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知识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30 16:25: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管理知识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管理知识点

篇1

为摸清公司知识管理状况,根据该公司的核心业务,重点选取了行政、检修、运行、项目建设等几个方面共39人进行结构化访谈,旨在分析企业在知识分类、知识责任、知识传输、知识流程、业务流程5个知识管理要素方面的情况。目前,公司员工对本岗位知识的需求比较明确,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个体对于知识管理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尤其在生产系统,公司系统目前有电力运检专业六个工种技能人员培训教材、试题库和评价标准,有相应专业的运行检修规程、作业指导书、部分一线员工培训课件,供员工培训、工作使用。但总的来说,企业的知识管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知识资产,随着人员的流动流失了。在机构设置上,没有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中没有融入知识管理这一重要职能;知识的分类缺乏统一标准,界限模糊,没有通过系统性的规则管理起来,使得知识的检索、应用、版本管理等方面比较混乱,员工在需要知识的时候找不到,找到了又无法确定是否为准确版本;没有系统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各业务领域自成体系,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信息子系统之间连接不够通畅,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较少;企业没有建立知识管理的保障机制,缺乏对知识资产、知识应用及产生效益等方面的评估,也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措施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具体分四个方面建设:一是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二是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软环境;三是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硬环境;四是建立知识管理评估机制。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企业的知识缺口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自身不具备适应外部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另一种是企业具备的知识对其适应外部环境无关紧要。根据SWOT战略分析工具,对公司的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弱点以及对应的知识、知识缺口和知识吻合做一个简要分析,并据此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战略(见表1,表2)。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软环境知识管理软环境建设,即知识管理理念的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建立知识管理制度。要结合岗位知识需求制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制度,编制有效的企业知识传播制度,形成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机制。另外,要从人力资源绩效考评和激励的角度,研究制定企业配套的知识管理激励制度。培育能促进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知识管理的推广、应用、发展。一是要营造推崇知识管理的氛围;二是提供全员学习共享的良好组织环境;三是建立以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四是营造无私分享与公平竞争的氛围;五是鼓励员工拓展分享的范围,扩宽知识分享、创新的空间。

建设知识管理体系的硬环境

设计知识管理组织架构。由分管教育培训的高管担任首席知识官(CKO)负责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指导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制定和知识管理体系建立。由公司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担任知识经理,配合CKO完善和丰富组织的知识资产,协助CKO进行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策略和方针的制定、评估知识管理活动效果,并指导员工对自己的知识行为进行改进。各部门具备知识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知识专员,负责知识的传递,共享和更新,并组织社区知识交流,为有疑问的员工与解答专家提供联系。负责知识库、知识社区的知识整理、更新。各个业务领域的业务骨干担任知识专家,提供对知识需求的解答,评估员工或社区上传的知识,定期评估员工能力,承担导师角色。建设知识管理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网络、知识数据库等,应具备岗位知识库、知识地图、网上教育3个管理和服务功能。岗位知识库一般包括企业制度流程,企业经验智慧,外部合作单位。岗位知识库是基于岗位知识需求建立的,可以提高知识的针对性,使企业的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最终形成企业的智力资本。知识地图包括直观的描述企业流程中的知识,将它们通过图表的方式显示出来,实现知识库浏览导航功能;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员工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显示企业各业务领域专家的分布情况,帮助员工迅速找到相关问题的咨询者。网上教育则包括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网络。其中,内部网络主要为企业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分享的平台。另外,还要加强对外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同行业网络、专家网络、高校网络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网络等存在着大量对企业有用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组织内部知识。

篇2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1-0037-03

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是:人员基数大,文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临时用工多,编制紧张高素质人才进不来。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此情况下,向内挖潜提高在岗职工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职教管理也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电力企业职教管理既不等同于企业生产经营,也不完全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就具体实施情况看,许多地方存在管理过程照搬生产一线的评定方式,导致职教管理过程与企业培训目标脱节。

一、电力企业职教工作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传授的是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知识,学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好坏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成效。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被培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脱节,被培训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反馈,这样即使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功能履行得很好,可学生到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对这些知识灵活加以应用,培训效果还是不好的,所以说电力企业职教工作具有不确定性。

