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2: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素质;能力
1.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1.1专业素质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选用的,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又兼备图书馆情报知识,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门化、个性化、深层次服务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胜任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非常熟悉所学专业的各种文献资源,从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中搜集、筛选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资料,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建立学科馆藏,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帮助。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的知识底蕴。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都是校内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很高,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同他们站在同一学术高度,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为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此外,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技术不断出现,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1.2网络信息素质
学科馆员要参加对口院系的教师、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就必须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主动留意,分析用户潜在的信息要求,及时跟踪,研究相关学科建设的新动向,敏感地捕捉,发现并存储最新的信息,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手段,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导航能力。所以,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数据库的结构、链接和检索方法,对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和多媒体文献的各种检索工具心中有数,在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时,要简化、优化、使之有序,必要时编制检索工具,提供多种检索方法,为用户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为教学科研服务。
此外,学科馆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以适应与专业用户交流的需要。同时,学科馆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学科馆员应有敬业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年富力强,富有创新意识。
2.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
2.1认识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等都在飞速发展,图书馆正步入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服务新时代。传统高校图书馆是以文献为服务单元的理论和模式,注重读者群的概念,而现代图书馆则是以信息为服务单位,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重点。高校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认知、认识能力,才能处理好信息的质与量的关系。信息认知、认识能力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处理信息的关键所在,是学科馆员对信息检索、获取、加工、整理、利用、交流的必备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信息繁杂、多样,学科馆员要对信息资源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判断,及时准确地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所以,学科馆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认知、认识能力,这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发挥作用的基础。
2.2获取能力
学科馆员要获取有用的信息服务于用户,必须具有跟强的获取能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都应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能知道什么信息可以从网络或数据库中截取下来,能为用户打开信息世界的大门,充分利用信息的检索途径、方法进行信息咨询,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信息用户的需求。他们要有能力做到:①编制网上资源索引。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学科馆员要有良好的分类和主题标引能力,并且具有准确辨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因此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标引,编制出相关的索引,引导用户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知道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手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从而迅速满足用户需求。②编制网上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网上的信息资源不乏一些有价值而实用性强的某一专题资料散落于网上不同的网络或网页中。学科馆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下载网上这些信息,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灵活地将它们选择、整理、组织,进行综合处理,建成网上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本馆的馆藏资源。数据库的开发是获取和运用信息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3创新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职能不断创新,对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是机械地提供信息供求服务,而是要对信息供求情况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分析,创造性地进行信息反馈服务。学科馆员不断地把自己获取和收集到的知识、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整合、升华,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他必须随时跟踪学术研究动态,追踪学术前沿,对一些热点问题、新观点等进行网上检索、筛选和创造性加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本学科新动态、新观点及其潜在价值、深层内涵揭示给用户,建立该学科信息导航。他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到见解,尽力做到服务内容精品化、服务质量高优化,提高文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只有在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内部业务工作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才得以紧密结合,才能有所改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 高职院校 图书管理员 素质要求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图书管理人员应树立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
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是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服务宗旨都不能改变。相反,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员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观念还应更进一步地得到加强。
2.图书管理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恒动力,也是我们图书管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网络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管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地变革,拓宽思路,利用发展的信息技术,大力开发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3.图书馆员要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以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不仅指网络通讯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在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管理员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和开发利用的锐利武器、运载工具和重要手段,图书管理员对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信息服务的质量。
