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市场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态农业市场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生态农业市场发展前景

篇1

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业产值占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 %,农产品出口长期位居欧洲首位。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法国农业逐步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然而,由于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技术上要求高,生产成本增加,承担的风险大,法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一度与其农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它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功能,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产品,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法国生态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0万hm2,从事生态农业的单位或农户达2.5万个,其规模虽还不算大,但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大发展。法国生态农业促进署的调查显示,82 %的法国消费者购买过并愿意继续购买生态食品,76 %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农业是解决环境问题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法国生态农产品每年以10 %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从发达国家设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现实来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用绿色壁垒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也称生态壁垒,有关国家通过制定、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标准,使国外非生态农产品难以进入。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并可应对国家间加设的绿色壁垒,所以法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有专门条款要求欧盟成员国发展生态农业。法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实施了生态农业发展计划。

为进一步鼓励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法国政府于2008年再次颁布了“生态农业2012年规划”,旨在提高生态农业产量,同时将生态农业面积扩大3倍,力争达到占可耕地面积的6 %。这一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设立1 500万欧元的基金,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渠道;第二,对从非生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农户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第三,加强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第四,在制定农业法规时,充分考虑生态农业的特性和要求,从政策层面上放宽限制;第五,在生态农产品消费方面,政府加强引导,目标是到2012年,使生态农产品的消费比重超过20 %。

篇2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55-01

1中国的农业与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占用耕地,致使中国的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不断的增加,粮食需求也在增加。要实现中国粮食自给的目标就必须提高粮食单产,然而目前中国的化肥用量水平已经很高,靠化肥引起的产量增长已近极限,土壤退化严重。同时由于大量的施用农药化肥使得农业的面源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总氮为270.46万吨,总磷为28.47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排放的57.19%和67.27%[1]。根据中国国家环保局在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流域的调查,发现农田的氮,磷流失已成为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更严重的是种地成本不断增加和长期较低的种地收入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降低,迫使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富强劳动力大量流失,村里一派凄凉之景。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中国的农业继续这样下去,前景不容乐观。农业耕作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发展生态农业的呼声提到了国家层面上,并有望成为解决未来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什么是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是一个由多种多样彼此相互促进的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所构建的景观多样性镶嵌体。这样。既有望获取高质苗的多种多样产品,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保持,这样的经营管理方式就被认为是生态农业[3]。值得注意的是生态农业不等同于传统的有机农业,它是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来达到保持土壤肥力,单位面积物质生产总量的提高等目的。生态农业之所以被国家大力提倡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优势。

(1)为了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不施化肥和农药的,采用有机肥作为肥料和生态系统方法控制虫害或者物理方法灭虫(灯光诱虫),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农业的面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污染土壤,又能保持土壤肥力。

(2)生态农业产出的有机食品一旦经过认证后,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有很高的认可度,有机产品的价格要比普通农产品高上不少,而生态农业的立体养殖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物质的产量,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同时生态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就能够显著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3)近年来一直让国人担心的食品农药残余,如膨大西瓜,毒韭菜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这些问题也会因生态农业的发展而迎刃而解。

3生态农业体系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在全国有不少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如山东弘毅农场等,都是呈点状零星分散,尚未成大的网络。生态农业目前在中国尚未普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刚刚在中国起步;另一方面是生态农业整个产业链的运作还不成熟。比如产品的认证,产品的输出与销售等非生产环节。生态农业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它不但是自然内部各个系统的复合,还是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生态农业的运作不应该只关注种植模式的研究,更应该把目光投到整个生态农业产业的有序运作上。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运作,考虑到现存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几点规划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

3.1 组织生产

生态农业虽然能够较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但是单靠分散的农户的生态农业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商业运作意识,不足以进行生态农业活动。虽然现在建立了很多生态农业的示范基地来带动周围群众从事相同的运作模式,但是无论从后续的产品认证还是销售等环节来说,分散的生产形式,对其发展都是不利的。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组织生产:一是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合作社,生产活动、模式,都由合作社统一安排,产品认证与销售也由合作社统一调度。合作社将整个村的生态农业基地都规划好了以后,每户人家各自的所属地分配到什么模式,就各自管理各自的田地,统一销售获利后,按各自所属地的产品产量,进行利益分配。二是引进外面资金比较雄厚的生态农业之类的公司,公司在当地建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雇佣当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3.2 产品认证与品牌建立

生产出来的有机绿色食品,如果没有进行产品认证,没有建立品牌的话,产品的销路和价格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做好产品认证和品牌这块,与此同时还要有赖于政府建立完整成熟的认证体系和市场导向,比如未经过认证的产品一律不认为是有机绿色食品,对市场假冒产品和品牌予以严厉打击等。

3.3 产品的销售

目前有机食品的价格都比较昂贵,不是大众都能接受的产品,所以进行产品的定位和销售市场销售方式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存在的销售方式有以下几点。

