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5: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影像职业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办学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均较前些年有所突破。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大规模的涌入社会,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探讨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的方面,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探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何谓“创业”。在我国,关于“创业”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释义为“创办事业”。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的理解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综其观点可将“创业”理解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创业”,就是创业者(企业家)运用组织力量,秉承创新理念,坚持独特风格去寻求机遇、整合资源、创造财富、谋求发展,以实现价值追求的过程。广义的“创业”在创业主体上更为宽泛,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人。在创业领域上,广义的“创业”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创业者发挥的广阔舞台。根据李肖鸣博士的观点,确切的关于“创业”的定义是: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一、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切需要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技术实用性人才的主力。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企业对高职学生从事于基层工作社会接纳程度的提高,高职类院校一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高职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趋于盲从,一部分专业叠加累计开设,造成毕业学生就业领域狭窄,滞留大量就业劳动力,就业形势陡然严峻。我们从各大新闻媒体上都纷纷听到这样一则消息:“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大学毕业生难圆中国梦。”甚至出现数千本科生争一清洁工岗位,硕士生博士生争考城管职位种种罕见就业奇闻。
可见,毕业生是否成为“失业生”,不仅仅关系学生个人的前途,影响家庭的安定幸福,更是社会是否和谐安定的稳定因素,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那么,面对每年递增的高职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念,开拓就业视野,积极合理开展创业教育不失为疏通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教育的新拓展。
2、紧跟世界就业教育的课程步伐。
世界上大约有600多名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利用职业教育开展创业课程,实施以创办中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涵盖着从小学、初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中。据统计,美国有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创业课程成为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项目。英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青少年商业家”的课程,注重对中小学生创业技能的开发和兴趣培养。英国大学还为18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创业项目。在日本,从大学到国家各个层面的创业竞赛方兴未艾,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较好地融合起来。
我国创业活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创业教育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的自主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4月至今,创业教育得到教育部重视后开始的试点阶段,这一阶段各试点院校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至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和“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规定了创业基础要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二、影响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1、强烈的人生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业形式出现转变,一种由体制内就业向体制外就业转变,另一种由机构化就业向个体化就业转变。在个体化就业中,个体自主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自主创业就是这一特质的集中表征形式。高职学生的个体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的主体意识就是重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这种主体意识在职业生活中就是创业精神。我们了解到,一部分高职学生抱着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的心态,自己的事业更会有激情,会更投入,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具有创业意识;还有一部分学生,明显的80后、90后个性标签,特立独行天马行空,不愿意拘泥于公司的制度约束,宁可自己辛苦打拼事业,这部分学生也具有创业的潜在意识。
当下,社会对于创业的舆论导向,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财富渴望,个人成就动机十分强烈。脱贫致富,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这部分高职学生的强烈愿望。对于比尔盖茨、张朝阳等财富象征的创业成功典范,则成为这部分学生的偶像追求,财富梦想的追求就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学生也会产生创业的想法。
2、成熟的创业条件。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想成功创业,则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实现梦想才不是画饼充饥。根据蒂蒙斯的创业模型,创业的因素可分为: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创业的团队要求团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创业机会往往是一个新的需求,或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需求;而创业资源则是指新创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据此分析,一个有意愿创业的高职学生,必须要具备创业的机会、资源。创业的机会,需要他有一双能抓住机会的双手,创业机会的来源多数为这几个方面:模仿他人、意外之事、生活中不协调不方便之处、创新改进、政策变化产业调整、人口变化认知改变、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发现机会,则需要学生经过创业教育具备基本的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的资源来源于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源:政府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撑、导师指引;家族创业资源和人脉资源共享等。可从以下案例理解成熟创业条件。
案例1:小l原本是某高职院校大一的学生。当年因高考分数原因录取到个人兴趣不浓的专业。入学后,小l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小l来自福建安溪,当地盛产中国名茶“铁观音”,家里也一直有人从事茶叶买卖。小l找家里亲戚、朋友筹借了二十多万元,承包了当地的几亩茶园,购置了几台茶叶生产机器,请了当地的临时工人,开始了自己的茶叶生意。没想到,茶叶丰收的第一年竟然赢利二十多万元,还清了所欠债务。现在,小l的茶叶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不止“铁观音”这一个品种了。小l打算在经营茶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这个案例中,小l正是拥有家乡盛产茶叶的渠道优势,有足够的产品来源;又借助家族一向经营茶叶生意的渠道优势,获得家人朋友资金支持,才能够顺利走上创业成功的康庄大道。
3、浓厚的创业环境。
事物的变化发展均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虽起主导作用,外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引导高职学生创业的教育道路上,营造创业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创业意念的因素。可从三个方面来烘托渲染创业环境:
第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现下,是否每个高职均有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课程是否作为必修课,普及的力度究竟有多深,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创业的意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多数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承担创业课程的老师大多是德育老师。若充实创业课程的师资力量可从三个方面补充:一是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调适指导的本校教师,持有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担任比较妥当;二是邀请从事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讲座的法律、税务、工商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三是实际富有就业指导经验与创业经历的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第二、第三类教师的补充比较有难度,面临着资源少、时间紧迫、指导不精细的矛盾。这里随着创业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大学生创业项目办公室正在对创业教育做一项大胆的教学试点改革,将创业教育与在线教育相融合,推出了“慕课”这一网络课程试验。慕课,英文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意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例如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即研发了《创业基础》通识课的“慕课”平台,邀请著名创业课程专家讲授创业知识,制作成碎片式小视频,学生即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创业知识,大大解决了创业教育师资难充实的问题。