4.图书管理员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效果,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管理员如果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就无从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也不会有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在动力,更不会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
二、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1.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服务意识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及服务意识,扩宽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读者的要求。如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引导他们选择、使用各类型的电子文献或者各种专业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在参考咨询方面,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本单位的网页来为读者解答各类咨询,介绍热点问题、科研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图书馆员成为信息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的桥梁与纽带。
2.充分显示出现代图书管理的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共享性 网络环境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用户是资源共享的最终受益者,图书管理事业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管理事业将具有更强的公益性和共享性,网络通信技术对于信息资源建设协调领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为此,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3.增强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提高全民素质
图书管理的社会职能之一就是进行社会教育。在手工条件下,图书管理教育的特点是通过对广大读者借阅图书资料来传播知识,以此来开阔读者视野,启发智力,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使读者受到教育.在现代信息环境下,随着图书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的社会教育职能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是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交换、存贮的中心。
另外,开发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资源并增强激励机制是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方式,图书馆的工作从采购、编目到流通,所有各个部门的工作,只是完成了到为读者服务这一终点的一部分,但应当看到的是,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消耗了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生产出许多无形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各种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使之成为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产业,使其更加广泛地、全面地对各行各业提供宏观、微观层次的咨询服务。
三、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1.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图书馆是直接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是学校开展教学教研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就要与之相适应。师资、实验室、图书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很好的服务于学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图书资源的配置须根据读者的年龄、心理以及各方面不同需要的基础来进行合理的配置。然而现状却是:不少学校不重视图书管理,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图书馆的书籍几乎得不到更新,新书不能及时补充,且藏书量日趋缩减;采用人工操作模式,没有运用信息化管理。这就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书籍得不到有效利用,缺乏自动化管理,导致浪费管理时间,也导致了学生对图书馆中的图书缺乏兴趣,图书借阅率很低;目前我国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当然就没时间阅读了。自然图书管理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仅仅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是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才能完成的。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其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而这正是图书教育的作用之所在,图书馆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很快,谁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将更新的知识全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所以图书馆的书刊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最新的知识正是中学生最渴求的部分,中学生希望从图书馆中获得的不单单是知识,还希望获得提高自身素质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三、管理要突出“人性化”
图书馆的管理要突出“人性化”,说:“图书馆的工作不光是收藏、整理图书,主要是把图书广泛地流通起来。”这就要求必须实行科学管理,强化管理制度,突出对“人”的管理。即: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馆管理所有环节,必需从“人”出发,围绕“人”来开展,以“人”为归宿。
1.当好新生的“导游”
“三室”(即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建设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图书馆建设是工作上等级、管理上水平的一个窗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当好教学勤务员”,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新学年开始,都要组织高一、初一新生“游览”图书馆,给他们当导游,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进入书的海洋中求学的自豪感、热爱读书和维护图书馆设施的优良品质,使新生认识到图书馆是成才的主要阵地之一,播下“把握时机,利用图书馆早日成才”的种子。
2.“馆情知识”讲座
这是与“导游”相配套的一项举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图书馆。如果说“导游”是为学生打开大门,举办“馆情知识”讲座则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导游”工作的扩展和引伸。这两项举措都是面向刚入学的新生。我校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初一、高一,清醒的初二、高二,拼搏的初三、高三”的格局,“馆情知识”讲座主要是介绍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工具书、资料书、参考书的不同功能和使用方法,规范新生与图书馆打交道时的行为,获取一些利用图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提升图书管理员职业素养
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直接服务者,图书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礼貌文明,端庄得体,服务育人;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尽可能了解图书馆各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学校图书管理员还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提高服务品质
