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历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发展历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发展历程

篇1

引言:

自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1995年诞生以来,在短短十二年的时间里,网络银行发展迅速,不断代替银行的其他传统渠道。自1995年至2005年网上银行在美国银行个渠道交易量百分比有了大幅提高。自80年代至今网络银行经历了传统的零售银行阶段、网上支付阶段、在线账户阶段以及多媒体阶段。网络银行的功能也由起初以提供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可以提供全面银行服务的网上门户。

我国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各家银行对网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银在银行之间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网银大势所趋。我国互联网的用户现在已经达到1.32亿,但经常使用在线银行以及在线股票交易功能的只有10.5%,市场潜力巨大。网银的优势越来越显著。我国各家银行对网银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在2006年度经济人物财富论坛上说出了他的梦想:工行网银业务5年后占总业务量的50%,10年后增到70%,让中国工商银行从“身边的银行”变成“家中的银行。而招商银行也在最近把企业网上银行升级到5.0版本网银在银行间竞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招商银行今天又如此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它网上银行业务的率先发展。

我国网上银行在过去十二年中发展迅速,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06年度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经突破90万亿元大关,用户已经达到7594.5万户。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各大银行逐步开展和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业务发展迅速,不断地实现突破。其中工商银行在整体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中独占鳌头,招商银行个人网银业务中仍占很大优势。截至2006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2006年度网上银行交易额达95万亿元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网上银行用户数量为7494.5万户,比2005年增加约2105.4万户,增长幅度达到39%。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均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可以达到将近200万亿元。其中企业网上银行交易占了绝大部分。调查表明,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中,企业银行网上交易占据了主体,每年以20亿左右的速度增长。个人网银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平均增长率为100%。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可以达到将近200亿元。

一、网上银行业务对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得到的启示

(一)集团理财由于联动性强,适用于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1.集团理财的现状

在网上银行的各项业务中,集团理财由于联动性强,适用于网上银行,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00年2月1日起,工商银行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个城市首批开通网上银行,当时网上银行业务便已有了集团理财功能。目前为止,所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全部开通了网上银行集团理财功能。

2.集团理财的功能

目前国内的集团理财主要侧重于资金归集和支付结算。如农行的子公司帐户余额明细、交易查询,资金的上划下拨,子公司间内部调拨,子公司支付等。但招商银行在集团理财已经走到了前列,其最新升级的企业网银银行5.0版本中的集团通以集团内收付款管理、账户管理、头寸和流动性管理为核心,并与集团投资理财、融资授信、风险控制、信息咨询等有机整合,为不同类型的集团性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综合化的现金管理解决方案。集团通―集团现金管理服务提供三大解决方案,分别是集团资金余额管理解决方案、集团本外币现金池解决方案、集团资金统筹管理解决方案。

国外的集团理财功能比较成熟,除了成熟的现金管理之外,代客理财,资金交易这些功能也一应俱全。如渣打银行,企业可以在线进行外汇买卖。

3.集团理财的启示

从国内外集团理财发展来看,我们发现集团理财交叉销售的特性使得这项业务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它吸引和保留客户资源,从而带动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业务的发展。集团理财适合于在网络银行进行部门管理。该项业务可以在良好的授权和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在网上自助完成。资金划拨,支付结算等各项功能均能在网络技术的支持实现

(二)目前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网银发展的又一个焦点

1.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现状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自网络银行诞生之日起便是网络银行业务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所有的网上银行都有个人业务这一块儿,许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纯网络银行来开展个人业务,这些纯网络银行各具特色,关注使用感受,都有自己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吸引了不少个人用户。如INGDirect专注于储蓄和按揭贷款,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再如HBOSGroup下的IntelligenceFinance,成立于2000年的纯网络个人银行,主要正对新兴消费者和学生,贷款是其业务的核心,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和较高的资金收益是其战略核心。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业务量大。网络银行可以解决由于客户数量多带来的服务成本问题。各大银行在其网上银行都单独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网上模块。如富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

2.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功能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功能多元化,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信用卡、外汇买卖、国债买卖、基金买卖、电子商务、理财计划、财务分析等。中小企业网上银行的功能目前主要包括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贷款账户明细、支付工资等。

3.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上银行的启示

由于个人和中小企业业务客户数量多,平均单笔业务金额相对较小,业务流程简单,可以在网络银行上广泛的应用,从而扩大客户的覆盖面,降低人工操作的成本

(三)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说,宣介和信息的提供以及与合作者共享平台和数据库已经成为趋势

我们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这两家世界知名要的政策性银行为例说明目前政策性银行在网上银行宣介和信息服务特点。

1.世界银行

在世界银行网站上可以查询到丰富的数据、统计结果、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等文件,除了公司目标和治理结构等基础信息,大量的信息(包括1947年以来9500个项目的具体细节)可以通过世界银行的网站查询。世界银行网站具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分用户群的信息搜索功能(一般公众,政府部门,投资者,记者,咨询顾问,承包人)。

2.亚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已经成功的建立了一个界面友好的英语网站,其提供的信息根据优先级以及用户组分类(一般公众,投资者,记者等。网站内容(项目进展信息)日常更新比较及时。通过多种整合在网站中的功能设计,能容易的获得银行提供的机会(采购、项目进展信息等)以及服务。

通过分析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网上银行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政策性银行的网银系统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1)更加丰富和完整的信息。各银行在各自的网站上都清晰的展示银行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包含更多的关于项目内容和项目机会的信息,关键的国家数据和统计结果,以及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

