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5: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及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1、前言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明确提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烟草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关键一环,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是烟草企业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么建立了大而无当的系统,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简单替代,而不是有序升级,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要么建立的系统和原有想想不同,使得所建系统成为摆设,未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每一家烟草企业。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且正确的总体规划,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支出构建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平台,从而助推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效发展。为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战略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烟草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策略
3.1分析烟草企业的战略规划
烟草企业信息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对烟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战略规划。根据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竞争往往就是信息的战争。掌握信息的先机,必然占领竞争的领先地位,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3.2分析烟草企业内外部信息化环境
烟草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资料,以及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现行系统状况,企业内部业务,以及与上级总公司、国家局的业务往来关系,现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各业务模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基于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分析,确定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领域或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烟草企业外部信息化状况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烟草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基于上述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本企业信息化实践奠定基础。
4、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开发计划, 使系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等。
4.1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之处的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成功因素有四种主要类型:行业因素、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的地位、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对烟草企业来说,企业的中高层最了解。因此,该方法主要是用于高层在信息化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企业高层既可以以个人的魄力和认知独立确定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采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日常总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集中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并且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汇总过程和数据分析都是一种随意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方法将诸多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汇总。另外,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一致问题。
4.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烟草企业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水平、是否乐于改变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也就是制定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描绘出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结构, 如组织的拥有者、供应商、顾客、工作人员和竞争者等; 再如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第三、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其次将烟草企业组织战略集转化成 信息化战略。该方法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比较少。
4.3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 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其目标是: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 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5、结语
烟草企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企业信息化发展必将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企业武装自己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定义、战略规划的策略和战略规划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为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学义,冀亚林.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7):3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14-02
一、引言
在这样一个IT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时代,“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信息悖论等说法还存在吗?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特征出发,讨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的逻辑并提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方法。
二、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来源与保持
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价值,这一理论已被多数研究所证明(McFarlan,1984;张华平,2008;张敬伟,2013),那么信息化建设领先的企业就将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主要从信息化投资资金获得优势、专有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技能优势、信息化管理技能优势中获得。而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持续,需要探讨。
(一)信息化投资资金
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本被认为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IT的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所需的资本成本较高。而IT投资需要大量的风险投资,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具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得到风险资本。因此,这些少数企业就获得了信息化投资资金优势,进而获得了一种持续竞争优势。这种风险的来源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导致的。
但如果是较小项目的信息技术投资难以产生企业竞争差异;也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风险降低,风险资本更加容易进入企业,进而失去这种竞争优势变弱,甚至消失;另外,市场中存在技术跟随现象,一旦技术先行者解决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市场风险,跟随者就会面临较小的风险补偿索求,这种情况下也会降低由于资金导致的竞争差异。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获得优势会产生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不会持续。
(二)专有信息技术