(二)多元化的教师组成要求教与学相互促进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有学校毕业进入企业的年轻人,也有理论知识不多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多元化的构成决定了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步入成年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企业员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意识,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思维规律,合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融入教师的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三)教师工作的个体性与教育成果的复合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必须靠教师自己独立实施。但是,培训成果又绝不仅靠教师个人劳动所能取得,它是电力企业全部工作的综合效应,包括学员自身的努力甚至还包括学员家庭的努力。因此,电力企业职教工作的成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四)劳动成果具有不可计量性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工作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无限定的上下班界限,无划定的教育区域范围,培训教师为搞好教学,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这就决定了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量化。一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要想真正为学生所欢迎、所喜爱,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里有所建树,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鉴于电力企业职教工作所具有的这些不同特点,针对电力企业的职教管理也应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相关部门在准确掌握职业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具体的研究分析,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

二、电力企业职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标准与企业培训目标不一致

职教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电力企业职教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电力企业现行的职教管理对这一目标支持不够,比如一些电力企业在职教管理中,过多的关注工作量,从而导致许多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只专注于课时,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职教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相偏离。

(二)培训教师岗位设定类比企业其它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培训教师岗位大都是类比企业其它岗位设定,一般都按辅助岗位定岗。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教师对企业发展的潜在贡献,由此而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很难保证科学,很难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职教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要打折扣。

(三)评价反馈环节薄弱,职教管理的结果缺乏系统

在我国当前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中职教管理评价反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具体表现为被评教师只知道评价的最后等级或成绩,不知道被培训者回到工作岗位的实践表现,对被培训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反馈。这就使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难以了解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有关部门对培训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只汇报给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考核的依据,很少进行系统分析,不能促进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三、改进电力企业职教管理的建议

(一)将受训学员回到岗位的工作表现纳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电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的直接承担者,经他们培训的员工素质和劳动技能有无提升,在很大程度上由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高低所决定。因此,将受训学生回到岗位的工作表现纳入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

(二)发挥职教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

电力企业职教管理体系应根据企业需求程度、学员反应、知识标准、受训学员劳动生产率是否有明显提高、授课时间等分设权重,对分值高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才能产生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对于电力企业培训教师来说是影响其工作投入程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教师的岗位普遍不如生产一线的高,在此形势下,充分发挥职教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比加大考核力度更加有效。

(三)坚定培训教师对职工教育工作的信念

电力企业在选拔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那些热爱电力企业,对自己所从事的培训工作具有强烈兴趣的人从教。对新入企业的大学生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他们的职业信念,培养他们对培训工作的热情。在让他们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的同时,应尽力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取得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从基层选调的教师,应充分展示他们的实践经验,满足他们社会认同和赞许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热爱。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企业决策者、教师、学员共同努力,才能适应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1996,(9).

篇3

在逐步使得企业本身施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完善起来的过程中,需要将工作重点放置在人员管理以及薪资管理领域中,人员管理实际上也就是招聘工作人员、日常培训工作以及人员晋升潜力等等,需要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来对这些板块展开优化调整。

(二)逐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工作的力度

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将制度完善起来的基础上也是应当在人员素质领域中做出优化调整的,在这里提及到的调整其实也就是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及人员培训工作,积极的开展日常培训工作,使得每一个工作岗位之上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工作中去,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使得员工在企业改革以及建设中发挥出来更强的作用,扭转企业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从而使得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最终也就可以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领域中花费的成本,并促使企业逐渐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三)细化薪酬分配机制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在薪酬管理机制中做出一定的优化调整的,薪酬管理本身其实就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也是在对人力资源工作水平展开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当人力资源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可以较为有效的使得人力成本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来最大化的作用,在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自然也就可以在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在使得企业薪酬管理机制有效性提升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一项措施是逐步使得人员岗位考核机制细化程度提升,将各个岗位工作人员考核机制以及人员薪酬管理机制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企业想要得到发展,是难以离开薪酬管理机制及岗位考核细则而单独存在的。

二、电力企业施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应当呈现出来一种墨守成规的态势,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探寻,致力于在极限中寻求突破,对在市场中流动的人才的心理需求形成大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将企业内外的人才充分的挖掘出来,为各个工作岗位之上安置适应性较强的人才。与此同时目前就职于企业中的员工的归属感也是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在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展开岗位微调工作,以便于可以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各项性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进而达到一定人尽其用的工作状态。