第二,高职院校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如果整个校园文化中比较推崇创业模式,学生在看到身边同学、往届同学的创业成功事迹后,必然激起创业欲望。烘托校园创业氛围,可利用优秀毕业生资源。如各院系可按专业将各专业优秀的往届毕业生创业成功事迹印发成册在就业招聘季来临之前宣传,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母校现身讲座经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平台大力宣传,潜移默化的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创业的萌芽意愿;再如,可利用学生社团平台,组织好、发动好、宣传好创业竞赛、创业计划比赛等校园活动,使校园就业文化树立创业的标识。
4、自身的创业精神素养。
据一项对近百名创业者进行的个人素质调查显示,个人创业者认为自身各项素质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素质;在创业基本素质中,创业能力是排第一位的;而据调查显示,创业能力中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排序分别为:立志创业的独立创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竞争能力、承受能力、从这几者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创业成功者,这些能力的取得取决于他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心理调节和抗压承压素质。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正是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所以,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是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二者融为一体。
综上,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力度开展创业教育确实是探索就业教育的新方向、新途径,个人的创业意愿有来自于个人、学校、社会几者的因素影响,若在教育实践中,从这些影响因素着手,则能够解决高职学生创业顾虑,顺利推进高职创业就业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案例[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万芬.试析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渠道与拓展[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性展开,这样才能与高职教学的目标一致,提升学生的职业的综合素养。但是现实高职英语教育中缺乏与职业化的有效衔接,仍然停留在基础教学状态,不能有效的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需要从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做改善,深化高职英语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问题与现状
1.薄弱的学生基础与学习态度。高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英语知识的扎实功底,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基本的功底,学生整体英语素养较弱,教师在教学上的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性内容的讲授。学生无论是在词汇量、语法,还是英语人文知识等方面,都缺乏深厚的积累。同时在学习态度上缺乏对枯燥学习内容刻苦专研精神,在学习上缺乏毅力,无法发挥全部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甚至其中有学生认为英语使用可能性较小,学习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英语学习采取放任的态度,更多的是应付学校考核而走形式的学习。
2.教师队伍缺乏对职业化的认识。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上,教师需要应对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缺乏对专业的足够认识,无法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渗透入实际职业工作环境中所需要的英语内容。虽然有部分内容的提及,但是更多仍旧停留在基础性英语教学内容上,缺乏与职业化的实际对接。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深入了解较为缺乏,更多的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缺乏对实际工作环境的实际感受。同时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以及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精力消耗,没有更多的精力在课程的教学创新上,缺乏对课程内容职业化的个性定制,也缺乏对课程形式多样化的创新,无法让课程足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专业性职业化的英语学习。
3.学校课程安排与考核的薄弱。除了学生与教师的问题,学校方面在高职英语教学管理中也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状态。在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太多的课程安排,课程教材也较为基础,缺乏对职业化的个性化定制。在英语考核上也较为简单,主要是期末笔试考核,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锻炼,同时考核内容也较为简单,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动力与压力,无法有效的促动学生积极的进行英语学习。
二、高职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学校加强英语教学重视与管理。学校方面要对英语学习的考核和时间安排做更多的重视。时间上可以给与更多课时安排,甚至可以安排专业的职业化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多选择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定期进行材料的个性化定制;在考核上,除了期末的笔试考核,还可以加强日常的课堂考核、口语考核等,提升英语实用的全面能力,而不是“哑巴英语”教学。同时对课堂情况要做定期的监督考察,避免师生教学中的纪律涣散,提升课堂纪律管理。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化导向的英语教学中,需要让教师深入到学生即将接触的职业环境单位做亲身的经历,同时与相关职业人员有密切的交流,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经验得到吸收,从而将相关情况转化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对职业化英语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于职业化英语教学的方法、内容进行定期的座谈交流与指导,让教师能够吸取多种经验,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水平。让教师将自身所接触到的就业情况、网络资料、经验等进行综合共享,让信息得到共通,避免信息闭塞。同时将教师的经验进行总结,让新教师能够迅速从中得到可用的经验来转化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进双学位的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的在专业上的深入了解。
3.提供完善的教学资源。学校应该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提供保障,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对视听一体的教学模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示来讲职业化情景建立更为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丰富精华资源得以教学展示,有效的弥补教材的不足,扩展教学材料的的丰富性。
三、结束语
要实现高职英语职业化改革,需要学校在此方面提升重视程度,从而才能有效的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深化改革。需要学生、教师和相关辅助单位做有效的配合,从而才能达到资源的整合,提升学生实际就业的英语素养。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各环节逐步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努力做好各方面调整的同时,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9
0 引言
