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本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8 16:27: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篇1

一、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物流成本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如采购,销售,生产等与物流相关活动发生的成本。而在企业物流成本也影响企业整体的盈利情况。所以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就是要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进而将成本准确无误的计算出来,再加以经济学的分析,降低成本,进行管理。

二、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概念模糊,包含内容不明确

多数物流企业成本都没有单独列项,而列在费用栏中;物流企业成本内容页也不明确,只是讲单纯的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输费,支付给仓库保管的保存费,而其他的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人员的薪酬,相关税费并为列在其中。这样大大削弱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能动性,并不能明确发生在物流中的成本到底是多少,进而影响了物流成本管理的能动性。

(二)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低

物流作为新兴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虽然年轻有活力,但时间短历史薄使得物流产业的相关科技应用较低,现阶段我国企业物流的科技投入使用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物流技术投入运用水平,不仅如此,许多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企业电子化水平低,这种情况致使物流成本信息记录以及加工十分不利,不能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也帮助不了当前企业利用物流成本信息来节省成本及更优发展。一方面企业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落后的部分原因也是物流成本管理科技含量低引起的。另一方面在科技化水平应用方面,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专门物流企业都未将技术投入到物流管理方面,而少数企业单独设计物流成本软件也存在弊端,推广不足。

(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管理部门划分模糊

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成本的管理、控制、计算没有统一合作进行,这种方式不能将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控制。首先,由于信息化在成本管理内应有有限。其次,传统成本管理目标仅仅集中于成本费用本身,单纯片面的降低金钱的支出,会影响整体成本费用的管理。这些问题不断阻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完善的进程,致使物流成本管理专业化技术水平停滞不前。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落后同时也影响想着物流成本控制管理的水平,而物流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在企业中浪费资源的问题。除此之外,管理部门划分模糊,也制约着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不够重视,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物流企业是一种年轻的服务企业,它是以在特定时间内为受买者提供专业、综合是物流服务为企业经营形式。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观念薄弱,意识不强,而把大多精力和资金用在运输、仓储等基础业务,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及利益最大化的强助力作用,从而导致没有专门的物流成本部门、系统的物流成本软件,严重阻碍了物流成本的控制以及企业的发展,更长远的看,还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阻碍经济发展。

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清晰物流成本的组成部分

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物流成本管理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成本管理体系,同时又具有物流管理的特征。按具体内容可以为五类: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持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和燃料等主要原来和相应辅助材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称为供应物流费用;企业才生产加工过程中物流活动发生费用称为生产物流费用;发生在销售环节中,如客户确定、发货、接受这一系列过程中的费用称为销售物流费用;为完善企业的销售链条从开始投入生产到产品销售包括售后服务活动中产生的有回收价值的废弃物的回收和退货售后所发生的费用称为回收物流费用;最后,对企业不需要的废品等无用物进行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称为废弃物流费用。

(二)提高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物流成本的信息化水平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助力。物流企业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要加紧与高等院校沟通,培养专项人才,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是学习,开发相应软件应用于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并对企业中相关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加大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力度,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市场需求的特点,共同开发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将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推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成本管理的应用,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细致划分部门,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水平

细致部门划分提高管理水平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专门设立物流成本核算部门或者独立安排核算人员,使之与企业会计核算分立开来,从企业的生产产品一开始就进行细致的核算发生的物流成本,按照企业物流成本的销售物流费用、生产物流费用、供应物流费用、废弃物流费用、回收物流费用五大内容准确、细致的记载,并到年末时进行分析,总结企业在各个环节中所花费物流成本,进行总结改进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四)树立成本管理观念,重视物流成本管理

增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传统是物流活动并不受大多企业是重视,但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企业要想在众多同行中占有更多的市场并脱颖而出,就必须精简成本提高利润,所以增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着手与健全物流管理部门,将其视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树立现代先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理念,将其应用于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发展。

