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教学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篇1

芭蕾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对人的形体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学习芭蕾的必修课是形体训练,即芭蕾基础训练。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芭蕾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芭蕾基础训练的要素

芭蕾一直严格遵循训练方法,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规格要求和训练法则,通常把开、绷、直、立称为芭蕾的基本元素。

“开”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芭蕾训练中强调的胯、胸、膝、踝以及肩的外开,同时也指脚的外开。外开性是芭蕾的审美特征之一,芭蕾舞中典雅美丽的动作都是以“开”为基础进行展示的。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从芭蕾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开”所体现的是一种古典的贵族气质,其流露出一种张扬的美和风范。现代的芭蕾基础训练中,“开”不仅继承了古典芭蕾尊贵典雅的美学原则,摆脱了古典原则的束缚,而且逐步把芭蕾舞的美推向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芭蕾的“外开性”所蕴含的正是这种对美的无止境追求。

“绷”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芭蕾的重要审美特征。对于芭蕾来说,一般情况下,腿只要离开地面,就必须绷脚。芭蕾基础训练中,绷脚也是老师经常提醒学生的内容之一,对其的反复练习是芭蕾学习者必经的过程。“绷”的训练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增强力量,二是提高灵活性。芭蕾表演中,“绷”能够有效地聚集身体的能量,充分展现芭蕾舒展而又不失力量的美学特征。

“直”是指双腿膝盖伸直及后背的垂直,其同样是芭蕾的重要审美标准。由于芭蕾在舞台表演中大部分是以直线型的动作路线呈现出来,所以“直”在芭蕾基础训练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训练中的要领是要在意念上寻找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形成一道直线,即头顶找天的感觉,从而逐步达到提、收、松、挺等正确且优美的体态要求。芭蕾基础训练中,“直”要达到的审美效果是塑造长线条视觉造型,使舞姿优雅大方、挺拔脱俗。

“立”主要指腰部的直立,是一个整体概念,建立在“直”的基础上。其是一种延伸感,指身体要拉长,是从形体美到舞蹈美的升华。在芭蕾基础训练中,“立”是一种形体训练,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纠正,真正把腰部的“立”做到位,才能使整个身心能量内聚、重心上提,产生向上提升的作用,才能在舞台表演中充分展现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高校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注意事项

芭蕾基础训练中,“开”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系数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其动作要领要求身体从肩、胸、胯、膝、踝5大关节向外打开,双脚向外打开180度,最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范围,达到增强表现力的效果。这个过程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甚至是韧 带受伤,所以应首先考虑个人身体条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科学地安排芭蕾基础训练任务。只有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训练,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绷”在芭蕾基础训练教学中也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其要求将腿、膝、踝部和脚背等下肢各个部位绷直。绷直的线条美是芭蕾舞艺术的重要特征,从舞美效果上说,只有舞者的身体绷直、拉紧了,舞姿才能呈现得更加挺拔、优雅、动人。绷是力量和技巧的综合体现。芭蕾基础训练中,绷脚的训练对于芭蕾学习者来说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绷脚可在视觉上起到增加舞者腿部长度的效果,在表演中展示其优美线条;另一方面,绷脚训练对于脚部踝关节来说是种强有力的锻炼,同时也可让趾关节更加灵活,使动作更加柔韧自如。对于初学者来说,绷脚训练有一些必须掌握的规范和要领,练习过程中要找到“一以贯之”的感觉,即把膝盖收紧,同时把力量从踝关节一直用到脚趾,脚心要感受到绷紧的感觉。要真正掌握“绷”的真谛,必须耐住成千上万次枯燥而又单调的绷脚练习。

“直”是指要练就一个挺直而又柔韧的背部。具体来说,“直”的标准就是通过基础训练使学习者的身体,包括腿和背部能够塑造出垂直的线条美,从而在表演中展示出挺拔潇洒的美感效果,同时也重在培养芭蕾学习者自觉形成高贵典雅的形体气质和内在涵养。在“直”的教学训练中,开始要依靠把杆等设施。要注意,当身体离开把杆时,平衡感就需要腿和身体的协调来完成,要把握好身体重心,且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总而言之,“直”的训练对学习者的身体协调能力要求较高,一些难度大的动作技巧性较强,需要学习者在训练中用心领会,多做练习。

