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5: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劳动安全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H省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大学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78份,回收问卷1130份,回收率为95.92%。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频次单一
在所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有31%,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有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2%。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担忧的是,4%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23%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高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学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要在高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校党政领导要从“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出发,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广大政工干部和班主任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大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其家庭所能募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困难家庭;二是来自家庭人口众多且失业人数多或低层劳动力多的困难家庭;三是来自家长年迈而劳动力弱、家庭上学子女多且子女上学费用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四是来自家庭有病人或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五是来自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变故的困难家庭。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齒
1.思想方面。大部分贫困大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态度端正,但思想觉悟及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一是虽然大学生总体关注时事政治,具有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国家、社会和自身结合起来,缺乏社会责任心。二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天真、简单,品性淳朴、直率,但由于长期地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方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社会见识少、阅历浅、社会信息存储量匮乏等特点。三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学习好便能就业好”的思想,虽然他们在校学习刻苦勤奋,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少积极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卑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常为生活犯愁,与衣食无忧甚至花钱阔绰的学生相比,在经济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其情绪易低落。二是孤僻、自我封闭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使其心灵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善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三是焦虑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想通过学业来改变命运,在校十分注重学习成绩,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面对全新环境和生活的种种考验,或面对严峻的就业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四是妒忌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并成为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五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还存有虚荣、功利、空虚无助、偏执等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
三、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缘由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创业就业机会短缺,人才竞争激烈,形势严峻。这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校园安保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又给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创业带来新压力。
2.政府监管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国内正处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上诚信缺失,公正失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诸多社会问题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加上科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但政府监管又失力,社会诈骗手段多样,部分高校大学生因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复杂,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少部分学生因恋爱、创业或追求自由等缘故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节约开支而租用简陋、安全系数低下的出租屋居住,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件和物品失窃案件。
4.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影响。一是学校安保工作边缘化状况仍未改变,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相当匮乏。二是学院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宣教成效不明显,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三是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及体制滞后,未能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管理丁.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安保T.作需要,学生经常不服管、不服教,特别是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系统性、个性化教育管理成效甚微。四是校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高校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五是受安保专项经费短缺限制,从事安保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安保管理服务理念落后。六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推进,部分高校安保工作由物业公司承包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宣教、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屡见不鲜。
5.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薄弱问题突出,给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或偏远地区,因地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式传统、受教知识面单一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局势认识不足,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国防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十分薄弱。二是学生社会见识少,阅历浅,上大学后便对城市里的新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自身抗诱能力却十分薄弱,容易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三是学生为缓解学习生活经济压力,更好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在校迫切要求参加校外兼职以获得兼职薪酬,但有时因盲目过度追求高薪而忽视安全风险,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导从事违法犯罪工作,走上歧途。五是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一旦上当受骗或遭遇重大挫折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且无法自行疏导解压,严重时便会滋生厌世心态和轻生观念。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几点工作建议