(2)透明化的项目周期和进度。包含清楚的描述和说明项目的生命周期以及项目的标准文件,为竞标环节提供咨询意见,为新的参与者提供便利。

(3)共享的平台和数据库。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建立高效连接共享平台和共享数据库,以便于合作。

二、网上银行得以发展的原因

网银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原因何在?它向客户和银行提供的收益是什么?我们将进一步向大家分析。网络银行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业已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集团理财和中小企业网上银行服务是现阶段网银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网络银行能节省银行的组建和交易成本,更好的帮助银行进行营销,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如下:

1.降低成本

(1)降低组建成本。传统银行拓展业务依靠简单地增设营业网点,需要大量的土地、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一般而言,网络银行的创建费用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但可以将银行的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

(2)降低交易成本。据国外资料统计,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为: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为0.15美元、Internet为0.1美元,可见,网上银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2.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通过给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通过网上的互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提供更好的宣传方式

(1)充分利用Internet的互动性、实时性,通过网站、用户免费E-mail等方式宣传银行理念、树立品牌形象、介绍业务流程、银行信息等。

(2)信息的充分披露可以提高政策性银行的透明度,帮助各种利益相关者更好的去了解政策性银行,从而带来潜在的客户。

4.提供无边际业务地域

(1)网上银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全球化的银行。它利用因特网能够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可以快捷地进行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为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2)传统银行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而网上银行只需借助因特网,便可以将其金融业务和市场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把世界上每个公民都当做自己的潜在客户去争取。网上银行无疑是金融运营方式的革命,它使得银行竞争突破国界变为全球性竞争。

三、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解决方案

纵观全球网上银行犯罪事件伴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层出不穷。无论国内国外,通过网络银行进行破坏和盗窃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早在1994年,俄罗斯的一名黑客在圣彼得堡只通过一台286计算机就从美国花旗银行窃取了1000万美元。而2005年,美国一家信用卡数据处理中心的电脑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信用卡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其中涉及万事达卡1390万张,此外,VISA、美国运通和DISCOVER等三大信用卡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信息都有部分被盗。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犯罪事件日渐增多,形式多样。2004年1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名在校大学生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将他人账户资金转到自己的牡丹灵通卡账户内,偷支银行资金53万余元。而2005年,国内处理的网络安全犯罪近3万起,国内网民因为网络安全犯罪而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亿元。而据综合估测,中国2005年因网络威胁造成的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可见,网络安全问题已是世界的银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根据对历史事件的归类,网络银行主要的安全事件有以下四类:

1.非法入侵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由于网络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和管理疏漏,犯罪分子可以侵入系统内部,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将银行的资金划拨到自己的账号上,从而据为己有。

2.盗取密码,截获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

通过破译对称性密钥的产生机制,获取密码,截获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牟取资金、隐私、商业秘密等不当利益。比如通过获悉的账号和密码窃取他人存款、通过获悉的商业秘密牟取非法利益等。

3.利用逻辑炸弹与病毒损害银行系统

通过向系统中安置所谓的逻辑炸弹或病毒等,待一定条件满足的时候,对银行计算机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威胁网上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此等违法行为或纯粹出于恶作剧的心理,或以此要挟银行满足其非法的利益要求。

4.非法假钓鱼网站

通过设置假冒的网上银行网站,骗取客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而盗取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中行和工行都曾经遭遇假网站的风险事件。

尽管网上银行面临上述严峻挑战,针对诈骗、钓鱼网站、病毒盗窃等网络银行安全隐患,我将从客户端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一步提升了网上银行安全性能。

(一)客户端安全措施

(1)强制执行包含数字证书的双重认证机制,增加某一认证信息被窃而导致的资金被盗难度。

(2)大力宣传客户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增加客户风险意识,及时向客户推荐安全的认证方式。

(3)建立完善的事后处理机制。

(4)妥善保管好相应认证信息,不在公共场所使用网银进行交易,不随便泄露个人资料。

(5)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安全补丁及病毒软件更新。

(6)谨防钓鱼网站的欺骗,登陆网银系统时应核对所登陆的网址。

(7)选择复杂度高的密码,将网银登陆密码和对外支付密码设置成不同的密码并定期更新。

(8)不随意下载网上可执行程序和图片,以免被木马病毒感染。

(二)应用安全措施

(1)身份认证:系统提供静态口令、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等多种身份认证方式。

(2)访问授权:提供系统资源、应用功能、数据操作三个级别的访问授权控制。

(3)业务分级控制:按照安全要求级别划分系统业务功能,对不同级别的业务功能采用相应的安全控制手段;设置每个对公客户的网银用户对各类业务的操作权限。

(4)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指网银系统生成、记录、存储和分析与应用用户有关的安全活动信息。应用层审计跟踪可以分为应用核心安全事件的审计,应用访问的审计跟踪,应用业务交易相关的审计跟踪,应用错误或调试日志信息四类。

(5)数字签名: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保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客户、合作机构、银行之间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

(6)异常业务报警:提供异常业务的报警提示功能。

四、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网上银行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互联网技术展开的全新的银行模式,也是电子政务一种具体的形式,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出现改变的原来银行的运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降低了银行运作及经营成本,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网络银行的优势明显,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防范能力,网络银行也将使银行面临巨大的资金与声誉的损失。因此我国银行应按照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网上银行对于我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发展网上银行使其更好服务于我国经济战略是当代金融家的一个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1]丁依群,邱萍,雷峻.浅论网络银行的优势及其风险[J].商场现代化,2005.4.