“立”在芭蕾基础训练中是一种综合意义的体型状态,主要是指胯部、腰部到颈部的立。把控好这些关键部位,才能确保舞蹈者体态能够直立,在进行表演时才不会出现松垮无力的现象,才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各类舞蹈动作。对芭蕾学习者来说,训练保持好“立”的基本体态是进行各种旋、转、腾、挪等动作技巧的基础。与此同时,该训练对其他技巧性更高的动作有很大帮助,在芭蕾基础训练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高校芭蕾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从教育思维和理念上来说,现在高校舞蹈教学在思维与认知上,不能一味停留在单一舞蹈风格的训练与习得上,而是应注重对不同舞蹈风格的融会贯通,培养一批能把握时代特点的舞蹈教师及舞蹈演员。这是高校舞蹈教学成功的标志和目标。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强芭蕾舞蹈基础训练来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舞蹈贵在基础,不同舞蹈风格的融汇固然重要,但必须以扎实的基础训练为前提,而芭蕾基础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总而言之,芭蕾艺术(包括其独特的训练规则)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芭蕾基础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有效增强舞者的修养和控制能力。正基于此,芭蕾舞蹈基础训练至今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舞蹈学院,1993.

篇2

英语是一种语言型学科,语言本身就承载着一定的人文信息,因此,英语是一种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类型。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体现出英语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并不是理智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这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灵魂进行教育,即人文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型学科,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阶段,引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体而言,人文教育是促进个体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个体的人文精神,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对社会而言,实施人文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

二、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方法

(一)在英语教材中寻找人文教育因素

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材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文教育教材,英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人文教育就蕴含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可以从实际的生活中提炼出人文精神,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一些人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英语教材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包含了国家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这些都是学生人文意识的主要来源,教师要熟练的运用教材,将教材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和人文教育因素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文精神熏陶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由于学校的类型不同,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知识也是不同的,像文科类的高校,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材就蕴含着人文知识,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但是,在理科类高校,没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知识比较少,学生很难感受到人文教育。因此,学校要重视人文教育环境的营造,可以定期开办一些人文教育的活动,比如,国学精神讲座、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注重英语知识的实用性,而忽视了人文知识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时展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追求完美的人格,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是学生可资效仿的榜样,是美的化身。”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格和人文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人文教育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人文教育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追求目标。在信息多样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些人们的道德意识开始呈现出滑坡的倾向,需要及时进行人文情怀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人文精神。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英语又作为一种交流语言,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春辉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8-0328-01

近些年、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使国外资本主义的思潮对我国公民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从高校教育上入手,避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度的因素的出现。

一、高校学生对教学的错误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创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确实让我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但这也使得更多国外的思想和观念不断的涌入国内、再加上近些年高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有些不足,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教学的看法,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提起学生兴趣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情况的变化,高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始减少,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学上,其次学校为了节约和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高校教学都是以大课堂的形式开展,因而对学生的参加课程的考勤就相对困难,不能够保证学生的参与情况,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旷到。另外、高校对教育课程的考试不够严格,没有综合的进行考核和督促,大部分高校考试成绩中并没有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提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的精髓。

(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带来了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国外一些腐朽的思想使很多大学生在价值追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使高校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

(三)学生不了解教学的重要性随着近些年就业难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让很多学生也开始为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产生担忧,因此他们便把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安排到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就业择业方面,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思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学生对课程的错误看法,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教学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也没有去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教学对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首先、哲学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提倡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一切问题,大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寻找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的能力。其次、要求矛盾对立统一的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大学生在处理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便可以辩证的对待,分析其利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容应对挫折的能力。另外、要求通过现象看本质,阐述了质变和量变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刻苦钻研的能力,教育学生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得到质的飞越。最后、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能够让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教学内容包括经济学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学习这些能够培养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创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教学对大学生成才非常重要

课程内容包括从原始社会至今的人类发展历史、发展在不同社会时期的发展规律,能够为高校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然规律,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例如:牛顿在研究力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但后期因信奉唯心论的原因影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这样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信仰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唯物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才能够推进我们的科研工作。大学作为科研和学习的重要阵地,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我们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三)教学有利于大学生从容应对日益提高的社会选择

思想对未来拥有超前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大学生从单纯的校园生活步入较为复杂的社会时的适应性具有指引性的作用。虽然对未来拥有超前指导性,但也并不表示就不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和进步。所有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面对较大的社会环境时在利用好之前学习的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升级和扩充,更加完善我们的理论体系。

