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2: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交际礼仪,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英语课也是这样,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一首英文歌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走进英语课堂,也为英语课学习做好热身活动。当然有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编歌词。或者让学生来自编歌词,通过自编歌词,学生获得成就感,对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游戏也可以近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课堂上游戏也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总之,英语口语交际训练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学生就会真正进入学习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体。有了兴趣,学生也会心情愉快,乐在其中。
二、培养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说”
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小学生提供了开口说英语的基础和平台,但小学生初学英语,由于他们不易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他们的意思,害怕出错,又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在面对同学和老师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不免胆怯。因此,教师要尽其所能开放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让他们不再紧张,由心底激发起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使他们敢于进行言语交际。
第一,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气氛,以热情感染学生。课堂不应是死气沉沉的,相反,它应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场所,使学生可进行自由随意的英语对话。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各种手势动作,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在教学的同时,应完全融入与学生的互动中去。
第二,鼓励是催化剂。在学生交际的同时,作为教师切忌学生一开口就挑错,使学生畏首畏尾,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索性缄口不语,要知道,对敏感的小学生来说,即使一个表情也可能对其产生致命的影响,打击其积极性,事实上,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内容而非语法形式上,对于初练口语的小学生就更不应求全责备了。教师及时的评价对小学生非常重要,评价应尽量以鼓励为主,有时候,老师一个简单的“Good”就会使学生激动不已,勇气倍增,即使说错了,也要用 “Try again.”“Don’t be nervous.”等言语调动和保护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
模拟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学习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模拟实验演示的整个实验过程是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认为比较理想的实验操作录像.录像有配音讲解和放大特写,让人一目了然,且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由于模拟软件采用了虚拟实验环境,不受环境温度、动物状态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它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意选择,直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并可重复多次,实验结果理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效地节省了教学资源,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的干扰.进行计箅机模拟实验,学生对实验线路清晰,能把握技术要领,使真实的生理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另外,模拟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预习实验的好习惯,强化了实验准备意识.当然,实验模块还可以细化,如分成实验原理模块、实验步骤模块、虚拟实验模块、复习小结模块、实验报告模块等.
2多媒体形式的多样性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90%来自视觉和听觉.而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大部分来自于看、听、阅读及交流.多媒体的使用让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同时供多位同学观摩.因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组合教学能较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受到学时数、实验仪器、经费、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生理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对本科生开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视野难以得到全面提升.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学生对于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的理解和观察是静态的,在原理、目的、技术要领、步骤、注意事项等讲述上耗时多.而生理学动物实验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演示操作不容易照顾全体学生等,关键步骤和难点不易重复,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上有距离,学生动手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据统计,传统教学方法在动物操作实验中,成功率为70%左右.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生理学实验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目前,使用多媒体较多的形式有:flash,录像,PowePoint等.Flash无疑是模拟实验最好的方法之一,其技术简单,制作容易.通过Flash可以模拟多种生理调控的机制.其中的图片经photoshop软件处理,清晰美观,再设置人机友好界面和在线帮助系统,能方便学生灵活使用.教学实验录像的应用:将教师讲课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演示视频、动作要领、相关的演示文稿、解说声音及动画等集成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制作成系统、完整、规范、形象的实验演示教程.并设置播放控制按钮,如快进、暂停、快退、按帧播放等.对于难掌握、易错的重要实验操作,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反复观看、仔细斟酌,直至准确规范掌握.在进行一些涉及动物或动物组织操作的实验时,教学录像的作用尤为突出.如在进行“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和“蛙心离体灌流”等实验时,效果十分明显.还有一些常规实验手段因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的实验;瞬间变化或缓慢变化过程、高速微观世界和可见度低的实验.使用录像使学生完全看到实验的内容,进入到实验氛围之中,既节约了实验资源又掌握了实验.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PowePoint(PPT)的应用,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此外,PPT还可以很方便将的讲视频,Flas等多媒体形式载入其中,方便老师的教学,保证授课的持续性.PPT是教师授课的主线.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实验操作立体思维服务的,避免展示太多的理论,重点应是动物的操作要领、实验步骤的图片、视频和注意事项等.使用PPT时要注意:避免PPT画面花哨;PPT内容应精炼,层次分明;利用PPT授课时,切换幻灯速度不能太快,在美观前提下,文字宜大不宜小.多媒体课件演示清楚、直观、易学、好记,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验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增加,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性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明显提高了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育人的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边学边做.提高了综合素质.发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管理实验室从而促进实验室管理步入现代化.
