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7 15:53: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日程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日程规划

篇1

 

  今天终于从武汉回来了,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也终于结束了,很累,整个人所有的精气神仿佛都被吸光了一样,从里到外的软,这就是生活吗?

这次武汉之行,见识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更加懂得了很多:

  第一次为自己没能考上名牌大学而后悔,走在华农的林荫道上,看着华科的教学楼,漫步在武工大的雨中,体会着名牌大学生的气质——那种挺胸抬头,高傲自得的表情,你真的会开始怀疑,开始明白,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有了等级的差异。

 

  当你为了去一个教学楼而要坐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车时,当你看着学生们为了做点小事而要排很长队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人家的大学究竟是多么的大啊。真的后悔了,其实没几个人比我强,可是我却没法为现在的境遇而抱怨,只是因为在人生仅有的几次选择中,错过了一次就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可是哪一个又是我的人生之路呢?迷茫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啊……

  第一次为中国有太多的人而无奈,当你为了个考试,而要挤半个小时才能挤进考场时,你会不会无奈啊?看着一个考场就有几万个人和你竞争,你会不会没有了自己的信心啊?真的不知道这么多人中是不是都会有自己的未来?也真的不知道这样的竞争是不是真的有价值——为了难以确定结果的考试!!!!

  第一次感觉到有力无处使的感觉,当你明明会做一道题,而却没有时间,去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时,你还能说什么呢,就连眼泪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流吧。

 

  第一次有了迷失目标的感觉,第一次不知道自己明天该做些什么,第一次看着钱如流水般花出去却根本没有心痛的感觉了,第一次觉悟了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中,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个匆匆过客罢了,第一次坐在麦当劳的橱窗前感受到心灵深处的孤寂…….

  人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生改变嘛,是的,真的可以,只要你受了太大的触动,人生很无常,无常的让人不知所措,无常的让人无奈啊!

  国考结束了,11月的最后一天也要结束了,最后一天只希望安安静静的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开始,新的一天,忙碌继续,继续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奋斗,真的不知道是明天的明天还是后天的后天,我才能好好的休息一下。

篇2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筑形式、高度的不断变化提高, 城市的建筑日照问题日益复杂, 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将更加关注健康、安全、环保等公共利益的问题, 这就对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规范和技术规定,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日照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宅公房的取消、住房私有化的普及,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维权意识大大增强,使日照间距方面的矛盾成为城市建设的焦点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在旧城改造与更新、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多地少的国情也限制着城市用地的扩张,如何在有效推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政府管理部门难于解决的突出问题。

建筑日照是建筑物理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远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筑设计人员就广泛地使用作图法来计算日照。这些方法有日影图、棒影图和影子迭合图,以及使用日规仪对建筑模型进行日影测试。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推出日照间距系数表后,大部分规划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主要是依照日照间距系数来控制建筑间距,指望通过简单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来满足住宅的日照要求。但建筑布置的复杂性、建筑平面的多样性及高层建筑的增多等因素,使城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越来越复杂多变,单一靠间距的控制已无法达到规划管理的目的。

当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住宅日照间距进行分析与辅助决策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建,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已成为广大居民极为关注的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照分析则成为城市建设规划中“鉴定”日照量化指标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日照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不统一,缺少相关的技术解释

地方日照标准和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城市的地方标准明显低于国家标准,造成双重标准,致使目前的建筑日照问题突出。

2、规划容积率与日照标准不相适应

在旧区改建的项目中,为了平衡拆建比,规划容积率指标往往较高,开发商为了增加建筑面积或降低建筑成本,在规划地块中布置较多的高层建筑,很容易对周边住宅的日照造成影响。为了保护原有建筑的日照,相邻地块的规划布局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土地资源和日照资源的有效利用、均衡利用。

3、日照分析软件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的日照分析软件很多,哪一个软件计算准确度高、误差小、接近实际等,都没有相应的机构或权威部门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单位只能根据软件设计单位的介绍自行选择,致使市场的日照分析成果参差不齐,缺少权威性。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解决日照问题的有效对策

1、制定技术规定确定日照标准

日照问题引发的居民矛盾和纠纷究其根源是对社会各个公共资源管理的不到位乃至缺位,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办法。建筑日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 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规划管理部门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维护城市的公共利益。

以某市为例,为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空间, 在全市杜绝违法建设行为, 该市规划管理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对以前执行《xx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规定》的情况进行反思, 并参照周边城市的通行做法, 结合该市所处地理位置、经纬度、气候特征等实际情况, 于2007 年7 月制定《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简称《技术规定》) , 确定了该市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技术规定》将该市城市规划区分为三个类别区, 对9 层以下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的建筑间距规定为: 一类地区L≥1. 2H, 二类地区L ≥1. 4H , 三类地区L≥1. 67H 。一类地区为城市旧区, 日照标准间距系数可酌情取低, 三类地区为城市新区, 建设日照标准间距系数不得低于国家《居住规范》规定。对于相互非平行布置建筑的间距提出了折减系数等具体的规定。

