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价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艺术的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艺术的价值

篇1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3 “纯正”的民间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篇2

中国传统工艺诸如青铜工艺、玉石工艺、陶瓷工艺、竹木工艺、漆器工艺、染织服饰工艺、室内陈设工艺等等,均在世界工艺园地中独领,成为人类造物艺术的经典之作。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文化遗产的性质,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质,既是物质文化又具有非物质文化成分。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一、文化的标志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在巴黎第32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Intangible culture)文化遗产公约》,确定了传统工艺美术是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等。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像中国传统的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15个世纪的辉煌,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另外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二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充斥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竹木工艺更是实用工艺美术的杰作,历史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值得骄傲和珍藏的闻名世界的明式家具等。

二、技艺的特殊性

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现在,从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很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一些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如漆艺方面,明代黄成《髹饰录》记载的数百种漆工艺,至今已有相当多的失传,而从漆工艺行业或制作的层面上看,普通的加工工艺和技艺水平普遍达不到历史的高度,缺失了传统工艺那种在技艺层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不要说达到精致以后的超逸和神韵了,其问题在于今人已很少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艺人那种不计名利、专于技艺和制作的心境。

三、经济的无价性

无论是彩陶艺术、墓葬艺术、佛像雕塑还是绘画作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无不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型资源,还具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那些拥有工艺美术品的遗址,已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一些工艺美术作品也成为“慷慨解囊”时不可抗拒的诱惑。无论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文明奇迹还是文化遗产,其中工艺美术所创造出的艺术价值始终与经济价值密切的关联着。

全世界最昂贵的中国元代瓷器《鬼谷下山图》青花罐,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创中国古典艺术品最高价,成交价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由伦敦古董商埃斯凯纳齐投得。这一拍价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刷新了中国工艺品的拍卖纪录。

道不尽500年辉煌晋商——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誉满海内外。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说“北京有故宫,西安有兵马俑,祁县有民宅千处。”乔家大院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 是“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篇3

传统工艺美术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乃至个体手工业者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钟敬文是一位著名的民俗学家,重点研究民间工艺与民间文化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就是一个海洋,我们必须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也是精神力量的一种支柱源泉,进而创造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如果没有这个传统文化的基础,创新的作品就没有根,民族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代表有: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艺术,南昌地区漆艺、泥塑、陶塑、木雕、漆艺、赣绣等。这些杰出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代表。它凝聚了赣鄱地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在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智慧、理性和显示出的创造力。这些工艺美术品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具有了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功能,并推动了赣鄱地区的文化、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赣鄱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上,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俗文化价值方面

赣鄱地区民俗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人们在不断地与鄱阳湖自然环境长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各种各样独特的敬天祭祖风俗活动。一方面赣鄱地区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是当地民俗与文化的载体,赣鄱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岁时节令和民俗习惯中,例如赣绣中的刺画,和瓷器上的绘画艺术;另一方面,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也促进了当地的民俗活动的发展,在民俗礼仪活动中很多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被运用,并且大多图案组合都具备了一定的寓意,用以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意愿。例如过春节时,经常看到的莲花和鱼被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代表粮食丰收、富有,意寓“连年有余”;在举办传统婚礼习俗时,经常看到的龙和凤或者鸳鸯等成对被组合在一起的图案,意寓“夫妻和睦,百年好合”;在举行传统拜寿仪式时,经常看到的龟和鹤、松树与仙翁等被组合在一起的图案,意寓祝福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健康长寿”等。这些图案的寓意都是劳动人民通过自然事物来表达到内心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的一种表现。因此,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特性,其创作的素材和表现技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不同的时期作品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和当时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例如以前交通闭塞,人们劳作后的业余生活相当匮乏,使得传统的戏剧文化和历史典故便成为当地人们主要的娱乐生活。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题材大都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中所经常看到的花鸟鱼虫、了解的历史故事人物和听到的戏曲等。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题材创作范围逐渐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每个时期比较鲜明的特色,例如,在民国时期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中,就出现了当时学生流行穿着童子军制服的形象,妇女喜欢脚穿高跟皮鞋的形象,男子爱穿着短大褂的形象和喜欢手执太阳伞的各种人物形象,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特有的人物造型。

二、经济价值

旧时赣鄱地区大部分的传统工艺美术只是民间艺人的一项副业,并不是手工业者一项谋生的主要手段。人们只是在农闲或者春节的时候才开始走街串巷摆摊叫卖用以养家糊口,比如景德镇的陶瓷用品、泥塑、陶塑、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沿街售卖。传统工艺美术的大力推广,与现代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现在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例如景德镇的很多艺术家就开始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并以此作为职业,也有很多传统工艺美术艺人开始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云游,展示自己的绝技,为全国以至世界人民显示出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大大提高了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社会地位。如今,在景德镇地区仍有较多的传统工艺美术民间艺人保留着游艺全国各地促销的传统方式,在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活动,不仅创造了价值不菲的经济效益,更推动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其中出现了一大批各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中国雕塑大师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等,他们的传统陶瓷工艺品通过运营商销售到全国各大区域甚至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赣鄱地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早已融入到了当地的各种民俗活动之中,并深受当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为鄱阳湖地区的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使得赣鄱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就是如何把传统工艺美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尽情发挥出来,为赣鄱地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目前现代工艺美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传统的工艺美术传承推销模式需要保持固然重要,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新的运营推销模式的探索也是刻不容缓的,比如说将传统工艺技法在传授上正规化和标准化,并将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产业化,同时要结合赣鄱地区的旅游业、餐饮业,这些都是对传统工艺推广很有益的摸索尝试,这也体现出传统工艺美术蕴藏着巨大经济效益。

