设备管理及对设备管理的数据统计、巡检计划管理、巡检处理故障总结等。巡检管理工作主要是设备维护(负责)人按照规定的巡检周期进行现场巡检,之后以网页形式,通过账号登录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填写登记,然后保存。同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是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将设备的巡检信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既可以实现管理标准化,又对实际工作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对于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进而达到故障提前报警的作用。
二、系统功能设计
(一)系统内容
1.网络功能。以公司骨干网平台为依托,在单位部门范围内构建仪表仪器设备巡检管理网络。实现以服务器为主,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可访问操作,即以B/S方式实现系统的运行。设备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主管经理等均可通过各自客户端访问系统资源,开展各业务的工作。
2.软件功能。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设备基本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等的统一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设备管理(负责)人员随时录入按照巡检计划获得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由计算机汇总产生巡检信息表,并提供查询、修改等功能。所有操作人员可依据权限及相应的业务范围查询设备信息,巡检信息等。管理层可依据系统统计的数据实现巡检计划的制定、设备情况的掌握和管理等。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多级控制。针对不同用户设置适合需求的操作权限。
3.系统软件。本系统将采用先进的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按照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进行实施。网络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系统开发采用编程实现。
4.硬件系统。服务器、若干客户机及运行网络环境。
(二)系统详述
1.方案总体设计
方案总体设计必须面向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根据仪表计量设备的巡检业务活动范围及工作内容。按用户需求进行总体设计,计划可分三个阶段完成:1)收集、分析用户需求。(包括:分析用户的应用环境;确定系统功能;分析系统的内部结构);2)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包括: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等);3)数据库逻辑设计及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建立、程序开发)。从而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工程化进行设计工作。
2.用户需求分析
设备标准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由服务器、各相关管理人员相应业务客户端、主管领导客户端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可利用现有局域网络为平台搭建该系统。可将服务器放在机房进行管理,客户端均可通过相关网络进行访问联接。
(1)设备负责人员主要业务需求描述。1)整理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负责人员要根据巡检计划收集并按设备分类对设备运行状态(包括:某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是否有异常等)进行整理存档,而后,通过查询所需设备的巡检信息,可根据掌握的设备即时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2)设备巡检信息。由于各设备包括若干部件,巡检时要分别对各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这样工作量就会很大,可根据设备的巡检周期对设备进行固定的运行状态的设定(即对于未填写异常的可自动保存为正常)。
(2)管理人员业务需求描述。所谓的管理人员是指经领导授权,可根据相关业务范围对系统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操作的人员。对其分配权限,可进行记录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3)浏览查询。1)设备巡检情况。根据巡检结果登记到系统中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查询;2)用户信息。根据后台设置录入的用户信息,根据不同权限可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及删除等操作;3)设备信息。将所有设备各自所包括的部件进行录入保存在系统中,根据不同权限可进行查询、修改、增加及删除等操作。
三、结束语
本系统实现仪表计量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计算机化;计算机完成巡检信息的查询、统计、汇总、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共享。系统的投入运行可使设备管理(负责)人员完全摆脱了手工填写巡检记录等大量重复繁重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取而代之,使得数出一处,实现数据共享,并为各管理人员提供了快速、便捷、准确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避免了原始单据流动过程中的重复填写、数据错误、记录丢失等现象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可改变了以往设备巡检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记录不完整、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共享等现象的发生,使流量设备巡检情况的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及时掌握,真正做到了正向管理提前控制,从而使设备巡检管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米切尔权威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就是使用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安全地整合,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及时为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规范,以便形成数据库、操作平台、显示模式、开发语言的统一,避免信息孤岛,避免系统冲突。
二、信息化总体规划标准要素
(1)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范畴,要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要有扩展性,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适应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规划要考虑以下标准要素。一是深入分析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战略对内外部供应链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和变革,从中提炼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标准要素,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融合。二是分析实现企业业务战略的关键驱动力和关键流程。三是从管理运作层面提出功能需求,给出信息技术决策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架构体系,确保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上满足业务战略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2)信息化规划过程标准要素。一是制定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制定信息化目标、实施方案,定义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二是确定总体架构。信息化总体架构分为六部分。信息化总体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技术架构和操作架构等。三是拟订标准。拟定信息化建设采用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顺序选择,使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四是确定项目。根据信息化战略和总体架构,评定信息化任务的优先顺序,确定项目和切入点。明确每一项目的责任、要求、原则、标准、预算、范围、程度、时间以及协调和配合,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方法。