三、结语

高校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阵地,深刻的理解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对教学存在的误区,探讨了教学对高校学生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几个方面以供参考,希望能为教学的研究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二、素描对于高校教学的重要性

(一)创造和创新的基础

素描是一种最基础性的创作,而对于一切艺术造型来说,素描都可以说是基础,它是根基,如果一个创造性的人不重视素描,或者不懂素描,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根基。因此在整个艺术创造中,素描都应该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不管你要学习或者接触哪一种绘画,首先都要对素描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于在学习美术的学生中来说,素描都是首要的必修课,而对于即将要从事美术方面的人们来说,对于素描的掌握技能,也是进入该行业的必修课。在所有的艺术领域中,创造和创新非常重要,但是基础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可以在这样的一条既复杂又漫长曲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又有人说创造和创新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天赋和悟性,以及对于艺术的个人修养和领悟能力,但是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基础性的铺垫,才能够为你的创造、创新提供理论的帮助,而并不只是空泛的想象而已。

(二)对于绘画专业的重要性

对于绘画专业的学生来说,进校之前都是通过层层的选拔而进入的,但是应试教育的选拔方式往往扼杀掉了学生情感方面的表达,或者有一些学生是美术的初学者,没有很强实的绘画功底就要开始个人的创作,使得美术变得没有了艺术的美感。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基础不够坚实,绘画功底不强,往往只会犯一些绘画上的低级错误,绘画的道路很长,所以开始就要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因此素描就是学生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样才会让他们具有坚实的基本功。毕加索是在艺术节一直被追崇和赞颂的艺术制造者,而他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他也是经历过刻苦磨练的自己的艺术素质的,虽然他是以抽象派创作著名的,但是很多深刻的寓意都在他的作品当中的,而且抽象的创作也离不开他扎实的基本功的。对于一些急于求成的学生来说,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是不会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像没有根基的艺术道路就是没有根的树木,没有源头的水一样,不会长久,而素描就是这一切的源头,也是艺术学习的根基。不要盲目求成,去模仿一些大师的抽象作品,让自己变得连最基本的造型和视觉透视都不能够好好完成的艺术创造者。

(三)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更是一个注重创新的专业,而要想创新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要具有很强大的专业素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因为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灵魂就在于对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的理解。对于现在的高校来说,开设这一艺术设计门类的课程是十分常见的。但内部学生的专业程度确实参差不齐,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到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就要在他们的专业基础上作出坚实的培养。素描就是在培养他们对于空间、光影、线条等基础的艺术创作方式的感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有自己更加专业、更加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不同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考事物的方式,才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思维也更加广阔。但是有些教学方式往往很不重视最基础的东西,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艺术的创意上,但是没有了基础何来的优秀的创作呢?现在的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思考方式的能力,在创意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是绘画基础的薄弱,对于他们的创作生涯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阻碍,而在创意性课程的学习上,也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基本的造型和构图的能力上极差,因此素描的学习就是弥补学生这一缺陷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三、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加强素描基础教学

(一)开阔学生视野,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教学

要走出画室,师法自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画者在绘画之前首先肯定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动,这不是临摹或模仿能学到的,是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对事物本质精神的体验是创造鲜活的画面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界或人类世界有着丰富多彩的原料,会激发人类无尽的想象和表现。因此,在素描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学生多出外写生,作为教师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激活学生的思路,进而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大量的素描图片资料进行素描教学,打开学生的眼界。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但应该是在教师进行充分地分析讲解之后学生在对作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临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领会一些创作要领。

(二)运用各种材料实施素描教学

作为大学美术专业的基础课,在具体的素描教学中,常用的工具主要有:铅笔、碳笔、碳精条、钢笔等。今天,随着多元化的进展很多人提出了国画素描、版画素描等比较新颖的专业素描的教学观点,这种对各种绘画方式或者说是材料的尝试与运用,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作为高校老师应该多尝试绘画材料的运用,不要固守墨规,以以往的经验约束自己,例如:以前的素描课程中就很少提出铅笔和炭笔同时使用的方法,认为这两种材料会在画面上产生冲突,过于强调这种经验性的知识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其次,在素描教学中不要以自己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去要求学生,有些学生敢于尝试,虽然短时间内看似水平有所下降,但却是创新的必然经历。