总之,从企业发展过程和前景来看,物流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要,必须用现代化眼光用科学来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以助企业长久发展创更多利益,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高职院校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与职业性为一体的综合教育类型,其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基本工作流程、专业技术、综合技术运用与操作等能力的培养[1],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开设一些相关的综合实训课程,来辅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相关能力,推动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开设综合实训课程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综合实训课程训练通常都是以岗位需求与能力锻炼为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渗透实训技巧,突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将只有技能中所涉及到的多种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训练技巧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有步骤的演练,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开发与训练能够深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理论完善,同时还能够有效研究出适应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训练模式与方法。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相对一些普通高等教育来讲,具备自身特殊的需求与特点,不管是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演练都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因此要求不同专业应与本行业实际发展状况及需求进行联系,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方案的设计,以推动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及社会生产需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因此需要给予充分重视,要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际社会需求,有效利用综合实训资源,并结合行业新标准,探索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与方式。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步骤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规范性及典型性进行分析,明确课程所对应的职业需求与岗位要求。从现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角度分析可以发现,本文由收集整理企业的规范化岗位训练是物流管理专业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来讲,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并重视专业实训课程,重视所在行业的行业需求与特点。高职院校要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企业基本需求状况,并对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经营状况、企业的关键岗位与岗位需求、企业岗位的安全性与质量要求、企业的基本设备与效益等进行分析与学习,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知识系统性与整体性,推动综合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发。

其次,要对企业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分析,同时确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市场中的相关行业企业对新技术与新服务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强化技术改造,重视设备的升级与多元化经营管理的实现,进而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实地,积极主动的了解并掌握相关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解决现阶段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以确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与岗位发展需求。

再次,要认真分析岗位职业需求,综合提升学生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而设计合适的实训项目与基本内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企业对岗位基本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为中心,并结合学生实际知识与技能现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与知识培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重视岗材结合,强调因材施教,即将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强调综合实训的基本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内部的有效融合,强调实训模块之间的沟通,促进课程的充分开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爱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物流企业的多种岗位需求。

最后,强调企业产品发展及技术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路线上均具备的前瞻性的发展意识,一方面要强调市场的现阶段需求,同时还关注未来市场的潜在变化,因此企业重视动态的发展,这要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及时更新实训知识与内容,突出新技术的应用[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强调持续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及时跟踪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新技术与新设备,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方法分析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训教学基本经验,总结出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几种方法:

第一,选择性移植法,即不断吸收现阶段国内外相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内较为成功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选择的借鉴已开发成适合自身院校与自身专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训课程,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教学范围与教学程度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完善综合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能力中心的方法,即根据专业实际特点,开设具有相关行业与企业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强调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求重视对学生自身工作技能的训练,围绕技能培养确定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与步骤、基本方法与训练技巧以及职业基本道德等。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现阶段市场中所需要的新产品与新技术进行相关技术发展动态的实训内容开发。

篇3

1 引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认可。现代物流的渗透性、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极强,涉及范围广,业务环节多,可以说是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连接各行各业的纽带而存在。现代物流是传统仓储与运输业务无法取代的,它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流通加工、电子商务、营销策划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而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己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供应链条与链条之间整体实力的竞争。社会需要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环节,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

然而,在我国从事物流各环节业务的工作人员中,真正接受过物流专业教育的很少,懂得物流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人非常少,能够从战略高度对物流业的发展做整体规划及资源整合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在物流人才培养这个梯度上,进行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和本科以及研究生物流人才培养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人才的紧缺已成为限制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另外,在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院校中,同时存在着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在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之前,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及岗位群分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脱离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这里仅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办5年以来人才培养及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一点想法。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1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与物流相关的职

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与分解,得出物流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要求;在能力、知识、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以及培养规格,从而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课程教学计划,并且进一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以及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

2.2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掌握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信息、营销以及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熟悉管理职能、经济分析、基础会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物流作业控制及相关物流作业设备操作与使用的能力;具备分析并解决采购、运输、配送和仓储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以及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具备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的能力,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各流程控制与优化能力;拥有较扎实的物流及其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等。

(3)从业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物流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

2.3 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分析,最后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懂技术、知管理、善分析、精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四证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

