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学基本事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科学事实即如此,其发生时间是确定并且唯一的,但五个版本教材对一些“生物学基本事实”的时间表述却存在着差异(如表1)。
二、 名称差异
五种版本教材中名称的差异包括比喻称谓、人名、疾病名、科学家归属地、条例名、实验材料名及动物名等。
1.比喻称谓差异。对于限制性内切酶,人教版(第4页)、苏教版(第10页)和河北少儿版(第79页)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分子手术刀”、“手术刀”,而中国地图版(第4页)则将其比喻为“基因手术刀”。河北少儿版(第80页)和人教版(第5页)将“DNA连接酶”比喻成“分子缝纫针”、“缝纫针”,苏教版(第11页)的比喻是“分子针线”,中国地图版(第4页)的比喻是“基因缝纫针”。
2.人名差异(如表2)。
3.科学家归属地差异。人教版和河北少儿版称之为“柯勒”的科学家,与中国地图版所说的“科莱尔”系同一个人,但他们对其归属地的表述不一致,人教版称其为“英国科学家”(第53页),河北少儿版称其为“德国科学家”(第65页),中国地图版则称其为“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第36页)。
4.疾病名差异。人教版、浙江科技版、苏教版和河北少儿版对同一种疾病,分别用了四种不同的名称,分别为“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症”(第23页)、“重度免疫缺陷症”(第12页)、“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第19页)和“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第101页)。
5.条例名差异。由国家制定的条例法规具有法律效力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但有的版本对于其名称的表述却很不权威,河北少儿版(第117页)和中国地图版(第95页)把同一“条例”分别说成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虽只有“安全”二字之差,所代表的含义却有极大差别。
三、 外文注释差异
教材中外文注释对当今中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它可以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以便与国际接轨。因此,五种版本教材都对核心概念进行了外文注释,但其外文注释却存在着一些差异(如表3)。
四、 其他差异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之外,五种版本教材在科学数据、等级划分、科学术语、生物学事件次序及图示标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具体如下。
1.科学数据差异。各版本教材对培养动物细胞的最适温度的表述不一致,人教版说是“36.5±0.5℃”(第46页),苏教版说是“37℃左右”(第49页),河北少儿版则说“36.5℃-37.5℃”(第62页)。对于克隆羊多利的寿命,人教版称“只有7岁”(第55页),河北少儿版称“不到7岁”(第68页)。
2.等级划分差异。红豆杉,由于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而闻名,人教版将其描述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物种”(第41页),河北少儿版描述为“我国二级珍稀濒危植物”(第60页),苏教版则描述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第43页)。
3.科学术语差异。人教版(第69页)、浙江科技版(第47页)和苏教版(第63页)所说的科学术语“体外受精”,在中国地图版(第62页)和河北少儿版(第35页)则成了“体外授精”。两个术语虽一字之差,含义却截然相反――“受”表示被动之意,而“授”表示主动之意。
4.生物学事件次序差异。对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证明,河北少儿版是这样描述的,“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等利用胡萝卜根的组织培养首次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第51页),人教版则说“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F.C.Steward)等利用胡萝卜根的组织培养再次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第32页)。一个称其为“首次”,另一个称其为“再次”。
5.图示标注差异。人教版(第66页)和中国地图版(第55页)囊胚图示中,对各部分进行了标注,其空腔都为“囊胚腔”,河北少儿版(第33页)却标注的是“胚泡腔”。
五种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在内容上的不一致对教材编写者、科学教师及学生均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持审慎的态度,对教材编写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材编写者不断对教材进行再建设,使之不断趋于完美――改进和完善教材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其次,科学教师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不能再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种资源而已,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脱离教材的限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水平。最后,对学生而言,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提高其质疑能力。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不仅是针对教材的,也是针对教材之外的所有知识载体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科学与社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吴相钰,刘恩山.生物科学与社会.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新课的导课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设计新颖的导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导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体中的气体交换与运输”这节课中,通过课件制作三维动画,形象地描绘了人体中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使学生对照自身的体验,能很快的体会到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和运输原理。”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替代的。同学们学了这节课后记忆深刻,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还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很多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抽象内容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跟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明显地提高传递教学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吞噬作用、兴奋在人体神经纤维传导和传递等过程,通过设计多媒体动画,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激情,并且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发了学生智力,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空间,非常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可根据本学科特点,从网上及其他信息源中获得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师的授课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以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获得最新最全面且贴近生活而又与讲授知识相符的生物学内容,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进步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加大容量,巩固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有效容量,巩固教学效果,尤其在生物探究教学中,常需要将学生的讨论成果即时展示、分析和矫正。如果选用多媒体,通过长时间的停留在某个画面,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的讲解。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而浪费了时间,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大大节省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综合,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生物的生活环境”这节课,先展示一组画面:茂密的森林、干旱的沙漠、冰盖的雪山、蔚蓝的天空、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如诗画卷,展现高上、沙漠上别具一格的水生、陆生的各种各样生物等等。在生物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大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容量和知识信息应用的处理,并以练习或问题的形式及时进行矫正反馈,强化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展示机会。
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缺点
1.遗漏笔记
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容量大,内容多,有时教师顾不上板书,造成一些学生听过即过,一堂课听下来很难把握课本中的重难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笔记的方式进行改变,对于书本上有的知识则要强调学生做下记号,课后再整理;对于新增的知识则要求学生另记在笔记上,否则这节课下来,什么笔记也没有,“看看热闹”就结束,达不到效果。
2. 省略板书
