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安全管理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仓储安全管理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仓储安全管理知识

篇1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物流业务量倍增,对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仓储系统正在向具有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仓储系统转型,对仓储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不足

自动化仓储水平较低。据统计,我国目前建成的300座左右立体仓库,仅有50多座是全自动,其中高度在l2米以上的大型立体仓库仅有8座。这些仓库主要应用在烟草、医药、食品、通讯、家具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优势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企业只有39%的配备信息系统,配备信息系统的仅38%具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公共信息平台。仓储管理过程环节多而且复杂,信息量大,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而多数仓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二、我国仓储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1.我国仓储管理系统状况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WMS就是仓储里面的作业系统,包括整个物流中心的入库、库位优化,定单履行,出库任务管理等,是优化库存、提高员工作业效率的系统。国内企业应用的WMS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包括进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配送、终端管理、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二是以仓储业的经营决策为重点的应用系统;三是以仓储作业技术的整合为主要目标的系统,主要解决各种自动化设备的信息系统之间整合与优化的问题。

2.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仿真技术的应用。仿真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它能以合理的成本模仿出一个真实的环境。仿真技术在仓储管理系统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仓储成本估算、仓储库存的控制与仓储物流操作方式的选择布局、设施和设备数量、人员的安排等。

(2)RFID系统。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模块、库存模块和出库模块,将货物信息编码写进电子标签,并把电子标签安装在相对应的货物上,利用无线射频信号来识别货物,并获取其相关信息数据。最基本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和通讯系统四部分组成,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区域后,接收的

读取器发出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译码后,送至仓储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仓储应用人才要求与培养

1.我国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2.对应用物流人才的要求

具体来讲,物流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其它如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我国今后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要求特征为:综合能力强,胜任不同类型的就业岗位;具备良好的基础专业物流知识;“复合型物流”人才。

3.培养措施

(1)建立学习型企业,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在目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可采取去发达国家考察学习,请专业人士或高校教师介绍经验、传授知识、办学习班等,或在技术院校招聘物流专业技术型人才,尽快解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缺乏的局面。做到干中学,学中干。

篇2

1.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如果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很难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零库存管理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义:(1)库存货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2)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

2.整合化管理。

整合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企业仓储管理运行机制,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与客户间的联系,并有效整合各环节的仓储设施。换句话来说,整合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构建一套更科学合理的仓管运营体系而存在的。它在供应链管理框架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再进行仓储管理活动的开展,以优化仓储管理设备为主要目的。

3.网络化信息管理。

鉴于仓储管理特征和物流行业存货量大,且种类繁多的现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网络技术对此进行高效管理,完善各方面处理流程,也能根据计算机内部信息对仓库空间做合理规划,保证物流行业的高效。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这阶段的账目进行综合、结算,也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能较为便捷的进行查询和相关报表的制作,减轻相关部门人员的负担,使得仓储管理效率更高。

二、物流仓储应用人才要求

据相关资料研究所得,物流仓储人才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和专业院校开设物流仓储专业的并不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速度难以和现今物流行业对仓储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协调。综合来说,物流仓储应用型人才应是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市场的技术型人才,并拥有周密严谨的思维方式、高效管理能力,具备相关仓储和物流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有较高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另外,能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一定情况下能奉献个人,有一定兴趣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具备应变处理能力。从物流行业仓储管理方面的市场需求来看,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综合素质高,应变能力强,具备良好基础知识、适应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仓储管理人才措施

1.营造学习氛围,全面提高素质。

高校和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十分缺乏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较为优异的学生去国外进修,学习其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者教授,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为提高其自身素质努力。

2.改变现今院校教授模式。

高校和专业院校的物流与仓储管理专业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模式,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相关教学需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信息,可以采取网上跟踪或者专业人士讲授的方式。为改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面临实际情况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开展实践性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大型仓储基地、物流公司、货物集配中心等处实习,能对物流行业系统流程有基本概念,有自己的见解。

3.电子化教育培训。

根据国外对于物流仓储人才的培养经验来看,可以对现今培训方式做一定改革,可采用较为自由的培训方式,如在岗位培训,在岗培训中,电子化教育能够发挥其巨大优势,它既可作为员工接受培训的重要方式,也可作为企业内部交流学习的平台。

篇3

一、引言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仓库的规划与布局、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仓储安全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成本与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它注重加强学生的核心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物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除了要全面系统掌握仓储管理相关基础理论,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运作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本科生实践机会并不多,这样,他们虽然从教科书上系统地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作情境下,由于仓储管理实践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具体,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仓储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对实践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操作和设计运用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有关案例,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二、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一般是较正式地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讲授过程中辅之以提问和例子来启发思考和帮助理解,通过课上练习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则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它通过对具体情境下事件的分析来促进学习,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投入到案例讨论中,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它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

传统教学法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而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对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活动过程的描述。

2、授课方式

传统教学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和中心;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

3、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4、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因此,结合仓储管理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

任何案例都或多或少蕴藏着相关的理论。分析案例就是为了阐发事理,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导出一般的原理,揭示案例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实践方法,探究某一仓储管理理论或实务的普遍意义,这是分析案例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2、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示范作用

选取一些经典的仓储管理案例,具有示范的功能。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仓储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经验与教训,能反映出仓储管理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与方法,对其他仓储管理实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3、架起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

仓储管理案例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研究仓储管理案例首先是采集大量的案例然后进行精选。优秀的案例,往往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其中。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

4、将知识转为能力

仓储管理案例是提供仓储管理知识的,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学习研究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启发和暗示,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