1.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图书馆对学生的审美影响主要靠环境和图书管理人员的语言来达成,因此,藏书库、阅览室的布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室内要保持整洁安静,书架、书籍排列要整齐。管理制度悬挂在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营造温馨、宁静、高雅催人奋进的良好文化氛围。图书管理员要以甜美的语言与师生交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报刊,强调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学校图书馆一起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与师生的作息时间错位。因此,图书馆必须尽量多的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馆,以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学校图书馆的特点是:学生借书时间集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人流量大,相互拥挤,秩序混乱,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乱抽乱放;还会出现同架同排上同时抽出几本图书,导致图书倒伏,学生之间的书位与图书位置相互错位,造成乱架。因此要延长开放时间,分散进库的人数,让学生有时间充分的浏览、挑选,避免相互错位,降低图书乱架率。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中,图书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对书库的布置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找到需要的目标;建立起信息化的查询系统,有效提高学生搜索所需书目的效率;基于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设立新书专架和热门图书专柜,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最新趋势,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最后,要保证藏书量,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的更新。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的前提是保证藏书量和图书的更新,保证文献资源的充足新颖。文献资源的建设要注意的是:文献资源既要保持量的优势,还要保持质的提高,图书馆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特色,更好的为本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04-01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室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应充分发挥图书室的潜能与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明确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室是学生除了教室外吸取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在教室里通过教师的引导,借助教科书,获取书本中的知识。学校图书室则为学生开阔视野,寻求书本外的知识提供平台。作为图书管理员怎样才能当好教学后勤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首先应认识到图书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图书室里的书籍所储存的知识则远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围。对那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图书室就是他们补充养料的基地。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图书管理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要求,提供一切方便,适当地进行导读,帮助学生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创造愉快便捷的读书机会,营造书香校园
图书室的充分利用,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夯实了学生的阅读基础。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做好面向学生的新书推荐和图书的借阅工作。通过读书同学们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创造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中,开展“人人读好书”活动,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
二、发挥图书室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做图书管理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与其他教师一样,送走了一届届初中毕业生,有很多学生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我想与我平时的图书管理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一)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以专业育人
开学初,通过班主任推荐,每班选一名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的图书管理工作。利用中午时间,对新上任的图书管理员加以培训,讲解图书分类的基本知识。在班级的后角建立书柜,按图书分类有序上架,登记入册。同时建立借阅登记帐薄,明确图书借阅制度,并上墙。在借阅过程中,有延缓归还的写明原因。班级图书管理员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工作过程中,我作为学校图书管理员对各班的图书管理员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各班的图书管理员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能力,多了一份与同学的沟通,为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创设良好氛围,以环境育人
图书室的环境布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室内环境要清洁干净,书籍排列要整齐,给阅读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各项管理制度悬挂在恰当位置,并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创设一个简朴、宁静、高雅又催人奋进的良好文化氛围。图书管理人员与师生和睦相处,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报刊,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为人处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熏陶。
(三)与活动相融合,以活动育人
学生是学校培养的对象,学校的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五月份开展“读好书”活动,我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根据学校对学生读书的要求,在借阅时间、借阅的书籍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方便,如:增加图书室的开放次数(由原来的一周开放一次,改为开放三次);增强了导读的力度,根据学生提供的读书信息,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知识水平的可读书籍,尽可能减少学生在借阅过程中,由于查找理想书籍而浪费的时间;加强图书室的人性化管理,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图书管理员,与任课教师相比,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少。我抓住图书室的开放日,与学生进行沟通,谈他们对图书摆放的看法,谈对图书室藏书的要求,谈课外读书与升学的关系等等,谈得多了,关系拉近了,来图书室借书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据语文老师反映,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多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关键词】图书管理;学校;构建;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愈加强烈,学生对图书的范围要求更广泛一些,在阅读选择上有更强的目的性与自主性,为此,作为提供阅览的地方――图书馆应以科学管理办法,加强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要首先规划和计划管理项目,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分类和整理。做到让同学们了解图书馆,知道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能够提供怎样的学习资源,才能够有意识地想到图书馆,进而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提高自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构建好各种人性化的制度 制度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保证,图书室工作也不例外。阅览室是读书的圣地,是求知的摇篮,是文明的场所,然而,图书馆的建设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要建设好管理好图书馆,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看书场所,正是我们管理者的目标。开学初,图书室轮流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墙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图书室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开放,学生随时都可以借书,借阅时,凭借自身的借阅证进入图书馆,同时,图书管理人员建议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当看到好词佳句或有启发处,能随手摘抄到读书卡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仅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好书,更要爱护图书,不能损坏,更不能丢失。其次,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定期召开学生图管理员会议,总结前阶段工作,布置下阶段工作,及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引起今后的注意。财务方面也要做到井井有条,各种台帐齐全,书帐相符,图书经费专款专用。今年购进这批新书价格适中,且适合师生口味,上架后,学生争相借阅,使每本书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兴趣爱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气氛,出好黑板报,做好新书介绍工作。努力搞好图书室的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地面整洁,书架、报刊排列整齐。