篇5

当今社会随处可见诸如十字绣、沙画等DIY类的产品,而人们对这种通过自己动手获得成效的劳动方式又颇为喜爱,也注定了其会得以发展。手工课程主要就是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成效。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手工教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1.学前教育专业对象的特定性

女性和幼儿成了学前教育最主要的对象。原因是女性较男性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等特点决定了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女性会明显多于男性,而幼儿阶段的孩子会比较好动,好奇心强,更加需要被照顾,而女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这种需求。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就是为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事业输送可用的人才。幼师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三到六岁的幼儿,而该阶段的孩子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三四岁的幼儿会比较好动活泼,但自制力很差,基本上只有高兴和不高兴两种心情,年龄再大一点的幼儿自制力以及自理能力有所增强,但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众不同

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一般专业的课程,因为其需要针对幼儿教学中可能用到的相关内容开设课程,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等。其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与其他专业最不同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舞蹈音乐方面的课程以及针对幼儿身心健康而开设的幼儿保健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目的是要使本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幼儿教学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完成之后要成为幼儿教师,所以也会就将来或现在幼儿需要的一些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与时俱进,才能使本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学以致用。

3.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

学前教育与其他很多阶段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有很多不同的,由于幼儿教学阶段的特殊性也注定了必须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幼儿在幼儿阶段很好地得到发展。小学教育中主要采用分析判断法并辅助课堂演示的方法,但是在学前教育中更多地使用归纳法来进行教学,当学生看到现象时要开动自己的大脑主动进行提问,锻炼思维逻辑能力,为将来走上幼儿教学的岗位打下基础。

二、手工教学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1.手工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说在只有喜怒情绪的幼儿时期了,即使在心智成熟的大学阶段,兴趣无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足可以使一个人改变,大学生的课堂也需要新颖的东西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便更好地与老师互动。手工教学是一门以动手实践为主的针对性很强的课程,手工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设定一个专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也是非常符合现在教流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折纸游戏,当采用不同的步骤或者是步骤顺序有所不同时将会演绎出不同的图案,而这也正是手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魅力所在。

2.手工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手工教学和人们以往认为的游戏具有很大的区别,游戏课在幼儿教学中只是单单为了娱乐放松而已,而手工教学却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技能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收获自信心,看到成品之后又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从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从中学到有关幼儿教学的新技能,从而制订出更多符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并将这些收获与大家一同分享,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想彼此吸取对方的精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提高对手工制作课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3.手工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手工教学能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心灵手巧的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学到的本领同样可以应用到其余学科中,使得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其余学科也能有所展现,手工操作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使幼儿教育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手工制作还有一个事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为其余有关操作动手或者是思维能力的课程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4.手工教学可以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才智与能力反映在他们的手指上。”实践证明,手工制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多重感官的直接参与,使得学生的智慧与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手工制作是人类普遍而古老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独具魅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包括布艺、泥艺、纸艺、材料画以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自制玩教具等,是一门充满了情趣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利用所学的手工制作技能创造出各具个性的手工制作作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手工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的各种纸、泥、生活用品、废旧材料等尝试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学生用蛋壳做了不倒翁,有的用河边的石头做了京剧脸谱,有的用牙膏盒、牛奶盒等做了机器人,有的用旧牛仔裤做了时尚的背包,有的用旧的饮料瓶做了花篮,还有的学生用各色旧塑料袋制作了晚礼服,等等。此外还会有学生作品展,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手工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更强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加强。

5.手工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手工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主要包括动手参与习惯、专业习惯、环保习惯。

第一,就动手参与习惯而言,其实手工教学虽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余的学科有所不同,但在教学方法上却不谋而合,都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开发。手工教学内容的异样性就体现在它属于实践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享受到亲自动手操作的成就感,手工教学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会针对大部分学生制定所授课的内容,在此期间,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感。

第二,就专业习惯而言,在手工制作课中,用到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剪刀剪、用手折、用针线缝、用针线或者针和珠子绣、用刀雕刻等。在手工制作课结束后,学生会将从课堂上学到的方法与能力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将会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并秉承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对周围的事物加以改造,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多听取老师和周围同学的意见以及建议,大胆动手,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和专业习惯。

第三,就环保习惯而言,在动手实践课程过后,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的垃圾遗留下来,而长期动手实践的垃圾必须有合理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让变废为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长此以往,变废为宝这样的环保意识就会深入人心,慢慢地在以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所体现,并以己及人,从自身做起,大力宣传环保的思想,携手共建美丽的家园。

