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5: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语文的作业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课文上,应当走向生活,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结合。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摒弃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粗放性,不能简单地把课堂学习的内容搬到作业中去,机械地、反复地操练;更不能单一地以课文为中心设计作业。所以,要解决这一弊端,就必须突破教材的束缚,强化与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生活体验的联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及整合,注重语文与社会生活接轨,开启学生的心智,创造性地完成作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完《故都的秋》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在《故都的秋》的结尾处,郁达夫深情地写道:“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热爱和眷恋故都的秋(即北国之秋),按理说作者应该颂秋,可他笔下的秋天却涂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查阅作者郁达夫的个人资料及时代背景,倒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多点开花”的效果。
由此可见,摒弃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粗放性,达成集约性,势在必行。
二、打破“一刀切”这一作业设计模式,彰显层次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先天及后天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的发展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上是参差不齐的,即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倘若让所有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必然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学生就会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吃不了”的学生就会望而却步、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应当充分尊重个性,并把人的这一个体特性及差异性作为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至圣先师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所以,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勇于打破“一刀切”这一作业设计模式,彰显层次性。
比如,在学习《琵琶行(并序)》时,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做了如下尝试:
1.查阅工具书并对照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疏通诗文的大意。
2.速读全诗,梳理叙事的四大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
3.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这首诗就是因事兴感之作。阅读诗序,朗读并背诵全诗,说说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
这三道作业题层次分明,具体要求为:第1题和第2题是必做题,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及阅读文本、筛选信息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完成;第3题是选做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包括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是针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的。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即使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对第3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这一点让笔者喜出望外。
此外,虽然作业设计理应具有层次性,让学生有选择权,但有一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的,是有的放矢,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是为了构建生动、有序、高效的语文课程而服务的。
三、冲破作业完成的封闭性,打造开放性的练习平台
传统的做法往往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严禁抄袭、应付。诚然,这种做法有助于教师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攻坚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是不同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有助于难题的解决,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此外,有些问题具有朦胧性,似是而非,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就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理越辩越明,不亦乐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故教师应该冲破作业完成的封闭性,打造开放性的练习平台,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举个例子,在学习《寡人在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时,笔者试着设计了以下作业:
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此题为探究性的开放试题,意在让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思想,可以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语文作业是高中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能力、经历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新课改形势下的学生作业减负的呼声又很高,形势必然要求学生的作业设计既要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同时又要突出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在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精神,注重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作业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发挥它链接高考的有效作用。
1.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一段时间以来,作业布置陷入一种机械重复、简单封闭的误区。教师必须明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要更新观念,克服贪多求全的功利思想,重视疏导,决不能把学生绑缚在死记硬背上。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的学习,语文的作业也不同于理科的“题海”战术。学习最重要的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兴趣,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也就是兴趣。面对学习,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其主观能动性也就随之产生,会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探索、追求,学生会很快地内化课堂上的语文知识。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实现。在设计作业时要精简,舍弃“老、旧、繁、杂”的题目和题型,简化问题和答案,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在趣味上花心思,以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和活泼多样的作业形式来取代呆板重复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产生好奇探索的追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如作文作业的设计:开学时让学生写《假期趣事》,平时让学生练笔,可以让学生写青春遐想类的话题,比如:《我的明天》、《我初涉的橄榄枝》、《同学趣事》等,学了《故都的秋》一文后让学生写《故乡的秋》。这些作文题的设计都贴近生活,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好。