三、审美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美好愿望和生命中的一些需求作为审美理念,并诉诸审美形式当中的一种审美判断,而这样的一种审美判断是突出主体目的性的。因而传统工艺美术是一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审美意识形态,追求真善美是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的价值标准和尺度,这也正是传统工艺美术选材内容为祥瑞和吉利的主要原因。鄱阳湖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就是在造型上主观夸张、在形式风格上追求质朴率真。从直观上来看,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造型或逼真传神,或敦厚夸张,无论是哪种创作模式都充分展现出了传统民间艺术家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法,是以使得参观者倍感亲切和自然,比如泥塑、陶塑、木雕、漆艺、刺绣等传统工艺美术。赣鄱地区精美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讲究的是色彩艳丽而不媚俗;也有的讲究强调大面积色块的运用,使得它能真正呈现出传统工艺美术品色彩视觉上的冲击力;在线条的运用上自然简练,给予参观者充分的视觉感受,审美熏陶。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在题材创作上非常广泛。而且随着历史的演变,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也逐渐形成一套制作工艺风格相对比较固定的生产模式,比如景德镇的青花瓷、釉里红、颜色釉等。在人物造型上也有一定的程式工艺技法,比如脸部的五官,在表现眼睛上要做到炯炯有神;在表现眉毛上要体现出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特点,不同年龄的眉毛其表现特点也不一样,比如儿童时期的眉毛要表现得粗短、古代仕女的眉毛要表现得细长秀丽、武将的眉毛要表现得微微上翘;从嘴巴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情感,比如愁眉苦脸时嘴巴表现上要下弯、高兴时嘴角表现要稍微上翘;这些细节的塑造还体现在花鸟走兽上;这都无不体现出自然形象的温润之美。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还不只是体现在直观的表面层次上,它还和当地劳动人民的道德情感、伦理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走向了更深层的理性层次。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造型也有着其特殊的含义,比如牡丹、鹿象征富贵,桃子、葫芦、枣、石榴象征早生贵子、子孙昌盛,鸳鸯、龙凤象征夫妻恩爱等等。这些延伸的寓意表现,都迫切地表达出了当地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在道德伦理标准的衡量下,这也使得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由表面含义走向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具备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采用由红、黄、绿、黑、白五种纯颜色,反映出了赣鄱地区劳动人民深层次的审美情趣。这五种纯颜色代表着五行循环运转规律,也间接地反映出宇宙观。黄颜色是在古代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皇家的富贵色彩,而大面积地运用红和绿是民间色彩“红红绿绿,大吉大利”观念的反映。这些传统的配色方案,都体现出了民间工艺美术它特有的审美情趣含义。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既反映出了自然生活的现实世界,又反映出了人们追求的理想世界表现。它们传统的配色规律与形象表现既有了直观的审美情趣,又反映了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理性审美含义。四、教育价值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价值,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反映,一方面是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文化,它的创作素材和表现内容必须要具备有启迪智慧的教育价值。例如,历史典故、神话故事、人物传说等,这些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底蕴。现在的游客只要看到这样的一件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一般都会联想到赣鄱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力。这种无形的传统民俗文化渗透力就源于赣鄱地区民族文化共同的沉淀,这样就会加强人们对赣鄱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中赣鄱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它本身就是一种绝佳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教材。赣鄱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价值,对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梅,陆峰.铁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1(18).

篇4

传统图案的运用我国传统图案的美学欣赏价值较高,且其背后的深厚含义更具吸引力,如万字纹、如意纹、龙凤纹、祥云等,均具有幸福、圆满、长寿、生命的内蕴,体现着民族的审美与性格。将传统图案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中,无论是作为边角装饰,还是背景,都能够给人一种清新、古朴之感。

造型艺术的运用像陶器、漆器、玉器、青铜器等均属于造型艺术,她们敦厚、饱满、富有张力,素雅朴实的风格下,给人以大度豪迈的壮志。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效果明显,且在酒包装设计中尤为显著,不但具有观赏价值,且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联想与构思。

中国传统艺术运用与发展的思考

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按部就班,而是应在对传统文化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来巧妙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从而在包装设计中将其文化内涵自然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创作中表现出时代感和民族性特征。要实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有效运用,不仅需要设计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求其多关注社会、消费者及国际发展的演变和趋势。只有这样,所设计的产品才兼具创意与影响力,才能将传统艺术普及化、视觉化,达到有力的诉求和促销作用。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现代包装设计还应当寻求超越和发展,积极借鉴国外设计理念,学习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石,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感,且凸显传统中国特色的设计产品。

篇5

一、引言

作为中华民族长久历史沉淀成果的传统工艺美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设计在经历了短时间的发展之后,很快在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弈中占据上风,凭借自身强大的功能以及便利生产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但是,文化底蕴是现代设计的弱势,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增加,对于产品的文化内涵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加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保护,传统的工艺美术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认可。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

传统工艺美术拥有长久的发展历史,自新石器时期开始,原始陶器的产生标志其正式走向大众,之后的青铜工艺的发展成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关键。秦朝时期,传统工艺美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民族融合的大背景带有相应的特色元素。而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通畅,国外的文明传入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与外域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得到发展,尤其在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使得这一技术带有精神信仰。唐宋之后的明朝和清朝,传统工艺美术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种类迅速增加,而且技艺精湛,不幸的是,在清朝后期,长时间的战争混乱严重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不敌现代设计而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加上其本身的制作工艺繁琐,传统工艺美术的新生力量逐渐减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现代人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传统工艺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再次吸引人们的注意,发挥自身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区别

