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29 16:22: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皮肤管理的基础知识

篇1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发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难度,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作为评价护理质量指标之一[1]。而压疮重在预防,且绝大多数的压疮是可预防的。因此,我们通过对7例非评估压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压疮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我院患者进行规范化压疮预防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方法

1.1确定改进项目 2013年1月~8月,我院发生非评估压疮7例。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要求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找出7例压疮发生的关键原因并进行整改,避免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为改进项目。

1.2 措施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由压疮管理小组及发生压疮的相关科室组成项目组,通过对管理人员、护理人员、患者、陪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取得患者及的配合,以防范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

2 分析

2.1 护理管理者对院内压疮缺乏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未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缺乏对临床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及其他压疮知识的培训。

2.2 护理人员对Braden评估量表的预测作用及院内压疮的危害认识不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仍然有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高危患者入院时漏评估。压疮的防范意识簿弱,压疮知识缺乏,无责任心,未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情况的评估,交接班不严,记录及评分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正确。

2.3患者的基础情况致患者易发生压疮,且遵医行为差,病情的原因不愿改变,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

2.4陪护人员责任心差,对患者的擦洗不及时,对患者的督促不到位。陪护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不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防压疮的措施而拒绝护理措施。

3 改进

3.1落实管理制度

3.1.1加强护理管理者院内压疮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

3.1.2 护理部加强追踪监控与指导,成立二级压疮管理小组,明确压疮管理小组职责。健全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的职能作用。

3.1.3落实压疮报告、认定制度及奖惩制度 患者入科2h内对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压疮高危、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24h以内及时登记上报。压疮小组接到科室电话报告或收到压疮或难免压疮申报单后,即到病房进行评估、认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科室指导意见。对新入患者未进行评估、患者压疮高危、院外压疮未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因护理不当发生的“非难免压疮”,与科室质量和护士长绩效考核挂钩。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1.3严格执行患者皮肤交接班制度。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接并做好记录。

3.2 建立常规的工作流程

3.2.1对新入、转科、大手术、病情改变、危重的患者,护士应认真检查,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当面交清、确认并做好记录、签名。

3.2.2 压疮评估结果属低、中危者进入一级管理,护士报护士长,每周复评;高危者进入二级管理,24h以内报压疮管理小组会诊,每日复评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日判定、督查,每3d记录效果,压疮管理小组督导1次/w,记录效果,适时采集图片。

3.2.3对高龄、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床头挂警示牌进行提示,以重点护理和监控。并加强交接班,避免发生皮肤压疮[2]。

3.2.4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3.2.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压疮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

3.2.6护理会诊 对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3.3落实压疮的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翻身后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采用翻身床、气垫床等。保护患者骨隆突处。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3.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强化学习压疮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压疮基础知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预防及治疗措施等,通过小讲课、业务学习及晨间提问等方式进行反复强化培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增强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重视。对Braden评估量表逐项进行反复学习,并以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让护士能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该表的预测作用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

3.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要求床位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压疮的严重性,教会其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护士翻身、拍背。并由责任护士评估其工作质量。

4 效果及体会

经过改进,2013年9月~2014年3月共计6个月,我院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在压疮的监管中发现,护理管理者对压疮的管理都很重视,护理人员能对存在隐患的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且对高危患者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压疮的防护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措施之一,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我院院内压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及对护士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对高危患者无漏评估现象,防范措施得当[3]。通过对Braden评估量表正确使用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及陪护的培训教育,增加了护患合作,对降低压疮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结论 加强压疮管理,正确全面评估高危患者,保证护理护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治压疮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2