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及病人因其身体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因此, 为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及医院病房要有更高的日照标准,《技术规定》要求在这类建设中严格执行《居住规范》的日照标准规定, 保护社会特殊群体的利益。

在城市一、二类地区, 《技术规定》主要是针对某一项目自己内部建筑间距的控制, 因为它虽然受用地紧张、开发成本高限制,没有达到《居住规范》的要求, 但有其销售价格的调控, 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而对项目外的建筑却有很大的影响, 要求项目主体建筑对被遮挡的客体建筑按照《居住规范》的规定留够建筑间距,保证项目周边建筑的日照权利不受到侵害。也有的建设项目虽然部分没有达到《居住规范》 的日照标准, 但是项目建设方与被遮挡影响的居民达成赔偿协议, 在补偿后自愿的基础上使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2、日照分析确定建筑间距

日照分析是指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 在指定日期模拟计算某一高层建筑对北侧可能受其日照影响的某一规划或现状建筑的日照时数情况和日照影响情况的技术分析行为。日照分析主要是针对9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 被遮挡需进行日照分析的居住、教育、医疗类等建筑。

日照分析时, 应先调查了解拟建建筑周边现状、规划情况, 确定日照分析的主体建筑范围和客体建筑范围, 沿建筑外墙采用沿线分析法先分析客体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 再分析拟建高层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 以便作出对比, 明确遮挡影响。当发现客体建筑日照情况不满足日照标准时, 再对其居室窗台线进行分析,以确定日照是否有影响、影响的位置和影响程度。主体建筑范围内有多幢高层建筑时, 其对客体建筑范围产生的日照影响应综合叠加后计算结果。分析后出具《日照分析报告》 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理( 审核建筑方案、初步设计,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的依据。对日照分析计算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高一级的设计单位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再次复核, 《日照分析报告》若经再次复核基本一致即作为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TU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31-01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生活中充斥着斑斓无限的颜色冲击感,五彩绚丽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彩带给人们极具魅力的享受。城市的历史悠久离不开城市文化、城市历史的积淀,城市的发展和进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人们对城市色彩审美水平的进度,它帮助人们感知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让人们享受色彩带来的快乐,然而现在社会科技的发展,色彩的搭配与组合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再占有主导地位,城市中混乱无章的色彩,粗糙的色典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享受生活的感觉,相反带给人们的是浮躁、奢侈、混乱的城市,如何才能改变现有的状态,让人们认识到对于色彩的设计和利用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针对日本城市的色彩文化进行研究,了解日本色彩发展的历程,分析和研究日本城市色彩成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城市的色彩发展汲取经验。

1 城市色彩在日本的发展历史

1.1 原始色彩性发展

这是城市色彩发展的初期阶段,人类秉承着自然元素的提取,不断累积、学习、模仿、搭配,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基准,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森林、湖泊、地势、气候等来想象、创造、运用到城市的色彩中去,人们向大自然学习,通过学习利用木材、山体走势建造房屋,像大自然学习处理房屋的布局,随着文化的启迪,宗教思想不断的传播,人们利用色彩处理出有特点的标示,体现主题思想,统治者建立华丽的宫殿以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这是当时日本的初级阶段。

1.2 混乱的随意色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原始的城市生态色彩状态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业的店铺、商场,它们建立在醒目的地点,装饰出醒目的色调,没有法律的约束,随意处理想要的颜色来勾勒自己的房屋,城市变得色彩混乱,人们不能通过自然色彩区分建筑,城市杂乱无章。

1.3 规程化色彩管理机制

渐渐地,政府意识到色彩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杂乱无章的色彩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政府出台法规确定城市使用色彩的规定,对建筑物的性质划分,规定不同的用途的建筑物可以使用色调,确定以高调、明快的、明亮的色彩处理本国的城市建设。这样合理的规划和确定严禁的管理规程将日本的城市色彩建设重新定义,确定了日本城市色彩如今井然有序的发展。

2 城市色彩在日本的管理方式

2.1 国家统一的城市色彩规划管理

日本在城市建设上主要以色彩的管理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从国家到个人,无一例外都是按照这些规定建设他们的国家,这使得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确定了对于色彩的价值统一性,这对于日本可以在城市色彩管理上有重要意义。它以国家法律为基准,结合各地区城市的特点,结合地方特色编制合理的城市色彩,使城市色彩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地方特色性。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多方式、多途径的开展确立执行方案。国家、地方上均建立专门的城市管理部门。如,景观执法团体、景观维护团体等,这些部门隶属于国家管辖范围,具有独立的自制和处理权利。主要负责对主要的色彩景观进行完整的规划和要求。根据规划确定建设本地区的可以实施的建设城市方案,对其地区的城市色彩景观进行审核和通过,对景观色彩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景观审核会,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审议。景观整备机构有行政团指定担任,主要工作是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有必要的、合理的信息,帮助其本地的重要景观建设,重要树木和其他的公共管理下的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他是为了促进城市色彩协调、平和的达到统一而成立的部门,基于相关法律条例,对所需要相关处理和协调的项目进行考察和协调,达到意见的统一,做出的统一决定相关人员必须服从其规定安排。这样的处理有益于城市色彩的强制性的统一化。