3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完善

3.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明确本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由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并打造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使得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对接,突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及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走访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最后请行业专家审核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循环修改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3.3 确定及完善课程体系

(1)确定课程体系(见表1)。

篇4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着,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如表1。(表1)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篇5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着,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如表1。(表1)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但要求一方面具有相关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所以,一方面学校和系里有条件要加强对物流老师的培训,多给他们提供参加物流类会议或论坛的机会;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或带队)到企业深入调研和学习,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管理能力。

篇6

    德州学院经管系的三个专业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从前四年的教学情况分析,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知识的难度不易掌握。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和运筹学的基础;二是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相对又太容易,没有涉及到管理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不合适。

    2、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不强。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差,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要不断强化才能掌握,这与大学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多同学直到毕业也没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掌握知识的最大障碍。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目前,德州学院经管系还不能保证所有的课程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且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教学仍旧是教师照本宣科,而物流的许多知识描述起来又比较抽象,尤其是企业物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很多学生是听课看书凭想象,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州学院经管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且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师资条件,选出一个条件合适的班级,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实验。在教学内容上,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以前开设的理论基础课,自编适合该校的物流管理教程,做到既有物流基本知识的常识介绍,又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的应用。配套有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校内部精品课程网站上,对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课件、习题和案例等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时刻可以查到,充分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的各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传授知识与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1、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物流的各个环节,除了运输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他环节消费者接触不多,光靠书本上的介绍,学生们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对于各种物流设备及作业操作流程,如果能看一下图片和视频介绍,立即就变得很具体。

    2、采用实训教学方法。物流这门课实践性比较强,很多基本的物流操作流程不是光需要理解,需要掌握会用,所以实训课是必需的,这在仓储管理这章的传授中尤其重要。通过实际训练,学生们对物流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都能基本掌握,培养了实践应用能力。

    3、利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每章的典型案例和几章知识的综合案例,利用项目管理方法,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具体做法是在学生们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展示案例,让他们自行分组准备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4、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某章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单元,同学们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抽签获得一个子单元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讲授本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再由老师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总结。

    5、实地调研解决问题。实地调研的题目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典型的企业物流案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易到难。通过方案的制作,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撰写论文。除了掌握基本的物流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物流竞赛。物流大赛一般以物流公司的实际案例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大赛的方式,极大地激起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其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改革效果与推广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显着,可以从期末考试及平时的竞赛及论文成绩对比看出来,如表1。(表1)可以看出来,实验班在基本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创新能力都远远胜于其他五个普通班,新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也需要学校和系里的配套设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26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Promote Student-centered Playing as the Perspective

CHEN Xiaoling, ZHAO Wanqiuzi, HUANG Zhonghan, NIE Ant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opened with Singapor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To promote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to play on the course training objectives, business training basic requirements, graduates should have knowledge of all aspects of the corresponding capacity accordingly Comment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tudent-centered to play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lobal vision,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practice, with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common international talents can learn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Key words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hina-Singapore cooperation

0 引言

在中国语境下,国际合作办学特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学生过往的学习方法、行为范式、思维常态存在巨大冲击。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异彩纷呈的外域文化、庞杂无序的网络文化交织形成国际合作项目独有的课堂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规约、影响、重塑合作项目学生的人文价值与学科信仰。武汉科技大学(WUST)和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NP)合作办学的国际学院物流管理项目自2008年创办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建了优良的口碑。作为该国际合作项目的师生,本研究以合作项目直接参与者的身份为视角,以亲历合作项目教学全程的体验为基调,对合作项目进行全面介绍与评析,探寻国际合作办学的可借鉴模式。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通行做法,或是成套引进合作方的课程与教材,或是单纯引入外方优势课程,或是在本土课程体系基础上引入外方的核心课程。在招生宣传或自我评估时,倾向于将“国外原版教材”、“国际化教学理念”、“原汁原味的国外教育”作为合作项目亮点,借以标榜办学质量的国际标高。这样一个以原版教材为教学起点,无缝接轨为教学方向,原汁原味为教学终点的合作项目设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多大程度“无缝接轨”和“原汁原味”?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是否就能确保将学生培养成国际通用人才?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课堂文化中教师主导性有余,学生自主性不足。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今天,课堂实施的基本理念已经被简化为:学生自己会的,坚决不讲, “教学,即教会学生学”。义安理工学院与国际学院物流管理(国际)专业从课程内容到课程设置再到评价体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的现代教育学习理念,将教师的教学界定为一个根据具体情况、条件、要求和认知规律不断调整和争取适应学生的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个学生争取独立且日益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学生“独立性”的形成,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达成教与学的双赢。本课题以亲身课堂教学体验为基础,近距离考查、研究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定位与转换,立体学习环境的构建。