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由病理教研室承担,教学内容在绝大多数院校及绝大多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都没有使用单独的《病理生理学》教材,而是与形态学内容一起编成《病理学》,因此中医院校的病理学教材实际包含了西医院校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课程的内容。
1.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使用的《病理学》教材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玉芳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这本书融汇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理论体系,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另中药专业现在只讲授病理生理学内容,未涉及到病理形态学内容,现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第7版,由金惠铭、王建枝主编。本校开设的病理生理学内容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与疾病、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实验课内容包括热射病实验、中毒性肺水肿实验、失血性休克实验、设计性实验等。
1.1开设《病理生理学》课程内容的专业
目前我校开设病理生理学课程的专业较广泛,如中医专业(包括五年制和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四年制)、针推专业(五年制)、中医境外(五年制)、中药专业(四年制)、非医攻博专业(五年制)、其中中药专业只开设病理生理学,未开设病理解剖学。
1.2不同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数
以2005-2010年课程设置为例,来探讨以下我校不同专业的病理生理学课时数,中医专业五年制共20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2学时);非医攻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与中医五年制专业课程设置相同;中医专业七年制共22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4学时);针推专业七年制病理生理学课程设置同中医七年制业;中医境外共时,全为理论课,无开设实验课内容;针推专业五年制共16学时(其中理论课14学时、实验课2学时):护理学专业共16学时(其中理论课14学时、实验课2学时);康复治疗学专业共14学时,全为理论课,中药专业共54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时)。
1.3不同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在中医院校教学中,不同的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如表1)。
从表1所见,我校开设《病理生理学》课程的专业比较广泛,除了中药专业内容较全面,学时较多外,其他专业,学时相对偏少,内容也不够全面,使得一些较重要的内容,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没有安排。
2.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特点
2.1内容多课时数少
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往往合为一门学科,章节多,课时相对偏少。举例而言,中医学专业五年制的病理学为61学时,病理生理学为20学时,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内容深入,抽象,内容繁多,课时偏少,例如讲述“肾功能不全”一章,西医院校有可能讲授5个学时,而中医院校最多3个学时,甚至1.5-2个学时,这么少的学时,老师在讲课时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1]。
2.2前期课程基础相对薄弱
病理生理学是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要学好病理生理学,首先要把这些基础学科学扎实,但在中医院校,这些基础学科的学时相对西医院校偏少,内容繁多,故有些内容就得舍弃,或一带而过,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复习,造成前期课程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组织胚胎学和免疫学,在中医院校大多做为选修课,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选修课学不学都可以,有些学校是开卷考试,既使是闭卷考试,学生也重视不起来,往往是临时磨枪,突击过关,实际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3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紧密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学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疾病病理生理学知识是正确诊治疾病的基本前提。一个内科医生诊疗水平的高低,与其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和对病理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密切相关。例如,在临床治疗一个诊断为低钾血症的病人时,若医生对血钾对病人心肌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自律性的影响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医生可能会错误治疗,快速大剂量静脉补钾,最终会导致病人心跳骤停和死亡[2]。
但在中医院校,许多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是把它作为一门孤立的学科来学习,并且用死记硬背的来方法,缺乏从局部到整体、从宏观到微观,将人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路。这需要我们教师在病理生理学课堂上,就应该对学生强调病理生理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足够的重视起这门课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3]。
3.对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思考
3.1将病理形态学内容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有机地结合
在病理学的理论体系中,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两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疾病的本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应融为一体进行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在病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而且形态的研究与功能的研究相结合也已成为病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文献报道[4]大鼠烧伤后1小时ALT明显升高,AST于伤后6小时开始升高,ALT,AST升高是肝实质损害的必然结果,尤其是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线粒体退变及内质网扩张,将直接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削弱烧伤肝脏的解毒功能,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并构成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肝脏的病理损伤可加重肝功能障碍。另有研究表明[5]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半定量分析表明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稀疏化及心肌细胞肥大。心肌活检光镜形态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以上研究结果足以说明病理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将病理形态学内容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有机地结合。