网络销售,通过网络订单,然后送货上门。这一销售方式虽然保证了销售的渠道,但是销售网络的拓宽比较缓慢,而且销售量也比较小不稳定,每小笔量的运输成本也很高,同时这样一种送货上门的方式必然大大增加了运输的碳排放量,虽然是由卖家承担,但是相对生态农业本身提出的绿色环保的口号并不相符。

还有就是建立专门的销售超市进行销售活动,主要面向的是城市的高消费人群。这样属于生产基地的销售超市只销售自己基地的产品,虽然也有效的防止了假冒产品浑水摸鱼,但是未免会有超市销售的产品种类不够齐全,影响整个超市的销售情况,毕竟人们更喜欢去产品比较齐全的超市购物。将来如果生态农业真正发展比较好的话可以考虑建立一类专门销售各地有机食品的有机超市,这样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余地。

有机产品可以进行对外出口,国外市场对于有机产品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销售渠道。

3.4 城市垃圾分类与有机肥料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农田源源不断的讲产品输出出去,必须要有相应质量的营养元素返还给农田,虽然生态农业考虑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将家畜产生的粪便做成有机肥料返还农田,但是总的来说生态农业所有的产品都是从农田里整体移除到城市里。而城市将这些产品转化成了排泄物,厨余垃圾,生产资料等。如果未来的城市垃圾分类做的到位的话,那么可以将厨余垃圾等制成有机肥料在回到农田,即实现物质从城市生态系统转移到农田生态系统的途径,大大减缓了有机肥料不足的困境。也实现了城乡生态系统良好的物质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1农业生态旅游内涵

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有多种称谓,常见的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园”、“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近10种称谓[1-3]。农业生态旅游内涵界定为: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求知、回归自然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通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美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2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后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顺应这一形势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主题旅游,回归自然的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一项重要旅游内容。此后出现了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2-5],在农业生态旅游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1)以观光、休闲的功能为主。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观赏成份较多,带有较少部分的参与性与体验性;2)与旅游业相结合。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往往靠近其它旅游景区景点,依赖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带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3)农业生态旅游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周边及特色农业地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是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对旅游区生态协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生态旅游管理不当、干扰程度超过系统本身所承受的阈值,均会对农业生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满足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系统总结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2.1农业生态旅游存在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于是盲目花大本钱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地扩建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过分装修,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添置卡拉OK和电子游戏机等。可惜这些举措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其失去浓郁的乡土气息,让追求原生的乡土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而来的乡村旅游者失望,扭曲了发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和目的。

另外一些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拳头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环境保护。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企业并不关心。某些旅游企业认为只要让旅游者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一种促销手段,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更深层次的含义。

2.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农业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建设、旅游等众多部分,但政府并没有发挥指导作用;因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引导,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重复严重,遍地开花,特色不明显;同时水电、道路、通讯、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明显滞后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制约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地方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单一

农业生态旅游应具有独立性,有鲜明的农业特色以区分于其他旅游景区,充分体现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未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在乡村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或者虽然已注意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活动形式过于单调,落入“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套数。如山东烟台市福山区目前就有185个村建立了示范园,示范园区面积达8293亩,仅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也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种类不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且生产主要停留在家庭作坊水平,经济效益不明显。

2.4旅游活动参与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就其专门的旅游人才来说,却十分匮乏,造成旅游项目少、参与程度低。目前,农业生态旅游活动主要以观花采果为主,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大多数游客只能玩牌、聊天,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活动不多,没有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推出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项目,难以使游客产生深刻的体验,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

而缺少专门的农业生态旅游人才,直接导致现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自发的经营管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另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规划、开发、营销策划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粗糙,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忽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通过行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的培养,提高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对扭转目前出现的问题、应到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与农业生态旅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依托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以法制为保障。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迅速的同时,政府政策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是执法不力;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起指导与规范的作用,导致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上的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农业生态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的顺利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快农业生态旅游的立法步伐,加大其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6农业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伴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以及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烟头、食品袋,经营者遗留下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缺乏规划的餐馆和娱乐场所、游客的随意采摘都是破坏乡村旅游地植被的祸首。随着乡村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对当地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同化;传统文化可能舞台化、商品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受到破坏。这些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7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文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空间日益“钢筋混凝土化”,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与日俱增。而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多,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向更高层次和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最时髦的消费方式之一。同时由于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农业生态旅游,既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又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且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因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有利条件很多,前景广阔。

3.1有着深厚的生态农业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历史,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了种养地结合、不断培肥地力的优良传统,加之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差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乡土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类型,为农业生态旅游增强了吸引力。

3.2丰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森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文明,如我国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无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城市居民均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艺术、特色烹食风味和乡村居民建筑等都以其独特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3.3充足的农业生态旅游客源

农业生态旅游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旅游业一直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其中,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其需求主体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对农业生态旅游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喧嚣中生活的市民已逐渐认识到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成片的森林、空旷的田野等大自然景色对其身心的重要,乡村田园的泥土气息与瓜果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和纯朴的民情,清新的绿色食品以及有趣的农业生产劳动等,极大地吸引了大中城市居民。

3.4农业生态旅游投入少、收益高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4小结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新型产物,特点鲜明发展前景巨大。本章主要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着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所面临的7个问题,并指出从农业生态旅游自身基石、需求对象和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07(10):51-52.