1 课程设置

1.1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质量。物流管理(国际)专业课程的设置强调将最新的物流理论与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行业最新前沿和未来发展动态,进而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表述为: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信息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现代货物流通领域的实践与管理、国际货物买卖、营销等工作能力,熟悉国际市场行情并能够对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应用型、外向型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强调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定性分析方法,掌握市场营销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拥有从事管理及物流系统设计能力,市场开拓与策划能力,人际交往与业务谈判能力。课程设置强调营销理念和管理特色,强调管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延伸,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全球物流理念及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能力,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1.2 业务培养基本要求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业务培养的基本定位是具有迎接物流行业的不断变化与挑战的物流领域中高层管理人员。课程强调帮助中国学生体察各国都在扮演“世界工厂”角色(中国也不例外)的现实,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英语运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与现代科技同行的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物流管理学、库存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经济学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拥有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突出强调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连接社会经济的各部门,如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邮政、电信、保险、法律等。学科具有多行业性、综合性、基础性、服务性等特点。建立在物流实践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物流学科因此而具有多学科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物流相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涉及面广,现有学科中没有哪一门能完全覆盖或包容。物流既是一门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又是一门有着自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基于物流管理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的现实,各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多与各国自己物流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相适应。义安理工学院与国际学院物流管理(国际)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学生业务培养的基本定位,即以两国各自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两所高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为取向制定的。

1.3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写作能力与沟通技巧;(2)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种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3)掌握系统的经济和管理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分析工具和运用手段;(4)熟悉国际准则及物流企业管理的有关部门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最新发展动态;(6)具有运用计算机从事物流管理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而言,中、新两高校对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做了全面的要求。与此同时,课程特别要求毕业生熟悉国际准则,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课程设置体系

整体而言,物流管理(国际)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四大块。公共基础课以英语为主导,从听、说、读、写全方位铺开,力求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全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为学生开设创意与思维(Creativity and Applied Thinking Skills)和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两门课程,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创业理念,贯彻了高职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理念。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学科基础课的设置非常务实,突出强调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更迅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更快,它对教育的滞后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课堂教学在数量、质量及知识更新速度等方方面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为此,人们必须从数字化的媒体中获取信息,具备信息观念和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新世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与重要内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国际)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网页编程(Web Publishing)、计算机与信息处理(Computer & 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商业计算机应用(Business Computing Applications)三门课程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的务实理念。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具体而直追学术前沿、行业实践前沿。如专业基础课中的服务营销和电子商务都是当下商务领域的时尚思潮、流行理念与贸易实务。新加坡是物流现代化水平高,工业化生产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最为有效的国家之一。从课程体系安排上可以看出,课程不仅强调多元化,突出实用人才培养理念,更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足功夫,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所开设的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系统工程、六标准差原理等,无不以实用为取向,25周的工业实习,更是将这一取向量化得淋漓尽致。

从表1中列出的课程不难看出,物流管理(国际)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求涵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不以系统性为课程设置原则,而是突出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具体而言,课程设置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学科体系的主线,以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为学科理论与方法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为方法和手段,结合贸易、运输、储存等实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构筑其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整个课程体系把英语、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到物流管理的整体框架中,力求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宽厚的学科知识体系,以适应物流领域的多方位需求。专业课程设置重视课程的广泛性、实时性与实用性,强调学科前沿知识入课堂,强调知识的即学即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新理论与新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新流程、新方法的设计和开发,新经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效果分析等。主张课程设置的“适应性”原则,根据物流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研究与应用并举的课程,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着眼全球,紧跟国际物流管理发展前沿,与国际物流教育接轨,专业培养方向为具有熟练英语技能,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和物流管理新理论、新实践的国际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2 课程实施