篇4

1石化企业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

1.1易燃易爆的生产环境

石化企业的生产中,诸多生产装置的物料介质都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其生产操作随时处于高位状态,在自身因素的影响下,生产环境十分脏乱、潮湿,温度很高,火灾性、爆炸性非常高,以致于石化生产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

1.2化工电气设备运行不稳

在使用石化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从而对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导电效果而言,自身对设备的正常运转影响不大,例如,金属材料的电气设备,是促进其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电气线路的绝缘性,以免出现不合规现象,导致漏电问题发生,进而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注重电气设备使用安全,因为自然或其它因素而导致高电压、强电流、雷击等情况,会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破坏,如果情况严重甚至还会发生爆炸、断电事故。此外,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也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导致运行的状态差强人意,如在设备运行中,工作人员不按规范操作,没有定期保养与维护电气设备,均会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故障,使之正常运行受阻,留下安全隐患。

2加强石化企业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树立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科学观念

石化企业属于高危生产企业,其生产场所一般都是易爆易燃,危险性较高的地方,所以石化企业中的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极为关键。在电气工程系统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形成正确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其主要是因为观念支配着行动,因此电气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深刻了解质量管控的重要性[2]。在施工中开展质量控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数据可知,大多数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过程多少都会有诸多问题存在,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未严格监控质量,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样便增加了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为技术解决电气工程系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使电气工程系统施工的顺利开展得到保证,提高质量,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提高对电气工程施工各种的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从而确保工程更加可靠和安全。

2.2加强工程实体材料的质量控制

为了符合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禁止使用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总承包单位在对不达标材料的生产厂家予以确定后,应抽检更多的材料,甚至可以对此厂家的材料进行全部检测。若再次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存在,应立即退货,同时将这一厂家和供应商情况加入到供应商和总承包单位的各材料厂家的产品记录表原材料、工程设备和半成品等都囊括在工程实体材料范围之内,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实体,只要工程实体材料不达标,则势必会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因而优质工程质量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髙度重视工程实体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严格实施材料质量管理。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原则,首先,针对厂家和供应商记录情况良好的产品,应优先选用;其次,大力检验和试验入场材料,两者均应有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为确保材料质量,可以抽检更多的材料。最后,就监理单位平行检验以及施工单位的过程检验应提高重视程度。展开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材料和设备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性和完备性,着重对检测报告进行查看;材料和设备的基本属性和设计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相符。

2.3合理选择计量器具及配备计量人员

电气试验与电气设备投入运行前的一项重要保证就是计量检测,且在安装完电气设备后还需展开多次调试工作,而这也是电气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一年、每一季度均要对电气调试设备进行计量检测,不然试验数据就不能对电气设备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作出准确判断,进而不能保证成功送电[3]。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应根据电气设备的不同,按照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所规定的试验项目和试验参数逐项进行试验,一些设备的试验结果一定要对比同出厂技术参数,若发现和出厂参数之间差异比较大必须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不然试验报告就不能对设备受馈电安全予以保证,进而不能保障施工质量。

2.4重点落实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各个方面均有关,施工管理、设备招标、施工队伍选择、设计审查等均囊括其中,对此需要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将整个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全面掌握到,但还是需要将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的管理水平高低将对整个电气工程系统的质量问题产生直接影响[4]。所以,电气工程系统质量控制务必要以施工过程为切入点。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必须将所有电气工程管理工序的要求做好,充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重难点,如果中标,要及时展开技术交底,并把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告知。

2.5重点落实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篇5

政策环境风险指国家通过调整宏观政策导致电力市场产生价格波动而引起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随着市场优化配置,国家很可能对供电企业取消过去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导致用电量缩小,电量供过于求;一些企业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无力支付供电企业电费而导致经济的损失等。这些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也是难以预测的。另外,电力行业政策也在不断变动,如国家电监会对电力安全、市场准入、交易、成本与价格、节能减排、供电等六个方面推出新的监管举措;政策导向促使清洁能源带来新的机遇等等,行业变动风险也不可忽略。

2控制措施

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紧跟国家政策,保持对形势的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争取获得主动权;大力培养人才,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通过技术改进保证供电安全、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节,尽社会责任,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于行业变动带来的风险,供电企业应当实时掌握电力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目标,顺应时势,走技术革命道路,也行业创新应对行业变化,引领或主导行业的变化。