1.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一项十分重大教学教育任务。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要求,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广泛深人开展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所侧重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并切实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融人其中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意义。充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社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人生。
2.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各高校应及时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档案数据库,各心理健康咨询和宣教单位或机构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中,应秉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理念,切实加强“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安全宣教工作,既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又要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方法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特别应加强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教会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或困境时懂得求救和自救方法,消除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3.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贫困大学生人学后,各高校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和分类资助,在加大资助力度和广度的同时,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原则,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励志感恩公益活动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就业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4.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或就业时,一般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二是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四是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五是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六是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必要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帮助他们学习法律和安全知识,使他们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增强就业创业安全防护和维权能力,实现平安就业和合法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安全意识低。从大学生自身内因来分析,他们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滞后,个性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具有人生观不明确、做事麻痹大意、法制观念淡薄、遇事欠思考、社交需求强烈,但经验不足等特点。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必然面临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惑。
(二)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当前,许多大学生不但表现为安全意识低,而且缺乏安全防范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学楼和宿舍的灭火器在哪里,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甚至在寝室中使用过“热得快”等大功率违章电器等,并在遇到安全事故时表现为不沉着、不冷静。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滞后。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深刻地认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当前,许多高校对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重视或重视不够,领导机制不健全,在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时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计划,最终致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因素
(一)社会历史条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必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大学生才会有相应的安全意识。如安全意识中的智力因素,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不断认识、总结、积累所得。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大学生的安全认识水平越高,就无形中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历史事实也证明,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的安全意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经济条件,即大学生生活的物质基础所在。物质财富一直是一个国家富强、繁荣的象征,也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经济水平决定着安全意识发展水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可能超出他们所在社会的经济条件。但当大学生的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大学生就会自发地对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风险高的工作可能就会很慎重。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是比较落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受到制约。
(三)个人层面上的影响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由于性格、年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的差异,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等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比较深刻、透彻,安全意识相对来说要强一些。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对策
(一)内涵中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应从内涵中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安全防范意识、校规校纪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意识、交际交友安全意识等。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教育应突出重点,提高教育实效。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抓对重点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要因生制宜进行区别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对重点场所的安全意识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等场所,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因此,在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中除了要将相关知识传达至学生,更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应用。
(三)教育形式应多样。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安全知识教育形式单一,除安全知识讲座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形式和内容,安全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多元化。这跟高校大力倡导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是极不相称的。学校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找准切入点,积极开展安全实践活动,充分融入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如安全手抄报比赛、安全板报、安全网站、安全短信等。学校还应当把“安全教育”列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从而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2]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3]彭智勇.学生安全事故案例选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环境复杂性和学生主体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新挑战。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实现平安校园的根本途径。