传统工艺美术在不断创造的基础上,按照审美原则,将物质与对美的追求结合起来,反应了时代特色。而现代设计在追寻美的基础上,对于实用性的追求增加,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实用性的要求,有观点这样展现两者之间的区别:传统工艺美术是复古的体现,而现代设计则是时尚的代名词。尽管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现代设计一度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是强调对于文化的传承,它对于文化内涵的追求和对艺术独特性的推崇使其受众较小,但是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精神追求逐渐成为人们的目标,传统工艺美术有望再次焕发生命力。

四、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价值

虽然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在实用性上侧重程度不同,但是从长远来看,现代设计可以说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形式,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扬。

(一)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文化价值

作为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传统工艺美术既展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显示了审美和生活状态的变化。通过对莫伊时期的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可以了解在这一时间段里人们的生活场景与时代特征。我国地域广阔,有着种类繁多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像景泰蓝、脱胎漆器等都是优秀的工艺美术代表作,展现出其所在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现代设计起源于西方,随着文化交流逐渐迈入我国,并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获得了自身的强大生命力。纵观现代设计的发展史,只有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设计的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使之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

(二)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的精神传承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反映了中华民族长时间的对于真善美的文化精神的探索,其发映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谦让、和谐的文化精神。现代设计起源于西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本土的改造,使其富有本土的精神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五、结论

现代设计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其缺乏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因此,需要将传统工艺美术的理念和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使之更好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一、选地构造

中国明代园林理论经典《园冶》的开篇提到:“凡结园林,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初读此篇便觉熟悉非常,常有似曾相识之感,遂浮想联翩,念及唐宋诗歌,才豁然开朗。所谓“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②,其中“通幽”“深”“空”“万籁”“俱寂”讲的正是“地偏”,“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写的就是“梵音到耳”。而常建名句“香云低处有高楼”③(此句实为反语,虽为低云,但见楼与云接,可见虽为低云,然则高楼)则无疑对影响并促成园林艺术中“山楼凭远,纵目皆然”以及“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藻”④等造园原则不谋而合。有关置景理论方面,可从“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⑤讲起———这是王安石书赠自己在金陵时的邻居杨得逢的一首名诗,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以后。全诗写尽园林艺术的借景、隔景的移天缩地之能,诗的末两句可直译为“小河一条,绕田而转,翠色郁茵;两山远望,推门而至,送翠吐青。”此类诗句的批评作用,暗合于明清之际成熟的园林构造学中“借景”“障景”的源头和理论基础,《园冶》后云:“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讲的正是此理。造园选址方面,早溯于屈原《九歌》就已有这样的记叙:“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⑥,其中的“筑室水中”“播芳椒成堂”以及南北朝时期的“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杌千代木,崷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⑦,都是我国后来所形成的园林选址的原则依据。此外,“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⑧“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控梅人过溪桥”⑨“探奇不觉远,因以寻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⑩等词句,则几乎完全与中国传统园林理论中所倡导的“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11情境相匹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园林艺术中所极力营造的曲径通幽、婉转回环的美学效果。至于“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紫箨开绿筱,白鸟映青畴。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12已经是颇为详细的造园方略了,园林营建原则亦可从中窥见一斑。

二、草木栽培

说到草木栽培,对园林艺术而言,首先是草木的选择。那么中国古典园林中喜闻乐见的草木,是如何被选中并经久不衰的呢?在一定程度上,务应归功于中国历史上独领的文人雅士:他们的好恶,赋之予诗作之中,饱读诗文或附庸风雅的园主人,或往往邀请当地知名文人来“相园”“观园”“赏园”,毋庸置疑,此类诗作评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园林艺术中苗木的选用与发展。暂举几例,予观之:“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13点的是松,“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14赞的是梅,“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15咏的是桃李,“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16评的是兰和菊……此外,“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7一诗,是张九龄遭谗言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此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同时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这类诗作使得兰桂赋予了一种文人高洁的气质,从而在园林花木中传为佳话。又如坡诗云:“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疑是对竹的人格特性给予了至高的评价……这些中国园林庭院中喜闻乐见的植物,绝大部分都是经过诗人的点评,将其赋予人格化,而园主人的精心排布与栽培,也正是在这类艺术批评的导引下,借物明心,表达自身的某种内在气质与品格。唐宋诗人中写花木至多者,以白居易为最,仅以植物命名的就有《紫藤》《庭松》《桐花》《庭槐》《湓浦竹》《答〈桐花〉》《涧底松》《惜木有(李花)》《亚枝花》《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戏题木兰花》《木芙蓉花下招客饮》《感白莲花》《洗竹》……事实上,白居易也是有记录的历史上最早的造园家之一,他的“庐山草堂”“草堂记”均在古代志书上有所记录,其中《草堂记》详尽地记录了庐山草堂的营建过程。而这里,他的诗则是作为艺术批评出现的:“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稀。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18原本是白居易借槐思乡之诗,却另一方面成就了槐树在园林中的知名度与栽培地位。而他的另一首“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19则借枣木,点出了园中花木从“绕指柔”到“悦目艳”的各自特色。事实上,正是古代诗词文人对于这些植物的偏好,潜移默化地导致了后来的造园原则,也正是“插柳沿堤,载梅绕屋,结茅竹里”20的理论源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园林对“古木”的倾慕,这与传统诗词(尤其是唐以来)对古木的反复推崇是分不开的:陈子昂有“古木生云际”21和“古树连云密,交峰入浪浮”22之句,僧志南则云“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23,高适作“白帝城边古木疏”24,王维有“古木官渡平”25,李贺写“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26,卢纶有言“树老野泉清”27,杜甫更是爱古极深:“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28……总之,木要老,水要声,是园林后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审美定则。以至于在后来的造园理论中,甚至可以改变造园布局以迎合古木位置29,而后叹“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p#分页标题#e#

