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1: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前言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课改下的新生产物,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符合其认知范围,并且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让学生利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究,从中悟出学习数学的最佳思路及有效方法,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动机产生的原始动力,学生只有从心里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有对数学进行探究及创新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与创新中来,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提高。例如:当课程进行到“几何体截取”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以平面截取正方体的方式,看看所得到的截面都有哪些图形,然后再根据学生经过探究与实践,所得出的答案进行问题设置,从而起到知识深化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不但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进行探究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各自在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一旦思考不出结果,就会觉得数学太难,继而出现厌学的情绪,如果让学生进行分组式讨论,那学生之间的思维就能实现互补,让探究知识的过程变得简单、轻松。同时,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还会出现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结果的情况,这些“不同”都是教师在进行比较教学时的有利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实施分组讨论教学,以便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解疑,使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给予积极性评价,鼓励学生探究
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它能让学生认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成败与得失,并以此作为其反思基础,让学生学会从反思中进行总结,再从总结中得到思维能力上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但要自己多给予学生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这样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此外,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毫无差错,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树立起探究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再从旁对其进行指导,当学生经过指导与探究之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其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与探究积极性。
4.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探究
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这样学生才能自主进行探索,并试探性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还能使其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技巧均得到一定的提高。而这种学习环境的营造与设计主要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的作用,为探究式教学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与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5.拓展探究范围,提高探究能力
虽然展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场地”是课堂,但是随着这一教学方式的不断拓展,课外实践探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内探究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教学“场地”拓展到课外。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知识迁移以及灵学活用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到“等边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寻找哪些物体是属于等边三角形的,并对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说明,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等边三角形,这样更能有效发现其具有的特点。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富有成效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吴泽菊.有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大观周刊,2012(18).
与别的学科相比,初中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更会遇到困难,并且难以克服这些困难. 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会使他们完不成作业,或为了完成而抄袭他人的作业,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教师面对大量无效的批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 因此,在对数学课堂课后作业的筛选和处理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盎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层,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引导各个层次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时,教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需要重点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针对数学基础比较一般学生而言,作业的设计主要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应该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对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比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 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多,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设计筛选中等难度的课堂课后作业上.
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复合性问题,将新教的知识点和上一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状态. 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学生选做题来设计.
这种层次性作业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较简单的作业开始,在理解概念学会应用后再逐层尝试;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难度的层次,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2. 系统设计题组型作业
设计题组型作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纵向探讨或横向思考,使学生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比如学习了某些具有关联性的原理后,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明确各种原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题组型的数学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由于这种题目难度较大,可能很多学生都不会做,不过让学生思考这种题目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看到学生的思考或者解题过程时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
3. 灵活运用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比较基础的课后习题或例题稍微加工改变,考查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的新学知识,深刻理解经典例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 这种题目的设计方式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考试题目,相互测试,或者只是留下数字或者图形让学生根据新学知识设计题目并解答. 这种做法具有新颖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作业的开放性设计,要求教师深挖数学思想方法,引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
4. 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数学学习的应用性
作为数学的大课堂,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内容,联系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初中生的专业特点,教师还可以将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设计出包含专业知识的作业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生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编选一些实践性作业,使学生间接理解掌握所学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技巧等,在现实或者模拟的现实中获得实践性的完善,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理解抽象的书本定义. 学生因为自己动脑、动手获得了直观的理解.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的共同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推广下,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抵消掉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项锻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在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才能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那样简单,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教授是需要老师们多下一些功夫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实生活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才科学合理,既能为学生传输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针对“一次函数”这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需要进行细化,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为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他性质,为学生们接受全新的知识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个课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课时,对它的目标设定应该更加细化,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第一课时上的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学生们对一次函数中的变量和常量的具体含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特点等问题有没有理解到位。针对学生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进行第三课时的目标设定。由此可见,只有数学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设定,并依据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促成教学相长。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相较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初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带来诸多益处。通过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可以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促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逐步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成为大部分数学老师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在开始“一次函数”的具体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进行对这部分内容的预习,并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作业上,要给学生们的预习作业进行问题布置,而问题的内容需要以教材为主。对于积极完成预习作业、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言语上的鼓励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干预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生意识,渐渐地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并由此产生浓烈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可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
对教学情景进行设置,可以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新颖,因此也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在所设置的情景中,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变得形象、活泼、趣味十足。生活情景和疑问情景等情景的设置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贡献是非同一般的。数学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拉近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疑问情景的设置来保持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
例如:通过设置疑问情景来开展“一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对一次函数进行解答时,一定要强调常数b不等于0呢?”