2.2 自主的城市色彩化管理方式

日本除了有政府主导的色彩城市规划外,还可以组织专业的政府部门进行规划,其步骤有前期调查研究、城市概述、色调的确立、区域的规划、施工的管理、监督体制的建立。从方方面面自主处理城市色彩化管理下,建立的独有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对城市建设做基础性的研究,了解好自然条件、地理特点、文化历史,对其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将整个城市建立成一个全面的概念化骨架;通过色彩构架空间处理编制出有利于施工和规划管理的色彩构架;确定其编制目的、功能性、对城市色彩的景观进行概念化描述,对城市景观进行策略内容归属,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构架进行分区划分,确定适合的色调归属,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色调方向的引导和处理意见;对于整合系统规划中的建筑进行规模、大小比例、用色范围等做明确的意见,对符合相关规定的色彩方案实施申报审核处理,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色彩方案做监督管理和改正的处理办法。对于申报的色彩方案必须满足城市规划和色调的具体要求,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级审核,通过审核的施工方案方可以施工;对于特殊的大型建筑物采取事先协议规程,虽然其隶属于政府部门,做过事前协议,但仍然需要做审核工作,只有满足需求规定的才可以做事前协议,做审核工作,审核通过的建筑工程需要在规定中完成建筑的建设,保证其工程质量,定时做监督管理审核工作,工程竣工后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的工程才可以被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3 结语

通过了解日本本国的色彩城市建设规划,了解并学习其优秀的,有利于我国城市色彩发展的方式方法,及时而有效的整合处理,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去,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城市色彩建设越来越好,管理的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city of more and more quick toda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 resulting in a lot of sunshine.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citizen's right of lighting, reasonable city planning be imperative, decrease caused by sunlight problems of the waste of land resources. The city shoul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citizens of sunlight right and city planning unified design effective, formed a set of feasible sunlight compensation mechanism.

[keywor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ity planning; sunshine analysis

日照是作为气候资源,在居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中日照是不可忽视的气候因素。因为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土地供应日趋紧张,高层化的建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规划中出现的日照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本文将就日照在城市规划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间距系数替代日照要求的问题

间距的测量是水平距离的重要指标。间距距离不仅仅决定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住宅布局,更影响着住宅的日照条件,如果间距设计的较小,不但建筑的自身会产生问题,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高层建筑。国家建委颁发的《城市规划标暂行规定》有这样的规定:建筑间距:各地可依据建筑的管线埋设、防火、绿化、通风、日照、形式等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来确定房屋间距。原则上,各地住宅的最底层在冬天的日照时间不小于一小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城市结合自身情况,完善了规划管理的具体规定,主要的内容,就是直接采用日照间距系数对住宅之间距离进行控制。但是从实际操作中,日照间距系数一般平行布置,并且面宽较短的建筑中适用,日照的形式一般是正向,侧面遮挡这一类问题没有进行考虑,在复杂的建筑规划中也难以适用。在计算不同朝向日照的时候,太阳光入射角也应该考虑在内,如果只是用棒影图进行计算,结果不一定准确。在点式以及条式住宅复合的住宅区的日照等值线场常常会有出现日照等值线摄动,这是一般的间距系数难以描述的。因此规划管理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各类相关因素, 本着节约土地,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理念,在修改以及完善政策法规,尽量减少对日照的影响,一步步的完善建筑间距的标准,达到合理的,高效的利用土地的目的。

二、新建项目对周边项目的影响

日照问题的研究,不能简单的对两个单体进行叠加,需要进行综合性分析,全面考虑拟建项目和周边项目的平等权益。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以前住宅建筑密度相对较大,所以早期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谁先造,谁获利的问题。

在进行地块规划的同时必须将日照问题纳入规划设计中来,全面的考虑新建的项目对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努力实现不影响现有建筑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住宅这一类的建筑。充分利用日照仿真,动态日照等功能虚拟各地块正在进行的建筑,综合的分析各建筑之间的日照相互影响关系,由于只是虚拟建筑,分析的结果不是非常的精确,但是却能科学的,合理的考虑多方利益,最大的减少多方的矛盾。越来越多的规划审批部门开始重视对未开发、未审批进行日照评 估,尽量减少因日照问题而产生的土地资源浪费,补偿争议等等问题,利用前期的综合分析,提高了管理的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

三、日照赔偿标准的缺失

在当今的土地开发中,征地,拆迁的安置、赔偿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日照的补偿方法是缺失的,没有法律作为依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伴随着居住区的建设,旧城的更新和发展,中心商务区重新设计和规划,周围建筑在建成几年之后被拆除的问题。如果补偿的标准在有法可依,那么开发商以及政府便可以根据日照是否满足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进行补偿,让审批和开发更加快的进行,这对需要快速审批和建设的重点项目更加的重要。