篇2

二、改革开放前的银行体系

在这个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中,银行体系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唯一的银行,既行使国家宏观调控的中央银行职能,也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交易结算等功能。在银行的运营方面,也是由总行下达指令,各分行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最初单独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最后并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原本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后来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基层农村的分支机构。我国这个阶段的银行体系对应着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理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政府实行金融抑制政策在保证银行系统维持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以一个较低的风险水平获得一定的收益。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和经营进行控制。金融抑制为银行业的经营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使银行不必因为激烈的竞争压力而产生较高的经营风险。这就使银行可以在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不完善的阶段可以稳定的发展,在国家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来袭时,也可以以很小的代价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不会使一国的经济剧烈波动。这对于一个金融体系稚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但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金融抑制政策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金融抑制政策使政府对汇率和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这就意味着资金的价格是扭曲的,并不能反映市场上真实的资金供求关系。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很可能就会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这就会极大地损害人们的储蓄倾向,导致银行无法吸收到足够的资金,市场上资金的供给被抑制;另一方面,实际利率为负意味着贷款人对借款人进行补贴,刺激了资金的需求,而资金的供给相对不足,造成了资金的供不应求。政府在此时通常实行资金配给制度,依据自己的偏好分配资金,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丧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此时极易产生麦金农所说的二元经济结构,即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与落后的金融体系同时并存。国有企业和政府扶持企业可以从银行已较低的利率获取资金,而大多数企业则很困难从银行系统得到资金,于是产生了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组织,这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未来的发展制造了不稳定的因素。同时,由于金融系统的运行不是由市场进行调节,而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这就需要支付大量的行政人力成本,同时降低了金融系统运行的效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系统的改革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改革开放后的银行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渐渐不适应于经济增长的需要,反而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于是在上,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同时也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大致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1979年至1993年:恢复并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其他类型银行也在不断成立,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这些商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组成了我国的二级银行体系,各个银行间实现了分工协作的局面,同时为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创造了制度环境。此时的商业银行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经营管理权限,但在银行内部依然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方法。此时的商业银行并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经营,主要职责仍是为大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扶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1993年至2003年: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了金融体系的法治建设,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是作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商业银行法》明确了性质和地位,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在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三家政策性的银行,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职能进行剥离,完成了从国家专业银行向国家商业银行的转变,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7年,爆发了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了我国对金融系统安全性的重视。相继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管理公司,用以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成立了证监会以监管商业银行。

2003年至今:我国于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放开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限制,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市场化竞争阶段,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篇3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与证券持有人进行证券买卖,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灵活有效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

(3)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方式,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2002年9月24日,将2002年以来(6月25日至9月24日)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实际是将商业银行持有的以央行持有债券为质押的正回购债权置换为信用的央行票据债权,转换票据总额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中央银行直接发行了期限6个月的5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之后连续滚动发行3个月、6个月及1年期央行票据,全年共发行6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7226.8亿元,发行余额为3376.8亿元。2004年共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9742亿元。2005年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亿元。4年共转换和发行央行票据的总量为52118.3亿元。

(4)采用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保持基础货币 稳定增长。从2003年起,中央银行针对市场变化,采用短期逆回购与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央行票据与买入现券等不同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既体现了央行坚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的政策意图,又有效缓解了偶然性、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此外,2004年中央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级交易商管理制度,推进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操作品种和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创新。

4.公开市场业务的逐渐成熟期(2006~2009年)

2006年以来,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现实状况,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收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策略。

(1)坚持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回购操作为辅的原则,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2006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年底央行票据余额3,03万亿元。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3,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00亿元。2008年7月份起,逐步调减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3万亿元,其中各季发行量分别为1.78万亿元、1.17万亿元、9810亿元和3710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4.65万亿元。2009年共发行央行票据1.3万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9万亿元。

(2)适时开展正回购操作,提高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2007年初,中央银行灵活掌握正回购操作期限和规模,缓解商业银行春节前的支付清算压力;特别是国债发行后,逐步加大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回购操作力度,全年共开展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年末余额6200亿元,比年初增加5600亿元。2008年适时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逐步缩短操作期限,进一步提高了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全年累计开展短期正回购操作3.3万亿元,年末正回购余额为3622亿元。2009年开展正回购操作8700亿元。

(3)创新操作工具,优化操作期限结构,促进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2007年,为缓解中央银行票据集中到期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于当年1月末重启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较为深度地冻结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实行市场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与定向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多次针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共计555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2008年,为了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作用,科学设计并不断优化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适时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逐步缩短操作期限,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此外,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新情况,研究创设了短期招标工具(taf),及时为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的境内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4)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2006年上半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中有升,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从年初的1.90%上升到6月末的2.64%o;下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加大,中央银行适时灵活选择价格招标或数量招标方式,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定在2.80%左右,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度上行,如当年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上升90、126和155个基点,进而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2008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稳步下行,如1年期、3个月期央行票据和28天正回购操作利率,分别较年内峰值累计下行约180个基点、240个基点和230个基点。2009年,为了适应新股ipo重启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且有所上行的新变化,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由小步上行到逐步企稳,如28天期正回购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操作利率分别企稳于1.18%和1.33%o,较年初分别上升28个和36个基点;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企稳于1.76%,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发挥了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二、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日趋发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及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转化,公开市场业务作为适应市场调控的政策工具,将是我国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之一,其发展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操作规模扩大化

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市场化的发展,拥有证券资产规模也逐渐扩大,截至2009年12月,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为15661.97亿元人民币。另据测算,2009年,23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总计2669亿元,发行量为上年的3.7倍,这也可以作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再加上近几年来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增加到50家,今后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一级交易商行列。因此,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满足金融机构体系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交易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篇4