2. 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环境 构建图书馆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是搞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1)图书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影响主要靠环境和图书管理员的语言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管理员的言行举止都会不知不觉地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和学生直接发生联系,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服务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淡生硬,和蔼可亲还是拒人千里,耐心还是烦躁,语言文雅还是粗俗,都会直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管理员要用美的语言唤起读者共鸣,感化读者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2)素质的形成需要依靠良好的环境熏陶,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图书馆素质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图书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指馆舍馆貌,如室内要整洁优雅,布置要催人奋进,书刊排列要整齐,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这里通过感受图书馆美好的外部环境充分享受一个知识殿堂提供的文化氛围。内部环境体现在图书管理员,要以道德和情操,以真诚和热情,以学识和精神风貌影响感染学生,处处给学生表率,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3)学校图书馆必须做到干净整齐,保持安静。各项图书管理制度装订上墙,做到图书制度化管理,认真做好图书的保管和整理,对购进新书及时进行登记分类,目录登记建卡,贴书标,最后分类上架,做好防火、防虫、防盗工作,做好对破烂、缺损页面的书籍进行粘贴整理工作。图书管理员要不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新服务意识,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与学情况,了解教师学生对信息的基本要求。这样,当老师、学生向图书管理员表示某种需求时,图书管理员便能够帮助老师、学生确定所需之信息,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 构建自身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以饱满的热情开始每天的工作,看似重复机械,用心去做却也能乐在其中。只有愿意去做这项工作才会不断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图书管理是一种复杂而繁琐的,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管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在业务方面,随着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1)常规图书管理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业务能力素养,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所以,平常要多学习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对学校师生的需求是一定要了然于胸的,还要熟悉学校图书馆藏书的分类方法,这样才能准确快捷地帮读者找到所需要的图书。(2)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我们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老师和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掌握可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为师生检索资料,满足他们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利用自己所在的良好环境,广泛吸取知识,满足工作所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向图书管理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管理员必备的知识当中,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3)较高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会需要不同信息与资料,面对广大的阅读群体,要学会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所以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师生的心理特征,知道快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一、办学规模扩大,图书馆管理工作压力急剧增加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科研的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读者需求,在增加馆舍面积和容量的同时,逐年增加文献的购置,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人均100 册指标。采编部门超常规地进书,为了能让新书及时上架,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与此同时,读者人数的急剧增加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开架借阅导致的乱架现象
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读者的精神,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采用了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阅文献资料,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乱架现象比较严重,读者随意翻阅,随取随放。
2.人员编制不足
我院师生已超过一万人,但图书馆人员编制仅为8 人,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瓶颈,这也是高职院校扩招后图书馆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二、学生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性
1.缓解图书馆人员紧缺的矛盾
图书馆员即使是每天超负荷工作,也难以应付读者人数激增的局面。流通部门的巡库、整理书架、新书上架等非专业技术工作完全可以由学生义务图书管理员来承担,这样就能够极大地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
2.成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学生义务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馆有着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读者,也是工作人员。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缓解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学生参与管理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从中理解工作人员的辛苦,而读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能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及时转达过来,图书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锻炼助学学生的工作能力
学生义务图书管理员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一方面能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通过与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接触,可以对他们的身心起到一种很好的锻炼作用。这种社会实践的锻炼,有利于学生与社会、学校、教师、同学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学会在工作中与人相处,在待人接物、言行举止、工作态度上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对学生义务图书管理员管理办法与经验的探讨
1.做好学生义务图书管理员的岗前培训
阅读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让经典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读书中感悟乐趣、开拓视野、丰富内涵,追求卓越;与书为伴,让学生们懂得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教师的主要阅读场所,是育人传道、补充知识和能量的阵地。创建充满浓浓书香、悠悠书韵的“书香校园”,是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象山县每年仅学校图书投资一项就不低于100万元。为了解掌握学校图书配备和实际使用的具体情况,也为了整体提升象山县各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我们开展了专项调查。