三、水石经营

关于上节提到的“水要声”,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罗列出对“石泉有声者为佳”的诗文评论,如“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30“流泉不可见,锵然响环玦”31“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32,以及“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33叙述的都是水石的听感,而“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34评的则是“泉”唯以“水泠泠”为妙;“岩壑”应以“奇形”为佳。此外“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35更是在风声、雨声、泉声、动物啼鸣声的综合作用下,来评论传统园林中的声感。这些都是后来中国传统园林所一向注重的“闻”,也正是水石营构中要求做到的“风中雨中有声”的听感程度。此类词句都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除了声之外,园林对于泉的要求还有“清澈”和“灵动”两点。关于“清澈”,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明确的记录“相彼泉水,载清载涿”36,而为了显示泉的清澈,故泉之周围必布以石材,其道理想必得自名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屈原《九歌》中的“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37所以泉石两者总是形影相随,只因本身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离分。至于“灵动”,古人的诗词批评里,则往往在泉的“流动”与“活性”上做文章,如“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38“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

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39,以及南宋杨万里脍炙人口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0这些都是当世及其后世对园林的水石营造的重要理论来源。

四、谐合变幻

中国古典园林历来还注重各个造园因素与四季、天气的配合,某种程度上讲,这与我国古诗词的反复强调是分不开的。比较著名的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1,是加入了雨的杏花和参合了风的杨柳,侧面评价了杏花借雨而弥香、杨柳接风而愈柔的景观特色;《古柏行》中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42则在古柏的基础上,配合引入了云与月;而“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43既指出了季节变化时园林植物的变化,又描写了雨天对庭园景象的影响;“雨涤莓苔绿,风摇松桂香。洞泉分溜浅,岩笋出丛长”44则评点了恰当的园林布置,在雨后园林内可发生的一系列美的变化:“莓苔绿”———“松桂香”———“泉分溜”———“岩笋出”;朱熹云“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45又把雨天对庭园景象的影响拓展到了感受层面,“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46是在司空曙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写明了季节与植物、天气与建筑、甚至心境与园林小品之间的关系。而白居易《庭松》一诗更把四时朝暮园景中的松之变化写得分分明明:“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其中“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一句,直接点出园林中植物的四时各有特色,同时亦各有不足,暗示只有把握了植物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才能一年中尽得“四时之趣”。这就是后来造园理论所言:植物配置,要做到因四时不同,而能四时之景不同,花木“四时不谢”47,并得四时之乐也。在园林的谐合变幻方面,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光影”。古人对于光影的重视不下于季节变化:“微照露花影,轻云浮麦阴”48着意于花影、云阴;“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49则描写在风的作用下影的曼妙变化与迷离景象;“风止松犹韵,花繁露未干。桥形出树曲,岩影落池寒”50是无风尤动的松,结露的繁花,配合之下的曲树、岩影;而“窗户纳秋景,竹木澄夕阴。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51更是白居易的大手笔,直接将“窗户虚邻……受四时之浪漫”52和“动涵半伦秋水……凡尘顿远襟怀”53的造园思想娓娓道来,秋景、夕阴、宴坐小池、清风动襟,使“四时”“光影”“景物”“天气”精妙匹配,谐合变幻跃然于诗上。再有王昌龄诗云:“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54让我们细品诗中的意境:“我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月儿。淡淡月光倾泻在水上、树上,轻悠悠的粼粼波光涟漪映入窗户……纵千里迢迢,可否共赏,这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床”“帘”“窗”“月”“影”,加上“水”“波”“光”“思”“香”俨然一个浑然的通感意境,园林的美丽,必须是一个综合感受叠加的产物,而园林艺术的高劣,也是“视景”“听景”“嗅味”“触感”“神思”(或游行)五者共同决定的,缺一则不能全其美。在这些因素的协和作用下,才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中国古典园林。

五、意境导引

如果说,前面讨论的诗文价值是幕后的艺术批评,具有阅读的延时性,是客观的。那么接下来的这一节,独有不同,它是主观的、以协助欣赏为目的的当面的艺术批评。此类诗文,或悬于堂上,或题于壁间,或对联于左右,或书于屏上……作为园景的评价与点题,暗暗充当了全园意境的导引者。这里我们分三个方面来论述。

其一,自比。自比即是借园名、匾额、对联等引申出园主人自己的人生遭遇、人身际遇以及志气报复等内涵,最终引导其与全园的意境相统一。此类情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比较著名的比如拙政园之园名,拙政二字本来自于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以其取为园名,暗喻自己把农事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借以表达躬心世俗之外、不问政事的人生态度。而经历一百二十余年后的崇祯年间,拙政园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曾将“拙政园”易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归来去兮》。再有同在苏州的网师园、沧浪亭,则分取屈原《离骚》中的“渔隐”和名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以表自己的隐逸之志,此类皆为自比。#p#分页标题#e#