三、功能需求规范标准要素
1.需求分析。找出企业与企业战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信息化能协助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信息化需求。需求分为宏观需求和微观需求两个层次。宏观需求即战略需求,需要和企业战略结合在规划中考虑;微观需求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即功能需求。本文主要从微观需求出发,以物资库存管理系统为例,探讨ERP的功能、结构、性能和数据需求,这也是系统建成后进行评价和验收的依据。
2.划分ERP层次。从纵向分3个层次。ERP层次结构图(见图1)。业务处理层(数据采集层),为管理层提供基础数据,通过业务流程分析获得。职能管理层,通过业务层提供的数据,对业务过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管理职能,通过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获得。决策层,使用职能管理层等提供的数据,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生产、销售等进行决策。
图1ERP层次结构图
3.确定总体系统组成结构。从横向上ERP可分解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ERP系统构成见图2。
图2 ERP系统构成
4.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见图3)。
图3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1、石油石化企业ERP概述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包括机械、电力、石化、汽车和建筑等5个部门,其中石化和汽车都要靠石油工业。没有石油,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今天的状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工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管理上的差距更大,缩短差距的最重要办法,就是如中央一再指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为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已经或正在对企业全面进行信息化改造,ERP就是重要手段之一,全球90%的石油化工行业实施了ERP[1]。每天有50万石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通过ERP实现企业战略、勘探、开发、炼化、营销及人财物的全面管理。新晋世界500强企业之首的壳牌石油公司就是成功运用ERP的典范。
ERP全称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意思为“企业资源计划”,其基本内涵是集成企业内部人财物等所有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地配置与控制。ERP系统决不仅仅是一个IT工程,它的精髓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化项目像ERP系统建设和应用那样,能对包括企业管理理念、核心业务流程、管理组织架构、内部管理秩序、员工基本素质等在内的企业资源要素进行如此大范围系统化的提升、优化、变革甚至再造[2]。也没有任何一个信息化工程像ERP建设和应用那样,涉及企业如此众多的部门、需要动员如此众多的人员推进和参与。
2、石油石化企业标准化与信息标准化的作用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以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其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质和量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生产的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要求分工越来越细。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必须依赖标准化,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使生产的全过程受控并有序地、系统地联系起来。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就在《工业管理原理》一书中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不仅能对常规的标准化信息及情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能及时获得并使用有效的标准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传感技术、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革命,使企业运用新技术获得更大的成功。
3、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标准化探讨
3.1 信息标准化的建立
首先根据ERP项目范围确定哪些数据需要准备,然后确定参与部门和人员配备,进而确定工作计划,切记不可将所有工作只交给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做,必须对此项工作的艰难程度有充分的认识。“基础打得好,楼房盖得高”。
其次,建立一个命名的规格可以贯穿以后的查询和应用,也为庞杂的数据库确定了可以识别的唯一标识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切不可急于求成。完善的数据分类命名规则,具备操作灵活性,不再局限于只能用数字编码。按照这种分类方式,不但使基础数据在企业内部标准化,便于后期查询的快捷和准确,而且避免了因编码的复杂而引起出错。完整地建立企业标准业务基础数据,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制度、规范最终也会在企业管理活动着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其实也是ERP系统除共享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之外最大的效益。
最后,数据质量是数据的生命,外界环境和生产情况在不断变化,数据准确度是个相对的概念,目前数据准确并不永远准确。这时候,之前建立的命名规则便可派上用场,我们可以输入命名的字母快速查询所需要的数据。及时录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数据延迟录入,造成系统数与实际数不一致,系统可信度和实用度降低。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要教育系统操作人员做到日事日毕,业务处理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但是不管如何努力,数据都不大可能百分百的准确,我们所谈的数据准确是指数据的错误率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3.2 信息标准化的健全
绝大多数ERP项目的失败基本上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很少有项目说是因为方案设计的不好导致失败的。石油石化企业要做到ERP 信息深层次标准化,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要健全信息标准化体系,包括总体指导性技术文件,各类信息标准的编写规则,以及各分类信息的编码标准、代码表、接口标准和数据字典等。
其次,提高信息标准化管理水平。信息标准化体系实施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管理标准数据,使得标准真正方便的服务于企业应用系统。使用数据库管理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标准化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注重信息标准化的知识积累和传递。企业应当及时总结信息标准化的各项工作成果,汇编各类信息标准化文档,及时组织培训,确保随着ERP项目实施信息标准化队伍的素质逐步提升,信息标准化工作得以延续。
第四,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按照内在的联系,形成由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47
[中图分类号] F270.7; T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070- 02
自我国加入WTO后,多年来烟草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这就为烟草企业的生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烟草企业通过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了对企业资源的配置,使得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有效地拓展了烟草企业的发展空间。不过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烟草企业虽然近几年内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基本都是停留在行业应用的基础上,并没有达到信息资源整合、辅助决策分析的高度。究其原因是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脱节,信息化建设缺少了强有力的基础。