2 调查实施
调查范围 全县46所中小学。其中高中四所、初中10所、小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基本覆盖全县所有基础教育学校。
调查内容 学校图书馆环境建设、生均藏书量等硬件建设情况;图书馆管理制度、管理员配置等,包括开馆时间、图书借阅量和流通率等服务指导功能建设情况。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走访调查法,同时辅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档案查阅等。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图书馆设施 根据宁波市装备处规定,每所学校应有藏书室和开放性阅览室。
象山县每所学校有图书室,条件优越的学校有挂牌图书馆。象山县46所学校图书馆硬件设施差别不大,包括村完小也有一个可藏图书、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室。
生均藏书量 宁波市图书馆生均藏书标准为高中生均40册、初中30册、小学20册。
从学校自报情况来看,象山县共有6所学校生均藏书量未达标。对未达标学校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学校均存在漏报现象。以某乡村中学为例,该校上报图书生均23册,经调查人员和该校图书管理员清点,实际生均46册。该校尚有阅览室和学校图书角图书未上报。一方面,由于图书管理员变动较大,没有输入电脑的图书直接放在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另一方面,学校图书原是用手工登记的,尽管照常流通,但没有录入电脑,没有进入统计。最后调查显示,在6所未达标学校中,实际上只有2所学校真正未达标。而对于真正未达标的2所学校,教科研中心装备处经过招投标采购,加上学校自行采购,目前,生均藏书已达到标准。
图书管理员情况 《中小学图书馆规程》规定: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问题,保证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按宁波市图书馆人员配备要求:高中24班以下,配备专职图书管理人员≥4人,24班以上每增加12班,需增加一人。初中24班以下,配备图书管理人员≥2人,24班以上每增加12班,需增加一人。小学24班以下,配备图书管理人员≥1人,24班以上每增加18班,需增加一人。图书管理员近两年内需接受图书管理知识培训。
总体看,象山县图书管理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大多学校把图书管理员岗位当作照顾安置的地方。有的图书管理员兼任职学校课外兴趣小组、财务、工会等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图书管理中去;有的图书管理员本身由学校任课教师兼任,对图书管理员的业务不了解;也有的图书管理员是向社会临时聘用的,对图书管理的业务和职责不熟悉。图书管理员待遇偏低,与一线教师相比有相当差距,目前,象山县尚有4所农村学校无图书管理员;按市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的标准,象山县尚有8所学校未达标。
在培训方面,各校图书管理员均能按要求每年参加图书管理专业培训。
图书开放时间 按市标准:图书馆实行全周开放,每周≥40小时,对学生有效开放时间每天≥2.5小时。
象山县城镇学校图书开放时间较长,石浦、丹城两地图书馆从早上7:20到下午4:50全天候开放,象山中学、象山三中从晚上5:30到8:30和双休日也安排管理员轮岗,等候师生查找借阅图书资料。农村小学开放时间相对较短,大多利用午间两个小时,且轮班进行借阅。3所没有图书管理员的学校图书馆不对外开放。考虑到寒暑假时间较长,学生借书容易丢失,所以大部分学校不对学生出借。
图书借阅率 市规定中小学每学年书刊生均借阅≥8册。
象山县小学生图书借阅率较高,高中图书平均借阅率基本达标,但初中借阅率较低。初三学生不进图书馆已成普遍现象,个别学校初二开始就已经不向学生出借图书。目前象山县学校图书馆的学生到馆率、图书流通率、人均阅读量等指标的平均水平与宁波市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图书管理系统 宁波市要求采用图书馆专业软件管理,运用文献编目标准数据导入,实现联合编目和数据共享。
随着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图书管理日趋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图书管理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书籍分类,现代的图书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体系。象山县在正确使用电脑对图书编码上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图书馆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图书馆运行秩序井然的必要条件,象山县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普遍对此重视不够,很大一部分人网络应用技术不高。虽然学校图书馆配备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受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的约束,无法有效地进行公共信息共享,以至于学校空设电子阅览室,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资源的过剩与需求的无法满足形成强烈的矛盾。
阅读指导服务 宁波市要求图书馆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象山县大部分学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开设导读课、阅读课、新书推荐以及举办读书节等活动来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象山县丹城二小、新港小学、丹城四小、象山中学图书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好书我推荐、书海翱翔、网络图书讨论、图书漂流、制作书签、手抄报比赛、读书征文赛、课外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但也有不少学校馆藏图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只是完成简单的出借与归还工作。
4 对策与建议
由以上调查分析可知,象山县图书馆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图书管理员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素质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充分认识图书馆建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和配备学校图书馆;各校要配备专职图书管理员,落实图书管理员的应有待遇;并安排一位既懂管理又懂图书工作的校级领导负责此项工作。采购图书要保质保量,选择适合学生、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好书;在配足图书的同时,要配齐书架、书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目录柜、装订设备等基础设施;馆内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等保护设施。同时所有学校都要配备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图书馆、图书室、阅览室、开放式书吧、图书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进行布置,创设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小学可布置得舒适、活泼、色彩鲜艳;中学可布置得温馨、大气、厚重;墙壁上除了张贴规章制度,还可张贴相关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摆上赏心悦目的花草,使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图书馆,充分享受借阅的快乐。完备的设施,高雅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定能使图书馆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67-02
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重要组件之一,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方向和思路,也是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实现中职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和职能的途径。
一、当前中职图书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馆藏图书资源过时。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于图书管理的态度仍然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图书资源是否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师生需求等因素常常被忽视,片面追求“大而全”、“重藏轻用”的情况较突出。很大一部分藏书是一些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而这些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找不到对他们有用的图书,导致其利用图书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二)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部分中职图书管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服务的专业性不强,服务对象不明确,服务重点不突出,提供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忽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未能较好地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无法全面满足各专业学生和老师的专业化需求。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料室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资料室不具备微机管理的条件。仍处于手工管理状态之中,收藏管理文献分类编目不清、借阅管理随便,降低了院系资源的使用效益,影响了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发展。