一、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推进教育技术与教学课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教育技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教学课程更好地开展下去。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发挥自身学习工具作用的同时提供了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多种媒介轻松的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能够凭借多媒体媒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同时轻松的获取学习资源为学习服务。学生通过运用教育技术,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扩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使综合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的教育理论落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引教育工作。在落后的教育理论下,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只知道死板的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的创新性束缚起来。而在课堂上教师即便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多媒体也仅仅发挥着演示工具的作用,没有将多媒体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以这样落后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下的教育技术与教学课程结合也只是形式上的结合,没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在两者的整合过程中,应该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真正地将多媒体技术用来为教学工作服务,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作用。
二、教师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然而,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马不停蹄,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日趋升高。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大一部分教师在理论上以及技能上还没有达到现在时展对教师的要求。尤其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需要进行不断的在职教育。教师要自觉参加在职的教育技术培训,熟悉并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程整合要具体结合学科的特点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应该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进行整合。高中的生物课程反对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倡导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时候要培养自身对知识的探索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所以,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好好运用生物教材,还要采用网络媒介等多种媒介获取更多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而教师对学生所获取的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应该进行适度的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与生物课程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将视野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一味接受有限的知识,限制了自己的视角。
生物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验性。而计算机媒体可以为生物课程本身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提高生物课程的直观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没有实体事物,使学生对相关的生物缺乏感性的认识,知识通过课本上的插图去了解,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而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更好的视角,通过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不仅对生物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也可以微观上把握学习内容,使课堂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通过多媒体媒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接触知识,使学习的内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完成更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实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知识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四、要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
要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就要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课程能否真正实现有机结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节省学习时间,避免盲目的搜寻而浪费学习精力。同时教学资源库在建成后,应该不断的更新和充实。只有不断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更新和充实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才能使教学资源库的知识蕴含量更加丰富,使教学资源库的知识储备跟上学生对知识不断探索的要求。教学资源库里的内容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为主,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在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指引下,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五、结束语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将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要想做好这两者的和谐合理融合,教师应该从教学目的出发运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打开面向世界的窗口,而不是为了形式上的要求而使用多媒体工具,这样不仅不能使多媒体工具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束缚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视野,局限于书本知识,成为“井底之蛙”。将现代教学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也促进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时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73-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1.将线性的知识结构转化成立体的、非线性的知识体系。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部分时间周期长,学生的记忆易于淡化,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它能够将线性的知识转化成立体的、非线性的知识体系,通过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能够让知识富有生趣,这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充分地实现教学的自由性,让整个教学形成一个丰富的整体,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2.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体现交互性。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教学的自主化,即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是通过信息手段串联起来的充满更多的灵活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和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丰富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在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中,我们看到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得到了最完整的结合,内容充实,学生充分地感受课堂的美好。现代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手段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更便捷、高效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让课堂焕发出激情与活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中的作用
1.传统教学向探究性学习的过度,素质教育的必然。任务驱动法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即通过对课堂具体内容的“问题”的探析和思考得出结论,进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创新精神,实现他们在理性学习和思维运转方面的突破。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是高水平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较而言,具备更多的应用性,对于人才的指引和催化功能大大地增加,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大的学科,任务驱动法对于这门课学习的意义重大,能够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和思考,让知识向能力迅速转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要实现其实用的功能。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素材处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诸多方面都是实践性更强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法来指导教学实践,必然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例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的授课时,关于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工具都要熟然于心。这时候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对他们分配任务进行学习和探讨,加上师生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必然能够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深入地探讨下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这是任务驱动法的根本意义所在。