现在各城市的日照补偿的标准也各不一样,有的地方按房间数进行赔偿;有的城市按居室面积进行赔偿,;有的按窗户面积进行赔偿,有的城市甚至采取多个补偿标准。这些都促成了现在日照补偿相对较混乱的局面。规划管理部门,应该从有土地合理和利用这点出发,建立起统一的日照补偿标准的。完善的补偿机制是相关住宅日照法规重要的补充以及完善,健全了日照保护相关法律, 充分明确了当事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有益于保障公民采光权,与此同时充分兼顾了开发方的利益,切实的提高了划管理的效率,为妥善处理建筑物的日照采光纠纷,提供了一个重要可行的法律依据。

结论

诚然,在进行宏观调控和建筑低容量后,日照采光妨害情况相比过去减少了很多,在处理了相当数量的日照问题之后,规划管理部门应该更加认识日照协调这个理念应该贯彻于城市的设计当中,尤其是规划分期用地的小区,规划这更应该综合的,全面的为后期的建筑保留应有的日照资源。同时,规划者应该从保护居民日照权以及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完善现行的规范以及标准,推出更加合理的日照标准。同时,国内每个城市,可应该从自身的经济水平出发,建立一个统一的日照补偿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将日照补偿,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业主合理的利益充分的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操作简单的日照补偿机制,减少规划建设当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充分保护公民日照和采光的合理权利,充分减少由于日照问题导致的居民纠纷和矛盾,保护公民的正当利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超宽板式高层建筑规划管理的通知 ,2006 .

篇5

中图分类号:P4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298-01

引言:日照时数是表征太阳辐射的最直观物理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太阳能可利用率的重要指标。研究日照变化规律并找到原因,对经济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很多学者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进行过分析,由于日照时数受地理位置影响很大,不同地域的日照情况差异较大,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的结论居多。本文通过分析邹平1981-2010年30年日照时数、云量、能见度、风速等资料,试图找到较长时期以来邹平县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

1 资料选取与方法

选取邹平大监站1981-2010年日照时数、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日数频率、总云量、风速,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 日照时数分布及变化趋势

2.1 年变化

从1981-2010年三十年各月、季日照时数平均值来看,邹平日照时数春季最多,为737.9小时,夏、秋季分别为684.7、602.4小时,冬季最少为527.1小时。春季可照时数随然不是最多但由于这一时期气温迅速回暖,对流增强,有利于空气中杂质的扩散,大气能见度较好,而这一时期空气干燥,云量又少,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春季日照为四季中最多,冬季虽云量也少但可照时间最少且能见度不好,因而日照时数最少。从各月情况看日照分布呈一高一低单峰型,5月最多,12月分最少。(参见图1)

2.2 年际变化

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0.676x+2717.7,其中y表示年日照时数,x表示时间,为时间序列0,1,2……29.由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趋势图(图2)可见,邹平近30年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97年之后减少尤为显著,98-2010年日照仅有两年略高于平均值。

以10年作为一个时间单位观察日照变化趋势,由表一可见,91-00年比81-90年略有减少,而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则锐减,比上一个10年减少了190.7小时,减少幅度扩大了近9倍。

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分析,设定3-5月为春季,以此类推12月-次年2月为冬季,四个季度的趋势方程分别为春季:y = -1.1746x + 756.09;夏季:y = -4.8797x + 760.38;秋季:y = -2.8002x + 645.82;冬季y = -2.4305x + 564.74。可见,夏季递减最为迅速,秋季、冬季次之,春季递减趋势不明显。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趋势图(图3)直观地反映了这些趋势。

3 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在可照时间内影响日照的要素主要有能见度、总云量、风速等。分析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可在寻找日照时数减少原因的同时也进一步佐证日照变化趋势的客观性。

3.1 云量与风速

众所周知,日照时数与云量呈典型的反相关系,而风速的大小对大气中杂质的扩散起着一定决定作用。将1981-2010年每年的平均风速与总云量年际分布绘制成图4 ,图中的粉色折线表示历年的总云量分布,黑色折线表明了历年的风速分布。由图可见,总云量增加的趋势和风速减少的趋势都较为明显,这两种趋势都使得日照时数呈减少之势。

3.2 能见度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重要气象要素,考虑能见度大于10千米后,日照时数随能见度的变化已非常不明显,因而选取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日数频率(本文称作低能见度频率)作为影响日照时数的要素。将1981-2010年低能见度频率分布绘成图5 ,显示该频率随时间增大的趋势非常明显,由此可见能见度变差是日照时数减少的重要因素。

4 结语与启示

(1)邹平日照时数近30年来是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趋势变化率为-106.8小时/10a。各季的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夏季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2)日照时数的变化是云量、能见度、风速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十几年来邹平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向空气中排放的气溶胶质粒明显增多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导致水汽凝结核增多使得成云几率加大,另一方面直接减小大气透明度,这都导致了日照时数的减少。另外大气杂质增多对风速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3)日照市时数的减少从侧面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逐步加重,建议工业经济发展的决策者强化辩证思维,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大气环境。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20-02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学校地属南宁市武鸣区,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校课程设白天自习课与晚自习,且课余零碎时间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科从三科增至七科,学业压力增大,合理安排时间成为学生学段过渡的主要问题之一。面面俱到的管理繁琐、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如何制定出一套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并且让管理看得见、可评价、能够及时反馈的办法,成为笔者思考的重点。