从以上几点分析中充分可以说明,手工教学在一个人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手工教学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一线教师岗位做准备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手工教学也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整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自信心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走上一线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手工教学课程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讲,幼儿园为了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手制作能力,幼儿园的相关部门会将手工制作课程设置为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布置或自制教具时常采用的方法,幼儿园会将环境创设课程与手工教学课程合二为一来进行教学,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教学课程已经为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对幼儿园的课程比较了解,有助于很好地教学。

总而言之,高校的学前教育本身就有着其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设使得这一特点更加显著。手工制作课程也深得幼儿的喜爱,所以这一课程也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简言之,手工教学已在学前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教育的多元化以及教育的改革,使得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化,甚至利用多媒体和各种方式使得理论教育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但是基于被教育群体的特殊性,理论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特别是高校中美术院系的学生对理论学习变得抗拒和置之不理,但是作为一名美术生理论性的美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色彩缤纷的校园生活更是欣喜若狂。新学期伊始,便开始了专业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在学习专业实践课承德基础不断地积淀理论修养,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专业实践课,特别是在赏析绘画作品和鉴赏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在教授油画基础课程的同时也带有理论课程《艺用透视学》,理论教学对我的感触比较大。首先学生们感觉只要画面效果画的好就行了,不用学习别的东西。其实并不然,首先作为一名美术学院的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教师必备的教师素养和教育能力—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只具备画画的能力,同时要具备理解分析和鉴赏画面的能力,并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从不同的切入点剖析画面。

理论学习的意义也是比较深远的,首先我们要明确理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现象,理论教育在不断分化综合的道路上进一步优化,从而产生了许多分支,我们在对这些分支进行学习掌握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生生、师生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避免因认识不足带来实际行动上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同时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交流活动,也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社会群体现象,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区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中,教師面对的受教育群体是一批来自不同的城市,接受过不同的家庭教育,感受过不同的社会化境的学生,他们自身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比如手智力、爱好、性格等等,作为一名教师想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抓住关键的核心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当然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育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还重要,不仅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画面的构成需要理论的支撑,画面内容的解读也需要理论的阐述,所以说油画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是不不可少的。

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也不无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要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助学习的潜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首先,教师本身作为一个主要因素,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洪亮或抑扬顿挫,节奏感要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完全高度集中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纪律方面,单纯的上课点名有点生硬,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无规划的点名提问来促使学生自觉的进入课堂。再次,上课形式多样化,利用第三者媒介来更轻松地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视频以及图片都可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共鸣,通过视频和图片进行理论讲解,达到图文共茂的生动效果,从而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油画学院的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主动的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只有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理论教育本就来源于教育实践,但它又反作用于教学实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通过实践绘画了解绘画理论,然后又通过绘画理论回归绘画实践,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来源于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展课本知识,发散思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主要目的。虽然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一定要培养艺术家,但是美术教育可以挖掘学生们潜在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品的品鉴能力和对美的兴趣。艺术理论的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塑造审美性和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因此高校艺术教学中理论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带有恐惧感和陌生感,特别是在问题的阐述和作品的理解中不能带有过多的理论分析和过度深奥的文字内容,这样反而会使作品看起来更枯燥乏味,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阐述,先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述所看见的东西,虽然受到了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但是绝对是自己直观亲眼感受所表达的意思,这比在毫无感受之前就灌输某种概念所形成的偏见要好得多。反之,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教学无需理性的指导,恰恰相反,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太多不懂的问题,教师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直观性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我们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理解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会很多知识,通过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时代等等我们都能感受美术作品所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比如油画作品中,用笔的方向及力度,调色油的多少,色彩的饱和度和纯度等等都需要自己去亲身感受和体验。我们知道美术教育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它是人才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程。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0-01

学术交流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院的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不断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改革。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队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变得活跃起来,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还存在着对于学术交流认识不足等问题,对于学术交流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能清楚认识,盲目性的闭门造车,使得高校教育陷入泥泞之中。本文就学术交流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要性进行论述,希望可以为学术交流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

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会议进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讨论,通过学术会议进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观点的探讨。该会议要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则需要具体的职能部门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进行组织开展,当前我国的高校学术交流很多,其组织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产生一些非正规、巧设名目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这些造成了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非常紊乱、气氛淡薄、探讨和交流活动形式单一,不能达到科技交流的目的。另外在学术会议的讨论中对于论文的把关不严格,造成了论文来者不拒的境况。