3.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易理解
笔者所在教研室自1999年以来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授课偿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但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一些学科相关的新进展得以给同学们展示,同时多媒体课件又有很强的随机修改性,每次授课都可随时补充或修改,特别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录像、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把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取代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如挂图,胶片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本室全体教师根据本校教学大纲要求,参考已有的教学媒体以及网上搜索到的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课件,已制作出一整套病理生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经过10年左右的补充与修改,不断完善,清晰的文字、优美的背景图案、形象生动的动画等,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
3.3结合临床病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理生理学作为连接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越来越来受到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在病例中,既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又有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理论知识与临床症状有机地结合起来[7]。在讲述“缺氧”一章的教学内容时,为学生描述了一个“血液性缺氧”的临床病例:2006年1月3日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报道了一侧新闻,北京武警医院接收了21名误食亚硝盐中毒的民工五六分钟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皮肤发绀,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严重的两人还出现了心律失常,“亚硝酸盐是怎样引起中毒的呢?”究其原因,大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引起的是血液性缺氧,其实质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其三价铁与羟基(-OH)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使组织缺氧。含多量高铁血红蛋白的血液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如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腌菜时,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吸收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又称为“肠源性紫绀”。在课堂上先举出临床病例,趁学生还在集中精力回味着“故事”中的情节时,马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来讨论,然后教师再把这个案例再进一步分析,从病因,到症状、体征等然后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的解释,这样的临床病例用于课堂教学,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讲清楚了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的表现和治疗,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并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课后的复习也很有帮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结合中医理论突显《病理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医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三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而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与中医学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系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二者均有各自的优越性,在临床上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去诊断和治疗疾病。沈皓等[8]研究发现滋补肾阴中药可显著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合成与释放,而温肾填精药则显著促进下丘脑GnRH合成与释放,提示下丘脑GnRH分泌水平异常增高与肾阴虚证密切相关,而其功能异常降低则与肾阳虚证相关。在现代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研究与病理生理学的发病机制研究紧密结合,系系相关,有着巨大的潜能,二者的结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所涉及的专业广泛,内容多课时少、前期课程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将病理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有机结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临床病例、突显病理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不断提高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华.中医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体会.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115-116.
[2]姚小梅,李敏,刘欣,等.建立与临床和实验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100,101.
[3]秦迎松,徐明,刘超侠,等.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心得.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4):61-63.
[4]周萍,黄宏,陈林.烧伤后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201-203.
[5]王连生,吴翔,黄峻.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0-581.