其二,点题。所谓点题,即是将造园的创意亮点展示出来,便于欣赏者理解。如颐和园“知春堂”。所谓知春,其实来自于“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55全诗的意思是,在春意将尽之际,众花竞放的晚春时节,而杨花、榆钱都后知后觉,还未及反应就已经随风如雪片般漫漫飘落了。“知春堂”就是说此堂设之处,必然春花烂漫,是春去春回皆先知的院落厅堂,暗示其春日之时,必姹紫嫣红、争奇斗芳。又如拙政园中“远香堂”,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每至夏日,池中荷叶婆娑,远风扑面,携来缕缕清香,匾虽无“荷”字,而荷香自现,则处处有荷。另一方面,园主又可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篇7

0 前言

传统装饰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中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地域界线不复存在。“全球化”的趋势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设计领域,设计语言与设计风格开始日趋国际化,而人类创造的多元文化体系正日益受到“全球化”的侵蚀。传统装饰艺术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由于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纯朴的艺术样式,在现代社会,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命力。

随着商品经济迅猛的发展,也许有些人认为传统装饰文化已经落伍了,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然而,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体现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蕴涵深厚的文化根源。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应相互渗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才能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现代包装。

1 中国装饰艺术传统在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象,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域的封闭逐渐消失,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由于趋于多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交融,使民族艺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民族性的消亡,只有那些既能够适应全球化,又能够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能够存在和继续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1)传统装饰艺术的社会地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在图形上或精神上对哲学思想的表述,能引起国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中国传统装饰元素质朴、自然,渗透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维系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发展长河中民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及凝练,才形成了如今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寓意深刻以及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其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与审美情趣,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抛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优秀传统的装饰艺术,是人类艺术文明的结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文化趋向多元化,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再认识,传统装饰艺术在继承、创新、借鉴的过程中如何高扬与扬弃,是留给我们永恒的课题,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使我们能够更明智地选择和汲取。所谓价值,也就是在借鉴与继承优秀的艺术遗产中体现,在继承和借鉴的过程中,形成艺术家特有的艺术个性和民族身份。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在高科技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使得现代商品的包装不再局限于只是单纯的介绍产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发扬民族艺术文化。中国文化遗产的精粹――传统民族艺术,若能够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其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彰显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

2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商品经济迅猛的发展,也许有些人认为传统装饰文化已经落伍了,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然而,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体现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才能蕴涵深厚的文化根源。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应相互渗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才能具有本民族特征的现代包装。

(1)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装饰图案是从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展现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装饰性语言的审美价值。传统装饰图案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提炼,涉及的内容众多,造型精巧别致,具有浓厚的中国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将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装饰图案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在体现产品的特色和突出企业文化理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继承和发扬,也是包装设计民族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带有地域特色又寓意美好吉祥的图案也会经常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以体现,既可以突出产品的民族特色,又可以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产品的设计品位。

(2)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色彩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华夏民族诞生,发展的悠久历史是一致的。青色,体现了青铜器古朴凝重的美;红色,代表着民族的喜悦情绪;而黄色――中国封建社会权威的象征,散发着中华大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传统色彩,恰当地表现色彩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作品散发民族的艺术魅力。例如,红色,自山顶洞人起,千万年来一直深受中国人喜爱。而其辟邪的观念和迎福纳祥的含义也长期延续至今。中国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红又称为“朱”是一种很尊贵的颜色。如今中国红已经成为我国象征性的色彩。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服装总是少不了中国红的元素。

(3)传统材料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礼品包装材质的选择上,传统产品的包装材料一般都是能够大量就地取材的自然材料如大自然中的竹、木、稻草、泥土、藤、葵、棕、茎叶、柳条、绳线、玉米皮,以及陶瓷、编织等材料都可用于包装。用自然物作材料的传统包装,其造型多以自然形态为主,它们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生活和智慧的结晶。现代包装从传统中走来,但是现代包装不是传统设计艺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应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创新是现代包装的灵魂。

篇8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15-02

“”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和巧妙性,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且特殊的结构形式还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备受人们青睐,应用十分广泛。形神兼备的完美的视觉效果,不仅给观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性和文化意义。

一、“”字的内容美

“一根手杖的装饰常是它所带着文化的、仪式的或宗教的意义的表示”,①一个装饰图形、一个纹样或一个装饰的结构,如果缺少广泛的与一定文化系统的联系,那仅是一个视觉的形式而已。装饰品作为文化品,它必然性地传达和表征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②“”字作为中国吉祥传统装饰图形,不仅传递出着对男女双方共结连理的祝福,还体现了普遍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的,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心中对于美好、安定生活的期待。

(一)传说之美

一个装饰图形、一个纹样或一个装饰的结构,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背景,而中国吉祥传统字符往往都与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有关。关于“”字也有着这样的传说。

传说王安石年少时上京赶考,在路过马家镇时,在一间大户人家的宅院钱看见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很明显是在等人对出下联。“好对!好对!”王安石见这对出得绝妙,不禁脱口而出。一旁的管家却以为他可以对出下联,便马上进去禀告,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笔试通过后,王安石便传来面试。“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考官说道。王安石立刻想到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脱口而出:“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

考试结束,王安石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便回到马家镇,管家认出了他请对走马灯上的对子,他想到考试的对子,随手写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他有如此才华,决定把女儿许给他。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是马小姐为选婿而出的。

结婚那天,恰逢圣旨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诵:“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 “”字便被传开了,其后,“”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图形是运用谐音、比兴、借喻等各种方式,使之适应人们的心声,并将吉祥图形布置装饰在日常生活之中,融于人们的心底,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二)象征之美