2.创新作业设计,降低学生参与作业的难度,把握作业梯度
改进语文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以加重学生负担。语文作业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过程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比如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组,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度大小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设计A、B、C三类作业。A类基础题全班必做,B类和C类难度稍大,学生任选一题或两题。
如学习《荷塘月色》:
A、抄写词语,背诵相关段落,摘抄精彩语句;
B、选精彩语句进行赏析;
C、对作者在写景中采取的方式和寄寓的情感进行思考。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使学生夯实了基础,又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最佳的发展。
3.精心设计作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语文作业现状
传统教学中的高中语文作业,应试色彩浓厚,除了作文,一般都着眼于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上。往往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作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教师评价成了“专利”等。学生对作业无所谓,甚至抄作业,不做作业。学生成为作业的“奴仆”,学生的情感在作业中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遭到扼杀。
二、高中语文作业思考
新课标中指出:当前题海泛滥,孤立繁琐的字、词、句的训练盛行,弊端甚多,必须大力扭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在作业的布置中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更是应该实践的。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自主的重要性。《学记》明确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也应贯穿在作业设计布置当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自主设计选择作业、作业形式和作业时间安排,给学生的作业也开一个“自助餐”。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人文性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教师的着眼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要放在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怎样做?本着新课程的这些理念,我以能力作业和每天练笔为突破口,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探究性作业
探究是探索追究,探索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究有追究,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之意,其结果是使疑问经过探究,逐步明朗而水落石出。
学生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中。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拿来主义》时,我布置了一项探究性的课后作业: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关于中西方文化交融或矛盾的现象?第二天课堂提问,学生发言踊跃。有举节日类的,如:春节和圣诞、七夕和情人节等;有举服饰类的,如:中山装和西装、旗袍和婚纱等;有举风俗类的,如:迷信和信仰、中式和西式婚礼;有举饮食类的,如:油条豆浆和面包牛奶、中餐和洋快餐等;还有举商品类的,如:国货和进口……
上述的各种认识,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学生自己探究得来的。学生的认识很大胆,很开放,甚至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都融入其中。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思维的亮点吧。换个角度布置作业,效果不同。
2.个性化作业
学生是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是对学生肯定性的认识,它要求老师要充分有度有效地彰显学生鲜活的个性,我认为语文作业也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习了《诗经・氓》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重章叠句这种表现技巧的作用,我布置了一道题:以你喜欢的某一首歌词为例,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这项作业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一是所选的歌词各不相同,以新歌流行歌为主,也有一些老歌;二是理解程度深浅不一,但绝不雷同;三是让对流行音乐知之甚少的我大开眼界。举一个例子,有位女生选《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她这样写道: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假如幸福你就跺跺脚,这两句歌词曲调欢快,反复咏唱,加上拍手,跺脚的动作,让我们觉得这幸福由内心向外涌出,以至于幸福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体现了幸福同享的和谐与快乐。还有学生以《洗唰唰》《两只蝴蝶》《千里之外》《地铁》等为例谈体会,学生做这项作业,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喜欢,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最好的老师,作业还能做不好吗?既唱了歌,又完成了作业,也算得上一种快乐学习吧。从这个角度布置作业,师生都会得到快乐。
3.开放性作业
主要利用练笔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写作空间。高一上学期,每周写三篇,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写得很艰难,有的以摘抄来凑数,有的只写几行字;从内容上看,写流水账的不是个别学生,写的内容也显得很稚嫩,写的题材范围也比较单一,主要以写心情,写友情,回忆初三生活为主。高一第二学期的练笔情况大有好转:有写青春萌动的小说的,有写充满离奇色彩的科幻小说的,有写包罗万象蕴含生活哲理的小品文、随感的,还有尝试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写作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才情。学习了《再别康桥》之后,有一个学生写了一首《不愿再见》,摘一小节如下:曾经的你/让我深深的思念/我与你的情感是一段缘/没有你/我不能心安/我会在寂寞中散漫……这首诗有待进一步调整,但押韵还是自然上口的,虽是伤感题材的内容,但表达得深沉蕴藉。
1.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作业主要以背诵和书写为主,重在完成课后和教辅资料中的练习题。在这些练习中,注重学生识记与积累的题目较多,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题目则相对较少。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只有知识的直接获取,没有学生思想的主动参与,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地挖掘。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这种单一呆板的作业形式必然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挥,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相背离的。
2.注重应试,忽略践行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注重对知识点重复地记忆,侧重对应试技巧机械地训练。这些做法固然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同时又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书本上、课堂中,禁锢在有限的信息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为了“纸上谈兵”,那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就会产生一条无形的鸿沟。