那些被认为可以被企业保持为专有的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这些专有技术是保密的,是被企业垄断的,它能单独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专有信息技术而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带来竞争优势。
但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很难申请专利,这样这种技术的应用很难保证不被模仿,如果这项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很多企业就会模仿。员工的流动性、技术交流、共同开发的第三方与企业合作均可能使得该项信息技术最终应用于很多企业,最初开发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可见,一般情况下,企业信息技术是一种普遍资源,多数企业可以获得,专有的信息技术就变得不再专有,企业通过专有信息技术获得的竞争优势也是暂时的。
(三)信息技术技能
信息技术技能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并为企业生产、服务提供帮助的能力,也就是信息技术的再开发。
这些能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价值的,但是一般不是,即使是异质的,这些能力具有流动性,也就是再开发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企业间流动,使得信息技术能力在多数企业被应用,也可以通过员工参与相关技术的培训进而获得这种技能。所以,信息技术技能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不是持续的。
(四)信息化管理技能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技术技能,还必须有信息化的管理技能。这种技能主要包括认知、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以及支持和提高其他商业功能的管理能力。信息化的管理技能被认为是唯一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并且是长久竞争优势的来源。理由如下:首先,信息化管理技能具有异质性及不可模仿性。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竞争性企业规模、发展历程、面临的内部环境是不一样的,同一种信息化管理技能应用于不同企业产生的效应是不一样的,即使管理技能具有流动性,也难以缩小本来就具有管理技能优势所带来的企业竞争优势。其次,信息化管理技能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管理者之间、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不可复制的,很难简单将本质的管理技能移植到另外的企业。最后,通过信息化管理技能形成的整个企业的各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方式复制。综上所述,具有优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技能和良好的实施效果的企业能够获得一种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结论与建议
企业信息化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已被基础资源理论所揭示,企业信息化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带来竞争优势,然而通过以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的分析发现,只有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技能能够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要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就是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对于增强信息化管理技能是不容易的,企业可以从实现企业信息化持续竞争优势的以下三大基本途径和三个必要条件着手,更好地将企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有机结合。
三大基本途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管理、组合管理、全周期管理。
第一,企业信息化计划管理。信息化计划管理涉及信息化项目,信息化项目设计主要为了取得明确经营业绩和其他利益进行的活动,计划则是各种项目的组合,包括信息技术项目、人员培训等,其要点是所有步骤必须有经营结果,也就是目标。而计划管理是围绕经营目标从项目开始到产出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计划管理:首先,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要以组合投资的思想定义该计划的范围。即不能仅仅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引进,应更多地考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可行性、发展潜力、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是否会受到影响、员工培训等。其次,要多维度地评估信息化的价值。评估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否正确、信息化建设方法是否合理、产生绩效是否复合预期。最后,计划的管理者需要从系统角度将信息化项目看作整个有机组成项目,并且要以经营产出为导向进行管理,在建立并管理执行计划情况的追踪系统,以便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能采取纠正措施,实现计划的最大价值。
第二,企业信息化组合管理。信息化的组合管理就是将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相联系的其他项目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以考虑整个项目群的整体绩效。就像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组合的管理一样,经营组合进而产生绩效并非易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对涉及信息化的项目计划归类。因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项目并非每一个都重要,信息化组合管理者应当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建设。(2)管理企业信息化风险,提高其价值。比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缓解信息化建设会面临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3)管理和协调信息化建设相关项目内部矛盾。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多个项目,内部的稀缺资源竞争、重叠功能改革等都会影响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集合的有效性,所以要进行管理和协调。
第三,企业信息化全周期管理。信息化的全周期管理就是在信息化建设概念产生到信息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这种全周期管理将信息化计划管理和组合管理结合起来从时间维度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周期管理主要关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详细过程,包括项目计划的产生、选择、修改、放弃等决策点,管理者可以围绕这些关键点进行跟踪管理。
不论是企业信息化的计划管理、组合管理、全周期管理都有这几个必要条件,这些条件需要由不同的组织进行管理和实施,这三个必要条件是参与者的责任心、信息化实现效果相关测度、企业变革的超前管理。
一是加强参与者的责任心。参与者的责任心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参与和执行必不可少,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者的责任心,在企业中形成一个责任态度体系非常重要,并且要注意责任的划分要依据不同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
二是进行信息化实现效果的相关测度。对于信息化实现效果的测度,要进行多个维度测度,不仅要测度信息化贡献率,还要测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成果,这样既有利于寻找新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也有利于责任的区分。
三是强化企业变革的超前管理。如果将企业视为一个系统,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涉及各个项目的投资建设,也涉及企业生产流程的改革,而变革会使得企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进行事前变革管理显得异常重要,比如进行员工变革承诺和愿景塑造。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在明确参与者责任、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企业变革的超前管理的必备条件下,更多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计划管理、组合管理以及全周期管理。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才会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杰伊・B.巴尼.资源基础理论――创建并保持竞争优势[M].张书军,苏晓华,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2] 约翰・索普.信息悖论[M].陈劲,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0 引言
随着企业的重视和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SaaS是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信息化建设模式,其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
采用SaaS服务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用户不用购买或者单独开发软件,而改用向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简称SP)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SaaS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用户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企业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2 SaaS服务的优势