(四)图书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中职图书馆人员补充的渠道大多是以学校其他岗位流转过来的教师、行政和工勤人员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照顾的性质,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服务意识薄弱、工作热情欠缺等现实问题显得较突出,难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专业性信息服务。
二、提高中职图书管理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图书资源结构,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职图书馆是为学校师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能围绕读者需求,最大限度地优化图书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中职学校图书规模小、购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针对读者需求,科学合理地配置藏书,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把藏书规模与使用情况结合起来,及时清理陈旧、多余的藏书,实现图书资源的“新陈代谢”,提高图书馆的效率。通过对读者借阅书目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建立一套图书剔除的审批制度和注销制度。剔除的方式可以是销毁或出卖,也可以使其退出流通书库,保存在图书馆的贮存室,或者和其他图书馆以交换的形式互通有无。另一方面要及时补充新版图书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新购图书时要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特点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专业及就业等方面知识的阅读需求,合理分配图书资源的比例和数量。中职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重视藏书调研,定期通过走访、调查、网站留言、座谈的形式收集学生、一线科研及教学人员推荐的书目和资料,摸清读者的需要,科学订购书刊、杂志及网络图书资源。对重点书刊资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采购,努力做到准确、及时,优先购置,有利于保证图书资源的的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丰富服务手段,提供全方位的借阅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样就促使我们应该更多的进行学习。今天大家的学习更多的依靠网络,但是网络很多的方面还是不是非常全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于图书馆进一步的升级,不断地满足当前的人们需求。现阶段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方面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带动人们学习。这篇文章从问题的角度入手进行非常详细的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问题,希望下面的介绍能够更好地带给大家启示。
一、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经费不足
经济的发展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导致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提升成本,在图书管的建设方面体现的也是非常的明显。由于发展的比较快,在技术等领域的图书更显换代的速率特别的快,图书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紧跟,但是随着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经济的投入,长期以来图书馆的财政就是非常的紧张,从而导致这类图书非常受限制。很多图书馆的这类图书已经很难找得到,同时,由于经费的问题,很多的图书馆图书的维护费用不足,对于出现问题的图书不能够进行及时的维护。资金问题是当前的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二)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总是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清闲,是一份养老的工作,正是这样的思想,领导对于这一方面不够重视,很多的时候安排人员也比较随意,从而导致了这方面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仅仅起到了经营的作用。当前的科班出身的很少,专业能力不足,服务态度不够好,专业知识比较匮乏。据当前的调查表明,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调查满意度非常的低,很难真正意义上进行管理工作。
(三)数字化建设滞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生产管理的各个领域,但是目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缺乏硬件条件,工作效率低下。这些直接导致文献数量种类不清,借阅返还混乱,降低了图书文献的利用率。数字化建设的缺失,影响了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不规范的文献移交管理手续
各级部门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要求并不严格,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者通常都会对文献资料的移交与接收进行简化处理,以减少工作量。按照规定,新文献资料的购买到其在图书馆中流通的整个环节都必须制定详尽的清单。但是部分图书馆仅仅把该过程简化为一个过场,有的图书馆即使有清单,也不严格交接,清点也不仔细。不严格的交接程序必然导致入库文献数量不清,质量不明,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适当加大经费投入
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大图书资料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以最终实现图书资料室的有效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一部分得到满足,图书资料的更新,以及团队建设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当前的资金问题大大限制了正常的经营,这方面得到解决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有了经费应该应进行有针对的规划,不要造成浪费,一旦形成浪费就会不断地影响整个环节,节约资金在规划、采购等环节入手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不仅需要掌握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学科的教学、科研方向及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并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很好的胜任图书管理员工作。培训工作在今天的实际的工作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提升图书馆的工作业务能力,这样也能够激发大家的自我重视程度。
(三)增大信息化程度
为了达到使读者能够更加及时,便利、准确查找图书信息的目的,可编程一个电脑程序,并将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信息及图书登记,编目与检索等内容录入,使其构成一项自动化的图书管理操作体系;更进一步,可以依托图书馆的自动化平台,构建一个资料室子系统,能够达到在线查询馆藏信息,图书采购数据,并且实现联机订购与书刊分编的目的,将图书资料的管理及文献信息检索全方位实现自动化,构建各图书资料的全体系网络化及资源信息共享,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四)逐步实现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根据现实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献工作标准》等,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图书分类规范化,方便与网络接轨,实现图书管理体例的一致性。无论是工作方法还是敬业精神都都有接受检查与指导,杜绝混乱的登记现象。规范化管理是我们今后必须要走的方向,这是一个长期慢慢实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的完善所实现的,发展的过程不断实践,从而达到自我完善。
三、结语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出来,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的图书资料广泛服务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图书资料是相关人员进行科研教学的的重要知识仓库,良好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早日建成现代化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图书资料管理在资金、人员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给精神文明建设甚至经济建设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就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资金、人员和数字化建设方面展开了论述,并根据现实情况,给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