四、仓储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篇4

传统的产品设计过程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和用途,首先进行产品概念设计,然后再经过数次研制,把产品概念转化为实体形式。而反求工程则是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同类产品入手,对其进行“解剖”测量,从中分析出它的制造原理、工艺技术、所需原材料、各部分轮廓尺寸等,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进,最终生产出自己的产品。通过反求工程模仿、学习,进行新产品开发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开发模式,被视为一种模仿创新。本文从产品设计的“反求工程”原理获得启示,探讨其在外向型3PL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什么是外向型3PL企业

外向型3PL企业是指主要客户群为外资企业或中外合作、合资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的3PL企业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外向型,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众多的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在经营活动中,他们都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上,如研究和开发、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拓展等,绝大多数外资企业都不愿自己来修建仓库、建立自己的运输车队,而他们更愿意把投资大、收益小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业务外包给3PL企业,或对中国物流企业进行改造,为自己服务,如宝洁、诺基亚、IBM等。所以,在目前的3PL企业中,外向型的占了很大比例。

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知识要求

通过对外向型3PL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外向型3PL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知识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要求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外向型3PL企业的客户群主要是跨国的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的业务覆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其采购和营销方式向即时化、网络化、零库存方式转移。因此,外向型3PL企业就成为一个采购和供给双方的货物交接和结算点,多家供货商通过3PL企业向采购方供货,并通过3PL企业向采购方结算。所以,外向型3PL企业的物流人才,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通关作业,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如贸易性质是一般贸易下的出口还是进口;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是否涉及退税;报关方式是进口保税、出口监管还是转关运输以及在通关环节可能要产生的各种费用等。3PL企业物流业务人员如果对相关政策和法规没有清楚的了解,就不可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物流方案和有效的成本预算,在作业过程中必将发生异常事故,不仅影响物流作业的有效执行,同时给物流企业和货物交易双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信誉影响。

要求具有扎实的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路等不同方式。3PL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多式联运的水平也是衡量3PL企业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即使在单一业务中,也有可能要涉及海运、空运、铁路、公路运输等环节。3PL的物流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洽谈和进行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任务执行的时候,只有在熟练地掌握了多种交通工具使用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可能为客户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在仓储管理方面,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已不局限于货物进出仓、堆码摆放等简单活动,它还要涉及库存控制、流通加工等作业。所以,合格的仓储保管人才不仅应能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还要能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及其他增值服务。

要求具有精确的成本管理知识物流服务涉及多个作业环节,发生各种不同的费用,如在运输作业过程中,往往除运费外,还会发生停车费、路桥费、保险费、报关费、检验检疫费、海关查车费、订仓费、提货费等。在物流服务营销的过程中,业务人员不仅要了解作业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等信息,而且要具有进行作业成本分析的能力,只有经过细致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才能向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客户易于接受的合理方案。针对一个物流服务方案,成本分析包括分析企业需要外包的业务类型、业务量、向分包方支付项目、支付金额以及3PL企业内部需要投入的资源、执行该项目资源消耗和占用状况、资产的折旧和运作成本。

要求具有熟练的外语知识随着物流活动区域的国际化,外语(尤其是英语)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的各个领域,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日常沟通、单据书写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用到外语。如果3PL企业要加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或以大型跨国物流企业为主导的战略联盟,抑或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就一定要适应全程物流活动对信息传递的要求,提高业务人员的外语水平,使其不但能够熟练使用外语与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还要具有草拟和设计外文合同的能力。

要求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3PL企业是买方或卖方委托的物流服务提供者,它只能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执行物流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安全隐患无时不在。由于3PL处于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事故的影响将蔓延到企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引起交货延迟、船期航班延误、人员加班、生产线停产等一连串的问题。一个看似很小的安全事故最终造成的损失可能无法估量。因此,3PL企业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

要求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3PL企业的运作不是简单的企业内部的行为,而是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任何一种物流服务都是用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承诺,物流服务供求双方的合同通常是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的。3PL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订合同时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如合同法、公司法、海关法、国际法、保险法等。

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能力素质要求

要求具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3PL企业的物流服务是一个动态、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3PL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定的地点,过程的设计必须是严谨、科学、合法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存在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引起法律纠纷和大数额索赔。所以,3PL企业的业务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时,不但要有全面综合的知识,而且要有严谨的思维模式。

要求能够开展团队合作并具有奉献精神物流作业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络中存在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网络的瘫痪。所以,3PL企业的业务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能够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上下游协调一致。如果没有这种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将整个线上的作业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无法实现物流目标系统化和业务操作无缝化的目的,就不可能有效准确地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3PL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和人力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因此,3PL企业的业务人员不但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面,同时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

要求具有灵活的异常事故处理能力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是衡量3PL企业的业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3PL企业作为供需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对信息的采集又有相对的滞后性,同时,物流作业环节多、程序杂、缺乏行业标准,异常事故时有发生。为了既能保证常规作业的执行,又能从容面对异常事故,就需要3PL企业的业务人员具备较强的异常事故处理能力,具有随时准备应急作业的意识以及对资源、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充分使用的能力。

利用反求工程原理进行3PL企业

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

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探讨,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从长远看,通过高等学校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仍然是物流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而在学校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水平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此,我们利用反求工程原理对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探讨。

我们在此关注的重点不是反求工程的模仿创新,而是通过“反求”彻底了解是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结构和什么样的方法技术等使这个产品具有了现在的属性。如果把学生看作是学校向市场输出的“产品”,那么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素质就是产品的属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质上就是打造“学生产品”的原材料及其搭配比例。因此,我们在研究培养学生应具备何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研究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反求工程原理。

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步骤图

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反求”的过程就是,从岗位以及岗位群入手,通过分析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了解胜任这一岗位工作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即了解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的学生才是就业市场所需要的);接下来的课程体系设计就是要回答,用何种课程最利于培养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即原材料及其搭配比例)。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步骤如上图所示。

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岗位结构与课程体系设置3PL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是仅仅会管理仓库或者懂得某种运输方式、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而是具有较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岗位调研,我们确定外向型3PL企业主要岗位群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在制造业、流通企业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岗位,主要有:采购员、生产计划员、物流员、报关员、跟单员、仓储部主管、供应链主管、销售物流主管等;第二类是在专业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岗位,主要有:物流商务拓展专员、物流市场策划专员、运输调度主管、仓储主管、货运主管、报关员、客户服务代表等。根据反求工程原理,设计出的与培养外向型3PL企业物流人才相对应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王恩涛,邵东清.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27-29.