一个符号又可能形成多重指涉关系,从而获得多重含义。如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它既是语言的书写形式,有特定的指称物,又可以作为那一时代的文化标志和远古文明的象征。③“”是吉祥的象征,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景,又可以作为那一时代即中国传统的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的礼仪文化和民俗风格,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和文化传统。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生活中的某件事而激动,产生了创作的欲望确定了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人们需要祈求恩爱幸福,需要装饰来得到心理的补偿和满足。为了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的形式不仅要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来满足装饰需求,而且还要求“”能巧妙且含蓄的用形式来表达祝福婚姻美满,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

二、“”字的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是指构成事物的材料的自然属性,如颜色、外形、线条、声音等和相应的组合规律所表现的审美特性。艺术创作的成功脱离不了形式美感,形式美是无处不在的,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它都存在着。因此,装饰的结构、文字、色彩、应用形式等与形式美有关的因素都是影响传统装饰图形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的结构美

1.相生之美

装饰具有结构的特征,无论是在建筑和工艺物品中,装饰的结构性是除纹饰、绘饰之外的那种与结构统在一起的构成要素或者说是装饰的结构化。“”字独特的结构特点用“相生”一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几千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所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随,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又说:“重为轻根,静为噪君。”“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深守其厚。”(《老子》第二章)有和无互相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跟从。从字面上理解“相生”,“相”就是相互,“生”就是生存,合起来就是“相互生存”的意思。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就是对“”字结构最好的阐述了。

古代哲学的这种辩证思想在汉字构形中,很突出地表现在汉字的二合结构方面。如“从”,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两个人一前一后,喻指两个人紧密相随,这就是跟从的意思。会意是以二合结构为主,将两个形符或字符结合在统一的结构中,化为一体,表示完整的意义。会意字的基本结构是两个象形符号的组合,只有少数是两个以上的符号组合。④“”是也是会意字,喜是吉加吉,“喜喜”字当然就是吉祥人嫁吉祥人的意思。双喜则形象的表达了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的意思。

仔细品味这“”,有人趣味的赞赏他为“爱情的守护神”。这种相生结构不仅形成了传统装饰图形对称均衡的结构特征,而且特殊的结构形式还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更让人回味无穷。

2.整体之美

“”字不仅有着相生结构,还蕴藏着中国传统的整体的美学观念。整体观念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求美”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都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

整体观念与相生结构,来源于太极这一古老的哲学概念。太极的阴阳观念,包含了一阴一阳、一天一地、一男一女,万物相对相承的现象。太极符号以一个整圆,一黑一白首尾相接的阴阳鱼构成,其本身就反映了相生结构的的整体观念。

整体为一的“”字由文字与符合这种文字含义的图形结合成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常用作法⑤“”字这种相生相成,完整无缺,不离不弃的整体观念也恰恰喻示了有缘男女相偎相依,牵肠挂肚,含情相对,在互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

(二)“”的色彩美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民间技艺口诀道出了民间艺术的色彩观念,也同样是一种吉祥意识。鲜明响亮的色彩符合民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人们期盼“红火热闹”,崇尚“鲜明”。也就是说红火热闹、鲜明是祥瑞的、吉利的、从而也是美的。⑥婚姻乃人生大事,可谓大喜,那么在婚俗礼仪上自当追求喜庆吉祥的气氛。大红喜字、大红花轿、红蜡烛、红盖头、……营造的都是吉祥的喜庆氛围和中国式独有的浪漫情调。这样的婚礼氛围,无论是婚礼上的新人,还是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会被这火热吉祥的红色点燃喜悦的情绪。

(三)“”的应用美

文化学者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过:“一物的结构与其使用的方法相结合了,才成为他的文化实体。”婚姻的和谐、长久、幸福、美满也是新婚之喜的内容,伴随着新婚之喜的各种艺术形式可谓多姿多彩、目不暇接。

“”字图案已成为汉民族婚嫁的装饰性标志,常用的有“双喜”窗花等。一个“”字骨架,可采入不同的造型手段、装饰纹样及婚俗情趣和寓意传说故事。喜字图案的造型在民间多有变化,在喜、禧、的基础上再施加纹饰,形成百喜图案,如镇江博物馆所藏的“三星八仙喜字堂幅”。同时流行的还有“团禧字”和“长禧字”等。⑦ “”字把一个字重合创造,打破了汉字单纯的可识性而强调其装饰性,在民间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

三、结语

从艺术审美价值的角度看存在着形式美与内容美这两种美,“”的形式美的妙处,恰恰在于它把人们内心祈求恩爱辛福的意愿的内容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的结构道出了一桩美好的婚姻要靠俩个人去用心经营,它的色彩和应用也正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一切理想、希望和祝福的智慧结晶。形式美最深层次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与内容美的完美统一,共同表现出和谐的审美效果。“”,象形兼表义,看上去简练生动,整体协调,十分美观,且寓意深刻,具有祝福婚姻美满,人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中内容美和形式美得以完美的融合,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图形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而流长,博大而精深。

注释:

①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②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86.

③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④马爽.中国共生图形的再生价值[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08.

⑤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29.

⑥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8,191.

⑦杭间,何洁,勒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347,257.

参考文献:

[1]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2]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马爽.中国共生图形的再生价值[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08.