二公共关系风险与控制

1风险分析

公共关系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与其他组织、团体和个人构成一个开放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传播、双向沟通和活动来影响公众,塑造自身形象。电力营销公共关系风险因素有营销服务水平、品牌管理、危机管理、内部与外部公关。如供电企业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市场化破除传统的垄断,对供电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数员工“电老虎”的观念根深蒂固,与现代市场经济不一致,难以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品牌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坎坷发展历程使得内部各种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既可给电力企业既能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动力,也会成为影响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作为承担着巨大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民生工程联系在一起,受到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稍有不慎容易产生自损形象风险。

2控制措施

针对营销服务水平风险因素,应当满足大小用户用户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来抢占市场,增加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内部员工培训,将服务理念深入营销人员意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建立员工主动走访制度,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化解矛盾,提高企业形象;对于品牌风险,加大企业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再通过优质服务,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增加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针对内外部公共关系风险,要成立公共关系部应对风险,同时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公共关系意识。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强化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等;针对危机管理风险,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成立危机应急小组,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和前瞻性意识,做好危机评估总结。

三法律风险与控制

1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节变化以及相关人员作为与不作为,以违反合同或规定相关条款引起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如供用电合同法律风险、意外伤害风险、劳动争议风险等等。供电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正确的合同意识,对合同管理随意以及合同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当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一些员工未按企业安全规程进行现场作业,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出现意识伤害事故,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企业形象受损;长期以来与农电工不存在劳动合同却存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也给劳动争议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29-0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体制深化改革迫在眉睫。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施工的直接成本持续走高,施工工期较长,而其产品具有无差别性的特点,行业竞争加剧,很多企业和项目层层分包,施工技术普及,行业准入门槛变低,使电力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研究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控制施工成本才能逐渐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电力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落后的现象,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对策等方面的认识狭隘。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很长一段时间是受计划经济控制的,电力施工项目不需要招标,已经形成了按部就班完成上级任务的观念,不重视控制成本,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落后的成本管理意识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这就迫切需要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才能使电力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2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施工企业的成本利润与员工的收入挂钩不够紧密,致使员工认为,成本管理是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与自己干好干坏毫无分别,不受市场压力的影响,这样导致了职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领导为了电力企业争夺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常常不重视成本控制而盲目扩张,员工就会因为责任成本分配不到位,造成企业损失浪费。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管理的系统,施工负责部门、财务、物资、预算等部门都需要参与管理,共同控制成本。

1.3 成本管理的内容单一,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电力施工企业一般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施工机械费用等直接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一些潜在的隐形成本。现场施工人员得不到严格、规范管理,施工材料使用随意性很大,随意丢弃超余量使用和失窃的现象比比皆是,浪费严重。剩余材料又做不到及时验收入库,无形中增加了材料成本。

2 加强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2.1 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培养和树立成本管理的观念

由于目前不少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得制订的计划以及采取的措施将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因此,首先企业管理层要重视成本管理,应把成本管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相关部门的领导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考核,增强成本管理观念。例如,工程项目经理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负责,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窝工、返工现象;其次,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成本管理观念的宣传教育,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杜绝消极怠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最后,要把工程项目的收入、利润与管理层、员工的收入挂钩,让员工参与到施工成本的控制中来,达到全员成本控制的目的,从根本上控制成本。

2.2 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由于成本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所以电力施工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考虑企业的生产方式制定适当的成本管理方法。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可采用目标成本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方法是通过预测目标利润和目标收入,再倒挤出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对企业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

2.3 电力施工全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

(1)加强合同管理细则

鉴于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的复杂性,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认真研究合同细则,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对施工过程中有关计划变更、材料差价等作出严格规定,避免日后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控制实际施工成本

必须加强电力施工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同时控制:直接成本中材料成本一般占整个施工工程成本的50%以上,做好材料成本控制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有重要作用。在采购材料时,必须保证价格合理和质量达标,在材料入库后,必须做到定期盘点库存,保持账面库存与实物相一致。加强对材料领用和使用的管理,禁止浪费和盗窃材料行为;间接成本是指为了完成工程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施工措施性成本和施工经营成本,这也需要施工企业引起重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施工企业的隐性成本,例如,企业的物资采购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涉及许多环节,如计划、审批、订货、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防止,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可以采用阳光工程,通过公开优选、精选材料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选购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降低成本。