[2]郑克俊.加快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及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3,(20):53-55.

[3]郑克俊.大型3PL与中小型3PL竞争策略之比较[J].企业活力,2003,(10):34-35.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57-02

近年来,物流行业有了一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业务流程上,还表现在组织形式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革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并能满足物流业务需求的物流人才,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各大院校和培机构、物流企业共同协作。

一、“互联网+物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互联网+物流”是云仓储、新物流系统、物联网等加入了互联网元素的物流产业综合体。这要求大量懂操作的高素质的物流人员。

(一)云仓储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层立体货架和仓储系统的运用已经成了现代新物流的标志。高架立体仓库、高速分拣系统、输送带系统的运作过程是这样的:商品先从收货点发到入库区,通过传送带智能系统传入立体仓库中空的库位进行存放,有出库订单后,再把商品自动从立库分拣出来,然后通过输送带系统把货物直接运送到工人手中或自动打包机下,打包之后送到发货处进行配送。现行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都广泛采取这个技术。与仓储企业合作上,传统的仓储更像是一个临时的仓库,是产品的寄存地,以叉车进行入出库作业,而配套电商的仓储,库存品种多,单品库存少,在库品管理方面要求高。如今电商对物流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快递,而是全供应链的优化,至少也是仓配一体化。在电商模式下,商品出库、入库要复杂得多,这使得电商企业对电商物流仓库以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对仓储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以下方面的物流人员:高级操作员、仓管员、分拣员、管理员。

(二)新物流系统对单证员、客服员的需求。新物流系统包括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处理系统。即涵盖了订单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客户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模块,软件同时部署在云端和库内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可以达到每秒一万个订单。这套系统实时对接了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企业,网购用户下单后,软件自动获取订单信息并控制自动化设备执行出库,直接送到打包员手中,平均订单履行时间只需11分钟。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高级单证员、物流客服代表的输入。

(三)物联网对系统管理员的需求。物流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成为现代物流运作的方向。传统的投邮式快递速度远慢于今天的收派速度。如今由于物联网的加入,手机或网络终端机可以实时监控收派路线,随时掌握货物运输的流向,也可以完成远程确认、节点查询、刷卡等物流金融活动。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工程师、系统操作员、物流文员的输入。

(四)产业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互联网+物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产业站点式、人工式的做法,把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物流资源进行了重组。因此,“互联网+物流”是全行业的大联合,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新物流公司已经不再需要大量购买车辆和仓库,而是大量地利用配送中心进行调度了。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和配送人员。而且,国内有多家物流货物运输公司或运输集团,甚至一些运输公司也在做物流运输业务,对各种调度员和司机的需求量很大。物流专业的学生进入运输企业前,必须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如学习电商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二、“互联网+物流”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课时设置和教学计划上重理论、轻实践,如一门专业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共有48个学时,理论课分配32个,实训课只有16个学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对“互联网+”和物流信息化的课程开发不够。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或是虽然开设有,但讲的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没有涉及云仓储、大数据的运用、高层货架的运用,学生对物联网更是不了解。

(二)公司物流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的物流公司培训较少,或只让员工学习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对“互联网+”物流技术的培养不足。互联网加速物流产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物流企业都在跟进互联项目。“互联网+”能促进物流有效资源配置,整合线上线下物流的车辆、运输、仓储资源,给管理者提供优化数据。数字物流、精细物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客户在评估货物的同时,也是对企业的评比。在企业产品质量、配送过程、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用互联网进行精细监控,是“互联网+”时代客户都要求做到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让员工接受“互联网+”的主要培训。

三、“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针对上述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下我们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互联网+”,应建立一套适用的新型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业务下单、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在课上在线学习,在课下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即上岗,缩短岗前培训时间,与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也需要教育机构给教师提供一个互联网教学平台,即“互联网+高等教育”或“互联网+物流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掌握到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的需求,在教学中加入新理念,指导物流学生更准确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定位。

2.高校可以设置物流创业、“互联网+”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货代等新培训项目或课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训中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例如,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讨论案例和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源,完成PPT,完成企业的构建等业务。在实践教学上,可以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强化物流运输流程训练,并指导物流学生的实习期工作,在顶岗实习公司或企业中进行追踪,从企业中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真正实现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3.学习运作物流营销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广告业务运作过程:如何打开市场,达到全国知名品牌,但要注意进行保本的营销。在购买广告上要有侧重点,有的企业重点放在购买电台、电视、电梯广告上;有的企业侧重购买校园广告和平面广告。其中,有新意的广告设计也成了学生设计的要点。揽客业务:练习如何与顾客有效沟通,学习内容包括传统的电话沟通、上门拜访、会议面谈及现在的商务通、阿里巴巴、微信和QQ方式。给出具体的问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角色演练。在实训中,注重对物流客服工作的训练。学生只有保证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才能确保客户满意度。