农村中学大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没有大量资金投入生物学教学,一般相对缺乏教学材料和用具。教师可以依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克服自己的惰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使学生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基础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基础上,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教学与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1、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手段所含内容较多,有活的生物、标本、挂图、模型、还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缺少电教设备,标本等教具相对减少,可能无法满足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动手动脑,发挥自身的智慧,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材料如木头、铁丝、废旧的物品,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具,应用于教学中。农村中学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优越,与大自然息息相通。野外有许多动植物,如各种农作物、青蛙、蝗虫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各式标本,在上课时间用。这样既可以减少经费的投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材上的插图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的真实结构;是教学重难点突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它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可视性。它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具。教学中还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课堂气氛是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发言,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生物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地分布的有代表性的和有经济价值生物种类,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乡土教材的课时,补充讲述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其保护、开发利用的意义、现状和前景。如在学习种子植物时,教师应多讲述当地常见树种,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树种,同时侧重介绍主要种类的培育、种植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等,以强化学生植树造林意识。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如能有效地运用发现法、调查法、开放式教学和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教师还应对当地种植、养殖的主要生物种类有所了解,应向当地农艺师、养殖或种植专业户学习,掌握相关的栽培、养殖及管理的方法,在课堂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经济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技术。如结合当地的常见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栽培管理方法的同时,应引入间作套种、轮种、反季节栽培、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的知识。

3、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当前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极少,无法满足学生因身体和心理上快速而巨大的变化所产生的渴求。教师要结合对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要求,要重视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初步学会基本的卫生保健技能,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生理卫生课程的教学要与体育课和学校卫生工作结合,共同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例如,通过皮肤知识教学,强调头发有保持体温和保护皮肤作用,皮脂腺、汗腺的分泌物的性质特点,教育学生要"穿戴整洁,头发干净、不化妆";青少年骨质柔软,硬度小,弹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要注意"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痰里往往带有病菌,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做文明学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对许多器官系统会造成危害,酒精也会对脑、心脏、肝等许多器官产生伤害,"不吸烟、不喝酒"利人利己;神经系统卫生知识可以让学生"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生殖和发育内容告诉学生,母亲"十月怀胎"期间承受很大的负担,分娩时承受剧烈的疼痛,人人都要"尊敬、爱护父母";要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举止文明,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等。教师还应把是如何危害人的健康、危害社会等知识告诉学生,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并积极加入反宣传行列之中。

此外,生物教师可结合日常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应急救助的方法,如: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以及中毒后如何急救;对触电、溺水者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受伤要如何护理;如何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膳食,克服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进行体育活动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等等。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我们的生物科学知识伴随每个学生健康的成长。教无定法,努力为农村学生的学以致用认真教学,让学生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勤奋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8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46-01皮肤科主要治疗各种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有疱疹、牛皮癣、疤痕以及灰指甲等,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整体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此种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不仅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而且还对患者的心理以及所处的环境方面进行关注,实现全面关注患者。本文就选取该院住院部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98例皮肤科患者,对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98例皮肤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62例,年龄范围为(25~49)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其中有38例荨麻疹,28例银屑病,21例慢性湿疹,11例疱疹。所有患者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交流障碍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种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4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也就是没有指定的护理人员,同时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护理模式、护理计划以及护理评价等。