对中小型煤矿企业来说,SaaS模式有很多优点:企业无需再配备大量的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满足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企业不用一次性花费大量的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只需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或“年费”方式投资,从而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不用考虑成本折旧问题,并能及时获得最新软硬件平台及最佳解决方案;企业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的运营。
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类似于生活中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打开电灯开关就能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信息化系统,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
总之对于用户而言,SaaS模式具有起步费用低、投资风险低等优点,将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繁重的维护等工作交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去完成,服务提供商为用户工作,且承担相应的责任。
1.3 SaaS模式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SaaS模式的这些优势,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适合。
通过对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用户需求分析,可以发现其需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功能:
2.设计方案
2.1 实施原则
基于SaaS模式进行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是设计开发一个企业信息化平台,用于承载数据资源和向用户提供服务。在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平台应该能够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且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资源丰富、部署简单、投入产出比高等;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应该具有实现容易、便于与其它系统进行集成而不能成为“信息孤岛”、可维护性好;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力求可扩展性好、建立在相关标准基础之上等。
2.2 实施步骤
在基于SaaS模式进行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详细的用户需求分析。在建设初期,要对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用户和使用环境做深入的调查,既要满足各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也要提炼所有用户共性的需求,要保证建设的信息化平台能够确实满足其基本功能需求。例如,将中小型煤矿企业需要管理的数据资源分为共享数据和专用数据两类。共享数据是各企业共同拥有或有条件共享的数据资源(如政策文件等),这类数据资源可以集中存储和管理,并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专用数据为用户独享,如财务数据、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文件等,需要分开存储,有保密需求的数据还需要进行加密处理。
(2)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服务提供商可以是专业IT公司,也可以由中小型煤矿企业主管机构的信息部门提供。对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形式,力求选择管理规范、服务周到、对工矿行业有较深理解和一定实践经验的公司,并签订必要的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2.3煤矿企业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SaaS模式的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SaaS模式企业信息化平台总体结构采用B/S模式,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用户层和服务层,并通过Internet联接。其中,用户层是承租软件服务的各中小型煤矿企业。用户层计算机不需要布署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只需要安装有游览器即可通过Internet访问服务层中的软件和数据资源。服务层由服务提供商建设、维护,保证软件服务能够7×24小时有效运行。
3.信息的与维护
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后,各中小型煤矿企业用户可以将本单位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到信息化平台中。比如,通过添加企业简介等信息,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电子邮箱,以方便交流;定义本企业内部以及与上级监管部门联系的工作流程,实现公文流转。
为了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各煤矿企业用户应该制订相应业务处理流程和规章制度,确定专门的信息与维护人员。信息的和维护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信息表达能力。由于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细节由服务提供商提供,因而信息的和维护人员不需要较强的技术背景。
4.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推广
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各中小型煤矿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将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平台向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等具体用户进行宣传和推广,让信息化平台取得实效。
5. SaaS模式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基于SaaS模式进行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应用主导、资源共享、联合共建、低投入高收益”,具有许多优势,具体而言包括:
(1)降低了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采用SaaS模式,各中小型煤矿企业不需要配置昂贵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及相关软件,由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或应用提供商提供,各中小型煤矿企业只需要通过装有浏览器、连上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享用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其本质相当于是所有中小型煤矿企业联合共建公共的信息化平台,昂贵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分摊到每一个用户就变得非常少了,用户越多,成本越低。
(2)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SaaS模式中的软硬件只需要建设一套即可,由服务器自动的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实例,这个实例等效于未采用SaaS时建设的信息化系统;由于服务器采用了性能均衡等相关技术,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
(3)解决了IT人员缺乏的问题。各中小型煤矿企业不用单独部署软件,也不需要配备专业的IT人员进行系统维护,这些工作由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来提供,从而解决了信息化建设中IT人员缺乏的问题;专业的服务提供商的规模化的经营,保证了企业信息化平台高质量地运行,丰富的应用资源也得到及时地开发与维护。
(4)便于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由于SaaS企业信息化平台是基于数据共享进行设计的,将共享的通用数据集中存储,所以使用同一系统平台的企业用户进行数据交换简单高效。同时,SaaS企业信息化平台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相同的数据结构,具备较好的开放性,从而保证了系统与外部(如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相关行政部门)间能够进行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
6. 结束语
近几年来,SaaS模式得到了软件企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关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国内的八百客(800crm.com/)提供的在线企业级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基于SaaS模式进行中小型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中小型煤矿企业利用有限的经费,在预期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煤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2.客户搜寻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有哪些?商品展示采取什么方式?客户与企业的信息交流采取什么方式?
3.商务咨询洽谈的方式与途径是什么?交易订单签约方式是电子化的还是纸质的?
4.交易的货款支付采取何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商品的物流配送采取哪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企业提供什么样的电子化服务方式?