1 烟草行业对信息化标准需求的主要体现
1.1 烟草行业中的各个企业需要信息化标准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决策工作的科学性与生产经营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从整个烟草行业来看,虽然企业众多,但是产品单一,这就为整个行业采用规范的、统一的、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了前提,而且这种形式也非常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生产管理。当前各个烟草企业在信息化标准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数据字典、代码、应用系统、接口、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这些方面的信息化标准,能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
1.2 整个烟草行业的管理需要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我国对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全国烟草行业各方面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种体制使得整个烟草行业需要内部管理政令统一、畅通、快捷、准确,信息化标准则是用于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标准化建设是进行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烟草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的重要前提。不进行标准化建设,就难以体现出计算机系统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就必须要对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进行重视,对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传输标准都进行统一。同时还需要按照行业的要求,对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进行规范,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框架。
2 烟草企业信息化技术对标准化要求较高
烟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开发设计多种信息系统。这其中需要对标准进行统一。例如数字仓储系统,在开发数字仓储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作业规范》来进行设计。数字仓储系统涵盖了卷烟入库、在库、出库等多项作业,并且还必须要其他的相关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数据格式、信息传输方式、系统接口等多方面。烟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步骤:① 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基础运行环境,这里必须要考虑人的因素(观念、思维方式、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工作流程和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有的软硬件的选型和掌握; ② 企业内部基本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进销存、OA; ③ 实施ERP; ④ 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系统; ⑤ 建设CRM和SCM。当然在进行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
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了3个层次:商务层、企业内部层、基础设施层。在商务层中主要包括了咨询管理、定单管理、交易管理、采购管理、在线支付、发运管理、客户服务、CRM等等。企业内部层则主要包括了工作流管理、OA、ERP、SCM、CAD、APC、约束控制、优化控制等等。基础设施层中则主要包括了数据库、中间件、电子邮件、SSL/SET、XML等。面对如此复杂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如果缺少一定的标准作为支撑,那么就难以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数据流动和交换,难以到达信息化的效果。就当前而言,可以参考美国Purdue CIMS模型来构造烟草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3 推进标准化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标准基础上的,因此需要制定出行业信息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① 实现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的标准化,行业间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政策性与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程,但是这却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② 实现代码的标准化,如今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所采用的系统复用率都较低,这也使得企业想要升级系统时往往都较为困难,因此,国家有必要相关的标准;③ 实现接口的标准化,现在有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一些企业是内部各个部门分开执行的,这就为最后的企业内部的数据流通造成了障碍,而不同软件之间所采用的接口也各不相同,为此需要对软件接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接口标准,同时还需要建立通用的数据通迅协议和硬件标准接口,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内外“信息孤岛”、“软硬件不兼容”等问题;④ 实现结构数据的规范化,结构数据是否规范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合理的结构数据,能够消除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标准是一种充分适应、调和各方面需求的结果,只有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企业各方面的要求;也只有在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的保障下,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贯彻执行。企业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等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贯彻企业内的工作标准,为此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4 结 语
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随着对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企业内部各种系统之间的数据之间的连贯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对现有的各种系统进行集成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标准化建设也被重视起来。我们必须要本着改革、创新、实用适用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此来推动信息化建设,进而发挥出信息化的真正优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地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办公自动化、政务(商务)电子化、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是帮助企业迎接挑战、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基础。作为企业
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标准化作为一个超前标准化工作新课题有待开发研究。
一、市场需求要求企业积极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的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是指同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有关的技术,至于信息技术标准化,则涉及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表示以及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应用所进行的标准化。正是所涉及的这方方面面的标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鲜明例证为20世纪60、70年代起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新格局,使传统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方法与手段推进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S(柔性制造系统)、MRP(制造记录处理机)的运用,并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使产品从设计到加工以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达到最佳化。这一切都同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分不开的。