篇4

一、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必要性

1.1 建设农业生态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建设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此生态园可加快青海循化花卉、瓜果蔬菜、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花卉、瓜果蔬菜生产是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栽培和繁育技术水平高。花卉、瓜果蔬菜产品是高新技术的物化,其本身具有承载与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而林果业、中藏药材生产是树立循化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利用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新技术,如种苗的繁育、科技产业孵化、精品生产等项目的实施,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的进步,推动循化林果业、中藏药材业的健康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态养殖结合生态链、食物链形成产业链,强调整体发展的协调、高效益以及能源的可循环利用。加快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提高花卉、瓜果蔬菜栽培、林果业及中藏药材业技术水平获取高效益的关键。

1.2建设该生态园是丰富循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将会为循化人民提供劳动康体、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花卉、瓜果蔬菜产品、中藏药材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原无公害农产品消费需求,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3建设该生态园是优化调整该区农业结构的需要

在种植业中,花卉、瓜果蔬菜及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藏药材是经济效益很高的高效产业,也是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瓜果蔬菜业、林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中藏药材种植业又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宝贵资源,牛羊鸡鸭等禽畜又是青藏高原另一种特色养殖,高原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依据人多地少的国情,对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前瞻性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是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有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区,集约化规模发展无污染农产品具有资源环境条件优势。因此,该生态园的建设,是对当地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优势有机结合,对促进项目区结构优化,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1.4该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发挥区域优势,培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的需要

循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园区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同时该区域紧邻循化县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较发达,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牛羊鸡鸭等禽畜无公害农产品等的消费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中藏药材国内国外发展前景广,发展此特色农产品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市场优势。因此,建设该农业生态园,发挥当地农业区域优势,促进花卉、瓜果蔬菜、中藏药材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1.5建设该生态园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需要

在我国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又面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增收致富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用现代物质与技术装备农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建设集约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规划性质本生态园既为产业规划,以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花卉、瓜果蔬菜、林果树及中藏药材等品种结合起来,搭配生态养殖,采用立体经营的模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来本地区旅游的游客提供生态游览和郊野观光等活动,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陶冶游客情操、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

三、 规划目标

历史上的青海循化及生态园周边地区,曾是土地平衍、清流纵横、山林环绕,是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现在的循化主要以经营农业、畜牧业及园林业为主,将循化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促进循化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为游人提供一处环境优雅、远离喧哗的田园度假胜地。

四、市场定位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生态园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四大生态产品:

4.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休闲度假(营造生态旅馆,配套生态保健、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己采摘);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花卉文化等);娱乐逗趣(动物驯化逗趣)。

4.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化、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和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申办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进行收购、深加工和销售,提高附加值。

4.3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特色禽畜和中藏药材等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本园的拳头产品;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

青海循化县田园风光已成为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兴建此生态园将成为青海循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示范样板。提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用本园特有的田园风光特色来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旅游为主业的园区,促进了青海旅游市场的快速开发。

参考文献:

[1]朱祯.走向21世纪的植物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1

篇5

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化战略是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篇6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05-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various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accelerating change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rapidly rising demand for processed food,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erms of its scale,standard and organization. The new eco-agriculture begins to flouris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green and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from them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eco-agricultural chain brings more and mor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co-agriculture and extension of its industrial chain have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content of new eco-agricultural ch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development,describe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oday's situation,and provided actual cases to analyse and elaborate on all the aspects of new eco-agriculture.

Key words new eco-agriculture;exten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chain;industrial development;strategy

1 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内涵

农业产业链是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种类,从初级农产品开始,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与初级农产品相关的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在实际的生产中,农产品产业链体现在具体的不同农产品方面。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主要是由农产品的生物特征和经济特性来决定的。

新生态农业产业链不同于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其具有自身特点。新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使用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优化生产方法,生产优质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生产从简单的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产业生产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只要将培育农业产业链条一以贯之地抓下去,让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那么农村经济发展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2 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项目简介

2.1 项目概况

利用科技对山区农村开展培育,进行有机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旨在增加其利润空间,建立有机品牌,运用实体店,O2O线上线下的营销,CRM客户管理维护销售体系。同时促及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激发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生命力[1-2]。

2.2 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打破以往农产品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状况,建立全新的生产加工环节,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利润空间。例如将初级农产品在当地的企业制成果蔬汁或者提取其营养素制成保健品、药品。对于家禽水产类进行屠杀,制成有机熟食,采用新型的销售模式,重视产品的包装和推销,采用O2O线上销售线下消费的有机结合对于易腐产品利用冷链运输网,CRM客户管理体系实现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将已有客户转化为忠实客户。最终使农民在生产和加工的环节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3 项目内部条件分析

3.1 项目的资源

3.1.1 人力资源。目前农业类高等院校院校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新型技术型人才,主要以80、90后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持有前沿的科研技术,可以源源不断为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注入生命力[3]。