5.企业信息化组织采用何种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6.企业的业务流程具有什么特点,是否适应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要求?
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管理是否采用电子化的手段,有什么特点?
8.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来保证信息化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司林胜周宏: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8
ERP系统作为先进的企业管理平台,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在这一过程中,ERP系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分析,为企业在计划、运营、控制与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了企业对信息的利用率,将信息与管理有效地融为一体,使企业管理更趋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尤其是大型企业,通过ERP实施与应用可以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合理应用应受到管理者重视。
1 大型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 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庞大,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企业内部机构庞大,层次复杂,冗员较多,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工作效果;其次是领导者比较注重日常的业务性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督导,造成部门人员虽多但实际工作效果较差;第三是企业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不能深入的实时的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情况,难以做出有效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科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新型产品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第四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本投入较少,使很多企业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现象。
1.2 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
除了人员设置方面的问题,大型企业在信息传递与方案落实过程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大型企业管理层级较多,在具体工作落实过程中会经过多个部门、多道程序和多个审批环节,这虽然加强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严谨性,避免一些管理漏洞的出现,但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效率受到影响,导致沟通效果较差,存在不及时、不准确和缺乏真实性的现象;其次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力,信息化规划与方案落实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第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较差,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和基层人员之间的沟通较少,导致难以有效的获取基层意见,这就导致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优化和整合,形成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
1.3 企业资金管理与流动中的问题
大型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企业资金管理上,首先是以利润指标考核作为主体的内部承包责任制,只考虑了短期利益的获取,缺乏长远规划,导致经营者耗费大量内部资源,获得的仅仅是暂时性的表面利润;其次是利用现有资源获取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第三是企业在对每个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经常出现表面的利润和现金的实际支出不符的问题;第四是一些单位为了快速达成业绩目标,没有对项目投资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判断,致使项目考核无法有效进行,导致项目投资过于盲目,即使获得一定的效益,也是微乎其微,没有实现资金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得不偿失;第五是无法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资金的流转过程、资金链的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除此之外,大型企业关系复杂,决策者较多,意见不统一、部门协调较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快速发展。
2 ERP系统在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
ERP系统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将企业的产品链、成本链、价值链、管理链等方面有效的融合,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共享的新型管理系统,促进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1 ERP信息平台管理措施
(1)以ERP系统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将人员管理进行责任划分,将各部门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增强交流和彼此间的协调性,及时的、动态的掌控各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将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环节整合成一个价值链,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和高效。
(2)利用ERP系统合理的分配员工工作,并且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自动化评价,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注重年轻人才的引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持企业的年轻状态,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加信息化建设方面一些理论的学习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深度思考,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信息化的ERP的概念都要进行详细的理解,从意识上增强该方面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
(3)ERP系统能够将产品技术信息及物料供应、库存、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能力平衡、销售分配等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更好;进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增强企业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协调性。尤其是在处理客户对产品的反馈意见时,能更直接的给出解决办法,进行意见的搜集,改善原有的不足之处。
(4)ERP系统将每个部门科学的组合在一起,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联系,实现了企业一体化,有助于企业团结统一,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和理解。ERP系统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传达信息时,都能更直观的观察到信息的内容,提升了工作效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进行的前提。
2.2 资金管理更加科学
资金的良好管理能促进大型企业的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销售过程和资源引进过程变得清晰透明,使管理者明确资金的走向,把握资金的动态,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资金作为一个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情况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情况,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良性的资金流动作为支持。ERP对资金方面有着明确的分类,将其分为总资产、负债、收益和盈亏等不同类型,并形成《现金流量表》,减少人工输入带来的难度,且准确度较高。与此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进行资金流向分析,对资金的具体流动方向进行专业化的标注。
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IT行业的产物,ERP系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ERP系统将人员、产品、资金等进行了融合,通过物资运转情况,评价资金流状态的好坏,通过资金产生效益的盈亏来判断企业目前的发展状态,然后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ERP系统消除了传统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实现了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的目标,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损失,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更有效的掌控内部风险,消除隐患,科学决策。
2.3 ERP在时展中适应性较强
物联网、工业4.0新型技术崛起,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 ERP作为信息行业的先进业务管理思想,更加专业和智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ERP系统的实际价值在不断提升,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ERP对于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社会,让ERP系统与互联网更好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新领域,比如机械制造行业,ERP系统可以与机械制造行业采用的PLM、MES、资产管理等软件的数据接口相结合,徐工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均是在使用ERP系统作为企业数据的后台管理工具。
我国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更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ERP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共享功能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将企业内部信息与市场信息及时的进行整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企业在提高自身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借鉴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本土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运行,改善企业生产运营、市场营销、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高企业的济效益;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离不开技术,技术离不开管理,而信息化建设大大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ERP作为先进的管理平台,将先进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该系统的使用还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 结束语
为了保证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这一过程中,要保证ERP系统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相关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沈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实施[J].财会月刊,2016(16):92-93.