二、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作用

2.1学术交流可以转变教育思想

学术的交流更多的是进行理论交流。理论是实践的思想指导,其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其他学者的经验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维上发生碰撞,形成共鸣,激发学者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

2.2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学术交流,可以让老师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老师树立起有个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先进教学观。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使老师站在科学的前沿,做到与时俱进,引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加一些积极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3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科学研究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提高高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科研创新的进程和速度,从而将学术交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学者们的观点,从批评、质疑、吸纳角度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从而形成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研究实力和科研水平。

三、学术交流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3.1学术交流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术交流的发展和实施也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最快的提高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采用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也可以将自身院校的特色和管理和教育经验借鉴给其他院校,达到高校间的互利互惠的目的,不仅加强了学院间的沟通和合作,还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快速的推动高校的发展。

3.2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院校的学术交流是高等院校开放办学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高等院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和社会提供充分交流和沟通的一个平台,是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学术交流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其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社会意义。

四、总结

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滞后情况,将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教育的腾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时代精神,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通过学术交流实现高校的学习氛围的提升,使得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慧英.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3(23):54-55

篇8

1 诗词与中国画的关系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乃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形式,当然,在这种形式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诗”无可争议的排在了第一位,自我国古代就有诗画本一律之理论。诗词与绘画都属于艺术范畴,虽然诗词与绘画在艺术形态上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却是一致的。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作者心灵最深处的感悟,诗词与中国画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极为重要的一种载体。诗词与中国画作品中体现的坦荡、洒脱、天真飘逸的气息,不但传达出了主体的精神情感,也契合了中国传统诗画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1]

17 世纪法国画家弗列斯诺埃曾在他的《绘画、雕刻的艺术》一书中提到,“一首诗像似一幅画,那么,一幅画就应该力求像似一首诗。……绘画时常被称为无声诗;诗时常被称为能言画”。而在我国宋代张舜民也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观点,于是从宋代起诗与画便开始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中国画最感人的一个主题,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图写为极富诗意的场景,或雪夜骡夫,或山村野渡,或残荷听雨或林中论道,等等。中国画家也时常用一种简单抽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触,欣赏者往往很难读懂这种画面的意境,画家们便开始用诗来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例如徐渭的《墨葡萄》就是他的精心之作。画中枝叶纷披、藤条低垂、晶莹欲滴的葡萄,宛如就在眼前。从这幅画的的题材内容来说,非常普通,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画家笔法豪放泼辣,墨汁纵横淋滴,一扫古人成规,观之惊心动魄。画中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也正因这不求形似,是许多欣赏者难以读懂画面的精髓、画家的内心。但是此画中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则道出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愤慨。[2]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手法,不仅通过他那酣畅的笔墨也通过他在此画中的题诗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诗词与中国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们二者的规律性是同一的,我们可以将诗词视为中国画的内涵,将中国画视为诗词的外延,这也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画美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2 诗词是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诗词与中国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我看来,诗词对于中国画教学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笔者个人认为,诗词是中国画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在笔者从教的这十几年来,深刻的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如同小孩子们在学习我们中国文化之前要学好汉字一样,汉字也无可争议的成为语文学科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基础。中国汉字是打开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大门的钥匙,是孩子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如今火爆于荧屏的《成语大会》《汉字书写大会》都体现了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大力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因为基石如果没有夯实,再高的大楼、再华美的建筑,都会不堪一击,在顷刻间毁于一旦。诗词便是打开中国画大门的钥匙,中国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具有着极大的文化底蕴,往往诗词的意境就是中国画的意境,如果学生们读不懂诗词的意境,就很难读懂中国画的境界,那么就更不可能提及自己的创作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画的文化根源,掌握中国画的基础语言形式是中国画教学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曾经经历过巨大的思想与体制的变革,也走过不少的弯路,有一些学校在中国画的教学模式中曾一度极其重视绘画的技巧,而忽视了中国画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技巧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便本末倒置,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内涵的中国画教学,会让我们培养出一批同样失去灵魂的画匠,而不是真正的画家、艺术家。诗词作为中国画教学中的基础教育,它也同样是中国画的魂,是学生们走进艺术殿堂的钥匙,也是学生们走出学校,创作自己作品的精神家园。对于诗词的探索研究是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发展中国画教学的关键。要想让学生们画好中国画,首先要让学生们读懂中国画,领悟到中国画的意境与精髓,这便离不开诗词的教学。例如郑板桥对写山人作品评价的诗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从中我们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内心啊!山人在这首诗里所表达出来的意味和他在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愫是完全一致的。他用他的眼泪和血来成就他的作品,我们读懂了这首诗,也就开始走进了山人的作品。他的作品《古梅图》在画的上半部分山人曾经三次题诗,第一首是“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挖去一字,或是“虏”字)尘。”第二首是“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时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在下面画了一株已经露出了根的古梅,而且古梅树干的中间已经空裂,树顶也已蟠屈光秃,只有几只已经下垂了的稀疏的树枝,瘦硬如铁。然而就在这枝杆的一边却顽强的长出了新枝,稀稀落落的开放着花朵。这幅作品梅的造型奇古,挺劲,虽没有画土和苔点却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从画面上题的这三首诗,我们可以解读出山人是借用了郑思肖和伯夷、叔齐的典故,发泄了他十几年的积怨以及山人那倔犟不拔的反抗精神。从这幅画上,我们还可以想到宋亡以后画兰不画土的郑思肖,而自责逃禅有愧于伯夷叔齐的气节。虽然山人的许多画与诗都很晦涩难懂,但山人还是明确地告诉我们:“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可见他是多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啊。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便经细心的研究,从山人的画意和诗词之间,探听出了许多真信息。例如他有一个画押,因为它的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所以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称它为龟形画押,可是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画押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而来的,这恰好是标志着明朝灭亡的日子。那么这个画押,也就表示山人对国亡的纪念。这种感情是多么的深重啊,又怎能不让人想到“零碎山河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3]仅仅一位山人,我们的学生要想真正的读懂他的作品,都需要不断地揣摩他的诗句,如若没有读懂山人的诗句,学生们就根本无法真正走进山人的作品,更不会从中得到任何启发与灵感。就此诗词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地位便显而易见了。