(3)重视施工质量

电力施工企业应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标的情况下降低工程成本费用,只有严格按照计划施工,不消极怠工,敷衍了事,才能避免因为质量不过关而带来的返工、窝工等额外成本。

(4)加强施工标准化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作业。制定规范、编制定额,一个施工项目按照企业现有水平完成需要多少人?多少工日?多少机械台班?多少主、辅材料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节约奖励、浪费处罚。同时,及时引进现进高效的现代化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施工工作,从施工过程、材料使用、机械台班控制都取决于员工。因此,要努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大成本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顾企业员工,要让企业员工切身体会到企业发展我收益、企业亏损我失业。要把企业的成本控制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自觉控制成本、主动控制成本。

3 结 论

电力施工企业应正确对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实施相应的对策,从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篇7

二、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现状与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主要为分散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电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未能在电力企业中建构起知识产权管理专门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分散在各个现有的机构中,有生产技术部门、科技管理部门、法务部等等,管理分散;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设计及其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理念形成时滞,难以有效设计出普遍适用的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和推进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和商务管理。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企业目前正处于智能电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对创新技术的强烈需求促使电力企业急需赢得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管控能力是十分迫切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归其根本是对知识创新的管理。20世纪末期以来,由于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而技术复杂程度则日益提高,并且伴随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企业产业链陆续出现知识产权管理“短板”环节。面对外部创新环境的变迁和密集技术创新活动的出现,我国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及其理念,以实现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组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为突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赢得主动权。国资委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就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系列意见和要求。对于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国资委明确提出:“逐步推动知识产权由下属企业分散管理向集团集中管理转变。要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尽快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进一步增强集团知识产权工作的管控能力。”这为包括大型电力企业在内的中央企业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适应我国电力企业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构建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现状、发展需求的分析及其与国外大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对比,不难看出,我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集中式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相比分散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更适合大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数量上的积累,但这仅仅是低层次的发展模式,电力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不同价值创造贡献的知识产权采取经营管理上的区别对待。基于电力行业的定位目标,需要在特定的管理理念下,内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中,并结合政府政策和社会因素,建立知识产权集中式资产管理模式,才能使电力行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得到更集中的管理,并且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电力企业的优势,增强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我国电力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分散式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专利管理权、商标管理权、商业秘密管理权、知名产品管理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管理权等统统收归该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权内,减少多部门多层级的能耗,以简明有效的模式集中有效地处理知识财产实务。根据电力企业专利工作的基本任务,电力企业专利管理机构在企业组织机构中所处的位置应当有利于发挥出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比较直接地了解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意图,从而易于根据企业战略开展专利活动;另一方面,又能贴近企业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出对各相关方面的参谋和服务作用,并有利于对各部门的专利工作提出协调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应明确规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可参照发达国家企业的做法,从企业年销售额中按比例提成。只有拥有充足的经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才能强有力地开展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各项权益。

2.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我国的电力企业多为集团式发展,分公司、子公司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分类广、技术发展快,因此,需要更加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架构。建议在总公司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整个集团的专利申请、科技项目的检索分析等工作,对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够做到专业、快捷,能对文件进行检索、跟踪,并且对各种检索分析工作做好记录存档。同时,建立隶属于层次较高的分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分子公司的具体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以及技术方向进行把控,统一按照总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此外,研究开发的费用可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

3.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笔者建议,我国电力企业应成立集团中专门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系统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研制公司专利工作的信息系统,提供专利申请、咨询、培训和分析等服务,培养、建立专利分析团队,为推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深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应将整个电力企业的情报技术和力量汇集起来,共同为各单位和部门服务,实现个性化、规范化、广泛化的全网一体化情报服务。此种一体化管理架构,其实质是将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统一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提升到集团层面进行管控。

4.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由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性,以及电力技术的专业性,电力企业的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一定的技术研发水平,是能够指导和引领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专家型人才。随着电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深度和广度的增加,电力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需要成长为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门人才。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也获得长远的进步,电网建设速度明显提高,规模也随之扩大。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负责电压等级的变压站和输电线路工程,而且也要负责用户电力工程和技术革新改造工程,因此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效。如果电力企业希望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就必须重视电力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到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发实践中去,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提高竞争力,促使企业更加强大。