[2]李海生.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80-82.
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规划过程,每个咨询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知识背景、成功案例经验、有效的工具和丰富的知识库。任何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 总体调研
通过对企业高层领导、各业务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对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信息化规划能符合企业实际,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明晰企业的战略,为企业IT建设指明方向。
(2)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现状描述,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以便具体确定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3)了解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和IT如何支持业务的行业标杆。
(4)了解企业IT现状。
2 需求分析
分别从业务(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和IT(IT现状与趋势)两条线索进行分析,IT战略与架构制定准备素材。对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和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寻找差距,明确用户需求。
(1)战略:将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整合,以便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业务模式:对调研的企业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型。
(3)数据:对现有的企业数据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处理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4)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或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了解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以及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基础设施:了解和评估企业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评估。
(6)行业标杆:了解行业内IT支持的最佳业务实践,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7)评估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判断企业采用信息系统的机会,即提出需求。
3 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战略和主要业务需求,规划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架构蓝图,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联系。企业的许多改进机会,例如改善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报表结构等,往往都可以在设计新系统时同时考虑。方案设计阶段是整个咨询工作的核心环节。
(1)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业务流程调整地机会,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BPR调整的机会。
(3)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总体框架。
(4)设计各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5)设计企业总体基础环境的技术架构,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6)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4 实施计划
对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系统的实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信息系统规划的整体实施时间、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过程进行投资分析;并制定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1)考虑企业业务现状问题,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各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
(2)对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投资按实施计划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3)设计和确定IT基础设施及规范、基础实施实施策略和计划。
(4)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实施建设的策略,设计和确定实施信息系统以及维护信息的IT组织结构,IT组织结构是实施和维护未来信息系统的保证。
(5)同企业高层及项目组确定未来信息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6)制定应急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搞不搞信息化,已经不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出信息化的战略选择,自然是明智之举,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把事情做正确”,把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术策略做保证。
参考文献
[1]倪明.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化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01).
[2]刘建军.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
[3]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1).
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障碍,并从长远而看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能够从管理、经营、决策、生产等诸多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局势的发展,无论是从企业内部而言,还是就整体环境而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都势在必行。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大型企业竞争市场份额,就需要掌握高端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为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内部基础。
除此之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而言是创新之举,创新是一切生产力的源泉与动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升级换代,更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当信息化渗透到企业的管理理念之中时,信息能够成为领导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得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动态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对于企业的职工而言,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引进能够为其学习与时俱进的知识以及创新思想提供可能性,因此信息化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用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中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前进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应运而生。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了很多本可避免的问题大的出现,甚至为企业带来了损失。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使企业内部的沟通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为沟通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平台,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也能够因此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新形象,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化以及互联网的渠道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力度,从多个途径为企业新形象的塑造提供场所。企业社会知名度的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企业品牌效应从而拓宽其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办公效率,变革以往繁杂的办公室工作,使得工作尽可能简洁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用。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认识存在偏差
