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课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9 16:22: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教学课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地理教学课题

篇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将效率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在单位时间内向效率要成果,让有限的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是广大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内容。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针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开展了一些分析与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营造氛围为地理教学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消极情感,一方面和学生地理学习缺少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地理教学模式陈旧、氛围淡漠有关。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的热情,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首先,以趣味地理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地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地理学科中有着许多趣味性知识,只要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演示之中,完全可以获得非常神奇的效果。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演示了世界各地的地质风貌,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陡峭的悬崖,有原生态的原始丛林……通过这些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为接下来的地理学习营造了情感基础。学生带着这样的兴趣进入到地理学习中,自然会感受到其中的奥妙与神奇。其次,笔者注重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亲切和蔼的,在学习活动中更像是他们的引路人,从而消除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惧感。当学生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之后,在地理学习中的积极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凡事多鼓励学生,他们取得了一些进步,对一个难点实施了突破,以及在思维创新方面有了进展,这些都应当是教师进行充分鼓励表扬的好契机。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重点尝试,有力推动了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让学生怀着积极的情感进入学习,效果更佳。

二、培养能力为地理教学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一项基础功能,教师在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立体认知能力,要通过地理图像、模拟视频、教学仪器对地理的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对地理学科蕴含的规律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及将地理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予以迁移,转移到实践运用当中,体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这是地理学习中基本能力的一个组成方面。除此之外,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要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地质地貌、地理现象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认真的思考分析与运用,不仅让学生能够知道地理科学中的一些现象,还能对其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另外,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大部分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交给学习小组这样的载体,学生成为了这个小组的一员,那么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就要体现小组合作的作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分析研究,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搜集来的信息资料,一起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实现集聚集体智慧的目标。除了协作能力的培养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地理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这是地理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教师要将能力培养放在地理课堂教学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弥补学生能力方面的短板,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知识,深入开展研究,这些方面都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成效的有力推动因素。

三、优化方案为地理教学开展发挥方向引导

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拘一格广开言路,要能够充分汲取各个学校优秀的地理教学经验成果,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博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为了体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要能够坚持学习,学习地理教学有关的书籍刊物,使自身的能力素养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教学方案的选择上,教师要能够从已经刊登的各种教学刊物、教学网站的内容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这些方面对地理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既注重学习这些经验,同时也不生搬硬套,注意消化性吸收。笔者结合各地经验创造了“12345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2”就是坚持以教师开展启发引导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两个抓手。“3”就是坚持深入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个方面要素。“4”就是按照揭示目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点拨检测这样的4个步骤开展地理教学活动。“5”就是坚持5条原则:一是教学前置原则,发挥预习环节的作用;二是信息补充原则,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大量的教学信息补充;三是师生互动原则,以教师和学生的热烈互动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打造民主的地理课堂;四是综合发展原则,既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强化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渗透;五是立体化原则,整个地理教学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让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成为前后联动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方案的设计优化,除了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消化吸收之外,教师还要善于从自身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这些方面的经验做法。每一位教师只要平时坚持总结反思,提炼出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技巧,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会发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许多教师将自身教学经验提炼出来成为教学成果,完成了许多课题研究的任务,对课题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功能。

四、拓展延伸为地理教学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地理教学工作不仅是课题的教学,提高课题教学效率除了抓好45分钟之外,还要注意做足前戏,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进行一系列的拓展研究活动。无论是地质地貌方面的教学,还是与地理相关的经济常识方面的启发引导,教师都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拓展活动,可以实地观察了解地质地貌状况,可以深入到一些具体的环节了解地理现象以及背后的规律。例如自然灾害分为哪些类型,每一种自然灾害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为什么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在课前进行这些教学拓展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预习,拓展活动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理解的难点进行的提前介入,教师在拓展活动中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研究,不清楚的可以查阅资料、上网浏览搜索。当拓展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之后,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就会迎刃而解。拓展延伸除了在课前能够发挥重难点辅助共建的效果之外,还可以在课后发挥巩固训练的效果。在地理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理解这一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工作的巩固,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小实践活动,进行一些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不仅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地理学习的巩固效果也得到了显著增强。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拓展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拉伸环节,使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而是将各种资源充分联动运用起来,打造更加立体化素质化的地理课堂。