1.2.2 观察组对49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首先,重视皮肤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对皮损、瘙痒以及疼痛等症状的相关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全面的护理计划,随时询问患者,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有效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忧虑以及悲观心理,评价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其次,重视日常的护理查房。制定查房表,负责查房人员应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措施以及生活指导等形成系统的护理查房资料,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查房方案。再次,完善护理程序。护士熟练掌握皮肤专科的基本护理程序,牢记皮肤科的护理流程,熟练掌握相关换药程序。最后,及时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避免漏、改等现象,通过护理记录患者疾病转归情况,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检测后与标准样品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满意度为61.2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6%,两组患者在满意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对照组 49 9(18.37) 21(42.86) 19(38.76)观察组 49 19(38.78) 29(59.18) 1(20.41)3. 讨论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用到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同时它是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精神以及文化等需要,向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方式。由于皮肤科患者大多是女性,对外表美比较在意,此时的心理素质非常低,对其进行健康有效的指导,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皮肤科住院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就是慢性复发性的病症,此种病症比较长,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患者容易产生悲观以及焦虑情绪,此时,做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对其进行指导,帮助患者走出悲观心理。首先,向患者介绍有关此种皮肤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病程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让患者在心理上能够接受这种病的发病特点,消除患者的焦虑;其次,告知患者,悲观焦虑心理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积极面对此种病;最后,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主要包括深呼吸、肌肉渐进性放松以及想象放松等,每一次放松持续半个小时,每天两次。生活护理对皮肤科患者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有相关文献报道,生活护理是患者产生不满意并且投诉的主要方面。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49例患者中19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主要是对生活护理不满意。生活护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以及健康教育等。做好生活护理应该:首先,对于皮肤科患者来说,瘙痒是主要的症状,尤其是皮炎湿疹类患者,瘙痒相对比较剧烈,做为护理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如何解决瘙痒的方法,像看书、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在局部的皮肤下进行冷敷,达到降温的作用,从而减少神经的敏感性;其次,应该告知患者尽量穿一些宽松以及棉质的衣服,对于油性皮肤患者可以经常给洗澡,对于皮肤干燥者尽量少洗澡,严禁使用碱性比较大的肥皂,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瘙痒;最后,嘱咐患者禁吃辛辣食物,以清淡为主,保持床单的清洁以及干燥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9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之后,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96%,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也是整体护理模式中的一部分。护理文书是病案资料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用药情况,还为医疗纠纷提供直接的依据。由于护理文书能够真实以及客观的反应患者的护理过程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对后期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护士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文字组织能力,以及很强的责任心等,还要有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通过实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就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有饱满的精神面貌以及热情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要求。我院在实行整体护理之后,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读数据笔记等活动,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利于培养一批高知识、高情感以及高技术的护理团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皮肤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患者的满意度,完善皮肤科专科护理方案的内容,提高其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皮肤压疮属于临床护理上较为常见的问题,多发生于患有身体移动困难的患者身上(比如长期卧床或需长期坐轮椅的患者)[1]。相关研究显示压疮的发生与发展多与压力、营养不良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存在较大关系,其在临床上的发生概率高达12%[2-3]。尤其对于内科而言,压疮的发生概率更大。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压疮管理工作的好坏将会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本次研究将就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内科住院患者压疮的监控和护理管理,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以及观察组(n=40);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5.5±2.1)岁;其中20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2例患有糖尿病、5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6.2±2.3)岁;其中21例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0例患有糖尿病、7例患有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外伤。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资料的对比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目的以及方法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病房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压疮病情监控,同时依据监控结果进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基础知识。如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压疮创面的护理: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将创面上的坏死部位去除,同时利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清洗露出来的新创面,之后利用红外线照射创面20min,创面干燥后利用贝复济对创面进行喷涂,之后在涂抹湿润烧伤膏,并进行红外线照射(30min),最后利用盐酸酸钙填塞创面,敷上敷料,每隔2d换一次敷料。③饮食护理:因为产生压疮的大多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故在饮食上应多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也应多吃些新鲜果蔬以及粗纤维食物,以此来促进肠胃蠕动,保证患者的排便顺畅。④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压疮的基础知识,同时向其介绍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各项事宜、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护理的方法等,从而降低患者出院后复发压疮的可能性。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创面的愈合时间)。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42.6±10.8)d,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37.2±11.5)d,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的治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对照组患者中2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50.0%;14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35.0%;6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1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2.5%。观察组患者中30例患者的选择为很满意,占总病例数的75.0%;9例患者的选择为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2.5%;1例患者的选择为不满意,占总病例数的2.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

3讨论

由病区护理张以及全体护理人员组成监控小组,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症状或处于未发生但在危险期的压疮患者进行压疮监控。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压疮的发生以及发展。病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症状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压疮的预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指导护理根据监控结果调整护理对策以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患者压疮的康复速度[4]。常规护理对于老年压疮患者往往着重临床护理,但通常来看住院期间得到有效治疗的压疮会在出院不久后再次复发,其不但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患者家庭增加了负担。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依据监控结果进行了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故笔者认为对依据监控结果不断改进压疮护理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临床护理要不断导入新的压疮护理理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结果与苏若琼的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5]。

从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①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压疮评估量表中的相关内容,在进行交接班时对清醒患者要进行皮肤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局部变化。②对于行动受限的患者要经常帮助其翻身、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③红外线烤灯以及贝复剂治疗压疮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对压疮患者实施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刘庆东 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医院)

参考资料

[1]周元华,陈利清.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4(2):1098-1099.

[2]李秀珑.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2013,33(20):3195-3196.