新课标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提出的要求如下:“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多,也就要求高效率地收集信息。而有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为了适应社会,口语训练势在必行。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怎样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社会的进步要求教育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小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进行。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学习往往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如果他们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不会集中精神听课,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到熟悉亲切,从而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二、师生共演,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材中,所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和情景,有的是学生并没有经历过的,因此,对其内涵并不是很透彻地理解。为了增加口语交际的真实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教师和学生的表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记得教学《教师来我家》时,我采取了师生共演的方式。为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我特意找了一些桌子和椅子,茶杯、茶壶等道具,营造了一个临时的“家”的环境。然后再精心设置故事的情节和发展。最后挑选学生和我一起排演。这样,学生在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中,不知不觉就放松了心情,想说的话多了,说的内容也多了,情绪十分到位,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口语交际中的随机训练
学生的课余活动是随意的,虽有话题,但很少会有统一的主题,为了让学生的说话具有更高的目的性、主题性,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活动之中,可以进行口语训练,而活动之后的口语交际更加精彩。尽管活动结束了,但学生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想找个对象“一吐为快”,教师在活动后可趁机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快乐的心情。如组织“瞎子击鼓”“贴鼻子”“画嘴巴”等游戏,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指导学生说,如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观众的反应怎样?在组织学生进行了拔河比赛后,就马上开设一节说话课,说说学生在拔河时是怎么样做的?心情怎么样?结束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尽情地说,不断有人插嘴补充。活动后学生最乐于说的。教师还可以利用本地资源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前,到我校的道路都是黄泥路,一到下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则是灰尘满天,现如今修了笔直平整的大马路,我让学生对于前后的变化来进行说话,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课文补白,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
我们的教材中有的课文有一些留白,这些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留白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通过角色表演、情境创设等进行补白,从而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如一年级下册的《这儿真好》,写到了很多小动物喜欢“这儿”,都到“这儿”生活,可是结尾没有写小动物们在“这儿”怎样生活,我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鸟来了,小鹿来了,小猴也到了,它们在这儿生活该是多么热闹,多么快乐啊!你们能想象一下它们在这儿的生活吗?”把课文结尾的留白抛给了学生。学生的思维、想象顿时活跃起来,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甚至红起小脸激烈地争论。于是,达到了口语交际的目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想象,续编故事。有些课文的结尾虽尽而意犹未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充分想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一些课文已经具备一些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堂“随阅小作”。如教完《穷人》后,可以让学生说话: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看到了什么?渔夫会说些什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这不但让学生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加强训练,使学生会交际
任何知识的学习,要想让学生兴味盎然,兴趣浓厚,其必由之路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突破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样,地理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常听常新,教师必须适时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疑,让学生在疑问的破解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1.巧用课题,设置疑问。地理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些有价值的地理课题,将其设置成问题呈现给学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诱发学生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如在教学水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时,谈到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可针对这一课题,设计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否会影响长江水域,长江能否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等问题。
2.呈现图像,生成疑问。图像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课本上的插图,或者其它的图表、图片,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设置疑问,不但可以提高课题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运用假设,引发探究。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针对一些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与学生开展假设,启发学生思考,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我突发奇想,向学生提问:假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也为地理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二、注重方法,生动形象,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的最佳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之初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第一章,其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息息相关,因此,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地球的奥秘,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诸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现象,学生似有所悟,但却又难以说得清楚,此时,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地理课堂的精彩。再如。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我国各省的轮廓:黑龙江省像只天鹅,辽宁省像个大逗号,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这种形象具体的方法可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变得生动和富有趣味。再如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教材中讲到“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500万人以上”。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我与学生开展联想记忆:(将好东西)装(壮)满(满)了回(回)到苗(苗)家,唯(维)一(彝)的方法是用土(土)蒙(蒙)起来藏(藏)好。这种诙谐有趣的方法一呈现给学生,顿时让枯燥的知识充满了趣味元素,学生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记忆。
三、优化环节,创新手段,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是诸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兴趣的培养也与教师平常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有耳目一新之感。
1.运用多媒体教学。地理教材中相当多的地理地貌,学生并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因此他们对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识也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而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将其展现给学生,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以视频展示中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可以给学生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欣尝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注重学以致用。教师配合地理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既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本领,更可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针对七年级第一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内容,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昼夜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让学生课后收看“天气预报”。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地理知识。
四、挖掘地理美,诱导感悟,滋养兴趣