学生1答:“如果让常数b等于0的话,那么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我们对一次函数的解答就变成了对正比例函数的解答了。”
老师提问:“那你们觉得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联吗?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函数吗?”
学生2答:“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只不过是一次函数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随着教育制度地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越来越顺应时展的潮流,为社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基础,初中教育也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初中数学为一个人铺平了今后的求学之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对某些概念的阅读能力匮乏,导致了他们在对数学概念上的理解程度不够,或是对概念的含混不清。如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完全平方差和平方差,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阅读理解,往往会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常常把a2-b2=(a+b)(a-b)当作完全平方差公式,把(a-b)2=a2-2ab+b2当做平方差公式。
2.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课外阅读匮乏。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强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说是只强调考试的内容,对于考试范围以外的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到,这就导致了学生阅读只是定位于非常狭窄的范围,这是极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由于初中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课外的数学知识也是“读之甚少”,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数学知识面极为狭窄。
二、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读目录和标题。数学中的概念比较抽象和繁多,知识点也就非常之多。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正确梳理就十分必要,但是数学知识的梳理是建立在对数学框架的掌握上,而数学框架就是以数学课本的目录和标题为主要载体的。目录和标题是数学教材的“纲目”,是对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梗概、摘要和总结。在正式上课之前,对目录和标题进行阅读,有利于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这就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十分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数学目录标题,使学生懂得由标题联想内容,由内容联想标题,逐步养成“标题联想”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读数学课本中的法则和概念。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需要以本为主,这里的“本”指的不是课本,而是根本、基础。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内容。诚然,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中的一些定义、性质、法则、定理、公式、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叙述都非常地严谨,逻辑性较强。在阅读教材时,应该使学生能够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字眼,这样才能够理解得透彻和深入。例如在初中整式这一章就有关于“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因此这样的项可以进行合并,叫合并同类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将这个定义分为两点,即每个单项式所含的字母必须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可以举出例子,如9a4b2与5a3b3虽然字母相同,但是每个字母所含的次数却不一样,那么就不能称为同类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也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教学和教育的重点工作不应该是“让学生得高分”,无论是应对中考,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为了能够使初中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成绩,具有更好的数学学习成效,就需要提升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本人对提高学生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种方法。
一、加强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视
态度决定一切。要想提高学生初中数学的解题能力,首先就需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灌输提高解题能力的观念。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责任心。因此,学校就需要筛选具有师德的教师,并进行教师职业培训,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全心全意地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逻辑训练
发散学生思维,进行逻辑训练是针对数学的抽象性较高、逻辑性严密的特征进行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数学解题的逻辑性思维训练,就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解题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题型,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思路,并让学生之间探讨,继续更深入的、更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探知。最后,等到学生都讨论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按学生的正确思路进行具体解题板书。因此,通过调动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协作研究,并尊重学生研究成果的解题能力的有效性教学实施,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针对所有的数学题型,都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放矢,才会有质的飞越和进步。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在日常的数学复习和考试过程中,正确的解题方法并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在面临新问题时,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新问题的归属,进行严密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就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查,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操作技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完题目后要对思路进行反思,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方法进行归纳,方能做到举一反三。“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初中阶段学生共同的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但是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所以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对已做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与技巧。
四、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弱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题意,然后才能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素质、更强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中考试卷上的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它们更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
数学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帮助,尤其是在提倡少留作业、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重视作业的多功能性,尽量设置数量精、类型全、效果好的作业,以保证质、量都能够符合新课程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终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主要针对作业的设置、作业的评价两个方面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自认效果较好,现总结出来供同仁参考。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质量对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在注重题量的同时,更关注作业的质量。为改变教师为布置作业而布置、学生为完成作业而作业的尴尬情况,笔者在题型、题类等作业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有效的尝试,试图把新课程要求融入进去,将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带到学生的作业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1.根据学生年龄,设置趣味性作业