篇5

NICU是病情危重、体重极低、发育不全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而新生儿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生物、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全,对外界抵抗力差。加上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多等是其共同特增加新生儿感染危险性。因此,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科加强新生儿室监管,用专职人员做院感监控工作,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一、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素质要求

1.1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2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具有广泛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还应在儿科及公共卫生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二、感染专职人员在NICU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2.1制定科室感染培训计划及各项管理制度:在医院院感办指导下,根据科室各层次人员知识水平不同,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方法如:科室的医、护、技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及轮转人员发放培训教材,通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科室从事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制定出《新生儿监护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隔离新生儿室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配奶间感染预防制度》、《新生儿病区出入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2.2制定监测计划并承担着科室的各项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做空气,物表,手及如病人使用具有感染危险的器械或操作做目标性监测。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每月进行消毒工作的工作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及时采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

3.1规范手卫生加强基础护理,重视新生儿科手卫生,规定医务人员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感染病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为了加强洗手的管理,我科配备了自动感应的流动水洗手池,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每天认真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等。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对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装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新生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3.3加强卫生员的管理组织保洁人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四、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健全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对科室好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一次性物品用后及时毁行。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

五、讨论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精密仪器的不断涌现使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临床治疗带来了棘手问题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又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效。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多起新生儿感染暴发流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由科室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感染专职人员全天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和监督我科加强新生儿室院感监管.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所以专职人员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6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1.将环境现状融入地理课堂

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有关,环境、能源、人口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就现在的全球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作一个简要的阐明,借助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可将大气层破坏、尾气污染、全球温度升高、酸雨、地震等当下热点的环境问题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如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温,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伤害人体皮肤等,让学生关注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引起重视。

2.从课本知识出发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同学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影响他们。而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生活。对于地理课堂来说,课本内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折射出环境问题的现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规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大自然对废弃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这个时期带给环境的破坏是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的。可见,对于环境现状的认识可以从课本知识出发。

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要记忆的,关于一些地貌特征、国家名称、首都特点等,如果都采用机械的记忆法,会让学生有反复单调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切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与环境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区别,气候不一样,可与“气候”这节内容相联系来教学;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出现多次的地震现象是什么原因,可结合地质组成和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教学。以周围环境现象来切入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地理学习生活化,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4.通过实践学习,加强环保意识

课本知识专业抽象,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应多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提高环境认识。如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春游活动,在春游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留意细节,思考为什么公园的空气特别新鲜,为什么都设置有提示牌“请对一草一木手下留情”,为什么每个地区树木的高度不一样等,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了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制药厂、化工厂等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关于排污减噪的介绍。学生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把握好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也要注意,课堂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实践生活,不能过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严格督促和把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光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爱护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如果离开了最传统最基本的护理基础护理,而谈护理学的未来,就好比没有地基的摩天大楼,是不存在的[1]。基层医院因人员配备不足、知识水平等诸 因素的影响,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现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院编制床位120张,其中内科床位76张,外科床位31张,妇产科床位13张。全院护理人员22名,均 女性。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1名,专科13名,中专8名。床位与护士比:内科1:0.08,外科1:0.16,妇产科1:0.08。

1.2基础护理质量状况

1.2.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 护士操作时,完全不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表现为不解释、不沟通、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该标识留置时间的不标识,忽略了许多操作细节。

1.2.2六洁三无不到位 大部分护士认为病人的六洁三无是应该由家属或陪护人员来完成,治疗才是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把生活护理看成无关紧要的事,使得病人出现口腔有异味、头发无梳理、胡须过长、手指和脚趾有污迹无修剪、皮肤护理不到位,甚至发生压疮。

1.2.3病情观察不及时、无重点 护士不能对各级护理病人进行按时观察,对病人的了解程度不够,不能观察其重点,不能预见其潜在问题的发生,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1.2.4健康教育未落实 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了为患者作了什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可一问病人或家属,有60%的说不知道,再加上护士知识面较窄,表述不够系统、通俗、深入浅出,以致患者及家属根本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而出现饮食乱吃、婴儿乱喂、药物乱服等现象。

1.2.5管道护理不到位 病人的引流袋和吸氧管未每日更换,尿管的定时关闭、腹腔引流管的及时挤压、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量等工作全交给家属或陪护来完成。