探索可供高职学生有效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高职学生更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跳出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职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因此应运而生。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1.1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是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高职院校教学法,它将一项工作分为若干个步骤和子项目,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需要教师清晰的布置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关的任务。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以学生很可能在未来遇到的典型工作环境中的典型任务为蓝本进行设计,使学生较为真实的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1.2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探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教师布置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全部能力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将高职课堂由教师主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向进行转向,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高职课堂的主人。其次,使高职课堂重点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过渡,高职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第三,使高职教学由课堂为中心变成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学生课上课下的积极性从此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更强、趣味性更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由于在校高职学生不具备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能有效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使高职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展项目任务教学,可以使学生实践艺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经常性的进行艺术创意,不断在任务中修正自己的专业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中获得从事职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2.2 有助于实践理论统一
以往的高职教学是教师单向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而治之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讲授课主要以黑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艺术设计知识,不能有效使学生形成艺术设计能力。学生的能力形成只能在校内或校外实习中才有机会得到提升。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上就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效实践了艺术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项目教学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速形成了学生职业能力。
2.3 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基本上以学生独立实施完成项目为主线,教师只为学生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创设了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创意的空间和宽松的情境,项目布置时教师往往不规定明确的设计方法,因此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与灵感进行设计,而更愿意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一展自己的所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职业情境中得到有效培养。
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的过程
项目教学的过程应当既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项目的设置既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又要体现实践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功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环节的具体工作。
3.1 项目的选择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设置应当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效练习,通常选取的项目应当与社会的需要高度吻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给学生留出能够发挥出创意创新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对不规整的户型,从而增加项目的难度与设计的复杂性,同时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创意空间。项目的设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
3.2 项目的分组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来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强弱搭配,又要给每个学生都布置有效的具体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分组中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在分组完成后,还应当给教师提供详细的小组分工计划,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
3.3 项目的考察
项目的考察阶段主要完成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的实施背景、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注意事项等。项目的考察还应当深入到项目的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然后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归档整理工作。项目的考察重点围绕客户进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给学生安排非专业人员扮演客户与学生进行交谈,这样可以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揣摩客户的要求,从而形成有效把握项目的能力。
3.4 项目的咨询
学生在收集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容易在项目数据的整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色彩的调配、造型的选择、风格的特征等。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必要指导,既要启发学生的灵感,又要使学生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
3.5 项目的设计
在有效的资料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学生就需要根据设计的一般流程进行设计工作,这需要各小组围绕客户的要求进行风格、空间、色彩、选材等具体的设计工作。教师既要把握学生设计的进程,又要给学生具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完成设计方案。
3.6 项目的评价
项目的评价主要由学生之间的互评、客户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讲评这三种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主要从设计的具体细节方面进行评价,客户的评价主要从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个角度进行,师生之间的评价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和升华,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更有效的符合市场需要。
4 项目教学法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既要使学生沉浸在具体的项目中,又要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过程是一项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4.1 项目设置多样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应当有一定的多样性,项目既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又要能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项目中来。项目既可以是实际应用的模拟,也可以是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总之,项目的来源渠道多样,项目的设计要求多样,项目的风格特征的多样,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4.2 项目教学参与性
项目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开展的,项目既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学业水平,又要注重发挥尖子生的专长,还能使水平较差的同学也在项目中得到提高。因此,项目教学要更加注重参与性,使学生都能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在项目中获得发展。
5 结语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获得有效的能力提升,教师项目教学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上把握好每项工作的具体进度,从而在项目中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14-02
我国的地理范围比较广阔,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区域化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事实证明,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好,发展速度很快,教育资源也比较丰富。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以及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非常的有限,教育质量相比于条件较好的城市来说存在不小的差距。就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与城市地区的英语教师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解决当前时期存在的教师专业素质差距的问题,以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化。
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拥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教师有极高的教学能力,体现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环境和课程进度的把控能力等。二是教师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一些教师歧视学困生、贫困生等现象,可以说这是教育的毒瘤,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中较为常见。总的来说,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衡量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能力;最后,要有较高的人品修养与现代化的教学语言知识。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内涵非常丰富,在具体的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差异化及其成因的情况分析