4.使用一些相关的运输软件进行业务过程的模M和操作。根据物流类别区分,有三种类型的物流软件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通过这些操作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现代运输经营流程。首先,物流经营管理沙盘的学习和对抗赛。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这个沙盘比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及时关注企业现金流和订单执行情况,充分体验物流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和运输业务的经营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了在竞赛中可以获奖,在将来公司的运营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运输经营实验。基于公司运输工作业务的经营实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运输经营的风险,如何有效判断并规避风险,如何在运营中买到足够的车辆,如何满载运输,如何报运价和打价格战,如何保本及争利。这个软件是网络版的,侧重考察学生的运作和计算能力。最后,3D运输实训。可以引进先进的3D物流软件系统,让学生在实训中担任货代员、报关员、关务员、文员、司机、报检员、运输经理等职位,完成一系列仿真任务(如进出口、物流仓储、配送)。此实训案例使用的是真实企业的案例,能够逼真地完成运输动作,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实训中对整个运输流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他们进入实习岗位有较大帮助。

(二)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在以往的招聘中,物流企业看重的是文凭、工作经验和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一般是: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工作特点,熟悉电脑制单;必须有一定的打字速度,录单速度高。而在传统企业的培训中,往往是采用简单的企业认识与安全培训,再加上计算机培训的惯常作法。员工在进入公司的前三天,必须认知公司的概况和全部工作内容。这种做法常常会忽略企业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所有部门的新员工都放在一起培训或是同样场合下培训,往往新员工只认识到公司的名字和概况,整个培训就结束了。

现代物流公司都是做精细物流培训,以提高员工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且通过做项目和开展业务小组评比的形式与员工绩效挂钩。第一条,安排员工参加物流师考试培训,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专业上岗证书。对系统单据进行统一归档和整理,实现电子化档案。第二条,安排以老带新,由有经验的人带着新人做单据,这样上手比较快。第三条,要求员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如相关业务的员工可以学习商品管理对货物的安全管理、学习物流管理对仓储运输等相关的优化管理等。第四条,加强公司的团队建设,进行矩阵式业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完善奖罚机制,杜绝铁饭碗。

在上述培训完成之后,超过85%的物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比较容易融入公司工作中,许多学生的业务能力比较强。特别在物流车辆的选择、经营过程、路线设计上,有较好的可执行选择和设计方案,月报告书写重点突出,业务量有所提升,能给公司创收,企业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拉特利夫.物流运作优化十原则[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

篇6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地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主动为领导分忧;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入职时,我对本公司的化学物品的储存与保管工作有些陌生、仓储操作流程与我以前那些公司的在一些细节上也有一些差异等,经过这近两个月来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完成化学物品的收、管、发工作、能够独立完成易制毒物品的收、管、发工作及台账和报表的制作,对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整理好本人的工作范围内的各种单据和资料。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帮助,在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经验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能力。我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以此为自己的信念来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嘉卓成的发展出一份力。

不足之处:

安全管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在处理问题和沟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和困难虚心向同事和领导学习请教,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工作建议:

1、生产部门有计划地领料、指定专人领料,以免有重复领料和不间断领料的现象发生,以便仓管员有计划性地开展工作。

2、现今,生产的制水工作是在溶剂仓库完成,这样存在安全隐患,建议生产制水工作移至车间。

3、建一防晒防雨的溶剂空桶放置场所,以免因溶剂空桶放置时间过久而生锈给公司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仓管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二时间飞快,转眼一个月的试用期马上就快结束了。回顾这一个月以来的工作,现将我在试用期的工作和心得体会做一个小结。

一、仓库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

新入职首周,我首先熟悉了公司的相关制度和车间相关人员情况,并根据几天来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一份仓库管理条例。在结合了公司领导发过来的仓库管理制度后,我对仓库管理条例做了部分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了《仓库管理条例(试行)》,此份《仓库管理条例》目前已提交采购部经理处审阅,等待公司正式。

二、物品出入库管理

由于原先没有仓库管理员,公司物品入库较不规范,入库单据的签收、流转走向较不明确,到货后随意置于仓库内,没有再按分类细分上架。为了规范物品的入库流程,我与采购部经理和采购员沟通、协商并认真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再做出适当修改,经过几次试运行及细节部分推敲后,逐步把物品的入库流程确定下来,使得入库手续更加完善,单据的签收及流转走向清晰、准确,方便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

公司物品出库流程目前较为完善,领用单据根据采购部及财务部的意见分为有票及无票两种,方便财务部门核算,领用人均有签字。

三、物品在库管理

我和原来仓库的临时管理员一起盘点完仓库后,仓库内物品正式移交到我手上,我也正式开始仓库物品的在库管理工作。这一期间,我将仓库内的所有物品按分类、用途进行了细分归类,并对各项物品的属性进行逐一思考,为仓库新货架进库后物品的物品重新摆放做了前期规划。利用仓库盘点的机会,我对仓库所有物料进行了登记造册,并逐一输入仓库进销存管理软件中,形成了期初库存。目前,仓库的在库管理实行电子数据化管理,出入库均通过进销存软件录入电脑,方便库存查询,方便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盘点。

仓库目前货架只有三个,可能无法满足以后的物料上架需求。我通过实地测量完仓库后,绘制了仓库货架摆放示意图,以后仓库内的货架数量为9-10座,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原先货架上的物品摆放杂乱、无序,各项物料混在一起,不管是入库还是出库都不太方便,我通过一段时间的整理,目前货架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各项工具摆放清晰、明了,使得仓库看起来更加整洁,更加仅仅有条。

四、工具借用管理:

刚到仓库的时候,由于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仓库内的工具借用比较混乱,任何人都可以借用工具,而且借用的时候都没有登记签名,完全凭临时管理员的记忆进行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工具的超期借用甚至丢失,当工具在借用期内发生损坏或遗失时,无法及时追究借用人的责任。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制定了适用于车间的《工具借用管理条例(试行)》,严格把好工具借用的第一关,任何人临时借用工具都需主任或者各岗位领班的同意才能借用,借用时需在《工具临时借用登记表》上签名,归还时在检查完工具无损坏后由我打钩确认归还。

以上为我的试用期工作总结。

最后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采购部经理在我工作上、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和教导,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悉心听取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建议,认真总结,不断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水平,配合好车间及各部门的工作,绝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把仓管员这个工作做得更好!

