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9 16:22: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重点

篇1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电子专业的教师去深思。本文就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有些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具有基础差,无心向学,贪玩好动,自制力薄弱,没有上进心,个性张扬,叛逆和浮躁等特点,个别学生还有抽烟喝酒,谈恋爱或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学、也不好学,学习效率很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对学习电子理论知识非常不利。尽管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于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能较快掌握,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非常容易上手。他们大多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快乐学习,从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各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有利于后续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而易见,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多,抽象且难以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在教学中为贯彻精讲多做、边讲边做、边做边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我校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便于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并在电子工艺实训室中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操作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在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马上到实训操作区进行分组操作;也可以先布置学生在实训操作区完成实验后,再集中到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分析。整个《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都在多媒体实验室完成教学,老师可以边讲边做,学生也可以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

2.根据《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法,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过程的同步性

电子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电子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电子理论知识构成项目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例如设计项目教学:“光控电子鸟的制作”,本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容易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下有几个任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等,学生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才能成功地制造出光控电子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项目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其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保持《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教学的趣味性,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这门课程开始,笔者就想尽千方百计地保持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可促进枯燥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提升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如此交错反复,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中快速成长。

当学生把学习看作有趣的事的时候,学习就不仅仅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了,也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了。一般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买万用表和电烙铁等常用的工具。把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学到的电子知识运用到家里和生活中去。如在学过二极管和整流电路之后,有学生会修理家里坏掉的手机充电器了;有些学生就会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遇到不会修的,学生就会跑来问老师或翻找书本查找答案。此时,课室不仅仅在学校,已经延伸到家里和社会上了。实践维修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而理论知识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发展,如此反复交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由浅入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篇2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篇3

语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运用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可以指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表达中的前言后语,还可以指交流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多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话题、谈话者的身份、地位、谈吐、文化背景、交际方式等。因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无处不在,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忽略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人们的言语交流就无法顺畅实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境实践内容是以教材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适当向课外延伸,就能使学生把一种情景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从而培养语言应变能力。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1.课堂教学时的语境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全英文式的课堂用语来组织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 中国学生之所以学起来困难, 主要是因为缺乏运用的环境, 不像婴儿学习母语, 生活在所学的语言环境中, 直接接触信息源。根据教材内容, 我们把语境实践课分为室内语境实践课和室外语境实践课, 两种教学互含互补。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模仿教师用英语组织语言的欲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全英文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用语。特别是在面对新生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循序渐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英文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辅以眼神、手势、动作、表情、以旧内容替新内容等形式来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但尽量要避免用汉语解释。

2.渗透活动, 延伸语境。我们在语境教学实践中, 界定知识主题, 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界定能力主题, 利用切合点, 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界定情感主题, 培植生长点,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如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 按照“室内与室外并重, 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 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 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使他们“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因此, 我们将语境教学的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 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 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 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 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 笔者一直坚持“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 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 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学生在互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20-01

初中生带着美丽的梦想,跨入了校园,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生活。如何让他们的翅膀更坚实有力,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让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起来,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构想的首要任务。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具体做法如下:

一、问题教学――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谈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这里,叶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具有开启学生大脑,促进学生求知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师首先要在“问什么”方面充分准备,要立足于语文的整体与学生的整体,要顾及新旧知识的联系,还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实现以“问”带“学”的目的。

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由被动的答到主动的学,从教师的提问中揣摩问的学问,能提出更高、更深、更好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为此,教师在一段教学训练后,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来“问”,教师可以公开“教学大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知识、能力训练的目标,在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比如在讲授《窦娥冤》时,学生就提出了“窦娥的冤死与百姓并无关系,她为何要让楚州亢旱三年,这对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的百姓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窦娥的做法可取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窦娥指天斥地就是反抗吗?她与祥林嫂的反抗哪个更进步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更能带动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新途径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接触社会的途径多,知识面广,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个学生的知识变成全体学生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一、开辟诗词文赏析的园地。利用早读的时间,学生们轮流介绍一首自选的诗词文,介绍的内容可以是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又可以是某一字、某一段、某一问题的细致分析或独特见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介绍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讲授式,也可以是提问式,还可以是辩论式,其他学生也可以提问质疑。这样坚持下去高中三年就能累积二百多篇诗词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和鉴赏能力。

其二、建立学生作文材料库。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如果人们不能用言语明确构成自己的意思,那么人类思想的最高成绩,最深刻的知识和最热烈的心情,都无法使人知道。”可是许多学生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总会感到很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积累不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就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建立了一个“作文材料库”,采用轮流制,每天一则新颖的作文材料。这样一方面积累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督促了学生的阅读,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和写作素养。

其三、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创造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很多老师一直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宰者,评价学生的权威人物,其实在课堂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由此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评改作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要把评改的一般标准给学生,教师也可以事先将全班的作文先整体批阅一遍给定分数,记录下作文情况,再让学生批改,然后,师生交换批改情况,进行最后的评定。

三、课本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

对中学生来说课本剧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课堂与书本无可比拟的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尝试课本剧的形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和预习参与、课中的学习参与、课后的作业参与和评价参与)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参与,真正体现“教”和“学”的双向互动,尤其对学生参与更为详细具体,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重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光是要传授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好、接受和掌握文本知识。因此,“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就是教师重在参与“导”,学生重在参与“学”

3.“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法”注重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过程及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理解知识,促进思维,提高能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内化中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思维形式,从而终身受益。