时间规划欠缺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将课余零碎时间定义为“玩”的时间的学生,学习缺乏紧迫感;另一类为无老师明确具体任务、完成时间就不知所措的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存在学业拖延现象。在学段过渡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生活,做好时间规划。

二、“日清本”概念

“日清”二字源于海尔集团的管理文化,海尔集团OEC理念有一条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个理念可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是“今日事,今日毕”。学业拖延现象属习惯范畴。从实际行为和行为意向的差距角度来看,拖延指推迟计划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的行为,拖延会给个体带来不适感。二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设定的目标若只要求“完成”,任务的达成效果会大打折扣,此时,需要根据完成的质量情况设计激励元素,目标是“明天比今天高”。理解“日清”概念后,笔者结合班级存在的问题创设“日清本”,用来帮助学生做好日常记录、时间规划。

三、“日清本”的内容及制作过程

为了增强“日清本”的可操作性,笔者将“日清本”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栏目,操作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计划。计划可以理解为板块划分,即从哪几个方面达到“日清”。笔者从学习、生活、课堂、支出和内务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二)组织。组织安排当天的具体任务,放入计划栏目中的对应位置。如,数学学科的具体学习任务可以设置为:1.完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35―36页。2.预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做解方程专题。

(三)实施。根据组织环节中的任务单逐步付诸行动。告诉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可将出现的问题简要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实施中的问题,改革方案。

(四)界定。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可观性记录,即“日事日毕”。当学生完成了一项任务,在其后打“√”,也可根据喜好设置相应的符号。

(五)反馈。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如何评定?即如何贯彻“日清日高”?我班学生若任务完成得非常好,画“大笑脸”,完成得较好画“微笑脸”,完成得不好则画“哭脸”,图片的直接冲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不断完善。

(六)评价。根据每个栏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评价。每个栏目总任务完成了,如果课堂纪律表现好,可记全星,表现不够好记半星 ,表现不佳记空星。五个项目中,若有一天得四颗全星,则可给予奖励,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也可积累一颗进步星。

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计划中“日清”项目可适当增设,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六个环节,每个步骤之间联系紧密,当天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从反馈和评价中显示,可以对后一天的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在反馈环节调整计划。

四、研究对象、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及过程

本研究对象为南宁市东盟中学2015级七年级7班47名学生。从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后开始实施。研究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班会统一认识引入“日清本”制作个性“日清本”教师跟踪检查拟标准化“日清本”。七年级上学期段考前,笔者在班级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系类主题班会,在前期的摸索阶段,已基本做好班级问题认识、思想认同、“日清本”维度设立、学生“日清本”优秀模板汇总等工作,完成了从个性化到标准化的过程。

一项研究的开展,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对班级学生个体中存在的不同问题跟进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一:

我班个子最小的男生蓝铭(化名)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初中阶段后,独立性欠缺,做事没头绪,不懂得合理规划课余时间,也因动作拖拉,经常没有时间吃。入学不久,笔者观察到了他的这种情况,便计划在生活方面对他进行指导,帮助他规划用好午休、晚自习、晚修三个时间段。告诉他,在“日清本”生活栏目中,提前写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分散到不同时间段完成。为了按时吃到晚饭,可以在晚自习结束后50分钟洗澡、洗衣服,可以安排在午休前20分钟整理好柜子等。跟进一段时间后,蓝铭逐步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有时间和同学们打打篮球,变得开朗活泼了。孩子妈妈反馈孩子假期情况:“孩子回家会主动洗衣服,整理衣柜,自理能力变强了许多,让我们放心多了。”

案例二:

作为班主任,笔者每天会巡查班级早晚读情况,发现班上学生陈娜(化名)英语早读时间不太开口读书,而且在英语默写时都低着头,听不懂也写不出,逐渐出现对英语学科学习泄气的现象。笔者找到合适机会,与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告诉她: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语言学习尤其需要积累,10个要默写的单词先做到默写出5个,下次再定目标到默写出6个,每多一个就是进步了,最关键的是要规划利用好课余时间,提高英语学科成绩。笔者指导她每天晚自习做完作业后按模块记10个单词,晚读前请同桌领读10个单词,完成了得笑脸。第三周,陈娜每天增记20个单词,会留10分钟晚自习时间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七年级下学期段考,她英语考得98分,班级总分进步10个名次。她提出下一步的目标是英语得100分,我感到很欣慰,看来陈娜同学已经成为一名懂规划、有目标的女孩了。