高校学生安全素养指高校学生具有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及生活健康和学业的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的综合能力。包括安全的意识、知识、心理、技能、行为和身体素质等。
一.大学生安全素养现状及问题
本文以淮南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随机抽样,共发500份,回收496份,有效率99.20%,符合科学调查基本原则,样本具有代表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安全素养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能力不强。大学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表面性的现实危害,但对潜在危险认识不够,难识破精心设计的陷阱,甚至有学生明知事情危险,还存侥幸心理贸然行事。调查显示39.8%曾因疏于防范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45.5%经常到流动摊贩处购买食物;22.6%曾选择搭乘黑车出行;25.5%不知道校园“110”。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略强高年级;女生略强男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知行分离”问题,表现和行动不一。只有将内在安全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树立内在安全感,才能真正培养出自身的安全素养,才能在关键时候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2.安全知识匮乏,教育成效欠佳。安全常识调查显示26.7%不了解火灾环境下逃生自救、防护常识;30.8%不知不同物质起火应采用哪种灭火方法;42%不了解非法传销模式。法律知识调查显示18.5%不能全面了解和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4.5%不了解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甚至对劳动法,合同法这些与其相关法律都不清楚。
调查显示86.7%的大学生(非法学院)对法律知识获取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安全素养教育没纳入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教材,专业安全师资力量短缺,仅靠课程灌输和安全知识讲座,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安全素质要求。
3.安全技能缺失,自救能力不够。安全技能认为是由“应知”的内容形成“应会”的能力,且必须经过实际操练。调查显示51.6%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65.8%不能正确掌握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例);88.6%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在危急时刻,欠缺系统培训的学生并不能有效自救或实施救援。
二.培养大学生安全素养途径与措施
1.建设安全素养教育体系,夯实基础能力。安全素养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高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应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应学分与课时,明确安全课程内容,将安全内容融入到相应学科。如《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设网络安全知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稳定的安全教师队伍,开展连续性、阶段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选用规范实用性强的教材,增加经费投入,增设实际操作演练和警示模型参观环节,对学生加强系统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的讲授与训练。
2.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实效路径。通过校园安全文化的渲染有力推动校园安全建设,约束、引导师生行为,并内化为规范,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行为。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制度、物质、精神建设,是提升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环节。
1)制度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整改的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2)物质建设,完善教学、生活、实验等方面的物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备,如安全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等。
3)精神建设,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法律常识,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安全责任感和安全理念;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氛围。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网络通讯平台,建立教育联动机制,通过学校与家长双向引导,合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日常请假“家长核实制”、学业预警“家长互助制”、思想动态“家长知情制”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
[1] [2]
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体育院校 大学生治安 治安教育
一、校园事件
据国家统计局2014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大学生人数已达到2468.1万人,面对这类特殊人群治安状况与大学生治安教育中的问题日益严峻。
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一案2011年1月30日一审宣判,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认定李启铭酒醉驾驶,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且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单从此事件看待,此次校园交通案件严重程度不亚于高速公路发生的事故,在肇事者酗酒还能随意进出校园。种种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对目前大学校园内的治安问题担忧。
二、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一)懵懂期
对于大学生来说,懵懂期特指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首先是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同样对社会新鲜事物并没有相对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防范,或现实与理想不符导致心理扭曲。有些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后不能够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刚从高考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后进入大学不能适应自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导致大一新生对社会不良产物产生兴趣,或无法自主学习后自我价值不能体现导致自我空虚、自暴自弃等。大一新生通常在18-21周岁之g,也许对于有些新生进入大学校门就意味常年离开自己生活,自己的家,对家庭的思念同样也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行计划生育后,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已占多数,过于娇惯、溺爱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大学生活不能自理、性格孤僻、自闭等。想念家庭同样也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对于在校教师,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应从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理解体会新生对于大学的个人需求,全面介绍学校内部设施,不仅仅是强调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时间,更要明细介绍校园内部的社会实践等积极向上的体验、交流、娱乐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
(二)倦怠期
学生出现倦怠主要时期为大二和大三,其中包括对学习的倦怠和生活的倦怠。旷课、酗酒、打架、盗窃等犯罪行为在这一时期频频发生。在这个时期犯罪率较大,学生已基本熟悉学校内部环境和基本校园生活,当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校不能体现时,将会从其他方面寻求存在感,或旷课沉迷网络、或流入社会。但学生在此期间还没有一个正确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判断,出卖廉价劳动力或接触社会阴暗面。而对于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随之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或其他专业的实践活动。
(三)爆发期