诗词除了能帮助让学生走进中国画,还能给学生们的创作带来极大的灵感。如今的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没有更多更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加强诗词方面的教学,他们便可以在诗词中寻找灵感,在诗词中解读人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临摹与描摹。笔者就非常喜欢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笔者每每读到“朝如青丝暮成雪”心里总是酸酸的,一种创作的欲望不断向外涌出。作为一名中国画专业的教师,笔者是多么希望我的学生都能通过对诗词的了解,对中国画的理解,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啊!

我们只要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加强对诗词讲解的力度,加强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经过高校的学习后, 有能力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二对国画教学中诗词教育的思考

本人从事中国画专业教学也有十余年,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就中国画教学而言,略有些心得罢了。在笔者看来,如果在中国画教学中,我们教师没有为学生打磨好诗词这把钥匙,那么我们就等于把学生们永远的拒绝于中国画大门之外,我们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而不是终结者。这就要求我们加深了解诗词在中国画教学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画是能直入人的内心,并且我们也能从画中去洞察一个人的感受、情趣以及他的心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精神典型代表之一,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传承方式,但是在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许多中国画教学偏离了自己的轨迹,因此各院校现在对中国画专业教学方面都做着各种各样的探索。笔者认为中国画教学既要着眼于当代,与时俱进。又不能忘了我们的传统,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必须认识到诗词在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篇9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要讨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首要的是知道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而言之,就是具有本民族特色,承载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内涵的体育项目。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怎样的现状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地区很多高校都在这方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高校开设和自己民族相关的体育项目。如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开设蒙古摔跤等课程,而延边地区高校开设朝鲜族特有的长鼓舞等项目,新疆地区高校开设维吾尔族民族舞蹈等课程。二是在汉族聚居区的高校会开设汉民族传承依已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在两广地区的高校会开设舞狮(南狮)项目,在中原地区会开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武术项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我国高校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还有像满族的珍珠球等项目没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开展传统体育项目上还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汉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武术、舞狮、杂技等项目。武术又按照地区大范围分为南拳和拳。按照流派又分为太极拳、八卦掌、梅花拳、洪拳、铁线拳和咏春等许多门派。当然门派和地区的分类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舞狮上按照地区划分为北狮和南狮。南狮以其更灵活,更有难度,历史更久从而更受人们喜爱。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内容又可以分为舞蹈类、技巧类和对抗类。舞蹈类顾名思义,就是各民族的舞蹈,如前文所述,有维吾尔族民族舞,有蒙古族民族舞、有藏族的民族舞,有朝鲜族的象帽舞和鼓舞等等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技巧类项目,如杂技项目,舞狮项目、回族重刀以及各类武术项目等等。对抗类项目就是分为两方相对抗,如满族的珍珠球运动,蒙古族的摔跤运动和马球等项目。技巧类项目以杂技为主、如舞狮、武术等都属于技巧类。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