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根据不同时期技术水平情况,有着不同的内涵。传统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电子资金汇划、信用证、自动提款机(ATM)、销售终端(POS)以及全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lZF)系统等业务。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个人电话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网络银行等电子服务方式应运而生 目前,通常所提及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指个人网上银行、个人电话银行和个人手机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又称个人网络银行,是指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为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具体地说。个人网上银行是指以银行计算机系统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个人的计算机为人网操作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建在因特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转账结算以及证券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消费信贷等新型商业银行服务。二是在线支付,包括三种支付模式:商户对客户模式下的购物、订票、证券买卖等零售交易;商户对商户模式下的网上采购等批发交易;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目前,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有转账、外汇买卖、证券业务、在线支付、账户管理、代缴费用、异地汇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理财等一系列功能,可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个人电话银行是指客户通过拨打银行开设的电话专线,即可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电话银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银行业的体现,是银行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通讯、电话信号数字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了丰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个人电话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电话银行中心,将电话银行的语音服务功能与人工服务功能统一起来,并将电话银行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形成互动。

个人手机银行是指银行通过移动电话,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为个人客户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月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手机银行的服务主要包括:账户查询、账户转账、缴费付款、账户挂失、申请新业务、呼叫电话银行、用户设置、银证转账、外汇买卖等服务。

企业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企业网上银行是建立在银行业务系统之上,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及网络安全技术,配套安全规则,实现客户自助交易服务,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的全新业务渠道和客户服务平台。企业网上银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客户。一是电子对账客户:网银电子对账服务是以网上银行服务系统和证书验证体系为依托,架设网银对账平台,企业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够轻松方便地办理对账单查询、副本账查询、对账结果回签、错账申诉等各类企业对账业务。二是简版客户:网上银行简版服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建行核心业务系统为依托的电子化银行服务平台,清晰直观的IE浏览界面,为客户提供便捷、全面的综合账务信息查询渠道。三是专业版客户:网上银行专业版服务,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化的银行服务平台,提供从账户信息服务、资金划转、全国代扣到集团资金管理等丰富服务,充分满足企业客户提高财务操作效率、加强财务管理、集中资金运作需求,把银行柜台搬到企业财务人员身边,随时随地,实现零距离的资金管理和调度。四是VIP版客户:专业版客户升级成VIP客户。VIP客户除可享受专业版客户所有服务外,还可使用批量查询、批量收款等VIP服务。

重要客户服务系统是商业银行为VIP企业客户提供的信息直通车,帮助客户真正实现“一点接人,全国服务,安全第一,功能丰富”。如建设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主要包括现金管理、银关通、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中央财政公务卡报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监控、银期转账、期货信息报送、非上市股份公司资金结算等产品,为集团公司、跨国公司、金融同业、政府机构等大型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电子银行服务。目前,建设银行重要客户服务系统有近700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客户,主要包括财政部、铁道部、中国电信、信达公司、银河证券、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大众汽车金融、英特尔公司等政府客户、公司客户、金融机构客户和跨国公司客户。

企业电话银行是商业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的集自助语音服务和人工服务于一身的全天候的电话银行服务。企业客户可以通过拨打当地中国工商银行“95588”、农业银行“95599”、中国银行“95566”、建设银行"95533”等商业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完成自助转账,账户查询、自助缴费、挂失改密、银证转账、理财咨询等业务,免去往返银行奔波之苦,随时随地即可轻松办理。

企业短信通是指商业银行利用通信运营商(包括移动、联通)的网络,为客户提供账户资金余额变动通知、账户余额查询、账户明细查询等短信金融服务。企业短信通开辟了为客户服务的又一通道,把服务延伸到了客户的手机,客户可以通过短信及时了解金融服务信息,掌握本单位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凡是拥有商业银行会计结算账户(包括基本账户、结算账户、专用账户、临时账户等)和贷款账户,同意并签订《短信银行企业客户服务协议》和适于开通短信服务手机的企业客户都可以办理企业短信通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

篇5

关键词:

工程监理;施工过程;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近几年,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不断壮大,也变得越来越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随着一些跨国工程和大型项目工程的兴建,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逐渐的迈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也为工程监理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文章主要总结了工程监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展开分析和讨论,随之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工程监理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总体上来说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1外部因素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工程项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与之相关的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也必然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因此,影响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就是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行业的技术发展这三个方面。(1)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连成一体,在这种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来往和业务来往也逐渐加深,现在世界经济都处在低迷的状态,从而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就工程监理行业而言,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机的同时也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压力。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建设工程队伍可以与其他各国开展技术交流,同时竞争国外项目,这无疑扩展了监理队伍的工作范围,另外,经济全球化会推动国外工程建设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从而导致国内工程监理行业面临的竞争加剧,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会推动国内工程监理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会推动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2)政治建设方面。从我国的政治建设层面来分析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探讨。自1997年颁布了《建筑法》开始,我国相继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工程监理有关的质量管理和标准规定等法律条文,虽然与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体系已初步成型,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还存在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所起的主要作用也没有完全的显示出来,最终造成现在的工程监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监督施工质量,而没有完全参与到施工的一系列过程中。(3)行业技术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工程项目逐渐的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对技术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材料、技术和工艺过程也不断的更新和发展,这就导致了工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对监理的工作任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大型的复杂的或者跨国的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水平高,工艺过程也较为复杂,如果工程监理对技术的了解不够,势必会对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1.2内部因素