篇2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实中考的形势下,初中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来完成,而初中地理课的课时又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重点追求的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体会,下面就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熟悉教材,精心编写教案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中学生对于人与地的关系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新初中地理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总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框,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自然带)、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等几个大单元。这样,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通读课本,熟悉掌握各部分内容;其次,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吃透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要求和基础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渗透的思想教育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因素、班级情况,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案。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

1.渗透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地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爱国主义情操、人地协调观,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

2.巧妙导入,诱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导入语虽不是教学主题,但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巧妙的课堂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好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时,可用复习导入法。新学年开始时,学生心情激动,学习兴趣正浓。此时,教师宜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学年学过的跟本课有关的知识,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大洲与大洋的名称、位置等知识,学生人人争抢回答,便于在气氛活跃时导入课题。当然,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在讲“众多的人口”时,可采用问题法导入。首先提出问题“人多了好不好?”让学生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汇总讨论结果后导入。再如,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最佳。此外,还可采用歌曲、故事、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导入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4.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5.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6.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作业类型多样,分出层次

课堂授课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笔者认为,作业类型应多样化。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类型,如单选、填空、判断、连线、填图等,让学生自选。比如,平常善于写汉字的学生可多做填空题或判断题,善于画画的学生可多做填图题;有的喜欢连线型的,有的喜欢单选的,他们在选择的同时,增加了记忆,巩固了知识。

学生经历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才能最终使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关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学好地理的目的。对于好中差的学生,作业由难到易,多少适度,分为三个层次。最后要设置一道思考题,鼓励学生预习下节,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准备,以提高授课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在课堂上当好导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生生愿学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如今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对初中各科的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初中基础学科之一,对地理的影响也不小。新课改所提倡的精神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得人们发现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如何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分析当前初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

一、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高的分析

1. 教学思想落后。当前新课改正在积极推行中,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思想,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坚持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坚持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二是初中地理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根据考试大纲以及考试内容而定,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而且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考试要考的内容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沦为了考试的附属品。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还是采用“一言堂”或“满堂灌”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如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上把事先备好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听讲、做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自顾自的把知识传授,对于初中生那样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来说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3.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其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地理教学的质量才可以保证。但现在一些初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以及学校对地理教学的不重视,不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水平也比较差,甚至不少教师都不具备地理探究精神和能力,影响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更新教学观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注意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地理专业水平,使教师能够精通地理学科,通过教师培训以及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实地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独立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并且成立地理教学科研小组,组织教师定期对地理学科进行探讨,提高其专业水平;二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教学观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努力学习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去理解和认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重新认识教学的目的,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具来说,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优势。它使得教学不在枯燥无味,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例如在讲到人教版教材中关于美国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美国概况的一些图片,并播放美国的纪录片,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增加学生对美国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难点教学。例如在讲到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黄河中游途径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华北平原沉积,抬高河床成为“地上河”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高出地面的河床无法接纳沿途支流,从而造成了这一反常态现象,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了教学难点。

3. 改善教学方法,实施合作教学。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的心理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死板的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参与的热情,把学生纳入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理解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气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专门研究不同的气候,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等,小组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并相互讨论合作,最后教师让小组讲出得出的结论,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气候进行比较。

4.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到黄河治理的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存在的忧患等方面资料,并且下载了一组介绍黄河领域荒漠化、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纪录片,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更加有效地对黄河进行治理。学生对照黄河流域现状,积极发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样学生在思考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知识,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著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篇5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大多重视教学中的“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这是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从被动倾听的角色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

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关系的改善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授课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提问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当成一种教学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如在讲解“陆地水循环”时,我先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思考我国各地气候的形成受什么影响,经过思考之后,学生不仅阐述了内陆蒸发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内陆地区干燥气候的形成,而且还对海洋对陆地气候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教课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还能让学生进行自由、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让学生接近地理、走进地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技术逐渐在各个中学中得到了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放映、演示以及视频播放等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地理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利用新鲜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淡水湖在我国的分布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大淡水湖在国内分布的彩色图片,然后再根据湖的分布由东向西向学生展示各个湖的风景图片。这样,学生的兴趣就立刻被激发了,对每个湖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自然也就掌握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显而易见,这样的过程要比简单的讲解效果好很多,而且也节省了大量时间。