在日常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存在个体差异,所以需要改善的习惯也不尽相同。笔者与他们沟通时,指导他们将项目写在“日清本”的相应栏目中,规划好时间,在具体时间段落实,并及时做好记录,若有特殊情况,学会及时调整。一年下来,班级中大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研究Y果分析

下面笔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系列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定性研究主要以学生周记为载体,定量研究主要以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为根据。

1.定性分析

学生的周记作为定性研究的主要载体,笔者每周检查一次。原先,学生周记内容写得比较空泛,只是对一周学习情况进行套话总结,继而提出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使用“日清本”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周记内容更丰富了,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记录。笔者依据“日清本”的记录,汇总每周每日的情况。欣慰的是,学生懂得提出问题了,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分享解决的方案。跟进观察中发现,学生慢慢养成了总结问题的习惯,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意识增强,学生蔡磊说:“日清本”让我成为了一个懂得规划的人,“人是铁,本是钢,一天不写心慌慌”。使用“日清本”后,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有所增强,逐步学会自我规划时间。

2.定量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段考后,在将近一年的尝试后,笔者进行了一次班级调查。主要从时间规划、目标达成、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调查。

数据统计表明,学生在时间规划和目标达成方面的行为明显改善。学生建议,可增设“每日快乐事迹记录”“我的困惑”“今天的进步”等栏目,应进一步简化“日清本”的制作,让“日清本”为个性化学习服务。

篇7

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在世界各地设有7个地区办事处和联络处,拥有约200人的科学家、事务官员和信息处理专家具体实施计划。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设3个主要部门:环境规划理事会、环境秘书处和环境基金委员会。环境规划理事会由58个会员国组成。理事国由大会选出,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促进各国政府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实现和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各项环境计划进行政策指导等。环境基金多来自联合国会员国的捐款,用于支付联合国机构从事环境活动所需经费。

篇8

1 数据开发利用体系框架

数据开发利用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可分为三个

部分:

1.1 实际操作层

涵盖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是企业数据的最初来源和最终落脚点,各部门负责采集其中的数据,将其作为信息系统的输入,并利用决策的结果对实际业务进行调整。

1.2 信息系统层

涵盖企业ERP、OA、PLM等已有信息系统,对其进行集成应用,实现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为数据分析层提供有效的数据。

1.3 数据分析层

涵盖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商业智能三部分,用于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提取出来,并根据需要进行转换和存储,然后按照特定目的进行挖掘、统计和分析,从而产生供管理者参考的决策,可包括:研发方向调整、销售市场细分、职能部门优化等,最终将决策反馈至实际操作层,并对信息系统作相应变更。

2 利用CRISP-DM模型实现企业数据开发利用

CRISP-DM由欧盟机构于1999年联合起草,为全工业界提供数据挖掘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CRISP-DM模型定义了六个过程,按照此模型,企业可按如下步骤实施数据开发利用:

2.1 商业理解

从企业战略出发,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需要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再细化到需要实现的两化融合目标,从待实现的目标中提出需解决的数据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数据开发利用策划,需涵盖开发目标、涉及部门、数据来源、开发过程等。

2.2 数据理解

根据数据开发利用策划,从各部门、各流程、各岗位、各系统中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质量加以鉴别,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有效性,此外,还需初步探索数据自身的特征及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对潜在信息的假设。

2.3 数据准备

根据与数据开发利用目标的相关性、数据质量及开发利用技术,进行建模前的数据准备。首先进行数据表制作,将数据统一格式后进行记录,然后为适应建模工具进行数据清理,这一过程一般需反复实施多次,直至筛选出最终数据集。

2.4 建立模型

根据待数据开发利用的问题类型,选择对应的建模技术。与以往类似的可对原技术加以修改沿用,与以往不相同的则需要重新建模。在此过程中,当涉及到数据不匹配时,可能会重新进行数据准备过程,实现对数据参数的精准校对。

2.5 模型评估

在数据模型最终部署之前,需对修改和新增的模型进行再评估,回顾其中每个步骤、每个数据、每个逻辑,尤其要考虑和两化融合目标的关联性,确定是否可解决提出的数据开发利用问题,为模型部署成功提供

保障。

2.6 部署实施

由信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完成相关信息系统的搭建、改造和完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参与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和具体职责,以制度文件的形式规范下来,共同参与数据开发利用过程。

3 数据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根据对应的规范要求和过程指导,为确保有效开发和利用数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3.1 重视商业理解,统筹管理全局

商业理解是数据开发利用的第一步,它关注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方向性问题。应由领导层深入参与,正确把握两化融合目标,明确待解决问题对达成目标的关联度和贡献性,在各部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最迫切的数据开发利用方向。只有始终抓住这个重点,才能对后续的实施全局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3.2 严把数据来源,推进数据标准

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是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达成两化融合目标的保障。如果数据质量不好,即使模型很完美,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个偏差或者错误的结果。应严格筛选和过滤各部门、流程、岗位及系统提供的数据,推进数据处理环节的标准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校对机制,逐步提高数据的质量。