3.1.2 土地资源。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种类多样。结合当地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制定发展方案,不论是海拔较高、地势复杂的西部地区,还是东西过渡的中部地区,抑或是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水汽丰富、地势较为平缓的东部地区都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生产的农业产品。

3.2 项目核心创新点

一是在原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将农产品加工成即食食品、保健品等,使农副产品的利润最大化。二是将科学技术引入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中,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产品食品链条,建设新生态农业产业。三是具备品牌意识,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品牌的力量,从单纯的农产品原料供给变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建设地域性品牌。四是打破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运用新兴的营销方式,采用O2O,将实体店销售与网络购买结合起来,运用线上销售和线下消费,打破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五是CRM客户管理体系稳定销售对象。运用冷链物流等现代科技克服长途运输的弊端。六是利用当地农业产业来推动第二、三产业,如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开设农家乐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项目的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链条延长,初级农产品被加工,产品的外部特征和物化特征发生改变,功能增加、作用增大,在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最终产品。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样投入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剩余价值[4-5]。

4.1.2 增加就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对于解决结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1.3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模式的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贸工农产业链构建是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具体落实和贯彻,对推进郊区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4.2 劣势

4.2.1 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链条在我国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产品产业链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东部地区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从具体产业链条来看,政治、经济、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习惯等因素对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发展都有影响,不同产品的产业链条不同。

4.2.2 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我国农业产业链各环节链接并不紧密,信息交流不充分,常常会出现前一环节的产品与后一环节的需要不适应,即一方面产业过剩,而另一方面则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农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

4.2.3 信息滞后影响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少,市场信息十分滞后,对市场的把握不准确,农业生产和市场脱节,导致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凸显,农产品产业链无法延伸。可能会间断,更有可能停滞发展。

4.3 机会

4.3.1 消费拉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GDP不断上升,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的阶段,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2 政策推动。中央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非常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刺激农业产业发展,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农产品加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4.3.3 现代农业带动。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为特点的现代农业逐渐推进,在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4.3.4 科技驱动。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助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工程、酵工程、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与装备和一些新材料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发展农业品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条件。

4.4 威胁

4.4.1 从产品质量上看。从农产品的种类来看,我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农产品收获后经过简单加工就进入市场,加工效率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

我国农贸市场交易的对象多为初级农产品,产品大多为同质产品、普通产品,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普遍存在但仅仅是粗加工,加工效率低,低产品附加值现象屡见不鲜。

4.4.2 从产品意识上看。在现实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农产品很少进行包装,特色农产品品牌少,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更少。

4.4.3 从价格策略上看。农产品分类非常粗,大多以统一价格进行销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一是商品意识差,没有市场营销的理念,不能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二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环节过多,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反馈。

4.4.4 从交易方式上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以销地产地,批发市场较小,规模小且不集中,这无疑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传统的现货交易仍然占有很大比例,新兴的交易方式还没有普遍运用[6-7]。

4.4.5 粗放型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在效益农业发展各要素中,大部分农民经营规划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较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较窄、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差、经营管理粗糙,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

5 项目的目标

5.1 预期成果

作为新时期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其延伸的产业会带来的效益是无限的,创办有机绿色农业,延长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推动传统的分散式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向集约型现代生态农业转变。采用新型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销售体系,运用现代运输技术保证产品品质优良和食用安全,减少产业链上的损失,利用现代化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销售的稳定。

延长产业链的同时,会增设岗位,带动就业,推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促使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促进新生态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

5.2 战略目标

对山区资源土地进行集约开发,将现代科技运用于农产品的有机绿色种植和养殖。研究主要是关注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将果蔬制成果汁,家禽水产类制成有机熟食,利用冷链物流网,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在国内销售的基础下面向国外市场,克服以往农产品初级收购所带来的利润低下、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的弊端;将科学技术与农产品的深加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冷链克服运输弊端;树立品牌意识,将本地农产品生产作为特色产业,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利用新型销售模式,打破以往被地域限制和交通不便造成销售受限的弊端;提升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

6 项目典型案例分析:天津蓟县的“一村一品”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链

6.1 典例地区背景概述

天津市蓟县有机生态农业产业链条是典型的生产部门延伸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农业种植基地和农户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向第二、三产业延伸。

蓟县位于天津北部,毗邻北京,交通通达度高、通讯便利、物产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由于属于燕山山脉,北部群山包围,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很多优势:境内50%的土地为山地和丘陵,且地下水源充足,地势北高南低,是个半山区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大气、土壤、水质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标准,且各种指数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以及标准,是进行有机绿色食品研究和开发的最佳地段。

近年来蓟县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抓好标准化,产品国际化的生产,对产品生产能进行全质量控制,创出了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模式,蓟县的生态农业链的发展路径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产品种植和再加工的产业群,继而促进了下游的农产品加工、配送、销售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而使得效益最大化,增加附加值。

目前蓟县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公司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渠道不断扩大,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使企业不断壮大,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6.2 莹丽酸枣汁