除了上述的外部因素会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外,行业内部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该行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内部印象因素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即行业内部市场的适应性以及行业内部针对各建立企业的有效管理机制。(1)市场的适应性。市场适应性反映了工程监理行业对工程建设市场的一种适应程度,也是衡量各个监理公司能力的关键所在。分析我国目前建立的监理公司,首先就是规模小,人数少,且对相应的资质审查不严,这些监理公司大都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建立,能在市场上生存,一旦市场竞争加剧,这些监理公司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冲击而无法继续生存,另外监理行业对品牌效应不够重视,继续发展下去也很难将行业规模做好做大。最后一点就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各监理公司对自身的企业价值和企业规范把握不明确,在参与市场竞争后对市场的机制产生不好的影响。(2)行业管理机制。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促进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目前的工程监理行业对任务的分配以及用人制度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本该由监理起主导作用的施工过程往往都由建设单位或其他部门的领导取代,另外在一些决策方面需要工程监理共同参与的,工程监理在其中也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些无疑都跟行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不严有关系。

2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以人为本,充分吸引人才

管理企业在竞争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企业,需落实尊重人才的方针,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标准,同时工程监理相关的企业应加强对人才吸引,提高工程监理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提升企业形象。

2.2加强的工程监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专业性

监理服务是咨询类的服务业,其知识更新速度快速,因此监理工程师需要大大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大自己知识覆盖面。不但要对最新的工程知识有所了解,还要多有关工程方面的法律,以及工程有关经济管理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有所掌控,提高自己管理的水平,使自己变成一个复合的人才。目前建立企业发展缓慢的其中的原因就是缺少重要的监理人才。这样情况的产生,建立企业应该每个一段不定的时间对企业内的监理人员培训,并且鼓励低学历的监理有关人员多多深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2.3强化施工行业的企业管理,促进监理行业的有效发展

就目前国家对于监理企业的情况看来,在很多监理企业中监理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太低,人员流动性大,针对这种特点监理企业的制度需要合理化,企业的凝聚力需加强,具体的工作要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建立激励体制来入手。

3结束语

工程监理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分析影响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的因素,有效采取措施促进行业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对于提高该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华.关于完善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刘贵文,邓飞,刘程鹏.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探讨[J].建筑经济.2010,(3).

篇6

【关键词】流行音乐发展历程问题

流行音乐(PopularMusic,简称PopMusic)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基于其广泛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流行性”传播特性,流行音乐亦可称之为“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历经30年发展,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商品化、国际化,传播手段现代化、表现方式多元化的过程,对繁荣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近观3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复苏开拓期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特别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为触发,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在音乐文化领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在大陆,原创音乐方面,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酩的《边赣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红楼梦》;谷建芬的《校园的早晨》、《年轻朋友来相会》。还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时代主流音乐。此外港台、欧美音乐也成为国内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邓丽君、山口百惠、刘文正、谭咏麟及披头士等,国内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空前活跃,流行音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高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逐步发展和繁荣。基于录音机、唱片(磁带)的快速普及,流行音乐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以新兴的音像产业为核心,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拓展。同时,电视传媒迅速崛起,成为又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电视歌手大赛出现美声、民族、通俗的专业分类,唱法的细划在一定程度上使流行音乐的文化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在新兴艺术市场的需求方面,晚会歌曲、影视剧主题歌曲、唱片歌曲逐步成为推动流行音乐创作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国内原创作品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唱人才聚集,影响较大的如“西北风”,代表性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愿》等。抒情流行歌曲如《我多想唱》、《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摇滚音乐《一无所有》、《朋友》、《裸》等。

3.多元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互联网应用普及,数字化应用提速,音乐艺术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便捷。在国内流行音乐领域,港台音乐、欧美流行文化的无障碍输入,使我国社会音乐生活面临新的巨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

首先是音乐需求的多元化。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音乐文化的社会需求量极剧扩大,多元化受众使流行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流行音乐品种更多,如“雷鬼”、“饶舌”、“嘻哈”等等。其次是音乐创作多元化。数字化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电脑录音系统的家庭化都极大降低了流行音乐合成录音成本以及创作门槛,流行音乐的创作或生产者更加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再次是传播媒质多元化。除广播、电视、影视传媒、发行CD唱片等传统传播方式外,流行音乐具备了更多的传播载体,如MV制作发行、网络歌曲、彩铃、手机音乐等,特别是网络成为推动音乐传播强劲引擎,网络原创歌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流行乐坛的一大亮点。

至此,流行歌曲创作的技术手段不再受传统方法或传统模式所制约,正探索性地走向一条自由创新发展的新路。这也必然刺激和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欣赏需求,使音乐更贴近人们生活,极大普及了流行音乐艺术。

二、国内流行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流行音乐30年来的发展与倔起虽然生气勃勃,但也有严重的先天不足,凸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篇7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尚在逐步实施阶段,理财产品市场可谓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急先锋”。因此市场因素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各家银行为了打价格战,在投资期限、募集封闭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以及实际收益之间均通过差异化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2013年之前投资方向多以用于银行客户的融资需求为主,当以阿里巴巴为首互联网企业投放余额宝产品之后,市场曾一度疯狂追捧,目前各家互联网企业如京东、微信、东方财富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产品,而投资方向多以货币基金形式为主,如余额宝主要投资于银行的协议存款。目前多家商业银行逐步跟进推出投资于货币基金的可随时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而以“余额宝”为首的宝宝类产品价格跌落至投稿日年化2.453%。