为了对城乡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差异化进行准确的研究,本文采用了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本省的数百所城乡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在问卷发放方面,对城市英语教师和农村英语教师所发放的问卷的数量基本一致,收回的数量和有效问卷的数量也都非常接近。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立在问卷调查的结构之上,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对城乡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不仅分析了其差异化及其原因,也对其中的相同之处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相同点分析
对学科素养以及教学水平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上岗前接受教育的情况来看,英语教师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不全面,就教学论来说,只有5%的英语教师学习过这一课程,大部分英语教师没有学习这一课程。在其他课程方面,也只有25%的教师学习过英汉语言比较的课程,而教育史更是只有大约10%的教师学习过。由此可见,城乡中学英语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都比较有限,并且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城乡中学的英语教师的阅读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是教育理论和英语语言两类书刊,对于其他读物接触得比较少。这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其他学科进行教学非常不利,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是比较有限。
在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虽然城乡的英语教师都认可教育科研对于改善教学质量的作用,也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c意识,但是在方面,数量还比较少,参与的教学课题项目也非常少。对于教师来说,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重视对教师的这一能力的培养,创造较好的环境去支持教师的科研创新。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完善办学体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优质课程的开发、体现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参加在职的培训方面,农村教师也参加过各种级别的教师培训,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以及教程和教法等培训。虽然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态度,但是由于培训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教师只能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接受一些指导,对于许多深层次问题无法进一步获得指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即便城乡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差距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农村教师和教育从业人员要对这些差距有清醒的认识,然后才有努力缩小差距的方向和动力,进而提升英语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
(二)差异化的主要表现
首先在学科素养以及教学的水平方面存在差距。第一,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在职前教育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与城市中学教师相比存在差距。在这一时期,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农村中学的英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和相关的教育课程较少,在一些课程中这一差距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在英美文学方面,85%的城市英语教师都学习过这一课程,而农村中学只有45%的教师学习过。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就是语言的表达,英语词汇中的文化信息比较丰富,其中对语言的理解取决于对文化以及风俗的理解。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要有非常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对各种文化都有所了解,对于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有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一些语言误用现象进行指导。在其他课程的学习方面,比如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城市中学的教师都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师在所接受的教育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第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就英语的语言知识及其技能方面来看,大部分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都认为自己应该进一步提升口语方面的能力,过半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对写作能力进行重点的提升,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需要对英语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语法和词汇以及语音等进行提升。[1]而相对来说,城市中学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需要在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比例均低于农村英语教师的比例。第三,在教育知识以及教育的技能等方面,农村中学教师认为自己在制作课件方面和科研方面以及教学活动设计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而城市中学的英语教师则认为自己比较欠缺科研能力以及教学反思的能力等。可以看出,由于生源与教学资源的差异,城乡教师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其次,科研能力方面,很明显,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要低于城市中学的教师。在现阶段对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的标准主要是教师发表的有关教育的学术论文。虽然这一评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但却是目前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就调查情况来看,城市中学英语教师的数量要高于农村英语教师;而就获奖情况来看,城市英语教师获得的各类奖项的比例都高于农村中学。在科研课题方面和学校对科研的奖励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中学由于科研奖励的体系比较落后,教师的科研动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激发。
最后,在培训方面。城市中学英语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更多,并且培训的档次也更高。一般来说,城市中学的英语教师参加的多是地市级以上的培训活动,而农村中学参加的培训活动多是乡镇级别或者学校内部的培训工作,实际的收获肯定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
二、缩小城乡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差距的对策分析
(一)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同于母语的学习。一些英语知识如果不及r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因为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并不多,缺乏应用英语的环境。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英语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与文化的语言,要开展好这一语言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仅在职前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英语知识的意识,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主动性进行调动,更加自觉地去学习;其次,对于一些培训的机会,要倍加珍惜,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认真学习,接受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这对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非常有利。
(二)及时反思提升自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从其他方面来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师的英语实践关系比较大,及时进行反思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2]并且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中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由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反思,再进行总结,最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来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