二、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看起来成效比较明显的教学方法最终并不能持续保持教学的有效性,且不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好高骛远,脱离了教材和实际。而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丰富详细,图示相对以往大大增多,这使得教材的可利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新教材,以教材为指导来践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这将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首先,看图教学并不是没有技巧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多看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图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各类图的区别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例如,参照图和比例图的区分,这两个图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两者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两者从而影响初中地理的学习。另外,我在带领学生看比较复杂的图时,通常会将图划分模块进行观察思考。如在全球地图中学习“七洲五洋”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死记硬背的话,难免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为他们进行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这样,学生不仅在无形中学会了看图的技巧,还减少了学习地理的压力。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习题。新教材在每个课时后都配备了不少习题,而且这些习题的质量都较高,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重难点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是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课本习题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购买其他的习题册,并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后习题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但忽略了学生能否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我看来,教材上的习题以及教材配备的练习册完全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保证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课的效率。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一直是各个学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通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把一个课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进行主动的探究、调查、总结等活动,并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探究结果进行比较。相应的课题通常是“观察自己附近的植被,并结合当地气候状况进行分析”“当地用水类型、灌溉方式、以及水质调查”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亲身体会到整个探究过程,能够将地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经验的获得,更是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式教学对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定的教学技术,始终以教材为指导,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应用的探究结果如下:

1.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青藏地区》一课,开始播放一段青藏高原景观的影视片断,此片断同时配有李娜优美激昂的 “青藏高原”,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片中青藏高原的各种景观、藏族人服饰---藏袍,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时,把“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三个地理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上课时,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介绍《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地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室,让他们在电脑上演示采用交互式操作方式的《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flash课件,学生可以随意的观看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情景。同时,他们在课件中既可以调节地球公转的快慢,还可以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当地球处于不同位置时,能清楚地看到太阳的直射点的变化,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四季形成的原因。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地图是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长江流域有哪些主要支流时,演示交互式的flash课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地理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篇7

引言

地理是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承载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必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现状

1、 地理师资力量不充足

目前,还有很多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地理教师,大多是由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教师兼职完成地理课教学,他们缺少专业的地理知识,也没有系统正规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因而课程内容简单,无法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仍然沿袭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般是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或者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进行教学。课堂上多为教学在讲解,没有机遇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读和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易于养成思维惰性。

3、地理教学设备短缺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校不具备完备的地理教具,一是地图不全,大部分学校缺少天文图、剖面图、资源分布图等专题型地图;二是地理仪器缺乏,基本没有天球仪、三球仪、二球仪等专业的地理教具;三是多媒体设备不全,不能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4、课堂组织方式不当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环节,造成部分同学听得一知半解,不能有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一些重难点地理知识只是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或模仿,并不能吃透知识点。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也不能组织学生进行及时巩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差。

5、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地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进度,不能进行适当点拨开导,只是一味地用错了、不对等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品质,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发展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叫教学策略

1、利用多种知识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建构。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十分重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意识。教师可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或成语、新闻或趣闻、影视资料、诗词歌赋、书籍等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相关内容时,在讲授秦岭―淮海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时,可引用《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说“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

则为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这时,教师就可引出具体地理事物的区域变化及与地理区域环境整体特征的相关知识,从而为下面讲清楚有关秦岭―淮河地理界限的问题打好基础。

2、 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地理游戏、课堂辩论、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方式来有效组织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和认识要素,把感知学习与操作学习融合在一起。这种有选择地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的方式,不仅符合未成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维,激活他们的创造潜能。还能够深入新课改所倡导的开放性、创造性的理念,倡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3、 开展真切生动的情感教学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初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魅力地理事物的感性形象,特别是地理景观等的欣赏,来陶冶学生情感;通过对地理案例的分析、评价,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能力,继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或深情或生动的语言、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有关地理的实景、实事、音乐等创设一定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情境,使学生获得心灵激荡和情感共鸣,达到培育情感的目的。如在讲授有关长江的相关知识时,在教学之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长江之歌”,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同样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心理活动的制约,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教学评价,激励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地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分寸、尺度、视角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注意看到学生在智力水平、心理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认知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还要善于应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他人评价等,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论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以日益稳健和深入的态势向前推进,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新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保持充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抓紧自我总结和自我学习,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篇8

一、课前准备

新课改前提下呼唤新型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现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提高,扩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更重视对“学法”的研究和设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深入研究教材,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二)认真分析“学情”,这是教学设计重要的前期工作,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