(一)竞争性

竞争性是诸多体育项目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最能抓捕人心的特征。国际上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以及现在正火热比赛的世界杯,都十分突出的表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这令人着迷的竞技性,尤其是对抗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具有极强的竞技性的。如蒙古族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和蒙古族搏克有着非常强的竞技性,比起摔跤散打等比赛项目精彩程度也毫不逊色。满族的珍珠球也是一项竞技性极强的运动,两队选手场上比拼的激烈比起羽毛球、乒乓球也是自有光彩。

(二)娱乐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着极为强烈的娱乐性,比如各民族的舞蹈,有很多都是起源于各族先民在劳作后的娱悦神明和愉悦自身,所以现今仍保留着强烈的娱乐性。少数民族的舞蹈类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别且有着相当之大的运动量,是娱乐与健身合二为一的好项目。而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带有竞技性又觉有娱乐性。

(三)观赏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观赏性其实是娱乐性的延伸和升华,观赏性是在娱悦自身的基础上又愉悦他人,给他人带来视觉享受就具有了观赏性。不论是对抗类体育项目的激烈与精彩,还是舞蹈类项目的动人与优美,都是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的。最具有观赏性的应当属于技巧类项目了。如武术,我国现有的高校武术教学多以观赏性为主,比赛也是以打分制,这给了本来就讲求形神兼备的传统武术给好的空间展示它的观赏性。

(四)传承性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难以替代文化传承性。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各族先民们在劳动以及宗教活动中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又经过历史的淘洗才流传至今。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延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镌刻着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这巨大的传承性。

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它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更具多样性也更具民族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有趣味性也更具娱乐性还有观赏性再加之以竞技性是具有全面优势的体育项目,在学生间推广更易被接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传承文化,一举两得。第二点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民族独特性,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更有民族性和独特性。各地区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学校所在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推进该项目的延续发展,更能对该项目进行更好的研究。从而在侧面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又是一举两得的。最后一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链条,在高校大力展开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篇10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两大任务。教学与科研应有机结合,教学脱离科研,就是缺乏观点和灵魂的教育。自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育、科研的互补作用更显突出,教学与科研结合的重要性在于:

科研促进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教学是主要任务,而教师是直接的知识传授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科研对教学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研。首先,开展科研必须追踪学科新进展,查阅大量文献,及时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融汇贯通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科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通过对未知领域或疑难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想,培养教师开拓创新精神,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和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

其次,科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更应通过科研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习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实际上,教师致力于科研的行为,往往对学生的创造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科研成果对学生又起到巨大的带动和激励作用。这样,一种勤奋向上,精益求精的优良学风也就形成起来。

科研有利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根本性的任务,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科研、人才培养等。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坚强动力。科学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学科是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总结成理论体系而逐步形成的,新学科的产生也常带来重要科研成果的诞生。―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其科研成果在国际或国内处于何水平。而在某个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边缘学科或分支学科。而这些新学科的产生,在学科与学科交融过程中,反过来又能促进科研实验窒的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会使得学术声誉得到提升,形成好的学科建设氛围,也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学校及学科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科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然而时而我国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很多医学教材,内容比较枯燥,难以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易产生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精心准备,结合一些科研热点,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颖有趣的内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开设一些科研实验设计课程,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药物或动物材料,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学生的课题研究。科研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各类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组织本科生申请校级研究项目,并尽力为他们创造科研条件,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条件,同时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研究,给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作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本科教学必须结合科研,但目前许多教师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久而久之,脱离科研,难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摒除以下不良心态,如封闭心态,有的教师谈到教研教改,总认为自己不行,比如学历不高,缺乏教研教改经验,教学负担重无时间分心;依赖心态。部分教师在开展教研教改方面没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开展创新性工作,但又担心落伍,于是总依靠同事搭顺风车,而自身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工作。虚荣心态,少部分教师,注重自我价值定位,及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所做的教改尝试不是教学实际的需求,而是迎合领导的偏好,失去了教改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