1.2.6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不真实 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的考核不严格、不全面、不认真,没时间深入到病房,护理质

量考核全是想象打分后交与护理部,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是高分,基础护理落实是低分。

1.2.7患者满意度低 护理部组织现场询问分析,每个科室随机抽查20例,逐项询问,满意度只有60%―70%,这离《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的评价指标85%以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2.1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护士错误地认为基础护理缺乏技术性;有的认为基础护理不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基础护理可有可无,对疾病的转归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无足轻重;基础护理不是硬指标,做不做无所谓。由于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

2.2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新仪器的使用等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上护理人员流失,床护比例失调,导致医院护士数量严重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医院招收了许多聘用护士,由于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等缺乏稳定性,其工作热情较在编人员差。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进一步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 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薄弱,临床护士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领物、缴费结账、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时间及精力锐减;加之有些科室患者多、周转率快,护士的精力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因此,护理的整体质量较低。

2.3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 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病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上。但实际上护士长担任着一个正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负责科室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护士长时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联系请领、维修物品,根本无暇顾及病房管理和亲自指导护理病人,这样便影响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2.4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硬 目前我院有4名护士是接班工作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学习,长期处于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加上进修学习机会少,导致基础护理知识相当的差;另外一些虽是正规学习毕业的,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已是如此;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上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又不全面,在为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不通俗,以致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情况了解不透,甚至在个别问题上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

3对策

3.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在《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这说明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既包括了一些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也包括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既包括生理护理,又包括心理护理;既包括危重期的护理,又包括恢复期的护理;说明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

3.2补充护士人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除了扩大招聘护士人数、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外,还应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 7号)文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书写,简化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3.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智能作用和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 要使护士长专心从事病房管理,必须解决临床护士缺编问题,把护士长从正班中解脱出来;改善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为临床一线服务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按时送物,维修到科室,减少护士长做事物性工作的时间;护士长将病区的财务、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实给科内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样护士长可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护理的薄弱点,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护士长真正的智能作用。

护士长应根据护士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分层上

岗,按能级原则分配并落实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职能,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必须协同并督查基础护理执行情况。建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登记本,将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床单位、卧位、导管、饮食、生活照护、诊疗项目等六大类基础护理细化制定成表格,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护士长每周检查2~3次。护士长、护理部基础护理督查组通过该数椐反映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量,使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做到有据可查,强化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严格规范化训练教育,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对护士的考核内容及细则要求,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定期抽查考核每班护士工作质量,做到基本操作随时查,专科技术重点查,将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和晋级的依据;抓住每位护士的特点,发挥其特长,采用互补的办法,以老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帮带年轻护士,同时又以年轻护士特有的朝气、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带动影响老护士,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4];充分发挥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鼓励全院护士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从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总之,基础护理是涉及到患者安危的重要工作,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一个合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应自觉地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内容,而不应把基础护理与任务区别对待。要认真履行基础职责,完成大量的细而又细,微而又微的“小事”,完成与治疗息息相关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身心维持在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梅 基础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位置;《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10(5),19

篇8

近几年来,随着医院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医院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层面也比以前变得更加广阔、更加精细,形成的各类档案在数量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存储的介质也有了一些改进,目前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从过去的纸介质档案发展到了用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可存储设备进行存储的档案。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医院档案管理进行了SWOT分析,全面分析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一、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采用信息化方式处理档案,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在进行文件归档、分类整理、检索时,经过信息化处理的档案可以很容易进行分类转换和信息提取,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档案进行检索和排序,及时修改归档不正确的档案,使得归档工作更加规范化。

专业档案人员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已经有了档案管理专业,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这说明,医院自身有能力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档案网络体系,能够拥有一支稳定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同时也说明,全社会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也在增强。

(二)劣势分析。由于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一些人员认为医院下发的文件才是档案,才需要进行管理,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档案管理。如:医务人员发表的文献、医务人员参与研究的科学成果等。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宝贵资源的流失,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资料不全,不能更好的记录医院的发展历史。

此外,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所在。据卫生部一项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中国6000多家医院中,只有31%的医院用上了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医院还是一些大中型医院,基层医院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我国的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程度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目前每年的投入大约占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容量(4000亿到5000亿元人民币)的千分之一。