(三)拓展培训范围
传统的一些培训工作只是针对城市中学的英语教师,这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来说非常的不公。在新时期,信息和交通都非常发达的条件下,一些教育培训活动的范围应该覆盖到农村中学,应该给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甚至就现阶段的差距来看,应该重点针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其专业素质,同时也是对以往农村中学培训资源较少的一种弥补,并且对于缩小城乡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差距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结语
城乡中学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的差异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其根本性的影响因素。在新时期,大力推动教育公平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差距,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等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54-03
统计显示,我国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4.5/10万人,且占死亡首位的病因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也居于死亡原因的前列[1],而上述死亡,大多数都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加以避免。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助产士的能力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2][3][4][5],因而要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用于衡量助产专业人才能力的标准为助产士核心胜任力,本文旨在探讨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前置对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胜任力及职业意愿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方法,以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选取某高职院校2012级助产专业中的1个班级作为试验组,其余3个班级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36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9.6岁,61%来自于农村,33%来自于城镇,6%来自于城市;对照组127名学生平均年龄为19.9岁,64%来自于农村,24%来自于城镇,12%来自于城市。
(二)研究方法
1.课程学习安排
试验组于第4学期进入合作医院(某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包括《助产技术》《妇科护理》《儿童护理》及《妇幼保健》4门课程,含每门课程的系统性临床见习。对照组按常规在学校完成上述课程的学习,见习按常规为每学期1个星期,安排在期中之后,期末之前。
2.理论成绩测试
在第4学期结束时,以相同的试卷在相同的考点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成绩测试,试卷由学院及医院老师共同编制,每门满分为100分。每门考试结束后,试卷当场回收,以密封带遮盖学生个人信息,再由同一教师独立完成试卷批改。4门课程分别共发放试卷163份,回收163份,100%有效。
3.助产士核心胜任力评价
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6]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以及公共卫生保健6个维度,共计5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1分为最低分,代表“无此能力”,5分为最高分,代表“很有能力”。问卷由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填写,填写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4.学生成为助产士意愿问卷
该问卷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制而成,共包括7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代表成为助产士的意愿越强烈。问卷由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填写,填写后当场回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输入及统计描述,采用SPSS-AMOS 22.0进行路径分析模型建模及调适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测试结果
理论成绩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总和理论成绩平均分为339.36±14.99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平均分为303.82±23.02分,见表1。
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平均分为200.47±23.35分,对照组为183.48±27.34分。
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得分情况。试验组学生该部分问卷平均分为29.50±2.46分,对照组为27.58±2.83分。
(二)路径分析模型
模型的变量及赋值情况。经调适,最终的路径分析模型纳入的变量有分组情况、生源地、理论成绩、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
路径分析模型拟合情况。经调适后的最终模型拟合度良好,具体指标见表3。
路径分析模型图及解释。最终路径分析模型见图1,可以看出,分组直接影响理论成绩(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8),通过理论成绩间接影响专业核心胜任力(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1)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更好,专业核心胜任力以及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模型显示生源地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来自农村的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烈,但是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3。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专业核心胜任力的关系
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核心胜任力优于对照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前置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胜任力。其原因可能是,试验组的学生进入医院学课程后,能按照本科模式,上午进行理论学习,下午进入相关科室见习,提早接触临床,甚至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部分简单的操作辅助。临床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融合,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7]。
(二)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理论成绩的关系
试验组学生理论成绩较对照组好,专业核心课程前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其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身临其境的学习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三)专业核心课程前置与学生职业意愿的关系
试验组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加强烈,专业核心课程前置能增强学生成为助产士的意愿。可能是由于试验组学生提早进入临床进行系统性的见习,可以亲身感受助产及护理工作的神圣,还可以获得和服务对象深度接触的机会,从而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充满使命感及价值感,也可以体会到将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坚定自己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此外医院根据试验组学生的特点,为其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这也可能是使学生意愿更加强烈的因素之一。
(四)生源地对成为助产士意愿的影响
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其成为助产士的意愿更强烈,城镇者次之,城市者意愿最弱。其原因可能由于相对受限的成长及生活环境,以及相对较少的职业选择性,使得学生想抓住眼前机遇的愿望更加强烈,因而农村的学生更愿意成为助产士,且国内有学者的研究也认为,城市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意愿均较农村的学生弱[8]。但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仅为0.03,加之本研究在生源地上的局限(农村学生为主),决定了此结论需要进一步论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Maclean GD.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and enabling ‘skilled attendants ’to promote safer childbirth [J] .Midwifery ,2003(3):163-169.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ction for skilled attendants for pregnant women,2002.
[4]Campbell OM, Graham JW .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 getting on with what works [J].Lancet,2006(9543):1284-1299.
[5]Koblinsky M , Matthews Z , Hussein J, et al . Going to scal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ed care [J].Lancet ,2006(9544):1377-1386.
[6]王德惠,陆虹,孙红.助产士核心胜任力量表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2):42-45.
[7]李维宏,牟晓玲,李聪.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19):2535-2536.