二、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面的内容。
(一)技术的信息化。这主要是指CAD、CAM和CAT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实践上这是自动化的内容。在第一层标准化战略实施内容是建立标准化指导体系,即指导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文件。
5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行业标准的沙龙上,信息化专家和企业代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了各自的结论。
信息化研究中心刘权博士认为,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在业内已经持续探讨了多年时间,而标准迟迟没有出炉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是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人员,二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建设和服务的厂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标准而言,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流程?应该搭建怎样的信息化平台?如何利用该平台来推进中小企业业务增长?这是该标准需要涉及的领域,也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
二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标准。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全国第三方服务平台数量超过100个。如此多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同时服务于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可能出现非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服务成为摆在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面前的一大挑战。服务标准的推出,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进程更具意义。
有关人士曾表示,信息化已经成为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对于许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IT服务外包成为它们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新的趋势。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骨干企业网上订单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小企业数量占全国小企业总数的比例将提高到40%。通过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可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如果在选择信息化平台服务商时出现失误的话,原本资金就短缺的中小企业无疑将遭受到雪上加霜的打击。
囿于资金困局,很多中小企业将业务搭载在主流B2B、B2C网站上,想藉此提升企业的生命力,而现实是残酷的。
由于市场供应服务标准的缺失,有些中小企业通过良莠不齐的网络供应商简单搭建了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利益的模式化网站。
还有些企业因为自身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资讯闭塞,听信别有用心的厂商鼓动购买了若干信息无法共享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这些无售后服务、水准参差不齐、无整体发展规划的信息化产品,通常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或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化成效不佳,使这些企业的信息化之路越“发展”越受挫。
另外,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还处于硬件投入阶段,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技术投资相对较少。
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处于临界状态,所缺乏的是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有些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重视,在资金投入上往往容易导致投资“近视”,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而缺乏统一的运营服务标准,这对信息化产业和中小企业来说,不啻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标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遇到了拦路虎。国内信息化运营服务专家、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对此深感痛惜,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只有制定和推行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方能解决当前信息化市场混乱的问题。”
做标准的推动者和先行者
陈丹对行业标准的这一番话,暗含着中企动力要全力助推行业信息化运营标准的出台的决心。
鉴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运营服务的复杂化和多样性,它们在这个领域的需求很难用一两个标准完全满足。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需要一系列的标准。
中企动力一直致力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在中国开创以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先河的信息化服务公司,中企动力获取了三项国际认证――ISO20000、ISO27001、ISO9001,与IT巨头IBM、HP一起连续数年位于中国IT服务市场前茅。
中企动力提供系统化、标准化、本土化的服务,旨在潜心解决中国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之瓶颈,树立高标准、高实效、高自主性的服务标准。
2008年,中企动力推出了服务水平协议(SLA);2009年,中企动力联合国家互联网中心(CNNIC),共同推出“可信网络营销体系”;2010年,中企动力又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直指目前中国信息化市场标准缺失的问题;2011年,中企动力通过各方努力竭力倡导行业标准出台,希望可以借此影响整个行业。
然而,制订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标准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以常见的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为例,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变化多端,且应用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很难标准化。
对于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它们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状态。要满足它们的需求,并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必须另辟蹊径。
中企动力愿作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领路人、探索者。
中企动力之所以有如此底气和魄力,是因为中企动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技术的沉淀和积累。
中企动力先后为3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过将包括网站建设、电子邮箱、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基础应用整合为一体的整体信息化运营解决方案。