仓管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三首先,我非常感谢三个月以来深圳公司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与培养,以及同事们的关照与帮助。我很高兴能融入到深圳公司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通过了将近三个月时间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

一、工作总体回顾

总结三个月的工作,我认真学习了公司的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在思想上,我深刻地认识到,公司的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

工作上,熟悉了仓库日常管理事务与业务操作及服装行业的一些知识。目前已对公司组织结构、部门职责、信息流、单据流、实物流等有了较深的了解,熟悉掌握了仓库管理业务流程、工作现场管理、工作任务安排、周边业务接口关系等,并且已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

二、工作汇报

三个月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在前任主管的协助及指导下,从2月X日至3月X日完成了20XX年加盟商、自营店春款第一批补货货品的全部的资源组织、分拣、包装、发货等工作,据此基本了解了物流业务流程及接口关系;

2、从3月X日至3月X日完成了仓库资产的交接清点(含设备、辅料、工具等)的盘点。

3、在不影响交付货期的前提下,对分拣、包装、发货等部分操作进行了改良性的调整,提高了库存场地的利用率、库存货物的周转率及分拣包装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错误返工率;

4、在信息流方面对前期零散的订单信息进行了模板化整合,减少了信息传递的错误及散失对业务的不良影响,降低了储运与市场环节之间反复确认的工作量;同时对单据核对方式进行优化,将原先3天完成的工作量缩短为2天。

三、工作建议

三个月的时间,我虽然做了一些辅助工作,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虽然了解情况不够全面,但我还是有些工作上的建议:

篇7

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创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想。适应这种要求,绿色物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净化物流环境,以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诸多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而物流活动就是重要污染源之一。

物流活动是由商品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等环节构成。传统物流在以上各环节都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绿色问题而对环境造成着污染。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工具本身就产生噪声、尾气、光合烟雾等污染物质;保管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处理,如喷洒杀虫剂、菌剂对周边环境会造成污染,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流通加工中的资源浪费或过度消耗,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包装过程中的白色塑料等材料以及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造成了污染和资源浪费;装卸过程中的装卸不当、商品体损坏和废弃都将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见,传统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为,传统物流已越来越不适应这一要求,绿色物流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观念上,由于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一些政府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2、在管理体制的法律制度上,由于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同时,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导致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3、在基础设施上,现代化程度较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地发展。

4、在技术水平上,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5、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手段落后,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1、政府应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应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2、企业应对物流活动各环节实行绿色化管理

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通过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在仓库建设及管理上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做出最有利于所在地规划的货物摆放布局,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

在流通加工环节中,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通过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通过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大幅度的降低废弃物污染及逆向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在包装环节上,尽量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收利用制度,尽量采用利于回收再利用及填埋时少占地而易于降解的材料。

此外,还要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3、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的科学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能;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最后,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篇8

企业岗位分析在我国首次受到关注是在192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岗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比起欧美各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岗位分析研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岗位分析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还缺乏系统化、理论化,使应用部门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岗位分析有关信息不灵、不通;职务描述不科学;对职务要求的研究不够[1]。针对物流企业岗位分析与设置的文献则更为缺乏。相近的文献有,针对中高职物流教育的人才能力素质研究、物流企业的薪酬体制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研究、以及物流企业岗位评价体系研究。这些主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岗位分析与设置为基础的。所以,研究物流企业岗位分析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首先扼要地介绍岗位分析理论,并探讨岗位分析、企业职能及企业组织结构间的关系;其次对物流企业的定义进行明确,分析物流企业的职能;再次,总结了常见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最后重点阐述物流企业岗位的特点、类别及能力要求。

一、岗位分析

岗位是在组织中承担若干项工作,具有特定的劳动(工作)对象和手段,及一定的职务、权限和责任的一个或一组工作位置。岗位具有二重属性:一是与劳动分工相联系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所以岗位是客观的,是因事而设;二是与社会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任何一个岗位,都要合适的人去担任,才能实现岗位本身所拥有的功能。

岗位分析是对组织定岗位的目的、在组织中的位置、职责、工作任务、权限以及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然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对岗位进行充分描述并明确规定岗位的相关内容。通俗来说,岗位分析要回答以下六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完成此项工作?②员工完成什么样的体力和脑力活动?③工作将在哪里完成?④工作将在什么时候完成?⑤员工如何完成此项工作?⑥完成此项工作需要哪些条件?[2]。

岗位的存在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其岗位类型、岗位设置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着手进行岗位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业务职能。另一方面,企业的业务职能相近,但组织结构不同,其岗位设置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如职能型组织架构下的技术岗就很少涉及到管理工作,而项目型架构下技术岗就很可能要花不少精力去完成管理协调工作。可通过以下的打比方来更好地理解,企业职能、企业组织结构及岗位分析的关系。一个企业好比一座房子,样式不同的房子代表职能不同的企业,中西式的房子差别很大;部门就是各个不同的房间,所有房间构成的格局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分析就是分析为了实现这个房间的功能该摆放哪些家具,各个家具完成哪些任务,使用这些家具的人该具备什么条件资格,以及应给予什么回报给操作家具的人。