[8]陈晓芸.非英语专业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09(4):131-132.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on Core Competency and Vocational Willingness of Midwifery Students
Liao Shujuan,Shi Jing,Wang Jing,Li Mi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3-02
一、目前影响大学生的主要非智力因素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两大类非智力因素进行探究,分别是个人因素和非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对所读专业是否感兴趣、恋爱因素以及文体娱乐活动;非个人因素包括三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和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氛围和教师专业水平以外的其他素质;社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服务(志愿者、义工)和兼职;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期望。
根据调查报告反映,文体娱乐活动、所在学校学习氛围和对所读专业是否感兴趣为对受访大学生学业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三个非智力因素,其中发现以下问题:不同类专业受同一非智力因素影响程度不一样,商科类学生与工科类和医科类学生相比,受学习氛围、教师专业水平外素质和对所读专业是否感兴趣这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影响程度最大。
二、造成不同类专业受同一非智力因素影响程度不同的原因
1.专业特殊性。不同类专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造成不同类专业的学生受同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专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该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两方面。针对上述情况,商科类学生相较其他类专业学生,受学习氛围和对所读专业是否感兴趣这两方面的影响程度深,主要是因为商科类专业是较为注重实践的专业,他们偏向将精力投入于实践活动中,因此往往就会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于课堂,所以这类学生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课堂学习自觉性降低,就会出现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容易受学习氛围和该门课程授课教师专业水平外质素影响。与商科类学生相比,工科类和医科类的情况则相反,这两类受访者都认为文体娱乐活动、所在学校学习氛围和对所读专业是否感兴趣为对受访大学生学业影响程度最大的前三个非智力因素,但与商科类受访者相比,受学习氛围和该门课程授课教师专业水平外质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类专业基本是靠基础理论知识支撑起实践活动,即如果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将会难以从事实践活动,所以工科类和医科类学生都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由于基础理论实用性不同,使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态度不同,导致受同一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另外,专业方向与就业岗位对口情况不同,对不同类专业的学生影响程度也不同。导致商科类学生会将学习的精力放在例如兼职、实习、义工等实践上,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同时积累经验,把经验当作将来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这也是使商科类学生忽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其中一个原因。
2.高校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目前高校大多只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再者,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是具有个人管理和约束力的,能够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在经历的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学习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严格。在此过程中,学生一直依赖学校方面的管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当高考之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高校对学生管理相对宽松,因此学生就会放松了对自我的管理和约束,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容易受一些外界因素影响,这会使学习氛围变差,学习氛围变差会使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如此下去则进入了一个恶心循环。所以,高校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非智力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针对目前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在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确保将来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3.教师除专业水平外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只要专业水平过硬,即可胜任其岗位。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除专业水平外素质也是影响学生学业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不喜欢的教师,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这会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影响,因此这方面问题也是相当重要。打比方说,教师授课的条理性、讲课是否幽默甚至外貌与打扮等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而据调查反映,学生偏爱在学术上认真、讲课条理性强和授课幽默的教师。另外,基础理论的课程也都比较无聊,针对此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提升除专业水平外的素质(例如加强讲课条理性、活跃课堂气氛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改善学习氛围。
三、应对策略
调查发现,影响本地区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重要还在于:个人方面、教育体制方面、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
1.个人方面。俗话说事在人为,学习亦如此。从管理相对严格的高中来到自由度更大的大学,学生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硬道理。
2.教育体制方面。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学生由高中教学到全日制本科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应来自许多方面的困难。其一,专业调剂的体制导致不少学生不能就读自己喜欢的课程,然而在此适应过程中,学校的指导、教育工作不到位,往往没有让学生了解到所读专业的前景,继而对学习失去动力。针对此因素,对于学校而言,工作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适应。虽说有转专业这一说法,但是此操作对于学生本人难度太大,不切实际。对于学生本人而言,不单单要在开学后尽力认识和适应所读专业,同时又要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考虑自己是否抗拒对此专业的学习,认真考虑是否需要复读。从根本来讲,改革目前教育体制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纵观国外的教育系统,就不会出现因为专业调剂而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现象,当然这与我们超过10亿人口的国情有关,但是不妨尝试在能力范围内做出改善。
3.学校方面。目前高校大多只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上之前提及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太过放纵自我,耽误学业。针对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学校目前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必要时学校不妨采取强制措施管理,把管理工作精细化。同时亦要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正确取舍。但是长远来看,应该从初中高中开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在大学阶段还依靠学校管理。
4.教师方面。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以教师的举动往往很大程度影响其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多数受访者表示目前的大学教师只是机械来课室授课然后离开,课堂缺少互动。亦表示大学教师授课无条理加上某些课程无聊,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上述情况反映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兼顾专业水平外的素质,例如授课方式、仪表、个人修养等,更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涂素珍,胡永源.大学生的学习困扰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The Impact Analysis of Different Experience Teaching Method 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Values
XU Li, ZHU Li, LU Jin, HUANG Zheng
(Shangha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hanghai 20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fession Values of two kinds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s for one year medical undergraduate.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ly totally 82 medical students that have clinical nursing traine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wards and outpatient experience group ,experienc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object "Professional Values Questionnaire" and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SPSS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The results of "Professional Values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students after experience, on the prestigious status, health facto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elf-development was more reduced (P 0.05).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ward experience group on occupational cognition, emotion occupation, career commitment, professional behavior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outpatient group (P