3.让学生思维灵活,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学以致用是任务驱动法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学生将课堂的知识整合、归纳,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然阶段。作为高校的师范生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很有可能对于将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任务驱动法通过减少老师的灌输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去,这样锻炼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他们的将来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说到底,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技能性较强的学习,这种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拥有敏锐的思维和较强的实地操作能力,实现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总结,并直接让这些知识应用在职业生涯中。
三、任务驱动法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法与教学进程的关系。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更加侧重于一种课题式的教学,一般来说耗费的时间较长、精力较大,这就很可能阻碍教学的进程。如果不对此进行充分的重视,就很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来指导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要能够有效地对课题时间进行节制和约束,一方面要提高师生合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又不会阻碍正常的教学进度。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法只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之一,要严格地控制好实践时间。
2.对于任务驱动法要有客观、综合的评价。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而言,任务驱动法是很重要的一种实践方法,其灵活性既属于其优点,但是也可能会产生不易判断和评价的问题。对于课堂实践的评价,不同的考核方式或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侧重点也会造成结果好坏的差别,所以对于任务驱动法的实践结果,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在事先把内容和要求说出来,让学生按照既定的任务来进行实践,这样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再者在结果的评价时也会删繁就简,让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益。
3.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内容,因材施教。任务驱动法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困难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材不好往往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严重地浪费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教师在进行选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因材施教,争取能够通过任务驱动法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既能够改进教学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让这种方法真正为学生所用,才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使得高校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首先它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开发,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是辅佐教学活动的学科,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地领会教学精神,对于他们今后的教学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善于将这种方法的实践与基本的教学进程、选材内容和评价标准统一起来,实现此方法在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张志洁,杨慧玲.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6).
[2]李亚.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作为引领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建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桥梁。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地指导解答,允许学生有错误,但不批评,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逐步成长。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做好授课准备,注重动手实践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授课环节,在教材基础上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生物知识,掌握实验技巧。学生们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可以开发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在实验中,体会生物知识的奥秘,享受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在生动活跃的实验氛围中,轻松理解生物知识,巧妙化解生物疑问。在不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生物研究创新意识,提高生物学习的创新能力。
3.优化学习环境,建立创新氛围
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的提高,创新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不能学习何谈创新。这里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教室学习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更加需要师生融洽的关系。当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时,学生的学习心理会变得轻松愉悦,这时的智力将会达到较高水平,心理达到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之后,才能使学生有信心进行创新性研究。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
1.教育发展的要求
新时期的教育一直倡导发展素质教育,高中学习尤为注重。而现如今的高中教育除了要应对高考的压力外,也应该把素质教育重视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多元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应对高中忙碌的学习生活。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做好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培养出真正的生物学人才。
2.社会进步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稳定的源泉。而生物科技正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一环,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高中教育,更应注重高中生物学的教育。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向前进步,只有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将生物科技融入创新科技的前沿,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国际环境的要求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各国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创新能力的较量。生物科技则是国际竞争中尤为看重的,是关系到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青少年的生物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变得格外重要。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生物学科学方法、生物科学精神与态度、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农村高中生物学教师,要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与时俱进,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校内外相结合进行农村高中生物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既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观点,对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农村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培养和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为了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从五个方面着手:(1) 锤炼自身,终身学习。新课程把教师地位确立为主导,是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无错误地传授知识和解除疑惑,必须是有智慧地、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学习,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吃透课标、研读教材,锤炼自身,终身学习。(2) 分析学情,精心备课。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3) 发掘教材,开发素材。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基本技能,积极开发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使课本知识鲜活起来。