一、巧妙引入 让学生热爱英语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之火,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大大地增加。在授课刚开始,教师不宜马上进入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注意诱发,或者放一段欢快的英语歌曲,或搞一个有趣的涉及几个简单英语单词小游戏,以快节奏运行,步步紧扣,层层深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撩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歌曲导入、游戏导入、情景设计导入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1、用歌曲导入的方法
首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歌曲主题,歌词浅显易懂,音调欢快、活泼、朗朗上口,小学英语课本中的歌曲和歌谣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例,还可根据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英文歌曲,如雪绒花(Edelweiss)》、《Do-Re-Mi》、《you are my sunshine》等,甚至也可以用孩子们熟悉的曲调自编歌曲。其次,歌曲导入可以穿插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在课时开始前,可以使学生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作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用在课时进行中,在小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不集中时,这种放松和调节是必要的;用在课时结束时,和孩子们一起唱歌,一节课便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了。
2、用游戏导入的方法
将游戏导入英语教学,能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进而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种“我要学”的心理状态。如Magic Box魔术盒子,教师将准备复习或者学习的物体放入魔术盒,请学生伸手进盒子摸一摸,然后用英语说出来,正确者加盖笑脸印章,猜错者可以表演一个节目;在学玩数词之后,可以模仿“幸运52”过一把“猜价格”游戏的瘾,老师出示一件商品,分成4组,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依次站好,教师出示价格答案给其余同学,前面四位同学依次猜价格,其他同学用more(多),less(少)给予提示,猜对的同学给他所在的组加一分。课前导入复习采用这种游戏,既直观,又富有乐趣。
3、用情景设定导入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使用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真实的场景,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授Where is the …?句型时,教师把钢笔放在一个学生的笔盒里,用动作表示他在“找”笔,边找边说“Where’s the pen?”,学生从教师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在教授Can I help you? I’d like a…句型时,可以模拟一个商场,请学生上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装扮成营业员或者顾客,为了上台表演,他们已经在底下自发地练熟了句型。孩子们在模拟的情景中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演活动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注意力,也培养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精妙组织 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转”起来
1、教学方式翔实、新颖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要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起来,要充分运用制作教具、图片、视频、手势语言、表情语言等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如在教授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可以采用动画视频的方式来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
2、适当开启竞争模式 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出一些小竞争,提供一些小奖励,可以吸引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充满生机。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早在几年前,计算机就与英语和驾驶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三大技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职场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软件应用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始终很难得到提高,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所致,更另一方面原因则在于学生管理方面缺乏更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经验体系,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进行简单论述,最终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科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实践重于理论,教学中二者脱节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部分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始终是分为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两部分。而在学期考核时往往只将上机操作作为最终课程评估的方式,这就难免让学生产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错误认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的知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逐渐淡忘。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在课程设置上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明确地划分为理论课和操作课两部分,教学效果往往低于预期,学生也就很难将实际的应用问题转变成自身的技能。
2.教材更新速度慢,与学科发展不同步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当时主要应用于军事国防领域,不到一个世纪,微型计算机已经在家庭中普及,这样快速的发展,是其他许多学科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速度,很多知识随着技术的改进而变得陈旧,这也就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学生就很可能被教材的权威性所误导。
3.计算机等级考试致使教学出现应试性
在很多学校,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成为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拿到证书而不是真正掌握技能。与此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两部分,一般的省部级院校会要求学生通过省级计算机通一考试,文科要求通过省一级,而理科的要求相对较高为省二级。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就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会选择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
问题在于,所有的考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往往会使用题海战术,但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速的发展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而实际操作能力却往往不容乐观。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的管理
在学校公共课的设置上,始终存在几种不同的声音,学校及相关领导部门始终认为公共课的设置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是必要的,而学生往往会认为,我所学的专业很少会用到公共课上学习的知识,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能够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建立在强制性的基础上。而计算机教学这一课程设置的初衷越来越难实现,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在学生管理上进行适当的改变。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几个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高校教学体制上所存在的顽疾,但如果从学生管理角度进行思考,其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消化知识
由于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资源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机会上机练习,而课时数的限制又要求理论课是不能偏废的,因此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之后为学生布置少量的课外作业。例如office操作与简单的编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知识的连贯性又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温习。
2.加强教师的一对一教学
当前的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往往充当一个讲解员的角色,而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发挥。
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走下讲台,积极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疑惑与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扎实的掌握新知识。
3.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保护教学设施
毋庸赘言,计算机硬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旦硬件受到损坏,不仅影响实际的教学工作,还会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在上机操作的课堂上,应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号入座,并对自己所使用的机器的健康状况负责。一旦出现损坏,则按价赔偿。这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是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三、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际教学中保证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还要及时发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善。毕竟,教与学是两个严密结合的整体,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废,只有把学生当做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主题,尊重教育学规律,才能用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审视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加理性的对待计算机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晏子春秋》中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仪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行为准则,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对个人来说,是否懂礼仪决定了其在人们眼中的形象高低,个人的良好修养,道德水准,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礼仪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1]。对社会来说,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具有礼仪的环境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人性的光辉,这对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各级院校中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礼仪素养,进而提升社会礼仪文明程度就是当前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提升整个社会的礼仪文明水平。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