Key words:Experiential clinic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values; Medical undergraduates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是大学生职业人生的方向标[1]。医学生是普通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界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有研究显示[2],大一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不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缺乏生命意义感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空虚、无聊等,是进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最佳时期。我院近年已在1年级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并取得较好效果。本次在前期基础上针对小学期临床护理见习的1年级医学本科生,采用两种不同的体验教学形式,通过"职业价值观"问卷及自制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和PBL教学法讨论总结,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社会对医护的需求,并进一步观察比较两种不同体验方法对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7月来我院进行临床护理见习的某中医药大学1年级医学本科生共8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45名、男生37名,随机分为病房体验组和门诊体验组,每组各41名。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体验式临床教学"形式,体验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价值观问卷",以及自制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两次使用相同问卷,体验后指导老师采用PBL教学法讨论总结。
1.2.1 体验式临床教学 两组研究对象均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分别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教学方法。门诊体验组:随机选取一个专科门诊充当患者进行就诊,体验患者就医的整个流程及心理状态;病房体验组:随机选取一名住院患者进行医护需求的深入交谈及人文关怀,深入体验患者的需求。两组医学生均要求详细记录所有体验感受,以备讨论。
1.2.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职业价值观问卷"进行调查。①职业价值观问卷[3]:是凌文辁等人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用以测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共22题,包括:声望地位因素项目(9题)、保健因素项目 (6题)和自我发展因素项目(7题)。每一题目按Likert五点量表,从最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最重要五个等级,分别给予1~5分。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本研究针对的是医学生,在调查普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针对医学生特点和社会责任等因素自行设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经专家论证和临床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共20个题目,每一题目从极不同意、不同意、一般、较同意、非常同意五个等级,分别给予1~5分。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个别测试法,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PBL教学总结 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自身疑问、教师引导的过程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源[4]。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在角色体验和问卷调查后,由指导老师带领,采用PBL教学模式分组总结讨论。指导老师均为我院具备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护理人员。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
2结果
2.1 体验前后1年级医学本科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比较 见表1。
表1检验结果显示:门诊体验组体验前和体验后的声望地位因素项目、保健因素项目、自我发展因素项目比较的T值分别为3.868、4.909、2.671,所对应的P
进一步对体验前和体验后两组对象的各维度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体验前两组对象各维度分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体验后两组对象各维度分值也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1年级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 的认知比较。见表2,表3。
表2结果显示:体验前门诊体验组和病房体验组的职业观各维度比较的T值所对应的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体验前门诊体验组和病房体验组的职业观各维度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的职业观具有可比性。
注:*表明P
表3结果显示:体验后门诊体验组和病房体验组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比较的T值分别为2.128、2.366、2.806、2.564,对应的P0.05)。
3讨论
3.1体验式临床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明确职业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患者、对医疗行业、乃至全社会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学中,应抓住关键时期,找准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与学生价值观的最佳结合点,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5]。
本研究方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角色体验前后的结果显示:在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中,体验后较体验前,学生对声望地位、保健因素以及自我发展三个维度的重视度明显降低;而采用自制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的认同度明显高于体验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验式教学对医学生明确职业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体验式临床教学开辟了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新径。
3.2 应开展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丰富临床教学内涵 我们在总结前期体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与患者深入接触"的病房体验组和"门诊就诊" 的门诊体验组进行两种不同体验方法的观察比较,由表3显示:采用自制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中,体验后病房体验组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分值均显著高于门诊体验组(P
3.3 体验式临床教学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起点,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关键环节[6]。让每一位医学生真正走到临床进行实践,且体验后由护理教师带领同学采用PBL教学法总结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很多同学提出很有必要进行角色体验,真实感较强,现在能够理解患者,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患者需要的医生。另一方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和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7],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仍起到主导作用,如实践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点评环节,以及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能发生的任何一个问题及解决方案的考虑等。在临床体验中学生往往会表现的很感性,这就要求带教老师的引导和点评必须是理性的和专业的,活动结束后的点评更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8]。
体验式临床教学可让学生在"患者"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从而培养有文化 、有内涵、有修养的医生[4],对提高我国未来医疗队伍质量,提升临床教学质量,改善职业价值观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业阶段以及教学目标采取不同形式的体验方法有待临床教育工作者来共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倪慧玲,郭超龙.从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谈职业规划指导[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 16 (5): 56-57.
[2] 缪海君,谢云天.大一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J],华章,2011,10:116.
[3]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3):342-248.
[4] 常海波,赵海艳.探讨体验教育对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教研究,2012,9:14-15.