莹丽牌果蔬汁是蓟县近几年迅速发展和扩大规模的代表,是生态农业产业链的优秀代表,其经营模式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其属于天津市蓟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蓟县北部山区的千年古镇――下营镇。2001年建厂,占地1.67 hm2。现有水果罐头、果蔬汁饮料加工生产线2条,可加工生产野生酸枣汁、鲜桃汁、草莓汁、苹果醋、山楂醋等多种果蔬汁饮料,年综合加工能力1万t。

6.2.1 企业介绍。莹丽牌野生酸枣汁为公司的主导产品,现已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长春、唐山、包头等城市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酸枣汁饮料刚一面市就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并且在2008年首届天津市食博会上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称号。

笔者亲自实地考察,公司所在地无任何污染,紧邻绿色食品果蔬生产基地,以优质的山泉水为生产水源。公司拥有与生产加工相配套的先进的检测,能够进行理化、重金属、微生物相关检测。

6.2.2 企业与农户链接的重要模式。企业与农户链接,不仅只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并且发挥作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领域。

6.2.3 企业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公司建设在原材料产地,且部分由农民收购进行产品再加工,部分则由自己生产加工,这样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极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与企业的利益。企业为达到效益最大化会将农产品产业链延长到最大,充分发挥农产品本身的最大价值,尽可能地增加其产品附加值,使得农业产业模式不断进行优化。

6.3 蓟县农业产业链发展劣势

6.3.1 人才队伍薄弱。农业产业链延伸开发是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拥有一支较强的人才队伍是发展蓟县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基本条件。而蓟县人才队伍薄弱。

6.3.2 资金短缺。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投资的多少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相比,新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和专业生产设备的投资建设。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蓟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3.3 科技开发能力较弱。新生态农业产业链延伸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形式,发展它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就拿蓟县的有机小杂粮来说,就必须在科学育种、管理、包装等工序加以控制。从现状来看,蓟县的科技开发能力还不强。一方面,蓟县县域内没有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也很少;另一方面,蓟县产业链深加工的自主研发能力受人才、设备的约束。

6.3.4 农业产业链技术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会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产品质量和可能性较差,因此技术性能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偏差,整合的难度大,生产的满足程度会有所降低。

6.4 以蓟县为例,结合当地实际自主开发新产品与开拓销售渠道

6.4.1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包括野蘑酱、苹果醋、蓝莓汁、柿饼、山楂果脯制品、枣夹核桃等产品。蓟县盛产蓝莓、核桃、苹果、山楂等农产品,但此类农产品在初级层面上直销市场,产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增加多少,如果销售信息不通畅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变化,很容易导致丰产后的滞销,例如2015年冬季的蓟县苹果滞销。但是如果进行生产链的延长,加工成苹果醋等产品,会大大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会相应地产生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应。

6.4.2 开拓销售渠道。深加工后的有机农产品销售方向及销售渠道分别是超市、专卖店、礼品市场、网络销售、餐饮行业及出口业务。一是超市和专卖店。超市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主要渠道,发展前景良好。在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许多有机农业品牌设有专门的销售柜台。二是礼品市场。礼品市场是有机农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这些作为礼品的有机农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专门包装,主要通过直销或专门的分销网销售。三是电子商务助力有机农产品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借助其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有机农产品的营销出现了一个新途径。目前已很好地运用到农业产品的销售中,网络销售已经占总收入很大的一部分。四是开设直营店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以建设直营店的方式来进行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不仅可以延伸到产业链的终端,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还可以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自己的利润空间。五是进驻餐饮行业。可以瞄准消费者前沿的饮食动态,进入各大餐饮行业进行销售,突出原生态、有机、健康的深加工农产品食品理念,打造健康的饮食需求理念,在餐饮行业会发掘出很大的潜力。六是进行出口贸易。要敏锐地洞察到国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前沿,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饮食爱好及食品要求生产相应的优质农产品,从而进行出口贸易拓宽销售渠道。

7 项目的未来前景

生活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目前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由此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从饮食层面来看,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中逐步寻找符合自身选择要求的产品。其中农产品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它的挑选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已不满足于初级农产品,更加青睐健康、天然深加工的美味农产品。

商品的供需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此也亦是如此。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市场就会进行生产,而目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和对于精通农业技术类人才的政策越来越多,未来市场深加工的农产品数量、质量也会不断增长和提高。新生态农业生产链延伸的未来前景及未来消费市场会在发展中不断地成长与壮大。

8 参考文献

[1] 焦丽艳.胡雨村.江西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系统研究:“一村一品”模式的定位与措施[J].现代农业,2007(1):46-47.

[2] 赵英霞.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8.

[3] 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6-28.

[4] 张则岭.O2O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技术,2014(12):111-114.