对于部分企业的管理层而言,他们认为在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实效性的东西,这就表明在当前的局势下仍然有部分企业没用充分认识到进行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和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其在推行相关政策时并不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即使推行相关措施也只是成为表面功夫或者是对企业资源的损耗,从而加深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走进一个悖论,甚至会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落后,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我们知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实践行为,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不能够即使掌握市场供求的动态,使企业在外部大环境下处于被动的局面,丧失市场主动权,从而拉低企业的利润。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办公效率的低下不能够通过信息化渠道得以解决,最终将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的秩序混乱。
2.进行信息化管理规划的步骤与思路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要建立起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模式,需要进行思路与步骤的规范化。而当前,多数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却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当前企业缺乏信息化的经验和基础,所以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时多半采用逐步进行的原则,在完成万信息化的各个步骤之后最终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笔者认为这种思路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于企业的现实情况而言也是无法实现的。
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别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会导致内部的断链,从而使得整个信息化工程难以发挥最大效用。而除此之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硬件的选择方面企业多半重视品牌而忽略了实际的匹配度,反而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划与对策
1.首先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前期与基础性工作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避免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与信息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化标准。统一化的标准不只是指硬件的统一,还是指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内部管理都遵循这一标准,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后期信息化工程完善的成本。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支撑下,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并制定出完善的对策。这都有赖于基础性工作的良好实施。前期的工作还包括财务、资金的到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只有这些落实到位,信息化的规划才能正常开展。
2.发挥领导者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的带头作用
正如笔者在上文中提及的,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导致了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滞后甚至是阻碍。所以,为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就需要进行人员方面的规划。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带来创新与变革,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成企业管理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
企业领导在企业内部不仅掌控着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还控制着企业的资源,而且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对员工有着极大的激励与引导作用,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信息改革。因此,笔者认为,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做积极的倡导者,推动信息化的进程。除此之外,领导者需要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员工的培养,通过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信息化队伍,为整个信息化工程提供人才与技术保障。
3.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科学规划
数据架构规划和应用架构规划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整个信息应用系统规划。应用架构规划指的是在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主要从以下需求方面入手:共享、数据分离、通用。综合分析这些需求模型并以信息化为基础对其进行应用规划,是整个企业建立起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关于数据架构规划,主要是指通过分析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系统模型,高质量、高品质的数据架构规划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的本质,从而通过建模与分析解决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企业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4.通过外部环境的打造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可能
信息化的开展需要内外结合,所以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其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是对于信息化的基本载体网络而言,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需要进行管理,国家需要在软件即建立一个强大、高速的网络平台,解决当前因为网络速度慢、收取费用高等问题带来的信息化进程滞后。网络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对于企业而言,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需要依赖于安全性高的认证体系,来确保企业在网上进行的操作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建立还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这能够从宏观上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革。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需要进行以此为基础的保障工作与惩罚力度来实现。
四、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以信息化为基础进行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基础非常必要,在企业运行与管理模式中融入信息化理念与因素,提高了企业管理机制运行的顺畅性,从而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当然,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时,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最终保证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赵建涛,钟瑛,王飞.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2]翟雪荣.浅谈集团企业信息化的建设[J].华章,2012(13).
[3]王正.企业信息化的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要想在这一趋势中求得发展,必须实现信息化,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导致传统的信息化产品很难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云计算的诞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福音,它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它打破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上的局限,企业不再需要在企业内部署一整套信息系统,只需要按需租用云计算供应商部署在云资源里的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就可获得想要的软件服务,当然云计算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下,企业必须购置一整套软件系统,并且要配置与之相关的硬件设施,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信息化知识薄弱,在购置软件及其相关基础设施时容易出现失误,导致项目失败。而云计算是按需租用云供应商已存放在资源池里的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实施时间短,应用快,从而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并且其软件的维护及更新都由云供应商负责,中小企业只按需租赁“随需随用,不需即退”即可,节省了企业软件开发维护成本,降低了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企业可以利用节省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管理标准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利用云计算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受技术、法律政策、企业自身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利用云计算时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1.环境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为了促进云计算的应用,做了大量推广工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云技术在我国的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成功案例不多,在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此外,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速度和竞争的残酷性,在未来部分云计算供应商会被整合,甚至破产消失,这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商业风险。由于目前云计算模式的法律和技术标准还不健全,如果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出现因为商业原因终止服务等情况,将会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商业数据遗失或无法恢复,同时也会产生企业现有的数据能否顺利的导入到替代的信息系统平台中等相关难题。