[5] 刘翠英.高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特点与教育[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5):76-77,47.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国务院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就要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竞争力服务。本课题主旨意在了解高职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2014和2015级在校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需求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希望增加自己未来就业筹码的占27.16%,可以取得相应学分的占61.33%。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学分或增加就业优势。
2.高职学生对学习英语技能需求的调查。在学习中,学生希望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占23.26%,希望提高说的能力的占18.44%,希望提高译的能力的占15.86%。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针对自己的岗位需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要求, 希望英语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3.高职学生对英语课程设置的评价调查。对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非常满意的学生占5.62%,满意的占43.77%。可见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并不高,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深思。
4.高职学生是否开展专业英语的调查。对开设专业英语非常渴望的学生占28.16%,渴望开设的占49.83%。可以看出,学生对开设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的需求度是比较高的。
5.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希望考试和课堂表现各占一定比例的学生占38.57%,希望以情景剧等表演的形式为主进行考核的占46.37%。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开放的实用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是比较认可的。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明确,对英语学习的技能性和开设相关专业英语的需求较高,对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方式有更高的要求。
四、对策及建议
1.教学模式的转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高中英语的教学多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即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听说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应用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积极使用者。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创设语言锻炼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话剧表演等,这些教学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都是学习相关的技能,因此要求课程的设置应以实践性为主。但现阶段高职公共英语基本都是基础英语的学习,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开设行业英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开设行业英语,将英语的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相结合,英语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在将来就业中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采用开放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式比较青睐,这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致的。在考核时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创设工作环境,设置有较强专业性的交流任务,考核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核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还能对学生现场的表现进行考查。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同学之间可以用英语互相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工程造价
中国分类号:H31
引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已经对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且向全世界进行了推广。由于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最近几年,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引进这种方法。本文主要是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行动向学习理论以及构建注意学习的一种教学法。主要是之完成一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行动以及维持所需要的环节和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以及实施评价的一种教学活动。行为导向教学的方法主要是包括一下具体的几点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头脑风暴法;三十仿真教学法;四是项目教学法等。
2.高职专业英语教学
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基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岗位的特点。以工程造价专业英文为例,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中,其最终培养的目标使要满足建筑行业等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造价员的培养为主,并且把造价的工程作为高职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一些岗位中,不仅要求着要有高职工程造价的学生有着工程技术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有着工程经济以及法律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应用
所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就是要对学生的职业行动和能力进行培养。最为主要的是包括着专业方面的能力、方法上的能力以及社会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更快的解决专业英语中的一些问题,以下是以能工程造价专业英语课为例谈谈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角色扮演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情景话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扮演行动之后的人物,例如工程项目中的经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造价员等等,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及工作岗位情景之后的角色模仿,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专业的英语能力,从而解决了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虽然是有着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但是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听不懂和说不出的场面。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以及体验对方角色的心里特征,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角色范畴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能够更好的培养。
3.2 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某一课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者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教师和其他学生并不随其正确性进行评价,也不对其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这样的英语教学方式,让所有人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能够自由交换想法,同时还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创意和灵感.在工程造价中专业英语的教学的过程中,在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法,不断的鼓励学生用英语来表达想法、用英语表达一些建议和归纳总结。主要是以信息收集为例,教师可以设定议题如: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the common way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信息收集的方式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学生可以先进行组内发言、组内讨论、组内总结,然后再让每组出一个代表在台上发言,老师在做出最后的总结和评价。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他们相关的专业能力。
3.3 仿真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要模拟一种真实的工作环节让学生来学习职业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及技能等。在工程造价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工程造价岗位的特点,来和学生进行情景设计以及对话,例如在招投标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的开一个招投标前的会议,学生就要在会议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人员的邀请、问题的设计以及问题的回答等来进行设计以及展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些先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而是要面对真实的工作环节以及切实的工作任务。这样可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交流方面的能力,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己的工作能力。
3.4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就指的就是老师把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来处理并且进行解决的方法,从信息的收集、制定计划以及实施具体的项目一直到最后的评价,都是由学生自己来负责,学生通过自己对项目的了解,以及对项目每一过程和环节基本要求的掌握,从而来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学习招投标为例,老师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文本格式以及专业词汇,可以确立一个招投标的项目来让学生去完成一份英文的招标书。教师首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不仅要对招投标项目的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还要对其任务进行相应的确定,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些相关的谈论,对招投标步骤和程序进行有效的确定,接着让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等,一定要按照相应的工作计划有效的完成工作,下一步就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再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互评,最后交给教师进行评价,老师在进行的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正面鼓励为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最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的角色,尤其是要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相关信息等。通过项目教学法,不仅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提高,而且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良好的巩固。
结束语: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教学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但是针对老师的教学任务而言,教学任务也是而各有侧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一定要请专业老师参与进来,虚心向他们请教,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就。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19-02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影响造血系统办法血液异常改变,以为贫血、出血、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由于近几十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化学、无力、生物、污染因素都能导致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真菌感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血液病的诊疗中,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和接受非亲缘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应用激素、化疗,但副作用大,病人治愈率低、容易复发[2]。本文就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伴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其中的影响因素做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9年~2012年间入院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患者127例。其中男70例,女57例,年龄7~86岁,中位年龄为49岁。所有病例均经过《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确诊[1],其中红细胞疾病47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色病、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白细胞疾病72例,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出血和血栓性疾病8例,包括: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根据其治疗资料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龄、病史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
1.2治疗方法 伊曲康唑(生产批号:X20010392,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给药方案:起始2d,早晚各给药一次、每次200mg、静脉滴注,第3d起,每日给药一次、每次200mg、静脉滴注。针对患者的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医师决定给予其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治疗。在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期间,患者之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要停用,并且保证未使用与原有药物不同的抗生素。两性霉素B(批准文号H20070816,武汉远成共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给药方案为静脉滴注,起始剂量4mg,逐渐增加至0.5~1mg/kg,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
1.3疗效判定:(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并作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指标正常、血细胞形态均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阴性。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指标正常、血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真菌镜检偶见变性芽孢或菌丝、真菌培养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血常规指标趋于正常、血细胞形态部分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阳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血常规指标不正常、血细胞形态均不正常、真菌镜检和培养实验均呈阳性。其中总有效为治愈+好转+显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