初中生总体来说还是少年,童趣未消,对一切事物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作业变成有意思的游戏。例如,在学习单项式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道名叫“找朋友”的作业,请学生在卡片上写包含a、b字母的单项式,然后请学生找出自己的同类项作为好朋友。这样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点融合在活动情节中,提高学生兴趣。
2.根据学生生活,设置实践性作业
数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应用于生活、工作实践,初中生已经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数学技能。因此,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比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后,设计学生统计自己家半年内的用电量、用水量情况,让他们分析哪个月最多、哪个月最少,水电用量之间是不是有关联性等,以使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费用使用情况,并据此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根据学生水平,设置有层次作业
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兴趣等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设计有差异性、层次性的作业,不能“一刀切”,从而为每个学生都提供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将作业列为A、B、C三类题,让学生A类必须做、B类尽量做、C类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二、初中数学作业的评价
作业批改是让学生转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能够掌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批改工作,以学生学好、学精为目标,创新形式、大胆变革。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批改主体多元化
笔者一改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以教师批改为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评价自己作业的成果和失误,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教师批改法外,以下几种方法笔者是这样操作的:一是学生自我批改法,让学生在教师批改之前先自己批改,这种一般是客观题居多,能够让学生一眼就看出来哪儿对、哪儿错,错是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浏览一下,找出需要重点指出的错误之处,表演做得好的地方。二是随堂批改法,在重大有标本意义的题目尤其是大题目上可以采取这个方法,一般是让学生先做,在遇到困难时、出现错误时暂不指出,而是让学生直接互相纠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水平,又能锻炼学生能力,还能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三是师生共批作业法。笔者一般用投影仪集中学生典型的作业错误,然后和学生一起大声指出错误、说明正确答案和原因。
2.批改视角多维度
作业批改不是简单地求对求错,而是要发现亮点、补缺漏点、修改错点,因此,不能简单打对错,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欣赏等情感。在实践中,笔者除了关注作业对错的结果外,一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比如,在(+77)+(+6)+(-5)+(+7)+(-1)+(-24)这道题上,有的学生不仅按照传统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出来,还使用了(+77)+(+6)+(-5)+(+7)+(-1)+(-24)=[(+77)+(+6)+(+7)]+[(-5)+(-1)+(-24)]这个方法。笔者就在批语上写到“你的想法真多,很了不起!”这样就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另外,在学生写出错的解题方式时,笔者会写诸如“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等评语,以此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满盈.数学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问题的解决
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遵循同一种教学模式,即包括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识三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做到有效备课。
上课之前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习题。我们必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制定贴近学生、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导入,做到简洁有趣。
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学生若无学习兴趣则无法参与其中。因此,课题的引入不能再像传统课堂上一样以简单的复习旧知识进行,而是要设定丰富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这节时,我创设出问题情境:学校准备买下附近一块长202米,宽198米的长方形地,若价格为每平方米2元,谁能口算出学校需花多少钱?这一问题的列式很简单,但要口算202×198似乎太难,正在学生为难之时,我适时地引入:“如何口算出202×198?通过今天的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中。
(三)教学方法,做到选择恰当。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课堂提问,做到全面调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把好、中、“差”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如对课后题的处理,可以将题型按照难易程度分类,让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讨论,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讨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它为全体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好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讨论实效,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讨论问题的设计。讨论题目必须能将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便于唤起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难度也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从计算和比较试验田的面积,引出公式:(a+b)2=a2+2ab+b2。试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能使学生对此公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提出新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讨论目标,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讨论的效果,将课堂氛围推向。
2.讨论时机的把握。在实施讨论式学习时,切忌将课堂讨论仅当做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讨论频率不宜过高,因为频繁的讨论无形中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使讨论止于表面,不能深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失去新鲜感,为讨论而讨论。因此,在组织讨论学习前,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要先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讨论中不断地补充、修正和提升。只有这样,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之间才能相互启发,思维才能不断碰撞,对问题的认识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课堂练习,做到例题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既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所以在每堂数学课上,教师应腾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同学的提问,以进一步巩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总之,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前多动脑子,课后收获颇丰。
参考文献:
[1]陈凤梅.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低效现象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5).