(2)内部管理风险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思想陈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实现管理升级,其与信息化所需要的先进管理思想不相符,甚至冲突,导致大部分员工不接受云服务。管理模式落后,业务流程不清晰,致使企业无法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无法使企业的相关数据标准化,并顺利迁移到“云”上。而且中小企业领导者普遍对信息化存在误解,错误的以为实现信息化只是为了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因而导致管理层面上的实施力度不够。
2.技术风险
我国的云计算产业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云供应商技术落后,云资源中的相关应用程序开发也不完善。大多数云服务运营商提供的财务应用程序资源较少,只涉及到现金管理、记账、网上进销存、在线银行等相关服务,这些服务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进行全面会计核算的需求。技术的不成熟、落后的配套基础设施导致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网络带宽不足,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运营标准以及企业自身IT架构的制约,都给中小企业借助云计算实现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安全风险
云计算的应用,虽然避免了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中的软硬件设施维护上的麻烦,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安全风险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机率。但由于我国的云计算技术还不够成熟,互联网、法规政策等相关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云计算仍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风险。云计算模式下多家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和经济业务数据有可能存储在同一台服务器中,而且云计算使用的基础设施并不在企业的直接控制中,这就使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于云计算供应商,如果云供应商安全措施做的不到位,例如,自身员工权限混乱随意进入数据库篡改数据、授权其他企业盗取客户数据、出现软硬件设施和网络故障时未能及时备份数据、病毒入侵数据库、云供应商破产后客户数据的保密销毁等。无论发生以上哪种情况,企业迅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都不在自己手中,存在安全风险。
四、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的风险对策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给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福音,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满足灵活的会计信息处理要求,但云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小企业在更好的利用云计算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也应做好相关的风险应对。
1.环境风险对策
(1)外部环境对策
政府可以在对我国云计算产业环境及应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邀请相关专家集思广益,制定符合国情的云计算产业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紧跟云计算市场环境变化随时修订条款。同时加快有关云计算安全的立法进度,尽快出台云计算安全条例,形成一整套科学的云计算安全法律体系,规范国内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树立一个全面、科学、公平的社会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互联网的监管,多方努力尽快出台针对云计算服务质量标准、评估和认证等方面的细则,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理这种通行的监督机制,授予第三方监督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合格财务服务,确保中小企业使用云计算会计服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2)内部环境对策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信息化,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明确自己企业目前所处的信息化阶段,结合自身信息化状况使用云计算进行信息化。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各员工的培训,为开展云计算信息化建设做好良好的认识基础,充分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工作,将新的服务模式的磨合期降到最短。其次,中小企业要借鉴已经成功的案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升级、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使管理规范化,相关数据标准化,使其相关业务顺利的迁移到云上。最后,中小企业也要在云计算的应用中不断学结经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2.技术风险对策
我国的云计算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云服务供应商对于某些核心技术仍然没有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云服务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除了云服务提供商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外,中小企业则要做好选型工作。选择云服务要具有长远眼光,理清需求统一规化。要考虑云供应商的生存能力,其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软硬件、网络等的故障恢复能力、可扩展性及其后续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对于信息化程度低且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可以直接选用SaaS或PaaS进行企业信息化;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且已经配置信息系统(如ERP等)的企业,因需把现有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中,则需要考虑现有系统和云平台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网络的带宽会影响到数据的传递和运算速度进而影响云服务的质量,无论云服务商还是企业自身都应选择足够的带宽。
3.安全风险对策
迁移到云平台的数据是否安全是企业管理者特别关注的,当然也是目前导致云服务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云计算改变了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方式,但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安全模式,中小企业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首先,中小企业在选型时就要事先充分了解云提供商的安全机制、数据保护和恢复能力,确保本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其他企业财务数据安全隔离,其数据管理员不会为了私人利益而盗取客户数据,遭受病毒入侵时,能及时保护数据恢复数据。其次,中小企业在选择使用云计算时,要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业务的关键性对相关数据分等级进行筛选,并使用波浪方法进行移,即对于核心财务数据暂时不转移到云上,先把非核心数据放在云平台中测试其安全性,可靠后再逐渐转移。最后,中小企业还应有自己的数据保护措施。尽管目前很多云计算供应商为防止系统崩溃、网络中断等意外事件发生时造成数据丢失,配套了多种备份方案,但中小企业为了加强核心财务数据的安全,仍应按照自己的备份计划把数据从云计算平台中实时导出,备份到自己的存储中心。总之中小企业要不断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加强云信息化的安全性。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并提高其应用水平带来了机遇,它以低成本短周期的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但同是也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更好的利用云计算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就要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乔瑞华.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2]苏强.企业信息系统在云计算模式下面临的安全风险及规避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1(4):15-16.
[3]黄务兰.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