回到前文叙及在国际合作项目招生宣传或自我评估时,合作办学举办方倾向于将“国外原版教材”、“国际化教学理念”、“原汁原味的国外教育”作为合作项目的国际标高。国际学院与新加坡的合作办学项目以其鲜明的“新加坡”特色,让我们亲身体验、见证到这些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国际标高。

物流管理(国际)专业课程设置在以下方面值得推介:

(1)国外原版教材、粗放的课堂教学。课程选用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详实、图文并茂、语言纯正、印刷精美,内容直追学术前沿,把最新近的内容(up-to-the minute social issues)纳入课堂,为学生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提供捷径。课堂上,教师串讲知识的速度极快,只是提纲挈领地对整个章节做梳理性的介绍。厚厚的原版教材,讲授所需的时间仅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真正对课本的学习是课后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小组学习。每次课后学生面临的,是少则十几页,多则几十页的全球通行的最新英文原版教科书的内容。每个章节的小测验对日常的学习进行监控。

(2)国际教学理念、立体的课外学习。选定服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理论显雏形、实践露端倪的课程,目的是引领学生至物流行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沿和行业实践的前沿,让学生即学即用、现学现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用PPT节省板书时间,将知识点的讲授立体化、可视化。通过Project,将课堂教学前、后向延伸,成倍提高课堂容量。通过网络,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推荐的MOOC等相关优质资源,引领学生走向专业纵深。通过原版书作者提供的各类互动练习,学生可以随时与专家“面对面”,教学的深度、广度得到全方位提升。

(3)原汁原味国外教育、国际的测试理念。选定商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网页编程等课程,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走出学校后仍能受用终身。根据课程设置特点而实施的国际测试体系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对能力的考核,多以Project的形式张开,将笔头、口头、开卷、闭卷、小组、个人、课内、课外等测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重视学习体验与学习过程的现代测试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导向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提升上。

3 结语

本研究意在推介义安理工学院与国际学院物流管理(国际)专业“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特色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合作外方新加坡教师全英文教学时追求的国际标高,以国际化的教学视野、教学能力与教学手段施教的教学实践,目的是为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本文为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8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可分为: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物流作业与管理、物流综合管理等三大模块,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其物流管理涵盖面极广,其内容不断发展变化,教学中的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因此,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学生应能正确理解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初步树立物流的观念,给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思考物流管理常见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初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具体的一个物流问题时,能结合素材在特定的背景下,学习如何进行物流管理分析、物流职能及合理化的措施,能够拟定一个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第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几年“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结合在不同高职院校调研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技巧,检索、分析专业信息和文献的能力不足,自学时经常抓不住重点。第二,学生缺乏社会阅历,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善于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也比较差。第三,传统中教师的授课长期以讲授为主,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进行自身作用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重新定位。第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涉及面广,但“物流管理概论”课程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时约60个学时左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全面而深入地介绍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

三、“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的效果。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信息的授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持人和指导者,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首先,应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其次,教师的讲解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体系。既要经常介绍各种参考文献资料和物流学科发展前沿的资料,指出各种参考资料的作用,又要教会学生搜集、检索相关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设置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改进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教学大纲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课程教学的需要,又必须考虑后续课程的衔接。目前的教学大纲大多是以某本教材为模板进行设计的,即先有教材然后有对应于该教材的大纲,这种方法并不适合“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对“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应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完整的教学大纲,体现系统的教学理念。为帮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建立物流管理的知识体系,应引入“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方法来构建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首先应根据专业整体的知识体系来确定课程的知识内容,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分为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物流作业(职能)管理与物流综合管理三大模块。然后,每个模块下再根据需要,结合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中对各个岗位职责分为多个分单元。每个单元既自成体系又与其他单元相关联,在每个单元下面列出这一部分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相对应的课时数以及一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和相关资料信息。这些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交流、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既保证了整体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能与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与岗位职责联系在一起,还充分考虑了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需要。