[4]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篇9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14-2

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是由五千年华夏文明积淀而成,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文化特征。在当代家纺设计中,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以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工艺技巧和色彩匹配方式所形成的视觉语汇,结合着当代新观念、新思潮、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当代多元化的、时尚的大环境里焕发新的生命,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体验和文化体验。

一、中国传统艺术语汇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语汇中的造型元素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五千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珍贵文化艺术财富,给设计师带来无穷的设计灵感。传统艺术语汇经过延承与创新,在当代家纺设计过程中重新被定义,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和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满足了当代家纺设计中的审美新需求。

(一)人文价值

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创造了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等等不同的认知系统。作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视觉信息语言,传统造型元素也被进一步的符号化和系统化。人们在造型活动中,通过这个系统产生的视觉效应,表达着对自然、对生活、对所有与“人”相关联的事与物的认识与理解,反映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物质生活并不能保证人的幸福,人的幸福感、归属感来自于精神文化生活。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就会不断提高,通过精神感受达到幸福需求。所谓传统,指的是传承和统一前人社会经验概念的共识。世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具有历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它是人们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选择和积淀下来的经验和观念,又是一种反应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为大多数人沿用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作为被凝练下的视觉符号,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具有动态的价值取向。它一方面保留着人们对过去传统的记忆,但同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仍然起着相应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在当代家纺设计中,展现的是精神观念的传承,用一种和时代对话的方式重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表现出来。在婚庆家纺产品中,如龙凤、鸳鸯等诸多的传统艺术造型元素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样貌,它们不仅传递着长久以来人们对婚姻家庭的美好祝望,更是展现了新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的样貌丰富多彩,如国画中就可以分为水墨、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不同表现形式,或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不同的题材。这些“形、意、神”的完美结合,都可以成为家纺设计的无限源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的寓意美好,如传统的国画工笔花卉元素,如牡丹、芍药等,它们意味着富贵吉祥,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今天的家纺图案设计仍可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传统的水墨绘画也被运用到家纺产品中,更是受到儒雅人士的喜爱。它将人们带到一种禅意的境界,在家居生活中感受传统儒、禅的文化。在设计师的传承与创新设计过程中,这些基础视觉元素,融会了更多时尚元素,使人们的家居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感。

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内敛而低调的,但同时又是绚烂无比的,这反映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语汇上同样如此。外在形式上的简约不妨碍内部精神的绚烂,这种关系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并仍然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发展保持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之所以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因为它的精神文化价值。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文化价值有利于我们把传统艺术精神的价值服务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现代艺术的精神文化价值体系就是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发扬。

(二)艺术价值

人类从没停下追求美的脚步,正是因为有着对美的无限追求,人类社会才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我们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希望世界因我们的追求而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创造各种美的元素和事物,让世界不断呈现出新的美好样貌。家纺设计是我们可以创造美好世界的一种方式,传递着我们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思考、对美的追求。当代家纺艺术设计师从形式到内容,从图形到色彩等方面不断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将其灵活恰当地运用在家纺艺术设计领域,对家纺艺术设计的实质产生了影响。

1.图形的运用

传统图形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中国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活积累创造的精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图形艺术的隐喻特征常被运用到家纺艺术设计中,使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信息得以呈现,作品外延展精神的表达在日常化的空间里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家纺绣花产品已经电脑化机械化生产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家纺产品中找寻到传统纹样的踪迹,它们在新工艺产品中依然绽放着光芒。例如龙凤图形、鱼纹、云纹、彩带结纹、牡丹、荷花等,这些寓意吉祥、富贵、和谐生活的传统图形元素在家纺设计中更是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2.色彩的运用

传统色彩艺术经过当代色彩构成学的科学分析、归纳与重新解构,重新处立于当代家纺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家纺设计而言,色彩成为消费者生活态度和审美认知的一项重要表现。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基于传统的观念,较为重视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以及文化寓意的色彩影响。在当代家纺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与传统艺术的色彩特质是相辅相成的,不仅延伸了色彩本身的性质,还延续了中国色彩文化的特性。这些传统色彩的运用会让我们生活空间更为贴近群众,更能激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红色是中国传统婚庆颜色,寓意着欢喜、幸福、吉祥;绿色在我国传统印象里象征着勤劳、朴实,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这些色彩在现代家纺艺术设计中与传统意义相得益彰,赋予了当代艺术设计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

二、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时尚特征

现代生活中,人们除了注重家纺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欣赏性,也强调其时尚性。时尚是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不凡的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韵味,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展露个性。时尚是现展的代名词,流行是时尚的特征;同时,流行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描述,时尚是流行的表现形式。我们跟随流行,是为了显示时尚;我们关注时尚,是为了追求流行。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效仿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现代艺术设计始终是为了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存在的。现代设计通过物化来传递人们对美的创造、精神的追求。现代艺术设计的时尚性特征,正是这些时尚信息反映出现代人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样貌。

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时尚体现主要反映在“新中式”的潮流上,成为现代中国家纺设计的流行趋势。“新中式”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的交融,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充分理解和提炼再造、对现代时尚元素的分析运用。“新中式”家纺有两种设计表达方式,一种是将传统元素用时尚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另一种是在时尚元素里渗入传统元素来设计。“新中式”家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家纺设计师在中国文化中的探索与创新,是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角度出发,设计开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打造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又充满时尚气息的家纺产品。“新中式”风格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形式重新设计组合,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和发扬。

三、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语汇丰富多彩,文化内涵长久流传,也因为其浓烈的民族特色而远播四方。它对现代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启迪,是现代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各种设计潮流日新月异,艺术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极富民族化的视觉感受,越来越受到现代设计师的关注。他们不断研读中国传统艺术的本源,力求通过传承与创新将传统艺术的外在形式内在张力用时尚的设计语汇传递出现代人的社会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

将“传统艺术”和“时尚元素”相融合,是家纺设计师设计探索方向。这一趋势加速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开拓性发展,使具有时尚新样貌的“传统艺术”能够深入到当代家纺设计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张军辉.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界,2009,(11).