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案,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怎样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是导入部分, 每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导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其次,根据“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合理的选择教具。结合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课本文字内容较少,而图表资料较多。所以,地理教学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得话就比较直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老师应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而不厌。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现今的初中阶段,专业地理教师人员奇缺,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地理教师之间应加强研讨,充分发挥集体智

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

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

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

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

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

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问题意识,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问”问题情景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的内心需要。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乐于学习、乐于发问。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先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位同学顺拨地球仪(自西向东),另一位同学逆拨地球仪(自东向西),然后教师提示:显然,二种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是对的。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再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造型,想想看:地轴为什么不是垂直于底座而是倾斜的,而且所有地球仪的地轴倾斜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造型是不是为了设计上的美观?通过一系列的演示、观察、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篇9

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如引用歌曲,在学习“长江的开发”时,我就以视频《长江之歌》导入,这样学生就在很宽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学习,一改死板直白的引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如,学习季风概念时,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我们芜湖地区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除此以外,教学中穿插古诗句、趣味性故事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犹如调味剂一般,给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一番韵味。

二、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过去的教学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强。但新课标强调的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重新理解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靠教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靠教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锻炼学生质疑能力

篇10

优秀的教师能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深入领会其精髓,根据授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出高质量、有价值的提问问题和方式。教师对提问要达到什么目的,问什么,何时问,问谁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在实际运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有效的提问仍有较大的难度。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和对优质课堂的观察记录,认为有效的提问应满足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1987年,“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被介绍到我国,这一模式是美国教育家特内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而创立的。该提问模式把教学中的提问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水平,每一水平的提问都与不同的学生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中学尤其是初中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是普遍教育而非精英教育,这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面向普遍的学生,提问亦是如此。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针对回忆、识别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问,可由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应用性和分析水平的提问则由中等水平的学生解答;综合水平和评价水平的提问可由基础较好的同学阐述。教师在课堂中面向全体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而非仅仅是优生的参与度,亦可兼顾各层面学生的发展。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节课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准备好的、关系课堂教学全局的问题。问题的内容应隐含着教材内容,应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成“问题链”。由浅入深,使学生形成连续的思索,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曾听过一堂七年级上册的优秀课,内容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判断方向。教师充分展示了提问艺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周末学校打算去烈士公园参观,根据屏幕上提示的长沙旅游地图,层层完成以下问题。1.从我们学校到烈士公园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呢?以问题为引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任务。经过引导学生理解地平面的八个方向,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地图上判别方向的两种方法。在讲解每一种判断方法运用以后,返回到之前的问题情境中解答问题。继续情境拓展,到达烈士公园后,同学分散在各处游玩,根据烈士公园导游图,再次提出问题。2.在餐饮部的小明如何通过电话帮助在北门的小红顺利到达他所在的地点呢?通过问题落实方向的判断方法。教师从生活中提取情境,创设相关的问题链,课堂上贯穿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效率高。

一堂课中的中心问题一般是该课时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在创设问题时应当给予适当情境,最好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地理教师可以多留意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搜集整理素材。这样在备课中提问的有效性设计能信手拈来。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其意,口欲言而不能达其辞之时及时提问,适时点拨;在学生知识结构前后出现矛盾冲突时提问,由学生自主提出疑问,从内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提问,使用启发性谈话法等方式,多问让学生动脑筋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状态。同时,在用语上要着眼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获取知识。

在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聚落》新授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聚落发展需要的优越条件后,及时拓展启发,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出与所给图片自然景观相一致的房屋。分别是江南水乡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内蒙古草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沙漠绿洲地区和寒带地区。当学生对设计房屋无头绪时,教师以身边的江南水乡地区的房屋为例,启发学生设计的房屋可考虑房屋材质、屋顶的坡度、墙体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等方面。通过小组的合作和教师的适时启发,学生能自己设计出相关地区的房屋,并且能解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要有铺垫。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深刻领会知识体系结构和新知生长点,精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盲点,适时适度启发学生。同时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提问要及时回应学生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的疑问可能雷同,但教师的解疑却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因人和场合而异。解疑时,教师不要急于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要避免控制问题答案,适当设计开放性的答案。同时,善于间接解疑,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动机。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个性,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重点和难点内容的问题上,即使学生能够回答正确,教师为使全体学生在该问题上得到强化,不宜急于表态,可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诘问,强化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