我们将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顶为爆发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即将毕业与学校脱离,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就业不理想,有些则是考研压力或考研落榜导致心理状况不佳,学生在这个期间出现自杀几率较高,辅导员导师应正确学生讲解就业状况和面试流程等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就业与考研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和动态。以大学生心理状况为基点去研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从学生的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从而完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为使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
(一)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中
让学生参与自己高校的管理团队当中,不仅是对学生的心理、管理、能力等方的提升更对高校管理者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随时掌握学生现状,解决校园治安问题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掌握尤为重要。
(二)加强学校安保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加强安保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通常体现在,安保人员提供向学生分享工作经验和在维护学校治安问题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安保人员的工作状况和工作难点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状态,安保人员也可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类课程予以警示。
(三)增强学生和管理之间的关系
逐渐趋于饱和的就业岗位和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使大学生待业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毕业生求职心情极为迫切,加之就业信心不足、求职经验缺乏、对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差,往往会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致使毕业生财产损失,人身及心理受到伤害,造成及其顽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2015年最新统计,这种案件呈现出急速回升的趋向[1]。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类求职安全问题,高校应将求职安全教育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以此增加大学生求职安全意识
1大学生求职受骗的类型分析
求职大潮时而风起,时而浪涌,其中既蕴含着无数的机遇,又隐藏着许多未知的风险,每年的六至七月份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急于就业。可是,一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会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对单纯的毕业生们进行诈骗,但是面对千奇百怪的诈骗方式大致可以为以下三类:
1.1要工作先交钱
一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将公司的优势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说得天花乱坠,这使很多毕业生都很心动。然而,当他们真正入职工作的时候却告知需要缴纳入职费、培训费等相关费用。
1.2拉同学带朋友
有些不法的传销组织看准了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于是潜藏在人才市场,主动与毕业生搭讪,以“高收入”和“高回报”来骗毕业生加入。当毕业生加入以后,公司领导会要求他们“拉拢”同学、朋友加入。
1.3承诺不写进合同
有些公司为了能够招到人会给求职者口头承诺一些福利待遇,模糊工作时间,美化工作的性质,等到正式入职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才发现面试的时候所许诺的福利待遇在用工合同中并没有体现。
2探析大学求职受骗的原因
毕业遭遇就业陷阱,这是每年毕业季必修的话题,究其原因大概为:一是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自身防范防骗意识相对薄弱,容易轻信他人,导致自己上当受骗;二是当今社会就业岗位又极度贫乏,就业压力过大,在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安全警惕,轻信了以用人单位的虚假身份出现的传销组织;三是对同窗、伴侣的介绍一些工作过于信赖,想不到熟人还会诱骗自己;四是个别学生有存在坐享其成的思想,总想天上会掉下馅饼,以至于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心甘情愿从事其违法传销活动,害人害己。在招聘过程中,骗子们往往打着招聘人才、工资待遇良好等幌子来骗取毕业生信任,以收取“报名费”、“担保金”、“培训费”等诸多借口进行诈骗,大学生明知要求无理,但迫于就业的压力,也不拒绝。在职场上把“员工的试用期”当成“员工的剥削期”已经成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单位规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然而对于处于弱势群里的大学毕业生来讲,尽管知道这些强行附加的众多不平等条款是偏心不公平的,但为了找到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也不敢明确体现表示出异议[2]。
3如何做好大学生求职安全教育
毕业生安全就业是关系学校稳定的大事。而求职安全教育则是一根安全带,只有将这根安全带在毕业生还未正式离校前牢牢系在胸前。不断增强大学生求职安全教育,使毕业生们提高自身求职安全防范意识,顺利就业。
3.1把招聘信息安全审核放首位,确保信息安全可靠
目前,人才录用市场中鱼目混珠的不良信息和混乱信息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安全的重大问题,高校如何加强毕业生招聘信息安全服务体制建设和如何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安全化显得极为重要。院校有义务保证向毕业生发放的招聘信息的规范性和真实性。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学校需要严格审查用人单位的招聘资质、营业执照等合法登记手续。确保用人单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防止毕业生上当。严格把控招聘信息安全审核关,滤掉不良招聘信息,确保毕业生所了解到的就业信息安全可靠。
3.2严格保管毕业生重要资料,确保毕业生信息安全
学生的个人资料和应聘简历,详细地记录着毕业生的重要信息,一旦被人恶意获取,可能会给毕业生带来难以想象的麻烦。高校应加强毕业生个人身份信息资料的安全管理,引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勿随意滥发个人简历,特别是招聘方式不规范,甚至没有招聘资质的单位。[3]在个人求职简历上尽量做到不留家人情况、电话、地址等重要信息。通过网路应聘时,选择信息监管规范、知名度高的大型人才招聘网站,要注意留下招聘单位的固定电话,必要时拨打电话核实。
3.3将求职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受计划经济形式下单一的就业体制影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某些偏差,如过于强调重视求职面试和口试技巧的指导,却轻视了就业安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情况局势非常值得挑战的背景下,就业指导老师应对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就业安全问题和越来越复杂的招聘模式进行分析讲解,教会学生如何深入了解应聘单位、分析招聘信息,甚至教会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保护自己。课程中要使用典型事例对大学生进行警示安全教育,通过各方路径广泛宣传,以提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顺应时展的需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安全健康地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利益。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体,应将毕业生求职安全教育放在就业教育工作的首位,使大学毕业生健康就业。
参考文献
[1]辛克海.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青年时代,2015(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lx(2010)03-0267-02
一、大学生就业陷阱问题不可小视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陷阱,是指招聘单位打着招聘的幌子骗取应聘人钱财,或者招聘单位不遵守法律、不履行承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行为。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某些别有用心的单位和个人造成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种种陷阱,给大学生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陷阱,中央电视台与智联招聘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2463人,55%的人遭遇过就业陷阱。可见大学生遭遇求职陷阱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就业陷阱必然会对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一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造成经济损失、时间损失、机会损失。经济损失经过努力尚可挽回,但时间损失、机会损失无法挽回。二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造成精神伤害。遭受就业风险的毕业生往往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精神上受到的伤害远远超过经济损失。有的学生会患上“求职综合症”,害怕求职。有的学生对社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破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此外,就业陷阱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滋生不诚信行为。大学生需要一个公平的、安全的、诚信的良好就业环境,遭受欺骗的毕业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能会怀疑诚信,戴着有色眼镜看这个社会,甚至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特别是某些误入传销的学生被骗后会马上反过来再去骗别人。因此,就业风险的危害不可小视,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二、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陷阱