二、物流企业业务职能分析

2005年国家颁布的GB/T18354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确定,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物流企业是相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的,物流企业经营内容主要是提供诸如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同时必然伴随着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还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和外贸等行业分流出来的物流业务组织。

上述的物流企业定义中,仅指出了物流企业较传统的业务:长途货物运输、短距离的货物和货物的仓储保管。其实,随着物流业及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企业的业务也在延伸,如有全球采购、货物进出口处理、港口报关保税服务、物流信息管理咨询服务等。有的物流企业业务比较单一,但也不会只有一项业务的物流企业,也有多业务综合型的物流企业,而且发展的趋势是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发展的。另外,根据服务主体不同,物流企业的分类还有:第一方物流企业、第二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一方物流企业是指生产企业直营的物流企业;第二方物流企业是指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功能服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借助第二方物流企业资源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是指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或咨询服务的企业。本文中的物流企业主要是指第二方物流。

职能的意思是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物流企业的职能就是其在社会再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岗位分析是企业管理与规划中最底层的工作,是微观层面的,物流企业的职能分析是相对宏观。但这样并意味着物流企业职能分析对做岗位分析没有益处,因为只有把握了整体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局部的目标,才能将某一特定岗位在实现企业目标中所起到作用。物流企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物流企业是社会商品流通的鼎力支持者,在现代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的分化越来越明显,物流业务外包已是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策略,物流企业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物流企业是社会物品储存的主要承担者,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准时制造以及零库存的技术得以实现,如今,商品流通的时间主要被物流企业所“占用”和“把持”,使得物流企业成为“蓄水池”,创造了生产及销售总过程的时间价值。三、物流企业是社会物流信息的主要管理者,物流企业产需间的连接纽带,这使得物流企业成为汇聚双向信息的承接点。因此,对物流信息实施管理,是物流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并且,这一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了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3]。

三、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一般来说,从物流企业担负商品流通职能的共性出发,其内部的组织机构基本可划分为业务管理部门、职能管理机构和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业务经营部门,是指直接参加和负责组织实施物流业务活动的机构,担负着运输、保管、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业务工作,是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主体。职能管理部门,是专为物流业务部门提供管理服务工作的机构,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主要担负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职能,包括战略制定、产品定价、财务管理、人资管理、业务信息管理等。行政事务管理部门,是指既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也不直接对经营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而直接地服务于经营业务和职能管理机构活动的行政事务机构,包括秘书、安保、法律咨询、教育等功能。

物流管理组织形式通常取决于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企业组织的传统组织结构。通过对物流企业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形式:①总部式,即总部统一进行物流的总规划、设计、管理、调度和指挥;②子公司式,即由企业独资或与社会上的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独立核算的公司,母公司占大股,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可以由母公司派出,但子公司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由子公司自行解决;③项目式,即由公司按照业务地区或产品种类成立若干物流项目组(部),公司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掌握影响公司成败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各项目组(部)根据总公司的指示,自己组织物流的各项活动;④式,即总部统一进行运作,但业务的承接与客户管理大多交给企业在各个区域的商或代表处。各类型的组织架构见图1-4,以及它们的优劣势比较见表1。

四、物流企业岗位分析

(一)岗位特点

基于物流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特点及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物流企业的岗位与一般的纯生产型服务型企业有较大差别,具有如下自己的特点:

(1)岗位性质及所需能力知识差别大、跨越范围广

物流活动的高效实现,不仅需要较粗放的人工劳动和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做支撑,还需要精细化的协调规划能力。如叉车司机、配送人员这类岗位的体力劳动强度和危险性较大;信息操作员、国际事业部员工等就需要掌握着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配送经理、仓库主管和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人员等除了要熟悉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规划与管理能力;而发货员、单据录入员等的工作任务简单但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可见,物流企业的岗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

(2)岗位职责宽泛且灵活

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是接受客户、货主的委托,通过提供物流服务为客户、货主实现其商品的时间价值或距离价值。每一份受托作业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实物,有的还十分昂贵,而物流作业耗时长变动性大,极易发生差错、质变、溢缺、破损、丢失、延迟等事故。无论发生何种事故,都是巨大的经济赔偿和信誉损失。物流作业决不是简单的收发、搬运劳动,而是一种风险大,关系多方利益体(客户、货主、企业、个人)的操作。所以,物流企业岗位需要得到充分的授权,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可见,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相比其他的行业,更加的宽泛和灵活。

(3)岗位相对独立,线性衔接显著

物流企业通过储存、分拣、包装、出入库、装卸、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来兑现对客户、货主的承诺,完成企业的经营活动。物流的这种任务,导致物流工作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都有其独立性,并且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是在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前一道工序结束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质量都决定着整条链的服务质量。

(4)同类型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

同一类型岗位上的员工,由于所服务的客户群不同、所负责的区域特性不同,他们的工作内容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岗位工作流程难以统一。如一个中等规模的配送中心,配送专干岗位一般不少于 20 个,配送人员则多达上百人,虽然他们的岗位都是配送专干岗位,但有的是面对城郊的集送点服务,有的是面对市中心高端客户的门对门配送,因此他们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活动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不同,当然其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也会大不相同。

(5)岗位目标间存在冲突

物流系统中,普遍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即不同的物流活动间的利益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如运输成本与库存量之间的交替损益、前置时间与运输成本之间的交替损益、客户服务水平与服务成本之间的交替损益等等。所以,仓库管理岗的想要尽量减少库存量、提高周转率,期望小批量多次运输而运输岗的想要减少运输费用,期望大批量运输。因此,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趋向于“团队化”建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掌握各方面物流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二)岗位类别