篇7

[中图分类号] S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66-01

一、生态农业的概况

生态农业是我县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模式。发展新型生态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逐步发展,是我县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了整体调整,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我县在经济效益、人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得到了举足轻重的进步,建设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结合我县实际,综合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我县目前农业发展存在规模小、低投入、低产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导致在农产品结构优化、产业联结机制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滞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受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如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选择生态农业和新能源开发为突破口,顺应新农村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我县生态农业发展。

二、生物质能的概况

生物质能是热能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可供利用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有机废弃物和固体有机垃圾等。近年来,我县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沼气技术,每年所生产能源己达450吨油当量。不仅为农民减少了经济上的开支,减少山林伐木现象,充分利用生活上“剩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利用极为重视,已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等,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我县对于畜禽养殖方面,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县政府明确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巨大优惠支持,因此,我县生物质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农村沼气利用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绿色能源开发新举措

1.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在我县营盘乡林场建立紫王葡萄种植、绿壳蛋鸡养殖等州级农业园区,有机结合各产业生产发展模式,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民便境优的效益。

2.引进良种栽培和饲养

采用先进的耕作和饲养技术,依托贵州大学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做到增投入、增效益。在调整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建设深加工基地或合作社,形成产业化生产链条,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拟以发展农业、畜牧业为主,以净化环境、全面开发无公害、有机食品及畜牧良种,供应贵州市场,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县市区域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热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能源开发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农业应运而生,不仅给农民带来方便,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剩余”资源,然而,发展新型农业、开发新能源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调整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采用现代化生产模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实行山水农业建设。通过示范场(户)的建设分前、中、后三个环节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生物质能的技术原理为依据,全力推进绿色能源的形成和利用。

1.高新技术的内容

1.1 主要组装配套技术

为了完善各养殖户、示范区、示范场、示范点种养殖高新技术示范的实施,提高各种养殖基地的种养水平,确保各养殖示范场(户)获最佳经济效益,采用以下配套技术。

1.1.1 立体种植技术

在项目区,畜禽养殖、果林建设、水产扩繁等综合饲养,建立生态观光旅游区,做好隔离工作,改善环境,预防感染,科学种养,种养结合,合理配作,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1.1.2 节水灌溉技术

产业区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2. 高新技术的应用

2.1 采取物质分级多层利用模式

建设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建立沼气池,收集人畜、农作物废料、垃圾等废弃物。将沼气池过滤出的废水或渣滓,用作农作物肥料,用在紫王葡萄、高钙苹果和蔬菜大棚等农作物的生产。不仅解决了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物质能源良性循环作用,形成良性生物链,保持生态平衡,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2 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技术

在生态农业发展建立无公害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实行林下养殖,种养结合模式。林下种养,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节能排水,节水排灌,有机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防护环林环保作用。建设规模100头猪或5000羽绿壳蛋鸡的养场,果树行间种经济作物,建立“果―猪―沼―菜”等的生态模式。

五、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建立示范场(户)进行技术推广及辐射带动,可迅速提高长顺县各乡镇农村农户科技种养水平和发展意识。通过农户参与建设,加强技术培训,较快地提高农户种养技术的应用能力。

1. 社会效益

篇8

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换句话说,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明显改变,并且具有最大的生产力。

二、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及其理解

1 生态农业旅游的有关概念分析

生态农业旅游是20 世纪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目前,我国学者对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关生态农业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把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等同于农业旅游或观光农业旅游。例如,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风俗为旅游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第二,认为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单独的“生态农业”景观为观赏对象的旅游。例如,生态农业旅游是在生态原则指导下,以生态农业景观为资源发展起来的,集农业观光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形式。

第三,认为生态农业旅游是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二者为对象的旅游。这种定义比较多见,例如,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从事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生态农业景观,把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绿色生产、生态文化、农游合一。

2 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理解

目前,对生态农业旅游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定义,主要源于我们对生态农业旅游的理解不同。单从字面上看,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生态+农业旅游”,此种理解主要是把“生态”一词当成修饰的。“标签”使用。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各种组织和机构泛用“生态旅游”一词,目的在于提高旅游市场的兴趣,从而增加销售。其二是“生态农业+旅游”,把“生态”和“农业”连成一体即“生态农业”,在于强调这种旅游是以“生态农业”的景观为旅游对象。这种理解把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旅游相结合,从而使得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具有观光、科普等旅游功能。

3 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旅游的关系

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旅游二者之间应该是承接的关系,即生态农业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随着社会的发展除农业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定义也要把握住这一基点,不能简单地认为生态农业旅游只是农业旅游的时尚称呼而已。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生态农业旅游应该包含如下内容:第一,旅游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形式而不是其他农业形式。第二,它的旅游资源应该是生态农业景观,是以生态农业景观为旅游对象。第三,它是一种绿色的、环保的旅游形式。第四,它是农业旅游的一种,正如都市农业旅游、高新农业旅游等农业旅游形式一样。