[2]周建国.现代创意:图案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3]贾楠,周建国.中国传统:图案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4]王妍.家用纺织品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J].山东纺织经济,2009,(06).

篇10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166-02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一定媒介而存在于民间的活态文化。作为一种“手艺”形态的“活”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灵巧双手创造的结果,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中,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展、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延续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历史文化传统。

一、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特点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媒介产品的视觉呈现来表达和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除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其独特之处:

以手传艺性。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民间艺人们灵动的双手,在长达数千年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体验和创造出来的产品来实现的。“手”是人类灵性的表现,因为这双灵性的手的存在,人类可以利用它来劳动、来创造,来表现艺术、体现人类思维的深邃。以“手”传艺,展现的是动作,是对物的改造和加工,但传的是民间艺人的艺术感受,是民间艺人的生活体验,是民间艺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无论是剪纸、木板年画、泥塑、面塑也好,还是苗族刺绣、服饰、银饰、花轿也好,这些“手艺”都是鲜活的手工创造,是流动的社会生活形态,可以用来谋生,为人们生活所应用;也可以用来休闲、娱乐;也可以锻炼身体,用来修身养性、娱乐心智。它或许因实用而粗糙,但也可以因精美华伦来寄托思想或技艺的伟大。

视觉呈现性。美术作品和工艺品是以精美绝伦的视觉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它依托的是人们的眼睛。美术作品、工艺品是一种依赖人们的视觉而存在的有形产品。这些东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上的应用价值,但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还因为其具有永久的文化价值,其本身所具有审美价值和内在的文化寄托,能够丰富或慰藉人们的心灵,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体验要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到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术作品、工艺文化创作具有视觉呈现性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其美学价值和精神寄托被无限的放大,这也是它们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秘密所在。

二、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在国外,遗产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旅游大国。法国依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每年吸引7000万旅游者,旅游收入达299亿元,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由此可见,文化遗产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低估。作为一种以视觉体验为主的遗产形态,在当前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难得空间。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体验的要求。传统传统美术、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数无名匠师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产物,特别是那些世代相传,富有艺术造诣的作品,那些没有受到商品化污染的艺术,它们往往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它们的美的内涵,朴素的情感,具有十分宽广的生活基础。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生活的艺术”,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审美价值、艺术形态具有永恒的魅力,能够为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我们来看看苗族的蓝印花布、银饰、以及剪纸等作品,它们无不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们的审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是对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具体、直接和鲜活的表现,也是探究人类文明多样性和生命力的珍贵资料。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文明正经受严峻的挑战:饥饿、吸毒、恐怖袭击、……,人类社会正面临严重的文化危机: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消费文化大行其道,文明多样性正在加速消失,信仰危机不断加深。这一切促使人类不断反思自我,回过头来从历史、传统、民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也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加速消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它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关注。文化遗产热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

现代社会在趋同化的过程当中,人们也在通过旅游等方式不断寻找人类自我的生存空间,舒缓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状态。在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工业旅游、文化遗产体验游、观光游、民族风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持续升温,不断得到大众的青睐。这些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舒缓生活节奏、调节紧张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美术、工艺创作,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正不断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虽然这些东西的某些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但是其潜在的、持久的、稳定的文化功能就像正在遭受空气污染中的氧气一样,显得弥足珍贵,人们自觉不自觉沉浸在这鲜活的民间文化氛围当中,体验着它带给自己的精神娱乐和视觉享受。如这些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独特的生产材料、独特、甚或神秘的、濒临灭绝的生产工艺,都激起人们强烈的吸引力。不仅如此,旅游产品规划者在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旅游中加入一些旅游元素,如讲解、表演、自我生产体验,都极大娱乐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旅游的品质。这也就是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与传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需要如陶器能够盛水储藏食物,蓝印花布能够制作衣服……在现代社会,这些应用传统技法、传统材料,生产出来的东西,对那些长期遭受假冒伪劣产品、工厂生产的有毒化学产品、受污染产品危害的人们来讲,具有特殊价值:我们需要那些绿色、环保、有生活情趣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这些东西,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和文化多样性体验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对绿色、安全产品的需要。而这一切,无疑为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表现方式

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就要遵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双赢。实践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就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而言,本人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条:

单纯静态文化展示: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宣传各种文物为主,采用综合手段全方位展示各国、地区不同时期文化特征的机构。将一个地区的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纳入博物馆进行收藏、展示,供广大游客进行参观体验,是不少旅游地区通行的做法。此种做法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广大游客只能做静态的产品参观和动态影像体验,不能进行深度体验观察。

综合动态文化体验:我们认为产业生态园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综合的、动态的文化体验平台。在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中,我们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研究与开发,遗产博物馆的展示与宣传,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生产与出售,与其它各种旅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富有民族风情的建筑、各种休闲的酒吧、歌厅、表演等,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特色文化的旅游、购物、休闲区域,从而达到促进产业生态区域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它放回到现实的生活空间,让人们通过活生生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真正懂得传承和延续文化遗产中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文化得到传承,产业得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形成是一个生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从文化传承人、遗产依托的材料、工艺环境、现代展示手段和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如果利用传统的、简单的文化移植手段促进遗产的聚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就会简单的扼杀这些珍贵的遗产。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产业化的手段,辅之以专家的指导,科学的论证规划,政策的引导规范和科学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销售,进行一体化开发,就会有效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聚集,形成凹地效应,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这是旅游地区发展的希望,也是一个旅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09年度课题《湘西地区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互动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课题号为:09C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