物流企业需要将物流活动的基本环节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形成物流的总功能,以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企业运营目的。物流企业的岗位很多,按照其性质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几个类型:作业岗位、专业岗位、拓展岗位、行政辅助岗位、管理岗位、决策岗位。各类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常见岗位名称见下表2。

(三)岗位能力要求

评价企业岗位能力的维度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有的仅分为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三维,或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维,但在能力维度下细分众多项能力,有点则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管理能力、一般知识及技能等多维度。本文在综合众多文献后,选择以下几个维度来评价物流企业岗位能力。

(1)基本素质

物流岗位人员首先应在道德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素质是指办公硬件、软件(如office)的运用能力、社交礼仪等。对于具有国际业务或港口业务的物流企业,岗位人员的基本素质还需要包括基本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物流专业能力

①物流产品的推广、销售和客户服务的能力。具有向客户阐述、宣传、推广企业物流业务的能力;并具有开拓新客户、维护客户关系能力;能定期完成销售工作报告、合同管理与应收账款催讨。

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物流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输出能力,利用EDI制单、下单、签订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能力,物流软件操作的能力,GPS/GIS、RF/RFID相关设备的使用能力,物流信息数据的维护与知识储备。

③运输管理能力。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运输路线规划能力;运输经营的决策能力;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能力;特种货物运输管理能力;运输场站和集装箱运输管理能力。

④库存控制和配送管理能力。具有商品出入库、验收、储存、保管养护、包装及流通加工等技能,具有进行库位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商品分类的能力;具有进行保税区、物流园区仓储操作的能力;掌握分拣、组货、配货与配载等基本技能。

⑤物流系统规划能力。简单物流运作方案的规划能力、物流运作方案的实施能力。

⑥国际货运和通关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整箱和拼箱操作全流程;能进行积配载操作;具有国际多式联运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单证处理和报关、报检的能力;能进行船舶运营调度工作和码头配载;独立完成船舶的进出口单证操作。

(3)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是为能力做支撑的。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形成了能力。所以,上述的物流专业技能都是需要相应的知识做支撑的。然而,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是难以现场考核难以考核应聘人员的技能与能力的,而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则相对容易考核,可通过口头提问、设计考试试题,或要求有相应课程学习证明或资格考试证书。所以,物流企业岗位人员需要具备的物流知识有:物流服务与营销知识、仓储配送专业知识、运输规划与管理知识、国际货运和通关知识等。除了物流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辅助知识如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管理知识等。

(4)拓展能力

物流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近于规范化、综合化,对于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而言,除了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外,为适应行业的发展还需具备一些拓展能力,如再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应急情况处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结论

物流企业的创业门槛较低,创业初期的就职人员普遍能力素质较低,企业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必然趋势。企业岗位分析是做好企业人员规划、企业架构规模、薪酬绩效体制设计的基础。研究物流企业岗位分析必然有助于实现物流企业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改芹. KH公司岗位分析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李莉. 企业岗位管理[D]. 河海大学.

[3]程欣. 物流企业岗位的设置及特性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8), 52-56.

篇9

(1)仓库主管人员: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要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配送中心主管人员:配送中心是物流的缩影,主管人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从而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3)客户服务代表: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要了解如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4)维护员: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从而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作出准确的诊断。

由于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

2物流人才的的知识结构

2.1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等。物流是商流的载体,物资的流动事实上是贸易活动的货物交付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请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将是大势所趋,我国与境外的商贸往来日益增加,外资企业在境内的生产性投资也日益增多,国内企业也加大了在海外投资的力度,而这一类企业又大都是跨国的大型企业,其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散布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其采购方式有向即时化、零库存的采购方式转化的趋势,因此,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就成为一个采购和供给双方的货物交接和结算点,多家供货商通过物流企业向采购方供货,并通过物流企业向采购方结算。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也必须具有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结算知识以及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规知识。

在通关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到通关作业,涉及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譬如,贸易性质是一般贸易下的出口还是进口;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涉不涉及退税;报关方式是进口保税、出口监管还是转关运输;以及在通关环节可能要产生的各种费用等。物流从业人员如果对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没有清楚的了解,就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物流方案和有效的成本预算,在作业过程中必将发生异常事故,不仅影响物流作业的有效执行,同时给物流企业和货物的买卖双方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信誉影响。

2.2仓储运输专业知识

综合性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多式联运的执行水平也是衡量企业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在一单业务中,可能要涉及海运、空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多种方式和手段。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洽谈和进行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任务执行的时候,只有在熟悉掌握了多种工具使用有关知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切实可行、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运输方案,才能为服务需求方提供恰当合适的物流服务。为了具有开拓这方面业务的能力和提供这种综合性强的物流服务的能力,基于成本控制的因素,企业不可能在人员编制中设置多个细分专业的岗位,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等。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灵活运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知识和合理调配、组合各种运输工具的能力。

在仓储管理方面: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技术的,仓储管理已不是简单的货物进出仓、堆码摆放等简单活动,它将可能涉及到库存控制、自动化技术、包装、加工、检验、维修等相关作业。一个合格的仓库保管员,不仅能够履行收发、保管货物的职能,同时能够担负起作业流程优化、硬件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库存合理控制以及其它增值服务职能。

2.3财务成本管理知识

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往往涉及到多种交通工具,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费用,有些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有些是外部发生的费用,如停车费、路桥费、保险费、报关费、检验检疫费、装卸费、订仓费、理货费、提货费、海关查车费等,了解这些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是对业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同时业务人员需要具有进行物流项目成本分析的能力,针对一个物流方案,成本分析包括分析企业需要外包的业务类型、业务量、向分包方支付项目、支付数额,企业内部需要投入的资源、执行该项物流服务资源的消耗和占用状况以及资产的折旧、运作成本等,只有通过细致的成本核算,才能最后向客户提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客户易于接受的合理的解决方案。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业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