1.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踏人非法传销陷阱。尽管学校一再提醒广大同学在求职过程中要警惕传销陷阱,但每年还是有部分学生“中招”。大学生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受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二是对同学、朋友的介绍过于信任,没想到熟人还会骗自己;三是就业压力过大。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普惕,轻信以用人单位身份出现的非法传销公司;四是个别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甘愿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2.个别利欲熏心的业主,利用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试用期的薪水一般都较低,在试用期内不为毕业生交纳社会统筹和相关保险,有些公司为了使用试用期内的廉价劳动力,抓住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先行试用,待试用期一过。再以种种理由辞退求职者;辞退后再招聘新的毕业生,再试用,如此反复,长期低成本占用廉价劳动力。有的公司故意延长试用期限,损害毕业生的利益。
3.中介机构非法收费。非法中介机构和个别披着合法外衣干着非法交易的中介机构,他们利用大学生求职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社会知识,容易轻信于人的弱点,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大学生不合理的报名费、介绍费等。他们大多以推荐面试为借口收取报名费、介绍费。如果面试未被录用,归咎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报名费、介绍费不退。由于推荐的人数多实际录用的少,大多数录取不了。即使被录取,从事的岗位、待遇与最初的承诺相差甚远。发现上当受骗,大学生往往碍于面子,或慑于,或缺乏必要的证据,吃哑巴亏,不了了之。
4.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近期以来,套取并利用求职者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要填写一些表格,其中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尤其是网上求职,要求填写的内容更是事无巨细,从个人电话号码,到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父母情况一应俱全。许多毕业生粗心大意,随意填写,结果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高校就业机构如何帮助毕业生降低求职风险
1.加强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提高就业安全意识。受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就业体制的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就业指导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出现某些偏差,如重视强调求职面试技巧的指导,却忽视了就业安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应对日趋复杂化的招聘、求职活动中出现的就业安全问题,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对就业招聘信息作必要的安全分析、对应聘单位做深入了解,教会学生在求职就业中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切实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人身安全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教育,利用经典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使广大毕业生充分认识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进行非法活动的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提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实时动态掌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择业过程。高校毕业生因求职心切,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识别诱骗陷阱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学校应对毕业生全员实行有效的监控,对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及时有用的帮助;严格实行请销假制度,将外出求职毕业生的登记制度纳入学校就业工作的日常管理范畴,毕业班班主任与辅导员要实时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去向和现状,要求学生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老师保持不间断联系,确保发生就业安全突发事件时的信息畅通。同时,要教育大学生冷静思考接到的面试通知,特别是要到异地求职的毕业生更要提高防范意识。
3.过滤就业信息,严把信息审核关,确保就业信息安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混乱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安全的突出问题,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制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安全化。对于在校园内的就业信息,学校要保证其真实、规范。在校内举办的招聘会,学校要严格审查招聘单位的资质,要求招聘单位不仅要有营业执照等合法登记手续,而且要具备接转户口、档案关系等条件,以便保障学生的权益。要坚决拒绝一些夸大单位现状、高薪引诱、收取上岗培训费和服务押金、招聘传销人员等情形的用人信息,确保用人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防止毕业生上当受骗。
4.加强毕业生求职信息资料安全教育,防止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在招聘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求职者的简历被随意丢弃在地上。这些简历上面有着详细的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恶意获取,可能会给求职者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信息资料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在招聘现场,不要随意发放自己的简历,特别是招聘方式不合规范的单位不要投递简历;在个人求职材料上最好不要留家庭电话。只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就可以,固定电话可以提供辅导员或院系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在网上登记注册个人信息时,应选择一些信息监管较规范、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人才招聘网站;要注意留下用人单位的固定电话,必要时拨打查询电话进行核实;与联系人会面应选择用人单位的办公场所等等。
面对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更要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最终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和安全就业。同时,更需要促进确保就业安全的各种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落实,以及社会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共同监督,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无虞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我们从新闻中得知,6月9日一天,山东、湖南、黑龙江发生3起16名中小学生溺亡事件,感到十分痛心。随着盛夏到来,特别是暑假来临,中小学生户外活动增多,发生溺水、触电、火灾、交通等事故可能性增大。为了防止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让孩子们远离危险,我们通过《党建》杂志“大学生村官”专栏向全国大学生村官发出以下倡议:
一、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大学生村官要发挥驻村优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农家,积极配合学校、镇村、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教育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应急自救的能力。
二、加强监护,防止事故发生。大学生村官要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家访,让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提醒孩子做到“五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少年儿童远离父母,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大学生村官要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夏季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开展安全专题教育讲座,着重从防溺水、防火防电、交通安全、预防各类传染病和突发病症、食品卫生及防食物中毒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三、加强排查,排除安全隐患。对校园及农村周边地区,大学生村官要争取村两委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流、湖泊和有高压电线的道路等地段,要向当地公安、电力、交通等部门及时反映,以期能够尽快予以处理或设立警示牌。利用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组织读书、娱乐活动,让他们远离危险场所,让父母放心。