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讨与思考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业的优化设计应从传统的条条框框和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构建一种多层次、开放性、课内外联系的新的作业模式,让完成语文作业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行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1.以学生为本,树立层次意识和“开放”意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实现语文的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现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水平等因素,设计出多层次区划、多要求区别、多难度区分的金字塔式的作业,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营养供给,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应摒弃“家长命令式”的单线设计,应提倡开放式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设计与布置中来,学生一旦成为作业的主人,产生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角色的转换和意识的提升,必将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以“课本”为本,实现课内外的联系
教材是实施新课改的根本,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不能被教材束缚。我们要盘活课内和课外这“两个资源”,拓展学生视野,夯实学生文学功底,树立“课内堂外一盘棋”的意识,实现课内外的联系与整合。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内的重要补充。如提倡学生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整理写作素材,发表个性解读;鼓励学生参加以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等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文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鼓励学生带着课内生成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用“小课堂”的理论与“大课堂”的实践共同打造学生强大的文学内心。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我尝试进行创新性作业设计,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知识与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武装、充实自己。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对联
如学了《触之武退秦师》一文,我就让学生结合本文内容写一副对联。结果,学生的作业让我极为惊喜,出现了很多佳作。如:佚之狐举辩士成正果,烛之武退秦师树奇功;三寸巧舌力换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等。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学生的有如此好联:回归园田勤耕苦读妙手诗文传千古,亲近自然寻川访水脱俗情怀遗今朝。悟迷途未远,弃彭泽微官归隐园田;觉今是昨非,乐亲情农事返璞归真等。对联形式的作业能训练学生严谨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作用不可小视。
二、小作文形式
字数要求一般在200到300之间。就内容而言,有时统一题目。如学了《〈荆轲刺秦王〉》一文,我就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结合对课文的体验作文;学了《再别康桥》一诗,我就让学生将它改写成散文。当然,更多时候不统一题目。如学了《勾践灭吴》一文,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从文中选取一个观点谈谈体会,结果,学生挖掘出了无数很有价值的命题。如:吃得大苦、受得大辱,方能成就一番大事;重用人才是兴国之本;立大志者,方能成就大业。患难之中、危难之时人会奋发图强,而一旦功成名就,就容易腐化隋落。勾践成功复国后,“宫女如花满宫殿”,同样没有逃出这上怪圈。学了《劝学》一文,我就让学生从“坚持”、“积累”、“专一”、“依靠”等方面选材,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同学、朋友甚至是家长老师。学了《祝福》一课,我的作业是给祥林嫂编年谱。
这种类型的题目避免了语文作业的枯燥无味,学生愿做、乐做,并且完成的质量很不错。
三、演讲与表演
每节课的前3分钟,其实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我让科代表将全班学生编序,轮流上讲台演讲,内容自选,但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以故事说理,切忌空洞的讲话;二是必须脱稿。学生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通常会花较多时间去准备,然后自信地走上讲台。于是,一次又一次,教室里充满了欢笑,也充满了惊喜。此外,我有时会组织全班学生开演讲会,如学了《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我就以此为题,利用自修课让学生进行演讲,对其进行励志教育。
表演方面主要是课本剧,偶尔也有对著名相声的模仿。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时,我就会让学生表演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增加学生对课本的熟练程度。每次学习的名作《雷雨》,我都会组织所带两个班的学生同台竞演,并邀请部分语文老师当评委,颁发奖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激情高涨,跃跃欲试。通过精心的准备后,往往留给了全体师生一个个难忘而永恒的瞬间。
演讲与表演可激活学生的胆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体会到当老师的艰辛,促使其勤奋向上,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手段,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并帮助其形成语文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能否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在改革教材教法的同时,对作业设计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潜力,以及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和生活方式,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其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传统教学中的高中语文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方面:在作业设计布置方面,应试色彩浓厚,除了写作作业,一般都着眼在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上;往往以单一的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作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学科本位现象严重,教师评价成了“专利”。学生方面:学生对作业无所谓,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严重。教师很少考虑课改中提到的“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三维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作业中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成为作业的“奴仆”,学生的情感在此泯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遭到扼杀。语文作业的天空一片阴霾。新课标中指出:当前题海泛滥,孤立繁琐的字、词、句的训练盛行,弊端甚多,必须大力扭转。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途径