2.4外语知识

物流活动伴随着商流活动区域的扩展日趋国际化,也被广泛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各个领域,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日常沟通、单据书写、信息传递等各个环节都能见到英语的影子。跨国公司的商流活动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是全程化、一条龙和门对门的。虽然国内物流企业目前所做的业务大多局限在国内区域,但是作为整个门对门物流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全程跨国的整体方案,因此信息的传递就要求必须是外文的,这就要求物流业务人员,不但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与客户进行口头和书面准确的沟通,还要具有草拟和设计外文合同的能力。目前多数涉外物流企业在招聘作业人员时都设置了英语的项目,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都应加强英语的培训力度。

2.5安全管理知识

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即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而是买方或者卖方委托执行的货物人,接受买方或者卖方的委托,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执行物流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安全隐患无时不在。若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影响买卖双方之间合同的顺利执行,影响到买卖双方的利益。比如在货物保管所涉及的防火、防潮、防盗、防虫、防霉变、防静电、防粉尘、防污染、防风、防雨、防雷电、温湿度控制等,任一方面出现失误都将可能发生如货物损坏、丢失等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不仅仅限于货物等价赔偿的范围,由于物流企业处于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事故的影响将蔓延到企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引起交货延迟、船期航班延误、人员加班、生产线停产等一连串的问题,一个看似很小的事故最终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2.6法律知识及其他

物流业是一个服务行业,物流企业的运作不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行为,而是涉及多个企业之间的经济行为,任何一种物流服务都是一种承诺,一种用合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承诺。一般情况下,物流服务供求双方的合同是以法定的形式注明双方权利和义务法律文书,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约束的。物流业务人员,特别是物流市场拓展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的运用这些知识。比如说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

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3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1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物流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生存和的基础。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运地,过程的设计必须是严谨的、的、合规合法的。在一个综合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少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增大企业的运作成本,造成企业的损失,本来利润就不高的可能就直接造成亏损,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引起纠纷,造成大数额的索赔。所以在这个链状服务中的业务人员,在设计物流方案的时候,不但要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模式。

3.2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物流服务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所以从事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能够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和多做一点,使信息传递、业务交接达到无缝化状态。如果没有这种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将整个线上的作业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达到物流目标系统化和业务操作无缝化的目的,就不可能有效准确的完成繁杂程度较高的物流服务。

3.3信息技术的和能力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物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的供应方和需求方要及时发出各种货物需求的指令,了解各种货物的存在状况,以及监控货物的流动情况,而执行物流的企业,也必定要有这种准确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能力。,信息技术受到物流企业的广泛重视,并已经应用在定单处理、仓库管理、货物跟踪等各个环节。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3.4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而具体的就表现为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的竞争。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要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执行管理理念的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人协调沟通、与上下游环节岗位人员进行协作,需要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因此,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面,同时应具有相当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

3.5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

能够很好的执行作业指令、完成常规作业只能说明员工具备了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物流作业涉及环节较多,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同时,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物流企业作为供需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对信息的采集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可利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既能保证正常物流任务的执行,又能从容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突如其来的附加任务的执行,就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处理异常事故的能力,具备随时准备应急作业的意识以及对资源、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充分使用的能力。

3.6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篇10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经济发展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建筑多元化的转变,但建筑工程自身具有施工周期长、工序多、难度大等特点,导致施工危险性大、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的大量出现。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上半年,全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总数量为225起、其中267人死亡。以类型进行探析,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高处坠落事故,共120起(53.33%);28起为坍塌事故(12.44%);27起为物体打击事故(12.00%);21起为起重伤害事故(9.33%);其他事故共29起(12.89%),如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等,如图1所示。

比去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故起数相比,事故起数降低21起,从数据得出2014年上半年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呈现为平稳的发展状态,并逐渐降低事故率,但现阶段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少数区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上升,为此,相关部门、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安全管理重视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才能推动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作用

2.1安全管理有利于管理水平地提升

风险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因建筑工程本身特性,导致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应选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在预测、分析与防控安全风险时,应实现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并有效提升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意识,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可靠保障。

2.2安全管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地提升

偶然性、突发性等为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具有不可预见性,甚至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生产,降低企业损失,并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地目的。

2.3安全管理有利于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将对施工环节成本起到决定作用。为确保能够在工期内完成施工,降低企业损失,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事故的产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产生停工整顿等状况,特别是在企业资金不足、实力薄弱等情况下,工程项目将无法顺利进行。

2.4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不仅要重视自身经济实力,更应提升自身信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信誉地提升,才能不被不良事件或记录所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地建立,不仅能够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环节都能有法可依,还能确保在该体系内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保持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转状态,这也是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

3.1.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计划

安全目标:施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避免死亡、重伤事故,在6%以下有效控制轻伤频率,达到“五无”安全施工工程,包括:无死亡、无重伤、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设备事故。

3.1.2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建立

安全组织架构的建立应以项目经理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为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技术教育与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则由项目部工程师负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部与施工班组建立,选用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项目部安全负责人,要求全部安全专职管理人员都应具备施工安全管理知识。项目经理、安全与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长为现场安全管理的方式。其主要形式如图2所示。

3.2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各级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健全,应将责任向个人落实,员工必须进行有关安全职责地切实履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安全教育工作应涉及到施工的全部人员,作为一项全员学习项目,安全教育应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全部流程,以此帮助全部员工进行安全责任心与意识的建立,并对该岗位的技术技能进行全面掌握,在充分了解该岗位相关重大安全风险的同时,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地制定。严格遵循《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等相关规定,对起重工、电工、木工、机动车辆驾驶员等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复验等,以此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