二、监管需要

从2004年至今,银监会出台过多项政策规制曾一度比较混乱的理财产品市场,因此银行也随之对产品类型做出调整。例如最早的银信合作类的理财产品,银监会从产品类型、是否非标、与信托合作的占比等多个方面均做出明文规定。梳理历年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政策,不难发现其释放着四个信号: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财产品初期较为明显,银监会禁止银行“高息揽储”,避免各家商业银行恶性竞争,推高市场利率;2、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如避免商业银行影子银行的风险,银监会出台了2013年8号文,提出非标概念,用于统一管理银行理财产品,规避表外业务风险;3、遵循市场规律,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各类“宝宝产品”雨后春笋,银监会出台政策使银行客户理财区别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再投资金额和赎回方式上均作出相关规定,有效地划分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客户对象。4、理财服务初衷,避免大众理财资金受到损失。理财产品从新鲜事物到家喻户晓,大众理财由原来追求高收益到逐步趋于理性,但投资理念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因此严格要求商业银行对理财客户进行相关产品适合度和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避免客户资金损失和银行误导销售。

三、客户需求

随着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客户需求也逐步趋于理性,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希望购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多家银行推出了针对部分客户期望获得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以结构型产品为例,前期表现为某些投资于金融市场的产品使客户本金亏损甚至是巨亏的现象,如2012年某外资银行因一款结构型的理财产品而陷入理财欺诈的官司中,由于在跟客户沟通过程中没有说明产品在投资期不可赎回而导致客户巨亏,因此法院宣判银行方面补偿客户损失。在随着监管政策逐步落地以及客户理财趋于理性,市场上出现结构型保本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焦点联动系列的结构型产品,标的资产是沪深300指数等的衍生产品。尽管超额收益要根据后市变化才能得知具体获得多少,但产品是在保证客户本金不损失的前提下追求额外回报,满足了部分高收益愿望客户的需求并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因此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资产规模的客户需求不断细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完善自身体系,使其覆盖更广的客户群体,针对适合的客户群体使之更具投资价值。

篇8

目前,学校地理教育是地理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地理教育担负着与其它学科相比独特的重任,即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素养是学生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1]。地理素养由三部分构成: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综合性,这就决定地理教育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自然界中的,也可以是社会各界。那么怎样将更丰富、更有效的信息从广泛的自然界和社会界中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本文就对此加以探讨。

一、学校地理教学形式分析

从地理课程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地理教学形式呈现方式可分为显性地理课程和隐性地理课程[2]。

(一)显性地理课程。

显性地理课程,亦称“正式地理课程”,指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这是我国学校地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①保证有效时间内较大容量的教学内容;②便于形成统一的地理知识、技能和素养;③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显性地理课程的意义在于:是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隐性地理课程。

隐性课程一词是源于美国学者杰克逊(P.W.Jackson)1968年在其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提出的。它也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它的特点是:①隐性地理课程是一种与显性地理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式,并没有统一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②隐性地理课程是存在我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当中的,来源非常广泛,是具有开发性的;③隐性地理课程是学生个别零碎获取的知识,因此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现象;④隐性地理课程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形成的,所以学生愉悦地、容易地接受知识,并持久保持。

(三)隐性地理课程与显性地理课程关系。

隐性地理课程通过学校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从而形成优良的地理素养。如:学校开展“远足活动”,学生在学校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压抑,形成了对知识的抵触情绪。这时有计划地开展“远足活动”,学生在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极易接受知识,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肯动脑去思考大自然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再者,学生必须跋山涉水、风吹日晒顶风冒雨地在野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同学间相互合作形成团队,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形成。

隐性地理课程有助于显性地理课程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都是理论性的,而隐性地理课程作为特定的地理文化知识,是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如:有些学校建起的科普气象站。通过组织学生成立气象科学小组,学生在每天的实地观测中记录有效数据并通过小广播播报,这样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更扎实地掌握气象气候方面的知识,从而弥补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

隐性地理课程可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隐性地理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各界当中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隐性地理课程需学生亲自对地理现象观察、原理思考,否则对地理感性认识不深,也无法为地理理性知识打基础。

隐性地理课程与显性地理课程是相互促进的、依赖共存的,也是互补的。显性地理课程通过普遍的课本教会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法与技能,同时使学生形成新的隐性地理课程。隐性地理课程的发展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网络,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促进显性地理课程的发展。

二、地理素养发展

现代公民素养基本包括认识和履行公民所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国际交流中的权利和义务。现代公民既要有国家意识,又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要树立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地理教育有很强的公民素质教育,地理教育中有国情、国力、国策、国法教育,有我国自然条件的教育,又有我国社会状况的教育,还有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教育,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是迫不及待的事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必须先了解地理素养。

(一)地理素养的层次构成。

《地理教育国际》在“地理与个人教育”一节中从三个层次分析了公民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3]。

1.知识和理解方面

认识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文系统和形成区域概念,以及全球的机会和挑战并存意识。

2.技能方面

学会利用文字、数据、符号等资料表达地理信息。练习怎样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分析二手资料,从而探究区域到全球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

3.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产生兴趣,会欣赏自然世界的美和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生活情况。关注后代的居住和环境质量与规划,尊重别人的平等权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具备地理素养的意义。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

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养成地理科学能力的载体。中学地理教材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从独特的地理学视角,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解决当今世界三大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味地强调经济发展问题。

2.保证人文素养的培养

地理人文素养培养有助于了解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形成人口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全球意识。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十分不平衡、人均资源不足、东西发展不平衡,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地理素养一旦形成,是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对个体终身发展具有意义。地理素养对学生的地理认知、地理技能及所有跨学科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以此保障实现学生终身发展。