中企动力目前已在全国70个城市建立了服务机构,设立了专业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由1200余位研发及运营工程师为150个以上细分行业的超过3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系统、安全、实效的本土化信息化服务。并且,中企动力在业内率先推出了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营维护服务,实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即时解决用户的问题。
不仅如此,中企动力还率先开创了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云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网站建设为切入点,企业用户无需购买软件,只需定期付费就能享受到高标准的、实时升级的专业服务。其中,中企动力研发了功能模块,使企业可按需使用模块,更可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展,使得企业信息化成本降得更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云平台”模式可以成为它们得到专业化的服务和节省成本的极佳选择。
同时,为了在全国各地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以及平台搭建推广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2010年中企动力还主导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应用中心”,并在全国推广“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将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2万人,组织免费电子商务系列培训400余场,争取对3万家企业进行培训,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水平。
标准之争也是模式之争
信息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并且提高了其整体竞争力,但是行业内无规范、无标准、无体系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正消磨着试图在信息化上“四两拨千斤”的成长型企业。
没有标准的信息化市场好比没有灯塔的大海,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大海航行需要灯塔,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亟待标准出台。
在中国市场上,信息化服务厂商服务层次不一,针对市场各异,而且运营模式千差万别。然而,有一批以IBM、中企动力、Oracle、用友、金蝶、阿里巴巴、环球贸易、生意宝为首的国内外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在它们的积极影响下,专业服务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已经形成。这些行业巨擘企业旨在为混乱的市场树立一个标杆。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标准,关键要看哪一种模式更适合成长型企业的需求。
国际IT巨头,其超前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引领意义。而在面对中国多元产业组成的成长型企业客户和成长型企业集中的二、三线市场时,他们的重点客户是金融、医疗、保险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面对本土化服务的要求,他们强大的技术背景却可能显得形式大于内容,难以深入解决本土化企业的实际发展要求,可以说,IBM还未顾及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
与国外规范化的模式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有着独特的环境和模式,不能单纯地搞“拿来主义”。“如果把企业信息化比作一艘渡轮,有钱的乘客会选择造船、租船等方式过河。但是,讲究经济实惠的乘客该如何渡河呢?其实这类乘客只需花很少的钱买一张船票,便可到达目的地。”陈丹如是说。
像阿里巴巴、中企动力这样的国内企业,它们把目标锁定在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中小企业身上。阿里巴巴和中企动力所关注的重点又有所差异。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传统B2B交易平台,多年的所向披靡已形成强大的网络聚客能力。成千上万的企业拥入,拼的是投入,竞争的优胜基本以资本投入多寡而定。针对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限制,品牌长远发展目标、行业细分服务等涉及到成长型企业发展命脉的切身需要时明显力有不逮。
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是对行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数据、文字等进行的统一规范,包括术语、图形符号、标准化指南、信息分类与编码等内容,例如行业组织机构代码、卷烟条码、地理信息图示等。通过统一标准,避免歧义性理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及信息集成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应满足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总体规划要求。
2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包括应用系统标准和应用集成标准两部分内容,规范了烟草行业信息应用系统涉及的系统设计开发、统一集成等标准,目的是保障系统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是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的基础。
3基础设施标准
基础设施标准包括硬件设备标准、系统软件标准、网络通信标准和机房环境标准四部分内容,明确了信息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软、硬件设备采购与使用、网络建设及通信协议、机房建设等实施标准。
4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制定规范标准,保障烟草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确保信息和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5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确保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效益的保障,主要包括通用管理标准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两部分内容。例如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将信息服务与业务流程整合,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明确管理标准。
二、地市级信息化工作开展与标准建设过程
在初级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化重心在基础设备投入上,包括购买PC、服务器、进行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线路建设等。这个阶段,应用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但是由于需求的单一性和整体规划的欠缺,应用系统建设还比较单一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集成的局面。建设的应用系统功能趋向于单一化,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人员的重复手工录入问题。在该阶段中,信息化标准主要体现在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制度上,例如设备使用、网络建设、机房建设等制度规范。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推广,信息系统已不仅仅是单一业务的应用工具,已经扩展到工作过程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投资管理、内部监管等都已经涵盖其中。各项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操作要求,也分别以制度、规范等形式写入了信息化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各类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数据的安全与保密、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安全技术和管理的保障,进一步充实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要求与规范标准。
2.1地市级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