(三)机会分析。档案管理的制度比较完善。我国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卫生部又出台了《医疗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也印发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给医院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医改给档案管理创造了条件。医改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医疗档案是医院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患者出院、入院、转院,都会造成一定的信息流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患者不可能一直在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患者在各个医院持有不同的病历问诊,导致各个医院的信息没有及时共享,每一次治疗,患者都必须进行重复检查,支付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如果医院之间能够对医疗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患者的病史和诊疗史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会给医生进行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提高诊治的效率。

(四)威胁分析。存储中的威胁。传统的纸介质存储方式对于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避免高温潮湿天气、易燃物品、有害气体等对于档案存储的影响,而且要考虑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于档案管理的影响。

现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非常便捷的方式,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等存储介质存在不稳定性,会造成档案的部分或全部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时,还要从技术上对进行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还要加强对纸介质档案的管理,避免在信息化档案丢失的情况下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借阅中的威胁。在进行档案借阅时,由于登记手续不全,或者过于信任借阅者,借阅回收时不仔细验收档案的完整度,对已经到期的档案没有及时进行回收,导致档案丢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对于医疗档案的管理要更加慎重,医疗档案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在实施网络共享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信息造成泄露,危害到患者的正当利益。

二、相关对策研究

面对目前档案管理所面临的威胁与困难,要采取接受的态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档案管理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进行档案管理时,首先要认清档案管理的概念,不能仍然局限在过去单一的纸介质档案中,要认清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出现的新形式和新样式。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要有新的、全面的认识,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医院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医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机制中,与业务工作一样计划、检查、落实,要求各个科室、各个岗位做到协调一致,还要在评优、晋升以及进修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真正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主动收集、整理并归档,确保医院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医院需要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提高对于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把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人员培训列入医院的长期发展计划,并增加财政投入,对档案实行统一集中管理,这样确保档案的完整度,进而提高档案对于医院、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效能。

要加大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素质培训,注重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手段,做到因人而异。对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需要补充新技术、新方法的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提高培训,特别是档案电子归档、检索的学习与培训,在日后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中做到正确归档,方便查询。

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对档案加以有效地保护,防止存储的信息泄露出去,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同时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审查力度,做好定期检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要特别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加强对于医疗档案的加密设置处理,保证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朝翔.医院档案管理中危机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31).

[2] 于金玲 . 浅谈医院档案 管理中的数字化应用 [ J ] . 赤峰学院学报,2012,22(5).

篇9

1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1983年由卫生部中医司组织编写,并于1989年7月1日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试行的《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81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基础上,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1991年6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九个科,共406个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

“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这个“标准”对中医各科常见病的病证名、证候分类、诊断依据与疗效评定均作了规范,有利于中医学术概念的统一,有利于中医诊疗效果的验证、总结与交流。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权威性的规范和客观的依据,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医学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脑病、胸痹、热病、厥脱、脾胃、多脏衰竭等九个中医急症协作组编制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1989年10月定稿,1990年7月1日在全国试行。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修改和补充,编写了《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试行。这个“规范”反映了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诊断、疗效判定的规范化成果,提出了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案,统一了认识,建立了准则,为中医内科急症的临床疗效评估、抢救成活率统计、疗效总结、经验交流等,提供了依据。这个“规范”在学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急性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改变了那种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偏见,扭转了中医急诊阵地萎缩的趋势,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病的临床疗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治疗急诊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5.3%,其中省级中医医院为36.54%,地(市)级中医医院为35.39%,县级医院为33.98%,中医急诊人数有了明显提高。