大学生村官朋友们,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呵护好他们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一齐努力,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倡议人:
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乔薇
吉林省安图县红旗村党支部副书记 滕怀强
山东省枣庄市寨子村党总支书记 鹿元飞
江苏省扬州市邓院村党总支副书记 李庚
安徽省歙县绵潭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杨俊森
湖南省益阳市香稻村党支部副书记 陈熹柳
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党支部书记 邢镭
贵州省万山县瓮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张阳
1、使新员工了解mt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和企业文化。
2、使新员工了解新的工作环境、条件、人际关系、应尽职责、工作内容、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的期望,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创造优良绩效。
二、培训期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为一个月,包括2-3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和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三、培训对象
mt公司全体新员工
四、培训方式
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
五、培训工作流程
六、培训内容
(一)课堂教学部分
1、企业概况:公司创业历史、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品牌和经营理念,组织机构,人员机构,薪资福利政策,以及新员工关心的各类问题的解答。
2、员工守则:mt公司规章制度,奖惩条例。
3、入职须知:入职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4、财务制度:费用报销程序以及办公设备的申请领用。
5、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设备安全知识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6、沟通渠道:员工投诉及合理化建议渠道介绍。
(二)实践学习部分
1、实地参观:参观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娱乐等公共场所。
2、介绍交流:介绍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骨干与新员工认识并交流恳谈。
3、在岗培训:培训所有新员工的服务意识、岗位职责、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部门业务周边关系等。对符合基本要求并已熟悉掌握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的生产技术类员工实施定岗培训,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和指导,使新员工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基本生产操作技能,适应岗位生产需求,最终通过考核,顺利上岗。
(三)户外活动部分
组织新员工和部分老员工一起进行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以及各种户外活动,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七、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书面考核、应用考核、他人评价三部分,课堂教学部分以书面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实践教学部分以应用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户外活动部分以他人评价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20%。
其中,书面考核考题由各位授课教师提供,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卷考试。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手段考察受训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应用及业绩行为的改善,有其所在部门领导、同事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管理。他人评价部分由参加户外活动的新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公正评价。
全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部门根据培训及考核情况,按10%的比例,评选“”岗位操作能手“最佳学习标兵”等荣誉奖项,以资鼓励。
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培训员工的个人能力、考试成绩、发展潜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定,最终做出合理、公平、公正、民主的考核鉴定结果,择优录用符合要求的员工。
八、效果评估
1、短期效果评估:针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被认可程度来评价,包括新员工的评论打分。培训师的评价、新员工主管的评价等。
2、中期效果评估:通过在新员工试用期结束后的考评结果以及第一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来评价其入职培训的效果如何。
3、长期效果评估:通过新员工进公司三年之内的发展情况,来评价入职培训效果。
九、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1、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新员工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2、对于新员工培训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职能,分工协作,并保证各岗位和部门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
3、为了保证实际效果,新员工培训实施之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归档和效果评估。
4、培训考核时有关部门要始终贯彻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同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岗位需求对所有员工作出合理、符合实际的评定,并择优录用。
大学生入职培训计划2
为了规范新入厂员工的安全教育,从源头把好安全关,消减安全风险,特指定本计划。
一、 三级安全教育的有关规定
1.1995年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提出了“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并要求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
3.对新进入单位的员工应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从事钻井、井下作业、油田建设施工、采油、油气储运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专业和岗位的新员工,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其他专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新员工入厂时,由人力资源部开具安全教育通知单,然后介绍到安全科进行厂级安全教育,时间为2天;厂级安全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安全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由新员工带着三级安全教育卡回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再将新员工分配到车间教育,时间为2天;车间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将新员工介绍到班组教育,时间为2天。调岗员工不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科出具三级安全教育卡后,到车间、班组进行二级安全教育。
二、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一)厂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2.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岗位及危险因素;
3.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4.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5.有关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二)车间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车间的概况、生产性质、生产任务、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特点,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
2.本车间的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因素及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
3.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三)班组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班组安全生产情况;
2.遵章守纪教育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所使用机器设备、工具的性能、特点及安全装置、防护设施性能、作用和维护方法;
4.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