(4) 创设情境,有效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学习。(5) 优化教法,巧用媒体。优化教学方法,巧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这样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为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理科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期将我国生物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科学探究技能不仅属于科学家的本领,也是对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高中生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素材。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校所在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自己提出生物学探究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证据、分析研究、写出报告、交流展示,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2011年4月,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活动项目“远离农药污染 维护生命健康――西关村莲花菜菜青虫防治调查及无害化防治研究”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学竞赛项目二等奖。2012年4月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项目“渭源县脱毒马铃薯培育和栽培研究”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科技竞赛项目二等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专题讨论、项目设计等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广大农村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较快发展,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形式,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学工作的飞跃式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势在必行。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就必须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以期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实现教学过渡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做好工作,精心设置课堂的导入环节,以精彩有效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一章节中关于DNA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可以以“奇”为主方向,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课堂教学语境。比如教师可以以“天才和疯子到底有多远?”为主题,作为导入的内容,在此内容之上,融入DNA的相关知识。举例来说,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遗传物质给予的,而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NA上染色体的失序可以导致特殊天赋的产生,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征”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材料导入,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DNA的重要性。而且提高这样的问题和材料导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会对DNA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主题,就更容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与生活接轨,实现教学知识化与生活化的有效结合
有经验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教学没有效率,取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知识结构不“融洽”,学生面对于生活相差甚远的知识,一是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二是不能深刻的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然是要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对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现象进行思考。 如以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的宣称可以力保青春永驻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广告位切入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细胞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永葆青春”的可能性。而按照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规律,人体细胞也是不断地在衰亡,这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无法改变这一现实。这样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生物科学,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理性的判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这正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
三、发挥学生想像力,组织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科学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对人类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对自身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而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就在于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可以说就是这种精神引导和推动了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而高中生物作为生物教育的重要阶段,负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神圣使命。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就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在教学《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发挥现象,讨论在太空失重中是否会造成染色体的转变和变异,如果会那是否代表着人类走向太空,走向宇宙的梦想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走向太空,生活在太空之外的某个星球,就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进而造成人类的变异。在这样的问题讨论下,学生既可以对当前生物科技前沿,太空生物研究进行思考,加强学生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避开教材相对滞后性的弱点,也可以让学生对染色体变异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四、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
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高中生物教育必须要立足生物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融入当前的生物科学研究前沿知识。当然对高中学生而言,其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尚待提高,如果在课堂上灌输太多的生物科技信息,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毕竟,高中生物还是属于基础性的生物科学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具体的、基础的知识掌握,而不是抽象性超前的知识掌握。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生科技术的教育,如以“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等这些著名科学家在有关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成果为教学材料,既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也让学生从中增强危机意识,毕竟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还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飞跃性提高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物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努力。在这过程中应该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在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下,制定教学策略。
作为当代高中生,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学习,但仍有许多同学依旧存留着错误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如在面对高中生物课程时,仅是注重了解知识表面而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经常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当其秉持此等学习观的时候,在考试中一旦题型出现变化,便常常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以便在生物课堂中掌握更丰富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的医学健康水平。
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在生物课堂中学习医学健康知识的时候,应该对医学健康知识充满兴趣,深化了解高中生物以及医学健康知识,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认识高中生物本是一门与医学、食品、能源等各方面均有高度关联的学科。这样不仅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重点。