(三)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是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教学方法。在“物流管理概论”中,广泛应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在启发式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讲课的逻辑性,揭示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点穿线带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使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有启发地提问学生并巧妙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互动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还注意穿插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利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协作精神。

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地讲解案例,因此,在组织案例教学时,首先对学生如何充分地剖析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案例教学中,还引入了项目教学法的方法,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开放式项目案例、两难式项目案例、封闭式项目案例等三大类。开放式项目案例教学中,由于其完成项目结果的范围可以很广、很宽,因而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思路的清晰、观点和见解的创新。两难式项目案例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各有利弊的两难答案选择,并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封闭式项目案例则是以权威的唯一答案测试项目的方式让学生检测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或是职业素养。在案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首先展示案例资料,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来组建团队,给予学生团队一定的准备时间来独立分析资料、形成讨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且在讨论中培养表达能力,在总结评价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优劣之处。

3.物流方案的制作。在课程的教学中,还可以安排两次左右的物流方案制作教学活动。物流方案制作主要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物流方案制作的题目主要来自于物流企业生产实际、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案例分析等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方案的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良好的合作精神,通过方案的制作,学生们普遍反映学到许多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知识,提高了独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物流方案制作的教学活动需要从易到难,通常是先以某个开放式项目案例或两难式项目案例的分析开始,先给学生一定的分析基础,再根据案例的分析情况制作方案。然后才是给情景资料或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方案的制作。另外,“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物流方案的制作也可以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进行。

4.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作为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向学生做情景演示、影像播放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对物流作业、物流管理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校的“物流管理概论”均已经实现多媒体教学,并且开通了教学网络资源。教学网站中包含了教学大纲、各章主要内容、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思考题等基本内容。教学网站的内容根据学生反馈实时更新,还涵盖课后阅读书籍参考书目、物流作业影像短片、物流相关网站导航等资料,便于学生课后自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5.部分章节的内容采用研究性教学。在课程中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使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细化成若干个问题或部分,向学生阐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行成立研究小组,由抽签方式各获得一个单元的任务。然后让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通过讲授、多媒体等手段向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该组学习的主要成果。之后,其他小组学生和教师提问,该小组学生回答,对不尽完善处,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对各组专题及专题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总结。研究性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加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总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讨和完善,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肖夫.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市场,2008(2):152-153.

[2]李巍巍.建构主义教学现在《物流学》课程教学中的实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8):136-137.

[3]田肇云.关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0):117.

[4]江涛涛.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类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03-104.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适应了,体现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各高等院校应十分注重分析国家建设需要,结合本校学科建设优势及应用和研究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行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思想政治、文化素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的构建,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教学中实际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际设计能力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时间,通过调查、参观、专业实习与专业实践训练,形成系统有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应当体现多学科渗透、文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教学体系适应面向现代的教育需要,开设一系列文理必修课和选修课,拓宽专业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性基础课程学习,强化基础,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本知识。

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商品养护》课程的重要性

《物流商品养护》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应用面较广的综合性课程,适合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物流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物流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也就是说,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各个物流环节的保养与维护工作,都称为物流商品养护。

物流作为企业寻求的新利润源泉,其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在相同的市场份额下降低物流成本。商品是凝结着人类劳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同时又是开展各项物流业务的主要对象,因此维护商品质量是保证其价值通过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则。

商品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稳定性。商品经过一定的时间,则会发生质量变化,这种情况在运输和储存中都会出现。而且商品的不同,其质量变化的快慢程度也不同。由于商品本身和储运条件决定商品质量的变化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商品流通的时间界限。商品越容易发生质变,它对储运条件要求的就越严格,它的空间流通就越狭窄,它的销售市场就越带有地方性。因此,如何管理和控制好物流商品的养护工作,在尽可能地扩展商品的流通空间、实现商品价值、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所以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物流商品养护》课程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需求的,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知