1.精心筛选作业内容,进一步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为重要抓手,在提高作业训练针对性方面下功夫。首先,要紧密对照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作业内容的确定上始终贯穿这一主线,其次,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精炼、高效的原则,既要能够尽可能地囊括教学目标要求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数量。另外,教师在语文作业内容的安排上,要广泛搜集各类教辅资料,以及上网查询,从专业教学网站上汲取相关的精华,通过广撒网搜集大量信息,为作业设计科学性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2.活化作业表现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作业的形式上,除了要抓好以书面作业为主的知识点训练之外,教师还要适当兼顾主观题。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除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作业的形式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相互研究讨论,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来对作业答案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梳理、筛选提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更加宽阔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并且汲取他人在思考方式方面的技巧,提高作业训练的质量。
3.鼓励答案多元开放,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空间
语文学科在作业训练的答案问题上,具有更为宽泛的空间,教师一定要避免统一答案的形式,尤其是在主观题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抓住问题的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再局限于应试模式下的统一答案,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4.设置分层作业训练,进一步兼顾学生语文学习差异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教师不可避免要面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结合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不同层级学生设置相应的作业,提供训练内容,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一方面是从训练的难度入手,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出相应难度系数的训练内容作为作业,这样的分层模式有助于保护中后位置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也使作业训练的内容难度与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相吻合。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作业布置量的方面体现分层原则,既要保证精干高效,同时也要对学困生适当减少作业训练量,对他们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训练,让他们能够基本独立地完成作业训练。
5.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高中英语科的教学内容和作业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科学设置,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创造了条件,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育工者,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更好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服务。以下就是本人在近年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同仁共论,以求提高。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基本结构为: Warming up ; listening; speaking; 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language study( Word study and grammar);Integrating Skills; Tips and Checkpoint. 其后的练习设置也是同步的,且重点强调:Listening; Talking; practicing ; Integrating skills and Writing. 各单元各部分按不同的角度(听、说、读、写)设置,重点不同,但都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TITLE 服务。通过单元分项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练习设置方面,各题的内在联系与课文内容密不可分,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下面就各方面各部分的课文内容与练习设置作简要阐述,供各位同仁借鉴。
Warming up 与 Grammar 的有机结合
SEFC B1A Unit 4 在这一单元中,热身部分的四幅图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一些伟大发明与一些重要事件,要求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简单描述,充分使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定语从句,且通过问题“What made them unforgettable ?” 直接与单元标题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吻合。在Listening Part 中,我们要想让学生听明白 “读者”向我们介绍的事件,我们就先应让学生快速浏览SEFC B1A Page 106. Integrating skills 中的文章。只有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简单学习,了解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大地震,重点要求学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第二次地震的时间、地点及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要求学生浏览Listening Part 的内容,再听有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就能快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再如:SEFC B3 UNIT 3中的听力部分,与前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为教师实施听力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行校企合作。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其他专业有一些差别,所以合作模式在其他专业开展的好,不表示能在艺术设计专业完全适用。
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随着招生的不断增长,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动手能力较差等方面。所以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基地建设实践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种发展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艺术设计专业的拥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并对毕业生有着在生产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能力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品才是最终目的,企业与产品的生产密切相关,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与企业维持紧密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目标培养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这种方式,也能够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的相互合作,学校能够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和管理理念,然后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一些实际需求,对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进。这种合作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等意识。
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常见问题
(一)缺少相应指导和政策支撑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都将共同的利益作为合作前提,但是也会在合作中遇到一些矛盾。比如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着宏观决策的作用,应建立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合作合作原则,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保障。但是目前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受到阻碍。相关部门曾调查过这种合作情况,发现企业没有积极参与,一些企业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技术骨干分配给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企业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企业设备还会因为学生的不熟练操作而损坏。