三、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旅游开发

1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指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产系统结构、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农业系统格局。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和社会需要,可以组合出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系统模式,其主要代表有:(1)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轮作、间作与套种。(2)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如“鸡吃菜叶――猪吃鸡粪――猪粪产沼气――沼气渣肥菜田”的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的小型循环系统。(3)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如桑基鱼塘以及蔗、果、蕉基鱼塘等。(4)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如稻田养鱼、禽鱼蚌共生,稻鱼草共生,苇鱼禽共生等。(5)渔业立体养殖系统。如利用立体养殖的池塘中各种鱼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层),使上层鱼的粪便成为下层鱼的饵料。(6)多功能的污水自净工程系统。该系统是模拟微生物的解毒工艺过程,利用水葫芦地、细绿萍地、鱼蚌混养塘和水稻田等实行“三段净化、四步利用”,以达到对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效果。(7) 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如利用沼气等工艺,将人、畜粪便变废为宝,循环利用。(8)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系统。如将单一的种植业转变为集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为一体的联合生产系统。

2 生态农业旅游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农业的优势,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生态农业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农业景观开展生态农业旅游就可以同时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促进这两大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3 有利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篇9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139-02

1 鲁西南生态农产品发展现状

1.1 鲁西南发展生态农产品的地理条件

鲁西南地区位于黄泛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分两种地形,一是低山丘陵:包括荒山岭坡、近山阶地、山前倾斜平原;二是黄泛冲积平原,包括微斜平地、缓平坡地、洼地。该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降水量650mm左右,且降水分布不均,再加上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相对缓慢,致使低山丘陵和平原旱地因缺水而使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从项目小组对山东的实地考察情况来看,山东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土地较为干旱。这种土壤条件,一方面不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而另一方面却方便了山东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不仅如此,鲁西南地区冬季普遍干旱寒冷,大棚蔬菜种植,是山东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出路。

1.2 鲁西南发展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条件

1.2.1 市场广阔,消费者需求大

山东省靠近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消费人群广阔,市场需求较大。山东的农产品不仅销往我国东北部,更能辐射到东部发达地区,拥有一条覆盖全国的销售网,具有市场方面的绝对优势。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毒生姜”等问题的出现,更是给山东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山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发展绿色健康的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健康的生态农产品。这在客观上拉动了消费需求。

1.2.2 发展历史悠久,生态农产品基础良好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大省,有着悠久的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历史,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广大的劳动人民积累下了诸多宝贵的农业生产经验。而在生态农产品的发展上来看,山东更是走在全国发展的前沿,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较好。

1.2.3 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发达的交通为生态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便利

对于农产品来说,拥有良好的保鲜技术,是销售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现代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最大程度的保持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山东济宁是鲁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不仅拥有发达的铁路系统,近年来京沪高铁的建设,更使鲁西南地区的交通便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4 政策优惠,为生态农产品发展提供支持

国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省财政厅先后确定后38条强农、惠农、富农措施,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信信用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信贷机构也先后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发展。

2 鲁西南生态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多数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了解较少,宣传力度不足,消费者缺乏对生态农产品的信任

根据50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42%的消费者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之间多会选择到后者购买农产品,而他们选择农贸市场的原因也很单一 ——价格低廉。而54%的消费者表示不太接受新兴品种的生态农产品,如以色列长茄,五彩西红柿等。在蔬菜价格、新鲜程度和农产品绿色健康程度方面,40%的人较为看重蔬菜的新鲜程度,而32%的消费者更看重蔬菜的价格,重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程度的消费者只占28%。

这就表示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也从侧面显示出生态农产品还有相当程度的潜在市场没被挖掘。

另外,由于当今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消费者失去了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信任。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76%的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存在质疑。

2.2 生态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据金缔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潘总介绍,在生态生产基地的,平均每个大棚需要投入3万元左右,而一千多亩的基地总投入上千万元。不仅如此,普通蔬菜的生产一般是用动物粪肥或化肥做肥料,而金缔盈的蔬菜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环节的绿色健康,摒弃了传统粪肥和化肥的使用,选择使用自主调配的生态有机肥。金缔盈的家禽养殖,如芦花鸡等,多采用散养的方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散养区开阔地的管理,也相应增加了管理费用,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而调查发现,在价格有区别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买价格较低的普通生态农产品。

2.3 发展生态农产品风险高

生态农产品虽然借助于新兴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风险,但生产环节并没有完全能够脱离自然环境。

2013年的H7N9禽流感的流行,给金缔盈和山东所有从事养殖业的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家禽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疾病的防控,成为了养殖业的一大难题。

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家禽的出栏率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而以金缔盈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杜绝国家违禁药品,以保证生产出健康的禽蛋,但出栏率却低于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而自然条件下的农作物则很容易遭遇病虫害,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农产品不仅质量差,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并且产量将大大降低,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损失。

2.4 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销售渠道不完善

生态农产品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网,除了金缔盈公司采取的品牌专卖店以及一些大型超市专柜以外,在消费者常去的农贸市场和一些中小型商场几乎没有生态农产品的身影,现有的销售渠道不能够将整个市场覆盖。而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占据更大的市场,采用新的营销战略,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是一条必经之路。

2.5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经营发展的关键,在鲁西南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显然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劣势,大多数是农民在摸索中实践,缺乏很多先进技术的指导与管理方法,致使生态农产品发展并不理想。