引言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数学成绩,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注意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试着把数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进行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使用数形结合方式辅助教学
在这个阶段,使用图形辅助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通常来说,教师需要把一些比较笼统与比较难了解的难点与要求,用图形的方式进行阐述说明,方便学生在观察图形的时候,可以理解比较深刻的含义,同时整理出清晰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回答。使用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进行辅助学习,尤其是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点,类似于方程式等,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函数的含义是比较笼统的,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是比较害怕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难以经过直接的图形了解题目与要求,没有办法利用要求进行分析解决。“若是两个坐标轴和直线y=2x+k围在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其的面积约是10,那k的值是?摇?摇 ?摇?摇。”把这道题作为例子,经过阅读,学生只是理解题目条件哪些是需要求出k的值,但是没有办法对额外的条件进行使用。这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把直线所具有的条件画出来,经过图形的展示,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按照直线和轴的焦点做出对应的方程式,就可以算出k的值。
二、使用数形结合解决几何难点
关于数与形的结合主要是两者之间的联系,把这两种进行融合,就可以将数学中量与几何及位置等进行整合。利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把抽象和形象等思维进行融合,能够解决比较繁杂的难点,使笼统的难点变得比较清晰,这样就可以对难点进行理解并加以处理。从以上就可以看出,两者进行整合的重点是使用数字解决图形问题,就是利用数字对图形难点进行处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让无数人烦恼的问题就是几何问题。由于这一课程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笼统,使学生没有办法直接想象立体的画面,因此比较难以得出解决办法。造成学生难以把握关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不佳。
几何这一课程看似简单实则困难。不但是难以想象其立体的画面,即使是很简单的图形,也没有办法进行解决。比如,在关于勾股定理的课程中,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在实践操作中使用这一原理进行解决难点,教师只是对其原理与具体含义进行解释说明。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也难以使用这一原理进行处理。
学生可以在一个简单的图形上,把相对的边的长度写在边数相同的边上,实施的过程就是将数字与图形进行整合的过程,让这个图形变得立体,有助于学生进行计算分析,使用勾股定理就可以计算出是什么图形。比如,在判断图形这一内容中,难以想象该图形的立体画面,学生要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这条腰与边是属于什么图形的,利用该图形的本质对其进行处理。这时,教师要指引学生把问题中所给出的要求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号,明白图形的腰与边,对其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换句话说,就是使用数字与图形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指引学生把两者进行整合,使笼统的图形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增强学习能力。
三、使用数形结合解决代数问题
关于代数这一课程可以使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可以依据代数难点的特点与所提出的问题及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构建出对应的图形,通过分析图形的本质得出解题方法。在初中阶段,最经常使用的图形有三角形与矩形等。通常情况下,与以上定理相对应的代数难点,可以利用并构建图形进行处理,与其他无形对应的问题就可以按照构建对应的图形计算出解决方式。
例如,要求出a与b和c都是正数,如何求?然后列出公式,证实这道题需要用代数公式a2+b2≥2ab,并引出其他公式,再通过勾股定理构成图形,把代数难点简单化,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看出,把两者进行结合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保障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中要使学生养成使用数形结合的习惯,用于解决所遇到的难点,利用这种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在计算过程中也要把量与图形进行整合运用,表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既相对又一致的特点,查看图形的外形,对数与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激起想象,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把两者进行变换,把笼统的概念立体化,理解其中的含义。
要经常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使他们感到使用这种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就会在做功课的时候下意识地使用这种方式,养成习惯,提高使用效率。另外,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相互分享学习的领会与感受,引起学生的共识,加强该方法的应用。
结语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一直在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专门对数量及空间进行探讨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及逻辑性。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种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清晰地理解笼统的知识与含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启迪,然后清楚地看到学习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努力,逐渐弥补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整个中学的基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得好不好,与将来进一步深造及学习理、化等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我现在就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解决好“衔接”与“入门”的问题
数学知识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些学生往往感到学习上有困难。这就要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重视新旧课,即小学与初一数学的衔接问题。因为新的知识不但有新的概念,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式、法则及新的规则等,学生一时不习惯。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新知识比较多,例如,从正数到负数,从数字到文字,从恒等式到方程,从算式到图形,从计算到逻辑推理等等。学到这些知识,都存在一个入门难的问题。例如,开始教有理数,从正数教到负数,就要通过许多事例,说明负数的存在及在生产劳动、生活中的应用。再进一步说明负数的意义。
二、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主要有:有理数、实数、整式分式、方程和不等式、指数和常用对数及其运算,函数及其图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直角坐标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各科知识所必需的,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搞好双基教学,首先在教学中要正确无误地讲清各种基本概念,还要精讲多练。讲解要突出重点,腾出多一点时间作各种练习。例如,讲解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性质,重点应放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就改变”。教课还要注意教好关键点。例如,教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不难接受。它的关键在于,几条直线和线段相交,在许多不同位置下,要正确看出哪些角是内错角等。