识理论的全面系统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物流商品养护》课程教学的思考

1.教学目标的设置

通过物流商品养护课程的学习,应当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掌握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掌握仓库温、湿度的管理原理;掌握几类常见商品的养护方法;具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具体商品进行养护的方案;了解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具有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对物流商品养护技术的新形势、新发展有所了解。

2.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选取

(1)教学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的设置决定课程开展实践意义的大小。物流商品养护课程应结合目前物流领域中养护技术应用现状,对基本理论进行创新,强化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设置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基本知识。普通商品存储的基本要求;温湿度的基本知识;霉腐微生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仓库害虫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条件;食品的质量变化;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等。

基本理论和方法。商品质量变化的类型及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的基本方法;商品霉腐的机理;金属锈蚀的种类、机理以及金属制品锈蚀的表现;高分子商品老化机理等。

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存储商品的要求进行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能够进行基本的防霉腐工作;掌握仓库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常见的虫害情况,选择恰当的防治方法;能够对常见食品进行科学养护;能够完成库存金属制品的简单防锈工作;能够采取各种养护措施有效地防止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等。

(2)教材选取

由于近年来物流商品养护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商品养护的教材也有更多的版本,其中窦志铭主编《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教材体系合理,结构清晰,理论知识点明确,便于课程教学和学生自学。该教材在原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课外知识拓展和商品养护技术实例。还利用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方法及成果给学科赋予了新的内容,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在每一章都附加了商品养护技术的大量实例,特别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养护技术及方法做了详细的案例介绍。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及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物流商品养护》的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充分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合理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作业、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应特别强调情景教学,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地创造与教学内容相辅的实际运作场景,将课堂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紧紧地围绕教学培养目标展开,同时要注意难易度的把握,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安排一些自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学科特点,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教学用的第一手资料,如现代企业物流商品养护技术的实际运作视频资料等,然后将收集到的实际资料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增强学生对物流养护技术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精选及应用教学光盘。由于物流商品养护技术涉及的领域较宽,仅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必须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选教学光盘,采取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所授内容与光盘内容相关时,辅之观看,其他内容,可找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将反应强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引用当前企业中较先进的物流养护技术运作案例,以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小结,能运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在组织案例教学时,首先对如何充分的剖析案例进行引导,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考核与组织

课程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开卷考试与课堂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期末开卷考试+观察考核成绩。开卷考试着重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观察考核是通过对学生一学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平时测验、作业情况,对其作出评价的一种考核方案。由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考察。

四、结束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物流领域提倡绿色物流。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提倡绿色教育,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接受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在《物流商品养护》的教学中可以将环保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物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让学生理解集约型物流的含义,培养良好的品德,使其成为适合时展的优秀物流人才。

作者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袁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4,(10):56-59.

[2]白世贞,陈化飞.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物流科技,2004,(7):58-60.

篇10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与企业展开充分深入的合作,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认知和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而对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点。

一、针对课程内容设计进行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首先应当考虑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以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考试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对知识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对实务性内容采用任务导向模式,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物流综合素质。

1、教学项目化

教学项目化,即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要形成一次完整的作业操作。

项目教学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通过课程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物流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各个项目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

2、学习自主化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必须终身学习。而现代化教育以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因此亟需物流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自主化学习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物流配送当中,采用何种配送路线为最优,因环境、距离和时间的不同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才智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

3、实践职场化

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职场化”的实战环境,实战过程覆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全过程,实战技能标准覆盖物流企业技术标准,形成“一站式”学习平台;按照实训流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岗位职责,依据岗位标准组织学习、开展职场体验的岗前培训、择优选岗、定岗定职及量化考核评比。让学生以一个物流企业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二、形成多维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完成了物流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教学评价体系正是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的一个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要形成完备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同时运用激励手段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考核内容可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物流实务、物流软甲操作、企业实习实训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以“职业能力递进”为核心打造实训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可依托于相关的物流实训室和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将实训分为不同的模块。

首先,可以在物流实训室内设置相应的仿真设备,针对物流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技能,与教学内容同步。包括仓储作业管理、自动化分拣、电子分拣、货代、包装打包及供应链的相关实训。通过形式多样的仿真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