三、学校隐性地理课程建设与地理素养发展关系

(一)加强隐性地理课程建设,促进地理素养发展。

隐性地理课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构成于地理活动课、校园文化中和社会各界。地理活动课是在课堂以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有关地理知识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一个非正式的课堂中、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团队的合作形式愉悦地接受知识,而且是在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接受的。这种知识的内在保留时间是长久的,慢慢地会在学生的认识世界中积累起来,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师生共同创造精神财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随时发挥地理教育的作用。

在社会各界中与地理相关的隐性地理课程很多,一些全国性、世界性的节日宣传都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4月23日世界气象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4日国际减灾日,等等。这些广泛存在社会各界中的零碎的隐性地理课程逐渐积累,会慢慢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

(二)加强地理素养建设,促进隐性地理课程发展。

隐性地理课程包含在物质和文化当中,以及生活空间当中,是非系统的,零碎获得的,这样就决定了学生获得的地理知识是有差异的。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个人的学识、兴趣、爱好不同,就接受不同程度的隐性地理课程。这就说明学生的地理素养的差异会形成对隐性地理课程的不同认识,甚至认识不到隐性地理课程的存在。

地理素养的实践性告诉我们,通过实践活动,个体亲身体验各种地理问题,可以获得丰富真实的经验,加深个体对自然生态问题的感悟。个体的地理素养不同,得到的经验不同,感悟也就不同。地理素养来源于实践又付诸实践,正像隐性地理课程隐藏于社会又实践于社会。

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当今学校地理教育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隐性地理课程的教育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发展服务。学生在地理素养发展的同时,在生活中能够发现更多的隐性地理课程,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使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2012年旭日阳刚的民工摇滚版《春天里》被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时间,这支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的摇滚歌曲,红极一时,成为了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摇滚乐的时代性、节奏的强烈等特点感染了观众,也充分证实了摇滚乐在当前中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不过《春天里》还仅仅是一个个案,要想探究摇滚乐的前世今生以及与当前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趋势之间的联系,还得从其发展历程说起。

一、中国近代摇滚乐的发展历程

中国摇滚乐的发展历经近30年,在这近30年里,摇滚乐完成了自身的萌芽、产生及发展时期,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将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一无所有”开始的摇滚萌芽期

中国的摇滚乐并非一夜之间崛起,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外来信息的大量输入令北京等地区的小部分人接触到了西方的摇滚乐。早在1980年,内地第一支摇滚乐队“万李马王”便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这支乐队演绎的是以披头士为主的西方老牌摇滚的乐队歌曲,1981年,李力、王勇等人组成了演绎日本歌曲的阿里斯乐队。1982年,马达加斯加人艾迪和几个外国人成立“大陆”乐队,这支乐队作用非同小可,直接成为中国摇滚乐产生的催化剂。到了1984年,由崔健、刘元等人组成的“七合板”乐队成立,主要歌唱欧美流行曲,而1986年才真正是中国摇滚乐的一个标志性起点,自1986年5月9日,崔健抱着一把吉他登上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一无所有》的那天起,中国的摇滚时代开始了。

(二)慢慢摸索发展之路的经典摇滚时期

伴随着中国摇滚乐队的成立以及崔健本人知名度的提升,1990年1月28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再次以摇滚歌曲演出,为亚运会集资义演,渐渐地我国出现了“摇滚音乐节”,一些国内刚刚诞生的摇滚乐队,如“呼吸”、“宝贝兄弟”、“眼镜蛇”等乐队参加了这场义演。

随着崔健的第一张摇滚乐专辑《新路上的摇滚》的成功问世,内地摇滚乐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推出自己的摇滚音乐唱片。这一时期,关于摇滚乐的书籍和杂志也被推出,1992年5月,黄燎原、韩一夫编写出版了《世界摇滚乐大观》,同年9月,杂志《音乐天堂》诞生,这些书籍和杂志的诞生,预示着当时摇滚乐的诞生已经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对于中国音乐界来说,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和值得研究的内容。

1993年6月,广州举行“追忆似水年华音乐会”,四个月后“分享生活音乐会”举办,“南方公社”中众多社员诞生,这两次音乐会标志着南方音乐第一次以大规模的集体姿态浮出水面,尽管由于后期产生的其他问题,导致南方音乐很快瓦解,但是依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后,众多乐队推出新的摇滚音乐专辑,如《裸》、《回到拉萨》、《选择坚强》、《垃圾场》、《黑梦》、《我这十年》、《出门人》、《红旗下的蛋》、《创造》、《安魂进行曲》、《艳阳天》、《花开不败》、《浮躁》等等。

回顾中国摇滚乐的萌芽发展时期,尽管没有西方国家那样长时间的孕育,但在中国的发展也可谓酝酿已久、来势汹涌,同时也诞生出许多经典作品,因此这一时期是属于中国摇滚乐的经典时期。

(三)逐渐发展缓慢推进的摇滚春天时期

1997年至今,笔者将摇滚乐在我国的发展定义为缓慢推进的摇滚春天时期,1997年2月25日,“舌头”乐队正式组建,内地的摇滚乐已经不再是属于少数人追随的音乐作品,而是具有了较大的传播度和反响,这一点与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无联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传播的速度加快、传播的层面扩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同年3月,“”乐团推出专辑《怎么办》,而“”作为一个南昌的地下乐团,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这也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开始接纳这一股一直遭受着异样眼光的摇滚乐,“”乐队推出的《怎么办》也激励了一大批地下摇滚乐队,执着于自己对摇滚乐的追求。“”乐队的专辑《怎么办》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地下摇滚乐传播过程中的引路石。