通过对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地市级烟草企业工作实际,做出分析:基础通用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要建立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基础之上,需要国家级部门统筹制定,需要我们贯彻执行。在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与信息设备、网络、机房建设等相关的基础设施标准中,与应用系统开发、维护等(在地市级工作中表现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应用标准中,以及信息安全标准中,而信息管理工作要求则贯穿在以上三项标准内容中。因此,形成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三部分内容。
2.1.1信息化基础设施
包括信息化设备、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等设施标准,内容包含相关设备选型、建设规范、使用要求、日常维护等规范标准,使信息设备采购、新建机房等工作顺利开展。
2.1.2信息化项目标准
从应用系统开发的立项要求、系统设计、实施过程、维护与变更等方面制定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保障应用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1.3信息化安全标准
从信息安全检查、访问控制、文件管理、介质管理、安全设计、机房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变更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数据备份恢复管理等方面,全面梳理涉及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工作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信息化安全标准。
2.2地市级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标准是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南,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目前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比较缺乏,已经正式颁布的信息化标准数量很少,远远无法满足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实际需求。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在地市级烟草企业的具体展现,通过不断完善标准内容,能够不断充实信息化标准建设,更全面的支撑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2.2.2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明确标准体系框架,有利于指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安全涵盖了当前地市级烟草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将标准体系按照这三项内容建立,使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更加明确工作所属类别,掌握工作开展标准,同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进一步补充完善标准内容,在完善标准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几点建议
信息化标准建设重在执行,建立基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重要的是标准的落实。对落实标准建设,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信息化标准建设是追求统一的过程,既给工作开展制定了标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开展标准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职工带来束缚,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抓好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切实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标准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开展标准建设成为自觉的行动,在落实中提高认识,在提高认识中增强自觉性。
2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运用、深度挖掘等问题,因此在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标准化建设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在贯彻落实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内容,并结合“两标合一”,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结合,进一步梳理优化工作流程,使标准化建设更规范,更贴近工作实际,更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概述
(一)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管理的概述
就电力企业而言,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对信息的合理管理,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源泉。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要求,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加工,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信息由无序变为有序,挖掘浅层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加工为不同的产品,提供给顾客使用。可见,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以信息的集中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电力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是控制企业生产运作的的重要因素,计划的修正是依靠信息的反馈,管理的实施也受到信息的制约。如果不能很好地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和控制,企业管理就陷入困境。因此,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是电力企业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重中之重,要想企业获得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实行标准化管理。
所谓的标准化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最好环境,对现实存在或者是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规则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即建立并实施企业的标准体系以及贯彻实施这些标准,这些规则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在采用行业的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更加严格的标准,如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和信息的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因此,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应该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首先要做到坚持易用性的原则。企业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目的是要在熟练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运行效率和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与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每个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坚持易用性原则。作为衡量软件质量体系的重要目标,实用性显得至关重要。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和对业务的针对性,是关系系统成败的关键。系统的设计应该能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适应不同的要求和环境,这就对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系统的管理要以先进的技术发展和体系结构为依托,促使系统的高效运行,使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具有发展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信息系统管理涉及企业的数据安全,必须严守安全性和保密性的原则,要增强数据的数据备份和保密程度,还要加强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对病毒的免疫力。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时候,要做到保密性和安全性的结合。