一、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工程成本指的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总和,是贯穿在项目管理活动的前前后后每一个方面。然而实际上,电力施工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实际效果非常不理想,主要的管理现状如下:

(一)有关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传统误区。由于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不良影响,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力施工项目从来不需要开展招投标过程,所以造成了施工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观念,也就不用谈进行成本预测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电力体制也发生了深刻改革,电力行业已经广泛引入工程招投标制度,因此这就向施工企业提出了成本预测的要求,通过竞争报价,也要防止报价过高造成揽不到工程,报价过低造成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等情况的发生。

(二)全员成本意识差,表现在综合管理理念较差。一方面领导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经常随意性很强地进行成本决策,甚至出现以提供成本为代价换取争创名优工程的事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员工因为责任成本分配不到位,造成奖罚不明的情况,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精打细算,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浪费。

(三)缺乏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有效的管理活动都需要建立在责、权、利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而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从工程目标的制定、分解,到目标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都需要严格落实有关的技术经济责任制。但实际上,很多电力企业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权、利关系模糊缺乏统一,造成工作相互推脱,无法有效实现绩效考核。

二、电力企业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建立工程成本管理责任制,强化责任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指的是把生产成本责任和有关管理人员绩效有机联系起来,制定责任成本目标,继而成为严格管理的一种管理体系。借助这种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证责任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在电力企业实践中必须妥善制定基于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程项目负责人或经理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负责,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本目标管理计划,也需要对各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的关系进行协调,努力避免因不负责任而出现的返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负责整个工程成本指标。第二,对于工程管理质量监督检查部门需要对工程质量保持跟踪监督,不定期或者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抽查质量情况,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对各个部门出现的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予以处理,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二)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与控制需要涉及整个施工项目的始终,从投标开始,包括施工生产和工程竣工,企业成本的变化贯彻整个运行工程。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实现了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整个环节而形成的管理新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实现了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和事后分析考核的管理新格局。而成本管理对象也实现了众多突破,不仅包括原先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扩大到预测决策成本、质量成本、技术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人才培养成本和工期成本等等形式。作为一个综合体,成本控制过程包括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也包括事后的成本管理,既包括核算已发生的实际成本,又要预测即将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包括以财政收支数据为主要依据的成本报告,也包括以工期、质量、方案、技术等数据为主要依据的成本报告。随着这些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的产生,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必然发生巨大变革,必将由原先的生产领域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工作领域。所以,跟上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十分重要。

(三)强化全员的经济观念,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来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的经济意识,实现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的经济教育,努力促使每一个职工形成工程成本管理的意识,时刻重视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由以往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总结出只有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工作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能最终得以贯彻和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借助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更新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除了上面提及的这些,还需要努力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以及法律意识,努力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从每个人自身出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对身边发生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努力为电力企业工程的成本控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媛.电力企业成本控制探讨[j].当代经济, 2009,(18).

[2]陆誓敏.浅析电力企业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

篇9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应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电力成本的降低。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物资计划的质量如果太差,将影响是否能安全发供电,造成电力生成及建设成本的提高,生产物资供应的及时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些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但电力企业日常物资的使用总量大种类复杂,而且流动性较大周转率高,这为物资管理增加了难度。如果电力企业能有效整合企业供应链,积极开展物资计划管理工作,将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流及资金物资流的优化,这些对于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2 现阶段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采购的盲目性

现阶段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缺乏对企业需求及市场行情的系统分析,不能有效将统计工作落到实处,造成采购工作脱离实际而无法满足实际企业物资需求。这种盲目的采购丧失了采购工作所需求的及时性及准确性,从而大大影响企业物资的正确分配、库存及储存,导致物资积压或库存周转困难。缺乏有效科学的物资计划是造成盲目采购的主要原因,脱离实际需求造成供应不匹配将激化供求矛盾,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运行。