例如,印刷品设计中,学生需要了解具体的设计细节,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无法获取,课堂中具体实践。所以这个过程会占用企业技术人员很多时间,因为要对学生详细讲解,自身的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而且企业的设备价格较高,所以学生上手操作很容易损坏一些精密设备,但是不上手工作,学生无法理解所学知识。
(二)缺少合作的机制、体制和资金
校企合作中设计专业很多合作模式,属于短期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企业和学校要维护双方利益,要保证合作关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艺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会受到资金的制约,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时期,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虽然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资金投入巨大,但是相对于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仍然缺乏资金,更有一些老旧思想认为艺术设计并不主要,而不重视。
三、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解决对策
(一)呼吁政府建立完整的体系
有关部门应加强职能的信息沟通,改变分散的法律法规。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政策或优惠措施,增加高校与企业的积极性。政府要充分肯定校企合作的作用,并制定详细的法律条例,或提供给企业各种优惠措施,使企业顾虑消除,保障企业相应制度不受影响。企业能够优先录用企业的优秀学校毕业生,让企业的技术支出得到回报,为企业补充技术力量。
(二)建立合作的体制、机制和资金投入
企业和学校要维护双方利益,要保证合作关系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继续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首先,要使校企合作积极运行,高等职业院校中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企业应该熟悉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然后建立专门的部门对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应该主要联系学校专业。体制中还要定期对合作中的问题,定期了解,对各个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制定针对学生的一些管理措施,避免安全事故,保证合作顺利实施。体制中还要包括考核制度和奖罚制度。要确保学生能在实际合作中得到学习机会,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适当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处罚,保证学生的积极性。
半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文学修养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理论学习,通过在教研组、课题组,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别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近年来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教学笔记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浏览了三十几篇有关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的文章,可以看到一线教师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上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实践。这些老师的设计注意到以下几点:(1)趣味化作业,充满浓浓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2)多元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型的作业设计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动手做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3)差异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健全课题研究组织,完善细化研究制度
1.成立语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为细化研究工作,围绕课题,我们建立了语文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教研组又设立了行动研究小组,使课题研究工作层层负责、有效落实。
2.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课题负责人负责此课题的方案设计、管理实施、协调运作、主持研究并撰写有关论文;课题组员老师负责实施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课题方案,做阶段性总结积累收集资料。
3.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集思广益,定期开展专题研讨
我们建立了包括理论学习、作业创新设计、作业创新辅导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课题组制订计划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及时调整、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次的课题小结会上,请学校教学骨干介绍行动研究体会,并共同探讨老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
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孩子对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题,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孩子对作业的数量、喜好程度、满意程度、兴趣、开放性等角度,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孩子们从不同程度进行了反馈,同时表示作业应该设计得更具开放性和阶梯性。有了这些宝贵的反馈意见,为我们开展本课题提供了更好的指导性和参考性。
四、根据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索,尝试新的作业设计
本阶段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在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创新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1.改变作业形式,呈现多样性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寓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于多样的练习之中。根据学科特点,更多地引入口头作业、体验性作业,我们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赋予作业丰富、积极的变化,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寓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于多样的练习之中。以书面作业为主,画(诗中美景)、演(童话剧)、制(晨诵诗歌配图)、创(想象作文)……让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参与,乐意自觉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2.改良作业内容,体现开放性
在创新设计作业内容时,做到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积极拓展延伸,消除学科界限,打破课程壁垒,与学生生活结合,与社会活动接轨。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去展示自己,锻炼自我。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使作业由单一的知识巩固、技能训练向实践应用转变,增加作业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提高完成作业的效度。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转贴于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