二、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电力企业正在着力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便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对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的管理。然而,在目前的电力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的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
(一)首先,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以及整体的规划还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电力企业面临着重要的改组问题,企业性质和生产经营的规模业随之变化。由于缺乏比较稳定的基础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步履维艰,电力企业还未能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缺乏与其他企业的数据共享,各自为政,导致电力企业无法有效沟通,处于信息孤立的阶段,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果,不能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关于企业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不高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还面临着系统的整合和集成的方面的难题。内部建立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考虑,导致信息的统一无法实现,另外系统的集成能力不高,减弱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分散了信息,使得信息和数据得不到统一,不利于企业对信息的整体开发和利用。这样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管理及缺乏来自外部的信息系统的扶持和引导。
(三)信息系统的质量不高
需要大量投资,运行周期长和风险性高、科技含量高是电力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特点,而且涉及的领域范围很广,加上电力企业主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人员方面的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保密性和科学性,使质量难以保证。加上资金投入的缺乏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致使完整的运行体系未能完成,技术得不到更新,阻碍了管理的步伐。
(四)缺乏培养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意识
电力企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调度和生产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步伐相对落后。即使在国家大型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的企业放弃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见存在着重视企业得到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的管理问题严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信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导致忽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的关注,缺乏与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和谐配合,使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五)工作效率低
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电量和规模,这样对电费缴纳、规范安装电力设施、电力保修和用电安全知识以及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和信息的查询增多,这就需要信息系统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电力公司对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要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采取相应对策,提高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建设程度,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现国家电网对电力企业的目标要求。
三、推进电力企业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运行的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生产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技术含量也相应提高。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各项其他体系的正常有序运行。信息系统的管理设计到电力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对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确保其他体系的有机结合和协调,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效进行。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保证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达到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达到国家电网的相关要求。当然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再进行不断的改进,保持动态的发展过程,不断地更新和调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性
对信息系统集成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所谓的集成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或者资金的投入,在相应的科技的帮助下,经过集成设计和安装调试的一系列工作,最终实现满足客户要求和具有良好性能的目的。这个集成过程主要包括在硬件、软件、数据与信息、技术与管理和人力组织机构之间的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必须以服务为核心,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对各个要求的分析,设计一体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方便。
(三)通过培训提高标准化水平
鉴于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质量不高和信息化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利用率。因此,需要进行对应的培训,更新传统的标准化工作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标准化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员工接受不同层次的培训,做到真正的有收获,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领导的注重和队伍建设是有力的保证
电力企业所有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有领导者的支持与强有力的领导,这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作为领导者,要真正的发挥作用,行使自己的职权,提高认识,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给企业指明正确的方向,才能使电力企业获得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各种基础条件,也就是企业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员的网络利用能力,建立网络体系,加强人员的队伍建设,只有通过以上几点的努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结语
总体来说,组织、规划和系统平台的统一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将数据有效的整合,正确的分析数据,从整体上促进电力企业的自身发展。就目前情况分析,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标准化管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