例如,基于高中生物与医学健康之间的关联,我们在课堂的实际学习过程中便可以找出一些关于“乙肝与脂肪肝的检测与预防”、“维生素与健康”、“生殖与发育的秘密”等专题进行研究,这样不但能够亲身体会到医学健康与高中生物之间的密切关联,而且通过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起我们对医学健康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将实践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隐藏的医学健康知识,以便逐步树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识,懂得利用这些知识去维护自身以及家人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医学健康知?R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融入的重大价值。
三、加强自主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绝对主导,而我们虽为学习主体,但也只能在教师的强制灌输下被动接受,这样难以增强我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应用相关生物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自主探究的意识,深入探究医学健康知识,深化对医学健康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我们在生物课堂学习中的水平。关于医学健康知识于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融入,还必须坚持直观性与巩固性原则,即针对高中生物及其相关医学健康知识应充分掌握和理解,深入分析当前最新的前沿科技,以此激发自己在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激情,深入学习相关的医学健康知识。
如针对“艾滋病死因与免疫系统受损关系”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便可以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一些关于艾滋病的要点,如艾滋病病原体的致病机理、为何国际上至今尚未研制出能可治疗艾滋病的药品、艾滋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艾滋病该如何预防?我国在防止艾滋病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在不断深入探究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强化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而且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生物素养。
四、积极参加知识讲座
当前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了学习医学健康知识的重要性,故时常参加一些与医学健康相关的讲座。当然,要想切实深化我们对医学健康知识的理解,仅是依靠开展知识讲座还远远不足。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相关的医学健康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关于医学健康方面的知识点,以便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点,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五、关注前沿进展
STS是由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个词所对应的英文词汇的首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其含义是在既有社会和技术条件下,合理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其主要的教育理念是将学生对自然界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明白科学、社会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换言之,STS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科技价值观和参与意识的培养。
STS教学理念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向,也就是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的总趋势,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和应试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STS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其主要探讨的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教学中STS教育理念的渗透策略
1.从实际出发,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
在现行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有关生物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内容,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结合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穿插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众所周知,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较长,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生物科学史方面的知识,比如为生物科学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以及其学术成就等。
(2)注重理论教学,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和探究能力。
(3)强化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适当增加生物科技的教育,提高学生果树、食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水平等。
2.把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课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修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由于其是全体学生均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在必修课上进行STS教育理念的渗透,收到的效果会更好。按照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让学生更好地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为主要目的,把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从而更好地开展STS教学。
(2)开展选修课,提升STS教学的层次性。选修课以课堂教学为主,可辅助以实习、参观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因此,开设选修课有助于更好地开展STS教学。由此,也可以看出,选修课有着较好的层次性,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教学的时间和地点等合理开展STS理念的渗透。
(3)增加实践技术课,体现STS教学的多样性。生物科学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因此其是开展STS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夯实学生生物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然而,高中生物在其重要性上与初中生物相比有着很大的提高。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必须学完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拿到应有的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生物也做为一门选修科目,供学生在分科时选择。所以高中生物学习的好与坏也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高考录取。可是很多高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延续着初中学习生物课的态度,认为不重要,不把它放在眼里,才会导致许多老师都能感觉到高中生物课不好上!再加上许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时大肆反面宣传生物,说生物学了没有用,很难学好,高考填报志愿受限制等不利于生物的言论,使得高中选修生物的学生大为减少。这确实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发展。
事实情况真如其他科目的老师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首先,生物学科绝不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科目。人本身就是生物,而很多学生连自己身体的一些器官叫什么,在什么部位都不知道。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许多人体的知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高中生物课并不难学。高中生物课程开设的内容都是比较表面层次的知识,重在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所以只要学生们端正态度,热爱学习,认真学习,那就一定可以学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修了生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会受到限制?大家可以去认真查阅一下高校录取对选修科目的要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对选修生物的学生并没有亮红灯,只要你等级达到就可以填报,所以这一点更是不攻自破。
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从而扩大生物学科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选修生物,创造生物学科的辉煌和腾飞!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吸引学生热爱生物,选修生物,做为生物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可见课程改革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课改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的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高中蛋白质相关内容的兴趣。
3.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4.增加学生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