随后,多张摇滚专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音乐市场,中国摇滚乐奠基者崔健《无能的力量》、许巍《在别处》、朴树《我去2000年》、胡吗个《人人都有一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王勇《往生》、天堂乐队《人之初》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诱导社”自费录制了专辑《二百一十四天和三个呕吐少年》,并且在地下传播开来,半年后被马来西亚购买,大量的优秀作品的问世,摇滚乐不断得到认可,摇滚乐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春天时期。

二、结合摇滚乐的发展特征看当前中国时尚音乐发展趋势

摇滚乐发展的春天是时展的结果,当主流价值观逐步被认可,当摇滚乐逐渐融入大众音乐审美,摇滚乐也不再是流行音乐领域中的异类,从摇滚乐走进校园、走进春晚,走进大街小巷,都足以证明这一点,那么摇滚乐的发展给当前中国时尚音乐发展怎样的灵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本身:反映社会现状和真实心境

摇滚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就是真实性,反映了社会现状。那么中国当前的流行音乐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本质特色,不是漂浮不定的靡靡之音,也不是光追求音乐美感失去时代性的作品,而是反映社会现状和真实心境的作品。音乐作为社会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都是社会的成果和延伸,因此一部好作品一定是反映了社会真实现状的作品。

为什么摇滚乐《故乡》可以成为经典的作品,原因就是引起了共鸣,《故乡》是以北漂为背景,在北京天桥或者某个角落,流浪歌曲手抱着吉他,唱着沙哑的声音,用真实的心境演唱那首沧桑的《故乡》,这样的歌曲可以很快引起听众的共鸣,很多的北漂人都有一种失落的情结,他们远离故乡,追求梦想,总会在某个得意或失意的时刻,不自觉想起故乡,那是一种包涵沧桑感而又柔软的心境。

(二)传播途径: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广泛传播

摇滚音乐为何可以从萌芽逐步发展至今,其中传播媒介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地下的乐团到演唱会,都是通过传播的方式,深入人心,引起共鸣。《春天里》原本是汪峰的摇滚乐作品,在“旭日阳刚”民工组合的翻唱后,让这首《春天里》红极了大江南北,且不说这里是否有侵权的成分,也不谈论汪峰与民工组合两者的唱功谁更出色。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民工的身份,让听众感受到了真切的情感感染力:二是春晚的舞台。有了更大更广的传播面。

所以这给我们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一个启示,那就是除去音乐本身外,媒体的传播是音乐传播的最大推手。

(三)受众特点:从个别追求走向大众审美

篇10

一、赣州银行竞争力发展现状据《银行家》在《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可以得出,赣州银行在中部六省以至于全国中型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竞争力都名列前茅,经过长期“构架再造、人才磁场、品牌提升”思想的沉淀,赣州银行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提升期,并且在经营方向、目标等方面准确定位,提升了企业形象,成功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结合自身市场定位不断创新,增强银行服务功能,全面打造银行整体形象。

二、赣州银行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赣州银行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有所欠缺,职工内部控制意识比较薄弱,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以及内部监督有待完善。

(2)赣州银行成立时,地方政府占有主要部分,所以银行股权比较集中,对董事、监事、经营管理层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不足。

(3)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漏洞较多,事前调查分析时,企业财务及信用情况信息不充分,授信评级时,不能全面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在贷后管理方面,贷后管理不足,贷后报告缺乏准确性,风险较高。在最后贷后监督方面也较松散。

(4)职工薪酬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致使人才流动频繁,人才欠缺,大量人才流动无形中也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5)由于跨区域发展,带来异地分支行的有效管控问题,不同地点具有不同文化,银行也需要结合当地情况推出不同产品以及理念,所以如何整合异地文化以及做出相应的创新也成为赣州银行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

(6)网点较单一,辐射功能不强

三、赣州银行提升竞争力对策

1.结合地方特色,走差异化道路

赣州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秉承“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瞄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客户,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特色银行产品与服务,满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充分发挥法人机构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优势,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展壮大。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严抓业务、人员、监管、信息等内部控制各个方面,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及时的风险防范与处理措施,根据银行业务和系统的发展,规章制度的修正与补充也要同步进行,对不适应业务开展的旧制度、旧规定要及时废止,并不断总结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免错误再次发生。

3.强化贷款业务的过程管理,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积极开展综合营销,实现个人金融、公司金融、机构金融同步发展。在营销体制上,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营销人员队伍。其次,经营结构方面,在稳固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实现三者的动态平衡。同时注重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完善授信业务监督机制,确保资产的安全经营。

4.注重人才资源,改革人力资源

尽管赣州银行董事长肖明华非常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行长1刘相发亦表明需建立起“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引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赣州银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因此应该更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的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职工薪酬上要紧紧围绕市场劳动力价格,人员培训要定期举行,并且建立相关绩效考核制度,大力建设具有专业技能,对经济走势有一定判断能力的高技能团队。

5.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

2向上在其文中明确指出“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的问题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科学创新体系。”足以可见创新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金融创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有时刻创新,银行才能获取不断的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金融市场中生存下去。首先,应该从内部培育创新思想做起,积极鼓励银行人才发挥创新能力,配置创新所需资源;其次,重点建设产品与业务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银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不断与客户的需求融合,推出符合客户的个性化产品;最后,加强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创建属于银行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

6.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打造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是银行发展的灵魂,它能从本质上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它是银行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所以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大力建设银行文化。3侯冬梅亦在其文中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城商行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优秀的银行企业文化,对内可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可塑造完美的银行形象,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赣州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知名度低,定位较低端等劣势对赣州银行CI形象建设、综合品牌建设、银行知名度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赣州银行文化受到异地的认可并且实现业务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赣州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认为其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贷款业务过程管理,注重人才资源,走差异化道路,同时进行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