三、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思想教育是必要的,要在教学中说明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为将来的社会所适应;对原来少数学习差的学生,要设法补课,以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才能提高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课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如用实例引入新问题、用适当的教具、运用适当的比喻等。
在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笔、动脑,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题技巧
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解题方法也多样化,在解题中有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掌握一定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技巧,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对于复杂一些代数式能化简的可先进行化简变形,若开始就进行数字计算,麻烦很多。在几何的解题画图时也有不少的技巧。即以画图而论,如果需要画一个三角形及其外接圆,先画三角形及其外接圆就比较麻烦。先画圆,后画其内接三角形,容易画准确。求证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常常庑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然后证明过交点的某一直线,即第三条直线。
五、要指导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只是算术计算,规格比较简单,初中里要学的内容就相对复杂了,有代数式、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对数等。特别是几何,要求比较严格,有些问题也与数学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解题不合规格,实际上是对数学上某些概念不清的体现。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对的关的问题也要及时讲明解题规格。例如,书写的规范化,写幂的指数写在底的右上角,根式的指数写在左上角字小一些;单项式中数字夹文字的,数字要写在前面,文字写在后面,带根号的数字写在不带根号的后面。在解应用题时,如果运算比较复杂,计算中途可以不写单位,最后的得数写上单位,但要加括号。如果得数是多项式的应该按降幂或升幂次序书。
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单有老师主动地教,没有学生主动地学,知识学不好;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学生年龄的逐渐长大,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多方面做起,可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领会教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例如,做课外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课文,基本概念、公式、法则要弄懂,记牢。把有关例题再看一看,然后再去做复习题。如有困难,也可以反过来查看课文及例题等。尽可能的自己解决问题,不得已再去问人,这样学得知识才比较扎实。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42-01
一、引言
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具有的积极肯定的认识、探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倾向。有了数学兴趣可以对数学或数学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思维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掌握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方法,确保教学的效率。
二、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因素
(一)智力外因素
初中数学学习,只有兴趣但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勇于克服难题的勇气,仅凭学生短暂的兴趣,要长期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农村,学生一方面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同时又是在校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一旦段时间解决不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将兴趣点转移到其他方面。
(二)数学知识本身
数学知识本身主要包括数学内容与数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就数学内容而言,其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影响。数学内容越是难和繁,将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数学趣味性的理解。
(三)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初中数学难度相对于小学而言比较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学习兴趣就会大减,甚至消失。因此不难得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会随着其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而不断改变,如果成功的体验越多,那学习兴趣会提高,反之会降低直至消失。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数学兴趣直接与教学质量相关,学生没有数学兴趣,将使数学教学活动趋于无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全体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在农村初中教师中基本上都有专科以上的学历,对数学思想史、数学教学方法、数学发展史的掌握相对而言比较好,农村初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例子,充分地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进行发掘和加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一些概念或公式时,可以将这些概念编成趣味口诀,方便学生更好地识记,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
(二)创设人人参与的数学问题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则要了解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而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农村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充分了解农村学生学体上较为不佳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结构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使学生能参与到这些教学内容之中。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时,需要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避免学生产生“高不可及”的情绪。此外,设置的问题要明确,切勿模糊,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以往农村中学是多媒体教学的盲区,但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多媒体也逐步在农村中学中得到应用。农村教师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有着许多优点。首先,多媒体教学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次,信息容量大,教师可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最后,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注意以情动人,注意课余时间和学生的沟通,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建立融洽、和谐、友好的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使他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和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