3.3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具体职责

职责分配落实是确保数据开发利用有序进行的关键,也是长期进行数据治理的必要措施。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落实职责,很容易造成数据的遗漏和丢失。应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数据采集和维护的周期,指定专门岗位按制度要求负责数据的采集、汇总、校验、录入等,并由上级领导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3.4 定期回顾总结,提升决策质量

篇9

2 品种选择

在日光温室中种植西葫芦,选用的品种必须耐低温、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瓜条直、色泽好、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以及高产。

3 播种育苗

3.1 播期播量

3.1.1 播种期:秋冬茬8月中旬播种,冬春茬10月中下旬播种,早春茬12月上旬至元月上旬播种。

3.1.2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习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用种200-300克。

3.2 种子处理

3.2.1种子消毒:先将种子曝晒l-2天后,用以下方法进行种子消毒:方法一:温汤浸种即采用55℃温水浸种30min;方法二:多菌灵浸种,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min;方法三:高锰酸钾浸种,使即用0.1%的高锰酸钾浸种30min。完成浸种后,再用清水把种子冲洗3遍。

3.2.2 浸种催芽:完成种子的消毒并清洗后,还要在清水中浸泡8-10h,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待种子1/3“露白”时播种。

3.3 制作苗床

3.3.1配制营养土:按3份田土:1份腐熟有机肥:1份草木灰配制,混匀后装入10×10cm营养钵做床。忌用同科前茬作物田地土作苗床地和配营养土。

3.3.2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克或50%拌种双7g,拌细土5kg,播种前用1/3撤施床面,下种后用其余2/3药土盖种。

3.4 播种方法:苗床浇透水,待水渗完后,将种子按每钵1―2粒播入营养钵,播后1cm厚的营养药土,覆盖地膜,再加扣小拱棚。

4 苗期管理

4.1 温度管理:出苗前日温25―30℃,夜温12℃以上;顶苗时撒去地膜,出苗后至炼苗前日温20―25℃,夜温10-15℃;定植前的7-10d要控温炼苗,要求白天温度15―20℃,夜间温度8―10℃。

4.2 光照管理:要对幼苗的光照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通过对采光棚面有效清洁,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但也不能太强,这样会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灼烧叶片。

4.3 水分管理:在苗期一般不旱不浇水。

5 定植前准备

5.1 晒地灭菌:收获前茬作物后,要清理干净,并整平地面。间隔15-20d连续深翻3次晒地养地,持续休养生息2个月时间;前茬病害重的温室清残平地后进行双层高温闷棚,即亩撒生石灰50kg,深翻50-60cm,用无破孔无裂缝棚膜覆盖地面,四周边膜埋入土中10cm,封严棚顶放风口和通道门,密闭升温到50-60°持续15-25d。

5.2 整地施肥:结合深翻亩施腐熟的有机肥6000-10000kg,生物有机活性肥100kg,磷二铵或尿素50kg、硫酸钾30kg,农家肥撒施为主,撤施后深翻耙耱,化肥和少量有机肥集中沟施为宜。按1.7-1.8m宽幅沿南北向划线开沟、压粪施肥和加垄培塘,垄高25-30cm,水沟宽50-60cm,拍垄洇水,渗水后按垄面宽20-25cm铲垄,直接在小垄面上铺设滴灌并覆膜或在旱塘上两垄间开深15cm的暗沟采用膜下暗灌。

5.3 棚室消毒

施肥深翻后,扣棚密闭消毒,选择方法(1)硫磺粉熏蒸:定植前一周,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25公斤加锯末0.5kg,分散放置,熏10-15h;方法(2)百菌清熏蒸: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250g,分散4点-5点,点燃后密闭10-15h。

5.4 播芽定植

5.4.1定植时间: 秋冬茬9月中、下旬定植,冬春茬11月中、下旬定植,早春茬1月上、中旬定植。催芽直播的播期比育苗期迟一周。

5.4.2定植穴消毒: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5kg,拌细土25kg,配成药土施入定植穴内。药土应与根、茎或芽隔离。

5.4.3 定植密度:株距55-65cm,亩保苗1200-1400株。

5.4.4方法: 将苗分为大、中、小三级,按“”排列分别定植在南北塘前、中、后排,边打定植穴、边浇稳苗水、边栽苗边复土封穴。

6 定植后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定植后保持温度25-30℃,湿度95%以上。缓苗后应及时控温,白天保持20-25℃,超过25℃通风,降到20℃闭风,15-17℃覆盖草帘,早晨揭帘前保持8-10℃为宜。

6.2 水肥管理:定植后7-8d浇缓苗水,根瓜坐稳或膨大时浇水,结合浇水亩追施磷二铵或尿素25-30kg、钾肥15-20kg;坐瓜盛期需水需肥量加大,按小水小肥、多次追浇的要求地干就浇,缺肥就追,一般10-20d浇1次水,每次结合追施磷二铵或三元复合肥50kg,后期可少施不施磷肥,生育期增施CO2气肥。