2.2 物资计划管理的松懈

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对物资计划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没有对其重要性不够重视。首先,电力企业易受到粗放式经营的惯性思维影响。我国电力行业长期发展以来,垄断的情况一直存在着,所以企业员工及领导易受粗放式经营思维的影响,物资计划推行及进展延缓,不重视物资计划管理的现象成为常态。其次,电力企业缺乏忧患意识。电力行业是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特殊行业,它是国家未来发展不可短缺的行业。然而,随着国际和国内电力市场竞争的激烈展开,我国电力企业更应该意识到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

2.3 缺乏调研且计划落实不到位

缺乏充足的调研分析。在编制物资计划时,存在复制往年计划的情况。这种做法看似省时省力,但由于没有进行调研分析本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今后物资计划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反而将浪费更多人力物力进行计划补救。即使制定了物资计划编制,企业不按计划进行实施导致计划工作落实不到位。这种流于形式的计划只会造成今后物资计划编制不符实际的的恶性循环。

3 针对物资计划管理问题可采取的解决措施

3.1 提升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理念

首先,电力企业应该遗弃物资计划编制的速成及复制理念,将科学、合理的编制理念贯穿于物资计划编制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一份好的物资计划对于企业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很关键,故加强物资计划相关工作有利于电力企业发展。其次,编制的物资计划应具备不偏离实际更不过度超前。做到以企业实际物资需求为主,计划缜密程度小到交货时间、数量、技术参数等。争取提升计划的准确性及规范性,实现计划与实际实施的有机统一。

3.2 加强部门交流了解实际需求

为避免计划过度超过实际需要或少于实际需求,物资计划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充足准备。首先,物资计划工作人员应深入到企业用料部门的现场进行物资核实及调查研究。通过仔细查阅图纸资料并深入用料单位现场,获得一手物资需求情况。由于设备的改动、环境变化等实际情况不能及时上报,用料单位的物资需求常常与现有图纸资料不符。为避免在审批计划及编制采购计划时的盲目性,深入现场把握物资流通脉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次,在保证用料现场调研真实性的前提下提高办事效率。如果能在物资申请计划报来之前完成现场调研工作,超前的准备将有效加快审批速度而提高物资计划工作的效率。

3.3 深入市场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物资计划的制定也包括对于物资市场的调研。面对琳琅满目的市场产品,其价格的不稳定、产品种类繁多等增加了物资计划编制的难度。供应电力行业的物资应满足产品质量优、技术含量高、价格经济等特点。所以,在选购物资之前要充分深入物资市场进行调查。对于一些一般的物资、常规生产备件、工具器等物资,进行市场调查与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选用性价比高的物资。例如同一厂家生产出不同的零件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零件,由于材质、机械性能的差异会造成价格等的不同。此时就需要物资计划编制人员对这些材料进行技术分析,综合比较后选择安全、经济、适用的零件。

3.4 学会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总结

篇10

二、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长期以来,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财务内部控制不到位或者流于形式,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也需要从以下几个现状方面进行研究:

1.管控环境有待优化

财务内部管控环境规定电力施工企业的纪律与架构,是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但电力施工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管理层与经营层权力和职责分配不适当,对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使得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则使得内部控制弱化。

2.员工道德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好的管控风险,但如果员工对企业财务的风险意识不够强,那么内部管控制度的实施则形同虚设。一来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存在对项目的承接没有进行风险评估或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工程概预算编制准确度不高、工程款项支付没有严格审批、竣工决算滞后等现象。二来,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没有真正把财务内部控制看作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点,认为,其仅仅是一项平常的会计活动,没有形成体系和制度,日常业务也只是更多的关注生产和施工,这些都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实施。

三、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针对目前电力施工企业业务形式的特殊性,重生产施工而轻内部控制,造成企业制度和执行方面都有所欠缺,员工风险意识和财务道德相对匮乏的现状,本课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办法:

1.完善组织结构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单一,经理层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这种状态下要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完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成行政、施工、财务、监督审计等部门领导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企业所有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才会有动力去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把企业的如何财务行为看做是头等大事。任何与财务相关的领导应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负责,起到表率作用,以完成各项目标,同时也是解决财务信息不对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在组织上形成制约监督才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实施的关键。

2.提高财务人员素养

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应当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对每一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激励员工正确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强化执行力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对专业人员及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和技术比武,提高各种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因为人员素质的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财务审计与决策

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监督审计部门,对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概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准确。电力施工企业应当建立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财务控制规定。同时建立工程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对需要承包给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应当区别招标与否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审批程序。