3 中医病案书写规范

199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并在全国中医医院试行。此“规范”首次规定了“中医病案首页格式”和病案书写规范,突出了中医学术特色,体现了中医理论和病案内容的完整结合,是中医学术在大量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不断继承、论证、总结与发展。“中医病案”是中医医疗机构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和考核临床医师基础知识、技术水平以及上级医师指导作用的重要资料,是衡量一个中医医院医、教、研水平和管理质量的依据。特别是“中医病案首页”在中医技术标准化工作中,成为大量的、统一的、规范的临床医疗信息源,为中医临床医疗信息的收集、传播、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4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所谓“辨证”,就是对病人表现的证候进行辨别并确立诊断。因此“证候”既是中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概念。1982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中医整理研究会上提出《中医证候规范》,1984年中医病证规范研究第一次会议提出《病、证、症的规范》,1986年第二次会议又提出修改草案,1987年欧阳琦发表《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初稿(附证候规范)》,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1990年邓铁涛发表《中医证候规范》,这些都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创造了条件。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1994年通过国家局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11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1996年1月起在全国执行。该标准对中医病证的分类原则和编码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并确立了以《中医病名与证候名并列诊断》作为中医疾病诊断的辨证格式。原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在国家标准新闻会上指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中医界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的范例。“标准”既继承了中医传统,又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代码化,大大促进了中医信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信息事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9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

护理部主任行政查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检查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2]。

仪容仪表:检查护士、实习生仪容仪表是否规范。良好的仪容仪表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它既体现护士尊重患者、自尊自重的品德,又体现护士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反映一个组织良好的组织形象。

环境卫生:病区过道地面是否清洁,卫生间是否无味、无杂物、拖把是否按要求放置。

基础护理。病房是否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者清洁,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无护理并发症。

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理级别与病情、诊断、病历是否相符,护理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皮肤情况等;是否了解病情及异常化验指标,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病情变化(包括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参数指标等)。

药品管理:药品由专人申领保管,药物标签明显、清晰,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管理外用。药品不可过期、变质、变色、发霉等。

急救物品管理: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清洁,做到四固定、五及时,每周定期检查1次,抢救完后及时处理好各种仪器、设备,补充各种物品、药品,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抢救状态。

“九知道”及健康教育:①要求责任护士从九个方面掌握分管患者情况:床号、姓名、目前医疗诊断、病情(现在身体状况、目前临床表现、睡眠、大小便)、治疗(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护理(观察重点、护理措施)、饮食、心理状况、检查的阳性结果(异常实验室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如B超、X线、CT、核磁等)。②健康教育效果:入院介绍是否详细,患者了解病区概况,认识病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患者基本了解饮食、卧位、休息、活动等与本病关系,并能合理运用;患者能基本掌握服药方法、时间及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阶段性宣教(入院、术前、术后、特殊检查、出院)内容能及时掌握。

质控科室各种记录是否规范:①科室护士长质量控制:检查护士长是否落实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记录,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将解决的措施。②业务学习:检查科室对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学习情况记录,并抽查个别护士业务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况。③业务查房:检查科室业务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部要求查房,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解决的护理措施。④教学查房:检查科室教学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程序查房,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参加,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考核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住院部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外科医生的调查,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门诊患者及家属的调查。

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夜查房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夜查房,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夜查房。查看护士值班情况,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礼仪着装及佩证上岗。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按时交接班。护士对夜间病区环境、秩序的管理情况。护士对夜间病房的查巡情况,以及对患者的服务情况。护士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情况以及执行医嘱的情况。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情况,以及危重、手术、急诊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夜间护理安全预见及防范情况。护士对毒麻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护士对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调配使用的情况。护士夜间对科室危重抢救等紧急情况的预见、处理能力。护士夜间教学的情况。护士对紧急事件逐级报告执行情况。由护士长组成的晨间护理组、治疗急救组、护理文书组等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组每月不定期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我们实施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是有效而且可行的,对护理单元护士长管理质量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个人素质等4大类50项量化指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环节全程控制。控制模式将护士长管理质量总分设为200分,然后按考核标准用“负值法”实行每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较好的改变了传统的重形式、凭印象,轻落实和应付检查现象。

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根据护理工作特点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发现质量的弱点、难点,了解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护士长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每月排序公示,使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护理工作量、工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绩效奖金三级分配制度改革,使医院护理制度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护士长对病区综合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单元考核的排名,奖金的高低,其在任期间的工作业绩也将成为次年能否继续留任的主要参考依据,因而较好的激发、调动了护士长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有利于落实护士长工作责任制,增强其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的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促使护士长及护士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前升高。更是对护理动态管理的必要措施和一套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机制。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自觉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保持护理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护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3]。为适应新模式下的护理管理,护士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管理方法,将强硬的单控式管理转换成柔性的激励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各项护理程序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落实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