6.3 植株调整:随着植株的随茎蔓不断生长,要尽快束秧、吊秧,把其中的老化病叶除掉,并掰除侧生萌芽和疏除过密的瓜码和畸形瓜,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光照和主蔓优势。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办公自动化属于一种现代办公模式,主要依托信息科学技术,全面整合现代办公条件与网络功能,将所有办公业务经由人机系统,辅以自动化设备来实现,有效利用信息资源,进而改善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对于办公管理系统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于现代企业的运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Java技术概述

融合现代开发技术与最新软件的行为被称作系统。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借助JSP、Spring等技术来进行系统开发,深入剖析系统的基本组成层面。

(1)JSP页面技术:在SERVLRT技术之后,出现了JSP技术,它从根本上解决了SERVLRT的不足。JSP近似于ASP等其它脚本语言,便于理解[1];(2)Java script技术:Java script指代一种脚本语言,其安全等级较高,主要建立在事件驱动以及对象之上。主要用来连接不同对象以及客户交互中,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客户端程序的研发工作中;(3)Java Bean技术:此项技术最初指代为便于外界调用操而封装业务逻辑。该组件主要涵盖某些内部特性和特定函数,并以此为依据来执行相应操作;(4)JDBC技术:该项技术的本质为数据库衔接技术,主要由类与接口共同组成,可集中访问不同类别的数据库。此项技术可为开发人员提供规范的API,以此来设计接口与研发工具。开发人员一般借助API便能经由程序来发挥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2 系统设计

在着手系统设计工作之前,应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这直接关乎着最终的系统开发成果。若不进行需求分析直接设计,则会让开发人员陷入不知从何处着手的困境,这是因为开发人员若不了解用户需求,则将不知如何设计系统功能。因此,在系统设计之前,应进行全面、有效的需求分析[2]。

2.1 框架设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设计办公管理系统时主要采用结构法与原型法这两种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外加长期总结,专家逐渐归纳出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实践活动中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本文主要利用B/S模式。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原有的C/S模式出现了调整,逐渐演变成B/S。

2.2 子模块设计

(1)身份验证模块:为确保办公管理系统安全、可靠,则应设计身份验证模块。只有具备相关权限的特定用户才能进入系统,参照界面信息输入正确的用户名与密码,然后,单击登陆便能访问该系统;(2)文件管理模块:在日常办公活动中,需要把本地文件传送到万维网,进而共同分享和交流,有时还应将重要文件与珍贵资料进行备份,以免丢失。因此,针对此项业务设计模块。用户若想传送文件,可访问系统主界面,然后找到文件管理模块;(3)日程规划模块:日程规划模块可为用户科学规划各种日程。用户若想应用此模块,只需经由登陆系统进入主界面,然后单击日程规划模块,便可选择各种操作,进而规划编排日程[3]。例如,日程查询、日程增设与日程增设等。

3 系统实现

依托用户需求分析,参照系统设计实施系统开发,借助平台来搭建框架,依据需求模块开展开发工作,待完成开发工作后再重组模块。全面排查模块功能,准确判断模块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3.1 开发环境

依托Java技术平台,借助Windows平台来设计与开发办公管理系统。

3.2持久层

(1)建设映射文件:开发struts层时,在公式设计过程,前期准备非常关键,其中持久层的底层为基础部分,其实际开发流程为:面向持久层建立映射文件,完成配置;合理开发,全面配备;(2)DAO层的研发与配置:当前,本系统在持久层中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访问功能设计,然而,在本文中则重点研发与设计其DAC层,因为这可随时增设、删减、查阅和改动所需表格。

3.3控制层

(1)研发流程代码:依照特定步骤研发探究与持久层存在关联的内容,由此可知,在数据层存在功能代码,然后研发Struts层代码,以供合理调用,有效完成操作内容;(2)研发JSP:待完成元素配置、表单类与原型代码的编撰工作后,便应着手JSP页面的研发工作,针对目标页面表单提出请求,此步骤具体是通过Spring等来完成;(3)设置表单校验功能:虽然完成上述步骤后,页面可顺利流转,但在数据显示层面,数据缺少真实性,校验不足,无法与数据库进行顺畅的交流。为此,因设置和优化表单校验功能。首先,则变动页面中,增设长度限制;其次,在表单类中设置校验功能;再次,面向变动页面融合入较错误标签;最后,针对变动页面,切实维护表单输入。

3.4 业务层

(1)数据源设计:在数据库的开发过程,首位代码主要用来连接数据,并实施配置,且配置一般比较简单,只要将Bean放入特定位置即可;(2)Session Factory配置:Session Factory配置具体是指面向DAO层提供数据库连接对象;(3)配置事项:注入Session Factory对象,同时在该对象中输入配置事项。然后,对DAO组件进行配置,最后,在DAO对象中添加事物组件,以便在实际访问过程,可通过Spring实施全面监管。

3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愈发关注办公信息化,这不仅能广泛搜集信息资源、全面落实办公信息,显著提升办公效率,准确传达信息指令,还为网上办公系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代学卿.基于WEB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李芳.基于Java EE技术的学生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4.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