在当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偏重于具体的文化知识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个人修养的塑造,以至于许多在校学子丝毫不注重内在的礼仪涵养,身为学生却没有文明气质,个人的修养非常差,在一定程度上不但破坏了学校的尚礼氛围,还给自身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在进行礼仪教育的大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逐步使学生具备礼仪的相关知识,进而促使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礼仪首先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其次才谈得上社会层面的整体素质。在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2]。
(二)有利于和睦同学关系
关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在一个不注重礼仪的院校内,学生之间的相处必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近年来的频繁出现的各级院校中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而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中,多数事件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在无意间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后,不懂得与人致歉,进而导致矛盾升级,酿成惨剧。所以当下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懂得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以礼为先,尊重其他同学,如此才能获得一个较为和睦的同学关系。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三)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
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利己的,在这之中不免会伤害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从个人的行为规范来说,一些人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不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遇事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感受,没有实现以礼待人,这样极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嫌隙,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诸多现象都表明了新时期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礼仪教育首先是从自身出发,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越礼行为,努力以礼仪的相关规范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与人交流中获得他人尊重。因而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促使其成为有礼貌的新青年。
(四)有利于优化自身形象
许多人的礼仪水准通过其外在形象就可以看出来,一些不经意间的失礼表现会让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极为差劲。高职院校的许多同学也许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然而在经历过一些工作的面试机会后,却无一得中。这多是因为在面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待人礼仪,忽视了基本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故而使得自身形象一落千丈,用人单位也因为这些失礼行为而否定了面试学生。而在经过相关的礼仪教育后,学生的礼仪素养得以提升,在生活中的表现也符合相关礼仪标准,这对优化学生的自身形象无疑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学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许会发出高山仰止的感叹,但是其较高的道德修养,礼仪水平却是学生可以完全学习的[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好礼仪教育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逐渐产生礼仪的意识并进而在生活中处处遵守礼仪。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的礼仪水平却比较低,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言行举止也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样的教师又如何来实施礼仪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学生们非常尊敬的老师,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礼仪水平,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二)开展礼仪方面的相关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礼仪方面的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与礼仪教育有关的专业课程。一些非常基本的礼仪很容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过程里熟悉并且时时遵守,但是一些正式场合的礼仪,尤其是关于礼仪背后的文化则非常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毋庸置疑,现在通行的礼仪背后有其形成的相关文化背景,只了解学习礼仪的外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在深入了解了礼仪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后,才能使学生具备关于礼仪的基本涵养。例如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中,学校可以开设中外礼仪对比以及礼仪文化介绍之类的课程,并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现象为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实现高质量的礼仪教育。
(三)应注重生活细节中的礼仪
关于礼仪的相关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做到待人接物处事。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必须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从具体的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应。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开辟出一处关于礼仪的公示栏,列举校园内学生遵守礼仪的典型事件和学生忽视礼仪要求,违背礼仪规范的反面案例,通过对两种行为的褒贬,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校园内无处不在;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违背礼仪规范的事件,也可适当进行通报批评,进而使礼仪在广大学生心中扎下根,确立起遵守礼仪的观念。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起良好的礼仪氛围,学生在日常小节中也会倍加重视自己的礼仪,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礼仪教育效果[5]。
(四)组织礼仪主题的集体活动
加强高职院校中的礼仪教育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种多样的礼仪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对礼仪学习的兴趣。目前一些院校的礼仪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整体流于形式,忽略了学生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状态,只强调课上的单方面的理论说教,学生无法对其有感性认知。基于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就需要改进礼仪教育的相关方法,只局限于课堂肯定不可取,适当应当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关于礼仪宣传的集体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礼仪竞赛和节目表演等,以学生更感兴趣的形式为其介绍礼仪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礼仪的感受就比较直观而且其接受程度更高。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一些关于礼仪知识的讲座,可以选择具体的主题进行宣讲,例如大学生相处礼仪,工作面试礼仪等等。以具体的形式组织起礼仪主题的相关活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总结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礼仪已经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先贤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一个具有文明礼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懂礼节且行礼仪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更有话语权。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礼仪的重要程度逐渐被忽略了,因此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素质对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就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知礼守礼的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践行,成为未来国家发展能够倚仗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郭洁 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丰平.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探索与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张丽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一、英语教学的实质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合理的英语教学模式,那么,英语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为什么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呢?