4.政治课参与式的活动教学,师生参与互动,教师以“知”促“能”,学生以“智”提“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势必带动学生的“情、意、行”,这样,以本导情,以智力因素带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反过来,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用新课标的话说,就是既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参与式教学主要做法

1.课前学生准备的参与。教师首先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提纲,有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有时要进行小品的演练等。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纲可依,有事可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预习的效果;否则学生在预习时只能浏览一下课文,不作深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6

一、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强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进行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变“学会”为“会学”。在引导学生强化记忆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预习环节,预习,是起到一个“心中有数”的作用,在预习初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明确方向,指明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试着找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却不能缺少一定的制约,否则将会成为“放羊式”教学。其次是复习,复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已成为千年不变的真理。通过复习,可以起到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改错本,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很多错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造成“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只有将其错误写在改错本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过来。

篇7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承受挫折,敢于挑战困难,具有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电工基础教学计划,既要有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计划,又要有思想道德与心里品质教育计划。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如以欧姆为学习榜样,主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和坚毅的性格,树立热爱科学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以法拉第、奥斯托和钱学森为学习榜样,培养学生树立唯物辩证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追求新知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在课程的编制、选择上,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要考虑到电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特点、个别差异设计内容,分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因材施教;要挖掘教材中心理品质教育因素,找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品质教育的结合点,有序、有机、有度地进行心理品质渗透。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学生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分组试验时,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的同时,不忘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讲电磁感应和发电机时,可以补充介绍“科拉顿错失良机”的故事,按理科拉顿比法拉第早做这个实验,但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之一是没有同伴与他团结互助,否则科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另外,教师要不断创设时机、创设情景,例如:课外阅读、电教手段,组织参观与调查,专题性研究学习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电工基础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电工基础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具有自由性和随机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篇8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政治课老师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一、灵活运用教材,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最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也不能脱离教材,可以说教材是初中教学的中心,所以教师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至关重要。特别是将校本课程与政治教程相互结合。校本教程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生要学习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将校本课程与政治课程紧密结合,如:再将政治中遵纪守法的章节与校本课程中的普法教育联系起来,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帮学生掌握知识点,又能因为与生活联系的缘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防火墙,完善保护机制。

二、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定期开展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活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搜集学习资料,以丰富课堂交流信息,提高学生在汇报交流过程中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感悟,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汇报总结,不但要从社会经济建设方面,也可以从国防、科技、社会事业等多方面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报与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定期举办主题辩论活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生活阅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他们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能进行简单评判,而是要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互助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辩论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自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演讲。为了进一步强化初中思想政治的教育成效,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例如,在教学《民族情民族魂》这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专题演讲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精心准备和热烈演讲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追踪时事热点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政治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信息化,社会热点话题和典型案例以成为大多数人茶余饭后的聊点,初中生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事件关心好奇的心理,因势利导,追踪社会热点,将这些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整合成课件,让学生探讨研究,例如可以将《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热门话题做成课件,结合当地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让学生们探讨,因为满足了学生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所以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广大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同步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 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

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篇10

关键词 中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电工基础;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64-01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对于该教学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网络搜索了解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翻转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学生在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后完成相关课后习题的结构,而转变为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提前预习和掌握课本知识,并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该课程相关问题,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该课程知识内容的新型教学教学结构。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基础教学理论以及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条件下,借助现代化网络计算设计技术实现跨空间教学,完成传统教学结构翻转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基本教学任务就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来讲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教育。而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观看教师所发放的课程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初步掌握该课程知识内容,最后在课堂中根据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应用该教学模式能够将教材知识理论有效融入到实践中,以理论知识引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并将此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还需要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具体来讲主要划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是教学前的预习模块,学生在进行课堂前的自主学习时需要借助广泛的网络教学资源,并在初步掌握该课程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完成相关试题,以便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掌握程度和不明确的知识点,综合整理相关知识盲点同时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的实训方案。第二是课堂中的学习模块,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将其在自学中所未能理解、解决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展开谈论及交流,通过此环节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促进思维扩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制定的实训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并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传统教学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氛围过于死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还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其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过分依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吸收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现代社会的运转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高校学生更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因此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还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用价值,使网络服务于教学与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内容,还能够拓宽其知识视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电工技术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应用网络社交软件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为学生排难解惑,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措施

1.针对课前自学阶段的教学措施。由于我国现行教育形式所致,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往往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为了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应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前,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则是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开展课前学习活动时,需要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实训指导书、课件等教学资料加深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认知和掌握。在完成以上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网络学习库中选择相对应的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足之处,便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学习调整或向教师求助。最后,学生还应参照教师所提供的自主学习指导书,进行该项课程的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之所以设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加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学生与教师在网络社交软件的交流,能够拉进师生间的感情,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实际学习情况,便于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

2.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相关措施。通过学生前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内化。对于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首先需要与学生前期的自主学习形成呼应,同时能够内化课前学习内容。综合分析《电工基础》课程的特殊性,主要强调相关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应当安排在一体化教师完成。最后,这部分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即课程实践,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5人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能力较强学生,使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协助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引导、提示。

通过在课堂中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转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有效激发其自主能动性,使其能够通过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展开学习充分提高其学习兴趣。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够保证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和可实施性。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作用还比较单一,需要结合其他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教学效果。最后,由于该教学模式对于任课教师、教学条件、学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要求较高。因此,若要真正推广此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30(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