在现如今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当中,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数并不多,类似金缔盈这样的大型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只有2~3个技术人员。而在整个生态农产品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技术人员也是相当的缺乏,这在客观上也阻碍了生态农产品的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生态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向消费者普及生态农产品相关知识

调查显示,54%的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了解甚少,而58%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和电视来了解生态农业。我们应该通过大众传媒和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通过网络、电视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利用百度推广、百度快照等搜索方式,增加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在电视上进行新闻播报和广告宣传等。在加大生态农产品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使消费者了解生态农产品的益处,进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2 控制生产和销售成本

生态农产品之所以在目前还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便是高于普通蔬菜的市场价格。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从成本控制方面入手。而在成本控制中,最有效的分为生产过程控制和销售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主要指加大生态农业的研究力度,探索出更加环保生态而又节约成本的生产方式;而销售成本控制指的是在销售过程中减少中间商和运输过程中的折耗,降低成本开支。

金缔盈公司采用的直销模式,在生产基地附近建立自己的品牌专卖店,直接供应市场,这种方便快捷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保证农产品新鲜程度的销售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中间商环节,节约销售成本,使产品价格变低,而且将包装整齐的新鲜的蔬菜搬上货架,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3 加强生态农产品的疾病防控

根据金缔盈公司的经验,采用散养方式养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菌因密集笼养带来的禽类间互相传播,能够很好地降低禽类间相互传播疾病的风险,更能够保证禽类在宽阔的空间中增强体质,再加上与定期防疫相结合,能够很好地防控疾病尤其是禽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而生态农作物,则可以采用大棚种植,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更能够减少农作物和外界的接触,防止害虫的入侵。另外,还可以通过借助生态有机化肥的使用,增强农作物的抵抗力,防止被病虫害侵袭。

3.4 建立完善的供销渠道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生态农业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完善的供销渠道,因此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供销渠道,保证产品能够更好地投入市场,同时也保证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

由以上研究发现,尽管现在生态农产品在超市有专柜销售,但是知道和经常购买生态农产品的人仍然较少。所以,建立一个较好的销售链也是很重要的。针对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去农贸市场的现象,可以在农贸市场设立专门的生态农产品销售摊位。采用这种使人更容易接受的销售方式,既可以增加人们对生态农产品的了解,又能促进生态农产品的销售。

同时可以与酒店等商家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采取直接供应的方式,在减少中间商的成本的同时,又能保证产品的新鲜。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展会营销的模式,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来打响产品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赢利空间。2012年9月,山东济宁邹城首届生态农产品展销会开幕,这就拉开了生态农产品展销的序幕。本次展销会规模大、档次高,设置展厅展位300余个,将汇集山东省内外200余家优秀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营销企业。

3.5 完善管理体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篇10

农业生态观光作为一项新型以农业为基础的交叉性旅游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生态农业观光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与普通城市公园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分别,应在设计与规划方面彰显其自身特色。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设计经验比较缺乏,依然处于探索学习阶段中。以下就农业观光园的设计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

由于农业本身特有的周期性与地域性特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争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该地区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业生态产业,切实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应尽量加大对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投入成本,实现园区内物种的丰富,从而开发出更具创意的经济项目。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此为交通、住宿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业观光项目。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拉动社会发展。

1.2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切实保护好周边的自然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都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加分项目,只有将顾客吸引来,才能进一步促进其消费。因此,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也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禁止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规划期间应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规划始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园区内的收益进行适当规划,不仅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2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定位

2.1主题明确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涵盖了观光、体验以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功能。由此可见,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应该创造出更多的经营空间,旨在实现空间层面的丰富与人文精神的充实,便于满足不同客户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多方位需求。其中农业园区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亲身参与的机会,加入到种植或生产队伍中,通过品尝或购买等环节实现农业收益。观光服务可将重点放在休闲与农业特产销售方面,包括为客人提供食宿、度假以及各种会议接待等方式,真正实现人文景观与经济服务的有机结合。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在为人们提供观光与体验的同时,还要凸显自身的教育意义。通过鼓励客户对农业发展演变历程的理解,让其真正了解农业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并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进行充分结合,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农业园区内的主题突出。

2.2生态景观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中,务必强调生态景观的价值与作用。设计规划人员应对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综合考量。尽量保证原始生态景观的保护,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切实维护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经济收益。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方式

3.1发挥景观植被作用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设计理念。将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置于首要地位,视景观与植被为天然资源。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与绿色植被的加害者,积极拓展其现实作用,以此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利用率。

3.2彰显本地特色

以苗族的歌舞、服装为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假设可以充分将地域特征融合进去,参与者加入到篝火晚会的活动中,在优化体验者旅行感受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宣传。在活动中,旅游者收获了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快乐与放松,当地特色也因此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心中。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度的高度对地区旅游影响十分重要。设计者应对其引起重视,力争实现地方特色与人文文化的充分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可以将当地特色商品融入到旅游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进行购买,切实提高农业文化价值。在彰显商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美学韵味的融入,提升纪念意义。

4综合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