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也可以说:教学即交际 。
第二,教学是活动,通过交际活动,学生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上认识、 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可以说:教学用交际 。
第三,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教师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正是教学促进了这种交流,也可以说: 教学为交际 。交际法提出交际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和手段,这是外语教学发展的里程碑。
二、课堂听说交际活动的特征
交际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对于它们在课堂中的具体安排,我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我们认为:这四种形式不能绝然分开,而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在现实生 活中多数人际交流是听说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能力大大落后于读写能力,学了多年外语却是"聋子"、"哑巴",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 必为良好的读写创造条件。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听说交际活动应当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那么,课堂里的听说交际活动有什么特点呢?有人认为让学生开口就算是进行交际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举个例子来说,老师先教学生被动结构,然后要求学生口头把一系列主动句改为被动句,再让学生造句。这是不是交际呢?显然不是。 又如,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背词组、背对话、背课文 ,这算不算交际呢?显然也不是!事实上,课堂内的听说训练分为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能力训练。前者注重掌握语言形式,后者重在实际运用,两者绝对不能等同。如果我们的听说训练一直停留在语言能力的阶段,那么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令人遗憾的盲点。
三、听说交际活动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活动与交际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言活动是顺利开展交际活动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构与交际并不矛盾,必须引起同样的重视。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仿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训练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 。
虽然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机械性训练稍显过时, "我们对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了解太少,不能断言什么对语言学习有帮助,什么对语言学习没有帮助。"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结构操练 仍是一种不可或 缺的学习手段,尤其是当教师希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地、毫不含糊地集中在结构体系中某一重要特点的时候。当然,机械性训练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运用恰当,为以后有意义的操练及交际性练习作准备。
减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管是学者们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社会各界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应对这个问题,但是效果都不佳。随着减负的深入实施,学生身上的担子没减轻反倒加重了。乐此不疲的减负为何变成了增负,为什么人们反到被这种不协调的教育方式所胁迫与绑架,这大都是因为这其中有利益的驱使。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从制度层面出发的,有从法律层面提出对策建议的,然而本文试图以增负为着眼点,从涉及到的各方利益者的角度来阐述这一热点问题,以期呈现全新的视角。
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剖析
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深刻明白减负不止是口号,也都想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这一政策。但是,这其中又涉及到各方利益的牵扯,每一方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减负行动适得其反。
学校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今社会,各种择校现象凸显,其实就是为了争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学校有没有竞争力看的是各种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但其实质还是反映在最直观、最裸的分数上、学校的升学率上。每个学校都想做大做强,学生考出的分数高、升学率好,从而能成功地吸引大家的眼球。学校之所以铤而走险,以各种形态来给学生增负或是敢给学生增负就是为了增强学校的影响力,树立品牌。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能吸引更多、更好、更优质的生源前来就读,那么学校的升学率就会提高、上名校的人数就会增多,反过来名声扩大又能招收更多优秀的学生。这是一个循序地过程,每个学校都想在竞争中抢夺到一块“蛋糕”。
对于教师来说,增负也是一个两难问题。不给学生增负,积极贯彻落实减负政策有可能面临违背学校目标、因过于有个性而被孤立的风险。反过来,面对学生负担过于沉重,作为教师也会反思,也会于心不忍。教师肩负着家长的种种期望,也有责任实现学校升学目标。教师对于学生稍有放松,一旦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升学率下降,则教师不得不面对家长的抱怨、学校的责罚。
家长之间利益的博弈无形之中助长了增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渴望子女能出人头地。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上奥数、篮球、作文、英语等课外培训班的时候,许多家长都会盲目跟风让自己的子女也去接受这样的教育,这是一种很畸形的从众心理,甚至也忽视了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做是为了给子女最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中小学培训机构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各种需求而开展起来的。这些机构大都是私人开办的,也是市场化的产物,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与辅导从而获得经济上的报酬。
二、利益归因分析
为什么学校、老师会如此追求升学率、学校声望?家长如此舍得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壮大与蓬勃发展?只有对其中的利益归因进行分析,这些问题才能被解答。
归因之一:对资源的争夺。整个社会优质学校、优质生源、教育经费是稀缺的,对这些资源的占有与争夺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一直倡导教育要均衡发展,要做到公平公正,但是目前是很难以现这种比较理想的教育局面。学校与学校之间会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一样,学生的水平也存在优劣之分。所以这样的现状决定了对资源的占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投资主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如今的学校如果仅仅依靠国家的拨款,那肯定是入不敷出。所以,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如接受企业捐款、个人捐赠等等。个人、企业或是其他社会团体决定捐赠哪所学校、数额多少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声望。当然,好的学校往往既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就读,也有更多的权利来挑选优质的生源。因而,学校为了占用更多的资源,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
归因三:对机会的争取。机会很重要,往往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教育总是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与使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人们也一直信奉“读书能改变命运”的箴言。在功利化急剧膨胀的今天,教育的功能过分被强调,人们总是把改变命运的筹码过多的投放在教育上,以至于在众人眼中接受好的教育就意味着一定有个好前途。
因此,家长们总是乐此不疲的让孩子参加这样或是那样的培训班,他们并不是不明白减负的重要意义,也深知增负的危害,但又逃脱不了陷入从众怪圈的命运。他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程中过于心切、期望过高,以至于给子女们施加了额外的负担。这实质都只是在争取――接受优质教育和出人头地的机会。
归因三:对市场的争夺。市场这块“蛋糕”的大小是有限的,每个相关主体都想从中获利,甚至是占有较大的份额。谁占有市场就占有了主动权,占有了先机,就能从中牟利。各类培训机构的涌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下的产物,也是学校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如今的教育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与残酷。各类培训机构要想在夹缝中生存与获利,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博得众人的眼球与亲睐。
学生群体是一个很大的、很有潜力的市场,校外教育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推出各式各样的培训服务,迎合家长们的各种需求,也获取了经济报酬,只是苦了众多的学生。
三、解决“增负”问题的举措
当今社会正陷入“减负”还是“增负”的两难处境,要想打破这种困境,关键在于重新规划利益分配格局,实现各相关者利益者均衡的状态。
首要的是进行教育制度的革新。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各种大型的升学考试依然靠分数来说话,很少严格去考核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只要这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各种升学制度没有改变,那么减负就只能喊喊口号,增负也会越演越烈。革新教育制度,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不盲目追求教育的GDP――规模、数度、分数、升学率等等,办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减负与增负的怪圈。
其次,要合理规范校外教育市场。商业文明下,教育的市场化趋势加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形形的教育机构,家长中很难去辨别其中的优劣,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目的把子女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成绩的提高与否暂且不论,只是一些机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不完善,反倒有损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如何去整顿,更加规范这些校外机构,使其健康的发展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方面要依赖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这些机构的监管,取缔非法组织,使这些机构走上合法经营的道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淘汰竞争力不行、落后的机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
最后,要转变教育观念。人们重视教育是一件好事,只是不应该将其过度功利化。所谓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要更多地关注教育本身、教育的过程而非仅仅关注教育结果;教育应该要以人为本,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给人带来幸福感,而非弄得学生们疲惫不堪。
四、结语
为何“减负”的执行结果会背道而驰,“增负”却越演越烈,这是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学生们因不堪重负而走上极端的现象令人痛心,本该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反倒成了悲剧的酿成者,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本文只是从利益的角度阐述增负,提出了几点肤浅的意见,算是抛砖引玉,对此问题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还学生们一个纯净、和谐的校园生活。(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